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
- 部编版语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试卷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5.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试卷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6.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 试卷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4.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题 试卷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8.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 试卷 0 次下载
部编版语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题,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题(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C)(2分)A.畎亩(quǎn) 提携(xié) 弓弩(nǔ) 作揖(yī)B. 孀妻(shuāng) 穷匮(kuì) 簪子(zān) 万仞(rèn)C. 阻塞(sè) 冀州(jì) 荷担(hé) 始龀(chèng) D.迂回(yū) 箕畚(běn) 折戟(jǐ) 诏书(zhào)【解析】hé—hè,chèng—chèn。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2分)A.丈夫之冠也,父命之(教导、训诲)B.人恒过,然后能改(一直)C.聚室而谋曰(家)D.军细柳,以备胡(防备)【解析】“恒”解释为“经常,常常”。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2分)A.行拂乱其所为B.入则无法家拂士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解析】B.“拂”同“弼”,辅佐;C.“反”同“返”,往返;D.“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4.下列加点的词语活用形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2分)A.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 介胄之士D.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解析】B项为名词活用作状语,其他三项为名词活用作动词。5.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2分)A.行拂乱其所为 无法家拂士B.成立而去 昔人已乘黄鹤去C.已而之细柳军 称善者久之D.发于畎亩 发于声【解析】A项,动词,音“fú”,违背/动词,音“bì”,同“弼”,辅佐;B项,去,离开;C项,动词,往,到/助词,无实义,补充音节;D项,动词,兴起,指被任用/动词,显露、流露。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D)(2分)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B.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解析】正确朗读节奏为“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2分)A.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思想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B.《雁门太守行》的作者李贺,有“诗鬼”之称。《雁门太守行》是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C.“方七百里,高万仞”中“方”是计量面积用语,“里、仞”是长度单位。D.中国是礼仪之邦,很讲究礼貌用语,献物于他人说“请笑纳”,请人指点说“请赐教”,他人送己说“请留步”,中途离开说“失陪”。【解析】A项中,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8.默写填空。(7分)(1)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4)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条件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5)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了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9.在我国,“和”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和’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6分) (1)“和”金文写作,是的省略,吹奏用芦管编成的“排笛”,乐音美妙谐调;“”即说话、言论。“”“”以后者比喻前者。“(郑)纲等从而和之,议始定”即用其本义:言论相互响应、谐调(或声音相应)。“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则用其引申义:和睦。(2分)(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和”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2分)①夫和(不同因素和谐相处)实生物,同则不继(发展)。(《国语·郑语》)②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义赏》)③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和而不同(或和实生物)、敬畏自然(或不违天时、取之有度)、天人合一。(3)“国际幸福日”到来之际,班级举办“‘和’美中国”文化传承活动,请为这次活动设计活动内容。(2分)示例一:举办人类“和谐发展,共筑幸福”主题演讲或征文活动,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义。示例二:举办“拯救濒危生物”图文展览,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濒危生物面临灭绝的可怕现实。示例三:开展“杜绝校园暴力,创建和美校园”专项教育治理活动,做好自尊自律、防微杜渐工作。二、阅读理解(43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4分)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2分)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C.“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出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解析】指诗人心中远离闹市。11.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2分)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4分)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2.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2分)“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13.这两首词分别是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它们在情感上有何不同?(2分)《如梦令》:愉悦、欢快、热爱生活;《武陵春》:悲伤、愁苦、孤单寂寞。(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愚公移山(节选)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1)杂然相许 许:赞同(2)且焉置土石 焉:往哪里,在哪里(3)寒暑易节 易:更替(4)固不可彻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明了!