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西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第1页
    山西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第2页
    山西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西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综合与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山西省实验中学学生来到武乡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参加“丹心向党红色研学”活动。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体验活动中身着八路军军服庄严吹响“冲锋号”的情景。根据图片信息你估测“冲锋号”的长度约为( )
    A. 10cmB. 40cmC. 120cmD. 150cm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冲锋号”的长度约为人的手掌宽度的4倍,人的手掌宽度约10cm,因此“冲锋号”的长度约为40cm,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 无人机在抗击疫情期间大显身手,特别在航拍方面被称为会飞的照相机。如图所示,在一次拍摄中,小敏从画面中感觉树梢在竖直向上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地面B. 无人机C. 屋顶D. 树梢
    【答案】B
    【解析】
    【详解】无人机在空中拍摄时,树梢相对于无人机上的照相机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小敏从画面中感觉树梢在竖直向上运动,是以无人机为参照物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 2022年10月13日6时5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5米S﹣SAR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如图甲、乙分别是截取发射的视频中火箭刚发射时和第10s的图片,运载火箭全长58.3m,则火箭发射后第一个10s内的平均速度值应更多优质支援请 嘉 威杏 MXSJ663 最接近( )
    A. 2m/sB. 6m/sC. 11.66m/sD. 13m/s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知,火箭在10s内通过的路程大约为一个1.2个火箭长
    s=58.3m×1.2=69.96m
    则火箭发射后第一个10s内的平均速度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 如图记录了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由图可知

    A. 汽车在做减速运动,其0~20s内的平均速度为20m/s
    B. 汽车在做减速运动,其0~20s内的平均速度为22.5m/s
    C. 汽车在做加速运动,其20~40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D. 汽车在做加速运动,其20~40s内的平均速度为37.5m/s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图知道,汽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断增大,所以汽车在做加速运动;其0~20s内的平均速度为v=s/t=450m/20s=22.5m/s;其20~40s内的平均速度为v1=s1/t1=(1200m−450m)/20s=37.5m/s,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5. “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坚持“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用知识为滇西北山区女孩创造美好未来,如图,张老师带领师生宣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 师生宣誓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C. 师生的声音音色相同D. 洪亮的宣誓声表明声音的速度很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师生宣誓的声音是由师生们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音色是由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人的声带结构不同,音色也不相同,故C错误;
    D.洪亮的宣誓声表明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B。
    6. 2022年元宵晚会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古筝弹奏《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太空音乐祝福,“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琴弦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B. 演奏古筝时通过弦的振动发声
    C. 用同样的力拨动琴弦,粗弦比细弦发声的响度大
    D. 拨动同一琴弦的力越大,发声的音调越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A.琴弦的长短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错误;
    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演奏古筝时通过弦的振动发声,故B正确;
    C.用同样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琴弦的振幅相同,振动频率不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更高,故C错误;
    D.拨动同一琴弦的力越大,琴弦的振幅越大,发声的响度越大,故D错误。
    故选B。
    7. 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趣味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表面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因为冰是晶体,因此从图中找出晶体的凝固图象即可。
    A.由图知,液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熔点为0℃,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冰的熔化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液体温度降低到0℃时,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冰的凝固特点,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 如图所示是我国“神舟”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落回地面时的情景。为将舱体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产生的大量热带走,在其表面涂有一层“特殊”材料。则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特殊”材料发生了下列哪些物态变化( )
    A. 熔化和汽化B. 熔化和凝固C. 液化和凝华D. 升华和液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舱体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时,舱体表面的“特殊”固体材料先吸热熔化为液体材料,之后液体材料在吸热汽化为气体材料,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小吃街上出现了一种“冒烟”的冰激凌。只见店员将﹣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然后放入液体牛奶和五颜六色的爆米花,冰激凌原料瞬间冷冻成型而容器中的液氮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
    B. 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氮汽化成的氮气
    C. 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使容器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 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的现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AC.氮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所以,﹣196℃的液氮倒入容器后迅速吸热汽化,液氮在沸腾,而不是容器中水沸腾,故A正确,C错误;
    BD.由于汽化吸热,导致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气,故BD错误。
    故选A。
    10. 为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需要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情况,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凝华吸热B. 凝固放热C. 凝华放热D. 凝固吸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说明这个过程是由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雪,这个过程是凝固,凝固时需要放出热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 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②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冰的消融由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热;
    ②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中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过程放热;
    ③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因为小水滴汽化成了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过程吸热;
    ④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过程放热
    所以吸收热量的是①③,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2. 甲车从A地沿直线向B地运动,同时乙车从B地沿直线向A地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做变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 0~2s内,甲比乙运动得快
    C. 2s~6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甲、乙运动了8s时,在距甲的出发点40m处相遇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知,根据甲的s-t图像为一直线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在2~6s内路程不变,处于静止,故乙不是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
    B.由图知,0~2s内,甲运动的路程不到20m,乙运动的路程为40m,由可得,乙比甲运动得快,故B错误;
    C.2s~6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故C错误;
    D.由图知,运动了8s时,甲、乙相遇,甲通过的路程为40m,乙通过的路程为60m,故在距甲的出发点40m处相遇,故D正确。
    故选D。
    二、简答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每图2分,共38分)
    13. 小明同学是位魔方爱好者,学习了“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后,小明想在家进行“测量圆柱形魔方滚上斜面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探究,于是他找来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圆柱形魔方、两个大小和形状均相同的正方体魔方,借助于两块相同的长木板搭建了两个斜面如图乙所示放置。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1)该实验中需要用______测量魔方滚动通过的路程,利用机械停表测量魔方滚动的时间;
    (2)开始实验后,小明将魔方从左侧斜面的最高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使其滚下,然后正确测量出魔方从右侧斜面底端A点滚上去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并将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在如表中,魔方通过C点时停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魔方在AC段运动的时间为______s;
    (3)由实验数据可知:魔方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c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通过计算可知魔方在AB段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魔方从斜面底端滚动到斜面顶端的运动是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在魔方未到达A点就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5)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并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在图丁中大体画出魔方由A点滚动至C点的s﹣t图像______。
    【答案】 ①. 刻度尺 ②. 5 ③. 13.3 ④. 大于 ⑤. 减速 ⑥. 小 ⑦.
