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蒲柳人家评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蒲柳人家评课ppt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走近作者,必备知识,创作背景,文学常识,必考字词梳理,读读写写,注释中的生难字词,多音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8 蒲柳人家(节选)
2.感受20世纪30年代京东地区北运河农村的世态人情与人们的精神风貌。
1.了解刘绍棠及乡土文学的相关知识,品味文中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2.学习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刘绍棠(1936—1997),通县(今北京通州区)人,我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的创立者。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山楂村的歌声》《青枝绿叶》等,中篇小说《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瓜棚柳巷》等,长篇小说《春草》《京门脸子》等。
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
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全篇小说共分12节,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表现了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本文选自前两节。
乡土文学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上个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
代表作家:彭家煌、王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萧红、台静农、莫言、屈远志等。代表作品:彭家煌《怂恿》、王任叔《疲惫者》、许钦文《疯妇》、沈从文《边城》等。
1. 鞍( ):放在牲口背上驮运东西或供人骑坐的器具,多用皮革或木头加棉垫制成。2. 抡( ):用力挥动。3. 烙( ):把面食放在烧热的铛或锅上加热使熟。4. 烟囱( ):炉灶、锅炉上排烟的管状装置。5. 招架:抵挡。6. 驾驭( ):驱使车马行进。
7. 熏( )陶: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8. 隐匿( ):隐藏;躲起来。9. 憋( )闷:心情不舒畅;郁闷。10. 掂( )量:斟酌。11. 礼聘( ):用尊敬的方式(如拜访、送礼)聘请。12. 一气呵( )成:形容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13. 不知好歹( ):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14. 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15. 两肋( )插刀:指为朋友敢于冒险,甚至牺牲性命。形容重情义、讲义气。16. 如坐针毡( ):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形容心神不宁。17. 天伦( )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18. 望眼欲穿:快把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1. 梆( ):方言。敲打。2. 腌臜( ):弄脏。3. 捯( )气:临死前急促、断断续续地呼吸。文中指喘息。4. 到了( )儿:到最后,最终。5. 官讳( ):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6. 荣膺( ):光荣地接受或承当。膺,承受、承当。7. 捎( )马子:方言。俗称“马褡子”,一种可搭于肩头或驴马背上的口袋,中央开口,下垂的两头可以装物品。
( )(捎色)( )(捎信)
( )(执拗)( )(拗断)( )(拗口)
镖( )(飞镖)缥( )(缥缈)剽( )(剽窃)
戳( )(戳穿)戮( )(杀戮)
一丈青大娘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为什么爷爷号称“何大学问”?围绕他发生了哪些事情?表现了什么?
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何满子在本文中起什么作用?他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部分(1—14):主要描写了何满子及一丈青大娘鲜明的性格特征。
第二部分(15 —35):塑造了何大学问这一人物形象,并通过何大学问之,略提当时中国的状况。
1.“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说说句子的表达效果。
运用了白描的方法,生动活泼、干脆利落的短句,读起来极富节奏感,把一个泼辣无比、豪放直率的农村妇女形象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
2.课文第⑦段写一丈青大娘打纤夫的动作有哪些?试着分析一下。
“抡圆了扇过去”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捯气”“呻吟”写出了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3.第⑦段在刻画一丈青大娘的形象时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除了从一丈青大娘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外,还从纤夫的狼狈状、众人的说和等侧面描写中突出一丈青大娘的直爽泼辣、威武勇猛。
4.“不过,别看一丈青大娘能镇八方,她可管不了何满子。”试分析这句话。
这句话承上启下,能镇八方却管不了何满子,有力地衬托出何满子的顽皮和他在一丈青大娘心中的地位。
5. 第⑪段运用了什么记叙方法?有什么用?
第⑪段运用插叙,记叙了一丈青大娘和儿媳妇的矛盾,侧面交代了一丈青大娘对何满子疼爱的原因。
6.何满子的爷爷一出场,作者就对他进行了详细地描写,试分析其作用?
第⑬段中“这一天,何满子的爷爷回来了。……系的是拴贼扣儿,跑不了更飞不了。”与开头照应,揭开了何满子被拴的悬念,为下文写何满子“憋闷” 的心情做铺垫。“老头子阴沉着脸”设置了另一个悬念。
7.第⑰段中“几百匹野马,……牲口贩子都抢着雇他。”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几百匹野马和沿路的偷马贼以及牲口贩子的表现,从侧面突出表现了何大学问的身手不凡,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8.何大学问“在学问上下起功夫”包括几个方面?
何大学问“在学问上下起功夫”包括三个方面:读书不耻下问、穿长衫扮斯文、拜文庙。这些表现了他对文明进步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渴求知识而不得的贫苦百姓的心声。
9.第㉑段何大学问为什么感到“悲凉”?
何大学问感到“悲凉”的原因:家境贫困,祖辈没有文化,指望孙子好好读书改变命运,又掏不起学费。他悲凉的不仅是身世,还有命运和黑暗的世道。
10.第㉓-㉕段讲了什么内容?说明了什么?
