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2024学年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第1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第2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号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
    3.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区域内,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不加任何修饰的脸、眼睛和神韵。这表明,在那时的人们看来,真实自然是最美的。在中国,汉成帝宠爱苗条纤细的赵飞燕,唐玄宗宠爱珠圆玉润的杨玉环,使得“燕瘦环肥”曾经在特定时代掀起一股不小的审美风潮。尽管人们追求身体美的愿望不曾改变,但由于地域、文化、种族等的不同,历时的与共时的“身体美学”均呈现出千姿百态。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各国的文化交融日益频繁,地域隔阂被打破,东西方越来越多地共享着时尚身体的审美观念。
    ②在《人体美丽史》一书中,法国学者乔治·维加莱洛指出:人们对身体美的探求从面部轮廓延伸至整个身体的全面特征,并用这些特征展现自己的个性;然而,借助发型、化妆和体型锻炼等传统方式来修饰身体,总是存在一定限度;凭借科技支持,医疗美容手术能直接地干预身体,从而使得人们可以无限地去接近他们理想的美貌。于是乎,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成为一种追求身体美的新时尚。在此背景下,医疗美容行业乘势发展,服务范围不断延伸,已形成涵盖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和美容中医科在内的上百种服务项目。在医美市场的扩张中,医美广告——既推销商品和服务,还不断地“生产”消费者——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③2019年8月,互联网医美服务平台“新氧”在视频网站上投放了一则广告,视频中一群身穿白色裙子的女性一起尖声高唱:“新氧医美,整整整。女人美了,才完整。”随后画面上浮现出五个大字——“做女人整好”。正如费瑟斯通所说,广告就是能把罗曼蒂克、奇珍异宝、欲望、美、成功、共同体、科学进步与舒适生活等各种意象附着在肥皂、洗衣机、酒精饮品等各种平庸的消费品之上。这则医美广告正说明了广告商是如何将女性身体的“美”“好”与“自信”“完美”“成功”等价值观进行了置换。
    ④广告解构那些根植于社会关系和文化客体中的意义,利用所谓“任意能指”的效应来重新解释原有的使用价值。在“身体被认为是最美消费品”的当今社会,医美广告不断培养人们永不满足的形象消费需求。在这里,广告提供的意象体系实际上是一种神话系统,其话语本身就是脱离具体产品之物的概念性能指,其与生俱来的工具性的特色就是激起对产品的意象与意义的想象,从而造就出一种真实产品的虚像。这样一来,产品就成了消费者品位、时髦,或者其他价值观的象征。
    ⑤在“姿”本主义的市场背景下,美丽才成为普遍的、不可抗拒的宗教式绝对命令。文化学者陶东风指出,消费工业的制造者们隐蔽地制造了身体的标准模式之后,又通过传媒的力量,反复强调身体特征的可塑性,人们可以通过技术塑造身体,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标准的、美的外观形象。如果不按照这一标准来重塑自己的身体,就会产生对身体的焦虑感。医美广告主们热衷于把“自信”“完美”“成功”等字眼当作宣传噱头,利用广告,巧妙地将整形自由与女性的个人价值挂钩,不断传递“颜值即正义、美貌即成功”的价值观。医疗美容被赋予了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不仅能让人们拥有姣好的面容和身材,甚至还能享有一定的社会资本。“颜值至上”的价值观大行其道,使得女性的容貌焦虑被无限放大。颜值是就业、婚恋的“敲门砖”,花钱整容是获得社会性成功的必要投资。容貌焦虑日益蔓延,甚至已经呈现出低龄化发展之势。例如,2021年10月郑州9岁女孩因“容貌焦虑”患上抑郁,诱因竟是“班主任太漂亮”。正所谓价值观决定行为逻辑,价值理念的偏差会对人的行为产生重大的作用。在错误观念的驱使下,不少求美者狂热地追求“完美容貌”,哪怕最后可能“面目全非”甚至危及生命,也挡不住他们求美的步伐。“颜值即正义”的价值观是由人所建构的,反过来却对人产生了异化作用。
    ⑥在形塑与传播“颜值即正义”的病态价值观的过程中,广告无疑是最大推手。正是因为广告的软性劝服,人们相信,体面的人不是像他们自己如此这般地生活着的,它驱使他们急切地去探视镜中的自我,为身体的不完美而情感脆弱,并鼓励不断改变自己来消解缘于不完美的沮丧。医美广告一方面通过将每一个体都会遭遇的衰老或者身体不完美,与女性的社会失败相连接,以此放大女性的焦虑和恐慌;另一方面,又向女性传递着“身体可以塑造”的神话叙事,宣扬只要付出金钱和努力,通过“整形”,就可以拥有完美的身体和社会意义的成功与幸福。医美广告制造焦虑、生产希望、劝服消费可谓一气呵成,从产品推广意义上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广告除了推销之外,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其潜藏或显露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社会的健康和谐与文明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医美广告的神话叙事营销得越成功,当代社会物化女性、贬抑女性倾向就越严重。这正是引发学界深刻反思之处。
    (摘编自刘传红、吴思琪《颜值幻象与美丽透支:医疗美容广告批判及其治理》)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中的脸、眼睛和神韵不加任何修饰,说明人们崇尚真实自然的美, 这和中国古代“燕瘦环肥”的审美风潮有所不同。
