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16页。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测试题一、选择题1.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68g熔融的KHSO4中含有0.5NA个阳离子B.标准状况下,22.4L N2和H2混合气中含NA个原子C.50ml 12mol/L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D.密闭容器中2mol NO与1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2.化学无处不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催化剂能改变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B.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去污杀菌效果更好C.将海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得到溶液,电解可得到金属镁D.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均能与酸反应调节面团酸度,都可用作膨松剂3.学习化学不能靠死记硬背,要学会运用分类的方法学习,才能事半功倍,比如“类推”。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Na2O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则CuO也能与H2O反应生成Cu(OH)2B.CuSO4溶液能导电,CuSO4是电解质;BaSO4溶于水所得溶液不导电,BaSO4是非电解质C.Fe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则Na也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D.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气体,Ca2++2OH-+CO2=CaCO3↓+H2O,则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SO2气体也能发生Ca2++2OH-+SO2=CaSO3↓+H2O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和具有相同的分子数B.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硫酸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也相等C.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和物质的量之比为D.标准状况下,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5.常作有机合成的催化剂,易潮解,升华温度为。某化学活动小组用下列装置制备无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实验方案只存在1处错误B.反应开始时,先点燃④的酒精灯,再启动①中反应C.装置②和装置③的位置不能互换D.含有的浓盐酸与足量的反应生成6.对于同体积、同浓度的不同酸而言,可以肯定一定相等的是A.溶质的质量分数 B.溶质的物质的量 C.氢离子的物质的量 D.溶液的质量7.加热15.0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1.9g,则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A.42% B.44% C.56% D.58%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新制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只变红B.、均属于可溶性盐,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向新制氯水中加入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新制氯水中含有D.一定量的粉末加入一定量的溶液后,溶液质量一定增加9.“氯气对水一心一意,水偏弄成三分四离”其中“三分四离”指的是新制氯水中的七种微粒。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的是A.新制氯水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有氯气分子和存在B.向新制氯水中加入饱和溶液,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有HClO存在C.向新制氯水中加入饱和溶液,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HClD.久置氯水黄绿色消失,且产生气泡,该气泡说明氯气分子从溶液中逸出10.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在外观上相似,均可做家用洗涤剂,如清洗厨房用具的油污等。为区别二者,下列试验方案不合理的是A.A B.B C.C D.D11.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热稳定性:Na2CO3> NaHCO3B.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Na2CO3> NaHCO3C.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最多产生CO2的量:Na2CO3<NaHCO3D.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最多消耗盐酸的量:Na2CO3<NaHCO312.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现有乙烯、丙烯的混合气体共,其原子数为B.与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分子数为C.足量的铜与浓硝酸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D.常温常压下,的乙醇溶液中,含键的数目为二、非选择题13.写出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以及对现象的解释:(1)现象:_______;对现象的解释:_______;(2)现象:_______;对现象的解释:_______;(3)现象:_______;对现象的解释:_______;(4)现象:_______;对现象的解释:_______;14.碳酸钠(Na2CO3)(1)碳酸钠是白色固体,俗称_______,_______于水;电离方程式_______。(2)实验探究-Na2CO3的性质(3)Na2CO3溶液与酸的反应①与足量盐酸反应:_______②通入足量CO2:_______15.I.①稀硫酸②氢氧化钠③二氧化硫④氯化氢⑤水⑥酒精⑦石墨。(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请用序号填空)(2)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是______。(请用序号填空)(3)写出一种与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的名称______。(4)写出①和②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II.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5)H2SO4______。(6)NaHCO3______。(7)Fe2(SO4)3______。III.回答下列问题:(8)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填名称)_______。16.在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8.96L,质量是12.8g。此混合物中:(1)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_______。(2)CO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3)CO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4)C和O的原子个数比_______。(5)CO和CO2的物质的量比是_______。(6)碳原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7)混合气体的密度_______g/L(保留小数点后两位)。