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8 我们离不开呼吸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8 我们离不开呼吸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
《我们离不开呼吸》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粤教2019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健康每一天”单元课程。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感受呼吸”,让学生体验呼吸时胸廓的变化,了解空气经过了人体的哪些器官;活动2“吸气与呼气”,通过实验了解人体的呼气和吸气实际上是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
【学情分析】
每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离不开呼吸。人体通过呼吸过程来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空气。呼吸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常见的。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不会特意观察呼吸过程中身体的变化,也不会思考人体的呼气和吸气实际上是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更没有留意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同。本课通过学习呼吸过程,引起学生对人的呼吸器官的关注,帮助其认识到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性,从而自觉保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
●简要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以及人体呼气与吸气的过程。
●理解呼吸器官的重要性,列举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
2. 科学思维:
●感受呼吸过程,通过分析和推理,归纳出呼吸时胸廓的变化。
●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比较和分析认识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不同。
3.科学实践:
●通过观察对比实验,初步具有分析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4.态度责任:
●通过吸气与呼气活动,树立科学学习和探究要实事求是的态度,培养科学实践操作兴趣,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简要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以及人体呼气和吸气的过程。
2.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认识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不同。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人体呼吸系统示意图、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成分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
一次性塑料杯、烧杯、滴管、洗耳球、吸管、澄清石灰水、《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式导入
新课导入:同学们,现在请做一个深呼吸,有没有闻到教室里阵阵的香味呢?
问题情境:就在刚才我们呼吸时闻到了教室里的老师给大家准备的香水花的味道,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离不开呼吸,人体通过呼吸过程来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空气。空气进入人体的时候会怎么样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呼吸。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活动一
感受呼吸
教师任务:引导学生感受呼吸并描述呼吸时身体的变化。
过渡语:(板书:活动一 感受呼吸)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做一做平静状态下的呼吸,腰背挺直请坐端,深呼吸,吸气,呼气;双手叠放于胸前,吸气,呼气;双手分别放在两侧肋骨处,吸气、呼气。经过刚才体验呼吸,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用吸气、呼气、胸廓、扩大、缩小等关键词来描述一下。谁来告诉老师你的感受?
学生任务:通过体验,感受呼吸时身体的变化,使用关键词进行描述呼吸时胸廓的变化情况,如吸气、呼气、胸廓、扩大、缩小。
学生活动:思考后描述呼吸的感受,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师小结:吸气时,胸廓扩大,吸入外界空气;呼气时,胸廓缩小,呼出体内气体。(板书:吸气—胸廓扩大 呼气—胸廓缩小)
让学生体验吸气和呼气胸部的变化,进而了解吸气和呼气原理与经过
活动二
吸气与呼气
问题情境1:我们的呼吸实际是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板书:活动二 吸气与呼气)现在,谁来说一说你知道的呼吸器官有哪些?
学生活动:猜测回答人体的呼吸器官有哪些。
教师活动: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呼吸器官以及各个呼吸器官的作用,并提醒学生保护呼吸器官。(板书:鼻(或口)咽喉 气管 支气管 肺)
过渡语:接下来请同学们把活动手册翻到第8页,对照这一页第一题的图片,看在自己身上你能否找到正确的呼吸器官的位置,你可以用手指给同桌看一看,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概括吸气呼气时气体依次经过了哪些器官,并在活动手册第8页第1题图中,画出或写出吸气呼气时气体经过的器官路线,讨论交流计时3分钟,开始讨论。
学生任务:
1、对照图片,在自己身上找到呼吸器官的位置,并用手指给自己的同桌看看。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概括吸气呼气时气体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并在《学生活动手册》P8图中标出吸气呼气时气体经过的器官路线。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分享小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认识吸气和呼气过程。
过渡语:经过刚才对呼吸过程的学习,老师心里有个疑问,我们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同学们都觉得不相同呀,那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实验,实验目的是检验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问题情境2:我们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相同吗?
学生活动:分组合作完成探究实验比较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仔细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在《学生活动手册》P8表格中记录实验现象并写出实验结论。
教师活动:介绍实验仪器,演示洗耳球的用法,讲解实验步骤,提醒实验安全与注意事项,鼓励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呼吸就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板书:吸气 吸收氧气 呼气 呼出二氧化碳)
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猜测呼气经过的器官,为下文系统讲解做准备。
让学生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不同。
拓展活动
问题情境:人体消耗了所有吸入的氧气吗?
人呼出的气体中全部是二氧化碳吗?
学生任务:小组讨论分析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表,比较人体吸入和呼入的气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体消耗了空气中的部分氧气,还有一部分氧气会随着呼出的气体排出体外。呼出的气体不全是二氧化碳,还有氧气和其他气体,只是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
通过呼出和吸入气体成分表的分析知道人体并没有全部消耗氧气,排出的气体并非仅仅是二氧化碳
课堂总结
师生一起梳理本节关键知识点。
回顾课堂知识,明确重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粤教粤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8 我们离不开呼吸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粤教粤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8 我们离不开呼吸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学六年级上册(新版)32 光与生活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能力培养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科学,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