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安徽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含答案
展开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某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中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
A.北半球热带地区B.南半球温带地区
C.北极地区D.南极地区
2.摄影师在连续曝光拍摄照片期间,a恒星转过的角度约为33°,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长和a恒星视运动方向分别为( )
A.1个多小时、顺时针B.1个多小时、逆时针
C.2个多小时、顺时针D.2个多小时、逆时针
下图示意某日两地太阳高度变化,甲地位于31°N,据此完成3~4题。
3.乙地纬度为( )
A.19°NB.19°SC.41°ND.41°S
4.若未来一周内,T点向左移动,则( )
A.S点高度升高B.R点高度降低
C.合肥昼长渐短D.北京日出东南
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送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奔赴“天宫”。据此完成5~6题。
5.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点火发射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为( )
A.小于四分之一B.大于四分之一,小于二分之一
C.大于二分之一,小于四分之三D.大于四分之三
6.与该日最接近的节气为( )
A.寒露B.霜降C.立冬D.小雪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是典型的花岗岩地质地貌区。图1为黄山花岗岩造型景观图,图2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甲~戊代表三大类岩石、岩浆和沉积物)。据此完成7~8题。
图1图2
7.黄山花岗岩组成物质直接来源于图2中的( )
A.甲B.乙C.丙D.戊
8.形成图示黄山花岗岩造型景观的主要内外力作用是( )
A.地壳下降、风化作用、沉积作用B.地壳隆升、沉积作用、固结成岩
C.地壳下降、固结成岩、侵蚀作用D.地壳隆升、风化作用、侵蚀作用
下图示意某山地地质构造,其中a、b、e表示岩层,c、d表示断层。据此完成9~10题。
9.根据图中信息判断,c断层可能形成于( )
①f岩石形成之前②d断层形成之前③堆积物形成之后④b岩层形成之后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0.甲处缺失e砂砾岩层的原因可能是( )
A.地势比四周高,没有沉积物B.形成后被外力侵蚀
C.沉积环境时期没有河流经过D.堆积物质来源较少
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图3、图4为飞檐景观图和飞檐光照原理图。据此完成11~12题。
图3图4
11.图4飞檐光照原理图适用的区域范围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变化幅度为( )
A.温带地区、46°52′B.热带地区、23°26′
C.热带地区、46°52′D.温带地区、23°26′
12.某建筑师在皖南新建建筑中采用了“飞檐”的设计。考虑充分利用光照,与北京四合院的飞檐相比,若屋顶高度不变,应做的调整是( )
①飞檐长度不变,缩小飞檐翘起角度②飞檐翘起角度不变,加长飞檐
③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角度④飞檐翘起角度不变,缩短飞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下图为某地地质平面图,E侧地块有明显的抬升,受流水作用影响比F侧侵蚀量偏大。其中序号1~4代表不同的沉积岩层。据此完成13~14题。
13.沉积岩层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
A.岩层1B.岩层2C.岩层3D.岩层4
14.图中地质作用形成的过程为( )
A.岩浆侵入—变质作用—褶皱变形—断裂变位
B.褶皱变形—岩浆侵入—变质作用—断裂变位
C.岩浆侵入—变质作用—断裂变位—褶皱变形
D.褶皱变形—断裂变位—岩浆侵入—变质作用
裂点指在地质作用下河流形成较陡峻的河段与早期的平缓河段之间的交点,由于坡降突然下跌或突然变化,常成急流、跌水和瀑布。图中虚线为河流均衡剖面(河床冲淤达到平衡)。据此完成15~16题。
15.据图判断出现裂点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流水作用②地壳上升③断裂下陷④海平面下降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6.不均衡状态的河流纵剖面会不断向均衡状态调整,裂点的位置变化和主要流水作用方式分别为( )
A.向上游移动、溯源侵蚀B.向下游移动、下蚀作用
C.向上游移动、堆积作用D.向下游移动、搬运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图5为地球公转示意图,ABCD四点将公转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图6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甲、乙、丙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①②③④为一回归年内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四个阶段。
图5图6
(1)四等分的轨道中的D-C段地球公转所花时间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分)
(2)P为二分二至的其中一个节气,图2中与其对应的太阳直射点为________,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6分)
(3)太阳直射点在②、③阶段北半球昼夜分布的相同点是________;昼夜长短变化的不同点是________。(10分)
18.阅读用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河曲是指近似环形的、形如蛇行的弯曲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坦地区。当河床坡度减小后,河流的侧蚀作用增强,致使河道发生弯曲。延川县内的黄河蛇曲是目前我国干流河道蛇曲中规模最大、最密集的蛇曲群。该地黄河嵌入式蛇曲的发育与河流的侵蚀方式、地壳升降运动、河岸岩性等密切相关。下图为延川黄河嵌入式蛇曲(河流沿峡谷穿行流淌。河道形态恰似“Q”字形。犹如嵌于山岩之间)河段及其景观图,图示河曲颈又称蛇曲颈。
(1)从内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延川黄河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6分)
(2)蛇曲A举新建了一个村落,分析其选址的合理性。(4分)
(3)随着地壳运动逐渐趋稳,推测图示蛇曲河段的未来发育趋势。(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牙着库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系中的海子山。海子山主要分布于海拔4500~4700米的古夷平面上,分布众多花岗岩漂砾和湖泊。从第四纪开始,全球气候出现了明显的冰期和同冰期交替的模式,强烈影响该地区地貌的演变。下图中左图为海子山的局部三维影像地貌图,右图是牙着库出山口附近的河流阶地断面示意图(其中相对高度的参照面是海拔3686m的现代河床)。
(1)简述牙着库出山口附近的堆积物形成过程。(4分)
(2)指出阶地T3~T6中花岗岩砾石的源地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3)从外力作用随时间变化的角度,描述自冰期到间冰期牙着库阶地中花岗岩砾石运移过程。(6分)
高二年级上期中地理参考答案
1.A 据图中恒星视运动轨迹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同心圆,所以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北半球,图中北极星略高于地平线上,可能位于热带。如果在北极地区,北极星位于天顶位置,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A正确。
2.D 恒星日为23小时56分4秒小时,地球自转角速度约为15°/小时,a恒星视运动转过角度的33°,拍摄时长为2个多小时:在北半球观测北极星附近的恒星视运动方向为逆时针。D正确。
3.B 根据图示及材料,甲地位于31°N,正午太阳高度为70°,且昼长大于12小时。应为甲地的夏半年,据此可以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11°N,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0°,且昼长小于12小时,乙地位于南半球。据此计算得出乙地纬度为19°S,选B。
4.C T点向左移动说明乙地昼长在增加,太阳直射点在向南移动,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在减小,乙地太阳高度在增加: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京日出东北,合肥的县长在减小。选C.
