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图表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状腺细胞表面既有TSH的受体,也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B.当血液中碘不足时,图中②③④⑤过程减弱
C.TSH具有促进TH合成、释放,以及甲状腺增生的作用
D.图中“某神经元”的调节能确保应急情况下对高水平甲状腺激素的需求
2.下图为神经细胞的一部分膜结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神经递质可被①识别
B.静息电位的形成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有关,A侧为负电位,B侧为正电位
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D.若此图是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动作电位产生时,Na+可通过结构②由A侧进入B侧
3.2020年9月1日晚“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定宇,拖着蹒跚的脚步走上了《开学第一课》,让渐冻症进入了公众视野。渐冻症是肌肉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神经元病。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等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如图为渐冻症患者的某反射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以针刺S,渐冻症患者可以感觉到疼痛,但该过程不能称之为反射
B.身着厚重的防护服很容易缺氧,缺氧对③处兴奋传递有影响,不影响①处兴奋传递
C.③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
D.电刺激②处,①处检测不到动作电位,说明运动神经元受损
4.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增新冠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作为血清学诊断标准。下图曲线表示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抗体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题图可知,人体感染病毒后一周左右即可检测出核酸阳性
B.感染病毒两周潜伏期之后,新冠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才开始产生并逐渐增多,此时才能检测出抗体
C.在病毒被清除后的一段时间内,IgG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IgM的含量在逐渐下降
D.在快速阻断病毒传播上,血清检测比核酸检测更有优势
5.研究发现运动可以使成年人的大脑产生有益变化,包括促进新神经元的生成和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这是因为运动能够促进一种名为脑源性神经因子(BDNF)的蛋白质的分泌,它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可以促进神经元生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元上的轴突和树突有利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B.BDNF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后促进神经元的生长
C.BDNF的合成、加工和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有关
D.新神经元的生成及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有利于大脑产生有益变化
6.人体内环境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联系正确的表达是( )
A.B.
C.D.
7.垂体被称为“内分泌王国”,可分为垂体前叶和垂体后叶。垂体前叶又称为“腺垂体”,能合成多种激素;垂体后叶又称为“神经垂体”,它本身并不合成激素,主要储存和释放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运送到其内的激素。以下关于垂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由腺垂体释放到内环境中并作用于肾脏等靶器官
B.神经垂体属于神经系统,腺垂体属于内分泌系统
C.垂体分泌微量的促甲状腺激素即能高效调节甲状腺的功能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储存在垂体后叶中
8.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③物质交换的关系与③②之间不同,这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结构有关
B.①②③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既受外界环境影响,也与细胞代谢有关
C.①②③的基本化学成分相同,紧密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D.③与①相比,③的蛋白质的含量明显高于①
9.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葡萄糖B.糖原C.钠离子D.氨基酸
10.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脑损伤可导致人体生物节律失控
B.下丘脑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C.大量饮酒后呼吸急促与脑干的功能有关
D.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1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系统中存在分级调节
B.缺氧会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C.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D.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12.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与机体其他系统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的免疫活性物质不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C.泪液中的溶菌酶作为人体第一道防线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D.进入人体的冠状病毒可被人体的免疫系统直接识别
13.研究发现,果蝇通过训练能记住并避开某种气味,训练的方法是接触这种气味时伴随着电击。该记忆由一种被称为蕈形体神经元的细胞管理,其机制如图 1、图 2 所示。电击能将多巴胺传递给蕈形体神经元,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存储了将电击与气味联系起来的记忆,但这段记忆很快就会被遗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学习、记忆和情绪都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
B.压力和睡眠等因素,会影响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
C.该条件反射建立过程,是“非条件刺激——气味”与“条件刺激——电击”关联形成的
D.记忆和遗忘的启动,可能与多巴胺分子数量和识别多巴胺的受体种类有关
