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楚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荆楚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请根据句中情境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2分)
华夏从百年前的硝烟中走来,历经岁月洗礼,积淀民族新火相传的伟大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砥砺前行。生于和平年代的青年也应发扬红色革命精神,不怕艰难险阻,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A.硝(xiā)烟B.积淀(diàn)
C.“新火”应改为“薪火”D.“砥砺”应改为“砥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校园里,学生们朗诵经典作品,探讨其中储藏的深刻内涵。
B.松,扎根于怪石之上,挺立悬崖而顽强生长,饱经风霜而不屈不挠。
C.英烈们,用热血在这片土地上浇灌出了与红船精神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红岩精神。
D.英雄们身上,闪耀着一种奋斗精神,这种精神,是刻苦钻研、厚积薄发的坚守。
3.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和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尚书》《孟子》合称为“四书”。
B.“他终于登上了山顶,在山顶上载歌载舞。”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
C.“有何见教?”与“现奉上拙作,请斧正。”中的加点词都是谦辞。
D.“黄鹤楼、武汉长江大桥、归元禅寺等古迹是游人向往的地方。”这句话表述无误。
4.选出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2分)
该怎样形容春天?它是色彩缤纷的, ; , ; , ,朝着美好未来奋斗不歇。
①春雷、春雨、春水奏响美妙的旋律,滋润着万物生长
②它是悦耳动听的
③它是诗情画意的
④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绘就美丽的春光,展示出勃勃生机
⑤人们迎着春风追逐梦想
A.①②⑤③④B.④②①⑤③C.④②①③⑤D.①②③⑤④
5.诗文默写。(8分)
穿行四季中,我们可以看到“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他生长着”(朱自清《春》)。秋天却是“ , ,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畅游山水间,我们会感受到“ , ”(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开阔江景;“ , ”(《夜上受降城闻笛》)的边城夜色。斗转星移间,古人不由发出感叹“逝者如斯夫, ”(《<论语>十二章》)的惜时感叹!
6.学校开展了以“保护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其中。(4分)
短视频《逃出大英博物馆》,主要讲述了一盏化为人形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逃回中国的故事,她从大英博物馆逃出后,在沿途邂逅中国记者并请求其帮助。短剧中的中国文物都是国家文化遗产的代表,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辉煌历史。通过这些文物的“出逃”和“寻乡”,表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1)【传承之法】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虽不能去寻找遗失的文物,但是我们可以传承这些文物的文化精神,请仿照示例补充一种传承的方式。
示例:书文物历史; 。
(2)【传承之义】冯骥才曾言:“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敦煌的壁画彰显着盛世的风云气象,长城的砖石记录着恢宏的王朝历史,三星堆的遗迹蕴藏着久远的精神根脉……
请你仿照划线句再写出一处文物和它传达的意义。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7.阅读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6分)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杨花①
【唐】吴融
不斗秾华不占红②,自飞晴野雪濛濛③。
百花长恨④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注释:①杨花:柳絮。②斗:争夺。秾(nóng)华:繁盛艳丽的花朵。华,同“花”。典出《召南•何彼禯矣》:“何彼禳矣,唐棣之华。”占:具有。③濛(méng)濛:大雪弥漫,模糊不清的样子。④长恨:常常怨恨,总是怨恨。
(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首句以杨花、子规起兴,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B.乙诗中提及百花讨厌自己被风吹落,一个“长”字,极写百花对风恨之久、恨之深。
C.甲、乙两诗中,诗人都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月人格化,寄托自己的情感。
D.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后两句都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2)甲、乙两首诗都写了“杨花”,甲诗寄情于景,情景交融,乙诗托物言志,表明心迹。请分析乙诗中的“杨花”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8.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2分)
甲
《论语》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
《论语》
(二)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居无求安
②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2)下面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B.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C.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D.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这部儒家经典言简意丰,甲、乙两文都能体现修身和为学之道,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意义。
B.甲文中“择其善者而从之”与乙文中“就有道而正焉”有异曲同工之妙。
C.从甲文“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与乙文“乐以忘忧”中可得知兴趣对学习很重要。
D.甲文中“温故而知新”与乙文中“敏于事而慎于言”的学习态度让人受益匪浅。
三、名著阅读(9分)
9.阅读回答问题。(3分)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节选自《朝花夕拾》
结合语段分析,“那时”指 ,“那地”指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 。
10.对《朝花夕拾》这本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读《朝花夕拾》后小文感慨万分,这部小说比较好读的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
B.“我”收到的第一个图本是一位长辈的赠品《山海经》。
C.在《无常》中,作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