17.现有含Na2CO3、NaHCO3的固体混合物54.8g,溶于水搅拌均匀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中加足量Ba(OH)2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沉淀59.1g。求:(1)所得白色沉淀的物质的量n=_______mol(2)原固体中NaHCO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18.I.SO2和CO2的混合气体38g,测得CO2体积为11.2L(STP),则(1)混合气体中SO2的质量是_____g。(2)混合气体中S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L。(3)SO2和CO2同温同压下体积比是_____。(4)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为_____g/L。II.已知某混合气体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80.0%CH4,15.0%C2H4,5.0%C2H6。试计算:(5)该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为_____;该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对氢气的密度是_____。19.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均为黄色。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化学式:A_______,E_______。(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20.根据如图转化关系以及实验现象填写空白。(1)固体X是___________,固体Y是___________,产物A是___________,气体B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3)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21.在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应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进行此实验,所用仪器如下图:(1) (2) (3) (4) (5)(1)连接上述仪器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处的字母):____接____,_____接____,_____接____,____接____。(2)在装置中:①饱和食盐水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浓硫酸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实验中收集氯气用的是_______法,若图(2)装满饱和食盐水,也可以用来收集氯气,则收集时氯气应从_____(填“C”或“D”)通入。22.化学工业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氯的许多化合物既是重要化工原料,又是高效、广谱的灭菌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Cl2的反应中,浓盐酸所起的作用有_______(填序号)。①氧化性 ②还原性 ③碱性 ④酸性(2)“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可由Cl2与NaOH溶液反应得到,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3)在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进行此实验,所用仪器如图:A.上述仪器的正确顺序(用序号表示):_______;B.②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C.⑤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选项选用试剂或方法判断依据A取少量固体放入两支试管中,各加几滴水观察温度变化B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C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少量盐酸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气泡D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生成沉淀实验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将澄清石灰水加入碳酸钠溶液中______________将氯化钙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中______________测碳酸钠溶液pHpH_______7碳酸钠溶液呈_______将沾有油污的铜片放入热的碳酸钠溶液中_______碳酸钠溶液具有_______能力【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A.68g熔融的KHSO4的物质的量是=0.5mol,硫酸氢钾在熔融状态下电离出K+和HSO,则含有0.5NA个阳离子,A正确;B.标准状况下,22.4L N2和H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2mol原子,个数为2NA,B错误;C.50ml 12mol/L盐酸含HCl 0.6mol,与足量MnO2共热,MnO2-4HCl-Cl2-2e-,反应过程中盐酸浓度变稀后不与MnO2继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3NA,C错误;D.密闭容器中2mol NO与1mol O2充分反应,生成2molNO2,NO2 会继续发生反应:2NO2N2O4,因此产物分子数小于2NA,D错误;故选A。2.A解析:A.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改变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故A正确;B.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可生成有毒气体氯气,故B错误;C.电解饱和溶液,得到氢氧化镁,故C错误;D.碳酸氢钠受热后分解出二氧化碳气体,可作膨松剂,碳酸钠不行,故D错误;故答案选A。3.D解析:A.CuO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故A错误;B.BaSO4溶于水所得溶液不导电,是因为溶解度低;BaSO4属于盐,BaSO4是强解质,故B错误;C.Na性质活泼,会先于水反应生成NaOH,NaOH再与CuSO4反应,Na不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故C错误;D.CO2和S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离子方程式正确,故D正确;故答案选D。4.C解析:A.同温同压下,由可知,等体积的气体和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但未告知是否为气体状态,因此不确定是否具有相同的分子数,故A错误;B.盐酸是一元强酸,硫酸是二元强酸,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硫酸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故B错误;C.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和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C正确;D.标准状况下,22.4LHCl气体的物质的量是,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的体积不是,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浓度,故D错误;答案C。5.C解析:A.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的反应需要加热;氯化铝易升华,导出氯化铝的导管太细,容易堵塞导管;装置⑥中氢氧化钠溶液中水易挥发,进入装置⑤使产品变质,共3处错误,A错误;B.先启动①中反应,通入氯气排净装置内的空气,再点燃④的酒精灯,使氯气在与铝发生反应,B错误;C.实验中产生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杂质,应该先除去氯化氢后除去水蒸气,故装置②和装置③的位置不能互换,C正确;D.