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天立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鲁教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市天立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鲁教版)(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地球上植物出现后, 蕨类植物发展时期, 地球大气成分演变的主导因素是, ①圈层的特点是, 据图推断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8页,20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年2月23日,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发现了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其中e、f、g位于宜居带内。下图为TRAPPIST1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与“TRAPPIST1系统”级别相同的天体系统是( )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可观测宇宙
2. “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的原因最可能是( )
①有微生物的存在②水资源充足③与TRAPPIST1距离适中
④有适宜的大气环境⑤有肥沃的土壤⑥天体表面平坦
A. ①②④B. ②③⑤C. ②④⑥D. ②③④
3. 保证“宜居带”内的行星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 )
A. 有液态水存在B. 体积、质量适中
C. TRAPPIST1状态稳定D. 大气成分与地球相似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更多免费优质滋元可 家 威杏 MXSJ663 【1题详解】
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太阳、地月系和其它行星系;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总星系即可观测宇宙,银河系直径10万光年。由材料可知,T RAPPIST -1是一颗距离地球40光年的恒星,因此,“TRAPPIST1系统”为银河系中的一个恒星系统,与太阳系的级别相同,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稳定的太阳光照提供了光和热;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是: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适于生命生存的大气层;有液态水的存在。据此进行分析:根据题干可知,T RAPPIST -1天体系统内的行星位于“宜居带”内,说明其位置适中,气温适宜,且有水资源,以及适宜的大气环境为生物的生存提供必须的条件,②③④正确;微生物的存在是“宜居”的结果,不是原因,①错误;有生命才可能形成肥沃的土壤,因此,肥沃的土壤是“宜居”的结果,不是原因,⑤错误;天体表面平坦与是否存在生命没有直接的关系,⑥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有液态水存在是内部条件,A错误;体积、质量适中是行星存在生命的内部条件,B错误;TRAPPIST1状态稳定,即是恒星状态稳定,是行星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C正确;大气成分与地球相似是行星存在生命的内部条件, D错误。故选C。
【点睛】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分为不同的级别和层次,最高一级是总星系。
如图示意35亿年来地球大气中O2、CO2的含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地球上植物出现后( )
A. O2的含量上升B. CO2的含量不断上升
C. 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D. 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5. 蕨类植物发展时期( )
A. 是铁矿成矿期B. 是煤炭成矿期C. 喜马拉雅山形成D. 哺乳动物大发展
6. 地球大气成分演变的主导因素是( )
A. 土壤B. 生物C. 水D. 火山
【答案】4. A 5. B 6. B
【解析】
【4题详解】
据图可知,在距今25亿年以前,真核生物出现时期,地球上氧气在大气中的含量迅速上升。故选A。
【5题详解】
蕨类植物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晚期,该时期是煤炭的成矿期之一,B正确。铁矿的成矿期在前寒武纪时期,A错误。喜马拉雅山形成于新生代时期,C错误。哺乳动物大发展是在新生代时期,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图中蓝藻真核生物、后生生物、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随历史发展逐步出现,大气成分随之改变,因此地球大气成分演变的主导因素是生物,B正确。土壤、水、火山图中信息没有显示,这些不是主导因素,ACD错误。故选B。
【点睛】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地球表面各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转换,从而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下图为四大圈层物质交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①圈层的特点是( )
A. 连续但不规则B. 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C.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D. 由坚硬岩石组成
8.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直接反映圈层有( )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7. A 8. D
【解析】
【7题详解】
据地球自然环境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可知,①为水圈,水圈为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A正确;坚硬岩石组成的是岩石圈,D错误;水圈有各种形态的水体组成,B错误;水圈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该诗句反映的是生物圈与岩石圈之间的关系,植被的生长需要岩石圈提供无机盐,同时植被通过枯枝落叶的形式向岩石圈提供有机物;据地球自然环境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可知,图中①为水圈,②为大气圈,③为生物圈,④为岩石圈。所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③生物圈和④岩石圈的关系,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大真探——迷失百慕大海域》中描述了探险家迈克和露丝夫妻在海洋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求生的经历。下左图为迈克制作的简易集水装置,下右图为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该集水装置在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A. 蒸发B. 降水C. 水汽输送D. 径流
