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烟台莱州市(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烟台莱州市(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第1页
    山东省烟台莱州市(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第2页
    山东省烟台莱州市(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烟台莱州市(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莱州市(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务必用0,非选择题必须用0,2km/h,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相应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5.写在试卷或答题卡指定区域外的答案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人们经常用人体的一些部位充当“尺”来估测物体的长度。伸开手掌,从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拃”。下面对普通中学生“一拃”的长度估测合理的是( )
    A. 1.8dmB. 3.0cmC. 18mmD. 30cm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可知,普通中学生“一拃”的长度大约为
    18cm=1.8dm=0.18m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如图所示,2023年5月30日上午,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载着带有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六号飞船点火升空。升空过程中( )

    A. 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B. 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C. 以地面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D. 以发射塔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更多优质支援请 嘉 威杏 MXSJ663 【答案】C
    【解析】
    【详解】AC.升空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和飞船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飞船也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B.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与飞船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航天员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
    D.以发射塔为参照物,飞船远离发射塔,飞船与发射塔位置发生变化,飞船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时向相反方向匀速行走,1min后两人相距120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是静止的
    B. 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1m/s
    C.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的速度是2m/s
    D. 以小红为参照物,小明的速度是2m/s
    【答案】D
    【解析】
    【详解】AC.因为两人的速度大小相同,因此在相同时间内,两人通过的距离相等,即1min内他们通过的路程为
    则以地面为参照物,两人是不断运动的,两人的速度为1m/s,故AC错误;
    BD.由于两人的运动方向相反,则以对方为参照物,另一人的速度为
    v'=2v=2×1m/s=2m/s=7.2km/h
    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4. 我们能辨别出熟悉同学的声音,从物理学角度讲,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声音的( )
    A. 响度不同B. 音调不同C. 频率不同D. 音色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我们能辨别出熟悉同学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先将尺的一半伸出桌面,用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再减少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 )
    A. 响度变大B. 响度变小C. 音调变高D. 音调变低
    【答案】C
    【解析】
    【详解】用相同大小的力去拨动钢尺,是为了保持钢尺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从而使响度相同。而减少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则钢尺振动得越快,即钢尺振动的频率大,因此听得声音的音调变高。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男高音演员唱出的高亢歌声是超声波
    B. 在公共场所交谈要轻声,是指要控制声音的音调
    C. 弹奏吉他时按压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D. 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男高音演员唱出的高亢歌声,人耳能够听见,不属于超声波,故A错误;
    B.在公共场所交谈要轻声,是减小声音的振幅,是指要控制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弹奏吉他时按压弦的不同位置,则弦振动的频率不同,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
    D.超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传递信息,当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时,是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7. “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能用来解释如图所示“坐井观天,所见甚少”这一现象的原理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D. 光的色散
    【答案】A
    【解析】
    【详解】“坐井观天,所见甚少”,意思是青蛙坐在井底看天空,所能看到的范围很小,这一现象说明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即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 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水中倒影B. 雨后彩虹
    C. 古代日晷D. 手影游戏
    【答案】B
    【解析】
    【详解】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雨后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古代日晷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计量时间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手影的形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O是入射光,OA是反射光
    B. AO是入射光,OC是折射光
    C. CO是入射光,OA是折射光
    D. 是入射角,是反射角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反射定律,在没有光传播方向的情况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应该关于法线对称,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界面的垂线即为法线PQ,如图所示
    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知: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则∠AOP是入射角,∠BOP是反射角,∠COQ是折射角,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0. 在探究红外线是否具有与可见光相同的传播规律时,小明利用电视机的红外线遥控器和电视机等器材,设计了如下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 用烟雾显示红外线传播路径,探究红外线在空气中是否沿直线传播
    B. 用遥控器隔着透明玻璃照射电视机,探究红外线能否穿过透明物体
    C. 用遥控器隔着纸板照射电视机,探究红外线能否穿过不透明物体
    D. 用平面镜反射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到电视机上,探究平面镜能否反射红外线
    【答案】A
    【解析】
    【详解】A.红外线是不可见光,人眼是看不见的,用烟雾不能显示红外线传播路径,不能探究红外线在空气中是否沿直线传播,故A符合题意;
    B.要探究红外线能否穿过透明物体,遥控器前遮挡一块透明玻璃,如果能遥控电视机,说明红外线能通过玻璃,故B不符合题意;
    C.要探究红外线能否穿过不透明物体,遥控器前遮挡一个不透明物体,如果能遥控电视机,说明红外线能通过不透明物体,故C不符合题意;
    D.要探究平面镜能否反射红外线,用平面镜反射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到电视机上,如果能遥控电视机,说明平面镜能反射红外线,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均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不选或选错的得0分,共12分)
    11. 绷紧在纸盒上的两条橡皮筋,粗细不同(如图),用手拨动橡皮筋可发出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橡皮筋振动产生的
    B. 手拨动越快,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传播越快
    C. 拨动两条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不同
    D. 拨动不同橡皮筋,可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橡皮筋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传播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关,与声源振动的快慢无关,故B错误;