5.C 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自然界线,为0时所在经线;另一条是人为界线,大致与180°经线重合,由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由180°经线向东到0时经线为旧的一天。根据计算可知正确答案为C。
6.B 一年共有24个节气,相邻节气之间相隔约15天,可以推算10月26日接近霜降。
7.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但三类岩石均可重熔再生形成岩浆。结合图5可知,丙为岩浆,则乙为岩浆岩,岩浆岩经过风化变为碎屑物质(沉积物),所以丁为沉积物;沉积物经过长时期的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所以甲为沉积岩;甲经过变质作用变为变质岩,则戊为变质岩。花岗岩的组成物质直接来源于岩浆。
8.D 花岗岩是深层侵入岩。地壳下的岩浆沿着褶皱隆起的地方和破裂的缝隙向地壳表层上升侵入。侵入后,冷却凝固成岩。随着地壳隆升、外力侵蚀花岗岩出露。正确答案为D。
9.D 据图可判断c断层形成与b、f岩层之后,在a、e岩层和d断层之前。
10.B 据图文材料可知,由图中岩层形态可知,砂砾石层发生了倾斜,在甲处向上弯曲,容易被外力侵蚀,使得砂砾岩层缺失,正确答案为B。
11.A 根据夏季正午阳光和冬季正午阳光从同一个方向照射到房屋,说明该地位于温带。温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46°52′。
12.C 皖南比北京纬度低,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大。为了充分利用光照,若飞槽长度不变,应加大飞檐翘起角度。①错,③对;若飞檐翘起角度不变,应缩短飞檐,才能使室内光照面积增大。②错。④对。综上所述选C。
13.D 材料信息表明,图中断层的E侧地块有明显的抬升,抬升的E侧被侵蚀更多,在断层附近E侧的1岩层出露比F侧更宽,表明该岩层向上拱起,则E-F处为背斜构造,中心岩层1年龄最老,向两侧岩层2、岩层3依次交新,则岩层1、岩层2和岩层3中,岩层1形成最早,图中断层把三个岩层均断开,表明出现在三个岩层形成之后,断层没有断开岩层4,表明岩层4形成于断层之后,因此岩层4比岩层3新。
14.B 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图中形成岩层1、岩层2、岩层3后,地壳运动导致当地岩层出现挤压褶皱形成图中背斜和向斜,然后出现岩浆侵入,形成图花岗岩。由于岩浆侵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压使岩浆岩两侧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图中变质带,再出现岩层断裂把岩层1、岩层2、岩层3、变质带和花岗岩体均断开形成图中断层,由此判断,B符合题意。
15.D 出现裂点的主要原因是原冲淤平衡被打破的结果,根据图示可以判断河流的均衡剖面比裂点所在河床位置要低,说明是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的结果。
16.A 结合图示以及文字材料(坡降突然下跌或突然变化)可知由上游向下游,经裂点处河流坡度往往表现为快速变大、流水溯源侵蚀作用较强,裂点会向上游移动。
17.(1)最长 远日点处于此段,公转速度较慢。(2分)
(2)丙(2分) 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小值。(任答两点得4分。最多4分)
(3)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4分)
②阶段北半球昼长在增加,北极地区极昼范围在扩大(4分)③阶段反之(2分)
18.(1)地质历史时期(在古平面时期),该地地形平坦,河流以侧蚀为土,形成蛇曲;(2分)地壳持续抬升,河流落差增大,下蚀作用增强。(2分)峡谷河岸基岩较硬,河流下切保持了原蛇曲形态,形成嵌入式蛇曲。
(2)A岸化于河曲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地形较平坦,利于村落建设和发展;(2分)A伴沉积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宜耕作。(2分)
(3)随着地壳运动逐渐趋稳,将来下蚀作用逐渐减弱,侧蚀作用增强;(2分)蛇曲弯曲度逐渐加大,蛇曲颈部越来越窄,最后河流改弯取直; 原来的蛇曲河段被废弃,形成牛轭湖,最终形成冲积平原。
19.(1)山区在冰川融水和降水的作用下地表径流携带砾石和泥沙;(2分)流出山门时,流速降低砾石和泥沙增积。
(2)(河流的流头)海子山。(2分)阶地中的砾石为花岗岩,与阶地底部岩石(砂板岩)不同(2分);河流源头海子山分布众多花岗岩漂砾。(2分)
(3)初期冰川消融,冰川侵蚀产生的大量砾石、碎屑;(2分)冰川携带物质进入河道的能力增强;(2分)后期气温上升,径流量大增,搬运能力进一步加强;(2分)搬运至河道堆积。
哈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哈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哈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哈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