    B.比起修饰身体的传统方式,医疗美容手术凭借科技的支持能直接地干预身体,不仅见效快而且使得人们可以彻底实现理想的美貌。
    C.“洗衣机、酒精饮品等各种平庸的消费品”中的“平庸”,指的是医美广告宣扬高大时尚的审美价值观时借用的价格低质量差的消费品。
    D.广告除了有推销产品的作用之外,还是文化传播载体,它传播的价值观会阻碍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这正是引发学界深刻反思之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入21世纪,随着“地域隔阂的打破”,东西方原本丰富多元的“时尚身体美学观念”愈发趋于共同分享。
    B.“医美广告的软性劝服”,在于它不动声色地建构审美标准模式后,又通过传媒强调可以通过技术塑造身体。
    C.“美貌即成功”的观念大行其道会产生负面影响,这种价值观是错误的,颜值和获得成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D.人在遭遇严重的衰老或发现身体的很多不完美后,易产生容貌焦虑,在医美广告的影响下定会走向求美之路。
    3.下列广告词中,不属于利用了“任意能指”效应的一项是 (3分)
    A.还你美丽新容颜,做更完美的自己。 (丽人整形医院)
    B.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 (孔府宴酒)
    C.百年蜜炼枇杷膏,护肺止咳疗效好。 (念慈庵枇杷糖浆)
    D.飘柔,就是这么自信。 (飘柔洗发水)
    4.为了让读者了解医美广告及其危害性,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 (4分)
    如果要治理医美广告乱象,消除其消极影响,你将提出哪些建议?请依据材料进行概括。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夫老妻
    冯骥才
    他俩又吵架了。
    可是今天的架吵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不过是老婆儿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块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老婆儿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老婆儿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老婆儿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两人互相顶嘴,翻起对方多年来一系列过失的老账,话愈说愈狠。老婆儿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子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老婆儿吓得一声尖叫,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冲着老头大叫:“离婚!马上离婚!”
    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燃烧着。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老婆儿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候得了那场病,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执拗、愈急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
    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打架过后两小时,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可是……老头儿总该回来了;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仍没回来。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了,外边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别不留神滑倒摔坏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呆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
    雪下得正紧,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绒绒、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活鲜鲜的生气了。
    她一看这雪景,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五十年前,他们在一个学生剧团。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沿着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去。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浑身上下像一个雪人。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年轻时,她几乎一见到雪就想到这事;中年之后,她只是偶然想到,并对他提起,他听了都要会意地一笑,随即两人都沉默片刻,好像都在重温旧梦。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即使下雪天气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
    可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希望老头儿在她身边!
