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科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科学试题,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分析计算题,附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2.如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3.选择优良种子,是农业丰收的基本保证,盐水选种是我国农民常采用的选种方法:将待选的种子放入浓度适当的盐水中后,良种沉入水底,次种则漂浮于水面,很快就能完成选种工作,如图所示。但盐水浓度的把握是关键,如果盐水的浓度太低,则可能( )
A.所有种子都漂浮在水面B.所有种子都不受浮力
C.只有少量次种漂浮D.良种漂浮,而次种下沉
4.(1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混合物肯定是由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
D.水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5.Nh元素是首个由亚洲科学家发现的新元素。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6,核外电子数为113,则质子数为( )
A.286B.113C.173D.399
6.下列符号既能表示某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SO2B.H2C.OD.Hg
7.邵阳蜜桔汁多、味甜,口感好,含锌、铁、钙、硒等.这里的锌、铁、钙、硒是指( )
A.原子B.分子C.元素D.离子
8.科学发展,薪火相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诺贝尔B.门捷列夫
C.拉瓦锡D.徐寿
9.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
A.食盐、食醋B.青铜器、空气
C.液氧、二氧化碳D.水、铜丝
10.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
B.失去雏鸟的红雀一连几星期,给池塘里浮到水面求食的金鱼喂昆虫
C.黑猩猩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爬到箱顶取下高处的香蕉
D.刚出生的小袋鼠爬到母亲的育儿袋里吃奶
11.在学习过动物行为的知识后,小明对妈妈说,我可以命令蚂蚁在地上排列成“百年潮,中国梦”几个字,妈妈不相信,小明就用糖汁在地上写下这几个字,奇迹出现了,蚂蚁真的排列成了“百年潮,中国梦”小明是利用了蚂蚁的( )
A.攻击行为B.觅食行为C.防御行为D.繁殖行为
12.下列有关人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脑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
B.沟和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
C.小脑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D.大脑是记忆、思维活动的高级中枢
13.下列属于反射的是( )
A.触碰含羞草的叶,其叶下垂合拢
B.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太阳运动
C.草履虫游向有肉汁的一侧
D.小明听到电话铃声接电话
14.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是( )
A.吃到梅子流唾液B.看到梅子流唾液
C.听到梅子流唾液D.嗅到梅子流唾液
15.某科学研究小组把一株植物幼苗水平放置在飞行于太空的宇宙飞船中,培养若干天后,植物根茎生长的方向是( )
A.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
B.根向下生长、茎向下生长
C.根水平方向生长、茎向上生长
D.根和茎都水平方向生长
16.(1分)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B.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C.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D.神经元具有突起,利于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
17.(1分)下列各项中,属于激素调节的是( )
A.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B.强光射来时,迅速眨眼
C.看电影感动得落泪
D.男同学在青春期喉结突出
18.(1分)下列关于内分泌腺和激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垂体、甲状腺、唾液腺和汗腺均属于内分泌腺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经导管进入血液
C.激素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D.人类患的疾病都是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
19.(1分)甲、乙两患者都为成年人,症状如下表,甲患者的症状是由于幼年时期哪种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
A.甲状腺激素B.生长激素C.胰岛素D.性激素
20.(1分)下列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铁(FeO)B.氢氧化钾(KOH)
C.硫酸镁(Mg2SO4)D.氯化锌(ZnCl)
21.(1分)可以控制其他腺体活动的内分泌腺是( )
A.胰岛B.垂体C.甲状腺D.肾上腺
22.(1分)小冯感冒发热,体温39℃,不停地冒虚汗,疲乏无力,且伴有轻度腹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发烧时,由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加快物质分解,导致产热量增加
B.小冯感到食欲不振,主要是过高的温度影响了体内酶的活性
C.体温从正常升高到39℃过程中,主要是人体的产热大于散热
D.此时,小冯汗液分泌增多,因此排出的尿液中尿素的质量分数变大
23.(1分)下列实例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吃山楂时分泌唾液B.红灯停,绿灯行
C.看完某电影后很受启发D.谈虎色变
24.(1分)1911年卢瑟福团队用—束α粒子(带正电荷)轰击金箔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由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
A.多数α粒子直接穿过,说明原子核外是空的,不存在其他粒子
B.少数α粒子发生偏移,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C.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相对较大
D.α粒子的质量比核外电子的质量大得多
25.(1分)某同学学了元素和物质的知识后,进行梳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3O4>Fe2O3>FeS
B.钙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由大到小:CaCO3>CaCl2>Ca(OH)2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Si>Al
D.锰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KMnO4>K2MnO4>MnO2
26.(1分)2015年浙江籍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若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她提取的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关于C15H22O5,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分子的质量为282克
B.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碳、氢和氧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碳、氢和氧原子个数比为15:22:5
27.(1分)下列不能作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顺序依据的是( )
A.原子的核电荷数B.原子的中子数
C.原子的质子数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28.(1分)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 ②2NH3③SO2④O ⑤Mg2+⑥2OH﹣⑦H2O.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29.(1分)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E代表五种不同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C<BB.核内质子数:A=E
C.A、B、C同周期D.D、E同族
30.(1分)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可以写成12C.1个12C的原子的质量为a千克,1个12CO2分子的质量为b千克,若以12CO2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质量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12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B.C.D.
