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故事 第2课时 教学设计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031534/0-170091806073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好的故事 第2课时 教学设计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031534/0-170091806077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好的故事 第2课时 教学设计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031534/0-170091806080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课 题
好的故事(第二课时)
1.内容分析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创作于1925年。当时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切身感受到社会的黑暗,就像处于异常“昏沉的夜”。鲁迅在梦境中看见了远方水乡的美丽风景,但这一风景刚出现即消逝,表现出他的怅惘和失望,而课文中对梦境里那“好的故事”的描绘,则表现出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2自然段,写“我”在“昏沉的夜”闭目养神的情状;第二部分是第3-9自然段,写“我”在梦境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水乡各种奇妙的景物以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依次展现开来;第三部分是第10-12 自然段,写“我”骤然惊醒,梦境中“好的故事”消失了,重新回到“昏沉的夜”。
2.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会写“搁、综”等生字字,会写“预告、烟雾”等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3.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4.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重点难点)
5.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难点)
3.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复习字词,回顾“美的梦”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散文诗《好的故事》,齐读课题。首先来检查一下字词的学习情况。
指名读词语
课件出示:石油、鞭爆、膝髁、蒙胧、伽蓝、皱蹙、虹霓
课件再出示:煤油、鞭炮、膝盖、蒙眬、寺庙、皱缩、彩虹
引导:这些词语属于现代文学初创时期的词语,现代文学初创时期是什么时候呢?这个需要查资料,但是细心的同学也能在课文中发现,你发现了吗?
预设:1925年2月24日。
引导:对,这篇写于1925年2月24日的《好的故事》,据我们现在差不多有将近100年了。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就是上个世纪的20年代。100年以前的石油就是现在的煤油 ;以前的鞭爆就是现在的鞭炮;以前的膝踝就是现在的膝盖;以前的蒙胧就是现在的蒙眬,虽然写法不一样,但是意思却完全一样,就是指人快要睡觉的时候,眼睛半睁半闭的样子;以前的伽蓝就是现在的寺庙;以前的的皱蹙就是现在的皱缩;以前的虹霓就是现在的彩虹。
引导:我们可以把 100 年前的词语和现在的词语换一换吗?把所有老式的词语换成现在的词语,可以吗?
预设:不可以,如果换掉就读不出旧时的感觉。
语境中理解词语
引导:还有一些词语,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它们的意思。
(1)出示句子:“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浆,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引导:齐读这两个词语。“澄碧”是什么意思?如果你联系了“澄碧”前面的“倒影”和后面的“小河”,你一定能猜出“澄碧”是什么意思。澄碧指的是河水——
预设:清澈见底、澄澈碧绿。
引导: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荡漾”这个词可以联系句中的哪些词语来理解?
预设:打浆、闪烁。
引导:打浆就是划浆,划浆的时候水面就会泛起水波,水波就会一圈一圈的漾开去,这就是“荡漾”。
出示句子:“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再出示:“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引导:联系这一段,谁猜出来了“错综”的意思?
预设:好几样东西交错在一起;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
引导:横的织,竖的织,正的织,反的织,所有的织都交织在一起,就是错综。
引导: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云锦”。
出示: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织工艺品,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千六百百多年的历史。云锦色泽绚丽、光彩夺目,如同天上的云霞。云锦用料精良、织造精细、图案精美、格调精致,达到了丝织工艺的巅峰,被誉为“锦中之冠”。
引导:读了这段资料,你们对“云锦”有什么感受?