    C.拨动两条相同的的橡皮筋,用的力相同,发出声音的响度可能相同,故C错误;
    D.长短、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振动的频率不同,可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故D正确。
    故选AD。
    12. 如图所示,小明使用刻度尺、电子秒表进行“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使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下滑,经过B点到达C点,图中已标出小车经过A、B、C三点对应的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B段的距离为4.0dm
    B. AB段平均速度为20.0cm/s
    C. 小车从A点到C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D. 若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测出AC段平均速度将偏大
    【答案】BD
    【解析】
    【详解】A.由图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AB段距离为
    sAB=10.00dm-6.00dm=4.00dm
    故A错误;
    B.小车在AB段的路程为
    sAB=4.00dm=40.0cm
    所用时间为
    tAB=15∶35∶22-15∶35∶20=2s
    AB段平均速度为
    故B正确;
    C.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由此可知其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小车在A点到C点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故C错误;
    D.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计时会晚一些,测量的时间会偏小一些,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在路程不变时,时间偏小,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大,故D正确。
    故选BD。
    13. 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B. 物体距离平面镜越远,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越小
    C. 平面镜的高度小于物体的高度时,物体在镜中依然能形成完整的像
    D. 物体在平面镜里成像大小只跟物体的大小有关,与到镜子的距离无关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正确;
    B.像和物体大小相等,与距离平面镜的远近无关,故B错误;
    C.比平面镜大的物体,可以在平面镜内形成完整的像,故C正确;
    D.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与镜子的大小无关,故D正确。
    故选ACD。
    14. 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底,眼睛在P处恰好看不到它。沿着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当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在P处就能看到“硬币”。关于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水后看到硬币是因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B. 加水后看到硬币是因为光从水斜射到空气中,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
    C. 此时用激光笔在P处对着看到的“硬币”照射,可以照到硬币
    D. 用筷子在P处对着看到的“硬币”下方插下去,可能插到硬币
    【答案】BCD
    【解析】
    【详解】AB.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界面偏折,故A错误,B正确;
    C.当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硬币反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 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根据光路可逆可知,用激光笔对着P处“硬币”照射时,光线会照到硬币上,故C正确;
    D.P处的“硬币”实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实际的硬币在虚像的下方,所以用筷子在P处对着看到的“硬币”下方 插下去,可能插到硬币,故D正确。
    故选BCD。
    三、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15. 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他测量了四次长度,记录数据分别为5.18cm、5.21cm、5.72cm、5.22cm,其中错误的记录是_______,所测铅笔的长度应该是_______cm。
    【答案】 ①. 1mm ②. 5.72cm ③. 5.20
    【解析】
    【详解】[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因此每一格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测量结果中5.72cm与其它数据相差很大,是错误的,需去除。
    [3]所测铅笔的长度应该是
    16. 宋代诗人陈与义在《襄邑道中》中描述到“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飞花两岸照船红”是光的_________现象,“百里榆堤半日风”描述了船运动的___________(填写物理量名称),“卧看满天云不动”表明在诗人看来云是不动的,那么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反射 ②. 速度 ③. 船
    【解析】
    【详解】[1]“飞花两岸照船红”意思是两岸的花开的那么灿烂,把船都映红了,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2]“百里榆堤半日风”描述了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船运动的速度。
    [3] 卧看满天云不动”表明在诗人看来云是不动的,云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那么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与云一起运动的船。
    17. 在筷子一端捆上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蘸水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就可以做成一只哨子。吹哨子时,哨声主要是由___________(选填“塑料管”或“管内空气”)振动而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能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音色”)。越向上推活塞,听到的哨声频率会越__________。
    【答案】 ①. 管内空气 ②. 音调 ③. 高(大)
    【解析】
    【详解】[1]吹哨时哨音是由哨子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2]上下推拉活塞,空气柱的长度发生变化,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所以音调发生改变
    [3]吹哨子时,哨子内的空气柱振动会发出声音,空气柱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低;越向上推活塞,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听到的哨声频率会越高。
    18. 利用一个易拉罐、半透明塑料薄膜和小钉子可以制作一个简易“针孔相机”。在空易拉罐底部的中央,用钉子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如图所示。为了确保人眼能看到物体清晰的像,所开的小孔要尽可能______(选填“大”或“小”)些;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可以在塑料薄膜上看到蜡烛的像,产生这个现象的原理是光的___________;若想使这个易拉罐顶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的像更大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小 ②. 直线传播 ③. 将蜡烛靠近小孔
    【解析】
    【详解】[1]为了确保人眼能看到物体清晰的像,所开的小孔要尽可能小,孔大后,相当于很多小孔在成像,多个像交叠在一 起,像会变得很模糊。
    [2]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能观察到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成像情况,这种现象叫做小孔成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3]在小孔到光屏距离一定的情况下,为了增大蜡烛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将蜡烛靠近小孔。
    19. 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呈______色,裙子呈______色。人们把红、______、蓝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答案】 ①. 红 ②. 黑 ③. 绿
    【解析】
    【详解】[1][2]白色衣服反射所有色光,蓝色裙子只反射蓝光,吸收所有色光,红光照射时,白色上衣反射红光,呈红色,蓝色裙子吸收红光,呈黑色。
    [3]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四、作图简答题(20题3分,21题6分,共9分)
    20. 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连接AA/、BB/,分别找出它们的中点并连接,连线就是平面镜的位置,如图
    21. 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雪花落水也有声
    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不过,雪花落水真的会发出声波,在《自然》杂志上,几个科学家宣布了他们的上述结论。
    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之间,人们不能听见这个声,但海里的鲸鱼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然而,这些声音是雪花与水面撞击发出的吗?
