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 = 1 \* ROMAN 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五四”以来的文化研究中,曾出现一种认为“世界文化本一体,中西文化的差异纯粹是时代性”的观点,可称为“有古今无中外论”。这种论调的根本错误,在于忽视乃至抹杀人类社会以民族的形式存在这一历史事实。既然人类社会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以民族的形式存在,那么,人类文化也一定要以民族文化的形式存在。共同的民族文化不仅可以把一定数量的人民凝聚在一起,也可以把这些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人类社会以民族为基本形式这一事实还告诉我们,具体的文化总是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而一般的人类文化只能存在于这些具体的民族文化之中。离开了各种各样具体的民族文化,所谓一般的人类文化只是一种虚构。因此,文化“有古今无中外论”既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一般能通过特殊而存在的辩证法。
    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首先,地理的隔绝机制是民族差异形成的基本条件。因为地域的辽阔、山海的阻碍等因素,各个民族各自独立地生存,文化上差异的产生也不可避免。地理环境的差异是民族差异最重要的自然根源。例如,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就分别产生了农业部族、畜牧业部族及少数以工商业为主的部族。
    其次,不同文化发展成果对人类自身的不同改造是民族差异的最高表现。文化是人创造出来的,但文化发展的成果又不断地反作用于人本身。各民族在创造不同风格的音乐、美术的同时,也发展了不同的审美趣味。各民族不同的审美偏好,正是文化成果长期作用于人本身的结果。审美趣味如此,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也莫不如此。在这个意义上,一个民族的共同文化不仅表现了该民族的共同心理,而且创造了该民族的共同心理。这种文化成果与人自身的身心变化的相互作用,是民族差异的放大器、加速器和稳定器。
    其三,一定范围内自由创造的可能性是民族差异形成的重要机制。种族、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是人们从事文化创造的基础,同时也是对文化创造的限制,而自由创造只是在这一定范围内的发挥。因而,文化的发展既非绝对必然的,也非完全自由的,而是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摘编自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精神》)
    材料二:
    文化差异性是始终存在的。历史上对待这种差异性曾经有过三种不同的态度。
    第一种是对凡与自己文化不同的人,一概作为异端,必征服之,同化之,以至绝灭之而后快。当年白种人占领南、北美洲,对当地土著文化就是持这种态度。
    第二种是承认其价值,但只是作为珍稀的收藏、猎奇的点缀或某种可供研究的历史遗迹,实际上是排斥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抽空其生命,崇拜其空壳。如果我们混同了已成遗迹的、定型了的“传统文化”和今天仍然活着的并主宰着亿万中国人民生活方式、思维习惯的,受过现代文化洗礼的“文化传统”之间的根本区别,以复旧充新生,抵销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那么,中国文化的发展将陷入困境。
    第三种态度是一种文化相对主义的态度。这是将事物放到其自身的文化语境内去进行观照的一种方式,它赞赏不同文化的多元共存,反对用产生于某一文化体系的价值观去评判另一文化体系,承认一切文化,无论多么特殊,都自有其合理性和存在价值,因而应受到尊重。这种态度当然远比前两种态度来得宽容合理,但再进一步追问:千差万别的文化有没有普遍认同的东西呢?人类有没有可能超越民族中心主义?这些都是文化相对主义所面临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无论如何,文化差异总是现阶段普遍存在的事实。正是这些差异赋予了人类文化以多样性。我们固然不必保留辫子或者“三寸金莲”以供猎奇者玩赏,但中国文化自有其无法“欧化”的特殊的魅力,中国文化的更新也自有其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殊性。所谓的文化相互同化、融合而导致的“世界文化一体化”,只能带来人类文化的单调和没落。事实上,正是由于差异的存在,各个文化体系之间才有可能相互吸取、借鉴,并在相互参照中进一步发现自己。将异国作为帮助自己发现自己的“他者”,从另一种文化的陌生角度来观察自己,能看到许多从内部无法看到的东西。
    由于文化的差异性,两种文化接触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误读。所谓误读就是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读另一种文化。他原有的“视域”决定了他将对另一种文化如何选择,如何切割,然后又决定了他如何对其认知和解释。文化之间的误读难以避免,无论是主体文化从客体文化中发现新义还是反观自己,都很难不包含误读的成分,而从历史来看,这种误读又常是促进双方文化发展的契机,因为恒守同一的解读,其结果必然是僵化和封闭。
    (摘编自乐黛云《文化差异与文化误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社会在一定历史阶段以民族形式存在,决定人类文化也只能是民族的、具体的,不存在一般的人类文化。
    B.不同的文化发展成果长期作用于人,可造就不同的民族心理;不同的民族心理又反过来催生不同的文化成果。
    C.地理环境影响民族文化的形成,还阻碍了文化之间的同化、融合;地理条件不同,产生的部族也一定不同。
