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下列估计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50℃
B.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C.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D.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2.2dm
2.(2分)如图是端午节赛龙舟的情景,选手在鼓声指引下,整齐地划桨( )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选手通过响度来辨别鼓声
C.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鼓声的音调高
D.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2分)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若认为机器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B.托盘C.餐桌D.墙壁
4.(2分)在寒冷的冬季,小明在汽车上发现许多与热学相关的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玻璃上的霜是水蒸气凝华产生的
B.玻璃水加酒精是为了提高玻璃水的凝固点
C.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D.用暖风吹散玻璃上的雾气时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会放出热量
5.(2分)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着不同高度的水。对着瓶口吹气,如能吹出1,2,3,4,则1(du)是( )
A.甲瓶B.乙瓶C.丙瓶D.丁瓶
6.(2分)如图,将干冰放入装有水的玻璃杯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此“白气”是( )
A.干冰熔化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液滴
B.干冰凝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7.(2分)现代社会里,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如图所示为网上一款)应运而生。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 )
A.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B.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C.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D.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8.(2分)在百米短跑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起跑时的速度为6m/s,中途的速度为9m/s,如果他的成绩为12.5s,则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9.67m/sB.8m/sC.9m/sD.6m/s
(多选)9.(2分)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对此( )
A.“雾”是“冰花”熔化形成的
B.“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D.“冰花”形成时,外界气温更低
(多选)10.(2分)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他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s时,甲物体在乙物体的后方
B.在2~3s内,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0~4s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4m/s
D.在0~2s内,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乙>v甲
(多选)11.(2分)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
A.初春,晨雾弥漫B.盛夏,河床干枯
C.晚秋,朝露晶莹D.严冬,霜打枝头
(多选)12.(2分)智能语音控制系统可通过网络让用户以语言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影音娱乐、生活服务信息查询等多项功能的操作。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智能系统可根据语音指令完成相应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系统上的音箱靠扬声器纸盆的振动发出声音
C.对系统发布“大点儿声”的指令,目的是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D.播放音乐时,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色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3.(2分)某同学四次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了9.23cm、9.78cm、9.25cm和9.26cm4个数据,则其中错误的是 ,物体的长度应该为 cm。
14.(2分)人耳能听到的声波,其频率范围大致在20Hz和20000Hz之间。利用B超检查身体,B超是 (超声波/次声波),这是利用声音传递 (信息/能量)。
15.(2分)学校运动会400m赛跑,小明同学后程发力超过小亮,第一个冲过终点,以小明为参照物,小亮是 (填“向前”或“向后”)运动的。如图所示是用秒表记录小明的成绩,则他400m赛跑的平均速度为 m/s。
16.(2分)如图所示,是小强在浴室洗澡时发现镜子发生了“起雾”现象,这些水雾是由于水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产生的。“起雾”的镜子会使人在镜中的像变得模糊,无需擦拭过一段时间镜子中的像又慢慢变的清晰,这是因为镜面上的“雾” 热(选填“吸”或“放”)转化为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了。
17.(2分)甲、乙两位同学分别骑自行车沿平直公路自西向东行驶,他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甲同学骑行的速度为 m/s;以甲为参照物,乙运动的方向为 。
18.(2分)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要 热量。
19.(2分)“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
20.(2分)如图所示,是一种可以解决夏日汽车内高温问题的新产品喷雾剂“冰之宝”。当向车内喷洒该物质时,喷出的液体会迅速 ,从而 热量,使车内温度降低。
21.(3分)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营对人类太空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太空接近于真空,所以在太空中发出的爆炸声 (选填“能”或“不能”)传入人耳;若在空间站的夜间(太阳光照不到空间站的时间),将水排入太空 (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又立即凝华成冰晶,整个过程中,排入太空中的水 (填“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较多。
22.(3分)考试前,“请考生进入考场”指令是播音员的声带 产生的,经扬声器传出后再通过 传到考生耳中,考试过程中,考场周围禁止建筑工地施工和车辆鸣笛 减弱噪声。
三、计算题(每题7分,共14分)
23.(7分)我国南极科考队的一艘测量船,以10m/s的速度前往距离基地144km远的海域进行探测,到达目的地后(如图),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受发射回波所用时间是6s,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求:
(1)测量船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2)所测的海水深度。
24.(7分)下表所示是某列车从甲站途经乙站、丙站到达丁站的电子时刻表,其中乙站的里程数显示不清。求:
(1)若从甲站到乙站的平均速度为110km/h时,该列车刚好能按时到达乙站,则电子显示牌上乙站的里程数为多少千米?