14.如下图表示男性体内分泌性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其调节机理与甲状腺激素相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GnRH的中文名称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长期过量摄入性激素会导致性腺萎缩
C.GnRH能作用于性腺细胞,促使其分泌性激素
D.该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15.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免疫功能缺陷疾病。下列关于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蛋白质、DNA和RNA组成B.主要感染免疫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
C.含有核糖体等少量细胞器D.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活动
16.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像SARS、2019-nCOV这类病毒一直处于“缺席”状态。人体虽然有强大的特异性免疫,能产生上百万种抗体,但适应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研究表明,S蛋白是2019-nCOV与宿主细胞表面ACE2受体结合、进而介导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关键表面蛋白,是疫苗研发的重要靶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病毒侵染机体后,上百万种B淋巴细胞能接受该种病毒的刺激
B.注射康复者的血清提取物救治患者与疫苗的防治作用原理相同
C.辅助性T细胞接受该病毒疫苗刺激后能分泌细胞因子,增强淋巴细胞的免疫能力
D.利用ACE2受体制作疫苗,产生对应抗体与病毒结合,从而抑制2019-nCOV病毒侵入宿主细胞
17.“三分法”是一种常见的概念划分方法,可用如图所示表示某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A表示免疫系统的构成,骨髓属于B,吞噬细胞属于C,溶菌酶属于D
B.若A表示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B是基因突变,C是自然选择,D是生殖隔离
C.若A表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B是保护基因,C是保护物种,D是保护生态系统
D.若A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则B表示被动运输,C表示主动运输,D表示胞吞胞吐作用
1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
B.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C.植物激素几乎控制着植物所有的生命活动
D.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形成森林
19.某人因一次意外,下丘脑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他的( )
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
②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③体温调节受到影响
④血糖调节受到影响
⑤水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
⑥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A.①③④⑤⑥B.②③⑤⑥C.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⑥
20.将生理状态相同、大小相似的多只家兔均分为甲、乙两组,两组家兔分别注射一定浓度的胰岛 素溶液和肾上腺素溶液,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甲组家兔血糖浓度下降,乙组家兔血糖浓度升 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开始前,应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家兔的初始血糖浓度
B.实验过程中,甲组家兔可能会出现行动迟缓甚至昏迷等症状
C.因缺少对照,该实验不能得出血糖浓度受激素影响的结论
D.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的调节具有拮抗作用
21.在“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每组都进行了自身前后对照,不必再进行重复实验
B.实验一般以滴数为纵轴,pH变化为横轴,绘制实验结果
C.滴加酸或碱时,有酸或碱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
D.加入酸或碱后,应立即用pH计进行测量
22.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在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功能活动的调节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如图表示下丘脑-腺垂体-靶腺之间的联系,通常将靶腺分泌的激素对下丘脑和腺垂体的负反馈作用称为长反馈,腺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称为短反馈,下丘脑分泌的某些释放肽对下丘脑内部的负反馈称为超短反馈。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由下丘脑到腺垂体,再到对应的靶腺其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
B.内.外环境变化如果为寒冷刺激,则图中激素增加的有A、B、C
C.女性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分泌增加一定会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
D.图中属于长反馈的序号是①和②,属于短反馈的序号是③和④
23.下图1表示幼苗在水平放置时的生长情况。图2表示根和茎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不同反应,则图3中表示a、b两点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应分别依次是
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③D.②和④
24.下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与这种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25.在西红柿成熟过程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植物激素是乙烯,西红柿体内乙烯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径如图所示。已知淹水会诱导ACC合成酶基因的表达或激活该酶的活性,水杨酸会通过抑制ACC向乙烯的转化来抑制乙烯的合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根、茎、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能合成乙烯
B.西红柿淹水后,为了预防西红柿早熟,可喷施适量的水杨酸
C.西红柿的成熟过程是在乙烯的作用下实现的,与其他植物激素无关
D.图中信息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6.7月下旬,河南遭遇强降雨洪灾,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奔赴河南抗洪救援,经过连续多天的奋战,志愿者手掌、脚掌上都磨出了水疱,几天后水疱可自行消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疱的主要成分是血浆,其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