    D.文化相对主义赞赏不同文化的多元共存,承认一切文化的合理性,应成为我们文化交流时需要坚守的原则。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差异造就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它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它的存在有必要性与普遍性。
    B.如果在自由创造上不同,即使种族、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要素相同,发展出来的文化也仍然有可能不一样。
    C.在文化交流中,既要保持本国文化的特殊性以避免被同化,又要分清主客,利用客体文化来反观自我、发展自我。
    D.对待传统文化,应发挥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以保持其生命力,而不应把它珍藏起来或当作历史研究的对象。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B.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北史·吐谷浑传》)
    C.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三国志·夏侯玄传》)
    D.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林则徐)
    4.对“世界文化一体化”论调的批驳,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5.下列文字提到美国动画片《花木兰》与中国《木兰诗》存在差异,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种差异?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4分)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讲述木兰替父从军、最后荣归故里的故事,体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忠孝两全的价值观。美国动画片《花木兰》则对《木兰诗》进行重新诠释,木兰为了证明男女平等、实现自身价值而主动从军,体现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的民族性格。《花木兰》在中国上映后,获得不错的票房。不少观众表示故事有新意,能带来启发。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吝啬鬼(节选)
    [法]莫里哀
    人物 阿尔巴贡:剧中主人公
    雅克师傅:阿尔巴贡的厨子和车夫
    法赖尔:阿尔巴贡的女儿艾莉丝的情人
    阿尔巴贡 法赖尔,帮我多想想看。喂,雅克,你过来,我把你留到最末来讲。
    雅克师傅 老爷,我是您的车夫,又是您的厨子,您想同哪一个讲?
    阿尔巴贡 同两个讲。
    雅克师傅 不过两个里头,哪一个在先?
    阿尔巴贡 厨子。
    雅克师傅 请您等等。(他脱去他的车夫制服,露出厨子服装)
    阿尔巴贡 家伙!这是什么臭讲究?
    雅克师傅 现在您吩咐好了。
    阿尔巴贡 雅克,我约好了今天请人吃晚饭。
    雅克师傅 (旁白)稀罕事!
    阿尔巴贡 说说看,你有好菜给我们吃吗?
    雅克师傅 有,只要您有很多的钱给我。
    阿尔巴贡 见鬼,老离不开钱!除掉了钱,钱,钱!他们就像没有别的话讲。啊!他们挂在嘴边的,只有这个字:“钱。”老在说钱。这成了他们的口头禅:“钱”。
    法赖尔 对。
    雅克师傅 说真的,管家先生,你把这个秘诀告诉我,把我这厨子差事接过去,我承情不浅。你在这家,好管闲事,成了一手抓。
    阿尔巴贡 别闲扯啦。到底该怎么做?
    雅克师傅 席面上有多少人?
    阿尔巴贡 我们不是八个人,就是十个人。就作为八个人好了。有八个人吃的,也足够十个人了。
    法赖尔 当然。
    雅克师傅 好吧!那就得开四份好汤,五道主菜。好汤……主菜……
    阿尔巴贡 活见鬼哟!可以款待全城的人了。
    雅克师傅 烤的东西……
    阿尔巴贡 (拿手捂他的嘴)哎呀!捣蛋鬼,你吃掉我的全部家当。
    雅克师傅 和烤的东西同时上的……
    阿尔巴贡 (又拿手捂雅克师傅的嘴)还有?
    法赖尔 (向雅克师傅)你打算把大家撑死啊?难道老爷请客,是要他们死塞活塞吗?你去念念卫生守则吧;问问医生,还有比吃多了对人害处大的?
    阿尔巴贡 说得对。
    法赖尔 大师傅,你和你那些同行要知道:一张饭桌,上多了菜,等于是一家黑店。把客人当作朋友看待,菜饭就该清淡才好,一位古人说得好,“夫食以其为生也,非生以其为食也”。
    阿尔巴贡 对。(向雅克师傅)你听见了没有?(向法赖尔)这话是哪一位大人物说的?
    法赖尔 我现在想不起他的姓名。
    阿尔巴贡 记着把这句话给我写下来,我要用金字刻在我饭厅的壁炉上。
    法赖尔 我一定写。至于晚饭,交给我办。我会安排妥当的。
    阿尔巴贡 就你办吧。
    雅克师傅 再好不过,我免去许多麻烦。
    阿尔巴贡 就该搭配一些不对胃口的东西,不吃便罢,一吃就饱,好比肥肥的红烧羊肉呐,栗子肉馅的点心呐。
    法赖尔 一切有我,您放心好啦。
    阿尔巴贡 现在,大师傅,要把我的马车擦干净。
    雅克师傅 等一下。这话是对马车夫讲的。(他又穿上他的罩褂)您说。……
    阿尔巴贡 把我的马车擦干净,把马准备好,回头赶集去……
    雅克师傅 老爷,您那些马呀?说真的,一步都走不动啦。我不是说,它们累坏了,躺在槽头站不起来,可怜的牲口不是累坏了,那么说,不合实情。毛病出在您老叫它们挨饿,饿到后来,也就只有皮包骨头,马架子、马影子、马样子了。
    阿尔巴贡 什么活儿也不干,说病就病。
    雅克师傅 老爷,什么活儿也不干,就该挨饿吗?可怜的牲口,多干活儿,可是有的吃,对它们好多了。看见它们就剩下一口气了,我打心里难过;因为说到临了,我对我那些马有感情,看见它们受罪,就像自己也在受罪一样,我每天省下自己的口粮来喂它们。老爷,对生灵没有一点点怜惜,未免心肠也太狠了点儿。
    阿尔巴贡 赶一趟集,又不是什么重活儿。
    雅克师傅 老爷,不成,我狠不下这个心吆喝,它们那副可怜样子,我拿鞭子抽,要良心不安的。它们连自己都拖不动,您怎么好叫它们拖车?