D.《藤野先生》《琐记》《范爱农》三篇作品依次记叙了鲁迅先生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11.《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要去看五猖会,兴奋又兴致勃勃的我却因父亲的命令背书而索然无味,既刻画出一个 的父亲,又写出孩子在父亲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 ,其中反映的家庭 ,至今仍有现实意义。(3分)
四、现代文阅读(23分)
12.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淡墨炊烟
①旧时乡下,日子是被炊烟串起的。
②富裕的年月,炊烟茁壮茂盛,吞食着木柴、秸秆,捧出各个灶台的香。贫瘠的年月,炊烟稀薄扁瘦,弱弱地刚爬出烟囱,一阵轻风就给吹散了,一声吆喝就给吓萎了。
③炊烟总是藏着村庄的秘密,炊烟是各家的门楣。炊烟无声,但细心的人看看炊烟就什么都知道了:谁家的炊烟在清晨最早飘起,唤醒了大地;谁家的锅灶吞下了湿柴,抽噎着过日子;谁家在烧着揭不开的尴尬锅;谁家在煮着苦药,拯救凉寒的身体和心灵;谁家在半夜里就吃过饭,去远乡奔赴一个前程;谁家睡到日上三竿,炊烟才脸红地向日头报到……
④每一柱炊烟下都有一个忙活的女人,她系着围裙,挽着袖子,一缕头发贴着她的脸颊。那双手或许粘着面粉,或许摘着扁豆,或许正在菜板上切碎白菜、土豆、茄子,准备往那口焦渴冒烟的大锅里投放。每一餐都饱含着这个女人的辛劳和智慧,每一缕炊烟之下都氤氲着诱人的饭香。
⑤炊烟是男人心头最温暖的风景。在日头下挥汗锄草、犁地、收割,每一次直起僵硬的腰,每一次抬起沉重的头,每一次用粗糙的手抹一把汗水,他的目光就会穿越密密麻麻的庄稼棵子和层层交织的树,回看自己的村庄,找到自家的烟囱,那里正升起袅袅炊烟,炊烟下有一个不怨尤的婆娘,将寒碜的日子努力地打扮着。
⑥炊烟是孩子最深的眷恋。疯玩狂跑中,他们忘不了看看自己家的烟囱,那是母亲的消息树。若烟囱冷寂,那是劳作的母亲还没有归家。若烟囱飘出淡淡的炊烟,继而越来越粗壮,他能想象出,炉灶里正汹涌着火,娘此刻也许正沿着锅沿贴下一圈金黄的玉米饼子。孩子吸了吸鼻子,似乎闻到了自家的饭香,笑容从心里窜到了脸上。
⑦炊烟袅袅娜娜,飘忽而逝,却写下了乡村最动人的生活。
⑧清晨的炊烟参差不齐,千门万户,每家都有自己的一本经,正着念,倒着念,各有各的套路。有的炊烟像疾行客,干脆利落,在日出之前就完成花开的过程。当日头擦亮眼睛,这一户人家早就柴门落锁,全家到了田里,他们信奉人勤地不懒,肯下力气劳作,炊烟才会茁壮。有的炊烟在众多烟囱都沉寂之后,在风的拍打和日光的照耀之下,懒洋洋地飘着一缕,那是失去了梦的可怜人,形单影只,心灰意懒。于是,街坊邻居从菜园里带回几条黄瓜、一把韭菜,放在他的门厅。
⑨晨的炊烟散去,农田里、场院里便满是青壮的人,侍弄庄稼、抚摸土地是他们一辈子的差事。老人们挎着篮子在河边捶衣浣被。被炊烟安抚过的孩童,在学堂里朗朗诵读,他们的声音洪亮挺拔,像那些直冲云天的炊烟。
⑩中午的炊烟最整齐,女人们下工看日头,男人们下工看炊烟。下了工的女人一路小跑回村,炊烟就齐展展地在村庄上空升起来,果断而迅速。
⑪晚饭的炊烟悠闲而浪漫,极具个性。不下地,不修渠,不铺路,不开会,不分粮草,日子就变得从容了,饭食也就多出些花样,包包子,擀面条,熬苞米碴子粥,烙南瓜饼,蒸槐花窝头,馇野菜豆腐。晚饭可以把炊烟的阵线拉得很长。“晚饭是好饭。”庄户人都这样打趣。
⑫淡墨般的炊烟,书写着乡村的生活史。离乡日久的游子,在喧闹的城市楼林中想念炊烟。有炊无烟的日子,炊烟成了梦里袅袅娜娜的诗行。
(1)如何理解第①段划线句“旧时乡下,日子是被炊烟串起的”中“炊烟”的含义?请用文中的话语作答。(3分)
(2)赏析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3分)
①富裕的年月,炊烟茁壮茂盛,吞食着木柴、秸秆,捧出各个灶台的香。(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
②疯玩狂跑中,他们忘不了看看自己家的烟囱,那是母亲的消息树。(从修辞角度赏析)
(3)分析第⑨段划线句的作用?(3分)
(4)袅袅炊烟常会引起羁旅在外的游子的思绪,你还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呢?请写出连续两句。(3分)
(5)文章中的“炊烟”很有意思,借助关键词语补充思维导图,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乡村动人的生活
b.悠闲而浪漫
c.梦里的诗行
d.整齐、果断而迅速
e.干脆利落
13.实用类文本阅读。(9分)
别让“避暑神器”变“健康杀手”
裴宸纬
炎炎夏日,空调成了许多人的“避暑神器”。
但是你知道吗?空调若使用不当,也可能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此前有报道称,浙江杭州一男子一回家就哮喘病发作,医生在排除其他诱发因素后,判断与当时气温突然升高、启用空调有关。遵医生“处方”清洗空调后,该男子的哮喘病得到了缓解。
为什么空调不定期清洗会诱发哮喘病?清洗空调时,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带着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清凉家电”竟能让人患病
一些人常常有这种感觉:长时间处于空调房中,就会出现感冒、发烧、头晕、胸闷等症状。这并非一些人“矫情”,而可能是由空调污染引起的。
“空调很长时间没使用或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其外罩、过滤网等部位上会积累大量灰尘、螨虫,甚至滋生霉菌。而开空调时,环境一般都是密闭的,这样空调内的灰尘就会通过出风口向室内传播。”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免疫学系博士、助理研究员蔡孟华向记者介绍,“这些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后会诱发呼吸道反应,使人出现咳嗽、喘息等症状。”
蔡孟华提醒,长期不清洗空调还可能导致空调吹出来的风味道较大,进而引起头痛、头晕、神经衰弱等,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另外,空调房里待久了,很多人会觉得干燥,因此会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润度。殊不知,加湿器也有可能成为人们健康的“隐形杀手”。
“最近出现的新名词‘加湿性肺炎’,就是指因不当使用加湿器造成的一系列呼吸道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免疫学系博士徐玉鹏解释道,加湿器及其储水箱若不定期清洗、换水,可能会滋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处于水箱潮湿温暖的环境中,这些微生物会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并随着加湿器喷出的水雾在空气中弥散,其中一些致病菌会通过细小的水滴颗粒进入人的呼吸道和肺部,进而引起咳嗽、发热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
定期清洁空调以防危害健康
避免家用电器变“健康杀手”,需要对它们进行定期清洗。
蔡孟华表示,清洗空调不仅有利于防止空调导致的呼吸道疾病,还有利于提高空调的制冷、制热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一般来讲,空调每年清洗2—3次最为合适。通常是夏天空调开机前清洗一次,空调开机中间时段清洗一次,夏天结束空调关机时清洗一次。”她说,“空调的清洗应该包括空调机体外壳、过滤网、散热片,以及冷凝器和蒸发器等部件。”
蔡孟华补充道,在使用空调时切勿贪凉,一般空调温度调至26—28摄氏度为宜;同时,要注意定时开窗通风,让空气有效流通,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
此外,加湿器也要定时清洗换水。“加湿器应每天换水,每周清洗,以免细菌滋生,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徐玉鹏表示,“加湿器不宜一直使用,最好不要持续使用超过2—3个小时。”
对于纯净型加湿器,只需定期更换过滤网和蒸发器即可。对于超声波加湿器和电加热式加湿器,首先应先用半干的纸巾或抹布将加湿器的机身清理干净。在外观清洗干净后即可清理加湿器水箱。若加湿器进水口很小,可在水箱中放少量大米和水,拧上进水口的盖加以晃动。在晃动的过程中,大米与水箱内壁会产生强大的摩擦力,进而将水箱里的脏东西去除干净。最后是清理震荡片附近及水箱底部与主机水槽接口地方的水垢,可选择先用白醋将其溶解,然后用棉签擦拭掉。
——《科技日报》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空调不定期清洗会诱发哮喘病。
B.处于空调房中,就会出现感冒、发烧、头晕、胸闷等症状。
C.开空调时,环境一般都是密闭的,这样空调内的灰尘就会通过出风口向室内传播。
