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1页
    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2页
    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20页。
    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气体法 B.Cl-—沉淀法 C.Na+—焰色反应 D.Br-—气体法2.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A.过氧化钙CaO2的电子式: B.用电子式表示H2S形成过程:C.分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如CO2为直线型,分子结构模型为:D.H2O分子的结构式:3.工业上“液溴”的贮存容器上应贴的安全标识是A.A B.B C.C D.D4.钠原子与钠离子比较,相同的是A.核外电子层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电子数 D.核电荷数5.科学家利用粒子(即氦核)进行多种核反应:、。已知和都具有放射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ⅥA族B.和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C.、都可作为示踪原子D.核反应产生的能量可用于发电,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6.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的是A.C B.B C.O D.F7.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确的是A.N2的结构式:N≡N B.Na+的结构示意图:C.CH4的球棍模型: D.CO2的电子式: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IUPAC公布了118号元素Og,其中核素Og中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179B.18 g H2O与20 g D2O中质子数与中子数均为10NAC.a g中核外电子数为(Z+2)NAD.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位素9.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A.Na B.Al C.Si D.N10.白磷是一种白色的固体,在空气中容易自燃,其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磷与红磷互为同位素 B.分子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C.1 mol 分子含4 mol共价键 D.等质量的白磷和红磷所含原子数不相同1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氯化钠的电子式:B.苯的结构简式:C.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D.氯化钙的电离方程式:12.化学作为一门“中心科学”,在促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通过化学变化制造出新的原子和新的分子B.人们利用制造出的NaClO消毒杀菌,说明化学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C.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D.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13.军事上的“隐形飞机”并非飞机真的隐形,而是将涂于飞机表面,可以吸收和屏蔽雷达波和红外线辐射,从而达到隐形的目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A.41 B.84 C.125 D.20914.2021年,“中国天眼”正式对全球开放,其“眼镜片”主要成分是高性能碳化硅新型材料,它能探测到宇宙边缘的中性氢,重现宇宙早期图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其塔架所用钢材的组成元素都是金属元素B.其射电板所用铝合金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C.中性氢原子构成的氢气有三种同素异形体D.硅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ⅥA族15.下列有关碱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锂到铯,密度依次降低B.从锂到铯,熔点依次升高C.钠与水反应不如钾与水反应剧烈D.锂与过量氧气加热反应,生成过氧化锂16.下列物质组合中,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化合物共有①(NH4)2CO3 ②Al2O3 ③Al2(SO4)3 ④Al ⑤NaHSO3 ⑥Al(OH)3A.3种 B.4种 C.5种 D.6种17.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A.质子数 B.中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 D.核外电子数18.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国家规定在食盐中添加碘的标准为20-30mg/kg。已知碘的一种核素是,则该原子的中子数是A.53 B.74 C.127 D.18019.2016年IUPAC将第117号元素命名为(中文名“石田”,tián),则核素Ts的质量数是A.117 B.176 C.80 D.29320.下列各组中的元素,同属于第3周期的是( )A.氧、碳、氮 B.钠、铝、硅C.镁、铝、氧 D.氟、氯、硫二、非选择题21.(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E)电子层数,用编号填写下列空格。(1)原子的种类由 决定。(2)元素的种类由 决定。(3)元素的同位素由 决定。(4)同位素的质量数由 决定。(5)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 决定。(6)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 决定;22.核武器是利用能自持进行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其中主要利用铀—235(235U)或钚—239(239Pu)等重原子核的裂变链式反应原理制成的裂变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主要利用重氢(2H,氘)或超重氢(3H,氚)等轻原子核的热核反应原理制成的热核武器或聚变武器,通常称为氢弹。(1)问题一:235U与234U、238U属于什么关系 ?(2)问题二:2H2与3H2互为同位素吗 ?为什么 ?(3)问题三:原子弹爆炸是化学变化吗 ?为什么 ?23.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要求:原子、电子和电荷都守恒。已知:在一定条件下,RO和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RO+6I-+6H+=R-+3I2+3H2O。回答下列问题:(1)从电荷守恒角度判断,RO中n= 。