    法赖尔 老爷,我约街坊毕伽底人吆喝车好了,再说,我们也需要他预备晚饭。
    雅克师傅 也好。它们宁可死在旁人手中,也别死在我手中。
    法赖尔 大师傅真是高谈阔论的能人。
    雅克师傅 管家先生真是水来土掩的好手。
    阿尔巴贡 别吵!
    雅克师傅 老爷,我就是看不惯那些马屁精。不管他干什么,哪怕是无时无刻查对面包呀、查对酒呀、查对劈柴呀,我看呀,只不过是巴结、逢迎。想到这上头我就有气。听见人家议论您,我就难过。因为不管我怎么着,说到临了,我觉得自己对您是有感情的。除去我那些马,您就是我顶爱的人了。
    阿尔巴贡 雅克,你能不能告诉我,人家议论我什么。
    雅克师傅 老爷,说也没有什么,不过话讲在前头,您可不能恼我。
    阿尔巴贡 我不恼你,决不会的。
    雅克师傅 算了吧,我看十有八九,您要生气的。
    阿尔巴贡 我不但不生气,反而爱听。我喜欢知道人家怎么议论我。
    雅克师傅 老爷,您一定要听,我就干脆对您明说了吧,到处有人说您坏话。人家说起您来,刻薄得就像大雨点子,四面八方全是。人家就喜欢挖苦您,无时无刻不拿您的吝啬当笑话讲。有人讲:您专为自己印了一些历书,四季的大斋和举行圣典之前吃斋的日子,加了一倍,好叫一家大小多断几回食。有人讲:赶上过节送礼或下人歇工的时候,您总有碴儿跟下人吵,找借口不给他们东西。又有人讲:街坊养的一只猫,有一回偷吃了您剩下来的一块羊腿,您告了猫一状。还有人讲:有一天夜晚,有人发觉您到马棚偷喂马的荞麦,您的车夫,就是我以前的那个车夫,黑地里不晓得揍了您多少棍子,您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总之,您要我说给您听,随便走到一个地方,就会听见有人在糟蹋您。您成了人人的话柄、笑柄。人家不说您便罢,一说起您来,总把您叫作吝啬鬼、钱串子、财迷和放高利贷的。
    阿尔巴贡 (打他)你是一个傻瓜、一个混蛋、一个坏包、一个不要脸的东西。
    雅克师傅 看!我不早就料到了吗?您就是信不过我嘛。我早对您说过了,我对您讲了真话,您要恼我的。
    阿尔巴贡 学学该怎么讲话吧。
    (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稀罕事”是指阿尔巴贡平时不怎么请客,凸显其小气吝啬。
    B.“记着把这句话……壁炉上”,对法赖尔的话的认可体现了阿尔巴贡的无知。
    C.“大师傅真是高谈阔论的能人”是指雅克师傅用夸张、幽默的语言耍弄阿尔巴贡。
    D.“管家先生真是水来土掩的好手”是讽刺法赖尔费尽心机讨好巴结阿尔巴贡。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虽然是选段,但涉及的人物形象十分饱满,这源于作者对人物语言的精心设计,个性化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
    B.选文从语言、动作、表情、心理等方面充分描写了主人公阿尔巴贡嗜钱如命、生性多疑、虚伪丑陋、极端吝啬的典型形象。
    C.选文中阿尔巴贡的吝啬不仅表现在他对朋友的小气上,甚至还体现在他与动物的争斗中,其吝啬的根源无疑是对金钱的强烈的操控欲望。
    D.选文中阿尔巴贡自己爱钱如命,却不允许雅克师傅提钱,这暴露了他的虚伪。想听别人对他的评论,听完又暴怒,也验证了这点。
    8.戏剧是冲突的艺术。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它把舞台行动的内在联系、剧本人物、结构和语言有机结合在一起。请简要分析本文中的戏剧冲突。(6分)
    9.本剧成功运用了漫画式的幽默、夸张的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王僧辩与陈霸先共灭侯景,僧辩居石头城,霸先在京口,僧辩推心待之。及僧辩纳贞阳侯渊明[注]霸先遣使苦争之往返数四僧辩不从霸先窃叹谓所亲曰武帝子孙甚多唯孝元能复仇雪耻其子何罪,而忽废之?吾与王公并处托孤之地,而王公一旦改图,外依戎狄,援立非次,其志欲何所为乎!乃密具袍数千领及锦彩金银为赏赐之具。会有告齐师大举至寿春将入寇者,僧辩遣江旰告霸先,使为之备。霸先因是留旰于京口,举兵袭僧辩。九月壬寅,召部将侯安都、周文育、徐度、杜棱谋之。棱以为难,霸先惧其谋泄,以手巾绞棱,闷绝于地,因闭于别室。部分将士,分赐金帛,使徐度、侯安都帅水军趋石头,霸先帅马步会之,是夜,皆发,召杜棱与同行。知其谋者,唯安都等四将,外人皆以为江旰征兵御齐,不之怪也。
    甲辰,安都引舟舰将趣石头,霸先控马未进。安都大惧,追霸先骂曰:“今日作贼,事势已成,生死须决,在后欲何所望?若败,俱死,后期得免斫头邪!”霸先曰:“安都嗔我。”乃进。安都至石头城北,投于女垣内,众随而入,进及僧辩卧室,霸先兵亦自南门入。僧辩方视事,外白有兵,俄而兵自内出。僧辩遽走,遇子頠,帅左右数十人苦战,力不敌,就执。霸先曰:“我有何辜,公欲与齐师赐讨?”且曰:“何意全无备?”僧辩曰:“委公北门,何谓无备?”是夜,霸先缢杀僧辩父子。前青州刺史程灵洗帅所领救僧辩,力战于石头西门,军败,霸先遣使招谕,久之乃降。霸先深义之,权摄兰陵太守,使助防京口。乙巳,霸先为檄布告中外,列僧辩罪状,且曰:“资斧所指,唯王僧辩父子兄弟,其余亲党,一无所问。”
    [注]贞阳侯渊明:梁武帝萧衍之侄。
    (摘编自《通鉴纪事本末·梁氏乱亡》)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及僧辩纳贞阳侯渊明/霸先遣使苦/争之往返数四/僧辩不从/霸先窃叹谓所亲曰/武帝子孙甚多/唯孝元能复仇雪耻/
    B.及僧辩纳贞阳侯渊明/霸先遣使苦争之/往返数四/僧辩不从/霸先窃叹谓所亲曰/武帝子孙甚多/唯孝元能复仇雪耻/