D.空调很长时间没使用或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其外罩、过滤网等部位上会积累大量灰尘、螨虫,甚至滋生霉菌,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后会诱发呼吸道反应,使人出现咳嗽、喘息等症状。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长期不清洗空调还可能导致空调吹出来的风味道较大,进而引起头痛、头晕、神经衰弱等,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B.空调房里待久了,很多人会觉得干燥,因此会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润度,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C.加湿性肺炎是因不当使用加湿器造成的一系列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的呼吸道疾病。
D.加湿器及其储水箱若不定期清洗、换水,可能会滋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并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对空调进行定期清洗,才能避免家用电器变“健康杀手”。
B.清洗空调有利于防止空调导致的呼吸道疾病,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空调的制冷、制热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C.加湿器也要定时清洗换水,最好不要使用超过2—3个小时。
D.若加湿器进水口很小,可在水箱中放一些大米和水,拧上进水口的盖加以晃动。
五、写作(50分)
14.作文。(50分)
看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也许你会感悟到生命的多姿多彩;诵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也许你会感悟到大漠的宽广无垠;读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你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坚韧。其实一切的哲理都寄寓于我们周围的事物中,这时只需我们具有一颗细腻的心随时感悟人生的真谛。
请根据以上文字,以“懂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改变题目。②文体自选(除诗歌、戏剧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15.作文。
语文老师组织同学们开展“亲情•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当你听到主持人说:“亲情是一道岸堤,在你心灵脆弱时,为你筑起坚强的信心;亲情是一道彩虹,在你经历风雨后,为你画上灿烂的彩虹;亲情是一点云朵,在你落寞时,为你绣上一朵美丽的花朵……”时,你会想到什么?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自拟题目后再写作文。②文体自选(除诗歌、戏剧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2分)请根据句中情境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
华夏从百年前的硝烟中走来,历经岁月洗礼,积淀民族新火相传的伟大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砥砺前行。生于和平年代的青年也应发扬红色革命精神,不怕艰难险阻,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A.硝(xiā)烟B.积淀(diàn)
C.“新火”应改为“薪火”D.“砥砺”应改为“砥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答】ABC.正确;
D.有误,“砥砺”是正确的。
故选:D。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园里,学生们朗诵经典作品,探讨其中储藏的深刻内涵。
B.松,扎根于怪石之上,挺立悬崖而顽强生长,饱经风霜而不屈不挠。
C.英烈们,用热血在这片土地上浇灌出了与红船精神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红岩精神。
D.英雄们身上,闪耀着一种奋斗精神,这种精神,是刻苦钻研、厚积薄发的坚守。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要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解答】A.有误。储藏,指把一样东西长久的保管起来。和“内涵”不搭配,应该用“蕴含”。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带入句子理解,增强辨别的准确性。
3.(2分)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和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尚书》《孟子》合称为“四书”。
B.“他终于登上了山顶,在山顶上载歌载舞。”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
C.“有何见教?”与“现奉上拙作,请斧正。”中的加点词都是谦辞。
D.“黄鹤楼、武汉长江大桥、归元禅寺等古迹是游人向往的地方。”这句话表述无误。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A.有误,《尚书》不属于“四书”,应该是《中庸》;
B.正确;
C.有误,“见教”是敬辞;
D.有误,“武汉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4.(2分)选出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该怎样形容春天?它是色彩缤纷的, ; , ; , ,朝着美好未来奋斗不歇。
①春雷、春雨、春水奏响美妙的旋律,滋润着万物生长
②它是悦耳动听的
③它是诗情画意的
④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绘就美丽的春光,展示出勃勃生机
⑤人们迎着春风追逐梦想
A.①②⑤③④B.④②①⑤③C.④②①③⑤D.①②③⑤④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第一空应和“色彩缤纷”搭配,选④句。第二空第三空是一组,第四空第五空是一组;②句①句是一组,③句⑤句是一组;第一空从视觉角度,那么第二空第三空应从听觉角度,第四空第五空从感觉角度,逐层递进。所以,排序为④②①③⑤。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句子顺序的排列。1.看内容,析关系。
(1)空间关系: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从里到外。
(2)时间关系:或从早到晚,或从过去到现在。若有回忆或描写时有使用插叙手法的情况,那就更应该仔细分析和推敲。
(3)逻辑顺序:或由易到难,或由浅入深,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或由一般到个别,或由概括到具体。
2.找关键,小排序。
(1)找关联词。
(2)观代词。
(3)看照应类词语。
3.初排好,再检查。若检查出有不当之处,立即调整,从而最终确定顺序。
5.(8分)诗文默写。
穿行四季中,我们可以看到“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他生长着”(朱自清《春》)。秋天却是“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畅游山水间,我们会感受到“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开阔江景;“ 回乐烽前和沙似雪 , 受降城外月如霜 ”(《夜上受降城闻笛》)的边城夜色。斗转星移间,古人不由发出感叹“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的惜时感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注意“藤”的写法)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注意“悬”的写法)