(2)RO中R元素的化合价是 。(3)生成物R-是稳定结构,R-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4)I2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检验RO的方法是:取样, 。24.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 。该周期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 (填元素符号,下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两性的是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25.归纳整理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学习了卤族元素的各种性质后,可归纳整理出如下所示的表格:请根据表回答下列问题:(1)溴单质的熔点范围可能是 。(2)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有 。(3)氯、溴、碘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填化学式)。(4)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两者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下列关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A.易溶于水 B.易溶于氯化钠溶液C.可溶于苯等有机溶剂 D.易溶于氨水(5)在打开原子结构大门的过程中,科学家运用了许多科学方法,除模型方法外,请从下列方法中选择出人们在认识原子结构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方法 (多项选择,填写序号)。①实验方法 ②假说方法 ③类比方法 ④推理方法26.由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使得元素的性质也呈现了周期性的变化,如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某核素X,它的氯化物XCl2 1.11 g溶于水配成溶液后,加入1 mol•L-1的AgNO3溶液20 mL恰好完全反应。若这种核素原子核内有20个中子,则:(1)X的Z= ,A= 。(2)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7.下表列出了①~⑨九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1)①~⑨九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填元素符号)。(2)元素⑦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3)元素②和③中原子半径较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4)元素③和④中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较强的是 (填化学式)。(5)元素⑥和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X和Y,其中碱性较强的是 (填化学式),X和Y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8.为探究某橙色含结晶水的盐X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图实验。请回答:(1)X的化学式是 。(2)乙化学性质与其组成元素的单质相似,下列物质中能与乙发生反应的是 (填写相应的字母)。A.Mg B.CaCl2 C.NaOH D.K2SO429.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B、C均为短周期元素,A、C两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的质子数,B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回答:(1)写出元素符号:A ;C 。(2)A的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A的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0.A、B、W、D、E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质子数之和为39,A形成的单质为密度最小的气体,B、W同周期,A、D同主族,A与W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A2W和A2W2,E元素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回答下列问题:(1)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D的一种氧化物可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生成W的单质,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D形成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A形成的单质化合生成一种化合物DA,DA能与水反应放出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1.同学们在实验室中用如图装置验证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部分夹持仪器已省略)(1)仪器的名称是 。(2)欲验证氮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字母)和C,发生装置中的药品是 (填字母(可选药品:A.石灰石B.亚硫酸钠C.木炭D.硫酸E.硝酸F.盐酸)。C装置中,右侧试管中的试剂是 。(3)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验证该结论时,装置是制取 (化学式)的发生装置。装有溶液的试管中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实验能否得出以上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 (填“能”和“不能”)32.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了验证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1)根据方案一装置如图回答以下问题:Ⅰ写出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若将反应后②中的溶液倒入中,出现的现象与图中吻合的是 。填代号Ⅲ装置③中的现象是 。(2)根据方案二装置如图回答以下问题:Ⅰ方案二验证元素非金属性递变的理论依据是: 。Ⅱ装置的作用是 ,X是 。Ⅲ能说明碳元素与硅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现象是 。33.在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应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进行此实验,所用仪器如图所示。