31.(1分)化学上用符号“X”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Xn+和Ym﹣的核外电子数目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b﹣a=d﹣cB.a+n=c﹣mC.a﹣n=c+mD.b﹣n=d+m
32.(1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两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数相同,这两种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若两种分子的质子数相同,这两种分子一定含有相同的电子数
C.若两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这两种微粒的中子数一定相同
D.若两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这两种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33.(1分)如图是中国海军092级战略核潜艇接受检阅时的情景。它的最大排水量是8000t,关于核潜艇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漂浮在海面上时,它所受的浮力大小为80000N
B.漂浮在海面上时,它只受到重力、浮力和海水对它向上的压力
C.在海面下匀速下潜时,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D.在海面下匀速上浮时,它受到的浮力逐渐减小
34.(1分)将质量相等的一个木块和一个石块浸没在水中,同时松手,木块上浮,石块下沉。比较两者最终静止时所受的浮力( )
A.木块受的浮力大B.石块受的浮力大
C.两者受的浮力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35.(1分)紫藤的茎可以缠绕在其它物体上生长,通过测量知道幼茎靠近被缠绕物体的一侧生长素浓度在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那么,幼茎远离被缠绕物体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 )
A.在OA段范围内B.在BC段范围内
C.在BD段范围内D.在BA段范围内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36.(3分)模型可以反映客观现象,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根据如图模型回答问题。
(1)乙炔是一种简单的有机物,其分子结构模型如图甲所示,乙炔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尿素(CO(NH2)2)是一种常见的化肥,图乙是尿素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则图中的B表示的是 元素。
(3)若乙炔分子和尿素分子CO(NH2)2的个数相同,则它们所含碳原子的个数比 。
37.(3分)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载人潜水器球壳于2019年建造完成并通过验收。球壳用被称为“海洋金属”的钛合金作为制造材料。钛合金不仅强度高而且具有弹性。如图为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
(1)钛原子的质子数为 。
(2)Ti除了表示钛元素、一个钛原子之外,还能表示 。
(3)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时,其对应的氧化物被认为是现今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一种白色颜料。它的化学式为 。
38.(3分)图A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B是相关示例).
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名称为 ;
(2)图C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图A中的位置是(选填①或②或③) ;
(3)图D是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A中与氧元素在同一纵行的硫元素其原子结构与氧原子相似.由此推测,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或“失”) 电子.
39.(3分)我校举行了为期两天半的运动会,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会开幕式的当天早上,小明觉得天气较冷,则此时小明的血管状况应为图1中的 (填“A”或“B”)。人体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小明完成从听到枪声到起跑这一过程要依赖如图2所示的神经结构得以完成,这样的神经结构叫 ,其中骨骼肌代表这一结构的哪个部分? (选填图中数字)。
40.(3分)某人自从患上了糖尿病后就一直依靠肌肉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稳定。分析并回答问题:
(1)此患者在进行肌肉注射时,肌肉会出现不自主地颤栗,而后感觉到疼痛。“颤栗”是一种反射活动,图甲是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请用图甲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完成此反射活动的途径: ;此患者后来感觉到疼痛,这一现象说明脊髓具有 功能。
(2)图乙为此患者(未注射胰岛素)和正常人摄入葡萄糖溶液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表示此患者的曲线是 (选填“A”或“B”)。
41.(3分)将培养在琼脂培养基内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4个暗箱中,如图所示。其中第2和第4两个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请分析回答:
(1)用 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光线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2)用 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和根的生长与重力之间的关系。
(3)装置4中的蚕豆幼苗,其茎的生长情况是 。
42.(3分)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金属块,示数是12N。当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是8N。则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N,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43.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体,现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
(1)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小
B.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
C.甲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较大
D.乙容器中物块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
(2)图甲中,请作出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F的示意图。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44.(8分)粗盐是含有较多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和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的氯化钠。为提纯粗盐,同学们经过了①蒸发结晶;②溶解;③过滤;④计算产率等步骤。
(1)实验过程中,合理的操作步骤为 (填序号)。
(2)实验过程中除烧杯外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 ,它在过滤时的作用是 。
(3)实验结束后,有4个小组分别展示了计算的精盐产率,老师对各组的评价是:第1组结果偏高,其他组结果都偏低。于是各组分别讨论本组的误差,所找原因一定合理的是第 组。
第1组:量水时眼睛位置太高,造成俯视。
第2组:称量精盐时误将精盐放在右盘。
第3组: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
第4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45.(8分)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促进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实验材料为生长状况相同的杨树枝条,等量分别插入到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清水中培养,实验分四次并在同一实验室内完成。每次实验直到枝条不再产生根为止,计算每枝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中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 ;
(2)分析可知,生长素浓度过大时 (选填“有利于”或“不利于”)枝条的生根;
(3)有同学分析上表的数据后,得出一个结论“生长素浓度越低,促进生根的作用越明显”,你认为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并请说明理由 。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46.(6分)化学家Tim Richard将分子结构简式像小狗的某有机物(如图1所示),取名为“小狗烯”(化学式为C26H26),请计算:
(1)求“小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
(2)求“小狗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求33.8g“小狗烯”中含碳元素多少克。
(4)如图2所示,碱性品红(化学式C20H20ClN3)用于棉、人造纤维、纸张、皮革的印染,也用于喷漆、墨水等。现有“小狗烯”和碱性品红的混合物,经测定: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20g,则含氢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克?
47.(6分)小明用砝码盒以及长方体有盖铁皮罐、细线、沙石、水等物品测量盐水的密度,如图所示。
①在铁皮罐内加入适量沙石并加盖密封,使之漂浮时有一半体积浸入水中如图甲;
②在铁皮罐上加砝码400g,直至铁皮罐恰好完全浸没在水中,如图乙;
③再将该铁皮罐放入丙图的盐水中,共加砝码440g,使铁皮罐恰好浸没在盐水中。
问:(1)铁皮罐的体积是多少?
(2)乙图中铁皮罐所受的浮力为多少?
(3)盐水的密度有多大?