回乐烽前和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注意“烽”的写法)
不舍昼夜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6.(4分)学校开展了以“保护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短视频《逃出大英博物馆》,主要讲述了一盏化为人形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逃回中国的故事,她从大英博物馆逃出后,在沿途邂逅中国记者并请求其帮助。短剧中的中国文物都是国家文化遗产的代表,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辉煌历史。通过这些文物的“出逃”和“寻乡”,表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1)【传承之法】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虽不能去寻找遗失的文物,但是我们可以传承这些文物的文化精神,请仿照示例补充一种传承的方式。
示例:书文物历史; 画遗产精髓 。
(2)【传承之义】冯骥才曾言:“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敦煌的壁画彰显着盛世的风云气象,长城的砖石记录着恢宏的王朝历史,三星堆的遗迹蕴藏着久远的精神根脉……
请你仿照划线句再写出一处文物和它传达的意义。
【分析】(1)本题考查仿写。根据“书文物历史”的结构特点,用“动词+宾语”的格式,可以填“画遗产精髓”。
(2)本题考查仿写。根据例句,用“文物+意义”的结构来写即可。
【解答】答案:
(1)示例:画遗产精髓
(2)示例:远瀛观的遗址诉说着古国的繁华富庶。
【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7.(6分)阅读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杨花①
【唐】吴融
不斗秾华不占红②,自飞晴野雪濛濛③。
百花长恨④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注释:①杨花:柳絮。②斗:争夺。秾(nóng)华:繁盛艳丽的花朵。华,同“花”。典出《召南•何彼禯矣》:“何彼禳矣,唐棣之华。”占:具有。③濛(méng)濛:大雪弥漫,模糊不清的样子。④长恨:常常怨恨,总是怨恨。
(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甲诗首句以杨花、子规起兴,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B.乙诗中提及百花讨厌自己被风吹落,一个“长”字,极写百花对风恨之久、恨之深。
C.甲、乙两诗中,诗人都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月人格化,寄托自己的情感。
D.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后两句都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2)甲、乙两首诗都写了“杨花”,甲诗寄情于景,情景交融,乙诗托物言志,表明心迹。请分析乙诗中的“杨花”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心之情。
《杨花》是唐代诗人吴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是一首咏物小诗,诗中作者刻画了杨花随风飘荡的特征以及异于众花的特点,通过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由生活以及独立人格的理想。全诗采用比对手法,并前两句又与后两句遥相呼应。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
ABC.正确。
D.有误,甲诗后两句运用的是抒情的表达方式。
故选:D。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情感。《杨花》是唐代诗人吴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是一首咏物小诗,诗中作者刻画了杨花随风飘荡的特征以及异于众花的特点,通过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由生活以及独立人格的理想。
答案:
(1)D
(2)“杨花”寄托了作者追求自由生活以及独立人格的理想。
译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杨花
杨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而只凭纯净洁白的颜色和如同雪花一样的轻盈取胜。百花常常怨恨风,因为它们总是被风吹落而凋零,只有杨花喜爱风,它在风中盛开,只有风才能彰显它的独立不群。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8.(12分)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论语》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
《论语》
(二)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居无求安 舒适
②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向
(2)下面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B.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C.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D.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论语》这部儒家经典言简意丰,甲、乙两文都能体现修身和为学之道,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意义。
B.甲文中“择其善者而从之”与乙文中“就有道而正焉”有异曲同工之妙。
C.从甲文“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与乙文“乐以忘忧”中可得知兴趣对学习很重要。
D.甲文中“温故而知新”与乙文中“敏于事而慎于言”的学习态度让人受益匪浅。
【分析】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疑惑,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迷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夯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乙】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做事勤快而且言谈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已不了解别人。”
叶公向子路询问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后来)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回答他:他这个人啊,发奋学习时会忘掉吃饭,学到高兴时便什么忧愁都忘了,在学习中变老却一点也没感觉到,如此而已。”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居住不求舒适。安,舒适。
②句意:叶公向子路询问孔子是什么样的人。于,向。
(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句句意为:他这个人啊,发奋学习时会忘掉吃饭,学到高兴时便什么忧愁都忘了。故可断句为: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故选:B。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而,表转折;罔,迷惑;殆,疑惑。句意: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疑惑,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迷惑。