(1)连接上述仪器的正确顺序(填各接口处的字母):E接C;D接A;B接 ; 接F。(2)装置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3)化学实验中常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是否有Cl2产生。如果有Cl2产生,可观察到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气体发生装置中进行的反应: 。②NaOH溶液中发生的反应: 。34.某实验小组探究和的反应规律。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1)取实验2后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经康康同学检验,上述白色沉淀是。写出加入0.20mL 后,溶液中和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查阅资料:一定条件下,和都可以被氧化成。作出假设:溶液用量增加导致溶液褪色的原因是过量的溶液与(1)中的反应产物继续反应,同时生成。进行实验:①取少量实验4中的无色溶液进行以下实验,进一步佐证其中含有。其中试剂X可以是 (填字母序号)。a 碘水 b 溶液 c 溶液 d 溶液②李政同学提出,仅通过润湿淀粉试纸变蓝的现象不能说明生成,理由是 ,便补充了如下实验:将实验4中的湿润淀粉试纸替换为 ,在滴加溶液后,发现 ,进一步佐证实验4中生成了。 ABCD腐蚀品易燃物剧毒品爆炸品单质熔点(℃)﹣219.6﹣101113.5单质沸点(℃)﹣188.1﹣34.658.8184.4主要化合价﹣1﹣1,+1,+3,+5,+7,﹣1,+1,+3,+5,+7原子半径单质与反应情况喑处剧烈化合并爆炸光照或点燃反应加热至一定温度反应不断加热才缓慢反应 族周期ⅠA01①ⅡAⅢAⅣAⅤAⅥAⅦA2②③④⑤3⑥⑦⑧⑨实验及试剂编号无色溶液用量试管中溶液颜色淀粉KI试剂颜色10.5mL浅黄色无色20.20mL深黄色无色30.25mL浅黄色蓝色40.30mL无色蓝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A.与HCl反应产生CO2气体,CO2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检验,A正确;B.Cl-检验时,先向溶液中加入稀HNO3,使溶液显酸性,无现象,再加入AgN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因此可以使用沉淀法检验Cl-,B正确;C.含有Na+的化合物在灼烧时能够使火焰显黄色,据此检验Na+,故可根据焰色试验检验Na+,C正确;D.Br-的检验方法是向溶液中先加入稀HNO3,使溶液显酸性,无明显现象;然后再加入AgNO3溶液,反应产生淡黄色AgBr沉淀,故该检验方法属于沉淀法,而不属于气体法,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2.A解析:A.过氧化钙是由钙离子和过氧根离子结合而成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故A正确;B.H2S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 ,故B错误;C.CO2为直线型,但C原子半径大于O,结构模型不符,故C错误;D.H2O分子的结构式:H-O-H,故D错误;故选:A。3.C解析:液溴为剧毒品,会严重灼伤皮肤和眼睛,故应贴的安全标识C。4.D解析:A.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3,钠离子核外电子层数为2,A错误;B.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钠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B错误;C.钠原子电子数为11,钠离子电子数为10,C错误;D.钠原子与钠离子的核电荷数均为11,D正确;答案选D。5.D解析:A.因为核反应过程中电子数不变,由题意可推出,所以X是O,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ⅥA族,A正确;B.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B正确;C.由于、都具有放射性,所以均可作为示踪原子,C正确;D.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的范畴,利用核反应产生的能量发电是将核能转化为电能,D错误;故选D。6.D解析:按B、C、O、F顺序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因此原子半径最小的是F。答案选D。7.D解析:A.N2分子以氮氮三键构成,其结构式为N≡N,A正确;B.Na+的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10,所以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B正确;C.CH4为正四面体结构,其中心C原子的半径略大于H原子的,所以其球棍模型为:,C正确;D.CO2分子中含2对碳氧双键,各原子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其电子式为:,D错误;故选D。8.C解析:A.Og中,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297-118-118)=61,错误;B.18 g H2O的物质的量为=1mol,中子数为8NA,错误;C.a g的物质的量为mol,中核外电子数为(Z+2),a g中核外电子数为(Z+2)NA,正确;D.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错误;故选C。9.A解析: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当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小,原子半径就越大,故选项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Na>Al>Si>N原子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故合理选项是A。10.B解析:A.白磷与红磷属于同种单质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A错误;B.分子中只含有磷原子与磷原子之间的非极性共价键,B正确;C.根据图示结构可知看出,1 mol 分子含6mol共价键,C错误;D.白磷与红磷的最简式均为“P”,所以等质量的白磷和红磷所含原子数相同,D错误;故选B。11.C解析:A.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故A错误;B.为苯的分子式,其结构简式为,故B错误;C.Si为14号元素,核电荷数为14,核外电子数为14,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C正确;D.氯化钙的电离方程式:,故D错误;答案选C。12.A解析:A.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通过化学变化不能制造新的原子,故A错误;B.通过化学反应制取NaClO,并利用其氧化性杀菌消毒,体现了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故B正确;C.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故C正确;D.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都是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发展,对化学学科起了极大促进作用,故D正确;故选:A。