    C.及僧辩纳贞阳侯渊明/霸先遣使苦/争之往返数四/僧辩不从霸先/窃叹谓所亲曰/武帝子孙甚多/唯孝元能复仇雪耻/
    D.及僧辩纳贞阳侯渊明/霸先遣使苦争之/往返数四/僧辩不从霸先/窃叹谓所亲曰/武帝子孙甚多/唯孝元能复仇雪耻/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戎狄:戎、狄都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称谓,“戎”在我国西部,“狄”在我国北方。文中指北齐。
    B.“齐师大举至寿春”中“师”指的是军队,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师必退”的“师”意思相同。
    C.壬寅:文中指干支纪日法,即以十二天干和十地支两两相配来纪日,也可用于纪年纪月。
    D.权摄:指暂代官职。在古汉语中,表示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的词还有“守”“假”“署”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僧辩真心地对待陈霸先,但在王僧辩废掉孝元帝之子、扶立萧渊明后,陈霸先对他有了猜忌。
    B.在陈霸先将偷袭王僧辩时,外人误以为是江旰在征调军队抵抗北齐,对出兵举动都不觉得奇怪。
    C.攻打石头城时,陈霸先率兵与侯安都等人会合,然后与侯安都率领士卒分别从城北、南门攻入。
    D.王僧辩被杀后,陈霸先发布檄文列举其罪状,指明自己讨伐的是王家父子兄弟,与其他人无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安都引舟舰将趣石头,霸先控马未进。安都大惧。
    (2)僧辩方视事,外白有兵,俄而兵自内出。僧辩遽走。
    14.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了击败权臣王僧辩,陈霸先出兵前作了哪些周密安排?(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过平原作①(节选)
    文天祥
    平原太守颜真卿,长安天子不知名。
    一朝渔阳动鼙鼓,大江以北无坚城。
    公家兄弟奋戈起,一十七郡连夏盟②。
    贼闻失色分兵还,不敢长驱入咸京③。
    明皇父子将西狩,由是灵武起义兵。
    唐家再造李郭④力,若论牵制公威灵。
    哀哉常山惨钩舌⑤,心归朝廷气不慑。
    【注】①此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解至大都途中所作。平原:唐代郡名,安史之乱中颜真卿在此地任太守。②天宝年间,颜真卿的兄长颜杲卿等人起兵,约以连兵断安禄山归路,以缓其西侵之谋,河北十七郡响应。③咸京:代指长安。④李郭:指李光弼、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⑤颜杲卿曾为常山太守,常山兵败时,颜杲卿怒骂不断,被断舌,最终受酷刑而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诗歌内容可以得知,颜家兄弟皆是忠于国家、富有谋略的忠臣义士。
    B.诗中使用“一朝”“无坚城”等词语,描写了叛军进攻时凶猛、激烈的场面。
    C.诗人对历史事实客观评价,既肯定了李、郭之力,也赞扬了颜家牵制之功。
    D.诗人赞扬颜家兄弟,也表明自我心志:即使被俘,也会坚强不屈,不改气节。
    16.本诗在塑造颜家兄弟的形象时主要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6分)
    17.补写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例子。
    (2)孟子早就有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示,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再次表达了这样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杜甫心忧国事、朴素深沉的爱国情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于是她心中特有的生命精神和美感,叫我感觉到了。她没有像我们都市中的大艺术家们那样搜出枯肠去变形变态,刻意制造出各种怪头怪脸设法“惊世骇俗”。她的艺术生命是天生的、自然的、本质的,也是不可思议的。这生命的神奇来自她的天性。剪花娘子们不想在市场上创造价格奇迹,更不懂得利用媒体。千古以来,一直都是把这些随手又随心剪出的活脱脱的形象贴在炕边的墙壁或窑洞的墙上,自娱或娱人,没有市场霸权制约的艺术才是真正自由的艺术,这不就是民间艺术的魅力吗?她们不就是真正的艺术天才吗?
    然而,这些天才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就像契诃夫在《草原》中所写的那些无名的野草野花,它们天天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却不为人知,一代一代,默默地生长、开放与消亡。那么,到了农耕文明在历史大舞台上的演出接近尾声时,我们只是等待着大幕垂落吗?在我们对她们一无所知时就忘却她们?我的车子渐渐离开这草原深处,离开这些真正默默无闻的人间天堂,我心里的决定却愈来愈坚决: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一定!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B.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那个“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