    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四十多年如同形影,紧紧相随。尽管老头儿爱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等等,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一件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
    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老头儿仍不见,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只有先回去了,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
    屋门推开了,啊!老头儿正坐在桌前抽烟。地上的瓷片都扫净了。炉火显然给老头儿捅过,呼呼烧得正旺。顿时有股甜美而温暖的感觉,把她冻得发僵的身子一下子紧紧地攫住。她还看见,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的……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
    她站着,好像忽然想到什么,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烟嘴,走过去,放在老头儿跟前。什么话也没说,赶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
    (节选自《冯骥才小说》,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选择一对老夫老妻作为写作的对象,选择“吵架”这一件生活小事为冲突点,正是要歌颂平凡人真挚感情的可贵。
    B.老婆子出门时“从挂衣钩儿上摘下老头儿的围巾、棉帽”,这个貌似不经意的细节,彰显出她对老头儿无微不至的关爱。
    C.老婆子在家强势,每次都把老头儿气得离家出走,结尾老头儿“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说明了这一点。
    D.老头儿性情急躁却不记仇,这一点从老婆子外出寻找老头儿时的回忆以及文末老头儿回家后的一系列行为中可以看出来。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主要以妻子的视角来展开情节,采用第三人称“她”来讲述故事,不受时空限制,感情细腻丰富,叙述自由灵活。
    B.小说多用心理描写,比如老婆子气得想跟老头儿离婚,希望老头儿已经回家等心理刻画,准确展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C.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使用插叙丰富情节,如插入“恋爱时”的场景,说明他们有很好的感情基础,从而为和好作伏笔。
    D.小说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修饰,处处体现着朴实之美,不仅人物做着朴实的事,说着朴实的话,叙事语言也很朴实。
    8.结合文中第⑥段对“雪”的描写,简要分析本段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
    9.老夫妻吵架过后,老婆子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叙述。(6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传》,有删改)
    材料二
    庞葱①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二》,有删改)
    【注】①庞葱:一作庞恭,魏国大臣
    10.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昔者[A]舜欲以乐传[B]教于天下[C]乃令重黎[D]举夔于草莽之中[E]而进之[F]舜以为乐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五声”,又叫“五音”,指古代音乐中的宫、商、角、徵、羽五种音阶。
    B. “是非”,古文中有口舌纠纷、评论、对错之意,文中是“对和错”之意。
    C. “质”,在文中指“做人质”,与成语“文质彬彬”中的“质”意思不相同。
    D. “信”,指相信,与《左传•曹刿论战》中“小信未孚”的“信”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齐桓公从鲍叔那里得到管仲而称霸,吴王因太宰嚭听信勾践最终身死国灭,由此论证举荐人的重要性。
    B. 材料一论证观点时,列举多个事例作为论据,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又使得文章内容深入浅出。
    C. 在陪太子去邯郸做人质之前,庞葱用寓言故事委婉地劝讽魏王,可等他回国后,魏王却再也不召见他。
    D. “夔一足”的故事、“三人成虎”的寓言都阐述了对信息传播不加辨析的后果,颇有现实指导意义。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
    14. 两则文本都涉及信息传播辨析,请简要说明如何辨析信息传播的真伪。(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寄远
    杜牧
    两叶愁眉愁不开,独含惆怅上层台。
    碧云空断雁行处,红叶已凋人未来。
    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
    功名待寄凌烟阁①,力尽辽城不肯回。
    【注】①凌烟阁是唐代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摹了双眉不展的愁态,两个“愁”字为整首诗笼上了一层愁绪。
    B.颈联写了车马飞扬、尘埃漫天的战场场景,“塞外”暗合“寄远”二字。
    C.抒情主人公心怀惆怅,独上高台,见雁影已逝、红叶凋零,而征人未归。