(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担心什么挖不平呢?16.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文中愚公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3分)示例: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17.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A.“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难,衬托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决心。B.邻人京城氏的男孩尽管才七八岁,却能热情地帮助移山,写出了愚公移山这一行动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支持。C.愚公之妻质疑愚公,河曲智叟嘲笑愚公,尽管他们说话的语气不同,但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态度。D.愚公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山不止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解析】愚公之妻对移山持的是肯定态度。(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1分)【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②深,蓄积多也。”宁国③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④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选自《太平御览》)【注释】①陈:国名。②洫: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同“疲”。1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A.历史上有名的“长勺之战”和近代的“抗日战争”等可以证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B.从内容上看,甲文以战争为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面对同一种现象,“使者”和“宁国”却作出了不同的判断。这启发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辩证,要透过现象看本质。D.甲文用战争实例,从“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方面进行论证,从而得出结论。【解析】甲文不是用战争实例,而是泛指。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围(2)楚庄王欲伐陈 伐:攻打,进攻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2)其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陈国的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积蓄的粮食财物很多。21.对于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会截然相反?请联系甲文试作分析。(3分)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使者看重的是“地利”,而宁国看重的是“人和”,所以二人意见截然相反。【乙文参考译文】楚庄王想攻打陈国,派人去侦察。侦察的人说:“陈国不能攻打。”庄王说:“什么原因?”(那人)回答说:“陈国的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积蓄的粮食财物很多。”宁国说:“陈国可以攻打。陈国只是一个小国,粮食财物储备多,赋税肯定很重,那么国民一定怨恨国君。城墙高,护城河很深,那么百姓肯定很疲惫。(如果)起兵攻打它,一定能夺取陈国。”庄王听从了他的话,最终夺取了陈国。(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1分)王祯,字维祯,吉水人。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二年,荆、襄石和尚起义反明,进攻四川巫山。督盗同知①王某者怯不救。祯面数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祯击杀其魁,余尽遁,乃抚伤残,招溃散,甫三日,贼复劫大昌。祯趣同知行,不应。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激祯曰:“公为国出力,肯复行乎?” 祯即请往,两人伪许相左右。祯上马,夹二人与俱,与贼夹水阵。既渡,两人见贼即走。祯被围半日,误入淖②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贼怒,断其喉及右臂,祯死。从行者奉节典史及部六百余人皆死。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所乘马奔归,血淋漓,毛尽赤,众始知祯败,往觅尸,面如生。子广鬻③马为归资,王同知得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榇④既行,马夜半哀鸣。同知起视之,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节选自《明史·王祯传》,有删改)【注释】①同知:官名。②淖(nào):烂泥。③鬻(yù):卖。④榇(chèn):棺材。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1)祯面数之 数:责备(数落)(2)祯击杀其魁,余尽遁 魁:首领(3)两人见贼即走 走:逃跑2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等到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在山中。(2)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同知)吐血而亡。24.王祯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文章第二段写战马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4分)王祯身上体现了忠义和牺牲精神。一是勇于担当。面对百姓遭受叛军伤害,指责王同知失职,并亲自带兵上阵杀敌。二是不惧生死。身陷敌手,拒不投降,视死如归。写战马不多余。用战马长途奔归、啮项复仇,衬托了王祯的忠义精神。【参考译文】王祯,字维祯,是吉水人。成化初年(1465),王祯由国子生被派住夔州作了通判。成化二年,荆、襄两地的石和尚发动起义反对明朝,大军进攻四川巫山。督盗同知王某胆怯不敢救援。王祯当面指责他,就自己勒令王某部属的民兵,昼夜兼程赶去援救。(等到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在山中。王祯带兵反击,杀贼兵首领,其余人都逃走了,接着又安抚伤残士卒,招集溃散的官兵。刚刚过了三天,贼兵转攻四川大昌。王祯催促王同知一同出兵,同知不答应。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二人,一向和王同知勾结在一起来躲避灾祸,多次使用诡辩的话语袒护他。他们故意激王祯说:“您为国出力,肯再带兵出战吗?”王祯立即答应前往,曹、柴二人假称愿为王祯的左右手。王祯上马后,挟持二人与他一起去,与贼兵隔水摆开战阵。渡河后,(一见贼兵)二人就逃走了。王祯被贼兵围困半天,陷入烂泥之中,贼兵要他投降,王祯破口大骂。贼兵大怒,割断他的喉咙并砍断他的右臂,王祯死去。随行的奉节典史及部卒六百余人都被杀死。从(王祯)死的地方到他家三百多里路,王祯的马跑回家中,(马身上)血水不停地流下,鬃毛全部变成红色。众人才知道王祯已经战死,前往寻找王祯的尸首,(王祯的)脸像活人一样。王祯的儿子王广卖掉马作为盘缠,而王同知得到了马,不按马的价值出钱,最终白白地得到它。王祯的棺材即将入土那天,马在半夜里发出哀鸣。王同知起床去马厩查看,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同知)吐血而死。三、写作(50分)2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坚定前行,是青年应有的姿态。疲惫时,咬牙行走会让你学会坚持;痛苦时,含泪前进会让你收获坚强;开心时,需要你微笑着继续奔跑;孤独时,需要我们携手一起向前……根据你对上面这段文字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