B.水疱主要是由组织液中的水大量渗出到血浆形成的
C.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成分是稳定不变的
D.水疱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27.如图为植物激素及2,4−D的作用模型,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植物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是脱落酸,能影响种子萌发,种子萌发中,激素②和③的关系是协同作用
B.由图可知,植物生长发育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协调
C.植物的生长发育只受激素的控制,与其他各种环境因素无关
D.适宜浓度的2,4−D可以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这种性状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28.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以及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性腺、胃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
B.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时,机体定会处于稳态
C.组织水肿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是由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
D.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29.拟南芥种子萌发后,幼苗在破土前顶端会形成弯钩。研究发现,PIN3是弯钩形成和向光性生长过程中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关键转运体,弯钩的形成是因为弯钩内侧生长素浓度比外侧大。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对萌发的拟南芥种子进行处理,弯钩形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IN3突变体不能产生完全闭合的弯钩
B.SA可促进PIN3转运体的合成
C.戊组弯钩打开后短时间内不具备向光弯曲生长的特性
D.弯钩和顶端优势都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30.血液中钠盐含量降低时,一般不会发生( )
A.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
B.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
C.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D.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增强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四大题,共40分)
31.(10分)人体感染新冠病毒(COVID-19) 后引起的新冠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腹泻等症状。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 ,以表彰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钟南山院士号召全面加强疫苗接种,建立免疫屏障。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已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12亿剂新冠疫苗和原液,中国疫苗用实力赢得国际信任!据此回答相关问题:
(1)人感染病毒后会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淋巴因子刺激,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活动增强,使有关腺体分泌的 和 .激素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2)腹泻会导致人体失水,当体内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 (填“升高”或“降低”),刺激位于 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 以促进机体对水分的重吸收,同时在 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3)当前医院利用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清治疗重症患者是利用他们体内产生的 消灭患者体内的病毒。
(4)将新冠病毒灭活后研制的灭活病毒疫苗,这种疫苗失去新冠病毒的致病性,而保留有抗原性,能激活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但通常需要多次接种,原因是 。
32.(10分)狗的胃液分泌受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支配,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胃液中H+的浓度远高于血浆,狗的胃壁细胞分泌H+,能量来源于 (生理过程)。胃酸能杀灭随着食物进入的细菌,说明胃液具有 免疫作用。胃液中H+浓度达到一定水平后,能抑制胃酸的分泌,该调节机制称为 。
(2)从摄食开始至食物进入小肠,摄食、吞咽动作及食物初步消化的产物都通过不同调节途径影响胃液的分泌。对实验动物施行食管切断术,使得食物从口腔进入食管后,从食管的切口流出体外(这种喂食方式称作假饲),当切断支配胃的迷走神经后,假饲就不再引起胃液分泌。说明假饲促进胃液分泌是属于 调节方式,判断的理由是 。
(3)食物进入胃后,胃液分泌进一步增多,有推测认为,食物初步消化的产物能刺激胃壁细胞分泌某种激素,促进胃液分泌,请写出验证该推测的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33.(10分)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人类的糖尿病分为1、2两种类型,多饮、多尿、多食是其共同外在体现。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 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 调节。基因突变导致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表面产生 ,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特异性攻击胰岛B细胞,从而出现高血糖症状,该病属于 病。
(2)为探讨薯蓣粥改善2型糖尿病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可能作用机制,科研工作者利用40只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雄性大鼠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表明,薯蓣粥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糖代谢和胰岛素功能,且薯蓣粥联合二甲双胍的效果更佳。下表为部分实验步骤,请完成表格。(注:2型糖尿病往往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能量摄入过多、运动量过少、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二甲双胍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与胰岛素合用,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34.(10分)某兴趣小组开展2,4-D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实验。首先通过图1所示的方法取得胚芽鞘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然后分别转入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测得结果见图2。请分析回答:
(1)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4-D应溶解于 中,以得到5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
(2)图2中,浓度为0.1mg·L—1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 用(填“舍弃”、“修改”或“如实填写”)。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 。
(3)根据图2数据分析,能否验证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原因是 。
实验步骤
简要操作过程
随机选择32只大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给予 饲料喂养6周获得模型鼠
对模型鼠进行分组
造模成功的3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二甲双胍组、联合用药组,每组8只
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实验处理(右栏只列出部分实验组)
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片100mg/(kg·d)灌胃,对照组、 给予10mL/(kg·d)生理盐水灌胃
观察实验并记录数据
干预6周后各组大鼠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记录相关数据
参考答案:
1.B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反馈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则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甲状腺激素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
【详解】A、由题图可知,甲状腺既受到TSH的调节,也受到神经的控制,因此甲状腺细胞表面既有TSH的受体,也有神经递质的受体,A正确;
B、当血液中碘不足时,TH合成减少,④⑤过程对腺垂体和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进而导致图中②③过程增强,B错误;
C、TSH是促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TH合成、释放,以及甲状腺增生的作用,C正确;
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神经调节速度快且不受反馈调节的影响,能确保应急情况下对高水平甲状腺激素的需求,D正确。
故选B。
2.B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其中①是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的亲水性头部;④是磷脂的疏水性尾部;⑤是蛋白质。
【详解】A、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因此神经递质可被①糖蛋白识别,A正确;
B、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此时钾离子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因此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有关,细胞膜的外表面具有①糖蛋白,即A面为外表面,而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因此A面为正电位,B面为负电位,B错误;
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C正确;
D、若此图是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动作电位产生时,钠离子内流,方式为协助扩散,因此Na+可通过结构②载体蛋白由A侧进入B侧,D正确。
故选B。
3.A
【分析】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发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和一定强度的刺激。图中S为感受器、①为传入神经、③为神经中枢处的突触、②为传出神经、M为效应器。
【详解】A、渐冻症是运动神经元受损,针刺S(感受器),患者可以感觉到疼痛,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该过程不能称之为反射,A正确;
B、①处兴奋过后的静息电位的重建需要消耗能量,故缺氧对①也有影响,B错误;
C、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并不进入突触后膜,C错误;
D、由于③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电刺激②处,①处检测不到动作电位,D错误。
故选A。
4.D
【分析】题图分析,感染病毒后一周左右可检测出核酸阳性,经过两周的潜伏期,IgG和IgM两种抗体含量逐渐上升,病毒被清除后IgM含量逐渐下降,lgG仍处于较高水平。
【详解】A、结合图示可以看出,人体感染病毒后一周左右可检测出核酸阳性,因为在此之前,病毒量少,无法检出,A正确;
B、感染病毒两周潜伏期之后,新冠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才开始产生并逐渐增多,此时才能检测出抗体,因此当能检测出抗体阳性时,说明阳性个体至少在两周前感染了病毒,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病毒被清除后的一段时间内,IgG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而IgM的含量在逐渐下降,C正确;
D、在快速阻断病毒传染上,核酸检测比血清学检测更有优势,因为核酸检测能更早检测出病毒,便于早发现、早隔离,D错误。
故选D。
5.B
【分析】分析题文信息:运动能够促进一种脑源性神经因子( BDNF)的蛋白质的分泌,它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可以促进神经元生长,该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详解】A、神经细胞上的轴突和树突增大细胞膜表面积,有利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A正确;
B、BDNF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促进神经元的生长,不进入细胞,B错误;
C、BDNF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因此BDNF的合成和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有关,C正确;
D、根据题目可知神经元的生成及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有利于大脑产生有益变化,D正确。
故选B。
6.A
【分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详解】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其中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组织液渗透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回渗;淋巴循环是单向的,淋巴汇集后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三者关系如图:
故选A
7.C
【分析】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由垂体后叶释放到内环境。下丘脑还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前叶,促进垂体前叶合成促甲状腺激素,再作用于相应腺体。