    C.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D.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20.文中画框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定要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李纨是贾母的长孙媳妇。虽然与王熙凤、秦可卿等贾家媳妇相比,她在贾府中的分量有些单薄,但她却培养出了贾兰这样一个复兴家族的优秀儿子。如果细细研究她的教育理念,我们就会发现:有远见的母亲,都舍得让孩子吃苦。
    熟悉《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她选择稻香村作为自己和贾兰的居家之所。而稻香村的最大亮点就是,“富贵气象一洗皆尽”。身处富贵之乡,①____________,让儿子过上一种简朴而又清贫的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下长大的贾兰,与活在蜜罐里的宝玉不同,他多了一份坚韧与努力奋进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贾府被抄家后,贾兰依然能够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考取功名,人生美满。作为典型的贤妻良母,李纨对儿子的未来,也有着长远的打算。她不仅严厉督促贾兰用功读书,②____________。《红楼梦》第二十六回,宝玉被袭人劝着出来逛逛,正无精打采时,突然看到贾兰拿着一张小弓在追两只小鹿。宝玉很纳闷,问及原因,贾兰说:“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贾府能有贾兰这样优秀的子孙,跟他的母亲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想让孩子的未来走得更顺畅,作为母亲,就要起到引导作用,③____________,对他的人生负起责来。就像国学大师傅佩荣说的那样:吃苦不是为了胜过别人,而是为了迎向生命的真实面貌。
    21.下列句子中的“他”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老艺人用他那苍老的低沉的声音,重新铸成一种新的艺术风格。
    B.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C.闲暇之时,可以寻一方安静之地,唱他几句,喝他几杯,其乐融融。
    D.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既然我们不行,倒可以借助别人的力量。
    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历史上多有隐逸之士,不愿为官而洁身自好。楚王派了专使去请庄子做官,庄子则表示自己宁愿做烂泥塘里的乌龟,予以拒绝。陶渊明做了几年县令,便“守拙归田园”去了,他想让自己“愿无违”。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希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如孔子不肯归隐,他说“鸟兽不可与同群”;陆游则直言“位卑未敢忘忧国”,即使僵卧孤村,也“尚思为国戍轮台”。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以“我们应当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人生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项,“决定人类文化也只能是民族的、具体的,不存在一般的人类文化”错误,材料一说“人类社会以民族为基本形式这一事实还告诉我们,具体的文化总是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而一般的人类文化只能存在于这些具体的民族文化之中”,可见有一般的人类文化。C项,“地理条件不同,产生的部族也一定不同”错误,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一原文为“因为地域的辽阔、山海的阻碍等因素,各个民族各自独立地生存,文化上差异的产生也不可避免。地理环境的差异是民族差异最重要的自然根源”,不能推断出“地理条件不同,产生的部族也一定不同”。D项,“应成为我们文化交流时需要坚守的原则”错,材料二表述的是“因而应受到尊重”。
    2.答案:D
    解析:D项,“而不应把它珍藏起来或当作历史研究的对象”错误,于文无据,材料二原文为“第二种是承认其价值,但只是作为珍稀的收藏、猎奇的点缀或某种可供研究的历史遗迹”,原文强调的是“只是”把它珍藏起来或当作历史研究的对象的做法是错误的,没有说不能把它“当作历史研究的对象”。
    3.答案:C
