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安海片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片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6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 )
A. 物种多样性
B. 土壤类型多样性
C. 遗传多样性
D. 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详解】根据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物种)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可见,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土壤类型多样性,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一个“薄层”里面,这个“薄层”就是生物圈,下列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
A. 岩石圈上层
B. 大气圈的下层
C. 整个水圈
D. 大气圈的上层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更多免费优质滋元可 家 威杏 MXSJ663 层,这一“薄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大气圈的上层氧气极少,温度变化极大,紫外线强烈,缺水、低气压等不适合生物生存,因此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 智能扫地机能根据人的口令清扫房间地板,自动避开家具,返回充电。但智能扫地机是非生物,这是因为它( )
A. 不能生长繁殖
B. 不能补充能量
C. 不能自由运动
D. 不能对口令作出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生物都要进行生长繁殖,智能扫地机不会生长繁殖,因此判断智能扫地机不是生物,A正确。
B.智能扫地机能“返回充电”,但能否补充能量不是判断生物的依据,B错误。
C.智能扫地机能自由运动,但能否运动不是判断生物的依据,C错误。
D.智能扫地机能对口令做出反应,D错误。
故选A。
4. 雷鸟的体色在秋季为灰色,冬季为白色,这是它对环境的( )
A. 反应B. 影响C. 适应D. 影响和适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详解】雷鸟的羽毛颜色是一种保护色,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其中光照的影响更强。到冬天,光照时间变短,短到一定程度之后,雷鸟受其影响开始慢慢换成白羽,以便使自己在白雪皑皑的环境中更难被发现,光照时间变长之后便会刺激雷鸟再次换羽,春天变成有横斑的灰或褐色,以适应冻原地区的植被颜色,所以属于一种保护色,利于捕食和躲避敌害,是对环境的适应。由此可见,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 秋天是大多数果实成熟的季节,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生长在苹果树树冠顶部和外侧的苹果又红又大,树冠下面的苹果相对较小且多为青色或黄色。造成苹果这种差异的非生物因素是( )
A. 阳光B. 温度C. 空气D. 水分
【答案】A
【解析】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 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 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苹果树树冠顶部和外侧的苹果直接暴露在较强的阳光下,生长的又红又大,而树冠下面的苹果则较少受到阳光直射,苹果相对较小且多为青色或黄色。 可见,造成苹果这种差异的非生物因素是阳光。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6. 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 草原生态系统B. 森林生态系统C. 湿地生态系统D. 海洋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不同的生态系统功能不同。
【详解】A.草原生态系统是指居于草原地区的生物群落(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光、热、水、气、土壤等)之间相互作用、不断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而构成的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B不符合题意。
C.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C符合题意。
D.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由于数量庞大,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下列科学家的生物学成就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同于其他三位的是( )
A. 马克思B. 达尔文C. 林奈D. 哈维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等。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详解】A.马克思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思主要通过观察、调查和科学分析等研究方法,揭示物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没有物质,人类将不能生存,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A不符合题意。
B.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bert Darwin,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B不符合题意。
C.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他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使分类学成为一门科学,被称为“分类学之父”。林奈主要是通过观察各种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的,C不符合题意。
D.哈维是英国的生理学家,他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方法,研究血液的流动方向,这种研究方法就是实验法,不同于其他三位,D符合题意。
故选D。
8. 实验设计中,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
A. 有光和无光
B. 0 ℃和25 ℃
C. 水分和氧气
D 有氧气和无氧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
【详解】A.有光和无光,唯一变量是光,其他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形成一组对照实验,A正确。
B.0℃和25℃,变量是温度,其他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形成一组对照实验,B正确。
C.水分和氧气,变量有两个:水分和氧气,不符合设计对照实验单一变量的原则,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C错误。
D.有氧气和无氧气,变量是氧气,其他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形成一组对照实验,D正确。
故选C。
9.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当把高倍镜换回低倍镜后,结果是( )
A. 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
B. 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
C. 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
D. 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
【答案】B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范围就越小,视野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观察的范围就越大,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