五、附加题(5分)
48.在KHSO4/CaSO4/CaSO3三者的混合物中,已知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求:
(1)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6价硫原子与+4价硫原子的个数比为 。
49.(1分)已知氧化亚铁、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组成的混合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混合物中氧化亚铁,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三种物质的质量比可能为 。
50.一个密度计如图所示,其刻度部分的A、B 两点,分别是最上面和最下面的刻度位置,这个密度计的测量范围是1.00×103kg/m3~1.60×103kg/m3,把这个密度计放入某种液体中,液面的位置恰好在A、B的中点C处,则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g/cm3.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第1-15题每小题2分,第16-3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选出各小题中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
A、音色是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B、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A、因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所以我们才可“闻其声,知其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可以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上课可以听见老师讲课的原因是由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会不同,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小。
【解答】解:A、空气的密度小于氧气的密度,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氧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符合题意;
B、空气的密度小于铝的密度,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铝中的传播速度,不符合题意;
C、铁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而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铜中的传播速度,不符合题意;
D、声音在固体(金属)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空气和氧气)中的传播速度,符合题意;
故选:D。
3.选择优良种子,是农业丰收的基本保证,盐水选种是我国农民常采用的选种方法:将待选的种子放入浓度适当的盐水中后,良种沉入水底,次种则漂浮于水面,很快就能完成选种工作,如图所示。但盐水浓度的把握是关键,如果盐水的浓度太低,则可能( )
A.所有种子都漂浮在水面B.所有种子都不受浮力
C.只有少量次种漂浮D.良种漂浮,而次种下沉
【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液体中的物体,如果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如果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下沉;如果浮力等于重力,物体悬浮,据此回答。
【解答】解:将种子放入盐水中后,由于干瘪、虫蛀的种子重量较小,故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使种子上浮,最后漂浮于水面上;而饱满的种子,本身重量较大,故重力大于所受浮力,故种子会下沉。但如果盐水的浓度太低,因为种子排开盐水的体积不变,所以种子受到盐水的浮力减小,所以只有少量次种漂浮。
故选:C。
4.(1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混合物肯定是由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
D.水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分析】根据已有的纯净物的概念以及物质的元素组成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纯净物可以由分子、原子或是离子构成,故错误;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故正确;
C、混合物可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构成,比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混合物不一定是由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故错误;
D、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故错误;
故选:B。
5.Nh元素是首个由亚洲科学家发现的新元素。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6,核外电子数为113,则质子数为( )
A.286B.113C.173D.399
【分析】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Nh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3,根据“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Nh原子的质子数为113。
故选:B。
6.下列符号既能表示某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SO2B.H2C.OD.Hg
【分析】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解答】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该符号是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符号是氢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O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Hg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汞元素,表示一个汞原子,还能表示汞这一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7.邵阳蜜桔汁多、味甜,口感好,含锌、铁、钙、硒等.这里的锌、铁、钙、硒是指( )
A.原子B.分子C.元素D.离子
【分析】由题意可知,邵阳蜜桔汁多、味甜,口感好,含锌、铁、钙、硒等.这里的锌、铁、钙、硒是指元素,它们存在于物质的化合物中.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邵阳蜜桔汁多、味甜,口感好,含锌、铁、钙、硒等。这里的锌、铁、钙、硒是指元素。
故选:C。
8.科学发展,薪火相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诺贝尔B.门捷列夫
C.拉瓦锡D.徐寿
【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故选:B。
9.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
A.食盐、食醋B.青铜器、空气
C.液氧、二氧化碳D.水、铜丝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解:A、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食醋中含有水和醋酸,属于混合物;
B、青铜器是合金,属于混合物,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C、液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D、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铜是由铜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故选:C。
10.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
B.失去雏鸟的红雀一连几星期,给池塘里浮到水面求食的金鱼喂昆虫
C.黑猩猩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爬到箱顶取下高处的香蕉
D.刚出生的小袋鼠爬到母亲的育儿袋里吃奶
【分析】本题考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
【解答】解: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蜘蛛织网行为就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题干中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红雀育雏、小袋鼠吃奶都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为先天性行为,而黑猩猩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爬到箱顶取下高处的香蕉则是一种学习行为。
故选:C。
11.在学习过动物行为的知识后,小明对妈妈说,我可以命令蚂蚁在地上排列成“百年潮,中国梦”几个字,妈妈不相信,小明就用糖汁在地上写下这几个字,奇迹出现了,蚂蚁真的排列成了“百年潮,中国梦”小明是利用了蚂蚁的( )
A.攻击行为B.觅食行为C.防御行为D.繁殖行为
【分析】根据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意义,动物行为分为觅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节律行为等。
【解答】解:A、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特点是双方的身体不受到伤害,失败者表示出屈服,胜利者就停止攻击。错误;
B、觅食行为是动物获取食物、维持生存的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础。小明用蚂蚁爱吃的糖溶液在地上写下“百年潮,中国梦”六个大字,蚂蚁去取食糖,自然就排成了这六个字,因此这是蚂蚁的觅食行为。正确;
C、防御行为是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错误;
D、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错误。
故选:B。
12.下列有关人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脑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
B.沟和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
C.小脑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D.大脑是记忆、思维活动的高级中枢
【分析】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1)大脑: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皮层是覆盖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大脑皮层表面具有许多深浅不同的裂或沟以及沟裂之间隆起的回,因而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总面积和神经元的数量。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为人类特有)、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
(2)小脑: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人喝酒喝醉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小脑被酒精麻痹而引起的。
(3)脑干: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如果这一部分中枢受到损伤,会立即引起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
【解答】解:A、人脑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正确。
B、大脑皮层表面具有许多深浅不同的裂或沟以及沟裂之间隆起的回,因而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总面积和神经元的数量,正确。
