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声学知识理解正确的是,自行车尾灯的反光原理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5个大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驾驶员利用“倒车雷达”来判断车与物体间的距离,“倒车雷达”是利用 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工作的。 如果以后我们登陆月球,在月球上开车,这种“倒车雷达”就不灵了,原因是 。
2.学完测量知识后,轩轩进行读数练习。轩轩读出图甲中木块长度是3.00cm,可知他是利用了 (选填“A”或“B”)刻度尺读数;如图乙所示是轩轩用停表记录自己绕操场慢跑一圈的时间,此时停表示数为 s。如图丙所示为光的反射光路的一部分,入射角为 度。
3.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 来解释;若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比原来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特别设计环节《春来福到》引发不少关注。来自多个国家的48名极限跳伞运动员从5000米左右的高空跃下,在空中组成巨大的“福”字,寓意“福从天
降”,如图所示。拼成“福”字后,以地面为参照物,其中一个极限跳伞运动员是 的,以他为参照物,其他的极限跳伞运动员是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5.暑假期间,小林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2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 m;若突然下起了大雨,小林在看到闪电后约5s听到雷声,则小林距闪电产生的地方大约 m。(声速按340m/s计算)更多优质支援请 嘉 威鑫 MXSJ663 更多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6.用超声波清洗牙齿,是利用声可以传递 。在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一般会伴有 ______(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的产生。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人类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第 7-12 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以下是一位中学生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物理量的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
A.物理课本的长度接近 15cm
B.小李同学跑完 800m所用的时间约 30s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⁵km/s
D.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8.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词句优美,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自仰头朝天望,天高月色照我面。忽然月羞躲云中,原是晚云遮明月。”其中“月羞躲云中”是以云为参照物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的
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坐地日行八万里”是以地轴为参照物
9.下列有关声学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
A. 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是通过响度辨别钟声的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髙”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10.如图,交于P点的三条光线a、b、c。在交点P前放置一平面镜,有关三条反射光线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条反射光线一定会相交
B.三条反射光线可能会发散
C.三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 P点
D.三条反射光线是否相交由镜面角度决定
11.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入射角的大小为46°
B. 当水面升高时,入射角将增大
C. 当水面升高时,光斑A将向右移动
D. 当水面降低时,光斑A将向右移动
12.下列四个实验是八年级物理教科书中探究光现象的四幅插图,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图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和入射角是相等的
B. 乙图光的反射实验中,纸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放置
C. 丙图说明在光的镜面反射现象中,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D. 丁图说明在光的漫反射现象中,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13.(双选)如图所示,将钢尺的一端紧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和拨动钢尺的力度,将钢尺发出的不同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显示的两种不同波形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对各种情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波形图的音调比乙低
B.甲波形图的响度比乙大
C.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时,对应的是甲波形图
D.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较长时,对应的是乙波形图
14.(双选)小雨骑共享单车上学,途中有一只狗突然冲到单车前,他赶紧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是小雨骑行速度记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骑行中最高速度是 20km/h
B.从9:14 开始停留了 4min
C.大约是在9:18躲避狗而刹车
D.小雨的后 6min 路程大于前6min 路程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
15.如图所示,O'是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该平面镜中成的像。
16.自行车尾灯的反光原理如图所示。请完成反射光路,并标出反射角度数。
四、实验探究题(第17题5分,第18题6分,第19题8分,共19分)
17.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 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 vAB=______m/s。
(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 (选填“大”或“小”)。
(3)图乙中能够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
(4)实验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18.为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以及光的反射规律,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本实验说明 。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3)如图丙所示,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利用光的 (选填“镜面反射”“漫反射”)以便显示光路。
(4)将纸板 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 B 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这说明 。
(5)逆着 OF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E 方向射出,这表明: 。
19.小艾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大小相等的蜡烛A和B。
(1)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 (填“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 B 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虚”或“实”)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在图甲中,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艾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6)小伟看到自己的手表与同桌的相同,于是小伟突发奇想将两块手表代替A、B蜡烛,正立相对放于玻璃板两侧,如图乙所示,此时A手表指针指在9点整位置,那么B手表的指针应调至 点整才能与A手表指针的像完全重合。
五、综合应用题(第20题8分,第21题9分,共 17分)
20.如图所示是小丽开车即将到达隧道口时所发现的交通标志牌。
(1)请你依次解释两个标志牌分别代表的含义:
① ;
② 。
(2)若小丽匀速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 2.4m in,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通过计算判断小丽开车是否超速。
(3)你对小丽有什么忠告? 。
21.下表是 D412次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
(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若该列车长 200m,以72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一个隧道,用时 100s,求此隧道的长。
(3)若列车以180km/h的速度沿着一条平直铁路匀速驶向一座大山,途中列车鸣笛一次,2s后听到回声,求听到回声时,列车距大山多远。 v声音=340m/s
参考答案
填空题
1. 超声波;真空不能传声。
2. B;217.5;30。
3. 光的直线传播;变小。
4. 运动;静止
5. 340;1700。
6. 能量;次声;能
选择题
7.C
8.B
9.C
10.A
11.D
12.D
13.BD
14.AC
作图题
15.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先连接O和O',再做OO'的垂直平分线,即是平面镜的位置。
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16.解:过入射点垂直反射面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光线 到达下面的反射面再次进行反射,而且最后的反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平行,故反射角为30°,注意法线要用虚线,如图:
实验探究题
17. (1)v=St(2)小(3)B(4)大
18. (1)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 空气(3) 漫反射(4)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5) 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19. (1) 薄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 未点燃;等效替代法(3) 虚(4) 不变(5) 不变(6) 3
综合应用题
20. 解:(1)“80”为限速标志,是指该路段最高车速为80km/h;“××隧道3600m”是指该隧道的长度为3600m;
(2)方法一:t=2.4min=0.04h,s=3600m=3.6km,车速v=st=>80km/h,小丽开车超速;
方法二:汽车若以80km/h的速度通过隧道,需要最短时间:
t最少=sV最大=3.6km80km/h=0.045h=2.7min,
因为小丽开车用时2.4min<2.7min,所以小丽开车超速;
(3)对小丽的忠告:为了安全,请不要超速行驶。
故答案为:(1)“80”为限速标志,是指该路段最高车速为80km/h;“××隧道3600m”是指该隧道的长度为3600m;
(2)小丽开车超速;
(3)为了安全,请不要超速行驶。
21.解:(1)列车从上海到南京耗时t=11:45-9:15=2h30min=2.5h,
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平均速度v=st=300km2.5h=120km/h
(2)火车的速度v′=72km/h=20m/s,
火车通过隧道时所行驶的路程s′=v′t′=20m/s×100s=2000m,
隧道的长度L=s′-L火车=2000m-200m=1800m。
(3)由v=st可得,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的距离:
s1=v车t=50m/s×2s=100m,
2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声音t=340m/s×2s=680m;
设鸣笛时火车距大山为s,则有2s=s1+s2,则火车鸣笛时离大山距离:
s=12(s1+s2)=12(100m+680m)=780m,
则火车司机听到回声时离大山的距离:
s3=s-s1=780m-100m=680m。
答:(1)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平均速度是120km/h;
(2)隧道的长度是4800m。
(3)司机听到回声时与大山的距离是680m。时间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9:51
10:33
11:45
发车时间
09:15
09:53
10:35
11:50
里程/km
0
84
3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