【详解】结合分析,“当把高倍镜换回低倍镜后”相当于放大倍数变小,此时视野变亮,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变多,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下图表示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④
C. ③①②⑤④
D. ③②①⑤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装片的制作过程为:擦(用洁净的纱布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取(用镊子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表皮)→放(将取得的表皮放入载玻片的清水中)→展(用镊子将洋葱鳞片叶表皮展平)→盖(盖上盖玻片)→染(用稀碘液染色)。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题图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③滴清水→②取材→①展平→⑤盖盖玻片→④盖上盖玻片,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和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染色时用液体分别是( )
A. 生理盐水、清水
B. 碘液、碘液
C. 清水、生理盐水
D. 碘液、清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可简单总结为:擦、滴、取、涂、盖、染。
擦: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取: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染:在盖玻片一侧滴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详解】结合分析,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和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染色时用的液体均为碘液,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枇杷皮薄肉厚,柔嫩多汁。其甘甜的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的( )
A. 细胞核B. 细胞壁C. 液泡D. 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除外);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细胞核、叶绿体等;不同的结构功能不同。
【详解】A.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A错误。
B.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A错误。
C.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由此可知,天山雪莲果果肉清甜多汁,其清甜的汁液主要来自果肉细胞结构中的液泡,C正确。
D.叶绿体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储起来,D错误。
故选C。
13. 下图为植物叶肉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与图中序号相对应的结构名称不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叶绿体
B. ②表示液泡
C. ③表示线粒体
D. ④表示细胞壁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具有:④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有线粒体、②液泡等,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①叶绿体)、③细胞核。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题图中的①表示叶绿体、②表示液泡、③表示细胞核、④表示细胞壁,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草履虫的细胞结构与植物的细胞结构不同的是( )
A. 没有细胞壁B. 没有细胞质C. 没有细胞核D. 没有线粒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等结构,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
【详解】草履虫属于动物,其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表膜)、细胞质、细胞核(有大核和小核);与植物的细胞相比,它们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但是植物细胞有而草履虫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由此可见,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 下列有关植物分生组织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壁薄B. 细胞核较小C. 细胞质黏稠D. 分裂能力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它们分布在植物体不同的部位,各有一定的特点和功能。
【详解】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黏稠),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如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属于分生组织。由此可见,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6. 细胞会经历分裂、分化、衰老直到凋亡,下图所示的生命活动表示的是( )
A. 植物细胞分裂
B. 动物细胞分裂
C. 植物细胞分化
D. 动物细胞衰老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的生长导致细胞体积的增大。
【详解】据图可见:图中过程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的形态结构并没有发现变化,因此表示细胞分裂,B正确。
故选B。
17. 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1个体细胞经过3次分裂后形成的细胞数和每个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
A. 6个、23对B. 8个、23条C. 8个、23对D. 6个、23条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新细胞;两次分裂后,形成四个新细胞。如果一个细胞分裂n次,每次都是以2的倍数增长,那么n次分裂后的个数就是2n个。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1个细胞连续分裂3次,可以形成23=8个细胞;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因此,新细胞里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23对。由此可见,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8. 下列四幅图像中,哪一幅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动物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
【详解】A.图中的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没有细胞壁和液泡,是动物细胞,故A错误。
B.图表示植物的表皮,因为此视野中有两种细胞:一种是呈半月的保卫细胞,它们两两相对,中间有气孔;另一种是呈形状不规则且相互嵌合的表皮细胞,故B错误。
C.图中的细胞是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排列紧密,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壁,故C正确。
D.图示叶片的横断片结构,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故D错误。
故选C。
19. 一粒种子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其中的原因是( )
A. 细胞持续生长使细胞体积不断增大
B. 细胞持续分裂使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多