(2)若该列车从甲站至丁站能准时到达,则该行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时?
(3)该列车从乙站到丙站行驶途中以10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了长度为1800m的桥梁,且该列车长600m,列车全部车身在桥梁上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四、综合题(共30分)
25.(5分)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1)该实验原理是 。
(2)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
(3)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大”或“较小”)。
(4)经测量,s1=0.9m,s2=0.4m,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 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26.(5分)某课外兴趣小组做了几个与声音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如图甲所示,用小球的弹起反映音叉的振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音叉时,与左边的音叉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 中传播;
(3)如图丙所示,用硬卡纸拨动塑料梳的梳齿,硬卡纸拨动梳齿的速度越快 (选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
(4)如图丁所示,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时,听到的声音响度越 (选填“大”或“小”),说明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27.(5分)小刚在物理课上学习了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气流速度三个因素有关。星期天,他做了一次家庭实验进行进一步验证: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然后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 有关;
(2)通过 (填字母)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猜想水蒸发快慢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取相同的两个容器,其形状如图2中的 (选填“甲”或“乙”)所示,分别倒入质量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水,观察比较相同时间内哪个容器水减少的多来判断蒸发的快慢;
(4)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 。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
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28.(7分)如图甲所示,是小宇设计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观察实验时烧杯中的水,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
(1)乙、丙两图中, 表明水沸腾了。
(2)在当地,当时水的沸点是 ℃,此时大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3)在水沸腾时,移开酒精灯,水很快就停止沸腾了 。
(4)通过实验,小宇终于明白平时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 (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原因了。
(5)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原理制成的,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若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 (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29.(8分)小丽选择蜂蜡、海波来探究“不同的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 。
(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3)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 (选填“AB”“BC”或“CD”)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10min海波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4)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023-2024学年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其中1—8题为单选题,9—12题为多选题,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
1.(2分)下列估计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50℃
B.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C.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D.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2.2dm
【答案】D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40℃;
B、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12s;
C、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m/s;
D、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2.4dm。
故选:D。
2.(2分)如图是端午节赛龙舟的情景,选手在鼓声指引下,整齐地划桨( )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选手通过响度来辨别鼓声
C.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鼓声的音调高
D.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A
【分析】(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三种,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解答】解:
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故A正确;
B、音色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依靠的是不同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
C、鼓声大作,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D、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故D错误。
故选:A。
3.(2分)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若认为机器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B.托盘C.餐桌D.墙壁
【答案】B
【分析】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一个物体,假定该物体不动,这个物体是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解答】解:
以地面、餐桌,机器人与地面、墙壁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故ACD不符合题意;
以托盘为参照物,机器人与托盘的位置没有变化故机器人是静止的。
故选:B。
4.(2分)在寒冷的冬季,小明在汽车上发现许多与热学相关的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玻璃上的霜是水蒸气凝华产生的
B.玻璃水加酒精是为了提高玻璃水的凝固点
C.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D.用暖风吹散玻璃上的雾气时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会放出热量
【答案】A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液态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解答】解:A.霜是固体,故A正确;
