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2、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原卷版)

    22、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原卷版)第1页
    22、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原卷版)第2页
    22、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原卷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2、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22、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知识与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语文知识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14分)
    ①在重庆这座城市,清晨和黄昏有时有着惊人的相似,我把这个发现写进一篇小说《我们的清晨》里。这篇小说以一个小面馆为故事场景载体。后来,有读者托人向我打听故事里的“芭蕾面馆”,说想去尝尝。听到这,我哄然大笑起来,那位朋友或许会感到遗hàn了,因为故事是虚构的,包括那个面馆。但它肯定是有原型的,就是我常去的那个面馆,远比故事里的小面更有滋味、更真实。
    ② 我想答案大概就是:两者是一个永恒的互动文本。城市是生活的载体,提供了博大的疆域、视觉轮廓和情感细节,而文学则在其中捡拾了一点点生活的奇观与瑰宝。如果城市是一朵云,文学则是映射万千微尘的一束束光,带来绚烂的变化,带来多样的思考。【甲】
    ③毫无疑问,生活孵育了文学,而文学则用一种感性的形象反bǔ和想象着城市。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能让读者在其中看见随人物而展开的城市鲜为人知的角落。就像在空中看一个人行走一样,你能看到他的步履与路径、黯淡与希冀、矜持与张扬;也能看到随之徐徐展开的街道、噪声,还有全部的环境和时代。显然,那是矗立在现实之外的另一座城市,或者说,是城市的另一种现实和追忆。
    (1)根据拼音写汉字,写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4分)
    ①遗hàn ②反bǔ
    ③希冀 ④矗 立
    (2)选文中画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哄然大笑 B.轮廓
    C.鲜为人知 D.张扬
    (3)请在第②段画横线处补充一句完整的话,使上下文衔接自然。(3分)
    (4)在写作与表达中,恰当使用比喻,能使抽象的事物更具体形象,使深奥的道理更浅显易懂。
    请参照示例,在第②段结尾【甲】处补写一个比喻句,注意语意连贯,句式不限。
    示例:如果城市是一朵云,文学则是映射万千微尘的一束束光,带来绚烂的变化,带来多样的思考。(4分)
    2. 2020年12月28日,著名钢琴演奏家傅聪在英国逝世。为缅怀逝者、致敬经典,班级召开“斯人已逝 经典永存——《傅雷家书》分享交流会”。请阅读两位同学的分享稿片段,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8分)
    【分享稿一】
    提起傅雷,我们首先想到的或许是他的那些头衔,他的煌煌译著,又或者他耿介刚毅的个性。读完《傅雷家书》,一幅幅画面、一个个场景,变得立体,变得鲜活:干净整洁的书房,细致入微的叮咛,① 。从这本书里,我们读到了纯粹的艺术态度,② ,读到了厚重的父子深情……
    【分享稿二】
    小时候骑自行车,哪怕摔倒了,父亲只是远远地看着。读小学时,即使考出了好成绩,父亲也只是默默地看着,总不忘补上一句“别骄傲,还有什么不足”等诸如此类的话。我一直觉得很委屈,想象着能有一位嘘寒问暖、温柔体贴的父亲。读了《傅雷家书》,我惊讶地发现傅聪竟然有着和我相似的父亲。所以此刻,对于拥有怎样的父亲,我已不再心怀执念。我的父亲一直默默地、远远地看着我,用他的方式陪伴着我,给我力量。我很知足,也很幸福。
    (1)阅读【分享稿一】,结合《傅雷家书》,仿照画横线的短语或句子,将①②处补充完整,使之形成排比。(4分)
    (2)在【分享稿二】中,“我惊讶地发现傅聪竟然有着和我相似的父亲。”请结合《傅雷家书》相关内容,具体分析两位父亲的相似之处。(4分)
    3.重庆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座充满烟火气和诗意的城市。为了解重庆文学的前世今生,展现巴渝文化的独特魅力,初三(1)班班刊编辑部准备创办一期专刊——《文学与一座城》,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8分)
    (1)请你参考示例,为专刊设计两个栏目。
    ①栏目一:探寻古诗路——巴渝古诗词汇编
    ②栏目二:名家之声——与重庆作家面对面