C、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而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错误。
D、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也是记忆、思维活动的高级中枢,正确。
故选:C。
13.下列属于反射的是( )
A.触碰含羞草的叶,其叶下垂合拢
B.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太阳运动
C.草履虫游向有肉汁的一侧
D.小明听到电话铃声接电话
【分析】反射是指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活动。
【解答】解:A、含羞草是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触碰含羞草的叶,其叶下垂合拢不属于反射,是植物的应激性,A不符合题意。
B、向日葵是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太阳运动不属于反射,是植物的应激性,B不符合题意。
C、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草履虫游向有肉汁的一侧不属于反射,属于应激性,C不符合题意。
D、小明听到电话铃声接电话是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活动。属于条件反射,D符合题意。
故选:D。
14.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是( )
A.吃到梅子流唾液B.看到梅子流唾液
C.听到梅子流唾液D.嗅到梅子流唾液
【分析】(1)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如简单反射和具体条件刺激的复杂反射,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2)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建立的反射。
【解答】解: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如人和动物吃东西都会流口水,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人类通过语言中枢建立条件反射,动物是不可能建立的,所以,“听到梅子流唾液”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故选:C。
15.某科学研究小组把一株植物幼苗水平放置在飞行于太空的宇宙飞船中,培养若干天后,植物根茎生长的方向是( )
A.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
B.根向下生长、茎向下生长
C.根水平方向生长、茎向上生长
D.根和茎都水平方向生长
【分析】生长素在扩展的幼嫩叶片和顶端分生组织中合成,通过韧皮部的长距离运输,自上而下地向基部积累。根部也能生产生长素,自下而上运输。
【解答】解:把一盆植物水平放在地面上,由于根、茎内的生长素受重力作用分布不均匀,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较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而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程度不同,导致茎背地生长,根向地生长。在宇宙飞船中,水平放置的幼苗所受的微重力,对幼苗的生长几乎无影响,故根和茎都水平方向生长。
故选:D。
16.(1分)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B.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C.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D.神经元具有突起,利于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解答】解: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A错误。
B、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价中枢是大脑皮层,B正确。
C、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C正确。
C、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价中枢是大脑皮层,C正确。
D、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神经元具有突起,利于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D正确。
故选:A。
17.(1分)下列各项中,属于激素调节的是( )
A.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B.强光射来时,迅速眨眼
C.看电影感动得落泪
D.男同学在青春期喉结突出
【分析】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据此解答。
【解答】解:A、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鼻腔;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不属于激素调节,A不符合题意;
B、强光射来时,迅速闭眼,是反射,属于神经调节而不属于激素调节,B不符合题意;
C、看电视感动的落泪,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属于神经调节而不属于激素调节,C不符合题意;
D、进入青春期,由于性激素的分泌,出现的男性第二性征,如男同学在青春期喉结突出,属于激素调节,D符合题意。
故选:D。
18.(1分)下列关于内分泌腺和激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垂体、甲状腺、唾液腺和汗腺均属于内分泌腺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经导管进入血液
C.激素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D.人类患的疾病都是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解答】解:A、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有些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肝脏等,它们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做外分泌腺,A错误;
B、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它们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B错误;
C、激素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C正确;
D、大脖子病、侏儒症等是人体激素分泌异常产生的疾病,还有一些病不是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如骨质疏松症是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D错误。
故选:C。
19.(1分)甲、乙两患者都为成年人,症状如下表,甲患者的症状是由于幼年时期哪种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
A.甲状腺激素B.生长激素C.胰岛素D.性激素
【分析】1、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
2、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如果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呆小症。
【解答】解:分析图表可知,甲患者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是侏儒症,是由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乙患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属于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
故选:B。
20.(1分)下列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铁(FeO)B.氢氧化钾(KOH)
C.硫酸镁(Mg2SO4)D.氯化锌(ZnCl)
【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A.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Fe2O3,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
B.氢氧化钾中钾元素显+1价,氢氧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KOH,故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
C.硫酸镁中镁元素显+2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MgSO4,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
D.氯化锌中锌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ZnCl2,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
故选:B。
21.(1分)可以控制其他腺体活动的内分泌腺是( )
A.胰岛B.垂体C.甲状腺D.肾上腺
【分析】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睾丸、卵巢)和胸腺(在性成熟期后逐渐变小)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解答】解:垂体分泌的一些促激素,可以调节其它内分泌腺的活动,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生长激素,垂体在内分泌系统中处于枢纽地位,是最重要的内分泌腺。
故选:B。
22.(1分)小冯感冒发热,体温39℃,不停地冒虚汗,疲乏无力,且伴有轻度腹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发烧时,由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加快物质分解,导致产热量增加
B.小冯感到食欲不振,主要是过高的温度影响了体内酶的活性
C.体温从正常升高到39℃过程中,主要是人体的产热大于散热
D.此时,小冯汗液分泌增多,因此排出的尿液中尿素的质量分数变大
【分析】A、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的,能促进生长发育;人体的激素在人体内含量很少,但作用很大,分泌异常就会患相应的疾病。
B、人体内消化酶受温度的影响,酶活性最强的温度是37℃。
C、人体保持正常的体温是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平衡。
D、当人体汗液增多时,尿液就会减少。
【解答】解:A、发烧时不会使生长激素量增加,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幼年时期分泌过多引起的是巨人症,成年时期分泌过多会得肢端肥大症,A符合题意;
B、体温升高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影响食物的消化作用,故发烧时会食欲不振,B不符合题意;
C、小冯感冒由于人体出现炎症,人体散热功能降低,人体的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从正常升高到39℃过程中,C不符合题意;
D、人体发烧时,由于体温升高,汗液增多,尿液量减少,排出的尿液中尿素的质量分数变大,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3.(1分)下列实例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吃山楂时分泌唾液B.红灯停,绿灯行
C.看完某电影后很受启发D.谈虎色变
【分析】(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解答】解:红灯停,绿灯行、看完某电影后很受启发、谈虎色变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都属于条件反射;吃山楂时分泌唾液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故选:A。
24.(1分)1911年卢瑟福团队用—束α粒子(带正电荷)轰击金箔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由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
A.多数α粒子直接穿过,说明原子核外是空的,不存在其他粒子