二氧化锰和浓盐酸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成稀盐酸,不再生产氯气,故含有14.6g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生成的Cl2小于0.1mol,D错误;故选C。6.B解析:A.由 c=可知,二者的摩尔质量不同,密度不同,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故A不选;B.在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酸中,由 n=cV,得不同酸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故B选;C.同体积、同浓度的不同酸而言,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酸有一元酸和多元酸,不同酸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可能不同,故C不选;D.同体积、同浓度的不同酸而言,溶液的质量不同,故D不选;故选B。7.C解析: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由于生成了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减轻。若168gNaHCO3分解,则产生18g水蒸气和44gCO2,质量减轻62g。该实验中固体的质量从15.0g降低到11.9g,减轻了3.1g,则分解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为=8.4g,则其质量分数为=56%;答案选C。8.C解析:A.向新制的氯水中含有氯气和水生成的盐酸、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后又褪色,A错误;B.、均和石灰水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用石灰水鉴别,B错误;C.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向新制氯水中加入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新制氯水中含有,C正确;D.一定量的粉末加入一定量的溶液后,过氧化钠和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若生成沉淀质量大于加入过氧化钠质量,则溶液质量会减小,D错误;故选C。9.C解析:A.新制氯水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是由于溶液中含有H+显酸性,而后褪色是由于Cl2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Cl2本身并无漂白性,A不合题意;B.由于HClO的酸性比H2CO3弱,故向新制氯水中加入饱和溶液,有无色气体产生,不能说明有HClO存在,而说明溶液总存在H+,B不合题意;C.由于HClO的酸性比H2CO3弱,而HCl的酸性强于H2CO3,故向新制氯水中加入饱和NaHCO3溶液,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HCl,C符合题意;D.久置氯水黄绿色消失,且产生气泡,是由于2HClO2HCl+O2↑,导致Cl2+H2OHCl+HClO平衡正向移动,故该气泡是O2,而不能说明氯气分子从溶液中逸出,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10.D解析:A.碳酸钠固体溶于是放热的,碳酸氢钠固体溶于水是吸热的,可以通过观察二者溶于水后温度变化来区别,故A正确;B.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都是碱性的,但碳酸钠溶液碱性更强,滴加酚酞溶液后红色比碳酸氢钠溶液深,可以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区别二者,故B正确;C.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少量盐酸溶液,碳酸氢钠溶液马上有气泡产生,碳酸钠溶液刚开始没有气泡产生,则可以通过观察是否产生气泡区别二者,故C正确;D.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都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通过观察是否生成沉淀区别二者,故D错误;故选D。11.D解析:A.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钠受热不分解,因此热稳定性:Na2CO3> NaHCO3,故A正确;B.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生成碳酸氢钠,所以在相同温度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故B正确;C.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碳酸氢钠,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最多产生CO2的量:Na2CO3NaHCO3,故D错误;故答案选D。12.A解析: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都是CH2,14g乙烯、丙烯的混合气体共有1molCH2,原子数为3mol,A正确;B.CH4与Cl2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物质,1mol甲烷无法全部转化为CCl4,生成CCl4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B错误;C.铜与浓硝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若浓硝酸足量,则6mol浓硝酸与铜反应转移3mol电子,但是随着反应进行,浓硝酸被稀释成稀硝酸,稀硝酸与Cu反应生成NO,故足量铜与6mol浓硝酸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不等于3mol,C错误;D.100g46%的乙醇溶液中除了乙醇还有水,水中也存在H-O键,因此含H-O键的数目大于1mol,D错误;故答案选A。二、非选择题13.(1) 钠漂浮在水面上 钠的密度比水小(2)融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最后消失 反应放热使固体融化,最后反应完全消失(3)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声 反应产生气体(4)水中含有酚酞试液,哪有到哪里,哪里变红 钠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使酚酞变红【分析】钠与水的反应方程式:解析:(1)钠的密度比水小 ,所以钠漂浮在水面上;(2)钠与水的反应会放出热量,放出的热是金属钠融化;(3)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气泡推动钠四处游动,反应产生的热量使氢气在空气中发生爆炸产生“嘶嘶”声;(4)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酚酞使酸碱指示剂,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红。14.(1)纯碱或苏打 易溶 Na2CO3=2Na++CO(2)产生白色沉淀 Ca(OH)2+Na2CO3=CaCO3↓+2NaOH 产生白色沉淀 CaCl2+Na2CO3=CaCO3↓+2NaCl > 碱性 铜片表面变光亮,油污消失 去污(3) Na2CO3+2HCl=2NaCl+CO2↑+H2O Na2CO3+CO2+H2O=2NaHCO3解析:略15.(1)②④⑤(2)①⑦(3)金刚石或C60(4)H++OH-=H2O(5)H2SO4=2H++SO(6)NaHCO3=Na++HCO(7)Fe2(SO4)3=2Fe3++3SO(8)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次氯酸钙解析:(1)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的是②氢氧化钠④氯化氢⑤水;(2)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是:①稀硫酸为溶液是混合物,⑦石墨为非金属单质;(3)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与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金刚石或C60;(4)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为H++OH-=H2O;(5)硫酸为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H2SO4=2H++SO;(6)碳酸氢钠为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NaHCO3=Na++HCO;(7)硫酸铁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Fe2(SO4)3=2Fe3++3SO;(8)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反应生才氯化钙、次氯酸钙、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16.