    ③栏目三:
    ④栏目四: (4分)
    (2)为营造氛围,动员师生积极参与,编辑部为栏目一拟写了一条宣传标语,请对这条宣传标语加以评析。(4分)
    宣传标语:探寻古诗路,思君下渝州
    评析: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4.请将下表中的诗句补充完整。(6分)
    5.人生长路,所遇不可能皆为坦途。正是有了这些高山大河,激励着我们勇于攀登、不断探索,充盈丰富了我们的生命体验。王安石登高远眺,咏唱出①“ , ”(《登飞来峰》)的无畏与信念;孔子徘徊江岸,生发出②“ ,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的感慨与思考;王湾行舟江上,想象着③“ ,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的壮丽与生机。(4分)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5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见曦月”中的“曦”,根据其偏旁是“日”,可推测其意与日光有关。
    B.“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中的“肃”,运用组词法,可解释为“严肃”。
    C.“不以疾也”的“疾”,用成语“眼疾手快”来印证,可知其意为“快”。
    D.“沿溯阻绝”中的“溯”,通过勾连“溯游从之”中的“溯”,可理解为“逆流而上”。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色彩丰富、动静结合,使人更觉其风光秀丽。
    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从正面突出三峡夏季水势湍急的特点。
    C.作者用语凝练,其中“清荣峻茂”四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D.本文骈散结合,以四字句为主,又灵活多变,是我国古代写景散文的经典之作。
    (4)选文第④段与下列链接材料都使用了哪种抒情方法?所抒之情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5分)
    【链接材料】
    巫峡(节选)
    【唐】杨炯①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②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注】①杨炯,“初唐四杰”之一。公元685年,诗人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在赴任途径巫峡时创作了这首诗。②这里以美人喻君主,以灵芝自喻。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22分)
    戏中寒
    赵淑萍
    ①青岛的票友点了一出《南天门》。
    ②马天芳的艺术正如日中天。他知道,青岛港是个戏码头,热爱京戏者众,品位也高。在《南天门》中,他饰演义仆曹福。主人曹正邦被太监魏忠贤所害,他携曹女玉莲逃跑,走雪山时脱衣为她御寒,自己冻死途中。
    ③正值酷暑,戏里戏外,简直是冰火两重天。戏院的老板说,在戏里“纳凉”吧。
    ④台下,座无虚席。看戏的观众们,手中虽有折扇,却忘了摇动。
    ⑤舞台上,大雪纷飞,寒风瑟瑟。马天芳玄衣白须,那长长的白须,如银练挂于胸前,甚是醒目。
    ⑥曹福这角色很是考验功力。这角色属于老态龙钟、身子羸弱的衰派老生。马天芳不仅演出了曹福的老态,还演出了人物的内在之美,唱腔酣畅朴直,雄浑苍劲,动作洗练洒脱。
    ⑦场内看客报以如雷的掌声。
    ⑧戏入高潮,马天芳已经一脸的汗。灯光射在脸上,闪闪发亮。
    ⑨台下的鼓掌、呐喊一阵阵,一浪浪。突然,传出一种异样的声音,原来有人喝倒彩,而且带动了一片观众。这出戏,马天芳演得很熟,也很松。于是,他循着异样的声音望去,记住了那张脸。
    ⑩一下台,他就在脑海里迅速过了一遍自己的戏,没有任何纰漏啊。他甚至问了侧幕后面的人,都觉得没有任何一处闪失。
    ⑪戏结束,演员谢幕。他分明看到那人还在,跟其他观众一样,也在拼命鼓掌。大幕一合拢,马天芳急急忙忙下台,径直向那人走去,请他留步,并邀至后台。让座,沏茶,恭恭敬敬地问:“敢问先生尊姓大名?”
    ⑫看客说:“我姓辛名达。如果不喝倒彩,又怎能接近大名鼎鼎的马天芳先生呢?”
    ⑬不等马天芳说话,辛达就说起了马天芳的籍贯和家世。“你祖上是簪缨世家,你父亲迷上戏后,就跟着戏班走了。他被永远逐出了这个家族。你从小学艺,博采众长,小小年纪就声名远扬。”看客对他了如指掌。
    ⑭辛达又说:“我和令尊大人一样是票友,我佩服他的勇气,可我永远只能做一个票友。”
    ⑮辛达滔滔不绝,马天芳为他续茶,然后说:“先生对我了解细致入微,不胜荣幸。只是今天的事,还望先生指点迷津。”
    ⑯辛达说:“指点岂敢,只是,戏中大雪纷飞,老曹福衣衫单薄,应当是打寒战,起鸡皮疙瘩,怎么可以大汗满面?”
    ⑰马天芳说:“我唱念做打,盛夏,怎么能不出汗,又怎么能冻出鸡皮疙瘩?”