    解析:材料一第一段观点是:文化“有古今无中外论”既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一般能通过特殊而存在的辩证法,强调文化的差异性。A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强调借鉴,不符合材料一第一段观点。B项,“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强调团结,不符合材料一第一段观点。C项,“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指羹之所以美味可口,在于把各种不同的调料合到了一起。表现了文化的差异性。符合材料一第一段观点。D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强调包容,不符合材料一第一段观点。
    4.答案:①材料一重点批驳这种错误的本质(根源),指出其忽视乃至抹杀人类社会以民族的形式存在这一事实(或:指出其既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一般能通过特殊而存在的辩证法)。②材料二重点分析这种思想的危害,指出其只能带来人类文化的单调和没落。
    5.答案:①这种差异体现中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即中国的忠孝观念与美国的个人主义的不同。②这种差异是文化误读的产物。美国人照自身文化传统、思维方式来解读《木兰诗》。③对这种差异应当宽容。动画片《花木兰》可提供“他者”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己(或:中美文化进行互动、交流,可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C项,“是指雅克师傅用夸张、幽默的语言耍弄阿尔巴贡”错误。这句话指的是法赖尔讽刺雅克师傅也像自己一样讲大道理。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B项,“表情、心理”错误。文章没有对人物的心理和表情进行描写。选文主要是人物的语言,舞台说明中有写动作,如“拿手捂他的嘴”“挥手”等,但是没有心理和表情描写。
    8.答案:本文的戏剧冲突在不同人物之间展开。①阿尔巴贡与雅克师傅之间的矛盾冲突:阿尔巴贡打算请人吃晚饭,他们商议菜单,雅克师傅要钱,而吝啬鬼阿尔巴贡想省钱。②雅克师傅与法赖尔之间的矛盾冲突:法赖尔站在阿尔巴贡的一边,迎合、讨好阿尔巴贡,并最终获得了晚饭的置办权;雅克师傅则看不惯法赖尔的这种嘴脸。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梳理选文的故事情节,其次要明确选文的构思。莫里哀《吝啬鬼》的节选内容中,有不同人物之间的多组戏剧冲突:有阿尔巴贡与雅克师傅的冲突——阿尔巴贡想请人吃饭又想省钱,雅克师傅看不惯阿尔巴贡的作为;也有雅克师傅与管家法赖尔之间的冲突——法赖尔奉承阿尔巴贡,雅克师傅则看不惯法赖尔这种奉承的嘴脸。
    9.答案:①如阿尔巴贡破天荒地招待客人,但又嘱咐厨子专给客人“搭配一些不对胃口的东西,不吃便罢,一吃就饱”,这些情节荒唐可笑,突出了阿尔巴贡吝啬、虚伪的特点。②又如雅克师傅一个人做两个人的工作,因此在以不同的身份和阿尔巴贡对话时,他会穿上不同的衣服,用这样一种夸张、幽默的行为来嘲讽阿尔巴贡的吝啬,表达自己对阿尔巴贡的不满。③再如阿尔巴贡舍不得喂马,竟然导致马瘦得不能拉车,这些夸张到不近情理、荒唐怪诞的情节,引人发笑,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解析:本题考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漫画式的幽默、夸张”是莫里哀表现阿尔巴贡这个吝啬鬼形象的主要手法,他将阿尔巴贡身上最突出的特点“吝啬”放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答题时,从文中找出阿尔巴贡的吝啬表现得最突出的地方,简要分析即可。
    10.答案:B
    解析:“苦”修饰“争之”,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两项;“窃叹”的主语是“霸先”,“霸先”前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B。
    11.答案:C
    解析:“十二天干和十地支”有误,应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12.答案:C
    解析:根据“安都至石头城北,投于女垣内,众随而入”“霸先兵亦自南门人”可知,从城北攻入的是侯安都及其士卒,从南门攻入的是陈霸先的士卒。
    13.答案:(1)侯安都率领船队将奔赴石头城,陈霸先勒马停止前进。侯安都非常害怕。
    (2)王僧辩正在处理事务,外面禀告说有士兵(偷袭),不久有士兵从内室(里边)冲出来。王僧辩急忙逃跑。
    解析:(1)引:率领。趣:奔赴,趋向。控:勒马。(2)视事:治事,此处指处理事务。白:禀告,报告。遽:迅速,急忙。
    14.答案:①准备物资,发兵前分赐以鼓舞人心。②控制江旰,以至后面发兵之时无人怀疑。③幽禁杜棱,防偷袭消息走漏。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出兵前”和“周密安排”,在文中寻找对应内容:“乃密具袍数千领及锦彩金银为赏赐之具”“霸先因是留旰于京口……闭于别室”“是夜,皆发……不之怪也”。然后从中概括答案即可。
    [参考译文]