13.A解析:核内质子数是84,质量数是209,中子数=209-84=125;核外电子数=质子数=84,所以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125-84=41;故选A。14.B解析:A.钢材的组成元素除了铁元素外,还有碳元素,故A错误;B.铝合金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故B正确;C.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中性氢原子构成的氢气只有一种单质,故C错误;D.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ⅣA族,故D错误;答案B。15.C解析:A. 从锂到铯,密度逐渐增大,钾反常,故A错误;B. 从锂到铯,金属键逐渐减弱,熔点依次降低,故B错误;C. 金属性钠弱于钾,钠与水反应不如钾与水反应剧烈,故C正确;D. 锂与过量氧气加热反应,生成氧化锂,故D错误;故选C。16.B解析: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的化合物有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弱酸的铵盐、弱酸酸式盐、氨基酸等,NaHSO3为弱酸的酸式盐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Al2O3、Al(OH)3、Al三个为典型的两性物质也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但是Al为单质;(NH4)2CO3为弱酸弱碱盐也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Al2(SO4)3只能和碱反应;故选B。17.C解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少于4个时,容易失去电子;多于4个少于8个时,容易获得电子;最外层为8个电子(只有1层排2个)时,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稳定;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和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核内中子数无关;故选C。18.B解析: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27-53=74,故B正确;故选:B。19.D解析:核素Ts中,左上角表示的是质量数,左下角表示的质子数,则该核素的质量数为293,故选D。20.B解析:A.氧、碳、氮均为第二周期元素,A项错误;B.钠、铝、硅均为第三周期元素,B项正确;C.氧为第二周期元素,C项错误;D.氟为第二周期元素,D项错误;答案选B。二、非选择题21.(1)AB (2)A (3)AB (4)AB (5)D (6)D解析: (1)原子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故选AB;(2)元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一类原子或离子的统称,由质子数决定,故选A;(3)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互为同位素,因此元素的同位素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故选AB;(4)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因此同位素的质量数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故选AB;(5)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故选D;(6)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故选D。22.(1)同位素(2)不是 2H2与3H2不是核素原子,不互为同位素(3)原子弹爆炸不是化学变化 因为原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不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解析:(1)235U与234U、238U是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原子,三者互为同位素;(2)2H2与3H2两者是氢气单质,不是核素原子,不互为同位素;(3)原子弹爆炸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原子裂变生成了新原子,不是化学变化。23.(1)1 (2)+5 (3)8(4)在酸性条件下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解析:(1)根据RO+6I-+6H+=R-+3I2+3H2O,结合电荷守恒可知-n+6×(-1)+6×(+1)=-1,解得n=1;(2)因为n=1,设R的化合价为x,x+3×(-2)=-1 ,解得x=5,RO中R元素的化合价是+5价;(3)生成物R-是稳定结构,可知R得1个电子后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R-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4)I2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检验RO的方法是:取样,在酸性条件下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若溶液变蓝,则说明含有RO。24. 减小 减弱 增强 Na Al Cl解析: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稀有气体除外),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第三周期元素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NaOH、故对应的元素是N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两性的是Al(OH)3、故对应的元素是A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HClO4、故对应的元素是Cl。25.(1)−101℃~58.78℃(2)−1、+1、+3、+5、+7(3)HClO4>HBrO4>HIO4(4)C(5)①②③④解析:(1)由表可知:从F到I,单质的熔点逐渐升高,所以溴的熔点范围可能是−101℃~58.78℃,故答案为−101℃~58.78℃。(2)因Br的化合价有−1,+1,+3,+5,+7,I的性质与Br相似,所以I的化合价可能有,−1、+1、+3、+5、+7,故答案为−1、+1、+3、+5、+7。(3)氯、溴、碘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至弱顺序是:HClO4>HBrO4>HIO4,故答案为HClO4>HBrO4>HIO4。(4)C60属于非极性分子,不溶于水等强极性溶剂,在正己烷、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非极性溶剂中有一定的溶解性,所C说法正确;故答案选C。(5)道尔顿运用假说方法,认为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汤姆生类比方法,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实验方法,波尔引入量子论观点推理方法,故答案为①②③④。