【详解】A、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神经垂体)释放到内环境中并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A错误;
B、神经垂体和腺垂体均属于内分泌系统,B错误;
C、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C正确;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并释放,作用于垂体前叶,促进垂体前叶合成和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不储存在垂体后叶,D错误。
故选C。
8.D
【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分析题图可知,①与③相互渗透,且③可以形成②,因此①是血浆,②是淋巴液,③是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详解】A、①③之间通过毛细血管可以进行物质的相互交换,而③②之间隔着毛细淋巴管并且组织液能进入淋巴管内形成淋巴,但是淋巴不能通过淋巴管进入组织液,这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结构有关,A正确;
B、①②③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既受外界环境影响,如过敏原等,也与细胞代谢有关,如呼吸作用,B正确;
C、①②③的基本化学成分相近,紧密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内环境,C正确;
D、①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③与①相比,③的蛋白质的含量明显低于①,D错误。
故选D。
9.B
【分析】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血浆大部分是水,其余包括蛋白质、无机盐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和激素等)。
【详解】ABCD、葡萄糖是单糖、钠离子是无机盐离子、氨基酸是蛋白质消化吸收后的营养物质,葡萄糖、钠离子、氨基酸可出现在人体内环境,糖原存在于动物的肝脏和肌肉细胞中,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分析】中枢神经系统功包括脑和脊髓,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下丘脑,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指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及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功能;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功能有关;脑干中有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如呼吸中枢等;小脑有维持躯体平衡的中枢;脊髓中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A、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A错误;
B、脑干中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B错误;
C、脑干与呼吸中枢有关,饮酒影响的是呼吸中枢的功能,C正确;
D、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人脑的高级功能,要求考生识记人脑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掌握大脑的高级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1.D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详解】A、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都以反射的方式对躯体运动发挥调节作用,同时,低级中枢要受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故神经系统中存在的分级调节,A正确;
B、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都需要消耗能量,因此缺氧会影响其合成与释放,B正确;
C、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正确;
D、产生兴奋需要一定强度的刺激,一个乙酰胆碱分子不足以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错误。
故选D。
12.B
【分析】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有B细胞和T细胞,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以及溶菌酶等。
2、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由三道防线构成,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物和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是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构成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构成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构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体液免疫的过程:
【详解】A、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溶菌酶可以由唾液腺细胞产生,A正确;
B、浆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失去分裂能力,记忆细胞可以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错误;
C、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中的分泌物,作为人体第一道防线参与非特异性免疫,C正确;
D、进入人体的冠状病毒作为抗原,可被人体的免疫系统的吞噬细胞直接识别,D正确。
故选B。
13.C
【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A、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语言、学习、记忆和情绪都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A正确;
B、比较图1和图2,发现在压力和睡眠基础上,神经元释放的多巴胺减少,说明压力和睡眠等因素,会影响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 ,B正确;
C、反射建立过程中,气味为条件刺激,电击为非条件刺激;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电击的情况下,神经元释放了神经递质和相应的受体结合,发生一系列的反应,产生学习和记忆,而在压力和睡眠条件下,释放的多巴胺减少,且多巴胺只和DAMB受体结合,说明记忆和遗忘的启动,可能与多巴胺分子数量和识别多巴胺的受体种类有关 ,D正确。
故选C。
14.C
【分析】下丘脑分泌细胞所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刺激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而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当血液中性激素含量增高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减少。