10. 据图推断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是
A. 2点前后B. 6点前后C. 14点前后D. 18点前后
【答案】9. C 10. C
【解析】
【9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有海水的蒸发,有塑料薄膜上的降水,塑料薄膜上水的径流,没有水汽输送,故选C。
【10题详解】
获取最佳时期是薄膜上气温和薄膜下气温相差最大的时段,温差最大水汽凝结最多,据图可知此时位于中午前后,故选C。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 常绿阔叶林B. 针阔叶混交林C. 落叶阔叶林D. 针叶林
12. 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C. 大气环流D. 地形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北京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正确;针阔叶混交林是亚寒带针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过渡地带,B错误;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植被,A错误,针叶林为亚寒温带植被,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根据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喇叭沟门却有天然白桦林分布,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生成天然白桦林,D正确;喇叭沟门较东北地区纬度位置低,不应该出现白桦林,A错误;大气环流都是季风环流,海陆位置差异不大,BC错误。故选D。
【点睛】常绿阔叶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典型树种,落叶阔叶林为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典型树种,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的典型树种,针叶林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典型树种。
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下图为玻璃温室生产蔬菜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
A. 光照太强B. 日温差较小C. 热量不足D. 年温差较小
14. 关于玻璃温室内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白天太阳光能比室外少②夜晚大气逆辐射比室外弱③空气温度比室外高④空气的湿度比室外大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
【答案】13. B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塑料大棚增强大气逆辐射,保证大棚内日较差相对较小,而晚上温度高,蔬菜的呼吸作用比较强,消耗的能量比较多,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故B正确,C错误。由于塑料大棚的遮挡,进入大棚内的太阳辐射比自然状态下的较弱,A错误;大棚内的年较差大小对蔬菜的质量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由于塑料大棚的遮挡,进入大棚内的太阳辐射比自然状态下的较弱①正确;塑料大棚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夜晚大气逆辐射比室外强,使大棚内日较差相对较小,②错误;塑料大棚增强大气逆辐射,空气温度比室外高,③正确;塑料大棚具有保湿作用,空气的湿度比室外大,④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称为地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波段。(2)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对流层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的长波辐射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热量来源。(3)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是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到了保温作用。
在天气晴朗的山地区域,风向、风速昼夜间都有明显的变化,形成山谷风现象。图为湟水谷地某地段山谷风一定时间内风向频数及风速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关于该地山谷风风速大小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山风大于谷风;夜间坡谷温差大B. 谷风大于山风;夜间坡谷温差大
C. 山风大于谷风;白天坡谷温差大D. 谷风大于山风;白天坡谷温差大
16. 据图判断,湟水谷地该地段山风转为谷风的时间及风向变化是( )
A. 11:00偏西风转偏东风B. 11:00偏东风转偏西风
C. 24:00偏西风转偏东风D. 24:00偏东风转偏西风
【答案】15. D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白天为偏东风(谷风) ,坡谷温差大,风速较大;夜晚为偏西风(山风),坡谷温差小,风速较小。因此,谷风大于山风是由于白天坡谷温差大所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夜晚,山坡降温比山谷快,近地面气流由山坡流向山谷,形成山风,白天,山坡比山谷升温快,近地面气流由山谷流向山坡,形成谷风。读图可知,湟水谷地山风转为谷风,即由偏西风转为偏东风的时间为11:00,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山谷风白天吹谷风(从谷底吹往山顶),晚上吹山风。其主要原理是:山顶与谷底附近空气的热力差异。白天山顶受热多,空气增温,气压低,所以风从气压高的谷底往上吹,晚上正好相反。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博斯腾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淡水湖,面积1646km2,夏季面积大,冬季面积小,冬季有结冰现象。左图为博斯腾湖区域图。
材料二: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某地理兴趣小组到博斯腾湖考查,发现博斯腾湖区周围湖陆风现象较显著,存在明显的昼夜和季节变化。右图为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甲地是湖陆风观测点。
