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齐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分布图(等高距为200米)。某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于3月21日在图示地区宿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①-⑤地,最适合宿营的是( )
A. ①B. ③与④C. ②D. ②与⑤
2. 当日清晨6时(地方时),①-④四地能看到海上日出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适合宿营的地方应该是海拔较高并且相对平坦的地方。根据等高线海拔及轮廓形态分析,图中①海拔较高,且等高线较稀疏,说明地势较平坦,适合宿营,A正确。②处等高线凸向高处,是山谷,易受山洪危害,C错误。③位于海岸线上,④位于等高线凸向低处,是山脊处,且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B错误。⑤地点位于海岛山顶上,面积狭小,不适宜宿营,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地日期是3月21日,春分日前后,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从①②两地东侧有山脊阻挡视线,④地东侧有海岛阻挡,③地东部是海面,无地形阻挡,所以在③地可以观看海上日出,C正确。ABD错误。故选C。更多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1、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南。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某日气温日变化及地面热量收支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3. 该日所处月份最可能为( )
A. 1月B. 3月C. 7月D. 9月
4. 该日( )
A. A时刻地面辐射最强
B. B时刻地面热量收入等于支出
C. C时刻大气辐射最强
D. D时刻大气热量收入等于支出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太阳辐射从4点前后出现,到20点前后消失,而太阳辐射从日出出现到日落消失,因此该地昼长时间大于12小时,昼长夜短,我国该地为夏季,7月份最合适,C正确,排除ABD。故选C。
【4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时刻时地面辐射最低,气温最低,辐射最弱,排除A;B时刻太阳辐射达到一天中最大值,但地面辐射仍在增加,此时地面热量收入大于支出,排除B;C时刻地面辐射最强,大气辐射仍在增加,排除C;D时刻气温达到最高,在此以后气温降低,因此此时大气热量保持平衡,收入等于支出,D正确。故选D。
【点睛】地球公转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昼夜长短分布状况与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有关,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反映了昼夜长短变化趋势。
2022年10月16日10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二十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下图)开幕。二十大会期共6天,期间多为晴天。完成下面小题。
5. 二十大开幕前,党代表从广场西侧路进入人民大会堂时,太阳位于他们的( )
A. 左前方B. 左后方C. 右前方D. 右后方
6. 二十大召开期间( )
A. 天安门广场上旗杆的正午日影渐短
B. 国家博物馆被太阳照射的时间渐长
C. 广场西侧路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渐大
D. 长安大街上日落日出方位逐渐偏南
【答案】5. B 6. D
【解析】
【5题详解】
二十大开幕前,2022 年 10 月 16 日 10 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午太阳在正南方位。10 时未到正午时间,所以北京时间 10 点太阳大约在东南方位。根据党代表的行进路线,太阳位于他们的左后方,所以ACD 错误,B项正确,故选B。
【6题详解】
二十大召开期间 2022 年 10 月 16 日-2022 年 10 月 22 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且逐渐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日影越来越长。所以A项错误;太阳直射南半球,且逐渐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白昼时间越来越短,国家博物馆被太阳照射的时间渐短,所以B项错误;太阳直射南半球,且逐渐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所以C项错误;太阳直射南半球,且逐渐向南回归线移动,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午太阳在正南方位,北半球白昼时间越来越短,一天中太阳转动的角度越来越小,所以日落日出方位逐渐偏南。所 D项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直射点移动,太阳直射点每时都在向西移动,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 6月 22 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 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 9 月 23日(即秋分)到赤道。 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 12 月 22 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 3 月 21 日(即春分)回到赤道。
天山山脉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山体庞大,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差异显著。下图示意天山山脉北坡中段1月和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7. 天山山脉北坡中段( )
A. 冬季强逆温层厚度约200米
B. 夏季气温垂直差异小
C. 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D. 山项终年有冰雪覆盖