B.少数α粒子发生偏移,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C.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相对较大
D.α粒子的质量比核外电子的质量大得多
【分析】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原子核的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的体积虽然很小,但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的质量相对要小得多。
【解答】解:A、多数α粒子直接穿过,说明原子核外是空的,核外存在带负电的电子,故A说法错误;
B、少数α粒子发生偏移,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故B说法正确;
C、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相对较大,故C说法正确;
D、α粒子是氦原子的原子核,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的质量大得多,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25.(1分)某同学学了元素和物质的知识后,进行梳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3O4>Fe2O3>FeS
B.钙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由大到小:CaCO3>CaCl2>Ca(OH)2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Si>Al
D.锰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KMnO4>K2MnO4>MnO2
【分析】根据有关元素和物质的含量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要比较这三种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大小,可以将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改写为:Fe6O8、Fe6O9、Fe6S6,因为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氧原子的2倍,故Fe6S6还可以改写为Fe6O12;铁原子的个数相同,则氧原子对应的相对质量越小,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故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3O4>Fe2O3>FeS,说法正确;
B、CaCO3的相对分子量为100,CaCl2的相对分子量为111,Ca(OH)2的相对分子量为74,故钙的化合物相对分子量由大到小:CaCl2>CaCO3>Ca(OH)2,说法错误;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Si>Al,说法正确;
D、KMnO4中锰元素为+7价,K2MnO4中锰元素为+6价,MnO2中锰元素为+4价,锰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KMnO4>K2MnO4>MnO2,说法正确;
故选:B。
26.(1分)2015年浙江籍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若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她提取的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关于C15H22O5,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分子的质量为282克
B.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碳、氢和氧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碳、氢和氧原子个数比为15:22:5
【分析】A、根据分子的质量很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
D、根据1个青蒿素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分子的质量很小,282是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不是1个青蒿素分子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B、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碳、氢和氧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个青蒿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则碳、氢和氧原子个数比为15:22:5,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7.(1分)下列不能作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顺序依据的是( )
A.原子的核电荷数B.原子的中子数
C.原子的质子数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的核电荷数能作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顺序依据,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的中子数不能作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顺序依据,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的质子数能作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顺序依据,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能作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顺序依据,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8.(1分)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 ②2NH3③SO2④O ⑤Mg2+⑥2OH﹣⑦H2O.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①2H中的2表示氢原子的个数为2个;
②2NH3的2表示氨气分子的个数为2个;
③S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④O中的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
⑤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⑥2OH﹣中的2表示氢氧根离子的个数为2个;
⑦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⑥,错误;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⑤,错误;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正确;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错误;
故选:C。
29.(1分)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E代表五种不同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C<BB.核内质子数:A=E
C.A、B、C同周期D.D、E同族
【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A、B、C位于同一横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D、E位于同一横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原子序数B<C,故选项说法错误。
B、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则核内质子数A<E,故选项说法错误。
C、A、B、C位于同一横行,位于同一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D、D、E位于同一横行,位于同一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30.(1分)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可以写成12C.1个12C的原子的质量为a千克,1个12CO2分子的质量为b千克,若以12CO2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质量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12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B.C.D.
【分析】由题意可知:12CO2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质量为:kg;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进行分析求出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12CO2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质量为:kg;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可知12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故选:D。
31.(1分)化学上用符号“X”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Xn+和Ym﹣的核外电子数目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b﹣a=d﹣cB.a+n=c﹣mC.a﹣n=c+mD.b﹣n=d+m
【分析】根据题意,符号“X”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Xn+和Ym﹣的核外电子数目相同,分别是X、Y原子失去n个电子、得到m个电子得到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符号“X”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Xn+和Ym﹣的核外电子数目相同,
分别是X、Y原子失去n个电子、得到m个电子得到的;X、Y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a、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分别是a、b;故a﹣n=c+m。
故选:C。
32.(1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两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数相同,这两种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若两种分子的质子数相同,这两种分子一定含有相同的电子数
C.若两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这两种微粒的中子数一定相同
D.若两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这两种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分析】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子由原子构成,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在分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3、若两种微粒是同种元素,则质子数一定相同。
【解答】解:A、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电子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K+和Ca2+电子数相同,但不是同种元素,故A错误;
B、分子由原子构成,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在分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若两种分子的质子数相同,这两种分子一定含有相同的电子数,故B正确;
C、若两种微粒是同种元素,则质子数一定相同,中子数无法判断,故C错误;
