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诊断考试语文(含答案及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语文试题.docx
    • 语文答案.docx
    语文试题第1页
    语文试题第2页
    语文试题第3页
    语文答案第1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诊断考试语文(含答案及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诊断考试语文(含答案及解析),文件包含语文试题docx、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注:将选择题的答案依题号填到下面答题栏内。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火了。影片引发更多关注的,不是剧情,也不是人物,而是影片中的48首唐诗。影片将国人耳熟能详的唐诗名篇巧妙融入叙事,为观众展开了一幅由唐诗浸染的绚丽画卷。诗歌不仅为电影成功引流,也为影片提供了不一样的质地,让人们看到了影视作品背后的“文学之美”。
    ②单纯的影像可以带来视觉上的美感,而融入了唐诗的影像却带来关于美的想象,创造出穿越千年的壮丽诗境。诗歌被称作“文学桂冠上的宝石”,最能体现“文学之美”。相较于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诗歌更注重情感表达,更能彰显诗人的精神气质,同时也更容易激发读诗之人的情感共鸣。诗歌的语言表达还特别强调美感,古希腊人就将诗语称为“长了翅膀的语言”。
    ③在《长安三万里》结尾,高适说:“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影片想告诉人们,长安的“形”遗落在历史的长河里,长安的“神”却已然永恒。对影视作品而言,华丽的特效、精彩的台词、曲折的故事,都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被观众遗忘,但作品背后的“文学之美”却具有恒久的魅力。
    ④“文学之美”,不仅美在言为心声的真实,也不仅美在寄情于辞的畅达,更美在创造了艺
    术化的表达方式。比如,文学的一大优势是讲故事的能力十分强大,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都是文学叙事的长项。与文学作品相比,影视作品在文本特性描述方面处于劣势。
    ⑤影视作品要想体现“文学之美”,需要在创作中借鉴文学的优势。《长安三万里》在叙事上采取了一种让观众作为旁观者的内聚焦视角,通过高适来讲述李白起伏的一生,进而来展
    现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的兴衰,并捎带着勾画出王昌龄、岑参、王维、杜甫等人的命运轨迹。
    相较于大名鼎鼎的李白、杜甫,高适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陌生而又“普通”。从高适的视角展开叙事,能够展现出凡人姿态,传递出高适作为“普通人”的情绪,这样容易拉近观众与历史和剧情的距离。
    ⑥从人物塑造的视角看,避免人物表面化、扁平化,努力塑造丰富而立体的人物形象,是影视作品吸引观众并让观众与人物共情的利器。《长安三万里》虽然借鉴文学的叙事视角,但作品在人物塑造上却稍显不足。与之相比,其他一些比较成功的动画电影都有坚实的故事结构和让观众可信和共情的人物形象。像《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叙事上,将观众紧紧吸引在哪吒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惊险剧情之中。与此同时,一个颠覆传统的哪吒形象也立体地呈现出来。
    ⑦当然,文学也有自己的软肋,那就是文学的语言属于单一媒介,而且比较抽象。相较于文学,影视在再现具象事物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影视是更通俗的艺术形式,更容易被大众接受。挖掘“文学之美”,呈现“文学之美”,需要文学与影视双向奔赴,以文学涵养影视创作,以影视带动文学传播。在具体的影视创作中,既要将文学性有机融入作品,又要在将文学语
    言转化成视听语言的过程中进行创新。
    (摘编自桂琳《影视作品背后的“文学之美”一由动画电影热映谈起》)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长安三万里》将唐诗名篇与高适和李白的故事相融,展示了“文学之美”。
    B.长安的“形”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人们遗忘,长安的“神”却保持永恒的魅力。
    C.“文学之美”既美在真实地表达心声,又美在能通过言辞尽情地表达情感。
    D.文学虽然讲故事能力十分强大,但是也存在劣势,如文学语言比较抽象。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相较于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诗歌富有美感,注重情感表达,因而更受读者喜欢。
    B.《长安三万里》在叙事上采取了内聚焦视角,体现了影视作品中的“文学之美”。
    C.影视作品采用“普通人”的视角展开叙事,易于拉近观众与历史和剧情之间的距离。
    D.将文学性融入影视创作,并将文学语言进行创新性表达,有助于影视创作的发展。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第⑤段观点的一项是(2分)
    A.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片尾曲《菊花台》,歌词使用了“菊花残”“北风乱”“影子剪不断”等古典诗词的元素。
    B.电影《阿甘正传》以阿甘回忆的方式叙述了他的喜怒哀乐、挫折与成功,让观众与他一同
    感受人生的苦涩与甜美。
    C.电影《深海》通过数亿大小、形状各异的三维粒子聚合分离技术,呈现了缤纷的水墨画
    面、温暖的深海梦境。
    D.今年出品的《中国奇谭》,通过动画手段将中国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呈现在观众眼前,彰
    显了中国传统文化韵味。
    4.简要分析文章第⑥段的论证思路。(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一盏马灯
    薛培政
    我到C市军干休所采访“老边防”梁英才,发现他家卧室的墙壁上,挂着一盏老式马灯,看上去与室内陈设极不协调。