8. 导致冬季山麓和山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山腰森林茂密降温较慢
B. 山麓积雪反射作用强烈
C. 山坡冷空气下沉并聚集
D. 山麓城市热岛效应明显
【答案】7. A 8. C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天山山脉北坡中段冬季强逆温层(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分布于海拔500米附近,厚度大约200米左右,在600米以上也存在逆温层,但变化较慢,不是强逆温层,A正确;7月平均气温山麓大约为28℃左右,山顶气温接近0℃,气温垂直差异大,B错误;读1月和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的两条直线距离可知,气温年较差在山麓处最大,向上减小,在3500米处达到最小,C错误;山顶7月平均气温大于0℃,因此山顶不存在终年冰雪,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冬季山麓较山腰处气温低很多,山麓处的气温接近-20℃,山腰处的气温在-10℃左右。主要原因是山坡冷空气下沉并在谷底聚集,C正确;山腰森林茂密,林冠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强,林冠下的温度应该低,A错误;山麓和山腰处都有积雪存在,反射作用差别不大,B错误;该地人口较小,与城市热岛效应无关,D错误。故选C。
【点睛】新疆天山拥有全球温带干旱区最为典型完整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反映了温带干旱区山地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生态过程受海拔、坡向与坡度的水热空间变化影响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天山山地气候年中明显分成冷、暖两季。冷季天气多晴朗,3000米以下的山地、盆地和谷地积雪深厚,且多雾霜。暖季(夏季)海拔3000米以上多雨雪。3000米以下气候凉爽。在天山山地,特别在天山西段,冬季往往形成明显的逆温层结。逆温产生于10月,消失于翌年4月。以1月份的层结为最大,达3000米左右。
下图(a)为2022年3月中旬某日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b)为此时某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桃花映雪”景观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9. 图(a)中( )
A. 气旋中心强度①地比②地大
B. ③地位于台风中心附近风速大
C. ④地海域气流辐合风浪较大
D. ⑤地风向偏西北风力比③地小
10. “桃花映雪”照片的拍摄地可能是图(a)中( )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答案】9. D 10. B
【解析】
【9题详解】
由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及分布规律可知,气旋中心①地气压在1010hPa—1012.5hPa之间,气旋中心②地气压在1005hPa—1007.5hPa之间,气旋中心气压越低强度越大,故①地比②地强度小,A错误。③地所在气旋中心等压线稀疏,不属于台风,B错误。④地海域为高压脊,气流辐散,且等压线稀疏,风浪小,C错误。根据近地面风向的画法,先画出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北半球风向向右偏30°—45°角,可知⑤地风向为西北风,③地为六级以上大风速区,风力大,故⑤地比③地风力小,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桃花映雪”表明出现降雪天气,应为冷锋过境,冷锋降水多在锋后,乙地符合题意,B正确。甲地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A错误。丙地没有经历冷锋过境,无降雪天气,C错误。丁地位于暖锋锋后,受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D错误。故选B。
【点睛】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冷锋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的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大风,云层增厚和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位置,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一个地区的风受局地风与背景风的共同影响。我国北方某地为典型的山谷地形,受局地风影响显著。下图示意该地一气象站连续4日近地面风向和风速随时间变化。据此完成成下面小题。
11. 图示时段内,该地谷风开始出现的时间约在( )
A. 日出前后B. 临近日落C. 午后不久D. 子夜前后
12. 3月8日,该气象站近地面气压场的特点是( )
A. 北高南低,梯度大B. 北高南低,梯度小
C. 南高北低,梯度大D. 南高北低,梯度小
【答案】11. C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在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成为一只小小的“加热炉”,空气增温较多;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较远,增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并在上层从山坡流向谷地,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下层风由谷底吹向山坡,称为谷风。读图可知,图示时段内,该地谷风开始出现的时间约在午后不久,即是15时之前,都出现风速较大的南风,此时山谷气温低气压高,风从山谷吹向山顶,故选C。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3月8日,吹风速较大的北风,说明该气象站北部气压高,南部气压低,而且风速大表明气压梯度力大,故选A。
【点睛】山风和谷风的形成原理跟海陆风类似,是由气温和气压造成的,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称“谷风”;到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称“山风”。山风和谷风总称为山谷风。
