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基础知识 课件
展开(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显性储备:直接涉及考题1.120个左右文言实词2.18个文言虚词3.4种特殊句式4.6种词类活用二、隐形储备:影响到读文与答题1.通假字2.古今异义词3.词性知识4.句法分析
1.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同基本意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词义的引申方式主要有两种:
②辐射式:词义的引申环绕着一个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展开,各引申义与本义之间的联系紧密度相同。例如:
①连锁式: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步步延伸开去,因此各引申义与本义之间的联系有密有疏。
2.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法,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跟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例如:
先解释下列句子中“伐”的义项,然后画出其词义引义表。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魏征《谏太宗十思疏》):______②齐师伐我(《左传·曹刿论战》):___________③此丈夫所当履其道,免笔诛口伐于荜门闺窦之间(陈亮《畏羞于君子》):_____④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司马迁《魏公子列传》):____________⑤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司马迁《屈原列传》):___________
[针对训练]1.“道”的本义是“道路,路途”,后来又由此演变出了多个引申义。在古代汉语中,“道”常见的义项见下表:
请体会“道”从本义到引申义的演变特点,指出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对应上表中的哪一个义项,并把序号填写在后面的括号内。(1)道皆砌石为磴(《登泰山记》) (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 )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 ) (5)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 ) (6)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 ( ) (7)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 ) (8)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 )
请体会“道”从本义到引申义的演变特点,指出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对应上表中的哪一个义项,并把序号填写在后面的括号内。(1)道皆砌石为磴(《登泰山记》) (①)(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②)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④)(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⑧) (5)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 (6)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 (⑥) (7)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⑦) (8)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⑤)
1.思考下列词语的古义和变化类型,完成下表。
2.思考下列词语的古义和变化类型,完成下面表格。
专指蔬菜,不包括肉、禽、蛋等其他类食物
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运用通假字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从而释出符合语境的意思。
1.同音通假 (占通假的大多数) 例: 终老不复取 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 例: 莫春者,春服既成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例:举酒属客4.形近通假(字形相近) 例:将军身被坚执锐
⒈共其乏困 ⒉失其所与,不知⒊卒起不意。⒋河曲智叟亡以应。⒌张良出,要项伯 。6.匪来贸丝。7.于嗟鸠兮。
通“猝”,仓促,突然。
主语—n 谓语—v 宾语—n 定语—adj. 状语—adv.
1、QQ音乐,音乐你的生活!2、你等一等,让我百度一下。
一﹑划分句子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二﹑以今律古分析。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是否和现代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活用如: 范增 数目 项王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如果判断语句中的词语是否为词类活用,需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如下图所示:
1、名词作动词2、名词作状语3、名词的使动4、名词的意动
规律一:两个名词连用,不是并列、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名+名)
1、晋军 函陵,秦军氾南。2、大楚兴,陈胜 王。3、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籍”之本义为古代登记赋税、户口等的档案簿书,相当于现代的登记册、户口簿之类。 登记
规律二:名词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修饰。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2、公子怒,欲鞭之。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4、二月草已芽。
副词:不、弗、皆、已、未 (副+名) 能愿动词:会、能、欲、敢、当、可 (能愿动词+名)
1、寻向所志。2、置人所罾鱼腹中。
规律三 :名词用在“所字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所+名)
“罾”是一种鱼网,本来是名词,放在“所字后面,意思是“所网着的(或所捕捉的)”。
规律四:名词前后用“而、以、且”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连接,这个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名+连词+动词)
1、又前而为歌曰 2、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3、扣舷而歌之 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3、沛公军霸上。
规律五:名词前后用介宾结构作状语或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介词结构)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律总结
①规律一:两个名词连用,不是并列、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名词②规律二:名词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修饰。副词+名词 能愿动词+名词③规律三 :名词用在“所字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所+名词④规律四:名词前后用“而、以、且”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连接,这个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名+连词+动词)⑤规律五:名词前后用介宾结构作状语或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代词 名词+介宾短语)
1、范增数目项王。2、廉颇老矣,尚能饭否?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4、左右欲刃相如。5、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6、置人所罾鱼腹中。
眼睛→使眼色饭食→吃饭水→游刀→用刀杀标记→做标记渔网→用网捕捞
1、籍吏民,封府库。2、腰白玉之环。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4、侣鱼虾而友麋鹿。5、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6、驴不胜怒,蹄之。7、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书册、登记册→登记腰→腰佩利益→使...获利伴侣、朋友→把...当做伴侣、朋友名字→命名蹄子→用蹄子踢房舍、房屋→筑舍定居
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日夜望将军至。3、东望夏口,西望武昌。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4、手巾掩口啼。5、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6、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