    D.诗人以思妇的视角进行写作,全诗既写了登台所见,又寄托了登台所思。
    16.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善用“掉尾一波”,意为其诗文“虽有悲慨之情,却往往能于结尾处呈现豪爽俊健之风”。请结合这首诗简要分析这一特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之志体现儒家礼乐理想,成语“沂水春风”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变而来。
    (3)在《 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称赞你是仁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随着小暑的到来,爱美的人们,对阳光唯恐避之不及,生怕自己晒黑了;但也有人说,①_____________,就容易缺钙。到底是该晒还是该防?如何科学防晒呢?适当的日晒可以产生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D,从而达到补钙的目的。每天1~3次,每次10~15分钟就可以了。夏季尤其要注意日晒适度。应避免在阳光最烈的中午进行,建议选择②______________。
    日光中的紫外线对皮肤会产生一定的损伤,导致皮肤黑化和光老化等问题,因此防晒的目的就是要③_______________,以及预防和日光相关的其他问题。有数据显示,光老化与年龄有关,( )。防晒不仅仅是涂防晒产品那么简单,综合护理最重要,即“躲、遮、涂”。躲,躲开太阳直射,如减少在日光强烈的时间段外出。遮,打遮阳伞,穿长袖,戴大沿帽子,等等,遮盖皮肤和眼睛。涂,涂抹防晒霜。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80%的光老化是20岁以前积累的。因此防晒相当重要,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
    B.儿童和青少年时代的防晒相当重要,因为20岁以前积累了80%的光老化
    C.80%的光老化是20岁以前积累的。因此,儿童和青少年时代的防晒相当重要
    D.儿童和青少年时代的防晒相当重要,因为80%的光老化是20岁以前积累的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由于承载了人们太多的情感与幽思,使清明节成为永不间断的一个文化话题。
    这一天,我们怀念亲友,感恩生命的馈赠和陪伴。父母赐予我们生命,师友教会我们为人。一路走来,他们留下的家风家训、叮嘱教诲、日常点滴,早已成为我们生命①________的一部分。祭奠故人、追忆风骨,不仅是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人生,更是对逝者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这一天,我们礼敬先贤,聆听历史深处的人文回响。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五千年而不衰,离不开丰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到仁义礼智信的伦理道德,从上下求索的钻研精神,到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灿若繁星的往圣先贤指引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披荆斩棘。重温传统文化的古老智慧,能够给予我们②____________的精神动力。
    这一天,我们缅怀英烈,赓续热血与赤诚铸就的民族信仰。救民族于水火的志士仁人、誓死捍卫民族尊严的爱国将士、和平年代逆向而行的平凡英雄、为人民事业“③__________、死而后已”的无双国士……他们正是鲁迅笔下“中国的脊梁”,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铭记英烈事迹、弘扬英烈精神,才能不负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无恙山河。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倡导圆,圆者,周密也,智不圆,则纰漏百出;有人认同方,方者,规矩也,行不方,则无以立身。方圆之间蕴含着无穷智慧。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南雄一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九周晚测
    语文答案
    A 【解析】B.“可以彻底实现理想的美貌”错,原文是“使得人们可以无限地去接近他们理想的美貌”。C.“价格低质量差”错,“平庸”是指和“罗曼蒂克、奇珍异宝、欲望、美、成功、共同体、科学进步与舒适生活”等各种高雅时尚的意象相比,显得世俗平常,并非指“价格低质量差”。D.“会阻碍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这正是引发学界深刻反思之处”错,从原文可见,广告传播的价值观对社会健康和文明和谐的影响不一定是起阻碍作用,且对“这”指代的内容理解有误。故选A。
    D 【解析】D.“在医美广告的影响下定会走向求美之路”错,医美广告只是推手,不必然导致容貌焦虑者走向求美之路。故选D。
    C 【解析】C.根据材料第④段“广告提供的意象体系实际上是一种神话系统。其话语本身就是脱离具体产品之物的概念性能指,其与生俱来的工具性的特色就是激起对产品的意象与意义的想象,从而造就出一种真实产品的虚像”可知,“百年蜜炼枇杷膏,护肺止咳疗效好”广告语没有脱离具体产品之物的概念性能指,不属于利用了“任意能指”效应。故选C。
    4.①引证法。如:引用乔治•维加莱洛的话,说明医疗美容行业乘势发展的原因。
    ②例证法。如:列举具体的医美广告,并深入分析其实质;列举9岁女孩的例子说明“容貌焦虑”蔓延的危害。 (每点2分,答对两点满分。)
    5.①(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立法监管,禁止违规宣传。