(1)绘制甲地白天湖陆之间的热力环流,并判断甲观测点测得的昼夜风向。
(2)判断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完成以下过程图。
____、____、____、____
(3)若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试分析此举对湖陆风的影响。
【答案】(1)白天偏北风(东北风);夜晚偏南风(西南风)
(2) ①. 冬季 ②. 冬季湖面面积小 ③. 冬季湖面结冰 ④. 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
(3)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白天湖陆间温差增大,湖风增强;夜晚湖陆间温差减小,陆风减弱
【解析】
【分析】本题以湖陆风为背景,涉及热力环流形成、湖陆风的判断、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小问1详解】
白天,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湖泊气温低,气压高,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形成湖风,如图所示。甲地白天吹湖风,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大致是偏北风;夜晚风由陆地吹向湖泊,形成陆风,大致吹偏南风。
【小问2详解】
博斯腾湖的湖陆风强弱取决于湖泊与陆地间的热力差异大小。博斯腾湖的最终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雨。冬季时冰雪融水和山地降雨少,湖泊水源补给量小,湖泊面积小,且因气温低,湖面结冰,此时湖泊与湖岸陆地热力差异小,湖陆之间的气压差异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导致湖陆风最弱;此外,由于冬季风冬季强盛,减弱了湖陆风。
【小问3详解】
若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城市热岛效应增强,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理由: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小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18. 地理实践是地理学习方法之一,某地理实践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某处的地层与化石进行了实践研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活动一:地层与古地理环境地层是地壳上部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下图为该实践小组绘制的地层柱状剖面图(把一个地区的地层层序、化石和厚度等,按一定比例尺和图例,用柱状图解的方式表示)。
注:岩相是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
该小组的实践报告如下:
(1)图中地层所示的岩石是____岩(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它具有明显的____构造,地层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保存其中,形成____,通过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2)图中地层②形成于____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恐龙大量繁盛,被称为“____的时代”。在陆地植物中____植物占主导地位,也是重要的成____期(填写矿产名称)。
(3)图中地层④-⑦的地质年代,该处曾是一片海洋,从图中岩相特征可以找到的证据是曾经出现过____和____(填生物名称);在地层④到地层②形成阶段,该地地壳经历了一次____(填“抬升”或“下降”)过程。
活动二:植物化石与古气候
煤的形成需要大量植被的生长和繁殖,以及合适的堆积环境。
孢粉是植物在繁殖时期撒出的孢子和花粉总称。桦树为喜冷耐旱植物,地层②中含有大量的桦树花粉。
(4)从地层②到地层①的形成阶段,该地气候变化的表现为____。
【答案】18. ①. 沉积 ②. 层理 ③. 化石
19. ①. 中生 ②. 爬行动物 ③. 裸子 ④. 煤
20. ①. 三叶虫 ②. 珊瑚 ③. 抬升
21. 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或气候变暖、变湿)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层为材料,涉及地球的历史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岩层具有水平层理,故图中的地层岩石是沉积岩,它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地层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保存其中,形成化石,通过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小问2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地层②中含有恐龙化石,形成于中生代,恐龙大量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在陆地植物中裸子植物占主导地位,也是重要的成煤期。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地层④-⑦的地质年代,该处曾是一片海洋,理由是地层⑦中含有三叶虫化石,地层④中含有珊瑚化石,它们都是海洋生物,在地层④到地层②形成阶段,由海洋生物演化为陆地生物,故说明该地地壳经历了一次抬升过程。
【小问4详解】
读图可知,从地层②到地层①的形成阶段,当地植被茂盛,故该地气候变化的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京时间2023年8月6日2时33分,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北纬37.16度,东经116.34度)发生了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材料二:左图示意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右图示意本次地震的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
(1)左图中界面②为____,B波向下穿过界面②时波速明显____(填“上升”或“下降”)。
(2)右图中W1、W2表示地震波,其中W1表示____波,W2表示____波。关于此次地震的震源所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多选)。
A.介于莫霍界面以上 B.地震波在该层的传播速度自下而上逐渐加快
C.因有软流层,横波不能通过 D.由固体岩石组成,薄厚不一
(3)左图中地球内部圈层D表示____;岩石圈包括图中的____(填字母)和____(填字母)的顶部;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火山爆发的____主要发源地。
