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考试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球状蛋白分子空间结构为外圆中空,氨基酸侧链极性基团分布在分子的外侧,而非极性基团分布在内侧。蛋白质变性后,会出现生物活性丧失及一系列理化性质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变性可导致部分肽键断裂
B.球状蛋白多数可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C.加热变性的蛋白质不能恢复原有的结构和性质
D.变性后生物活性丧失是因为原有空间结构破坏
2.如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局部结构模式图,A~G表示细胞的不同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与E上离子通道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有A、B、C、D
B.若该细胞为根毛细胞,则土壤溶液浓度较高时E与F将分离
C.G的存在有利于细胞质与细胞核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D.B、D紧密相依有利于D为B的物质合成与运输提供能量
3.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人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通常比缺乏锻炼的人多。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氧呼吸时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都能产生ATP
B.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可以参与[H]和氧反应形成水的过程
C.线粒体中的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的过程需要O2的直接参与
D.线粒体中的DNA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4.与野生型拟南芥WT相比,突变体t1和t2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分布及位置不同(如图1所示),造成叶绿体相对受光面积的不同(如图2所示),进而引起光合速率差异,但叶绿素含量及其他性状基本一致。在不考虑叶绿体运动的前提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2比t1具有更高的光饱和点(光合速率不再随光强增加而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B.t1比t2具有更低的光补偿点(光合吸收CO2与呼吸释放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C.三者光合速率的高低与叶绿素的含量无关
D.三者光合速率的差异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变大
5.人卵细胞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在辅助生殖时对极体进行遗传筛查,可降低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一对夫妻因妻子高龄且是血友病a基因携带者(XAXa),需进行遗传筛查。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第二极体的染色体数目为22,则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定是24
B.若第一极体的染色体数目为23,则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定是23
C.若减数分裂正常,且第二极体X染色体有1个a基因,则所生男孩一定患病
D.若减数分裂正常,且第一极体X染色体有2个A基因,则所生男孩一定患病
6.某多细胞动物具有多种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和多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两者可组成多种有活性的CDK-cyclin复合体,细胞周期各阶段间的转换分别受特定的CDK-cyclin复合体调控。细胞周期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生物个体中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长短有差异
B.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有序转换受不同的CDK-cyclin复合体调控
C.抑制某种CDK-cyclin复合体的活性可使细胞周期停滞在特定阶段
D.一个细胞周期中,调控不同阶段的CDK-cyclin复合体会同步发生周期性变化
7.人的扣手行为属于常染色体遗传,右型扣手(A)对左型扣手(a)为显性。某地区人群中AA、A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6、0.20、0.6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体中两个左型扣手的人婚配,后代左型扣手的概率为3/50
B.该群体中两个右型扣手的人婚配,后代左型扣手的概率为25/324
C.该群体下一代AA基因型频率为0.16,aa基因型频率为0.64
D.该群体下一代A基因频率为0.4,a基因频率为0.6
8.图1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将1号、2号、6号、7号个体中含乙病相关基因的DNA片段用电泳法分离,结果如图2所示。不考虑突变和互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病和乙病均为隐性遗传病
B.8号与1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C.若6号和7号再生一个孩子,其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6
D.若5号与一表型正常的男性婚配,所生女孩均不患甲、乙病
9.复制泡是DNA进行同一起点双向复制时形成的。在复制启动时,尚未解开螺旋的亲代双链DNA同新合成的两条子代双链DNA的交界处形成的Y型结构,称为复制叉。如图为DNA复制时,形成的复制泡和复制叉示意图,其中a~h代表相应位置:DNA的两条链分为前导链和后随链,以前导链为模板能够连续合成子链,而以后随链为模板合成的子链是不连续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子链的延伸方向,可以判断图中n处是模板链的5'端
B.图中e处子链的合成与f处子链的合成所用到的酶种类可能不同
C.若一条母链中G+C有m个,则另一条母链中G+C也有m个
D.DNA分子通过半保留复制合成的两条新链的碱基序列完全相同
10.如图为某基因表达的过程示意图,①~⑦代表不同的结构或物质,Ⅰ和Ⅱ代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Ⅰ中的③表示RNA聚合酶,①链的左侧末端为3′端
B.过程Ⅱ中mRNA上结合多个⑤,利于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C.除碱基T和U不同外,②、④链的碱基排列顺序完全相同
D.该图可以表示人的垂体细胞中生长激素基因表达的过程
11.图中①、②和③为三个精原细胞,①和②发生了染色体变异,③为正常细胞。②减数分裂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①②③