预设:历史悠久、色彩明丽,前人的手很灵巧。
借助资料,品读“美的梦”
1.理解“好的故事”是梦境
出示课后思考与练习,请同学读一读。
引导:凭什么认定“好的故事”就是梦境呢?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认定“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
预设:“我闭了眼睛,往后一仰。”
引导:闭了眼睛看到的当然是梦境,这是依据一。
预设:“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引导:蒙胧就是快要睡着的时候,快要睡着的时候看到的画面,当然也是梦境,这是依据二。
预设:“我仿佛记得乘坐小船经过山阴道”
引导:“仿佛”是好像,“仿佛”是恍然,这样的感觉只能在梦境中产生,这是依据三。
预设:“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
引导:睁开眼,说明前面都是闭着眼,闭着眼看到的都是梦境。这是依据四。
预设:“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 初学记》。”
引导:“无意识”说明在梦境里,这是依据五。
预设:“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引导:变化如此之快,如此神奇,这样的画面,只能在梦境里。这是依据六。
预设:“我真爱这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引导:所谓碎片、所谓碎影,就是梦的记忆。这是依据七。
引导:这么多依据,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这个“好的故事”其实就是个梦境。而这样的梦境可以用书中的三个词语来形容,你找到的是哪三个词语?
预设:美丽、幽雅、有趣。(板书)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美的梦”。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个美丽、优雅、有趣的梦境吧。
①出示第5自然段,指名读。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总结:同学们,山阴道两岸的风景,都倒映在水中,这样的梦境是多么美丽,这样的梦境是多么幽雅,这样的梦境是多么有趣。
②引读:梦境在变化,看“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原来这个梦是有颜色的,这样的颜色可能还会继续扩散,读——
课件出示: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③引读:红色继续扩散,一圈一圈地荡漾着,读——
课件出示:“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进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
④引读:光怪陆离,神乎其神,这个红色的梦还在继续,读——
“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引导:这就是“好的故事”,这个梦境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幽雅、那样的有趣。其实,做梦只能做黑白的梦,没有颜色的,但是这篇好的故事确是一个有颜色的梦,同学们们注意看,在这些文字当中出现了那么多描写颜色的词语,我们一起来好好读读--(课件变色)一丈红、大红花、斑红花、胭脂水、红锦带、斑红花影,那么多的红,红艳艳的、红彤彤的、红灿灿的,这样的红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预设:生机勃勃、和谐、喜庆、美丽
引导:总之,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这是一个多么美丽、多么幽雅、多么有趣的梦呀!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梦常常跟人的愿望、盼望、希望是连在一起的。
借助资料,探究“美的梦”。
引导:那么这个好的梦对鲁迅先生又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些资料。
①借助资料1,把握写梦意图。
探究任务:借助相关资料,想一想,这个“美的梦”对鲁迅先生来说意味着什么?
借助资料 把握写梦意图
一个“昏沉的夜”里,作者于工作之余闭眼休息的刹那间,在蒙眬中看见一幅很美丽的生活图画,其中“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这一幅美丽的生活图画也绝不是模糊的,而是十分清楚和真实的,它像记忆中的江南农村的美丽景色那样实在,像河岸美景倒映在澄碧的河水中那样分明……作者希望着这样美丽的生活,是这篇作品的主要精神。
——选自冯雪峰的《论〈野草〉》
指名读资料。提示:读这段资料我们要学会抓关键信息,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认为关键信息在哪句话中?
预设:“作者希望着这样美丽的生活,是这篇作品的主要精神。”
引导:看着这句话继续寻找关键信息,你觉得这句话中最关键的信息是哪个词?
预设:“希望”。(师板书:希望 )
引导:好的故事,就是“希望”;原来,这个在水里像云锦的梦,就是“希望”;原来,如此美丽,如此幽雅,如此有趣的梦境,就是“希望”。
②借助资料2,了解写作背景。
探究任务: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写这样一个梦?
借助资料 了解背景
一九二五年的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在上海租界公然屠杀、拘捕数百名手无寸铁的革命群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血雨腥风笼罩着中国大地。
新文化战线被分化,一部分青年斗志冷却,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甚至公开背叛革命,这使鲁迅感到信念动摇的极度苦闷。
黑暗而残酷的现实,让鲁迅感到求索的怅惘、战斗的孤独。他说:“我时时说起自己的事情,怎样地碰壁,怎样地在做蜗牛,好像全世界的苦恼,萃于一身,在替大众受罪似的。”
——选自王泽龙的《论鲁迅一九二五年后的创作》(有删改)
引导:假如让你从这段资料中找一个词语,来形容1925年的鲁讯的心情,你会选择那个词语?