【详解】A、GnRH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中文名称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A正确;
B、长期过量摄入性激素,血液中性激素含量增高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减少,会导致性腺萎缩,B正确;
C、GnRH不能直接作用于性腺细胞,GnRH可作用于垂体,促使其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C错误;
D、下丘脑分泌细胞所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刺激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而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当血液中性激素含量增高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该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C。
15.D
【分析】1.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2.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详解】A、HIV是RNA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不含DNA,A错误;
B、主要感染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B错误;
C、HIV是非细胞生物,不含核糖体在内的任何细胞器,C错误;
D、HIV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活动,为专性寄生物,D正确。
故选D。
16.C
【分析】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在免疫学中,疫苗相当于抗原,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
【详解】A、B细胞识别抗原具有特异性,当病毒侵染机体后,只有相应的B淋巴细胞能接受病毒的刺激,而不是上百万种,A错误;
B、注射康复者的血清提取物救治患者属于被动免疫,而疫苗的防治属于主动免疫,二者作用原理不同,B错误;
C、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C正确;
D、利用ACE2受体制作疫苗产生抗体不是与抗原结合,是与机体自身的ACE2受体结合,D错误。
故选C。
17.A
【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3、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大分子物质的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
【详解】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骨髓属于免疫器官,A正确;
B、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B错误;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加强法律法规意识,C错误;
D、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不包含胞吞和胞吐作用,D错误。
故选A。
18.B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A、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错误;
B、生态系统是由一定区域所有生物及其所生活的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B正确;
C、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由基因控制的,环境变化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激素调节只是其中的一种调节方式,C错误;
D、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农田可能演替成森林,但如果是在干旱的荒漠地区,或许只能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D错误。
故选B。
19.A
【分析】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详解】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的调控,因此下丘脑受损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①正确;
②言语区位于大脑皮层,故下丘脑受到损伤,言语活动功能不受影响,②错误;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因此下丘脑受到损伤,体温调节受到影响,③正确;
④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因此下丘脑受损时,血糖调节受到影响,④正确;
⑤下丘脑是水盐调节的中枢,因此下丘脑受到损伤时,水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⑤正确;
⑥促性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的调控,因此下丘脑受损时,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⑥正确。
综上所述,①③④⑤⑥正确。
故选A。
【点睛】
20.C
【分析】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详解】A、从题干分析,甲、乙两组实验形成对照,实验前均需测定血糖浓度,A正确;
B、注射胰岛素溶液可能会导致家兔血糖浓度过低从而出现低血糖症状,即会出现行动迟缓甚至昏迷等症状,B正确;
C、甲、乙两个实验组均可前后对照,能得出血糖浓度受激素影响的结论,C错误;
D、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肾上腺素升高血糖浓度,因此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的调节具有拮抗作用,D正确。
故选C。
21.C
【分析】在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实验中,探究的是酸或碱对pH的影响,酸碱为自量,pH的变化为因变量,应该以自变量为横坐标,因变量为纵坐标;在本实验中,根据加的酸碱不同,呈现出不同的pH变化,形成了前后自身对照。
【详解】A、实验过程中每组实验都进行了自身前后对照,也需要进行重复实验,以避免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A错误;
B、本实验一般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变化为纵轴,绘制实验结果,B错误;
C、滴定时,要戴手套;有酸或碱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立即用水冲洗15min,C正确;
D、加入酸或碱后,轻轻摇动,然后用pH计进行测量,D错误。
故选C。
22.B
【分析】本题以生活实践情境为切入点,用下丘脑-腺垂体-靶腺之间的联系为载体,考查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知识获取能力群和思维认知能力群中的理解能力,落实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A、由下丘脑到腺垂体,再到对应的靶腺,调节方式为分级调节,不是反馈调节,A错误;
B、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推知激素A、B、C都会增加,这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B正确;
C、女性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分泌增加有可能会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C错误;