②重点词有:患,担心;己知,知道自己。句意: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已不了解别人。
(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温故而知新”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内容,“敏于事而慎于言”是关于修身之道的内容,都不是学习态度。
故选:D。
答案:
(1)①舒适。
②向。
(2)B
(3)①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疑惑,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迷惑。
②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已不了解别人。
(4)D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三、名著阅读(9分)
9.(3分)阅读回答问题。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节选自《朝花夕拾》
结合语段分析,“那时”指 鲁迅看到中国留学生看热闹,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民族耻辱 ,“那地”指 在日本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 弃医从文 。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因为在课堂要结束时,放映时事片,课堂上的日本学生对枪毙中国人高呼“万岁”,而作者看到影片中被枪毙的中国人是因为为俄国人作侦探而被日本人枪毙,而围观喝彩的又是一群中国人,他发现了中国国力的薄弱关键在于国民的思想,所以从这次事件,在这节课看电影时,他改变了学医救国的想法,决定弃医从文。可据此按题目要求作答。
【解答】答案:
鲁迅看到中国留学生看热闹,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民族耻辱
在日本
弃医从文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注重名著阅读,对情节、人物都要了如指掌。
10.(3分)对《朝花夕拾》这本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读《朝花夕拾》后小文感慨万分,这部小说比较好读的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
B.“我”收到的第一个图本是一位长辈的赠品《山海经》。
C.在《无常》中,作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
D.《藤野先生》《琐记》《范爱农》三篇作品依次记叙了鲁迅先生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分析】《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改为《朝花夕拾》。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表述正误的判断。平时课外阅读要扎实,要善于做笔记,对名著中的人物、情节、细节、主旨等进行分类归纳,强加记忆。
A.有误,《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
B.有误,《朝花夕拾》中“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二十四孝图》,是一位长辈的赠品。
C.正确。
D.有误,依次记叙了鲁迅先生离开家乡到日本、南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故选:C。
【点评】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1.(3分)《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要去看五猖会,兴奋又兴致勃勃的我却因父亲的命令背书而索然无味,既刻画出一个 严肃、对孩子管教严格 的父亲,又写出孩子在父亲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 无奈、厌烦 ,其中反映的家庭 教育 ,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解答】《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要去看五猖会,兴奋又兴致勃勃的我却因父亲的命令背书而索然无味,既刻画出一个严肃、对孩子管教严格父亲,又写出孩子在父亲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厌烦,其中反映的家庭教育,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答案:
严肃、对孩子管教严格 无奈、厌烦 教育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度和深度,既要掌握名著表面的文学常识和主要情节,还要深入了解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不断复习巩固,逐步加深理解,牢固记忆。
四、现代文阅读(23分)
12.(14分)文学类文本阅读。
淡墨炊烟
①旧时乡下,日子是被炊烟串起的。
②富裕的年月,炊烟茁壮茂盛,吞食着木柴、秸秆,捧出各个灶台的香。贫瘠的年月,炊烟稀薄扁瘦,弱弱地刚爬出烟囱,一阵轻风就给吹散了,一声吆喝就给吓萎了。
③炊烟总是藏着村庄的秘密,炊烟是各家的门楣。炊烟无声,但细心的人看看炊烟就什么都知道了:谁家的炊烟在清晨最早飘起,唤醒了大地;谁家的锅灶吞下了湿柴,抽噎着过日子;谁家在烧着揭不开的尴尬锅;谁家在煮着苦药,拯救凉寒的身体和心灵;谁家在半夜里就吃过饭,去远乡奔赴一个前程;谁家睡到日上三竿,炊烟才脸红地向日头报到……
④每一柱炊烟下都有一个忙活的女人,她系着围裙,挽着袖子,一缕头发贴着她的脸颊。那双手或许粘着面粉,或许摘着扁豆,或许正在菜板上切碎白菜、土豆、茄子,准备往那口焦渴冒烟的大锅里投放。每一餐都饱含着这个女人的辛劳和智慧,每一缕炊烟之下都氤氲着诱人的饭香。
⑤炊烟是男人心头最温暖的风景。在日头下挥汗锄草、犁地、收割,每一次直起僵硬的腰,每一次抬起沉重的头,每一次用粗糙的手抹一把汗水,他的目光就会穿越密密麻麻的庄稼棵子和层层交织的树,回看自己的村庄,找到自家的烟囱,那里正升起袅袅炊烟,炊烟下有一个不怨尤的婆娘,将寒碜的日子努力地打扮着。
⑥炊烟是孩子最深的眷恋。疯玩狂跑中,他们忘不了看看自己家的烟囱,那是母亲的消息树。若烟囱冷寂,那是劳作的母亲还没有归家。若烟囱飘出淡淡的炊烟,继而越来越粗壮,他能想象出,炉灶里正汹涌着火,娘此刻也许正沿着锅沿贴下一圈金黄的玉米饼子。孩子吸了吸鼻子,似乎闻到了自家的饭香,笑容从心里窜到了脸上。
⑦炊烟袅袅娜娜,飘忽而逝,却写下了乡村最动人的生活。
⑧清晨的炊烟参差不齐,千门万户,每家都有自己的一本经,正着念,倒着念,各有各的套路。有的炊烟像疾行客,干脆利落,在日出之前就完成花开的过程。当日头擦亮眼睛,这一户人家早就柴门落锁,全家到了田里,他们信奉人勤地不懒,肯下力气劳作,炊烟才会茁壮。有的炊烟在众多烟囱都沉寂之后,在风的拍打和日光的照耀之下,懒洋洋地飘着一缕,那是失去了梦的可怜人,形单影只,心灰意懒。于是,街坊邻居从菜园里带回几条黄瓜、一把韭菜,放在他的门厅。
⑨晨的炊烟散去,农田里、场院里便满是青壮的人,侍弄庄稼、抚摸土地是他们一辈子的差事。老人们挎着篮子在河边捶衣浣被。被炊烟安抚过的孩童,在学堂里朗朗诵读,他们的声音洪亮挺拔,像那些直冲云天的炊烟。
⑩中午的炊烟最整齐,女人们下工看日头,男人们下工看炊烟。下了工的女人一路小跑回村,炊烟就齐展展地在村庄上空升起来,果断而迅速。
⑪晚饭的炊烟悠闲而浪漫,极具个性。不下地,不修渠,不铺路,不开会,不分粮草,日子就变得从容了,饭食也就多出些花样,包包子,擀面条,熬苞米碴子粥,烙南瓜饼,蒸槐花窝头,馇野菜豆腐。晚饭可以把炊烟的阵线拉得很长。“晚饭是好饭。”庄户人都这样打趣。
⑫淡墨般的炊烟,书写着乡村的生活史。离乡日久的游子,在喧闹的城市楼林中想念炊烟。有炊无烟的日子,炊烟成了梦里袅袅娜娜的诗行。
(1)如何理解第①段划线句“旧时乡下,日子是被炊烟串起的”中“炊烟”的含义?请用文中的话语作答。
(2)赏析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①富裕的年月,炊烟茁壮茂盛,吞食着木柴、秸秆,捧出各个灶台的香。(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
②疯玩狂跑中,他们忘不了看看自己家的烟囱,那是母亲的消息树。(从修辞角度赏析)
(3)分析第⑨段划线句的作用?