B.玻璃水加酒精是为了降低玻璃水的凝固点;
C.“白气”,故C错误;
D.用暖风吹散玻璃上的雾气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5.(2分)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着不同高度的水。对着瓶口吹气,如能吹出1,2,3,4,则1(du)是( )
A.甲瓶B.乙瓶C.丙瓶D.丁瓶
【答案】C
【分析】用嘴向瓶内吹气发声,靠的是瓶内空气柱的振动,根据频率和音调的关系,结合水位的不同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
由图知:四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丙、乙、甲、丁、2、3、6,故丙瓶正确。
故选:C。
6.(2分)如图,将干冰放入装有水的玻璃杯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此“白气”是( )
A.干冰熔化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液滴
B.干冰凝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答案】C
【分析】干冰放入装有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可知干冰由固态变化为气态,气体在水中形成气泡,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将干冰放入装有水的玻璃杯中时,干冰升华,气体从水中冒出,因为升华吸热,形成小水滴。
故选:C。
7.(2分)现代社会里,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如图所示为网上一款)应运而生。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 )
A.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B.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C.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D.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答案】B
【分析】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
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狗的听觉范围是15Hz~50000Hz。
【解答】解: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狗的听觉范围是15Hz~50000Hz,是因为驱狗器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所以对着狗一按开关,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ACD错误;
故选:B。
8.(2分)在百米短跑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起跑时的速度为6m/s,中途的速度为9m/s,如果他的成绩为12.5s,则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9.67m/sB.8m/sC.9m/sD.6m/s
【答案】B
【分析】已知运动员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出他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
运动员全程的平均速度:
v===8m/s。
故选:B。
(多选)9.(2分)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对此( )
A.“雾”是“冰花”熔化形成的
B.“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D.“冰花”形成时,外界气温更低
【答案】BD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解答】解: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
“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更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形成小冰晶。
故AC错误,BD正确。
故选:BD。
(多选)10.(2分)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他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s时,甲物体在乙物体的后方
B.在2~3s内,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0~4s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4m/s
D.在0~2s内,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乙>v甲
【答案】AD
【分析】(1)由图可知3s时甲、乙通过的路程关系,据此可知甲、乙的位置关系;
(2)在s﹣t图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3)根据图中信息,利用速度公式求出0~4s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
(4)根据图中信息,利用速度公式求出乙物体的速度和甲物体的速度。
【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小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甲物体在乙物体的后方;
B、在2~3s内,表示此时段,故B错误;
C、由图可知,乙物体通过的路程为7m,乙物体的平均速度v==,故C错误;
D、在2~2s内,此时段乙通过的路程为8m,乙物体的速度v乙===4m/s,
由图可知,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2m/s,甲的速度为3m/s,
所以在0~2s内,v乙>v甲,故D正确。
故选:AD。
(多选)11.(2分)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
A.初春,晨雾弥漫B.盛夏,河床干枯
C.晚秋,朝露晶莹D.严冬,霜打枝头
【答案】ACD
【分析】(1)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液化放出热量。
(2)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汽化吸收热量。
(3)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凝华放出热量。
【解答】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的小水珠,液化放出热量。
B、河床干涸是河水变成水蒸气,汽化吸收热量。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的小水珠,液化放出热量。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凝华放出热量。
故选:ACD。
(多选)12.(2分)智能语音控制系统可通过网络让用户以语言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影音娱乐、生活服务信息查询等多项功能的操作。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智能系统可根据语音指令完成相应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系统上的音箱靠扬声器纸盆的振动发出声音
C.对系统发布“大点儿声”的指令,目的是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D.播放音乐时,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色
【答案】ABD
【分析】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频率有关;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不同乐器音色不同,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A、智能系统可根据语音指令完成相应操作,故A正确;
B、系统上的音箱靠扬声器纸盆的振动发出声音;
C、对系统发布“大点儿声”的指令,故C错误;
D、播放音乐时,依据是声音的音色。
故选:AB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3.(2分)某同学四次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了9.23cm、9.78cm、9.25cm和9.26cm4个数据,则其中错误的是 9.78cm ,物体的长度应该为 9.25 cm。
【答案】9.78cm;9.25。
【分析】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计算时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除错误读数,取其余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