规律二:一般情况,动词前的普通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可以认为用作状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的规律
1、夜缒而出,见秦伯。2、南取汉中,西举巴蜀。3、内立法度,务耕织。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夜晚→在夜里南方、西方→向南、向西国内→在国内用来盛东西和簸粮食的器具→用箕畚兄长→像对待兄长那样北斗星、蛇→像北斗星、蛇那样
规律总结: 凡是动词前的名词如果不是主语就是状语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名词活用作使动词,而且后面带上了宾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活用作使动词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使宾语成为什么”的意思。
四、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活用作意动词,而且后面带上了宾语,含有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活用作意动词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的意思,即“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羞耻,以……为羞耻)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伴侣,以……为伴侣 朋友,以……为朋友)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边邑,把……当作边邑)
下列加红的词,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B.绝不饮食C.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A.“间”为名词作状语,从小路,抄小路。B.“饮食”,名词作动词,给他吃的、喝的。(副+名) C.“目”,名词作动词,瞪着。(名+代)D.“寿”,名词作动词,祝寿。(名+名)
1、动词作名词2、动词的使动3、动词的为动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翻译时,译成一个以这个动词作定语的名词性偏正词组.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规律
1、追亡逐北,流血漂橹。2、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3、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逃亡、败北→逃亡、败北的人获得,得到→心得看见→看见的东西到达→到达的人收藏、经营→收藏/经营的金玉珠宝
规律总结: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动词跑到了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上,动词+动词时,后一个动词活用为名词。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使之有了名词的特点。
1、项伯杀人,臣活之。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3、烛之武退秦师4、外连衡而斗诸侯。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活着→使...活下来跟从→使...跟从,率领退却→使...退却争斗→使...争斗起舞、哭泣→使...起舞、哭泣
规律总结: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动词的为动用法则是“为宾语怎么样”。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②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为……哭泣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
使动: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发生变化,可译为“使(让)……怎么样”。烛之武退秦师意动:主语在主观上觉得宾语怎么样,可译为“把……当(看)作什么”、“认为(觉得) ……怎么样”。渔人甚异之。为动: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可译为“为怎么样”
1、形容词作名词2、形容词作动词3、形容词的使动4、形容词的意动
1.规律一:形容词跑到了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包括介词的宾语),活用为名词。 1、作主语。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2、作宾语。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3、作介词宾语。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2.规律二:形容词用在数词后面做中心语时或用作名词。 例: 四美具,二难并。
美:美好的事物 难:难得的贤主、嘉宾
形容词一般不带宾语,如果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则活用为动词。
1、亲贤臣,远小人2、是以君子远庖厨也3、 素善留侯张良 与······交好
例句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旧的知识,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知识。)例句2:回清倒影。(清:清波。)例句3:非淡泊无以致远。(远:远大的目标。)
形容词处于谓语位置,又带宾语,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示例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 使江南岸变绿。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秦国(的势力)削弱。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之生存下来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带上宾语后,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例句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使……痛苦;劳:使……劳累)例句2:凄神寒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春风又绿江南岸“使……变绿”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示例 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 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②渔人甚异之。 认为……奇怪
例句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以……为美。)例句2:渔人甚异之。(异:对……感到惊异。)例句3:皆以美于徐公。(美:认为……美。)
1、数词作动词2、数词作形容词
六王毕,四海一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①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统一)(从属二主/背离)
1、相乘表数量:二八佳人 三五明月之夜2、相加表数量: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3、量词/名词表数量:旅食京师,以求斗升之食4、量词/名词表频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5、分数表示法:盖余所至,比好游者不能十一6、确数表概数: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有”通“又”,整数加零头)
(斗、升:容量单位,一斗一升)
(分母+分子,十分之一)
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数词活用为形容词
满脑子的智慧,硬生生的撑大了我的脸。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基础知识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基础知识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如何判别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的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状语的规律,动词的词类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规律,动词作使动用法的规律,形容词的词类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之文言固定句式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之文言固定句式 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陈述类,背下来,翻译下面的句子,疑问类,反问类,感叹类,揣度类,选择类,假设类,转折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高考文言断句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高考文言断句 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言断句,文言文断句方法,找词语,找名词代词,找虚词,看修辞,课内回顾,观句式,明总分,正确的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