A.①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对同源染色体联会
B.② 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有一半正常
C.③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终产生4种基因型配子
D.① 和② 的变异类型理论上均可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12.单体是指二倍体生物中体细胞的某对同源染色体只有一条而不是两条的个体,常用2n-1来表示。三体是指二倍体生物中体细胞的某对同源染色体多了一条的个体,常用2n+1来表示。单体和三体是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的有用“工具”。应用单体或三体可把新发现的基因定位在特定的染色体上,如可让某二倍体雌雄同株的植物(2n=10,红花对白花为显性)的白花植株与红花纯合单体杂交进行基因定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理论上该二倍体植物的三体种类数大于单体种类数
B.若上述杂交的后代中出现白花个体,则可确定花色基因的位置在相应的染色体上
C.三体的形成原因是其双亲之一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单体植株具有植株弱小、高度不育的特点
13.利用不同的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产生不同的变化,处理方式及作用机理如下:①利用药物Ⅰ阻断Na+通道;②利用药物Ⅱ阻断K+通道;③利用药物Ⅲ打开Cl-通道,导致Cl-内流;④将神经纤维置于稍低浓度的Na+溶液中。上述处理方式与下列可能出现的结果对应正确的是( )
A.甲—①,乙—②,丙—③,丁—④
B.甲—④,乙—①,丙—②,丁—③
C.甲—③,乙—①,丙—④,丁—②
D.甲—④,乙—②,丙—③,丁—①
14.甲状腺分泌T3与T4的调节如图所示,其中TRH和TSH分别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FT3与FT4代表游离的甲状腺激素,TT3与TT4代表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甲状腺散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存在TSH、FT3、FT4的受体
B.垂体前叶分泌的TSH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甲状腺
C.FT3与FT4的受体仅存在于下丘脑与垂体细胞上
D.FT3与FT4存在于血浆中,而TT3与TT4存在于血细胞中
15.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学者巧妙地运用长瘤的番茄幼苗研究了生长素的分布及锌对生长素的影响,取样部位及结果见下表。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部位①与部位②的生长素运输方向有差异
B.部位③含量较高的生长素会促进该部位侧芽生长
C.因部位⑤的存在,部位④生长素含量高于部位③
D.对照组生长素含量明显高于低锌组,表明锌有利于生长素合成
16.表为几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下列有关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处理离体的花卉枝条,可促进生根
B.用一定浓度的6-BA抑制马铃薯发芽,以延长贮藏期
C.用乙烯利处理棉花可催熟棉桃,便于统一采摘
D.用PP333处理水稻可使植株矮化,增强其抗倒伏能力
17.科学家曾指出,没有一个自然种群能无限制地增长,必然有许多因素使种群数量减少。图中1、2代表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随种群密度的改变对种群死亡率的影响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1代表密度制约因索,如自然灾害和气温等
B.图中的2代表非密度制约因素,如食物和天敌、传染病等
C.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不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D.非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可通过密度制约因素来调节
18.将自然界中的家蝇和丽蝇培养在大的种群笼中,测试两个种群的竞争能力,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蝇培养在大种群笼中时,家蝇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B.自然环境中野生家蝇和野生丽蝇由于竞争关系的存在只有一种蝇能够存活
C.实验中丽蝇种群在数量稀少并处于灭绝边缘时逐渐获得了竞争优势
D.培养在大种群笼中时,两种蝇的种间竞争属于竞争共存现象
19.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
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
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
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
20.国务院《“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指出“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下列有关策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培育良种、科学种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以提高生态承载力
B.发展现代化农业时建立沼气池遵循的是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C.多层育苗等立体农业生产方式增大了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桑基鱼塘”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21.下列操作能达到灭菌目的的是( )
A.用免洗酒精凝胶擦手B.制作泡菜前用开水烫洗容器
C.在火焰上灼烧接种环D.防疫期间用石炭酸喷洒教室
22.味精是以粮食等为原料经发酵制成的一种调味料,发酵中所用的谷氨酸棒状杆菌菌种大都从自然界筛选获得,下图是以小麦为原料生产味精的工艺流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该原料发酵会积累谷氨酸
B.发酵前将菌种接种到摇瓶培养是为了扩大培养
C.小麦预处理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为发酵提供原料
D.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进行定向改造,获得性状优良的菌种
23.某一质粒载体如图甲所示,Ampr表示荌苄青䨍素抗性基因,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有人将此质粒载体用BamHⅠ酶切后,与用BamHⅠ酶切获得的目的基因混合,加入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反应,用得到的混合物直接转化后得到多种大肠杆菌,并利用培养基乙和丙选出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所示的质粒中还应含有复制原点和终止子等结构
B.将经转化处理后的大肠杆菌菌液接种至培养基乙使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C.配制培养基乙时应加入青霉素