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解答】解:从题中数据可知,9.78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应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L=≈2.25cm。
故答案为:9.78cm;9.25。
14.(2分)人耳能听到的声波,其频率范围大致在20Hz和20000Hz之间。利用B超检查身体,B超是 超声波 (超声波/次声波),这是利用声音传递 信息 (信息/能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2)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利用超声波和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B超是超声波,利用B超为病人做检查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超声波;信息。
15.(2分)学校运动会400m赛跑,小明同学后程发力超过小亮,第一个冲过终点,以小明为参照物,小亮是 向后 (填“向前”或“向后”)运动的。如图所示是用秒表记录小明的成绩,则他400m赛跑的平均速度为 5 m/s。
【答案】向后;5。
【分析】(1)先比较小明和小亮的速度大小,再根据二人位置的变化,判断选择小明为参照物,小亮的运动情况。
(2)结合秒表读出跑完全程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小明第一个冲过终点,小明的速度大于小亮的速度,小亮相对小明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
结合秒表可知小明跑400m的时间是t=1min20s=80s,
则小明的平均速度:
v===5m/s。
故答案为:向后;3。
16.(2分)如图所示,是小强在浴室洗澡时发现镜子发生了“起雾”现象,这些水雾是由于水蒸气发生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产生的。“起雾”的镜子会使人在镜中的像变得模糊,无需擦拭过一段时间镜子中的像又慢慢变的清晰,这是因为镜面上的“雾” 吸 热(选填“吸”或“放”)转化为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了。
【答案】液化;吸。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
【解答】解:在浴室洗澡时发现镜子发生了“起雾”现象,这些水雾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一段时间后,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汽化需要吸热;
故答案为:液化;吸。
17.(2分)甲、乙两位同学分别骑自行车沿平直公路自西向东行驶,他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甲同学骑行的速度为 4 m/s;以甲为参照物,乙运动的方向为 向西 。
【答案】4;向西。
【分析】(1)由图像读出甲15s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甲骑行的速度;
(2)比较相同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路程,得出甲、乙的速度大小关系,然后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以甲为参照物,乙的运动方向。
【解答】解:由图像可知,甲、乙做匀速直线运动,t甲=15s时,通过的路程s甲=60m,所以甲同学骑行的速度v甲===4m/s;
由图像可知,相同时间内,所以乙骑行的的速度小于甲骑行的速度,
因为甲、乙两位同学分别骑自行车沿平直公路自西向东行驶,v甲>v乙,
所以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
故答案为:4;向西。
18.(2分)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要 放出 热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解答】解:
易拉罐中液体温度很低,所以易拉罐本身温度也很低,由气态直接凝华成为固态的霜。
故答案为:凝华;放出。
19.(2分)“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产生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传播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包括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入耳三个方面。
【解答】解:“掩耳盗铃”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止声音的传播。
故答案为:产生;传播。
20.(2分)如图所示,是一种可以解决夏日汽车内高温问题的新产品喷雾剂“冰之宝”。当向车内喷洒该物质时,喷出的液体会迅速 汽化 ,从而 吸 热量,使车内温度降低。
【答案】汽化;吸。
【分析】判断物态变化的名称,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状态;另外物态变化的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和放热选现象,结合题目提供的生活实际情况,做出明确的判断,汽化过程吸热,液化放热。
【解答】解:当向车内喷洒液态的喷雾剂“冰之宝”时,它会迅速汽化为气态,使车内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汽化;吸。
21.(3分)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营对人类太空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太空接近于真空,所以在太空中发出的爆炸声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传入人耳;若在空间站的夜间(太阳光照不到空间站的时间),将水排入太空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又立即凝华成冰晶,整个过程中,排入太空中的水 放出 (填“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较多。
【答案】不能;汽化;放出。
【分析】真空不能传声;气压低则水的沸点低,物体由液体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过程,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过程,凝华放出热量;
【解答】解:太空接近于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将水排入太空,然后又立即凝华成冰晶,水由初始的液体变为固态。
故答案为:不能;汽化。
22.(3分)考试前,“请考生进入考场”指令是播音员的声带 振动 产生的,经扬声器传出后再通过 空气 传到考生耳中,考试过程中,考场周围禁止建筑工地施工和车辆鸣笛 声源处 减弱噪声。
【答案】振动;空气;声源处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请考生进入考场”指令是播音员的声带振动产生的;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考场周围禁止建筑工地施工和车辆鸣笛,这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三、计算题(每题7分,共14分)
23.(7分)我国南极科考队的一艘测量船,以10m/s的速度前往距离基地144km远的海域进行探测,到达目的地后(如图),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受发射回波所用时间是6s,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求:
(1)测量船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2)所测的海水深度。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已知测量船的速度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测量船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2)声音的反射产生回声,超声波发出后4s收到信号说明单程时间是2s,再根据速度公式s=vt来计算海底深度即可。
【解答】解:
(1)已知测量船的速度v=10m/s,路程s=144km=144000m,
由v=可得
t===14400s;
(2)超声波从海面处传到海底的时间:
t′=×5s=3s,
由v=可得
h=s′=v′t=1500m/s×3s=4500m。
答:(1)测量船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为14400s。
(2)所测的海水深度为4500m。
24.(7分)下表所示是某列车从甲站途经乙站、丙站到达丁站的电子时刻表,其中乙站的里程数显示不清。求:
(1)若从甲站到乙站的平均速度为110km/h时,该列车刚好能按时到达乙站,则电子显示牌上乙站的里程数为多少千米?