(4)袅袅炊烟常会引起羁旅在外的游子的思绪,你还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呢?请写出连续两句。
(5)文章中的“炊烟”很有意思,借助关键词语补充思维导图,正确的一项是 C
a.乡村动人的生活
b.悠闲而浪漫
c.梦里的诗行
d.整齐、果断而迅速
e.干脆利落
【分析】文章通过写炊烟下忙活的女人、田间遥望炊烟的男人,炊烟下无忧无虑的孩童和清晨参差不齐的炊烟、中午整齐的炊烟、晚饭悠闲浪漫的炊烟,表达了对有着淡墨般的炊烟的乡村生活的怀念和赞美。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含义。
“旧时乡下,日子是被炊烟串起的”,强调了炊烟在乡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炊烟”“总是藏着村庄的秘密”,“写下了乡村最动人的生活”,“书写着乡村的生活史”,“离乡日久的游子,在喧闹的城市楼林中想念炊烟。有炊无烟的日子,炊烟成了梦里袅袅娜娜的诗行”。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①要求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茁壮茂盛”一词使句子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把炊烟的多和浓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也说明了家里饭菜的丰盛,表现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富足。
②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那是母亲的消息树”一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把炊烟比作消息树,生动地写出了炊烟在给孩子们传递消息,孩子们看见炊烟就知道母亲在家。炊烟给乡村带来了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母亲的眷恋。
(3)本题考查词句理解赏析。
“被炊烟安抚”运用了拟人修辞,“像那些直冲云天的炊烟”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在乡村炊烟的熏陶下快乐成长的孩童,表达了作者对炊烟的爱恋和赞美。
(4)本题考查诗词积累。
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本题考查文章结构线索。
根据第⑦段“乡村最动人的生活”、第⑧段“干脆利落”、第⑩段“果断而迅速”、第⑪段“悠闲而浪漫”、第⑫段“梦里袅袅娜娜的诗行”可知,思维导图中所填句子顺序是aedbc。
故选:C。
答案:
(1)淡墨般的炊烟,书写着乡村的生活史。离乡日久的游子,在喧闹的城市楼林中想念炊烟。有炊无烟的日子,炊烟成了梦里袅袅娜娜的诗行。
(2)①“茁壮茂盛”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炊烟的多和浓的特点,说明饭菜的丰盛,表现了生活的富足。
②运用比喻修辞,把炊烟比作消息树,生动地写出了炊烟的作用,有没有炊烟就知道母亲在不在家。突出炊烟给乡村带来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母亲的眷恋。
(3)运用了拟人和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在乡村炊烟的熏陶下快乐成长的孩童,表达了作者对炊烟的爱恋和赞美。
(4)示例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示例二: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必须是连续两句)
(5)C
【点评】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句子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
13.(9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别让“避暑神器”变“健康杀手”
裴宸纬
炎炎夏日,空调成了许多人的“避暑神器”。
但是你知道吗?空调若使用不当,也可能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此前有报道称,浙江杭州一男子一回家就哮喘病发作,医生在排除其他诱发因素后,判断与当时气温突然升高、启用空调有关。遵医生“处方”清洗空调后,该男子的哮喘病得到了缓解。
为什么空调不定期清洗会诱发哮喘病?清洗空调时,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带着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清凉家电”竟能让人患病
一些人常常有这种感觉:长时间处于空调房中,就会出现感冒、发烧、头晕、胸闷等症状。这并非一些人“矫情”,而可能是由空调污染引起的。
“空调很长时间没使用或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其外罩、过滤网等部位上会积累大量灰尘、螨虫,甚至滋生霉菌。而开空调时,环境一般都是密闭的,这样空调内的灰尘就会通过出风口向室内传播。”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免疫学系博士、助理研究员蔡孟华向记者介绍,“这些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后会诱发呼吸道反应,使人出现咳嗽、喘息等症状。”
蔡孟华提醒,长期不清洗空调还可能导致空调吹出来的风味道较大,进而引起头痛、头晕、神经衰弱等,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另外,空调房里待久了,很多人会觉得干燥,因此会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润度。殊不知,加湿器也有可能成为人们健康的“隐形杀手”。
“最近出现的新名词‘加湿性肺炎’,就是指因不当使用加湿器造成的一系列呼吸道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免疫学系博士徐玉鹏解释道,加湿器及其储水箱若不定期清洗、换水,可能会滋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处于水箱潮湿温暖的环境中,这些微生物会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并随着加湿器喷出的水雾在空气中弥散,其中一些致病菌会通过细小的水滴颗粒进入人的呼吸道和肺部,进而引起咳嗽、发热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
定期清洁空调以防危害健康
避免家用电器变“健康杀手”,需要对它们进行定期清洗。