D.培养基丙中生长的菌落即为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
24.河南省某村庄在插秧不久的稻田中,每亩放养200条草鱼和600只青蛙,这种稻—鱼—蛙立体农业养殖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养殖模式只利用群落垂直结构提高环境资源利用率
B.该养殖模式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C.该养殖模式鱼蛙粪便还田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D.该养殖模式比单一品种的养殖稳定性更高
25.某同学对蛋白酶TSS的最适催化条件开展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注:+/-分别表示有/无添加,反应物为胶原蛋白。
A.结合①②组的相关变量分析,温度为自变量
B.蛋白酶TSS的催化活性依赖于CaCl2
C.若探究该酶是否能水解其他反应物,则还需补充实验
D.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70℃,最适pH为9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6.(8分)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与包裹细胞自身物质双层膜融合,从而降解细胞自身病变物质或结构的过程,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根据细胞内底物进入溶酶体腔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细胞自噬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自噬三种方式,具体过程如图1~3所示。“抗蛇毒血清”的生产过程是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至马的体内,重复几次后,从马体内获得“抗蛇毒血清”,中和蛇毒的物质主要是抗体,图4为浆细胞内“抗蛇毒血清”抗体的合成及分泌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结合图1,隔离膜可来自高尔基体或内质网,巨自噬过程中的底物通常是细胞中损坏的蛋白质或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溶酶体在细胞中的作用还有_______________。
(2)自噬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排出细胞外和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自噬作用”会____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3)图2微自噬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为什么溶酶体膜不会被这些水解酶分解?尝试提出一种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图3中可看出,分子伴侣-底物复合物形成后,将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结合,该受体除了能特异性识别复合物外,还能______________,以保证底物分子顺利进入溶酶体。
(5)图4“抗蛇毒血清”中的抗体合成和分泌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核糖体→_______________(用图4中序号和箭头表示)。
27.(12分)野生型果蝇(纯合体)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方式,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实验。图乙为雄果蝇染色体的模式图及性染色体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F1可知,果蝇眼形的____________(选填“圆眼”或“棒眼”)是显性性状。
(2)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3)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眼形的基因有可能位于:①X染色体的Ⅱ区段;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上述(3)中的判断,可从野生型、F1、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如下方案进行验证:
步骤一:用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交配,得到F3;
步骤二;用F3中一只棒眼雌果蝇与一只____________雄果蝇交配,观察子代中是否有棒眼果蝇出现。
预期结果与结论: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眼形的基因位置为①;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眼形的基因位置为②。
28.(10分)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代表结构或过程,丙和丁代表不同细胞,且图中抗体1、抗体2只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机体进行神经调节涉及的反射弧为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汉字、数字及箭头表示)。
(2)分析图示可推测,图中D代表_________________,在生物体内与D作用效果相同的激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丙代表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图示可以看出,C和D在调节血糖平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生理效应是______________的。
(4)当某人血液中存在抗体1或抗体2时,可判定其患有糖尿病。其中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效果的糖尿病是由_________________(填“抗体1”或“抗体2”)引起的;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该糖尿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_病。
(5)如果图中下丘脑相应区域被破坏,其血糖调节能力不会完全丧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9.(10分)荔枝是广东特色农产品,其产量和品质一直是果农关注的问题。荔枝园A采用常规管理,果农使用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等进行管理,林下几乎没有植被,荔枝产量高;荔枝园B与荔枝园A面积相近,但不进行人工管理,林下植被丰富,荔枝产量低。研究者调查了这两个荔枝园中的节肢动物种类、个体数量及其中害虫、天敌的比例,结果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除了样方法,研究者还利用一些昆虫有____性,采用了灯光诱捕法进行取样。
(2)与荔枝园A相比,荔枝园B的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____,可能的原因是林下丰富的植被为节肢动物提供了____,有利于其生存。