(2)若该列车从甲站至丁站能准时到达,则该行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时?
(3)该列车从乙站到丙站行驶途中以10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了长度为1800m的桥梁,且该列车长600m,列车全部车身在桥梁上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答案】(1)电子显示牌上乙站的里程数为330km;
(2)列车从甲站至丁站的平均速度为100km/h;
(3)列车全部车身在桥梁上行驶的时间为43.2s。
【分析】(1)根据电子时刻表可知列车从甲站到乙站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从甲站到乙站的路程,即电子显示牌上乙站的里程数;
(2)根据电子时刻表可知列车从甲站至丁站所需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列车从甲站至丁站的平均速度;
(3)列车全部车身在桥梁所行驶的路程等于桥梁的长度减去列车的长度,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列车全部车身在桥梁上行驶的时间。
【解答】解:(1)由电子时刻表可知,列车从甲站到乙站的时间t1=10:30﹣7:30=3h,
由v=可知,即电子显示牌上乙站的里程数:s1=v1t8=110km/h×3h=330km;
(2)电子时刻表可知,列车从甲站至丁站所需的时间t2=17:30﹣8:30=10h,
列车从甲站至丁站的平均速度:v2===100km/h;
(3)列车全部车身在桥梁所行驶的路程:s=1800m﹣600m=1200m=1.2km,列车的速度v=100km/h,
由v=可知==0.012h=43.3s。
答:(1)电子显示牌上乙站的里程数为330km;
(2)列车从甲站至丁站的平均速度为100km/h;
(3)列车全部车身在桥梁上行驶的时间为43.2s。
四、综合题(共30分)
25.(5分)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1)该实验原理是 。
(2)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刻度尺 。
(3)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 较小 (选填“较大”或“较小”)。
(4)经测量,s1=0.9m,s2=0.4m,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是 0.5 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 变速 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答案】(1)v=;(2)刻度尺;(3)较小;(4)0.5;(5)变速。
【分析】(1)实验原理为v=;
(2)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秒表测出时间,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
(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实验的时间长些;
(4)先根据图示求出各路程对应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速度;
(5)比较小车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是否相同,判断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是做何种运动。
【解答】解:(1)实验原理为v=;
(2)根据v=可知,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因此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
(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一些;
(4)s1=0.3m,s2=0.3m,由图知t3=1s,小车通过路程s2的平均速度:v3====3.5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快。
故答案为:(1)v=;(2)刻度尺;(4)0.4。
26.(5分)某课外兴趣小组做了几个与声音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如图甲所示,用小球的弹起反映音叉的振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 转换法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音叉时,与左边的音叉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 空气 中传播;
(3)如图丙所示,用硬卡纸拨动塑料梳的梳齿,硬卡纸拨动梳齿的速度越快 高 (选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 有关;
(4)如图丁所示,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时,听到的声音响度越 大 (选填“大”或“小”),说明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答案】(1)转换法;(2)空气;(3)高;频率;(4)大。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音叉振动幅度比较小,眼睛无法直接观察,当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是利用转换法;
(3)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4)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1)图甲中,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把音叉微小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图乙中,敲响右边音叉时,通过空气传递给左边音叉,与左边音叉接触的小球会弹起来,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硬卡纸拨动塑料梳的梳齿;加快拨动梳齿的速度,听到声音的音调升高;
(4)实验时控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幅度越大;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小尺子振动幅度越小,由此可知。
故答案为:(1)转换法;(2)空气;频率。
27.(5分)小刚在物理课上学习了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气流速度三个因素有关。星期天,他做了一次家庭实验进行进一步验证: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然后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 表面积 有关;
(2)通过 AC (填字母)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猜想水蒸发快慢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取相同的两个容器,其形状如图2中的 乙 (选填“甲”或“乙”)所示,分别倒入质量 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水,观察比较相同时间内哪个容器水减少的多来判断蒸发的快慢;