    当初,王僧辩和陈霸先共同消灭了侯景,王僧辩居住在石头城,陈霸先居住在京口,王僧辩真诚地对待陈霸先。等到王僧辩接纳贞阳侯萧渊明为帝时,陈霸先派使者苦苦规劝他,使者往返三四次,王僧辩不听(陈霸先的劝说)。陈霸先私下叹息,对他的亲信说:“武帝的子孙很多,只有孝元帝能(平定侯景之乱,)为祖宗报仇雪耻。他的儿子有什么罪,而要突然废黜他呢?我和王公僧辩共同处于先帝托孤的重臣的地位,而王公忽然改变主意,对外依附戎狄,不按次序扶立天子,他的志向是想要做什么呢?”于是秘密准备了几千件战袍和丝帛金银等作为赏赐部下的物品。正好这时有人来报告,北齐军队大规模地行至寿春,将要入侵,王僧辩派江旰通知陈霸先,让陈霸先有所防备。陈霸先趁这个机会把江旰扣留在京口,举兵袭击王僧辩。九月壬寅,陈霸先召集部将侯安都、周文育、徐度、杜棱一起谋划这件事。杜棱认为这事很难进行,陈霸先害怕自己的谋划泄露,用手巾勒住杜棱,使他晕倒在地上,然后把他关在另一间屋子里。(陈霸先)给部分将士分赐金银丝帛,派徐度、侯安都率领水军直奔石头城,陈霸先率领骑兵、步兵与他们会合,当天夜里,各路兵马都出发了,陈霸召杜棱随军同行。知道这次谋划的人,只有侯安都等四个将领,外人都以为是江旰在征调军队抵抗北齐(的进犯),对军队的出动一点也不感到奇怪。
    甲辰,侯安都率领船队将奔赴石头城,陈霸先勒马停止前进。侯安都非常害怕,追上陈霸先大骂说:“今天我们造反,事势已成,生死关头必须作出决断,你在后面,还有什么期望?如果失败,我们都得死,后至就能免去砍头吗?”陈霸先说:“侯安都责怪我。”于是进兵。侯安都到了石头城北,跳进城上短墙内,众人随着他入城,进入王僧辩的卧室,陈霸先的军队也从南门攻入了。王僧辩正在处理事务,外面禀告说有士兵(偷袭),不久有士兵从内室(里边)冲出来。王僧辩急忙逃跑,遇到儿子王頠,(父子二人)率领身边几十人苦战,力不敌,被抓住。陈霸先说:“我有什么罪,你想和北齐军队一起来讨伐我?”而且还说:“(北齐军队来犯,)你为什么全无戒备?”王僧辩说:“派你据守建康的北门,怎么能说没有戒备?”当天夜里,陈霸先把王僧辩父子勒死了。前青州刺史程灵洗率领所部将士来救王僧辩,在石头城西门奋力苦战,兵败,陈霸先派使者前去招谕他,过了很久,他才投降。陈霸先认为他很有义气,让他暂代兰陵太守一职,协助防守京口。乙巳,陈霸先发布檄文,通告朝廷内外,列举王僧辩的罪状,并且说:“我所讨伐的,只是王僧辩父子兄弟,其余的亲戚党羽,一概不加问罪。”
    15.答案:B
    解析:“描写了叛军进攻时凶猛、激烈的场面”错。“一朝”两句的意思是渔阳战鼓响起,大江以北没有坚不可摧的城池,这是对战争情况的概述,并没有对“凶猛、激烈的场面”进行描写。
    16.答案:①用社会环境反衬:一朝叛军起事,大江以北城池不保;颜家兄弟拿起武器对抗叛军,一十七郡纷纷响应。朝廷之弱与颜家兄弟号召力之强形成对比,突出颜家兄弟的号召力。②通过他人行为侧面烘托:叛军听说颜家兄弟与一十七郡联盟,不敢进攻长安,侧面烘托出颜家兄弟的威慑力。③用历史人物正面衬托:将颜家兄弟与唐朝名将李光弼、郭子仪相提并论,衬托颜家兄弟的功绩非凡。
    17.答案:(1)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8.答案:C
    解析:文中的引号:刻意制造出各种怪头怪脸设法“惊世骇俗”。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项,“友邦人士”表示讽刺和否定;B项,“北京话”表示特定称谓;C项,“秋”表示特殊含义;D项,“过人头”表示直接引用。
    19.答案:句中把剪花娘子比作野草野花,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剪花娘子和野草野花都是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默默无闻,不为人知;剪花娘子和野草野花都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
    解析:题干中说“比喻具有相似性”,这就提示了思考的方向,要指出“相似点”。文中的比喻句是“然而,这些天才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就像契诃夫在《草原》中所写的那些无名的野草野花”,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这些天才”(即“剪花娘子”),喻体是“野草野花”。二者的相似点是:“它们天天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却不为人知,一代一代,默默地生长、开放与消亡”,即剪花娘子和野草野花都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但是它们都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默默无闻,不为人知。
    20.答案:(1)原文运用倒装,更能突出强调“我”想印画册让更多人了解剪花娘子的决心。
    (2)原文“一定”单独成句,且使用感叹句式,表达感情强烈,强化了作者对民间艺人和剪纸艺术的喜爱、赞叹之情。
    解析:从句子顺序来看,该句是正常语序,而原句采用了倒装句,将“一定”放到句子后面,且单独成句,运用叹号,这就突出强调“我”想印画册让更多人了解剪花娘子的决心;使用感叹句式,表达感情强烈,强化了作者对民间艺人和剪纸艺术的喜爱、赞叹之情。因此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21.答案:A
    解析:A项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他”均为人称代词,是特指;B、D两项中的“他”是指示代词,相当于“另外的”“其他的”;C项中的“他”是虚指,用在动词和数量词之间。故选A。