D、若两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这两种微粒的质子数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33.(1分)如图是中国海军092级战略核潜艇接受检阅时的情景。它的最大排水量是8000t,关于核潜艇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漂浮在海面上时,它所受的浮力大小为80000N
B.漂浮在海面上时,它只受到重力、浮力和海水对它向上的压力
C.在海面下匀速下潜时,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D.在海面下匀速上浮时,它受到的浮力逐渐减小
【分析】(1)根据F浮=G排=m排g可求得潜艇受到的浮力;
(2)根据潜水艇的运动状态分析其受力情况;
(3)根据F浮=ρ液gV排来判断浮力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
A、潜艇悬浮时排水量m排=8000t=8×106kg,则潜艇受到的浮力为:F浮=G排=m排g=8×106kg×10N/kg=8×107 N,故A错误;
B、漂浮在海面上时,潜水艇受力平衡,它受到重力、浮力的共同作用,故B错误;
CD、潜水艇在海面下匀速下潜或匀速上浮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水的密度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受到的浮力不变,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34.(1分)将质量相等的一个木块和一个石块浸没在水中,同时松手,木块上浮,石块下沉。比较两者最终静止时所受的浮力( )
A.木块受的浮力大B.石块受的浮力大
C.两者受的浮力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分析】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浮力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将质量相等的一个木块和一个石块浸没在水中,同时松手,木块上浮至漂浮状态,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石块下沉,则石块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相同,根据G=mg可知,它们的重力是相同的,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大。
故选:A。
35.(1分)紫藤的茎可以缠绕在其它物体上生长,通过测量知道幼茎靠近被缠绕物体的一侧生长素浓度在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那么,幼茎远离被缠绕物体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 )
A.在OA段范围内B.在BC段范围内
C.在BD段范围内D.在BA段范围内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及两重性,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特别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很明显,紫藤的茎靠近物体的一侧长得慢,远离物体的一侧长得快,而茎对生长素浓度不敏感,因此靠近物体的一侧生长素浓度低,远离物体的一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素浓度应在BD范围内,这样才能使远离物体的一侧生长速度大于靠近物体的一侧,才能使茎向上弯曲生长。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36.(3分)模型可以反映客观现象,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根据如图模型回答问题。
(1)乙炔是一种简单的有机物,其分子结构模型如图甲所示,乙炔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
(2)尿素(CO(NH2)2)是一种常见的化肥,图乙是尿素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则图中的B表示的是 氢 元素。
(3)若乙炔分子和尿素分子CO(NH2)2的个数相同,则它们所含碳原子的个数比 2:1 。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来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意义,结合题目要求以及使用正确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和解答;
(3)根据化学式的意义,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分析和解答
【解答】解:(1)乙炔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2)=12:1;
(2)CO(NH2)2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4×2):16=12:4:28:16,所以质量分数最小的是氢元素,所以B表示氢元素;
(3)乙炔分子和尿素分子CO(NH2)2的个数相同,则它们所含碳原子的个数比:2:1;
故答案为:(1)12:1;
(2)氢;
(3)2:1。
37.(3分)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载人潜水器球壳于2019年建造完成并通过验收。球壳用被称为“海洋金属”的钛合金作为制造材料。钛合金不仅强度高而且具有弹性。如图为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
(1)钛原子的质子数为 22 。
(2)Ti除了表示钛元素、一个钛原子之外,还能表示 钛单质 。
(3)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时,其对应的氧化物被认为是现今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一种白色颜料。它的化学式为 TiO2 。
【分析】(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解答。
(2)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3)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时,氧元素显﹣2价,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2,表示原子序数为2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
(2)Ti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钛元素,表示一个钛原子,还能表示钛这一单质。
(3)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时,氧元素显﹣2价,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TiO2。
故答案为:
(1)22;
(2)钛单质;
(3)TiO2。
38.(3分)图A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B是相关示例).
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名称为 氯 ;
(2)图C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图A中的位置是(选填①或②或③) ② ;
(3)图D是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A中与氧元素在同一纵行的硫元素其原子结构与氧原子相似.由此推测,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或“失”) 得 电子.
【分析】(1)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可以判断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名称;
(2)根据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解答;
(3)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来回答.
【解答】解:(1)原子序数=质子数,可以判断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名称氯;
(2)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在第三周期、第一主族②的位置;
(3)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故答案为:(1)氯;(2)②;(3)得.
39.(3分)我校举行了为期两天半的运动会,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会开幕式的当天早上,小明觉得天气较冷,则此时小明的血管状况应为图1中的 A (填“A”或“B”)。人体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小明完成从听到枪声到起跑这一过程要依赖如图2所示的神经结构得以完成,这样的神经结构叫 反射弧 ,其中骨骼肌代表这一结构的哪个部分? ⑤ (选填图中数字)。
【分析】反射弧是指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五部分。
【解答】解:(1)通过题中图示可知,具有调节体温的结构与人体的皮肤有关。皮肤的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得到营养,还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皮肤中的汗腺和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血管收缩,故觉得天气较冷,则此时小刘同学的血管状况应为图1中的A收缩状态。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从而使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2)测试中学生听到发令枪声后立刻起跑,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所以此反射类型是条件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其中骨骼肌代表效应器。
故答案为:
(1)A。
(2)反射弧;⑤。
40.(3分)某人自从患上了糖尿病后就一直依靠肌肉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稳定。分析并回答问题:
(1)此患者在进行肌肉注射时,肌肉会出现不自主地颤栗,而后感觉到疼痛。“颤栗”是一种反射活动,图甲是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请用图甲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完成此反射活动的途径: ⑤→④→③→②→① ;此患者后来感觉到疼痛,这一现象说明脊髓具有 传导 功能。
(2)图乙为此患者(未注射胰岛素)和正常人摄入葡萄糖溶液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表示此患者的曲线是 A (选填“A”或“B”)。
【分析】反射弧的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如图所示:①效应器、②传出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入神经、⑤感受器
【解答】解:(1)进行肌肉注射时,肌肉会出现不自主地颤栗,而后感觉到疼痛。“颤栗”是一种反射活动,图甲是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完成此反射活动的途径是: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此患者后来感觉到疼痛,这一现象说明脊髓具有传导功能。
(2)胰岛素能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B曲线正常人摄入葡萄糖溶液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A曲线表示糖尿病患者,未注射胰岛素时的曲线。
故答案为:
(1)⑤→④→③→②→①;传导;
(2)A。
41.(3分)将培养在琼脂培养基内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4个暗箱中,如图所示。其中第2和第4两个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请分析回答:
(1)用 3、4 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光线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2)用 1、3 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和根的生长与重力之间的关系。