江西省北部德安县境内特殊造型的“尖底瓶”地形对降水起到较大的影响。下图示意德安县受台风影响某时刻的丰林镇降水及风向。该时刻,地面有弱冷空气从西北方进入德安县境内,对该日天气也起到一定的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13. 丰林镇出现暴雨时,台风中心位于其( )
A. 西南部B. 西北部C. 东北部D. 东南部
14. “尖底瓶”地形对增强本次暴雨的作用正确的是( )
A. “瓶口”敞开,增强天气系统强度
B. “瓶颈”狭窄,利于气流辐合上升
C. “瓶身”宽阔,利于汇集气流水汽
D. “瓶底”尖锐,利于地形雨的形成
15. 图中弱冷空气对该地天气的影响是( )
A. 急剧降温B. 降水增大C. 迅速增温D. 降水减小
【答案】13. D 14. D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台风为热带气旋,中心为低压中心,呈现逆时针旋转,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刮东北风,而盛行东北风的区域位于气旋的西北侧,因此台风中心位于丰林镇东南部,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尖底瓶”地形对降水起到较大的影响,“瓶口”敞开,利于汇集气流水汽,排除A;“瓶颈”狭窄,狭管效应增强,增强天气系统强度,排除B;“瓶身”宽阔,利于气流辐合上升,排除C;“瓶底”尖锐,使水汽不易散失,顺地形抬升,利于地形雨的形成,D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冷空气的入侵主要起到的作用是促进气流辐合、降温凝结、干扰环流形势。弱冷空气从西北方向进入与台风螺旋云带外围的东北风交汇,触发对流云团的发展,冷空气作为冷源,为该区域形成降温效应,促进水汽降温凝结,成云致雨,降水增加,B正确,排除D;弱冷空气降温幅度较小,不会出现急剧降温,排除AC。故选B。
【点睛】台风属于热带气旋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亚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中国把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
第Ⅱ卷(综合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鄂毕河是俄罗斯第三大河,河流源头位于阿尔泰山脉,穿越西西伯利亚,最后注入北冰洋喀拉海。鄂毕河上游部分(巴尔瑙尔附近)春汛时间较长,通常有2次水位和流量的升高,第一次在4月末,第二次在5月末至6月中旬;中游段每年均有浩大的洪水,有时洪水漫过河岸达24-80千米远,并持续2-3个月;中下游地区冻土广布,沼泽众多。下图为鄂毕河流域图。
(1)分析巴尔瑙尔附近春汛时间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推测鄂毕河中游段洪水漫过河岸导致两岸地区积水时间长的原因。
【答案】(1)冬季气温低,巴尔瑙尔附近平原区和上游山区产生大面积积雪;4月末气温升高平原上积雪融化,使河水水位和流量升高;5月末至6月中旬,高山积雪开始融化,河水水位、河流量又开始升高;形成较长时间春汛。
(2)鄂毕河中游段洪水期来水量大且持续时间长;河两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两岸沼泽较多滞留河水;河流两岸地区冻土广布河水下渗难;鄂毕河纬度高,蒸发弱。
【解析】
【分析】本题以鄂毕河为材料,涉及影响春汛的因素,河流两岸地区积水时间长的原因分析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鄂毕河上游部分(巴尔瑙尔附近)春汛时间较长,通常有2次水位和流量的升高,第一次在4月末,第二次在5月末至6月中旬”,巴尔瑙尔附近纬度高于50°,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巴尔瑙尔附近平原区和上游山区积累大面积积雪;4月末气温回升,平原地区升温较快,积雪融化并流入河流,使河水水位和流量第一次升高;5月末至6月中旬,高山上气温回升,积雪开始融化并流入河流,河水水位、河流量又开始升高;最终导致巴尔瑙尔附近形成较长时间的春汛。
【小问2详解】
受上游春汛时间长的影响,鄂毕河中游段洪水期来水量大且持续时间长;河两岸地区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积水较多;中下游“沼泽众多”,导致河两岸滞留河水多;“中下游地区冻土广布”,导致河流两岸地区河水下渗难;鄂毕河基本在50°N以北,纬度高,蒸发弱,积水时间长。
【点睛】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风从海面向陆地推进的过程中遇到陆地上较热的气团,其交界面具有类似锋面的特征,被称为海风锋。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当冷暖、干湿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时,干湿状况对气团密度的影响更大。某研究团队观测研究了2011~2014年夏季(6-9月)上海海风锋的时空特征和环流背景,从长江口登陆为北支海风锋(图),在北支海风锋日上海市区气温基本大于36℃:从杭州湾登陆的为南支海风锋(图b),在南支海风锋日上海市区气温基本大于29℃。研究结果还表明,出现不同类型的海风锋时的上海市风向有明显差异(如图c、图d)。海风锋是上海市盛夏局地对流的触发机制之一。
(1)从风向的角度说明上海市北支海风锋的形成机制。
(2)在方框中画出北支海风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要求图中标出气团性质、运动方向和云团位置)。
(3)与北支海风锋相比,南支海风锋引发的暴雨的概率较低,试分析原因。
【答案】(1)上海市(东)北部海风将海上的冷气团吹向上海市(东)北郊,上海市的偏南风将上海市区的暖气团吹向上海市(东)北郊区,冷暖气团交汇形成北支海风锋。
(2) (3)当上海市风向为东北风(偏北风)时,东北风(偏北风)对上海市降温作用明显,使得海陆温差减小,海风较弱,此时从杭州湾登陆的南支海风锋引发的上升气流势力较弱,出现暴雨的概率较低。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上海市海风锋为材料,涉及锋面系统、冷锋机制、冷暖气团运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科综合素养。
【小问1详解】
从图上可以看到,北支海风锋是由上海市东北部吹来,材料提及海风锋是由海风从海面向陆地推进的过程中遇到陆地上较热的气团,海风将海上的冷气团吹向上海市东北郊;从风向玫瑰图可知,此时上海市为偏南风,市区的偏南风将上海市区的暖气团吹向上海市东北郊区,冷气团与暖气团在此相遇,形成海风锋。
【小问2详解】
上海市北部海风将海上的冷气团吹向上海市北郊,上海市的偏南风将上海市区的暖气团吹向上海市北郊,故冷气团从北侧进入,暖气团位于南侧,云区位置位于锋面交汇处靠近冷气团的一侧。见下图:
【小问3详解】