    冷战时期,海军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呐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声干扰,甚至干脆无法监听。他们把这个问题交给大学声学物理实验室的克拉姆教授,克拉姆又找到普罗斯·佩勒提教授,后者是个奇才,他猜想: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他们利用高速水下摄影机,在下雨时发现水中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还在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佩勒提教授通过计算得出,下雨时那些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状况协调一致,从而证实他们的理论完全正确。
    事情还没有结束,他们听说渔民常抱怨,在下雪时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他们用实验来进行验证,在一个风雪的夜晚,在一个游泳池找到了证据,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不断变化、振动,从而发出声波。
    其实,打水漂时的细微声响、瀑布的隆隆震响,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从事科研的人们在发现真理的时候是多么幸福。
    (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_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声音能被海里的鲸鱼听到,说明__________能传播声音;
    (2)科学家通过什么方式证实了“雨滴或雪花下落的声音不是因为撞击水面发出,而是含在雨滴或雪花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理论猜想是正确的; __________
    (3)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进行了下列的探究过程,请你把它们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___(填序号即可)。
    A.得出结论 B.进行实验 C.提出假设 D.分析归纳
    【答案】 ①. 超声波 ②. 液体 ③. 科学家利用高速水下摄影机摄像后观察,并通过科学计算,证实他们的理论完全正确 ④. CBDA
    【解析】
    【详解】(1)[1]超声波的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而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所以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超声波。
    [2]鲸鱼生活在海里,能听到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由此可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2)[3]由材料可知,科学家利用高速水下摄影机摄像后观察水中产生气泡,并通过科学计算,得出下雨时那些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状况协调一致,从而证实他们的理论完全正确。
    (3)[4]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是科学探究的主要要素,所以正确的顺序排列是CBDA。
    五、实验探究题(22题8分,23题8分,24题8分,共24分)
    22. 小明在学习“声现象”一章中,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1)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渐往外抽气,会听到闹钟声越来越__________,如果把真空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由此可以推理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2)小明用小槌敲击音叉,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可以观察到乒乓球_________,实验中使用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
    (3)他再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另一个音叉,两次声音小组同学都用示波器显示出声波图,并截取相同时间内的两列声波图,如图丙、丁所示。由图可以看出,这两次声音的___________相同,__________不相同,______(选填“丙”或“丁”)图的声波频率更高一些。
    【答案】 ①. 小 ②. 不能 ③. 真空不能传声 ④. 会被弹起 ⑤.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⑥. 响度 ⑦. 音调 ⑧. 丙
    【解析】
    【详解】(1)[1][2][3]将一只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渐往外抽气,传播声音的介质变少,我们听到闹钟声越来越小,如果把真空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不能听到声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2)[4][5]通过实验发现,用小槌敲击音叉时,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乒乓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将微小振动放大,故实验中使用乒乓球的作用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3)[6][7][8]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不相同,因此声音的音调不相同,丙音叉振动较快,即丙的振动频率高,丙的音调高。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程度相同(即振幅相同),因此响度相同。
    23. 小明利用平面镜、激光笔、纸板(纸板F可绕ON翻折)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图甲中,用激光笔沿AO方向人射,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60°时,确定反射光线的位置。可以测量出入射角大小为____________;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__。
    (2)将纸板F绕ON向后折,纸板F上会不会看到反射光线__________?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
    (3)图乙中,若让另一束光线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线会沿着什么方向射出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
    (4)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普遍规律,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什么? __________
    (5)图乙中,保持入射光线AO不变,将平面镜绕入射点旋转,使入射角增大20°,则反射光线偏转的角度为__________。
    【答案】 ①. 30° ②. 30° ③. 不会 ④. 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⑤. OA ⑥.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⑦. 多次改变入射角,按照步骤(1)重复多次实验 ⑧. 40°
    【解析】
    【详解】(1)[1]图乙中,用激光笔沿AO方向入射,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60°时,入射角大小为
    [2]由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反射角的大小为30°。