    【解析】
    【详解】(1)[1]根据题意知道,该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魔方滚动通过的路程。
    (2)[2]根据题意知道,魔方通过C点时停表的示数如图丙,由图丙知道,示数为5s,即魔方在AC段运动的时间为5s。
    (3)[3]小车在BC段的路程
    sBC=80cm﹣40cm=40cm
    时间
    tBC=tAC﹣tAB=5s﹣2s=3s
    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
    [4][5]小车在AB段的路程sAB=40cm,时间tAB=2s,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
    故魔方从斜面底端滚动到斜面顶端的运动是减速运动。
    (4)[6]如果在魔方未到达A点就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时间偏大,由知道,平均速度vAC偏小。
    (5)[7]魔方从斜面底端滚动到斜面顶端的运动是减速运动,用时5s,通过的路程为80cm,并且根据生活经验可知,随着高度的增加,魔方在从斜面底端滚动到斜面顶端的过程中速度的减小量越来越小,故魔方由A点滚动至C点的s﹣t图像,如下图
    14. 方框为某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如图所示为实验装置图,参考装置图阅读使用说明书后回答问题。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即s1=s2,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___________ms;
    (2)在图中,把铜铃放在甲、乙之间,已知s1=20cm,s₂=6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25×10-3s,则此时声速约为___________m/s;
    (3)若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会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 0 ②. 320 ③. 不变
    【解析】
    【详解】(1)[1]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即s1=s2时,因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根据公式可知,t1=t2,即它们的时间差为0s,故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0ms。
    (2)[2]设声速为v,则可得
    解得
    (3)[3]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时,声音到达两个采集器的距离之差,始终等于这两个采集器的距离,根据公式可知,声音到达这两个采集器的时间差始终相等,故液晶显示屏数字不变。
    15. 图甲是“探究冰熔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为______℃;
    (2)采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______;
    (3)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当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图丙是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冰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冰的熔化过程是______(用字母表示)段,在此过程中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4)t1到t2这段时间,物质处于______态。t3到t4这段时间,测得此时的水温度为98℃,则此处大气压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标准大气压。
    【答案】 ①. -8 ②. 使物体受热均匀 ③. 晶体 ④. BC ⑤. 吸热 ⑥. 固液共存 ⑦. 小于
    【解析】
    【详解】(1)[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自下而上,温度计所标数字逐渐变小,因此是零下温度,故读数为-8℃。
    (2)[2]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冰均匀受热且温度上升缓慢,更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和记录数据。
    (3)[3][4][5]由图丙可知,在BC段时,温度保持不变,故BC段是熔化过程,由此可知冰是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而温度保持不变。
    (4)[6]t1到t2这段时间在BC段之间,属于熔化过程,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7]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气压越低,沸点越小,在t3到t4时间水处于沸腾状态,温度为98℃,则可知此处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16. 某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实验中观察到如图乙中a、b所示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为_______(填“a”或“b”);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表明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___℃,说明此时气压_______(填“是”或“不是”)1个标准大气压;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烧杯中水的温度会_______(填“继续上升”或“保持不变”)。
    (4)另一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丁所示的图线①,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室温,倒掉约的水,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并绘制了图线,此图线是_______(填“②”、“③”或“④”)。
    【答案】 ①. a ②. 96 ③. 不是 ④. 保持不变 ⑤. ④
    【解析】
    【详解】(1)[1]由图可知,水在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故水沸腾时的情景为a。
    (2)[2]由图丙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96℃,即水的沸点是96℃。
    [3]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所以该实验环境的气压不是1标准大气压。
    (3)[4]沸腾是吸热过程。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烧杯中水的温度会保持不变。
    (4)[5]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室温,倒掉约的水,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因水的质量变小,则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变少,但沸点不变,初始温度不变,所以绘制的图线是此图线是④。
    三、综合与应用题(本题共6个小题,17到21小题每空1分,22小题5分,23小题8分,共26分)
    17. 初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1 ___________;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长约6400 ___________。(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答案】 ①. m/s ②. km
    【解析】
    【详解】[1]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步行的速度比此速度小,所以初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1m/s。
    [2]长江是我国的最长的河流,长约6400km。