26.(1) 20 40(2)第四周期ⅡA族【分析】假设X的相对原子质量是M,根据反应可有关系:,解得M=40,则质量数A=40,质子数Z=质量数-中子数=40-20=20,所以该元素为钙元素。解析:(1)据以上分析可知,X的Z=20,A=40,故答案为:20;40。(2)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元素为钙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是:第四周期ⅡA族。故答案为:第四周期ⅡA族。27.(1)Ne(2)第三周期第ⅢA族(3)C(4)H2O(5) NaOH 【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⑨号元素分别为:H、C、N、O、Ne、Na、Al、S、Cl;解析:(1)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不活泼,则①~⑨九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Ne;(2)元素⑦为Al,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ⅢA族;(3)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则元素②和③中原子半径较大的是C;(4)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O>N,则元素③和④中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较强的是:H2O;(5)元素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Al,则元素⑥和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X,即NaOH和Y即,其中碱性较强的是NaOH;X和Y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8.KICl2·H2O AC【分析】某橙色含结晶水的盐X加热分解,生成的化合物甲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后产生1mol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氯化银,说明1mol甲中含有1mol氯离子;X生成的化合物乙为红棕色,与K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生成单质丙和化合物甲,单质丙遇淀粉变蓝,说明单质丙为I2,化合物甲含有钾离子,说明化合物甲为KCl,综上所述,无其余阳离子参与反应,化合物乙为ICl。解析:(1)根据元素守恒定律,乙与KI反应生成KCl和I2,乙发生还原反应,即乙为ICl,且1molX分解生成1mol氯化钾,1molICl,1mol水,说明X的化学式是KICl2·H2O。(2)A. Mg能与卤族单质发生化合反应,A正确;B.CaCl2与卤族单质不发生反应,B错误;C.NaOH能与卤族单质发生歧化反应,C正确;D.K2SO4与卤族单质不发生反应,D错误;综上所述,能与乙发生反应的是AC。29. N F NH3+HNO3=NH4NO3【分析】设A的原子序数是x,则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可知,B和C的原子序数分别是x+9、x+2。因为A、C两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的质子数,则x+x+2=x+9,解得x=7,所以A是N元素,B是S元素,C是F元素。解析:(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的元素符号是N;C的元素符号为:F;(2)A的氢化物为氨气,其电子式为;氨气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NO3)发生反应会生成硝酸铵,其化学方程式为:NH3+HNO3=NH4NO3,故答案为:;NH3+HNO3=NH4NO3。30.(1)第3周期IIIA族(2)2Na2O2+2CO2=2Na2CO3+O2(3)NaH+H2O=NaOH+H2↑【分析】A、B、W、D、E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形成的单质为密度最小的气体,则A为H,B、W同周期,A、D同主族,则D为Na,A与W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A2W和A2W2,则W为O,E元素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则E为Al,根据五种元素质子数之和为39,则B为C。解析:(1)E元素为Al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3周期IIIA族;故答案为:第3周期IIIA族。(2)D的一种氧化物可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生成W的单质即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3)D形成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A形成的单质化合生成一种化合物DA(NaH),DA能与水反应放出氢气和氢氧化钠,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H2O=NaOH+H2↑;故答案为:NaH+H2O=NaOH+H2↑。31.(1)圆底烧瓶(2) A AE 澄清石灰水(3) Cl>Br>I Cl2 橙黄 Cl2+2KBr=2KCl+Br2 不能解析:(1)从图中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圆底烧瓶。(2)欲验证氮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只需要证明硝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即可,可用石灰石与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验证,选择装置A和C,装置A中药品为石灰石和硝酸,因为硝酸具有挥发性,因此生成的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杂,然后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从而证明硝酸酸性强于碳酸。(3)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Cl、Br、I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Br>I。欲验证该结论,装置B为制取氯气的装置,用浓盐酸和MnO2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氯气,生成的氯气进入KBr溶液中与KBr反应生成Br2,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橙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Br=2KCl+Br2。氯气通过KBr溶液后还会通入KI溶液中与KI反应生成I2,该实验只能证明Cl的非金属性强于Br和I,无法证明Br的非金属性强于I,无法得出以上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32. 