D、据题干定义可推知,④为短反馈,③为超短反馈,①和②为长反馈,D错误。
故选B。
23.A
【详解】从图(1)看出由于植物横放,受重力影响,生长素由背地侧向近地侧运输,a、b两点生长素浓度应相同,但a点是促进生长,b点是抑制生长,由图(2)可知根的最适浓度是10-10 ml/L,茎的最适浓度是10-4ml/L,根据图(1),植物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应在10-6ml/L左右,对根抑制,对茎促进;所以图(3)中,a的浓度应为①,在植物横放时生长素浓度由10-4ml/L降为10-6ml/L左右,b的浓度应为②,在植物横放时生长素浓度由10-10 ml/L上升为10-6ml/L左右,A项正确。
故选A
【点睛】
24.D
【分析】免疫是机体的一种排斥反应,受到很多基因、蛋白质以及细胞的作用。免疫失调会引起许多疾病,包括变态反应(过敏、免疫复合物型、迟发型免疫病、细胞毒型免疫病)、免疫缺陷(AIDS等)以及免疫系统受损等。
题图中抗自身红细胞抗体与自身红细胞结合,并被吞噬细胞吞噬,是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
【详解】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属于免疫排斥反应,A错误;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属于过敏反应,B错误;
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C错误;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D正确;
故选D。
【点睛】认识并能够区别不同的免疫失调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25.B
【分析】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
【详解】A、高等植物的各个器官都能合成乙烯,A错误;
B、根据题意,淹水会诱导ACC合成酶基因的表达或激活该酶的活性,而水杨酸会抑制ACC向乙烯的转化,故喷施适量水杨酸可预防淹水后的西红柿早熟,B正确;
C、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因此在西红柿成熟过程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植物激素是乙烯,也有其他植物激素参与,C错误;
D、图中信息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错误。
故选B。
26.D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详解】A、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的含量最高,A错误;
B、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B错误;
C、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C错误;
D、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说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之间可以相互转化,D正确。
故选D。
27.B
【分析】由图可知,①-③依此是生长素、脱落酸、赤霉素。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无子果实形成的作用;脱落酸具有促进衰老器官和成熟果实脱落、抑制萌发的作用;赤霉素具有促进伸长生长、破除休眠的作用。
【详解】A、激素②为脱落酸,激素③为赤霉素,在种子萌发中,②与③为拮抗作用,A错误;
B、由图可知,植物生长发育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协调,B正确;
C、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只受到激素的控制,还与其他环境因子有关,如温度、水分、矿质元素等,C错误;
D、适宜浓度的2,4-D可以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这种无子的性状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D错误。
故选B。
28.D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性腺分泌物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但胃腺产生的分泌物直接排放到胃中,胃与外界直接相同,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时,机体不一定会处于稳态,B错误;
C、组织水肿是由于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导致的疾病,C错误;
D、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正确。
故选D。
29.B
【分析】弯钩的形成是由于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由图分析可知,SA处理的弯钩现象较对照组明显减弱,这说明SA能够抑制幼苗顶端弯钩的形成。
【详解】A、由题中信息可知,PIN3是弯钩形成过程中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关键载体,正常植株有PIN3,形成弯钩,则说明PIN3是形成弯钩所必需的,若为PIN3突变体,即没有PIN3,则不能形成弯钩,A正确;
B、由图可知,随SA浓度增大,幼苗的弯钩开口越来越大,说明SA可能抑制PIN3的合成,使PIN3减少,使弯钩不能形成,B错误;
C、PIN3是弯钩形成和向光性生长过程中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关键转运体,弯钩开口越大,说明PIN3越少,越不易形成向光性,因此戊组弯钩打开后短时间内不具备向光弯曲生长的特性,C正确;
D、弯钩的形成是因为弯钩内侧生长素浓度比外侧大,而使内侧的生长可能受到抑制,外侧浓度低越促进作用,生长快,所以它与顶优势都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D正确。
故选B。
30.C
【分析】醛固酮的作用主要是保钠排钾,因此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
【详解】AD、血液中钠盐含量降低时,醛固酮分泌增加,作用是保钠排钾,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增强,AD不符合题意;
B、Na+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性作用,钠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不符合题意;
C、血液中钠盐含量降低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对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起抑制作用,C符合题意。
故选C。
31.(1) 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
(2) 升高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大脑皮层
(3)抗体
(4)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量和记忆细胞少,需要多次免疫接种,免疫应答才更持久(或才能达到免疫要求)
【分析】1、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结构不稳定,变异性强,导致体内的记忆细胞不能识别变异后的病原体,因此极易造成反复感染。
2、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
(1)
人感染病毒后会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引起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活动增强,使有关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2)