蔡孟华表示,清洗空调不仅有利于防止空调导致的呼吸道疾病,还有利于提高空调的制冷、制热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一般来讲,空调每年清洗2—3次最为合适。通常是夏天空调开机前清洗一次,空调开机中间时段清洗一次,夏天结束空调关机时清洗一次。”她说,“空调的清洗应该包括空调机体外壳、过滤网、散热片,以及冷凝器和蒸发器等部件。”
蔡孟华补充道,在使用空调时切勿贪凉,一般空调温度调至26—28摄氏度为宜;同时,要注意定时开窗通风,让空气有效流通,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
此外,加湿器也要定时清洗换水。“加湿器应每天换水,每周清洗,以免细菌滋生,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徐玉鹏表示,“加湿器不宜一直使用,最好不要持续使用超过2—3个小时。”
对于纯净型加湿器,只需定期更换过滤网和蒸发器即可。对于超声波加湿器和电加热式加湿器,首先应先用半干的纸巾或抹布将加湿器的机身清理干净。在外观清洗干净后即可清理加湿器水箱。若加湿器进水口很小,可在水箱中放少量大米和水,拧上进水口的盖加以晃动。在晃动的过程中,大米与水箱内壁会产生强大的摩擦力,进而将水箱里的脏东西去除干净。最后是清理震荡片附近及水箱底部与主机水槽接口地方的水垢,可选择先用白醋将其溶解,然后用棉签擦拭掉。
——《科技日报》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B
A.空调不定期清洗会诱发哮喘病。
B.处于空调房中,就会出现感冒、发烧、头晕、胸闷等症状。
C.开空调时,环境一般都是密闭的,这样空调内的灰尘就会通过出风口向室内传播。
D.空调很长时间没使用或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其外罩、过滤网等部位上会积累大量灰尘、螨虫,甚至滋生霉菌,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后会诱发呼吸道反应,使人出现咳嗽、喘息等症状。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长期不清洗空调还可能导致空调吹出来的风味道较大,进而引起头痛、头晕、神经衰弱等,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B.空调房里待久了,很多人会觉得干燥,因此会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润度,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C.加湿性肺炎是因不当使用加湿器造成的一系列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的呼吸道疾病。
D.加湿器及其储水箱若不定期清洗、换水,可能会滋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并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A.只有对空调进行定期清洗,才能避免家用电器变“健康杀手”。
B.清洗空调有利于防止空调导致的呼吸道疾病,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空调的制冷、制热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C.加湿器也要定时清洗换水,最好不要使用超过2—3个小时。
D.若加湿器进水口很小,可在水箱中放一些大米和水,拧上进水口的盖加以晃动。
【分析】文章首先通过新闻事件引出空调不定期清洗会诱发哮喘病,接着分别说明了其原因及清洗空调时的注意事项。
【解答】(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ACD.正确。
B.有误,文章提到“一些人常常有这种感觉:长时间处于空调房中,就会出现感冒、发烧、头晕、胸闷等症状”,选项说法过于绝对,与原文不符。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ACD.正确。
B.有误,文章提到“空调房里待久了,很多人会觉得干燥,因此会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润度。殊不知,加湿器也有可能成为人们健康的‘隐形杀手’”,选项说法“这样就万无一失了”与原文不符。
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A.有误,文章提到“避免家用电器变‘健康杀手’,需要对它们进行定期清洗”,选项说法过于绝对、片面,与原文不符。
B.正确。
C.有误,文章提到“加湿器不宜一直使用,最好不要持续使用超过2—3个小时”,选项说法与原文不符。
D.有误,文章提到“若加湿器进水口很小,可在水箱中放少量大米和水,拧上进水口的盖加以晃动”,选项说法“可在水箱中放一些大米和水”与原文不符。
故选:B。
答案:
(1)B
(2)B
(3)B
【点评】信息辨析是常考的题型之一,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回归原文,找到相似表述的话语,然后对比辨别。
五、写作(50分)
14.(50分)作文。
看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也许你会感悟到生命的多姿多彩;诵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也许你会感悟到大漠的宽广无垠;读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你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坚韧。其实一切的哲理都寄寓于我们周围的事物中,这时只需我们具有一颗细腻的心随时感悟人生的真谛。
请根据以上文字,以“懂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改变题目。②文体自选(除诗歌、戏剧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请以“懂得”为题,写一篇文章。审题可知,材料的关键词就是“懂得”,那么,“懂得”了什么,后面隐藏的关键词更重要,这才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地方。“懂得”了什么是幸福,“懂得”了什么是感恩,“懂得”了什么是自爱,“懂得”了什么是爱国……选取生活中的小事,采用合理的结构,生动的语言,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真情实感,以此来吸引读者。行文构思中,可以采用题记式,可以层层深入式,可以总分总写成议论性的散文。文中多采用细节描写,适当加入修辞方法,避免平铺直叙。
【解答】
懂得
树叶落尽的季节,我在冰凉的泥土里埋下了一粒玉米种子。
在我用心挖好坑并准备把种子放入的时刻,爸爸说:“现在种下去是不会发芽的,等到春天再种吧!”我没有理会,固执地把种子放入并用泥土盖好。在爸爸无奈的目光中,我站起身,并在松软的泥土直踩了几脚。别人都在春天播种吗?为什么我要和他们一样?有没有人曾试过在深秋的午后,开辟一处幽静的地方,种上一粒种子?那会是一种心情,一种与春风拂面时播种截然不同的心情!谁说埋下一粒种子,就一定要待它长出苗来?我只是想:那片春夏热闹过的土地,也许此时已很孤寂了吧!那么,将一粒种子种下去和它作伴,不是更好吗?