浓 溶液变蓝色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酸和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则反应物的酸比生成物的酸的酸性强以强酸制弱酸 吸收中的HCl 饱和溶液 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分析】(1)Ⅰ.装置①中发生的是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Ⅱ.若将反应后②中的溶液倒入CCl4中,单质碘和四氯化碳互溶,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因此出现溶液分层,下层为橙红色,上层为无色。Ⅲ.装置③中的现象是单质碘和淀粉变蓝。(2)Ⅰ.方案二验证元素非金属性递变的理论依据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酸和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则反应物的酸比生成物的酸的酸性强(以强酸制弱酸)。Ⅱ.A中生成二氧化碳,但含有易挥发的HCl,因此B装置的作用是除掉挥发出的HCl杂质,一般用饱和碳酸氢钠。Ⅲ.二氧化碳通入到硅酸钠溶液中生成碳酸钠和硅酸沉淀。解析:(1)Ⅰ.装置①中发生的是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其化学方程式:MnO2 + 4HCl(浓)MnCl2 + Cl2↑+ 2H2O,故答案为:MnO2 + 4HCl(浓)MnCl2 + Cl2↑+ 2H2O。Ⅱ.若将反应后②中的溶液倒入CCl4中,单质碘和四氯化碳互溶,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因此出现溶液分层,下层为橙红色,上层为无色,因此出现的现象与图中吻合的是A,故答案为:A。Ⅲ.装置③中的现象是单质碘和淀粉变蓝,故答案为:溶液变蓝色。(2)Ⅰ.方案二验证元素非金属性递变的理论依据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酸和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则反应物的酸比生成物的酸的酸性强(以强酸制弱酸),故答案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酸和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则反应物的酸比生成物的酸的酸性强(以强酸制弱酸)。Ⅱ.A中生成二氧化碳,但含有易挥发的HCl,因此B装置的作用是除掉挥发出的HCl杂质,X是饱和碳酸氢钠,主要避免二氧化碳损失,故答案为:吸收CO2中的HCl;饱和NaHCO3溶液。Ⅲ.二氧化碳通入到硅酸钠溶液中生成碳酸钠和硅酸沉淀,因此能说明碳元素与硅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现象是C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故答案为:C中有白色沉淀产生。33.H G 除去氯气中的HCl杂质 试纸变蓝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NaOH+Cl2=NaCl+NaClO+H2O【分析】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二氯化锰、氯气和水,浓盐酸易挥发,则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杂质HCl和水;先连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可除去HCl杂质,再连接盛有浓硫酸的装置可除去水蒸气;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可采用长进短出的方式收集氯气;氯气有毒,最后应有尾气处理装置。解析:(1)按照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的顺序可确定装置连接顺序。制得的Cl2中混有HCl和水蒸气,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然后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由于Cl2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Cl2时导管应长进短出;Cl2有毒,最后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故连接顺序为E接C、D接A、B接H、G接F;(2)生成的氯气中混有HCl气体,饱和食盐水可以除去HCl杂质;(3)如果有Cl2产生,氯气和碘化钾反应:2KI+Cl2=2KCl+I2;生成的单质碘,碘遇淀粉变蓝,所以试纸变蓝;(4)①气体发生装置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锰、氯气、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nO2+4HCl(浓)MnCl2+Cl2↑+2H2O;②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2NaOH+Cl2=NaCl+NaClO+H2O。34. b I2易升华,也会使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 湿润的淀粉试纸 湿润的淀粉试纸无明显变化【分析】(1)加入0.20mL NaClO3后,溶液颜色变为深黄色,淀粉KI试纸颜色变蓝色,说明氯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为单质碘;(2)①加入0.30 mLNaClO3后,溶液为无色,NaClO3溶液用量增加导致溶液褪色的原因是过量的NaClO3溶液与(1)中的反应产物继续反应,同时生成Cl2;取少量实验4中的无色溶液进行如图实验,进一步佐证其中含有IO3-;②根据碘单质易升华的性质分析;使用湿润的淀粉试纸直接检验气体验证是否含有碘单质,若不变蓝证明产生了氯气。解析:(1)加入0.20mL NaClO3后,溶液颜色变为深黄色,淀粉KI试纸颜色变蓝色,说明氯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为单质碘,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3−+6I−+6H+═Cl−+3I2+3H2O;(2)①取少量实验4中的无色溶液进行如图实验,无色溶液中加入试剂X变为黄色,加入四氯化碳萃取得到下层紫红色,说明生成了碘单质,加入的试剂具有还原性,能和碘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a.碘水中含碘单质,不能验证,故a不符合要求;b.NaHSO3溶液具有还原性,可与碘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故b符合要求;c.NaClO3过量,KI可与NaCl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不能证明含有碘酸根离子,故c不符合要求;d.高锰酸钾溶液具有氧化性,不与碘酸根离子反应,不能证明含有碘酸根离子,故d不符合要求;故进一步佐证其中含有IO3−,所选试剂为b;②由于碘单质易升华,碘单质也可以使淀粉KI试纸变蓝,仅通过润湿淀粉试纸变蓝的现象不能说明生成,补充了如下实验:将实验4中的湿润淀粉试纸替换为湿润的淀粉试纸,在滴加溶液后,发现湿润的淀粉试纸无明显变化,则进一步佐证实验4中生成了。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