    ②(国家)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③(医美广告企业)督促医美广告相关企业担负起传播正确文化观念的社会责任。
    (每点2分,答对三点满分。)
    【解析】①结合可知,“在形塑与传播‘颜值即正义’的病态价值观的过程中,广告无疑是最大推手”“广告除了推销之外,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其潜藏或显露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社会的健康和谐与文明进步”可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立法监管,禁止违规宣传。
    ②结合“正所谓价值观决定行为逻辑,价值理念的偏差会对人的行为产生重大的作用。在错误观念的驱使下,不少求美者狂热地追求‘完美容貌’”“‘颜值即正义’的价值观是由人所建构的,反过来却对人产生了异化作用”可知,(国家)应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③结合“医美广告主们热衷于把‘自信’‘完美’‘成功’等字眼当作宣传噱头,利用广告,巧妙地将整形自由与女性的个人价值挂钩,不断传递‘颜值即正义、美貌即成功”的价值观’可知,(医美广告企业)督促医美广告相关企业担负起传播正确文化观念的社会责任。
    C【解析】C.“老婆子在家强势,每次都把老头儿气得离家出走”错误。从文中“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了,外边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别不留神滑倒摔坏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呆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可以看出妻子对老头儿的担心,所以选项中说她强势,理解有误。“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说明老头的自省和愧疚。故选C。
    B【解析】B.“老婆子气得想跟老头儿离婚,希望老头儿已经回家等心理刻画”错误。文中没有“老婆子气得想跟老头儿离婚”的心理描写,“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冲着老头大叫:‘离婚!马上离婚!’” 是老婆子生气时冲着老头儿说的话,这里并没有对老婆子进行心理描写,而主要是运用语言描写。故选B。
    8. ①情节方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妻子的担心,出门寻找老头儿,又引出下文对恋爱新婚往事的回忆。(答推动情节发展也可以)。
    ②人物描写方面:雪下的紧烘托了妻子内心烦乱、忐忑不安的心绪。
    ③情感表达方面:下雪的世界顷刻间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又很好的暗示妻子对丈夫的宽容理解。
    (一点1分,两点3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9. ①愤怒。因老头儿不注意生活小节而吵架后,老头儿的行为让她十分气愤。
    ②伤心和委屈。老头的离家让她想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
    ③担心。冷静下来后,又开始担心老头儿,于是外出寻找。
    ④感到幸运。想到老头的好处,甚至觉得老头儿可爱了。
    ⑤甜美温暖。回家后,夫妻又开始默契的互相帮助。
    【每点2分(心理1分,分析1分),答任意三点满分,意思合理即可】
    10. ACF【解析】句意:从前,舜想用音乐向老百姓传播教化,就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并且起用了他,舜任命他做乐正。
    “舜”是主语,“于天下”做“传教”的后置状语,“传”与“教”中间不可断,故选B处不应断;
    “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是“令”的内容,“重黎”后面不可断,故D处不应断;
    “举夔于草莽之中”与“而进之”都是重黎的行为,中间不可断,故E处不应断。
    11. D【解析】A.正确。B.正确。句意:是非的界线。
    C.正确。做人质。/本质。句意: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原义为人的文采和本质都很适宜。后形容言谈举止斯文闲雅。
    D.“意思相同”错误。相信。/信用。句意:大王会相信吗?/(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故选D。
    12.A【解析】A.“由此论证举荐人的重要性”错,论证的是“得言不可以不察,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即“传闻不可以不审察。听到什么如果加以审察,就有好处;听到什么如果不加审察,不如不听”。故选A。
    13.(1)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调和音律,从而使天下安定,像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
    (“本”,根本;第二个“和”,使……谐和,调和;“若”,像。每点各1分,句意1分。)
    如今邯郸距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评论我是非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
    (“去”,距离;“远于市”,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市远”,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愿”,希望。每点各1分,句意1分。)