    梁老的老伴儿打趣道,自打老头子回到内地后,这盏马灯就再没点燃过。可老头子却拿它当宝贝,隔几天就拿下来擦拭一番,还捧在手里左右端详,像欣赏宝贝似的。看得出马灯上面一尘不染。
    见我对这盏马灯好奇,梁老便将马灯从墙上摘下捧在手中,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它可是立了大功的啊……
    那是上世纪70年代初,26岁的梁英才担任了连指导员。暮春的一天早上,尚未吹起床号,通信员便将梁英才推醒,通知他到团部接受一项紧急任务。
    当梁英才快步赶到团部时,团长已在那里等候。团长告诉他,根据气象预测,今年天山天池冰面解冻可能要提前。团长随即命令由他带队,以最快的速度将山上伐下的木材,用马匹通过天池冰面运到对岸,为战备施工备足木料。
    当梁英才带领两个排的兵力赶到天池边,才发现作业的艰难程度,已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想象。这次要往山下运送的木材,都是6至10米长,粗得一个人都抱不过来的松木。近似原始的运输方式,是在木材的一头钉上数个铁钯,用绳索系牢套上马匹拖过冰面。要将堆积如山的木材全部运到天池对面,至少需要一个月。
    当运输进入后期时,大家不愿看到的一幕出现了: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天池出现了解冻的迹象,放眼望去,湖面上的裂纹清晰可见,并不时发出阵阵冰裂的声音。
    天池平均水深60余米,最深处约105米,因属高山湖泊,水温较低,假如人或马匹不慎坠湖,几乎没有抢救的可能。
    任务紧急,情况突变,请示已经来不及了。如果停止运输,剩余的木材只能等到冬季封冻时才能运出,势必会影响战备工程的进度;若是按照原来的运输方式作业,造成伤亡怎么办?梁英才心急如焚,在湖边踱来踱去,虽有寒风吹过,但仍感到身上一阵阵燥热。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梁英才决定利用夜间气温低、浮冰间再次形成连接、天池冰面相对固定的时机,组织展开夜间作业。
    夜幕渐渐降临,呼啸的寒风夹着雪花扑面而来。漆黑一片的冰面上,别说战士难以行进,就连拉木头的马匹都扭动着身子不愿前行。
    见此情景,梁英才瞬间便作出第二个决定:由他提着马灯走在前面开路,大家看着灯光,跟他保持距离,连成一路行进。一旦看不见灯光,要赶紧卸下木材,立即返回原地。
    “记住了——”在这罕无人迹的天山上,战士们那悲怆的回答响彻旷野,梁英才感到肩头上有千钧的压力。
    梁英才提着这盏马灯在前挪动,身后运木材的人员、马匹形成一条长龙,渐渐向天池对岸靠近。经过两个整夜的紧张抢运,终于将所有木材运到对岸。这时人困马乏,都盼着早点返回营区休整。
    梁英才顾不上歇息,再次来到天池边,仔细观察了现场情势后,回到队伍前作出了第三个决定:原地进行短暂休整,备足两天的干粮,准备翻山绕道返回营区。
    “指导员,咱们昨夜不是才从冰面上过来吗?这回又是轻装返回,不会出事的!”几个老兵劝梁英才。
    “您看俺们都劳累成这样了,为啥有近道不走,非要绕远路自讨苦吃呢?”有的战士也发起了牢骚。
    在稍作休整、备足干粮之后,梁英才铁青着脸向着队伍下达了命令:“同志们,上级赋予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团首长在等待着我们安全返回。现在湖面上的情况已经发生变化,我们任何人都不能盲目蛮干,做无谓的牺牲,我必须把人员、马匹一个不能少地带回营区,开进——”
    两天后,当梁英才站在营区门口,看着所有人员和马匹安全进入营区后,竟一头栽倒在地……
    若干年之后,当那些身处天南海北、已是子孙满堂的老战友,偶尔与梁英才见面或电话联系时,总少不了说起这档子事,都认为他当年提着马灯在前开路,颇有些“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豪情。
    “其实,当时我也后怕。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即将分娩的妻子,倘若我那夜掉进湖去,对他们的打击可想而知。可是,想想担负的任务,再看看身边的战士,作为指挥员,我别无选择。所幸的是,我把他们一个个安全地带回来了。”
    抚摸着那盏马灯,诉说完这段往事,梁英才微眯的眼里充满了笑意。
    (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去采访“老边防”梁英才,看到与周围陈设极不协调的马灯,推断出这盏马灯一定有不寻常的故事。
    B.主人公梁英才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三次下达命令,每一次都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C.“虽有寒风吹过,但仍感到身上一阵阵燥热”,此细节写出了主人公梁英才深思熟虑,终于作出正确决定后内心的激动。
    D.小说叙述语言简洁利落,且多用短句,明快紧凑,契合当时事件发展的状况,有利于表现情节的紧迫感。
    6.小说在塑造梁英才的形象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7.文章围绕“马灯”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马灯”这一意象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材料一:
    建安二年,张绣等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失所中,长子昂遇害。公乃引兵还舞阴绣将骑来抄公击破之。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初,公举魏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四年春,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
    初,公为兖州牧,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吕布。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摘编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材料二:
    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摘编自曹操《求贤令》)
    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2分)