C. 种子细胞和小树细胞持续吸水膨胀
D. 细胞的体积增大与细胞的数量增多共同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详解】A.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正确。
B.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正确。
CD.由分析知,细胞生长使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增多。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进而再组成各种器官,由器官进一步构成植物体。所以,一粒种子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奥秘主要是细胞的体积增大与细胞的数量增多共同作用,C错误,D正确。
故选D。
20. 下列组织中,不会和神经组织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生物体内的是( )
A. 结缔组织B. 肌肉组织C. 上皮组织D. 输导组织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等,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排泄和吸收功能;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功能;神经组织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详解】动物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可见结缔组织、肌肉组织、上皮组织都属于动物的基本组织,而输导组织属于植物组织,故输导组织和神经组织不会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生物体内。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1. 取一个完整的鸡翅,用解剖剪除去皮肤后,观察到的白色有韧性的组织是( )
A. 上皮组织B. 神经组织C. 结缔组织D. 肌肉组织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详解】鸡翅的结构中,白色有韧性的结构是肌腱,具有连接作用。结合分析,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因此将肌肉与骨骼连在一起的白色有韧性的组织属于结缔组织,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由一个细胞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的过程中,细胞分化的作用是( )
A. 促进细胞生长
B. 促进细胞增殖
C. 形成不同器官
D. 形成不同组织
【答案】D
【解析】
【分析】1.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因此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3.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详解】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所以,细胞分化的作用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D正确。
故选D。
23. 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常细胞分裂可以形成两个不同的细胞
B. 子细胞和母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C. 细胞分裂次数越多,细胞体积会越来越小
D. 细胞分裂以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有2个细胞核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的分裂:①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②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细胞核;③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④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可见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这样,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相同和数目也相同。保证了新细胞和原细胞遗传物质一样。
【详解】AB.根据分析知,细胞分裂形成的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和数目也相同,细胞分裂形成了两个相同的细胞,A错误,B正确。
C.细胞在分裂之后形成的新细胞较小,但是细胞会吸收营养物质逐渐生长而长大,细胞不会越分裂越小,C错误。
D.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细胞分裂以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有1个细胞核,D错误。
故选B。
24. 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中,细胞壁薄、液泡大、有贮存营养物质的功能的组织是( )
A. 保护组织B. 机械组织
C. 输导组织D. 营养组织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等,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详解】A.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A错误。
B.机械组织分布较广,构成机械组织的细胞壁增厚,常木质化,机械组织对植物体主要起支撑和保护作用,C错误。
C.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C错误。
D.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D正确。
故选D。
25. 下图所示为构成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按照从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
A. ③→①→④→②→⑤
B. ①→④→③→②→⑤
C. ③→①→⑤→④→②
D ①→④→③→⑤→②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详解】图中:①是肌肉细胞,属于细胞;②是完整的人体;③是胃,属于器官;④是上皮组织,属于组织;⑤表示的是人体的消化系统,属于系统。因此按照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①→④→③→⑤→②。由此可见,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50分)
26. 阅读资料,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福建的气候适宜,有着光照足、湿度高、温度适宜的特点,适合种植荔枝、龙眼、枇杷、脐橙等果树,产量大且果质优良。
(1)荔枝树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
(2)荔枝树的六种器官通过输导组织相互连通,贯穿于整个植物体中( )
(3)芒果表皮属于上皮组织,动物体结构中有此功能的组织被称为保护组织( )
(4)木瓜的果肉属于营养组织( )
【答案】26. 正确 27. 正确
28. 错误 29. 正确
【解析】
【分析】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小问1详解】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故题干描述正确。
【小问2详解】
绿色开花植物体有六大器官组成,输导组织(如导管、筛管)贯穿于全身,使植物体称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题干描述正确。
【小问3详解】
植物的基本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其中,芒果表皮属于保护组织;而动物体结构中有保护作用的是上皮组织,题干描述错误。
【小问4详解】
木瓜吃的是果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故题干描述正确。
27. 闽江是福建省第一大河。闽江流域拥有野生动物资源约1089种。该区域芒果、荔枝、香蕉、菠萝等经济林果和芦荟、茉莉花、热带花卉等特色生物资源的优势突出。闽江一年四季山清水秀,瓜果飘香,花开不断,是丰饶的宝地。