    14.①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入考察。②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来审察传闻。③不能偏听偏信,要有独立冷静的判断。(每点1分,答对三点满分。)
    【解析】由“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可得出: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入考察。
    由“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可得出: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来审察传闻。
    由材料二关于“三人成虎”的对话可得出:不能偏听偏信,要有独立冷静的判断。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传闻不可以不审察。听到什么如果加以审察,就有好处;听到什么如果不加审察,不如不听。齐桓公从鲍叔牙那里得知管仲,审察他,因此国家称霸于诸侯。吴王从太宰嚭那里听信了越王勾践的话,没有经过审察便相信了,因此国家灭亡,自己也送了命。
    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入考察,对于人都必须用事理进行验证。鲁哀公问孔子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是真的吗?”孔子说:“从前,舜想用音乐向老百姓传播教化,就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并且起用了他,舜任命他做乐正。夔于是校正六律,谐和五声,用来调和八音,因而天下归顺。重黎还想多找些像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间的精华,国家得失治乱的关键。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谐。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调和音律,从而使天下安定,像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所以说“一个夔就足够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
    言辞有很多似非而是,似是而非的,是非的界线,不可以不分辨清楚,这是圣人需要特别慎重对待的问题。虽然这样,那么靠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慎重呢?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材料二
    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市集上有老虎,大王会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有两个人说市集上有老虎,大王会相信吗?”魏王说:“那我就要怀疑了。”庞葱又说:“如果有三个人说市集上有老虎,大王会相信吗?”魏王说:“我会相信。”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是很明显的事,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评论我是非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评论他是非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回国后)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
    B【解析】 “写了车马飞扬、尘埃漫天的战场场景”不妥。“道傍车马起尘埃”只是描写过往车马带起的尘埃,表达思妇对征人的盼归之情。
    16.①前三联写抒情主人公在惆怅中独登高台,大雁远去,红叶凋零,塞外音书不至,道旁尘埃四起,描绘了渺远寂寥之景,衬托了自己的孤独落寞,表达了对征人的思念之感。②尾联一反前文的哀愁苦闷,抒发了远征之人建功立业之志,写出了不灭敌寇不回乡的报国之心,豪爽俊健。(每点3分,答对两点得满分。)
    【解析】首联“两叶愁眉愁不开,独含惆怅上层台”,描写女主人愁眉不展,独上层台,两个“愁”字加上“惆怅”,渲染了人物愁绪满怀的情态;颔联写女主人眼前看到的景色,碧空广阔无边,好容易盼到一行大雁飞来,多么希望有那个人的音信到来啊,可惜女子目送大雁飞走,直到再也看不见大雁的影子,依然没有得到半点音信;此刻已是深秋,满树红叶已经凋零,又一年快要过去,人还是不见回来。渺远寂寥的景色衬托了人物的孤单落寞;颈联直接写音书断绝,道旁尘埃四起,一辆辆马车来了又走,空剩下荡起的尘埃。女子目送车马远去,空有对征人的思念。前三联通过叙事、写景、抒情,表现了女子对征人的思念和因此而起的满腹愁绪。尾联“功名待寄凌烟阁,力尽辽城不肯回”转为从征人角度抒情,征人有满腔抱负,他想要在凌烟阁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力尽辽城”也不肯回。书写了远征之人建功立业之志,写出了不灭敌寇不回乡的报国之心,豪爽俊健。这首诗的确属于“掉尾一波”的写法,尾联的情感一反前文的哀愁苦闷,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呈现豪爽俊健之风。
    17. (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浴乎沂 ,风乎舞雩
    (3)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每空1分,错、漏、多字,该空不得分,共6分)
    C【解析】“80%的光老化是20岁以前积累的”与前文衔接更紧密,排除B、D两项;再比较A、C两项,“儿童和青少年时代的防晒相当重要”与前后文衔接更好,排除A项。故选C。
    ①如果不晒太阳②阳光温和的早晚进行③防皮肤黑化和光老化
    (每空2分,共6分)
    20.①不可分割(或“不可或缺”“密不可分”)
    ②源源不绝(或“无穷无尽”)
    ③鞠躬尽瘁 (每空1分,共3分)