    22.答案:①她却主动远离贾府的奢华;②还让他学习骑射;③舍得让孩子吃苦
    解析:①处,由前文“而稻香村的最大亮点就是……身处富贵之乡”和后文“让儿子过上一种简朴而又清贫的生活”可知,语境是说李纨虽然身处富贵之家,但是主动远离奢华,故可填写“她却主动远离贾府的奢华”。②处,由前面的“不仅”可知,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再根据后文“贾兰拿着一张小弓在追两只小鹿”“贾兰说:‘这会子不念书……所以演习演习骑射。’”可知,此处可填写“还让他学习骑射”。③处,由第一段中的“有远见的母亲,都舍得让孩子吃苦”和后文“吃苦不是为了……”可知,此处的关键词是“吃苦”,故可填写“舍得让孩子吃苦”。
    23.答案:
    入世做事,出世做人
    出世与入世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入世是投身社会、进取有为的人生态度,出世是超脱世俗、逍遥无为的人生态度。人生在世,既要入世,也要出世。入世做事,出世做人,方能领略人生的大智慧。
    入世做事,方成大器。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做事,方能建功立业,从而名垂青史。孔子周游列国,绝粮陈、蔡而初衷不改;屈原忧国忧民,宁葬身鱼腹也不随波逐流;司马迁发愤著书,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国为民;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尽忠报国;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挺身而出,虎门销烟……他们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不惧前路艰险,满腔热血、奋不顾身地投身到社会历史的洪流之中。他们身上闪烁着入世精神的光辉,成为后世仰望的灯塔。
    出世做人,方悟大道。以逍遥超脱的心态做人,方能参透人生悟大道。出得世界来观看世界、体验世界,你会发现一个更加自由的天堂,一个更加广阔的宇宙。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面对仕途失意和入世理想的幻灭,也曾郁闷徘徊,苦苦挣扎。但在黄州赤壁,老庄精神消融了他内心的纠结,山水灵气润泽了他文学的光华,他终于实现了人生觉悟,完成了精神突围。当他以出世的心态融入生活,即便被贬到偏远的蛮荒之地,亦有“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旷达情怀。只有当我们看淡尘世、淡泊名利、忘怀荣辱,方能领略“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惬意,感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方能悟得人生大道而不迷失本性。
    以出世之心做人,入世之心做事。“入乎其内”而“出乎其外”,才是人生在世的最高境界。做人,对名利不必看得太重,不为名缰利锁所捆绑,方可活得从容潇洒;行事,却要有积极进取的心态,认真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不枉来人间走一遭。游刃于入世与出世之间,一出一入,观照世界的同时切身体验着世界,才活得有意义、有价值。
    入世做事,方成大器;出世做人,方悟大道。唯有出入相宜,才能感受生命的真谛,领悟人生的大智慧。
    解析:材料以庄子和陶渊明为例,表明古代隐逸之士的淡泊安然和洁身自好。庄子宁可曳尾于涂,也不愿出仕做官,陶渊明“守拙归田园”,坚守淡然之心,以拙立身,以拙求进。而材料也提到很多人认为要“自强不息”,希望“致君尧舜上”,如孔子的积极入世,陆游的拳拳报国情。面对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考生要思考“我们应当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综合来看,超然物外与积极进取,其实并不矛盾,我们既要有出离俗世的超逸,又要有积极入世的豪情,践行利国利民的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以看淡名利的态度做人,以积极、有效、踏踏实实的态度做事。出世的心态和人世的行为,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若是没有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也只会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样浮躁;若是不做入世的事,有出世的心也不过是洁身自好而没有造福他人。
    【立意】①以出世的精神过入世的人生;②保持精神的高度,践行社会的责任;③超逸的情怀,奋进的步伐;等等。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偃师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偃师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阶段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阶段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