    (2)[3]再将纸板F绕ON向后折,纸板F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上,不能显示反射光线,即此时纸板F上没有反射光线。
    [4]改变纸板F的位置,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3)[5][6]图乙中若让另一束光线从BO入射,反射光线沿OA方向射出,这一现象说明光路可逆。
    (4)[7]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普遍规律,接下来的操作是改变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度,即改变入射角,多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5)[8]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20°,反射角也增大20°,则反射光线偏转角度为40°。
    24.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后面的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改变位置到B、C时,重复实验,可以观察到相同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出的什么结论;__________
    (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什么;__________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了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获得更多信息,基于证据得出更多实验结论,小明接下来应该继续进行的操作是什么。__________
    【答案】 ①. 玻璃既透明又能给物体成像 ②.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③.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④. 后面的蜡烛无法和像重合 ⑤. 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对应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解析】
    【详解】(1)[1][2]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玻璃既透明又能给物体成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或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
    (2)[3]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其成的像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同时还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3)[4]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后面的蜡烛无法和像重合,故有可能找不到像。
    (4)[5]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六、计算题(25题9分,26题11分,共20分)
    25. 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海深载潜水器“奋斗者号”能顺利到达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的底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万米载人深潜的国家。在某次深潜任务中,奋斗者号潜水器用时3h下潜到了10800m深的海底。求:
    (1)奋斗者号潜水器下潜到海底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下潜到这个深度时,若竖直向水面发射一个声信号,信号多长时间能到达水面?(声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取1500m/s)
    (3)完成科研任务后,奋斗者号潜水器调整状态匀速上升,1.5小时后距离海面还有4320m,上升速度为多少m/s?
    【答案】(1)1m/s;(2)7.2s;(3)1.2m/s
    【解析】
    【详解】解:(1)奋斗者号潜水器用时
    根据可得,奋斗者号潜水器下潜到海底的平均速度为
    (2)根据可得,信号能到达水面的时间为
    (3)匀速上升1.5小时潜水器上升的距离为
    根据可得,上升的平均速度为
    答:(1)奋斗者号潜水器下潜到海底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m/s;
    (2)下潜到这个深度时,若竖直向水面发射一个声信号,信号7.2s能到达水面;
    (3)上升速度为1.2m/s。
    26. 汽车遇到紧急情况时需要及时刹车,刹车过程中司机会经历迅速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在司机反应的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汽车会做减速运动。有一辆汽车以54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正常行驶,当前方突然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刹车,在司机反应的过程中汽车行驶了12米,汽车制动过程中用了2秒,在反应和制动过程中总共行驶了28米。求:
    (1)这辆汽车若正常行驶3min钟,行驶的路程是多少米?
    (2)当前方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司机反应后,汽车在制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从司机发现情况开始反应到停下,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若汽车行驶速度增加一倍,相同的反应时间里,汽车会前进多少米?为了保证交通安全,除了注意汽车行驶速度的影响因素,你还可以对司机师傅提出什么合理的建议?(一条合理建议即可)
    【答案】(1)2700m;(2)10m/s;(3)24m,见解析
    【解析】
    详解】解:(1)依题意得
    汽车3分钟行驶的距离为
    (2)司机的反应时间为
    汽车制动距离为
    汽车制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从司机发现情况到停下,汽车行驶的时间
    汽车的平均速度
    (3)若汽车行驶速度增加一倍,汽车速度为30m/s,相同的反应时间里,汽车前进的距离
    (或若汽车行驶速度增加一倍,根据公式,相同的反应时间里,汽车前进的距离也增加一倍,即),建议司机开车一定要集中精力,不要疲劳驾驶。
    答:(1)这辆汽车若正常行驶3min钟,行驶的路程是2700m;
    (2)当前方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司机反应后,汽车在制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从司机发现情况开始反应到停下,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0m/s;
    (3)若汽车行驶速度增加一倍,相同的反应时间里,汽车会前进24m,为了保证交通安全,除了注意汽车行驶速度的影响因素,你还可以对司机师傅提出建议司机开车一定要集中精力,不要疲劳驾驶。

    相关试卷

    山东省烟台莱州市(五四制)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莱州市(五四制)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12页。

    山东省烟台爱华双语学校(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爱华双语学校(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探究题, 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烟台市某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某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