第㉓段中,何满子觉得老秀才“叫人喘不过气”,上课枯燥乏味,因此念书不专心,常被老秀才打;第㉕段中,何满子从周檎那里学会了一大堆字儿,与周檎形影不离。这两种不同的态度说明了封建教育制度已不再适应新时代,陈腐的东西必将被新生的、充满活力的事物所代替。
11.本文叙述何大学问到口外赶马的不幸遭遇的情节,有什么用意?
叙述何大学问的不幸遭遇,将时代背景清晰地呈现出来,说明日本侵略者已踏进口外,使中国人民的生活蒙上了阴影。何大学问与一丈青大娘争吵,更多的是因为对日本侵略者的不满和仇恨,体现了他的疾恶如仇和爱国心理。
1.[重点] 分析一丈青大娘与何大学问性格中的共同点。
(1)两人都好面子。比如一丈青大娘不愿与儿子儿媳妇分家,还为分家的事与儿媳妇闹得不愉快,是因为怕分家丢脸。而何大学问好面子的性格就更明显了,比如他本来挣钱不太多,但每次出口外后归家,却要装得好像腰缠万贯,还要借钱大摆酒筵。
(2)两人都淳朴率直,爽朗豪放。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的精彩情节活脱脱地表现了她的率直豪放,而何大学问更是豪气干云,他“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尤其是他“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连偷马贼都“躲他远远的”,这些都表现了他的豪气。
(3)两人都热情善良、乐于助人。纤夫们赤身露体,为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们着想,一丈青大娘就管上了这件“闲事”,平时她还经常给村里人接生、治病等,这更加表现了她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何大学问更是侠肝义胆,“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他的仗义疏财和侠义情怀令人敬佩。
2.[发散思维] 本文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你认为本文的民族气息和民族作风体现在哪些方面?
本文是如何通过巧妙安排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1)采用倒叙手法,先设置悬念,从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下的那个中午写起;发生在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身上生动有趣的往事和何家的过去用穿插的方式回述出来,通过写对何满子的不同态度表现了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的性格特点;又以何满子盼人搭救结束,结构上前后呼应,非常巧妙。
(2)灵活运用插叙手法,巧妙自然地进行补充介绍,从而塑造人物,突出中心。如塑造何大学问这个形象,插叙了其生平经历、外号由来、威震古北口、借高利贷摆筵席、学做学问、拜文庙、礼聘老秀才等情节,塑造了一个本领高强、侠肝义胆、乐善好施、好戴高帽、讲排场、摆阔气、疼爱孙子的人物形象。
本文以六岁小孩何满子为线索展开情节,透过一幅幅风俗画,热情地赞颂了那些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赞颂他们的热诚正直的感情,以及那种肝胆相照、扶危济困、赤诚相见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何满子”:天真、顽皮、聪明、活泼“一丈青大娘”:泼辣大胆 热情正直 口苦心甜 溺爱孙儿 “何大学问”:侠肝义胆 仗义轻财 慷慨豁达 爱打抱不平
相传北宋,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农民起义军失败后,扈三娘一丈青的丈夫战死,她只身来到曹州东北黄楼(即今牡丹乡何楼),隐姓埋名,在黄楼黄员外家花园当工。她心灵手巧,成为一名花艺能手。
暮春三月,园中牡丹盛开,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观赏。城里的官府老爷前来观花,见园内几个年轻姑娘十分俊俏,便挤眉弄眼,动手调戏。扈三娘见此情景,火冒三丈,大打出手,将那个官府老爷打翻在地,打得他直喊“奶奶饶命”。
不久,那官府老爷带了官兵前来缉捕。扈三娘不由大怒,公开了自己的身份和真实姓名:“扈三奶奶在此,谁敢为非作歹,就让他脑袋搬家,看看我的厉害!”官兵一听她是一丈青扈三娘,个个吓得抱头鼠窜。黄员外见扈三娘闯了大祸,又恐官府追究他窝藏义军头领之罪,遂与官府密谋,设计用药把扈三娘毒死。
扈三娘死后,那几个被扈三娘解救的姑娘,夜里偷偷地把她的尸体安葬在花园,坟顶插上一朵黑牡丹。这是扈三娘亲手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尚未命名。为了纪念解救她们的恩人,那几个姑娘便叫这黑牡丹为“一丈青”,后来,“一丈青”黑牡丹便在曹州牡丹园里繁衍开来。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蒲柳人家背景图ppt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何谓“走西口”,本文是什么文体,人物何满子,表现晒得很黑,身强力壮样样在行,一丈青大娘性格,人物“何大学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蒲柳人家教学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刘绍棠,蒲柳人家节选,浅层阅读整体感知,躲起来,形容坐立不安,模模糊糊不真切,形容盼望殷切,作者链接,背景链接,深层阅读文本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8* 蒲柳人家(节选)教课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断壁残,一气呵成,不知好歹,妙手回春,两肋插刀,如坐针毡,天伦之乐,望眼欲穿,初读课文,再读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