人们总是在给予的同时期待着,索要着,他们付出了就一定要求回报,他们太看重播种后收获丰收的喜悦心情,而忽略了播种那一刻的神圣心情。大地是需要一粒种子埋入它的体内,这只属于它自己的成就感。我懂——因为我也是孤寂的。只是,谁来懂我?走了很远后回头,发现爸爸还站在原处,呆呆地。我明白自己刚才的态度深深地伤害了爸爸,可他却没有责怪。只是想刻意地去忘记,忘记昨天、明天、后天,忘记自己,忘记一切!
入冬后的不久,我已淡忘了那一粒被我固执埋没的种子。直到春天的那一抹绿意悄悄爬上枝头,爸爸催我去浇水。浇水?我一脸迷惘。爸爸笑着说:“你去年秋天不是种了一粒种子吗?是该浇水了。”我终于记起了深秋的那一幕。
突然有一天爸爸告诉我种子发芽了!对于父亲的话我毫无反应。爸爸拉我出门,我跟在他身后,懒懒地挪动着脚步。站定后,我真的看到一株嫩绿的幼苗在风中冲我微笑。
我是想微笑的,可我的眼眶终于没有囚住沸腾的泪水。望着身边的爸爸,我哭了,彻底地哭了。
那一刻,我明白原来自己并不孤寂!
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叫做幸福!
只是,他并不知道,那粒种子是从煮熟的玉米上掰下来的,并不可能发芽!
真正的幸福正如此,愈深愈无声。曾经的我以为孤独是人生的注脚,只能我在那一隅天地,追求所谓美好。可是天地间每一个角落都传递着幸福的信息,父亲无言的爱,浇筑着是最质朴而美好的情感,它让我们懂得:幸福的世界真好!
【点评】此文开门见山让人眼前一亮。主体部分一粒玉米种子为线索展开叙述,在埋下种子的时“我”以为我是孤寂的,是没有人懂“我”的。在爸爸催“我”给种子浇水以及在种子发芽的过程中“我”终于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爱,让“我”懂得了有一种爱是无声的,大爱无言。文章层层深入,吸引着读者跟着作者的感情在走,尤其最后写到种子不可能发芽的时候,真的让人心里一颤。文中心理描写细腻,感情丰富,语言有功底,思想有深度,此文不失为一篇佳作。
15.作文。
语文老师组织同学们开展“亲情•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当你听到主持人说:“亲情是一道岸堤,在你心灵脆弱时,为你筑起坚强的信心;亲情是一道彩虹,在你经历风雨后,为你画上灿烂的彩虹;亲情是一点云朵,在你落寞时,为你绣上一朵美丽的花朵……”时,你会想到什么?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自拟题目后再写作文。②文体自选(除诗歌、戏剧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中以“亲情•家”为主题,内容都是在歌颂父母、感谢父母、报答父母,我们可以提取主题“感恩亲情”“感恩父母”等,歌颂亲情的伟大与无私。例如,写成长路上,感谢母亲的陪伴,通过精心选取生活中细小的充满母爱的素材来突出母亲的形象,把妈妈的默默付出与关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构思上,巧妙地以时间为序,选取成长中的三个片断,每个片断都是先叙述,后抒情,把一个孩子对妈妈的感激之情表达得非常真切。注意书信的格式。
【解答】
感恩妈妈
成长路上,因为有你,充满甜蜜;生命中有你,充满幸福。感谢你,给予我生命;感谢你,给予我爱。
感谢有你,我的妈妈,每天清晨,你总是早早起床,在我还是睡意朦胧时就能闻到菜香。和着这扑鼻而来的香味,你总是会来到我床边,不忍心地把我叫醒,然后又一个人回到餐厅,为我准备丰盛的早餐。忙碌了一天,夜晚时分,我总是和着“哗哗”流水声入睡,美梦时,孰不知,你还在为一天留下的狼藉而埋头收拾。
感谢有你,我的妈妈,每当我留恋地离开被窝后,发现上课时间太迟,急得手忙脚乱时,你总会专门开车送我上学。由于你是新手上路,常常遇到堵车、熄火,这时你总会紧锁眉头,仿佛要上学的人是您。看到我平安下车走入校门后,你才会安心地离开。每一次我独立乘车上学时,你也会送我到车站,直到公交车离开你的视线,你才离开。
感谢有你,我的妈妈,你不顾工作一天后的疲倦,每天仔细地给我检查作业、讲解答题。由于有太多学习压力的我有时还不断朝你发脾气,可你仍耐心地一遍又一遍讲解直到把问题弄清楚。有时,太难的题连你也不懂,你会通过各种途径寻求解题思路。就是你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学习要耐心、学习要细心、学习要用心。
感谢有你,我的妈妈,你为了让我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放弃了老家安稳的、令人羡慕的工作陪我来到了这里。回忆儿时的我总是不争气,不懂事,时常惹你生气。而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暑,你总是陪伴着我,呵护着我,生怕我有半丁点的伤害。你的爱在我的生命里穿梭,源源不断。
亲爱的妈妈,我要感谢你的太多太多!我要感恩你,我想报答你,但我还小,我知道我要用我最诚实的心,好好学做人;用最赤诚的心,认真学做事;用最快乐的心,努力学习,健康成长。争取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你。有朝一日,我长大了你年迈了,我会陪你身边,就像你照顾我一样来回报你!感谢你!我的妈妈,成长路上有你真好!
【点评】这是一篇精彩的写母爱的文章,表达情感真挚,线索清晰,主题突出,紧紧围绕题目娓娓道来。文章开头新颖别致,引起读者兴趣和思考。人物描写生动,栩栩如生。本文语言优美,语句流畅,主题积极向上,是一篇好的习作。
A.a
d
e
b
c
B.c
e
d
b
a
C.a
e
d
b
c
D.c
d
e
b
a
A.a
d
e
b
c
B.c
e
d
b
a
C.a
e
d
b
c
D.c
d
e
b
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昌区拼搏联盟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七年级语文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湖北省荆楚初中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荆楚初中名校联盟”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