(3)与荔枝园B相比,荔枝园A的害虫和天敌的数量____,根据其管理方式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
(4)使用除草剂清除荔枝园A的杂草是为了避免杂草竞争土壤养分,但形成了单层群落结构,使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降低。试根据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原理,设计一个生态荔枝园简单种植方案(要求:不用氨肥和除草剂、少用杀虫剂,具有复层群落结构),并简要说明设计依据。
30.(10分)通过微生物发酵获得各种类型的脂肪酸是开发新油源的一种途径。下图表示从土壤中分离筛选高产油细菌的流程,其中平板B.上的5个菌落是初筛得到的细菌,C为平板B上菌落的原位影印,利用苏丹黑B可使脂类物质呈黑色的特性,对C进行染色,得到了结果D。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土壤取样后,一般用______(填溶剂)将土壤菌进行系列梯度稀释。
(2)培养基A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有水、牛肉膏和蛋白胨等,其中蛋白胨提供的主要营养是______,培养基的pH需要调至______。对接种使用的涂布器可采用______法灭菌。
(3)根据D的染色结果可判断,平板B中的______ (填图中的数字)是高产油细菌的菌落。
(4)将平板B中高产油细菌的单菌落进一步纯化培养得到E。将E中的菌落接种到试管F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后,放入4℃的冰箱中进行临时保藏,这种方法不适合长期保藏菌种,原因是______。如果需要长期保藏菌种,可采用______的方法。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蛋白质变性一般不会导致肽键断裂,A错误;球状蛋白多数可溶于水,不溶于乙醇,B正确;加热变性的蛋白质,其空间结构和性质的改变是不可逆的,因此加热变性的蛋白质不能恢复原有的结构和性质,C正确;结构决定功能,变性后的蛋白质原有空间结构被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D正确。
2.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可判断,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D是线粒体,E是细胞膜,F是细胞壁,G是胞间连丝。
A对,E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A核糖体、B内质网、C高尔基体,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D线粒体;B对,土壤溶液浓度较高时将导致根毛细胞失水,进而发生质壁分离,图中E细胞膜与F细胞壁将分离;C错,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G胞间连丝相连,胞间连丝与细胞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有关,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靠核孔实现;D对,D线粒体与B内质网紧密相依,有利于线粒体为内质网的物质合成和运输供能。
3.答案:C
解析: A对,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ATP,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在线粒体中产生ATP; B对,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中[H]和氧在线粒体内膜上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该过程需要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催化; C错,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与水反应生成CO2和[H]该过程无O2的直接参与; D对,线粒体内有DNA分子,该DNA上的基因也可通过转录和翻译表达出蛋白质。
4.答案:D
解析:A、图1可知,t1较多的叶绿体分布在光照下,t2较少的叶绿体分布在光照下,由此可推断,t2比t1具有更高的光饱和点(光合速率不再随光强增加而增加时的光照强度),A正确;B、图1可知,t1较多的叶绿体分布在光照下,t2较少的叶绿体分布在光照下,由此可推断,t1比t2具有更低的光补偿点(光合吸收CO2与呼吸释放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B正确;C、通过题干信息可知,三者的叶绿素含量及其它性状基本一致,由此推测,三者光合速率的高低与叶绿素的含量无关,C正确;D、三者光合速率的差异,在一定光照强度下,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变大,但是超过光的饱和点,再增大光照强度三者光合速率的差异不再变化,D错误。故选D。
5.答案:D
解析:A、若在初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某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第一极体有24条染色体,次级卵母细胞有22条染色体,则会出现第二极体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为22,A错误;
B、人类的染色体2N=46,若第一极体的染色体数目为23,则次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目一定是23,B错误;
C、若减数分裂正常,由于之前的交叉互换有可能使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等位基因,故第二极体X染色体有1个a基因,卵细胞中也可能是XA基因,则所生男孩不患病,C错误;
D、若减数分裂正常,且第一极体X染色体有2个A基因,则次级卵母细胞中有两个a基因,卵细胞中也会携带a基因,则所生男孩一定患病,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解析:A、同一生物个体中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周期的持续时间一般不同,A正确;
B、根据题意“细胞周期各阶段间的转换分别受特定的CDK-cyclin复合体调控”,可知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有序转换受不同的CDK-cyclin复合体调控,B正确;
C、由于细胞周期各阶段间的转换分别受特定的CDK-cyclin复合体调控。因此抑制某种CDK-cyclin复合体的活性可使对应阶段的转换受抑制,从而使细胞周期停滞在特定阶段,C正确;
D、由于一个细胞周期中,不同阶段的变化不是同步的,因此调控不同阶段的CDK-cyclin复合体不会同步发生周期性变化,D错误。故选D。
7.答案:B
解析:A、该群体中两个左型扣手的人(基因型均为aa)婚配,后代左型扣手的概率为1,A错误; B、根据AA、A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6、0.20、0.64,分别是4/25、1/5、16/25,可知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0.16+0.20×1/2=13/50,则a的基因频率=1-13/50=37/50,该群体中两个右型扣手的人婚配,人群中右型扣手的杂合子所占概率为1/5÷(4/25+1/5)=5/9,二者后代左型扣手(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5/9×5/9×1/4=25/324,B正确; C、由B选项分析可知,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13/50,a的基因频率37/5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下一代AA基因型频率为(13/50)2-169/2500=0.0676,aa基因型频率为(37/50)2=0.5476,C错误; D、根据遗传平衡定律,每一代的基因频率都不变,下一代A基因频率为(0.16+0.20×1/2)=0.26,a的基因频率为1-0.26=0.74,D错误。