(4)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填正确选项)。
A. B. C. D.
【答案】19 ①. 古登堡界面 ②. 下降
20. ①. 横 ②. 纵 ③. AD
21. ①. 地幔 ②. C ③. D ④. 岩浆
22. D
【解析】
【分析】该题以山东德州市平原县5.5级地震为背景材料,涉及地震波、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图中界面②位于地下2900km处,为古登堡面,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所以A为横波,B为纵波,地震波在穿过古登堡面时横波消失,纵波速度下降。
【小问2详解】
根据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依据由图中传播距离所用时间来看,W1传到同一站点需要的时间长,速度慢,根据纵波的传播速度大于横波的特点,可知W2为纵波,W1为横波,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则该地震发生在地壳层,地壳层位于莫霍界面之上,A正确;地震波在该层自上向下逐渐加快,B错误;软流层位于地幔层上部,C错误;地壳的薄厚不均,陆地厚度大,海洋厚度大,D正确。故选AD。
【小问3详解】
根据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左图中D层为地幔层,岩石圈包括图中的C地壳和D地幔层上部。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火山爆发的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小问4详解】
根据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因为纵波和横波传播介质不同,纵波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如果横波在传播过程中消失,代表地下有液体或者气体,可以判断地下有油田。D图横波在传播过程中消失,D正确;其他图中横波没有消失,ABC错误。故选D。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江苏省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南京市为其省会。江苏省跨江滨海,湖泊众多,地形以平原为主。图1为江苏省年太阳总辐射量空间分布示意图,图2为南京市多年平均月太阳总辐射量年内变化示意图。
(1)描述江苏省年太阳总辐射量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
(2)推测南京市6~8月多年平均总辐射量变化状况的成因。
(3)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1)年太阳总辐射量空间分布不均;总体呈由南向北逐渐增加的趋势;东北部地区最高﹐西南部地区最低。
(2)7~8月处于盛夏季节,晴天多,少阴雨天气,日照时数较长,太阳辐射量较多;6月刚进入夏季,阴雨天气较多,日照时数较少,太阳总辐射量较7~8月少
(3)化石能源污染大,太阳能为清洁能源,无污染;化石能源为不可再生能源,原料成本较高,太阳能为可再生能源,能源原料成本低;太阳能开发技术不断更新,开发成本逐渐降低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江苏省年太阳总辐射量空间分布示意图和南京市多年平均月太阳总辐射量年内变化示意图为载体,主要涉及太阳辐射的分布,太阳能开发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首先分析分布是否均匀,再分析怎么不均匀(具体的变化情况)。根据图1信息,江苏省年太阳总辐射量空间分布不均;总体呈由南向北逐渐增加的趋势;东北部地区最高,西南部地区最低。
【小问2详解】
根据图2信息,7~8月太阳辐射比6月高,因为7~8月受副高控制,且处于盛夏季节,晴天多,少阴雨天气,日照时数较长,太阳辐射量较多;6月受江淮准静止锋控制,形成“梅雨”天气,日照时数较少,太阳总辐射量较7~8月少。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能是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大力推动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可减少污染,改善环境;可降低能源原料成本低;随着科技的发展,太阳能开发技术不断更新,开发成本逐渐降低;大力推动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可改善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厚度(m)
地层序号
岩性柱状
岩相特征
25
①
含粉砂,黑色为煤层
50
②
含砾石,恐龙化石
16
③
水平层理
10
④
含珊瑚化石
15
⑤
分选中等,沉积物棱角分明
21
⑥
水平层理
18
⑦
含三叶虫化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天立学校腾飞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市天立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人教版)( 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6 千米,远地点为 346,16 度,东,34 度)发生了 5,【答案】共 18 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市天立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鲁教版)( 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16 度,东,34 度)发生了 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