(1)32g/mol(2)75%(3)65.625%(4)4:5(5)3:1(6)0.4mol(7)1.43【分析】在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8.96L,物质的是为=0.4mol,设CO的物质的量为x,则CO2的物质的量为(0.4-x),由此可建立如下等式:28x+44(0.4-x)=12.8,则x=0.3mol,0.4-x=0.1mol。解析:(1)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32g/mol。答案为:32g/mol;(2)CO的体积分数是=75%。答案为:75%;(3)CO的质量分数是=65.625%。答案为:65.625%;(4)由分析可知,CO的物质的量为0.3mol,C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C和O的原子个数比0.4mol:0.5mol=4:5。答案为:4:5;(5)CO和CO2的物质的量比是0.3mol:0.1mol=3:1。答案为:3:1;(6)由分析可知,CO、CO2的物质的量共为0.4mol,则碳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4mol。答案为:0.4mol;(7)混合气体的密度为≈1.43g/L。答案为:1.43。17.3 0.43;0.4。解析:设其中一份混合物中含Na2CO3的物质的量为x,NaHCO3的物质的量为y。现有含Na2CO3、NaHCO3的固体混合物54.8g,溶于水搅拌均匀分成两等份。则有106x+84y= ;向其中一份中加足量Ba(OH)2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沉淀59.1g,可知白色沉淀为BaCO3,其物质的量==0.3mol,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x+y=0.3,解得x=0.1 y=0.2,所以混合物中含NaHCO3的物质的量为0.2mol2=0.4 mol,故18.(1)16(2)5.6(3)1:2(4)2.262(5) 18.5 9.25【分析】CO2体积为11.2L(STP),,则混合无中CO2的质量;解析:(1)SO2的质量为:38g-22g=16g故答案为:16(2),;故答案为:5.6(3)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温度、压强相同,气体体积与气体物质的量成正比,SO2和CO2同温同压下体积比,0.25mol:0.5mol=1:2;故答案为:1:2(4)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中物质的量0.5mol+0.25mol=0.75mol,,气体密度;故答案为:2.262(5)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相同条件下,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所以该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对氢气的密度为;故答案为:18.5;9.2519.(1) Na NaHCO3(2)(3)【分析】A是一种常见单质,其焰色反应为黄色,则A是Na;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Na在O2中燃烧生成B,B为Na2O2;Na和H2O反应生成NaOH和H2,Na2O2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O2,所以C是NaOH;NaOH和过量CO2反应生成NaHCO3,所以E是NaHCO3;Na2O2和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NaHCO3分解生成Na2CO3、CO2和水,所以D是Na2CO3。解析:(1)由上述分析可知,A是Na,E是NaHCO3;(2)反应②为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3)反应③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20.(1) (2)(3)(4)解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氧气和钠加热反应生成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和水。(1)根据前面分析得到固体X是,固体Y是,产物A是,气体B是;故答案为:;;;。(2)反应①是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是;故答案为:。(3)反应④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其离子方程式是;故答案为:。(4)反应③是钠和氧气加热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其化学方程式是;故答案为:。21. E C D A B H G F 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干燥 向上排空气 D【分析】(1)根据实验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排序;(2)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小,可以降低氯气的溶解度,同时除去氯化氢杂质;(3)根据氯气的性质确定收集方法。解析:(1)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因为收集的是气体,所以除杂装置中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因为饱和食盐水中有水,浓硫酸有吸水性,所以先连接饱和食盐水装置后连接浓硫酸装置;收集装置中,因为氯气的浓度大于空气的,所以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最后氯气用氢氧化钠吸收;答案是: E,C;D,A;B,H;G、F;(2)①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食盐水溶液中的氯离子抑制氯气的溶解,降低氯气的溶解度;答案是: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②浓硫酸具有吸水作用,能够吸收氯气中的水蒸气,起的作用是干燥;答案是:干燥;(3)由于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该实验中收集氯气用的是向上排空气法;若图(2)装满饱和食盐水,也可以用来收集氯气,因为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较小,采用排液法进行收集,则收集时氯气应从D通入;答案是:D。22.(1)②④(2)2OH-+Cl2=Cl-+ClO-+H2O(3) ⑤④②①③ 吸收混在Cl2中的H2O 或 干燥氯气 MnO2+4H++2Cl- Mn2++Cl2↑+2H2O【分析】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气,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挥发的氯化氢气体,通过浓硫酸干燥后,使用向上排空气发生收集,尾气使用碱液吸收处理;解析:(1)实验室制Cl2的反应中,浓盐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体现酸性,HCl中部分氯元素化合价升高,体现还原性;故选②④;(2)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2OH-+Cl2=Cl-+ClO-+H2O;(3)A.由分析可知,上述仪器的正确顺序(用序号表示):⑤④②①③;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②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混在Cl2中的H2O 或 干燥氯气;C.⑤装置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气、氯化锰、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