(3)装置4中的蚕豆幼苗,其茎的生长情况是 向光弯曲生长 。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1)①植株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②植株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③植株直立生长;④植株向光生长。
(2)植物尖端有感光性,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
(3)重力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强,远地侧较低的生长素促进了该侧细胞的生长,近地侧较高的生长素抑制了该侧细胞的生长,从而使根表现出向地性;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弱,远地侧较低的生长素使该侧细胞生长较慢,近地侧较高的生长素使细胞生长较快,从而表现出茎的背地性。
【解答】解:(1)探究蚕豆幼苗的生长与光的关系,则变量是单侧光,应选择3、4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2)蚕豆幼苗的茎与根的生长与重力的关系,则变量是重力,选择①③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3)④装置中蚕豆幼苗的茎尖感受单侧光的照射,则向光弯曲生长,根的生长方向是向下生长。
故答案为:
(1)3、4;
(2)1、3;
(3)向光弯曲生长。
42.(3分)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金属块,示数是12N。当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是8N。则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4 N,金属块的密度为 3×103 kg/m3。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分析】利用称重法求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根据F浮=ρ水gV排求出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
由公式G=mg求出金属块的质量,最后根据公式ρ=求出该金属块的密度。
【解答】解:由题知,金属块的重力G=12N,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是8N,
则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G﹣F示=12N﹣8N=4N;
由F浮=ρ水gV排得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
V排===4×10﹣4m3,
因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则金属块的体积V=V排=4×10﹣4m3,
由G=mg得金属块的质量:
m===1.2kg,
则该金属块的密度:
ρ===3×103kg/m3。
故答案为:4;3×103。
43.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体,现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
(1)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 (填字母)。
A.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小
B.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
C.甲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较大
D.乙容器中物块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
(2)图甲中,请作出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F的示意图。
【分析】(1)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据此判断物块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块排开两液体的重力关系;由图可知物块在两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两液体的密度关系,两容器中的液面恰好相平,根据p=ρgh比较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关系;
(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
【解答】解:(1)由图可知,甲中物体悬浮,乙中物体漂浮,因物体悬浮或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的重力相同,所以,F浮甲=F浮乙=G;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甲、乙两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
由图可知,V排甲>V排乙,由F浮=ρgV排可知,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小;因两容器中的液面恰好相平,所以,由p=ρgh可知,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故AB正确;
(2)图甲中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F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如图所示:
。
故答案为:(1)AB;(2)见解析。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44.(8分)粗盐是含有较多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和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的氯化钠。为提纯粗盐,同学们经过了①蒸发结晶;②溶解;③过滤;④计算产率等步骤。
(1)实验过程中,合理的操作步骤为 ②③①④ (填序号)。
(2)实验过程中除烧杯外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 玻璃棒 ,它在过滤时的作用是 引流 。
(3)实验结束后,有4个小组分别展示了计算的精盐产率,老师对各组的评价是:第1组结果偏高,其他组结果都偏低。于是各组分别讨论本组的误差,所找原因一定合理的是第 4 组。
第1组:量水时眼睛位置太高,造成俯视。
第2组:称量精盐时误将精盐放在右盘。
第3组: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
第4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分析。
(2)根据粗盐提纯用到的仪器分析。
(3)根据精盐的组成分析。
(4)根据精盐产率偏低的原因要从食盐损失的角度进行分析。
【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合理的操作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计算产率等,序号为②③①④。
(2)由实验的步骤和操作可知,实验过程中除烧杯外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玻璃棒,它在过滤时的作用是引流。
(3)经过上述操作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可溶性的杂质,属于混合物。
(4)第1组:量水时眼睛位置太高,造成俯视,俯视读数会偏高,实际量取的水偏少,导致部分食盐没有溶解,产率应偏低,分析错误;
第2组:称量精盐时误将精盐放在右盘,称取的精盐质量偏大,使产率偏高,分析错误;
第3组: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造成食盐质量增加,结果偏高,分析错误;
第4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致使所称取的精盐的实际质量偏小,所以产率偏低,分析正确。
故答案为:(1)②③①④;
(2)玻璃棒;引流;
(3)混合物;
(4)4。
45.(8分)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促进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实验材料为生长状况相同的杨树枝条,等量分别插入到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清水中培养,实验分四次并在同一实验室内完成。每次实验直到枝条不再产生根为止,计算每枝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中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 起对照作用 ;
(2)分析可知,生长素浓度过大时 不利于 (选填“有利于”或“不利于”)枝条的生根;
(3)有同学分析上表的数据后,得出一个结论“生长素浓度越低,促进生根的作用越明显”,你认为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并请说明理由 不正确,没有用浓度更低的生长素做实验 。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这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本实验中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2)浓度最大为0.2g/L时,每天每枝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均为0;当浓度为0.00002g/L,每天每枝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最多;当生长素的浓度为0时,每天每枝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明显降低。故得出的结论:适当的生长素有利于根生长,但是浓度过大的生长素反而会使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减小,不利于根生长。
(3)实验中生长素的最低浓度为2×10﹣5克/升,没有用浓度更低的生长素做实验,故得出结论“生长素浓度越低,促进生根的作用越明显”,这个结论不正确。
故答案为:(1)起对照作用
(2)不利于
(3)不正确,没有用浓度更低的生长素做实验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46.(6分)化学家Tim Richard将分子结构简式像小狗的某有机物(如图1所示),取名为“小狗烯”(化学式为C26H26),请计算:
(1)求“小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
(2)求“小狗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求33.8g“小狗烯”中含碳元素多少克。
(4)如图2所示,碱性品红(化学式C20H20ClN3)用于棉、人造纤维、纸张、皮革的印染,也用于喷漆、墨水等。现有“小狗烯”和碱性品红的混合物,经测定: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20g,则含氢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克?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碱性品红的化学式分析计算
【解答】解:(1)“小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26+1×26=338。
(2)小狗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92.3%。
(3)33.8g“小狗烯”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33.8g××100%=31.2g。
(4)“小狗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2×26):(1×26)=12:1,碱性品红(化学式C20H20ClN3)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2×20):(1×20)=12:1,由此可知,“小狗烯”和碱性品红的混合物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20g,则含氢元素的质量为10克。
答:(1)“小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38;
(2)“小狗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92.3%;
(3)33.8g“小狗烯”中含碳元素31.2克;
(4)含氢元素的质量为10克。
47.(6分)小明用砝码盒以及长方体有盖铁皮罐、细线、沙石、水等物品测量盐水的密度,如图所示。
①在铁皮罐内加入适量沙石并加盖密封,使之漂浮时有一半体积浸入水中如图甲;
②在铁皮罐上加砝码400g,直至铁皮罐恰好完全浸没在水中,如图乙;
③再将该铁皮罐放入丙图的盐水中,共加砝码440g,使铁皮罐恰好浸没在盐水中。
问:(1)铁皮罐的体积是多少?
(2)乙图中铁皮罐所受的浮力为多少?
(3)盐水的密度有多大?
