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26分)
1. 为弘扬法治精神,某校小志愿者们走进社区,进行了一系列宪法宣传活动:张贴学习资料、分发知识传单、表演情景剧……这告诉我们养成亲社会行为需要( )
A. 关注自身发展B. 重视人际交往C. 参与社会实践D. 遵守社会规则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
ABCD:志愿者的行为是积极承担责任的行为,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分析材料可知,某校小志愿者们进行的等一系列宪法宣传活动,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说明养成亲社会行为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C说法正确;A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 2022 年9月,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清朗·打击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专项行动。针对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我们青少年应该( )
A. 加大网络监管力度,让谣言止于智者
B. 严厉打击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的行为
C.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D. 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
D:针对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我们青少年应该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学会辨析网络信息,D正确;
AB:选项不是青少年的角度,AB排除;
C:选项是弘扬网络正能量,不符合题意,C排除;
故本题选D。
3. 乘客在乘车时要遵守乘车规则,学生在上课时要遵守课堂纪律,读者在阅览室里要保持安静,不随意走动。这主要说明( )
A. 法律是最严格的规则B. 遵守规则需要不断自我反省更多免费优质滋元可 家 威杏 MXSJ663 C. 我们要积极参与改进规则D.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规则的正确认识。
D:乘客在乘车时要遵守乘车规则,学生在上课时要遵守课堂纪律,读者在阅览室里要保持安静,不随意走动,体现的是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D说法正确;
ABC: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AB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4. 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这句话强调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
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②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
③社会秩序保障社会规则的实现 ④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①④: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这句话强调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①④说法正确;
②: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②说法错误;
③: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5.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启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做到( )
A. 平等对待他人B. 学会换位思考C. 关注重视他人D. 学会欣赏他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换位思考。
ABC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意思是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这启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做到学会换位思考;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干主旨;
故本题选B。
6. 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属于非强制性手段的是( )
A. 法律和纪律B. 道德和风俗C. 纪律和风俗D. 道德和法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规则。
B:根据所学,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属于非强制性手段的是道德和风俗,故B正确;
ACD:法律属于强制性手段,故ACD排除;
故本题选B。
7. 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如请人帮助说“劳驾”,请人指点说“赐教”,求人谅解说“包含”等。这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 )
A. 终身学习B. 诚实守信C. 遵守规则D. 文明有礼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明有礼要求。
D: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题干中,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做文明有礼的人,故D正确;
ABC:题干未涉及终身学习、诚实守信、遵守规则,故排除ABC;
故本题选D。
8.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
①依法赔偿性 ②严重社会危害性 ③刑事违法性 ④应受刑罚处罚性
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犯罪的基本特征。
②③④:依据教材知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故②③④正确;
①:依法赔偿性不是犯罪的基本特征,故排除①;
故本题选A。
9. 下列归纳整理的知识点,前后匹配正确的是( )
A. 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民法典B. 未成年人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不良行为
C. 人们行为的底线——不犯罪D. 处理纠纷和应对便者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诉讼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法不可违和善用法律。
A: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是刑法,A说法错误;
B:未成年人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是犯罪,B说法错误;
C: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不违法,C说法错误;
D: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便者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D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10. 它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预防犯罪。
ABCD: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C观点正确,ABD观点错误;
故本题选C。
11.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小到按时完成作业、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承诺、认真做事……这些做法说明,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首先要( )
A. 对自己负责B. 对他人负责C. 对集体负责D. 对国家负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自己负责。
A: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故A答合题意;
BCD: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我们每个首先要对自己负责,而非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2. 汪勇是武汉市的一名快递员,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汉之时,他不顾个人安危,组织爱心车队免费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为医护人员做好后勤保障。繁忙工作之余,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爱独居老人,帮扶贫困学生。汪勇的责任来源于( )
A. 法律规定B. 道德规范C. 职业要求D. 对他人的承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责任产生的来源。
ABCD:这都是责任产生的来源。题文中,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爱独居老人,帮扶贫困学生。这些责任是道德的要求,产生于道德规范的要求,故B说法正确,ACD与题不符;
故本题选B。
13.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而已。”从大的方面说,有国家为我们的成长保驾护航,还有人民警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从小的方面说,有父母和亲人替我们遮风挡雨,使我们不用辛苦劳动也能衣食无忧。正是因为有这些人,我们头顶才有一片艳阳天。这告诉我们( )
A. 承担责任才能发掘自身的潜能
B. 对他人负责,才能对自己负责
C. 学会承担责任,无须物质回报
D. 很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生活承担着责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增强责任意识。
D:“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而已。”告诉我们很多人为我们的幸福承担着责任,启示我们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D符合题意;
A:承担责任有利于发掘自身的潜能错误,才能的说法太绝对,B错误;
B:对自己负责,才能对他人负责,B错误;
C:说法与题干不符,应排除;
故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共34分)
14. 阅读央视记者的两篇新闻报导,回答问题。
2022年两会召开前,央视记者对“网民建言征集活动”进行了跟踪报导,以引起大家对“网络推动社会进步”话题的思考。
新闻一 2021年12月20日起,中国政府网联合人民网等22家网络平台,以及各地区、相关部门政府网站开展2022“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听取网民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推动公共政策进一步完善。活动持续到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这是中国政府连续第八年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开展网民建言征集活动。在上年度活动中,近1200条有代表性的网民建言被转给了《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
新闻二 打造一批新媒体直播基地,培育壮大一批直播及产品供应链企业。积极发展自营电商,开发更多吉林“触网”产品。
(1)新闻一中,开展网民建言征集活动,体现网络推动社会进步哪一方面的作用?