    【解析】(1)①从文中可知家风家训等已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此处应填一个联系密切的成语。不可分割,密不可分,不可或缺皆可。②此处要填一个修饰“精神动力”的成语,而前面的“重温传统文化的古老智慧”,则表明“古老智慧”能带来接连不断的精神动力,故而应填“源源不绝”,填“无穷无尽”也可。
    ③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与“死而后已”为常见搭配。
    21. ①由本体“他们”、喻体“脊梁、坐标”和比喻词“是”构成/把“他们”比作“‘中国的脊梁’,民族最闪亮的坐标”;(1分)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英烈的不屈与伟大,(1分)表达了对英烈的敬佩与缅怀以及向英烈学习的决心。(2分)
    22.由于承载了人们太多的情感与幽思,清明节成为一个永不间断的文化话题。
    (每处2分,共4分)
    【解析】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一是主语残缺,“由于”和“使”任意去掉一个;二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数量词“一个”应置前。
    写作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所供材料的关键词为“方”与“圆”,审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准确透彻的谈论方与圆之间的关系。所谓“圆”,是指周密圆融,融通老成,指一个人做人做事讲究技巧,能够认清时务,使自己进退自如、游刃有余。它要求人周密稳妥,能适应,会变通。所谓“方”,是指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可喻指一个人做人做事,讲究规矩,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不被外人左右。它是规矩,是准则,是框架,是一种品德,是人的立身之根本。为人处世,应该当方则方,当圆则圆,方圆相济,方圆兼具。本则材料意在引导考生思考,在人生之途中,如何处理好“方”与“圆”二者之间的关系。
    写作时,应该辩证分析“方”与“圆”二者之间的关系,考生如果只谈论方或者只谈论圆,不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那么就没有完全领悟命题者的意图。关于二者关系的辨析,我们可从概念入手,先对“方”和“圆”这对概念进行界定,比如,“圆”指虑事周密、处事圆通,“方”指,遵循规矩,品格方正。在此基础上,进而辨析其关系:
    (1)各有特点。处事要圆,即外圆;立身要方,即内方。
    (2)相互补充。品格方正,才能处事圆不逾矩;处事周密、圆融,才能品格方正而性格不古板,立身清正而人生不淹蹇。
    (3)相互成就。唯有品格方正,方能处事周密无纰漏、圆融无阻滞;唯有处事周密圆融,才能确保品格方正得保持。
    立意:
    1.方正做人,圆融做事。
    2.外圆内方,君子所宗。
    3.敢于突破“方”,不能肆意“圆”。
    4.“规矩”随时代而变,“方圆”随时代而画。
    例文:
    方圆兼备,书写璀璨人生
    圆者,周密也;方者,规矩也。圆与方看似不可调和又截然不同,但在人生的长路上,无论缺少哪一种,都没有办法走得长远。故曰,人生智慧,在圆在方,方圆兼备,方可书人生之璀璨无悔。
    圆之智慧在于周密,在于全面,是做事前总能将方方面面思考彻底。通晓圆的智慧,才能娴熟应对变化的命运,才不会在突变前手足无措。方的教诲在于规矩,在于正直,是行事作风端正且遵循礼义与道德。铭记方的教诲,才能在社会的染缸中保持品质的高洁,才能每一步都走稳走好。方圆兼备,是做事前思虑周全,行事时端正守矩,如此才能在事成后问心无愧,一步步走向成功。
    方圆兼备,助推个人谱写理想之乐章。“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在这场航行中,最重要的便是前瞻后顾而保持船身端正,不然,要么被浪潮打入水底,要么被击碎在暗礁暗流之中,唯有二者齐备,才能渡过恶浪险滩,抵达理想彼岸。观古,那是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周密而守矩,“是而不见可悔故也”,成就流芳百世的荆公美名;观今,那是袁隆平“喜看稻菽千重浪”,周密而守矩,将“禾下乘凉梦”一步步写入现实,成就“当代神农”的家喻户晓,誉满天下。方与圆的智慧,成就了他们的理想之路,方圆兼备,助推每一个你我在人生之路上走向成功。
    方圆兼备,助力国家展现从容之气度。新中国初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行事周全而规矩的外交态度,在世界为中国打开了外交的天地;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求同存异”之理念与“和平共处”的原则,思考之周密与行动之正直,让中国得以立足于大国之列。方与圆的智慧,让中国在世界上展现了泱泱华夏的风姿与气度,方圆兼备,才让我们在国际中尽显东方之智慧。
    有圆无方,难免流于八面玲珑的圆滑,独善其身的自私;有方无圆,又不免落为不知变通的顽固迂腐。唯有二者兼收并蓄,让方与圆的智慧共同扎根于脑海,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才能真正求得个人理想的圆满,求得人生的成功。
    “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方与圆,便如大鹏之两翼,若想腾飞,缺一不可,须二者相辅相成。愿吾辈青年展方圆二翼,乘长风万里,披浩气,斩虹霓!

    相关试卷

    24,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4,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肇庆市四会中学、广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肇庆市四会中学、广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