腹泻会导致人体失水,当体内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以促进集合管和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同时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维持机体水盐平衡。
(3)
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清中已经产生了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因此可利用他们血清中的抗体来消灭患者体内的病毒。
(4)
初次接种疫苗,会在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但数量很少,因此疫苗通常需要多次接种,免疫应答才更持久(或才能达到免疫要求)。
【点睛】本题设置新冠病毒情境,考查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答题关键在于掌握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和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32.(1) 细胞呼吸(或有氧呼吸) 非特异性 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2) 神经 切断支配胃的迷走神经,调节无法完成,说明该调节过程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所以该调节过程是神经调节
(3)将接受过食物初步消化产物刺激的狗的胃壁细胞研磨,制成提取液后注射入狗血液中,记录胃液的分泌量。若分泌量增多,则证明该推测成立
【分析】1、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激素调节一般都存在反馈调节。
2、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功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据此答题。
【详解】(1)生理条件下胃壁细胞分泌H+,H+从细胞内运出到细胞外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与能量,其中能量来自于细胞呼吸(主要是有氧呼吸)过程;胃酸能杀灭随着食物进入的细菌,说明胃液具有非特异免疫作用;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胃液中H+的浓度达到一定水平后,能抑制胃酸分泌,这种调节机制称为(负)反馈调节,该调节机制可以维持胃酸的含量稳定。
(2)对实验动物施行食管切断术,使得食物从口腔进入食管后,从食管的切口流出体外(这种喂食方式称作假饲),当切断支配胃的迷走神经后,假饲就不再引起胃液分泌,说明假饲促进胃液分泌是属于神经调节方式,因为切断支配胃的迷走神经,调节无法完成,说明该调节过程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所以该调节过程是神经调节(神经兴奋需要通过反射弧传导和传递,切断支配胃的迷走神经,调节无法完成,说明该调节过程是神经调节)。
(3)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验证食物初步消化的产物能刺激胃壁细胞分泌某种激素,促进胃液分泌,因为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的,因此可以想办法得到胃壁细胞的分泌物,可以将狗的胃壁细胞研磨,然后注射入血液,记录胃液的分泌量:若分泌量增多则证明该推测成立。
33.(1) 胰岛B细胞 神经—体液 抗原 自身免疫
(2) 高糖、高脂 薯蓣粥组 联合用药组和薯蓣粥组
【分析】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详解】(1)胰岛素是机体中唯一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血糖上升时,能降低血糖的激素为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参与这个过程的既有下丘脑等参与的神经调节,又涉及激素的运输与发挥作用,故为神经—体液调节;由产生特异性免疫攻击胰岛B细胞推测,基因突变导致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表面产生了抗原,使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细胞,此为自身免疫病。
(2)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薯蓣粥改善2型糖尿病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可能作用机制,则实验的自变量是薯蓣粥的有无,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为了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需要给予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为探究薯蓣粥的作用,需要设置一组为薯蓣粥组,故3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薯蓣粥组、二甲双胍组、联合用药组,每组8只;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片100mg/(kg·d)灌胃,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对照组、联合用药组和薯蓣粥组给予10mL/(kg·d)生理盐水灌胃。
34. 切段中内源激素 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 如实填写 重复实验 不能 所设计的系列浓度下小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比对照条件下均表现为促进生长
【分析】本实验目的是考查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生长素类似物A的浓度,因变量是切断的平均长度。胚芽鞘中本身要有一定量的生长素,会对实验有影响,要排除。生长素类似物A浓度为0的是对照组。
【详解】(1)实验材料中的内源激素为无关变量,为了达到单一变量的目的,要把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目的是减少切段中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为对照组加入了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为保证单一变量,生长素类似物A应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
(2)图2中,浓度为0.lmg/L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如实填写,不能舍弃,可以重复实验进行检验找出原因。
(3)根据图2数据,不能验证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原因是所设计的系列浓度下小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比对照条件下均表现为促进生长。
【点睛】实验要遵循对照的原则,自变量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实验中要排除影响单一变量的一切干扰。数据比较时一定要与对照组相比较才能说明问题得到结论,找清对照组很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以下细胞结构中,不含RNA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0mml/L,餐后2h>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周口恒大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0mml/L,餐后2h>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