故选B。
8.答案:A
解析: A、由不患甲病的1号和2号生出患甲病的女儿4号(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的特点),可以得出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号和4号不患乙病,生出的9号患乙病,则乙病也为隐性遗传病,由2号和6号的电泳条带完全不同可以得出,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假设与甲病有关的基因为A/a,与乙病有关的基因为Bb,根据4号的表型和1号的电泳结果可推出,1号的基因型为AaXBXB,进一步分析可知,3号的基因型为AaXBY,4号的基因型为aaXBXb,8号的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所以8号与1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B错误;
C、6号的基因型为aXBY,由于10号和12号均患甲病,7号表现正常,所以7号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根据电泳图分析可推出7号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Xb,6号和7号再生一个孩子,其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2×1/4=1/8,C错误;
D、5号的基因型为A_XBXb,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A_XBY,所生女孩不患乙病,但可能患甲病,D错误。
故选A。
9.答案:D
解析:A对,分析题图可知,a处对应子链的3'端,子链与母链反向平行,所以a处为模板链的5'端; B对,e处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连续复制,f处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进行不连续复制,形成不连续的冈崎片段,冈崎片段还需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起来;C对,两条母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两条链上G=C、C=G,所以两条链上G+C的数量相等; D错,两条新链上的碱基序列互补配对。
10.答案:B
解析:过程Ⅰ中的③表示RNA聚合酶,①链为转录的模板链,其左侧末端为5'端,A错误;过程Ⅱ中mRNA上结合多个⑤(核糖体),利于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B正确;由图可知,①为转录的模板链,②为编码链,④是mRNA链,但是一条模板链可转录出多种mRNA,故除碱基T和U不同外,②、④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也不完全相同,C错误;垂体细胞是真核细胞,真核细胞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真核细胞是先转录后翻译,而题图所示过程为边转录边翻译,故该图不能表示人的垂体细胞中生长激素基因表达的过程,D错误。
11.答案:C
解析:A对,①细胞中发生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对同源染色体联会;B对,②细胞中发生的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在减数分裂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其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只考虑A和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a和Aa或A和aa,因此,②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有一半正常; C错,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终产生2种基因型配子;D对,①为染色体结构变异,②为染色体数目变异,理论上均可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12.答案:B
解析:A错,单体是二倍体生物中体细胞的某对同源染色体少一条的个体,则该二倍体植物(n2=10)可以出现10种单体,三体是二倍体生物中体细胞的某对同源染色体多一条的个体,则该二倍体植物(2n=10)可以出现10种三体,故理论上该二倍体植物的三体种类数等于单体种类数。
B对,设控制白花和红花的基因为a和A,白花植株(aa)与红花纯合单体(AA或AO)杂交,若后代中出现白花个体(aO),则可确定花色基因的位置在相应的染色体上。
C错,三体的形成原因可能是双亲之一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也可能是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没有分离。
D错,一些单倍体植株具有植株弱小、高度不育的特点,单体植株可育。
13.答案:B
解析:①利用药物Ⅰ阻断Na+通道,膜外Na+不能内流,导致不能形成动作电位,对应乙;②利用药物Ⅱ阻断K+通道,膜内K+不能外流,产生动作电位后不能恢复静息电位,对应丙;③利用药物Ⅲ打开Cl-通道,导致Cl-内流,使膜两侧电位差变大,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对应丁;④将神经纤维置于稍低浓度的Na+溶液中,膜两侧Na+浓度差变小,Na+内流量减少,形成的动作电位峰值变小,对应甲。综上所述,A、C、 D错误,B正确。
14.答案:A
解析: A对,根据分析,TSH、FT3、FT4对下丘脑均有抑制作用,均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下丘脑分泌TRH的过程,故下丘脑上有TSH、FT3、FT4的受体; B错,TSH通过体液运输到甲状腺等靶器官处发挥作用; C错,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所有细胞都起作用,故几乎所有的细胞上都有甲状腺激素受体;D错,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统称,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而不存在于血细胞中。
15.答案:B
解析:A、部位①可以进行横向运输,而部位②则不能,A正确; B、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部位③含量较高的生长素会抑制该部位侧芽生长,B错误;C、由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部位①的生长素可以向下分别运输到②、③、④、⑤,导致生长素含量;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西峡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测试生物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阶段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