(4)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 ①②③ 。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
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答案】(1)表面积;(2)AC;(3)乙;不同;(3)①②③。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等,在进行探究时,要运用控制变量法,每次只控制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
【解答】解:(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知、表面上空气流动速度均相同,所以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2)要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应控制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A与C水滴的表面积相同,C中对水加热,故选A;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想探究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多少有关,改变水的质量,故应该选表面积相同的乙容器;
(4)①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温度;
②把手伸开,吹出的风也会使液体在空气中的表面积增大;
③吹出的风使手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故选:①②③。
故答案为:(1)表面积;(2)AC;不同。
28.(7分)如图甲所示,是小宇设计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观察实验时烧杯中的水,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
(1)乙、丙两图中, 丙 表明水沸腾了。
(2)在当地,当时水的沸点是 98 ℃,此时大气压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3)在水沸腾时,移开酒精灯,水很快就停止沸腾了 沸腾条件为持续吸热 。
(4)通过实验,小宇终于明白平时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 调为小火 (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原因了。
(5)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热胀冷缩 原理制成的,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若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 水银 (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答案】(1)丙;(2)98;小于;(3)沸腾条件为持续吸热;(4)调为小火;(5)热胀冷缩;水银。
【分析】(1)(3)(4)水沸腾时特点:温度不变,持续吸热;
(2)沸点与气压关系: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5)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温度计里面的液体的沸点需要超过水的沸点才可以用来测将水加热至沸腾的实验,酒精的沸点没有超过水的沸点,而水银的沸点超过了水的沸点。
【解答】解:(1)沸腾时气泡特点为,从下至上气泡增大;
(2)沸腾时特点为:温度不变,由图丁可以看出,当时水的沸点为98℃;
(3)在水沸腾时,移开酒精灯,这说明沸腾条件为持续吸热;
(4)因为液体在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在汤沸腾后总是调为小火就可以保持温度不变;
(5)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温度计里面的液体的沸点需要超过水的沸点才可以用来测将水加热至沸腾的实验,而水银的沸点超过了水的沸点。
故答案为:(1)丙;(2)98;(3)沸腾条件为持续吸热;(5)热胀冷缩。
29.(8分)小丽选择蜂蜡、海波来探究“不同的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 均匀受热 。
(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B ,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42 ℃。
(3)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 BC (选填“AB”“BC”或“CD”)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10min海波处于 固液共存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4)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升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用水浴法加热固态物质,可以使其均匀受热;
(2)在观察温度计进行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
(3)海波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根据这个特点进行分析。
(4)蜂蜡是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升高。
【解答】解:(1)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破碎,所以在做实验时把装有蜂蜡,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2)读数时视线就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A是俯视。只有B正确。
(3)海波是晶体,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但温度不变;
晶体从第6min开始熔化,到第12min熔化完成,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4)由图丁蜂蜡的熔化图象知,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1)均匀受热;(2)B;(3)BC;不变;(4)升高。地点
到达时间
出发时间
里程
甲站
始发站
7:30
0km
乙站
10:30
11:30
显示不清
丙站
14:30
15:30
690km
丁站
17:30
终点站
1000km
地点
到达时间
出发时间
里程
甲站
始发站
7:30
0km
乙站
10:30
11:30
显示不清
丙站
14:30
15:30
690km
丁站
17:30
终点站
1000k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9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