    ⑱辛达呷了口茶,说:“机会难得,在下只求一事,明日上演,是否允许鄙人客串一回?一则满足平生夙愿,二则切磋剧情。若有差池,在下一人包揽。”
    ⑲第二天的《南天门》,马天芳穿了便装,坐在最前排。
    ⑳辛达饰曹福,举手投足都是马天芳的韵味。高潮处,瑟瑟发抖,而且马天芳看到,不仅手和脸都没汗,倒下时后脖子上竟还起了鸡皮疙瘩。他走到后台,叹服,拜谢,称他为一戏之师。“谢谢您,圆了我的一个梦。论技艺,我怎能跟您相比?控制出汗是容易的,少喝水,练功,就是了。”辛达对他说。
    ㉑离开青岛前,马天芳去辛达住处告辞,意外听说,辛达受寒卧床,后来病情加剧,已经住院。
    ㉒马天芳赶到医院,辛达看到他,蜷身坐起,居然打寒战。而此时,窗外是猛火日头。
    ㉓马天芳问:“大热天怎么会得寒症?”
    ㉔辛达说:“戏中寒,冻伤了。好在心愿了了。”
    ㉕马天芳从未见过如此“入戏入道”的票友,一出戏,自己流汗,他却冻伤。回沪后,马天芳给辛达寄去中药,问候病情。而辛达的回复,总是云淡风轻。后来,有知情人告诉他,辛达的寒症,持续了半年之久。即使病愈,每逢人提到马天芳,提到《南天门》,辛达还会不自禁地打寒战。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2年第20期,有删改)
    (1)小说通过完整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4分)
    ① ——马天芳虚心请教,辛达道出原委——
    ② ——辛达因戏得寒症,马天芳看望问候
    (2)小说通过多种方式来刻画人物形象。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子。
    看戏的观众们,手中虽有折扇,却忘了摇动。(4分)
    (3)有人认为第⑬⑭段有点多余,在小说中没有必要呈现,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4分)
    (4)有评论写道“这篇小说标题《戏中寒》,绝非仅寒在戏中。”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寒”的丰富意蕴。(4分)
    (5)钟情可抵岁月漫长,但有时也会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请结合文章内容,以及你的生活实际或阅读体验,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8.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18分)
    【材料一】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合作与自我管理能力形成和实际问题解决为目标,通过创设承载核心知识的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持续探究问题,形成公开产品,实现跨情景迁移的深度学习方式。
    项目化学习指向核心知识的建构与迁移。核心知识可以是关键学科概念、学科能力,也可以是与学生成长、世界运转密切相关的知识。知识建构并不是学生学习一个定义或能够举出相关例子,而是学生把学习到的能力,能迁移到新情境,转换产生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化学习强调用高阶思维带动低阶思维。项目化学习的效果和认知深度有关,但学习过程中不能全都是低阶思维,也不能全都用高阶思维。项目化学习在一开始,就用挑战性的问题创造高阶思维的情境,激发学习内动力,提出带有问题解决、创见、系统分析等高阶认知策略的项目任务。项目化学习锻炼和培育的是学生在复杂情境中的灵活的心智转换,而不是按部就班完成探究的流程。
    项目化学习一定会有最终的成果,即“产品”。一类是可以制作展示的,比如一份地图,实践报告、调查报告、文集、报纸等,它是需要通过学生“做出来”的成果;另一类是解释说明类成果,比如演讲、口头报告、ppt汇报、表演等,它是需要学生“说出来”的成果。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制作出成果,以表现对核心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六年级的科学课上,老师指导学生就如何控制某一社区糖尿病患者极速增长的问题,设计一个社区糖尿病宣传教育项目。在医院专家的指导下,学生运用高阶思维,制作一个呼吁健康饮食、减少糖尿病产生的宣传视频成果。学生通过这一个项目化学习,能建构生命科学的相关核心知识,并把它们迁移到新情境,产生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培养了视频制作、访谈调查、制作统计图表的能力。
    【材料二】
    项目化学习主要有三种类型。活动项目是学生解决日常情境中的真实问题的项目,一般不将学科内容知识作为重点,探究时间不会太长。学科项目是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索学科中与真实情境有关的问题的项目,以某一学科为主。跨学科项目是学生合作探索真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的项目,它基于两门以上学科的核心知识。跨学科项目不是为跨而跨,它鼓励学生把在不同学科中学到的知识、理解等整合在一起,加深和丰富理解,产生富有创造性的成果。
    幼儿园到高中的项目化学习是连贯一体的。学校实施时应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适宜的项目类型。如图是幼儿园至高中项目类型分布情况:
    【材料三】
    马扎诺的学习维度框架,列举出六种高阶认知策略: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一个明确结构不良问题的目标与克服障碍的过程。比如“台风来了,如何让临近地区少受伤害”就是一个复杂的不良问题,问题给定的条件、问题解决的路径及可利用的资源都不清晰。
    创见。创见是通过形成原创性的产品或过程以满足具体需要,回答“怎样才能在某个情境中创造出新东西”的重要问题。“新且适用”是衡量创见水平的标准。