    18. 小明在体育毕业考试中,50m跑的成绩是8.0s,他跑步的平均速度是_____km/h;在4×100m接力赛中,为保证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要尽可能做到_____。
    【答案】 ①. 22.5 ②. 相对静止
    【解析】
    【详解】[1]小李跑步的平均速度
    [2]为了保证交接棒的顺利进行,就要让两同学同向同速即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交接时才不会掉棒。
    19. 2022年10月3日凌晨,山西太原有明显震感,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_____(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时人们并没有听到;在汶川地震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___________发出声音而及时获救,这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___。
    【答案】 ①. 次声波 ②. 振动 ③. 信息
    【解析】
    【详解】[1]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次声波,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地震时人们并没有听到。
    [2][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在汶川地震倒塌房屋中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振动发出声音而及时获救,这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20. 手碟可以说是现如今最年轻的一种打击乐器,因其独特纯净空灵的声音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如图所示,演奏时用手击打不同部位,可以改变声音的 _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手碟的声音很空灵,它 _____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是乐音。
    【答案】 ①. 音调 ②. 不一定
    【解析】
    【详解】[1]演奏时用手击打手碟不同部位,则击打部分振动快慢会不同,所以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2]手碟的声音很空灵,但如果它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就不一定是乐音。
    21. PM2.5是漂浮于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物,对环境污染很大。有方案提出:利用大型鼓风机向空中喷射大量水滴,吸附空气中的PM2.5下落至地面,如图所示。但有专家认为该方案欠妥,因为盛夏,喷出的水滴还未落地就已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成水蒸气,这个过程是 ___________(吸热/放热)的;寒冬,喷出的水滴很快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成冰粒,这个过程是 ___________(吸热/放热)的。
    【答案】 ①. 汽化 ②. 吸热 ③. 凝固 ④. 放热
    【解析】
    【详解】[1][2]水变成水蒸气,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吸热。
    [3][4]水滴变成冰粒,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
    22. 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______,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______(选填“烧杯中”或“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______而成(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①. 不会 ②. 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 ③. 烧杯中 ④. 液化
    【解析】
    【详解】[1][2]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3][4]由于烧杯沸腾后有大量的水蒸气,在杯口处遇到较冷的空气,会液化形成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形成“白气”,因此“白气”是由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液化而成。
    23. 暑假期间小孙和爸爸坐汽车上高速探望爷爷奶奶。高速公路已广泛应用ETC收费系统,这种系统是对过往车辆无需停车即能实现收费的电子系统。如图乙所示是某高速公路入口处的ETC通道示意图。现有一辆汽车以如图甲所示的速度匀速通过某段限速路段,所用时间t0=0.5h。到达收费站时汽车在离收费岛s1=50m的ETC通道减速,经过t1=4s减速后进入ETC收费岛,然后以5m/s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s2=40m的ETC收费岛,不计车长。求:
    (1)限速路段的长度;( )
    (2)汽车通过ETC收费岛所用的时间t2;( )
    (3)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平均速度大小;( )
    (4)坐汽车时,在限速70km/h的某路段,小孙看到一起交通事故,交警测得肇事轿车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为27m。查阅资料得知轿车以不同速度行驶时,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停车距离的统计数据如表(注:反应距离指司机发现情况到踩下刹车这段时间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指踩下刹车后汽车滑行的距离;停车距离指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它等于反应距离加上制动距离)。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在相同路况下,反应距离与速度成______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所以,为了安全,不要超速!
    (5)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该肇事轿车___________(选填“超速”或“不超速”)。
    【答案】 ①. 45km ②. 8s ③. 7.5m/s ④. 正比 ⑤. 不超速
    【解析】
    【详解】(1)[1]根据图乙可知,汽车在限速路段的速度为v=90km/h,t=0.5h,根据可知:限速路段的长度
    s=vt=90km/h×0.5h=45km
    (2)[2]已知汽车以5m/s的速度匀速通过ETC收费岛,其长s2=40m,根据可知:汽车通过ETC收费岛所用的时间
    (3)[3]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总路程
    s总=s1+s2=50m+40m=90m
    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的总时间
    t总=t1+t2=4s+8s=12s
    所以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4)[4]观察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停车距离的统计数据表可知,汽车速度增大到原来速度的a倍,反应距离增大到a倍,所以在相同路况下,反应距离与速度成正比。
    (5)[5]汽车速度增大到原来速度的a倍,制动距离增大到a2倍,当制动距离为27m时,有
    而,此时速度是
    v3=20km/h×3=60km/h

    相关试卷

    江西省宜春市宜春黄冈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宜春黄冈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综合与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天津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