(2)新闻二表明网络对经济发展具有什么作用?
(3)网络无限,自由有界。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答案】(1)网络促进民主政治进步。
(2)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网络的积极作用、合理利用网络。
能力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网络的积极作用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中国政府网联合人民网等22家网络平台,以及各地区、相关部门政府网站开展2022“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听取网民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推动公共政策进一步完善→可链接网络促进民主政治进步。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网络的积极作用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打造一批新媒体直播基地,培育壮大一批直播及产品供应链企业→可链接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12月2日是第十一个“全国交通安全日”。自今年8月开展整治行动以来,北京市交管部门共处罚不礼让行人违法2.9万起。随着群众守法意识提升,“不礼让斑马线”违法行为明显减少。部分受访驾驶员认为,礼让斑马线需要交通参与者的互相配合。
(1)“不礼让斑马线”违法行为明显减少,说明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表明什么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3)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由与社会规则关系?(一点即可)
【答案】(1)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2)遵章守法。 (3)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边界。(或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法不可违。
能力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人们建立规则目的,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 需要运用法不可违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礼让斑马线需要交通参与者的互相配合→可链接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自由与社会规则关系,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人季布,从小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季布十分重视承诺,凡是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做到。他因此在当地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广受欢迎。乡亲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
材料二 华为集团任正非跟员工座谈时讲到:诚信是经商之本,从“童叟无欺”到“顾客就是上帝”,无论古今中外,经商的根本道理是一致的。没有客户的信任就没有生意而言,你赚不到钱自然就活不下去。
(1)材料一说明,什么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2)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就要共同营造怎样的良好社会风尚?
(3)结合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诚信对企业有什么作用?
【答案】(1)诚信。 (2)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3)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诚实守信。
能力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 需要运用诚信的重要性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可链接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践行诚信,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小问3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企业, 需要运用诚信的重要性的有关知识,从概括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没有客户的信任就没有生意而言,你赚不到钱自然就活不下去→可链接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是礼仪之邦,“不学礼,无以立。”。为弘扬和重建礼乐文明,江苏省文明委发布了《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强调要突出抓好未成年人的“八礼四仪”,从生活细节入手,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提升文明礼仪素养。
(1)材料中提及的“礼”体现一个人的哪些良好品质?
(2)新时代的青少年要加强个人修养。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指什么?
(3)文明有礼对个人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1)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
(2)尊重他人。 (3)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文明有礼、尊重他人。
能力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文明有礼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中国是礼仪之邦,“不学礼,无以立。”→可链接尊重、谦让、与人为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18. 分析案例,回答问题
【违法无小事、法律是准绳】
案例一 玉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在开展夜查行动中,对张某驾驶摩托车存在酒后驾驶机动车、不佩戴安全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处以罚款1000元、驾驶证暂扣六个月的处罚。
案例二 被告人仇某因诋毁、贬损在中印边境冲突中誓死捍卫国土的戍边英雄,被法院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判断案例一中张某的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2)未成年人预防犯罪,需要杜绝什么行为?
(3)案例二中仇某行为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4)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什么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尊法守法、善用法律】
案例三 王某是一名高三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在高考前夕,其弟被李某打伤。王某纠集几个人将李某打成重伤。结果,王某因故意伤害罪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其读大学的愿望也化成泡影。
(5)权益受到侵害时,除了公证处、律师事务所,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6)以上案例启示我们,生活在法治社会,应该怎样做?(一点即可)
【答案】(1)行政违法行为。
(2)不良行为。 (3)刑罚。
(4)法律。 (5)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中心。
(6)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或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违法行为、预防犯罪、犯罪的基本特征、法不可违、依法求助。
能力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违法行为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处以罚款1000元、驾驶证暂扣六个月的处罚→可链接行政违法行为。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预防犯罪要求,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小问3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被法院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可链接刑罚。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小问5详解】
本题考查依法求助,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小问6详解】
本题考查预防犯罪,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道德与法治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道德与法治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道德与法治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道德与法治试题,共1页。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