    决策。决策是要提出或运用标准,并借助推理,从几种方案中做出选择。要进行决策,首先要对标准有所理解。判断标准的形成取决于在某个情境中,什么是重要的、有价值的。
    实验。实验是对所观察的现象提出解释并进行检验的过程。实验开始于生活中一些引人思考的现象,需要运用以往所学的概念、原理对这些现象做出可能的解释,据此进行预测和设计相应的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调整或验证自己的假设。
    调研。调研要明确并解决那些有争议或相矛盾的问题,消除模糊的观点,收集和澄清有用的信息,并将信息组织起来,用利于他人理解的方式进行呈现。为某一个概念创建一个精确的定义是定义调研;为过去某个事件或情境创造一个场景是历史调研,比如绘制唐代诗歌兴起与衰亡的地理路线;为将来某个事件或过去某个假设的事件创建一个场景是预测调研,比如预测如果忽必烈没有突然死亡,中东会是怎样的局面。
    系统分析。系统分析要分析系统的各个部分以及相互之间的交互作用。系统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体,每个部分之间相互作用。
    【材料四】
    下面是阳光小学老师在“尾巴的奥秘”项目化学习中,改进后形成的部分设计:
    驱动性问题:为什么有些动物没有尾巴?
    具体任务:(1)从多个渠道收集资料并用表格整理哪些动物有尾巴,哪些动物没有尾巴,尾巴的功能是什么;讨论为什么有些动物有尾巴,有些动物没有。(2)创造出一种不需要尾巴的动物,并说明它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为什么它不需要尾巴;(3)请想象如果上面列出来的这些有尾巴的动物没有尾巴了,或者那些没有尾巴的动物有尾巴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想象并描述这个结果,演一演它们失去或获得尾巴后的情景。
    (1)以下选项中,对材料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目化学习指向核心知识建构,最重要表现在学生能把所思所想,通过定义或举例的方式表达出来。
    B.项目化学习的效果和认知深度有关,所以项目化学习只能出现高阶思维,完全不能出现低阶思维。
    C.项目化学习用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创造高阶思维的情境。它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按部就班完成探究。
    D.活动项目以解决日常情境的真实问题为导向,一般不将学科内容知识作为重点,探究时间不会太长。
    (2)阅读材料二的图表,从项目类型的角度出发,提取图表的主要信息。(4分)
    (3)材料四中的设计,运用了材料三的哪些高阶认知策略?请具体分析。(5分)
    (4)根据以上材料,判断下列活动是不是项目化学习,请具体分析。(6分)
    春天来了,育新小学开展“认识蝴蝶”的活动。老师在科学课上讲解蝴蝶的习性,在语文课上给学生朗读与蝴蝶有关的小诗,在美术课上教画蝴蝶,在音乐课上教唱有关蝴蝶的歌。
    四、写作(55分)
    9.(55分)要求:①不少于600字;
    ②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④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生百味,不同的味道构成不同的人生。总有一种味道让我们流连忘返、心情蹁跹;也总有一些味道给予我们警示,让我们避而远之,洗净它们,重获新生。
    请以“ 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年度流行语带我们感受时代的脉搏,语言的流变,社会的发展。《咬文嚼字》编辑部选出了“2022年十大流行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国式现代化”“新赛道”“大白”“烟火气”“天花板”“拿捏”“雪糕刺客”“精神内耗”“沉浸式”等。
    请你从中任选一到两个流行语,联系社会现实,自拟题目,谈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文章给校刊的“社会百态”栏目投稿。
    诗句
    出处
    评注
    夕阳西下,
    ①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红日西沉,即使面对寻常之景,也总不免让人觉得哀愁和凄苦。
    ② ,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坚持走下去,终会有怦然心动的际遇和欣喜。
    ③ ,
    关山度若飞。
    北朝民歌《木兰诗》
    雄关漫漫,既然选择了出征,便只有一往无前。
    我寄愁心与明月,
    ④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不能一路相伴,只能将心事诉与明月,随你一直到那无尽的远方。
    ⑤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寻芳踏春一片自在轻松,繁花草生满心欢喜沉醉。

    相关试卷

    21、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原卷版):

    这是一份21、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原卷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知识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8、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原卷版):

    这是一份18、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和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周六,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