【分析】(1)由甲、乙图可知:漂浮时一半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在铁皮罐上加砝码铁皮罐恰好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铁皮罐和沙石的总重力、砝码的重力之间的关系,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即可求出铁皮罐的体积;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铁皮罐全部浸入水中漂浮时受到的浮力;
(3)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盐水的密度。
【解答】解:(1)由甲图可知,铁皮罐一半浸入水中漂浮时受到的浮力:F浮1=ρ水V排1g=ρ水×V罐g,
由乙图可知,在铁皮上加砝码,铁皮罐恰好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2=ρ水V排2g=ρ水×V罐g,
由于铁皮罐处于漂浮,则F浮1=G罐①
F浮2=G罐+G砝码②
②﹣①得,F浮2﹣F浮1=G砝码1,
所以,ρ水×V罐g﹣ρ水×V罐g=G砝码1,即,ρ水×V罐g=G砝码1,解得,V罐=0.8×10﹣3m3;
(2)铁皮罐全部浸入水中漂浮时受到的浮力:F浮2=ρ水V排2g=ρ水V罐g=1.0×103kg/m3×0.8×10﹣3m3×10N/kg=8N;
(3)由②式得,G罐=F浮2=×8N=4N;
将该铁皮罐放入盐水中,铁皮罐恰好浸没在盐水中时处于漂浮,则根据漂浮条件可得:F浮3=G罐+G砝码2,即,ρ盐水V罐g=G罐+G砝码2,
所以,ρ盐水====1.05×103kg/m3。
答:(1)铁皮罐的体积是0.8×10﹣3m3;
(2)乙图中铁皮罐所受的浮力为8N;
(3)盐水的密度是1.05×103kg/m3。
五、附加题(5分)
48.在KHSO4/CaSO4/CaSO3三者的混合物中,已知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求:
(1)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 ;
(2)+6价硫原子与+4价硫原子的个数比为 。
【分析】(1)钾和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刚好等于39+1=40,即为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因此KHSO4可以看作CaSO4,三者的混合物中,钙与硫的个数比为1:1,据此进行分析计算;
(2)设硫酸钙的物质的量为x,亚硫酸酸钙的物质的量为y,根据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根据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列式求解。
【解答】解:(1)钾和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刚好等于39+1=40,即为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因此KHSO4可以看作CaSO4,三者的混合物中,钙与硫的个数比为1:1,则质量比为40:32=5:4,质量分数比为5:4,已知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a﹣=1﹣,故答案为:1﹣;
(2)钾和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刚好等于39+1=40,即为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因此KHSO4可以看作CaSO4,设硫酸钙的物质的量为x,亚硫酸酸钙的物质的量为y,则×100%=a;=;即+6价硫原子与+4价硫原子的个数比;
故答案为:
(1)1﹣;
(2)。
49.(1分)已知氧化亚铁、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组成的混合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混合物中氧化亚铁,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三种物质的质量比可能为 9:20:任意 。
【分析】根据三种氧化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根据Fe3O4 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
混合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由此可知混合物中Fe3O4 的质量可以为任意值;根据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可以看出,氧化亚铁和氧化铁的分子个数比为1:1时,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故氧化亚铁和氧化铁的质量比为:72:160=9:20
故混合物中氧化亚铁、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三种氧化物的质量比可能为 9:20:任意。
故答案为:9:20:任意。
50.一个密度计如图所示,其刻度部分的A、B 两点,分别是最上面和最下面的刻度位置,这个密度计的测量范围是1.00×103kg/m3~1.60×103kg/m3,把这个密度计放入某种液体中,液面的位置恰好在A、B的中点C处,则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1.23 g/cm3.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分析】因为已知密度计的测量范围,则可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得出液面在A和B点时密度计排开水的体积,则利用AC、CB两段的体积相等可得出液面在中点时的所测密度与液面分别在A、B两点时的密度关系,则可求得液面在C点时的所示密度。
【解答】解:密度计的重力不变,密度计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即浮力也不变。
设A、C、B三点显示的密度分别为ρ1、ρ2、ρ3;
则可得:ρ1gV1=ρ2gV2=ρ3gV3=G
约去g可得:ρ1V1=ρ2V2=ρ3V3=m
V1﹣V2=﹣;
V2﹣V3=﹣;
由题意知,V1﹣V2=V2﹣V3;
﹣=﹣;
将ρ1及ρ3代入,可得:
ρ2===1.23×103kg/m3=1.23g/cm3。
故答案为:1.23。物质
空气
氧气
铝
铁
铅
物质的密度(kg/m3)
1.29
1.43
2700
7900
11300
声音传播的速度(m/s)
330
316
6420
5960
2160
患 者
身 高
智 力
生殖器官
甲
70cm
正常
发育正常
乙
70cm
低下
发育不全
组别
1
2
3
4
精盐产率
91%
69%
73%
75%
生长素浓度根数量实验日期
2×10−1
(克/升)
2×10−2
(克/升)
2×10−3
(克/升)
2×10−4
(克/升)
2×10−5
(克/升)
清水
5月26日
0
0
0
1
6
0
5月31日
0
0
0
2
11
0
6月5日
0
1
1
5
13
1
6月10日
0
2
5
6
16
1
物质
空气
氧气
铝
铁
铅
物质的密度(kg/m3)
1.29
1.43
2700
7900
11300
声音传播的速度(m/s)
330
316
6420
5960
2160
患 者
身 高
智 力
生殖器官
甲
70cm
正常
发育正常
乙
70cm
低下
发育不全
组别
1
2
3
4
精盐产率
91%
69%
73%
75%
生长素浓度根数量实验日期
2×10−1
(克/升)
2×10−2
(克/升)
2×10−3
(克/升)
2×10−4
(克/升)
2×10−5
(克/升)
清水
5月26日
0
0
0
1
6
0
5月31日
0
0
0
2
11
0
6月5日
0
1
1
5
13
1
6月10日
0
2
5
6
16
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共8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分析计算题,附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