    公乃引兵还A囚舞阴B回绣将C骑D回来抄E公击F破之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孝廉,汉代设立的察举制选拔人才的科目,明清时期也指举人。
    B.“属以河北事”与“桑竹之属”(《桃花源记》)中的“属”含义不同。
    C.“公谢遣之”中的“谢”与“敬谢不敏”中的“谢”含义相同。
    D.顿首,古代跪拜礼之一,也用于书信开头或末尾,表示敬意。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张绣向曹操投降,不久后再次反叛,曹操自己中箭,长子被杀,但最终打败了张绣。
    B.张邈叛变后劫持了毕谌的家人,曹操出面劝说张邈,毕谌十分感激,表示效忠。
    C.毕谌、魏种都曾离开过曹操,在将两人活捉后,曹操仍不计前嫌,对两人继续重用。
    D.《短歌行》借“周公吐哺”典故,含蓄表达曹操渴盼贤才,而《求贤令》的表达更为直白。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4分)
    (2)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4分)
    12.曹操《求贤令》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徒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田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注)诗人写此诗时距北宋灭亡已有三年。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介绍了岳阳楼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诗人登高的时间,意境开阔宏大。
    B.颔联联想到三国时岳阳楼被吴蜀瓜分的历史,“徙倚"写出了诗人的流连忘返。
    C.诗人借“万里来游”“三年多难”表达内心悲苦,“更凭危”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受。
    D.尾联“风霜”一语双关,与老木、苍波等意象共同营造了苍凉悲壮的意境氛围。
    14.诗歌最后一句提到“无限悲”,请结合诗歌谈谈“悲”的内涵。(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小刚正在听《又见炊烟》这首歌,当听到“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回忆”时,联想到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诗句:“,“"。
    (2)月亮是古代诗人钟情的意象。面对明月,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了“"的渴望;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寄托了人生如梦的慨叹。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瑰丽的梦境,并用“,“"直陈了梦醒时分的失落。
    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本题共3小题,8分)
    中华工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承载者、实现者、体现者,他们的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重要体现。史前匠人通过泥土和火焰的碰撞,用线条的朴素与符号记录人类童年时代。古人用“正”命名工匠官职,其内涵指向坚守正义、守正为公,如车正、陶正等,铸成了中华匠人的守正精神品格。汉代为服务民生诞生了近乎后世所有的工匠行业,因而也孕育了以民为本的汉代工匠精神品格。在国家统一和文化大融合中,唐代工匠展现了超越、尚大、创新、开放等精神品格。那些_①_的艺术品惊艳了世界。宋代工匠在精雕细琢、极简主义和职业敬畏等方面表现出工匠精神品格的新气象。譬如毕昇将“死板”雕版印刷改进为“活板”工艺,展现了宋代工匠_②_的精神。
    16.请在文中空白处填写成语,使上下文语意连贯。(2分)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17.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使表达准确流畅。(2分)
    18.“工匠精神”体现了劳动之美。请你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三个,有机融入你的写作片段,描绘
    劳动场景,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80字左右)(4分)
    窗花 镰刀 笑容 双手 臂膀 远方
    19.杭州亚组委为“亚运数字火炬人”进行征名活动,最终“弄潮儿”从上万个名称中脱颖而出。请你简要说明这一名称入选的一条理由。(2分)
    四、写作(4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
    时间好像偏爱山西这片土地/于是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它走过的痕迹/小巷深处飘香的清冽汾酒/是时间和酒曲的奇妙相遇/家家户户桌上浓郁的陈醋/是时间与高粱的长久封印/为十四省带去良夜和暖冬的乌金/是时间给予土地的馈赠/纵跨各个时期的地上建筑/见证着五千年华夏文明走过的痕迹……
    董宇辉用“时间”解读山西文化。你是哪里人?你会用哪个词解读家乡文化呢?期待你的文章为家乡代言。
    要求:力求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套作;700字以上。题号




    总分
    得 分
    题号
    1
    2
    3
    5
    8
    9
    10
    13

    相关试卷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诊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诊断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诊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诊断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