从风向玫瑰图可知,南支海风锋出现时,市区的风向为东北风,当上海市风向为东北风时,东北风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故对上海市有降温作用,使得海陆温差会减小,此时海风势力较弱,此时从杭州湾登陆的南支海风锋引发的上升气流因温差小、风力小势力较弱,冷暖气团运动能力减弱,故出现暴雨的概率较低。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塞克湖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国境内,属于内陆成水湖,湖面面积3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近年来,湖区春季降水增多,积雪融水大量增加,受其影响,湖区春季气温在一定程度有所下降。
(1)简析伊塞克湖终年不冻的原因。
(2)与西岸相比,伊塞克湖东岸的降水总量较(多/少),并说明原因。
(3)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伊塞克湖区春季降水和积雪融水增多使气温降低的原因。
【答案】(1)湖泊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属于咸水湖,湖水盐度较高,湖水不易结冰;湖泊水位深,水量大。
(2)与西岸相比,伊塞克湖东岸的降水总量较多;原因:伊塞克湖位于西风带,来自大西洋、湖泊蒸发的水汽向东输送;受山地抬升、冷却凝结,因此湖泊东岸降水较多。
(3)湖区降水增多,云层削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气温下降;积雪融水降低了湖泊水温,地面辐射减弱,大气获得的热量减少,气温下降;积雪融化时吸收热量,进一步降低气温。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中亚伊塞克湖流域自然地理概况为材料,涉及伊塞克湖终年不冻原因、伊塞克湖东岸的降水量判断、伊塞克湖区春季气温降低的原因等问题;主要考查地形对局部地区气温、降水的影响。
【小问1详解】
伊塞克湖冬季不结冰的原因主要从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以及河流盐度高低角度分析。由材料可知伊塞克湖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大湖”,所以该湖泊北部地势较高,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而且湖泊水位深,水体面积大、水量大,水的比热容大,湖水不易结冰;由于该湖属于内陆咸水湖,湖水盐度较高,湖水不易结冰。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西岸相比,伊塞克湖东岸的降水总量较多;中亚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且该地处于中纬西风带;由图可以看出,该湖泊东岸分布有山地,盛行西风将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输送到此处,盛行西风携带大量水汽,受到地形的阻挡,气流抬升,冷却凝结,降水较多,形成地形雨,导致伊塞克湖东岸的降水总量较多。
【小问3详解】
春季降水增多,云层较厚,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积雪融化时吸收热量,降低周围气温,积雪融水比湖水温度低,因此注入湖泊后会降低湖水温度,进而使地面温度降低,减弱地面辐射强度,使大气获得的热量减少。
19.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太行山脉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理分界线,其山麓焚风(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的一种干热地方性风)较强,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太行山东麓地带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左下图为太行山东西两侧剖面示意图,右下图为太行山东麓焚风日分布图。
(1)简析太行山东麓冬春季焚风多发的原因。
(2)与白天相比,指出太行山东麓夜晚焚风效应强度特点并说明原因。
(3)简述太行山早春焚风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答案】(1)东麓相对高度大,下沉增温幅度大;冬春季节西北风强劲且干燥,在太行山东侧下沉增温。
(2)特点:夜间焚风效应强。原因:夜间太行山东坡吹山风,与从西北(或偏西)方向吹来的焚风叠加,风力加强,而白天吹谷风,会减弱焚风。
(3)有利影响:焚风效应会使热量增加,农作物物候期提前,减少低温冻害。不利影响:焚风会使温度升高、湿度降低,可能引发山麓旱灾和风沙灾害。旱灾对于农作物危害极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太行山焚风为背景,考查焚风效应的强弱及分布、日变化及原因、焚风对农业的影响等知识点, 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得,可以从地形和大气环流两个角度说明。地形上:太行山东麓相对高差大;大气环流角度:该区域冬春季盛行西北风,干燥的西北风向东越过太行山,由于高差大,其下沉增温幅度很大。
【小问2详解】
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和材料焚风的概念可知:夜晚太行山东麓坡面降温快,气流下沉形成高压,然后气流沿坡下滑,形成山风,与焚风风向一致,能加强焚风。故太行山东麓焚风夜晚频次高。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焚风会使温度升高、湿度降低,可能引发山区森林火灾、山麓旱灾和风沙灾害。加剧春旱,旱灾对于农作物危害极大;同时太行山东麓会受到寒潮影响,该地区焚风效应会使热量增加,农作物物候期提前,降低低温冻害的影响。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TOD城市开发模式能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淄博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pdf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4淄博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pdf无答案,共8页。
2024淄博五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淄博五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淄博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山东省淄博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