(1)闽江流域中多种多样的水果和花卉体现了___多样性。然而,闽江流域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了某些野生生物数量的减少,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考虑,这说明了___。
(2)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闽江的水时,在视野的左下方发现了一个绿色颗粒,为了更清晰地观察该绿色颗粒,接下来的操作是先___,再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
(3)生物体在表现为多样性的同时也具有共性___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____和应激性等生命活动。
【答案】27. ①. 物种 ②. 环境影响生物 28. 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29. ①. 新陈代谢 ②. 生长、繁殖
【解析】
【分析】(1)环境与生物的关系:环境为生物提供了生存场所,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改造环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同时也不断的影响环境。(2)生物的基本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⑧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小问1详解】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闽江流域中多种多样的水果和花卉体现了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然而,闽江流域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了某些野生生物数量的减少,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考虑,这说明了环境影响生物。
【小问2详解】
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闽江的水时,在视野的左下方发现了一个绿色颗粒,为了更清晰地观察该绿色颗粒,接下来的操作是先向左下方移动玻片,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
【小问3详解】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不断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特征。
28. 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同时生物与环境又是相互影响的。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被称为___,包括__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环境中的湿度通常用____来表示,它是指在特定温度下空气中实际含水量与___的百分比。
(3)松树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地方,甚至岩石的缝隙中,松树的根能分泌出酸性物质,使岩石分解,这说明了____。
【答案】28. ①. 生态因素 ②. 生物
29. ①. 相对湿度 ②. 最大含水量 30. 生物能影响环境
【解析】
【分析】(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改变环境。
(2)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小问1详解】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包括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小问2详解】
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体积的空气里含有的水汽越少,则空气越干燥;水汽越多,则空气越潮湿,空气的干湿程度叫做湿度,环境湿度通常用相对湿度来表示,它是指在特定温度下空气中实际含水量与最大含水量的百分比。
【小问3详解】
松树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地方,甚至岩石的缝隙中,这是对缺水环境的一种适应;松树的根都能够分泌出酸性物质,使岩石分解,这又说明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29. 某同学在生物实践课上制作了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并借助显微镜绘制了细胞结构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的洋葱鳞片叶是由多种____构成的器官。
(2)图二表示的步骤是盖盖玻片,若操作不当,会在视野中观察到____。
(3)图三中的显微镜能放大的最大倍数为____倍,若要使图四的图像更清晰,应调节图三中的[②]___。
(4)若显微镜中视野较暗,除调节④外,还可调节③将较___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5)在图四中看到的细胞中染色较深的结构是____;在绘制图五时,结构③的明暗差异可以用疏密不同的____表示。
【答案】29. 组织 30. 气泡
31. ①. 200 ②. 细准焦螺旋
32. 大 33. ①. 细胞核 ②. 细点
【解析】
【分析】图三中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遮光器;图五中①细胞壁,②液泡,③细胞核,④线粒体。
【小问1详解】
洋葱鳞片叶属于器官,是由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小问2详解】
盖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小问3详解】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图三中的显微镜的物镜为10×和40×,目镜为5×,故显微镜能放大的最大倍数为倍。②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小问4详解】
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所以,当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小光圈;当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大光圈。
【小问5详解】
细胞核里面含有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临时装片,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核。在绘制细胞核结构时,不能涂抹或用阴影表示,而应该用疏密不同的细点表示,细胞核密度越大,所画细点越密集。
30. 下图中,甲、乙是两种不同生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__是植物细胞,对比甲、乙可以看出,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中,⑥是__。
(2)细胞的代谢与遗传受___(填序号)的控制,其内含有遗传物质。
(3)甲、乙两细胞中都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
(4)含有细胞液,且可以使细胞呈现不同颜色的结构是____(填名称)。
【答案】(1) ①. 乙 ②. 叶绿体
(2)③ (3)线粒体
(4)液泡
【解析】
【分析】图甲是动物细胞,图乙是植物细胞,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细胞质,⑤液泡,⑥叶绿体。
【小问1详解】
乙图与甲图相比都有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细胞质,乙图还有①细胞壁、⑤液泡、⑥叶绿体。由此可知,甲图是动物细胞;乙图是植物细胞,
【小问2详解】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因此,细胞的代谢与遗传主要受③细胞核的控制。
【小问3详解】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可使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经过复杂的变化,将其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小问4详解】
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因此,含有细胞液,且可以使细胞呈现不同颜色的结构是⑤液泡。
31. 图中A~E表示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细胞A是____,通过____形成B.
(2)B通过____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发生的变化是____。
(3)在图示的结构层次中,人体具有而植物体没有的是____(填字母)。
【答案】(1) ①. 受精卵 ②. 细胞分裂
(2) ①. 细胞分化 ②. 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
(3)E
【解析】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小问1详解】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因此,图中A细胞是受精卵,A受精卵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形成B。
【小问2详解】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因此, B通过细胞分化形成C不同的组织,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
【小问3详解】
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因此,在图示的结构层次中,人体具有而植物体没有的是E系统。
32. 微雨初霁,荷塘内荷花绽颜,荷香姗姗,似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画卷,为炎炎夏日增添了几分诗意。图中甲~戊表示荷花的不同结构层次,①~④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细胞最外层的结构是____,对细胞有___的作用。
(2)细胞出现“千差万别”的变化过程是指[②]____,形成的图丙中的结构层次叫____。
(3)图丁所示的结构层次是____。
(4)戊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的区别是____。
【答案】(1) ①. 细胞壁 ②. 保护和支持
(2) ①. 细胞分化 ②. 组织
(3)器官 (4)没有系统
【解析】
【分析】如图中,①表示细胞分裂,②表示细胞分化,③表示由不同组织形成器官,④表示由多个器官构成植物体。
【小问1详解】
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是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因此,图甲细胞最外层的结构是细胞壁,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小问2详解】
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最终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因此,细胞出现“千差万别”的变化过程是指②细胞分化,形成的图丙中的结构层次叫组织。
【小问3详解】
由不同的组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器官。因此,图丁所示的结构层次是器官。
【小问4详解】
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所以戊植物体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的区别是没有系统。
33. 当你翻动角落的石块、庭院中的花盆时,常常会发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被光照而变得干燥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提出问题:水分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1)作出假设:____。
(2)制订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的一侧放上一层潮湿的土,另一侧放上一层干燥的土,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铁盘里就形成了____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
(3)分析结果: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__。
(4)得出结论:水分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喜欢在___的环境中生活。
【答案】33. 水分会影响鼠妇的生活##水分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4. ①. 干燥与潮湿 ②. 水分 35. 求平均值
36. 潮湿
【解析】
【分析】(1)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小问1详解】
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根据问题:“水分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作出的假设是:水分会 (不会) 影响鼠妇的生活。
【小问2详解】
在铁盘内的一侧放上一层潮湿的土,另一侧放上一层干燥的土,盖上不透光的纸板,这样,在铁盘里就形成干燥与潮湿两种环境,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是以水分为唯一变量的。
【小问3详解】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减少误差,因此应对上述数据求平均值。
【小问4详解】
预测实验结果应该是在放潮湿土层的一侧鼠妇平均数量多于放干燥土层的一侧,因此,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是:水分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34. 变形虫是最低等的原始生物之一,结构简单,是生命科学实验的主要材料之一。某科研小组为探究细胞核是否为变形虫生存所必需,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00个变形虫按照图甲的方式进行切割,a部分有细胞核、b部分无细胞核,然后把两部分均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将b部分培养后得到的数据制成图乙,a部分培养后的情况如图丙所示。
(1)该探究中的a、b两部分形成一组____实验,变量是____。
(2)由图乙可知,无细胞核的b部分到第____天全部死亡。
(3)探究过程中选用100个变形虫的目的是避免__,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切割完后将两部分均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是为了控制___。
(5)图丙中a部分生长需要从外界摄取食物,形成___消化食物。
【答案】34. ①. 对照 ②. 细胞核
35. 4##四 36. 偶然性
37. 单一变量 38. 食物泡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小问1详解】
结合分析,根据题图甲所示,a部分含有细胞核,b部分不含有细胞核,除此以外,a、b两部分的其它都相同且适宜,故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为细胞核的有无。
【小问2详解】
分析题图乙,存活数量在第4天降为0,即无细胞核的b部分到第4天全部死亡。
【小问3详解】
对照实验中每组若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探究过程中选用100个变形虫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小问4详解】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以便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所以切割完后将两部分均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是为了控制控制单一变量。
【小问5详解】
变形虫在固体表面移动时,会向前伸出一个或多个伪足,将体内部分原生质移入伪足内,后面的原生质也随着收缩前进,不断地补充向前流动的原生质,整个细胞就逐渐移向前方,进行觅食,包裹食物,形成食物泡来消化食物。名称
组成
功能
举例
上皮组织
上皮细胞
保护、分泌
人的口腔上皮、腺体
结缔组织
细胞和细胞间质
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
骨组织、血液、肌腱
肌肉组织
肌肉细胞
收缩、舒张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产生、传导兴奋
脑、脊髓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抽测诊断生物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福建省平潭一中教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题,文件包含平潭一中教研片23-24上期末适应性练习七年级生物试卷docx、平潭一中教研片23-24上期末适应性练习七年级生物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平潭一中教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题 (1),文件包含福建省平潭一中教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题docx、平潭一中教研片23-24上期末适应性练习七年级生物答题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