预设:苦闷(板书)
引导:是的,血雨腥风笼罩着中国,白色恐怖威胁着鲁迅,他能不苦闷吗?
预设:惆怅(板书)
引导:是的,新文化战线被分化,一部分青年斗志冷却,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甚至公开背叛革命,那么是继续战斗,还是放弃战斗,那个时候的鲁迅是怅惘的。一方面鲁迅先生在替大众受罪,但另一方面大众却不理解他,这样的鲁迅怎能不孤独、惆怅?同学们,查找资料就要学会找这样有价值的关键信息。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我们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1925 年的鲁迅,他是苦闷的、怅惆的、孤独的,那么1925年的鲁迅如果做梦的话,应该做的是一个苦闷的梦呀!然而他梦见的却是读——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引导:你不觉得奇怪吗?按理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1925年的鲁迅应该做的是一个怅惘的梦啊,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梦境,读---
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引导:你不觉得奇怪吗?1925年的鲁迅应该梦到一个孤独的梦,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梦,读——
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知道。
引导:为什么一个孤独的鲁迅,一个怅惆的鲁迅,一个苦闷的鲁迅,梦到的却是一个美丽的梦、一个幽雅的梦、一个有趣的梦?猜猜看?
预设:他希望这样;他向往这样;他希望以后的中国就是这样的,这个梦寄托他美好愿望。
③借助资料3,验证想法。
引导:同学们做了各种各样属于自己的猜测,到底你们的猜测有没有道理呢?我们再来看一段资料。指名读。
借助资料 验证想法
作者憧憬于“美的人和美的事”,但现实是“昏沉的夜”,没有“美的人和美的事”,所以只能在梦中看见;醒来却“只见昏暗的灯光”,“何尝有一丝碎影”。表现了作者的怅惘和失望,也表现了作者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但作者最后还是坚信他看见了一篇好的故事(“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虽然“在昏沉的夜”。在黑暗的现实中,他强烈地追求美好的事物,把美好的事物描绘得非常“美丽,幽雅,有趣”,艳绚多姿;表面是在描写风景,眷恋故乡的景物,实际是有所象征或寄托……
——选自李何林的《鲁迅〈野草〉注解》
引导:原来这样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是有所象征、有所寄托的。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1925年的鲁迅,前面我们也已经美美地品读了这样一个好的梦境,联系起来,你觉得这个好的故事,这个美的梦境象征着什么?寄托着什么?打开作业纸,把你的想法、思考、想象写下来。
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写,师巡视。
引导:好了,同学们,我想读到现在,你们对鲁迅先生写下这篇“好的故事”有了自己的理解,请所有打有“星号”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篇“好的故事”象征着什么?又寄托着什么?
生读文
师评价
引导:是的,同学们,“好的故事”是鲁迅先生黑暗中的灯塔,绝望中的希望,他希望终有一天,我们能过上那样美好幸福的日子。鲁迅先生用这个“好的故事”在暗示着我们,在鼓舞着我们,无论如何苦闷、无论如何怅惘、无论如何孤独,也不能没有希望,( 板书三个无论)
④再读关键句,总结“美的梦”
引导:同学们,我们不会忘记1925年饱受血雨腥风的鲁迅先生,他虽是孤独的,然而他却总是记得——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生读)
我们不会忘记,1925年,新文化战线被分裂,许多青年或退隐、或高升、或公开背叛革命,继续战斗还是放弃,这一切都让鲁迅先生怅惘,但他却总记得——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生读)
我们不会忘记,1925年,鲁迅先生是孤独的,他为大众受着罪,然而大众却不理解他,但他依然记得——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生读)
总结:鲁迅先生这个“好的故事”在水里,像云锦,它是多么美丽,幽雅,有趣。现在,我们理解了,这个“好的故事”就是鲁迅先生的一个“美的梦”,是鲁迅先生对未来的希望。同学们,再苦闷、再孤独、再怅惘,也不能没有希望。其实,好的故事不是只属于鲁迅先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好的故事”,属于自己的“美丽的梦”,属于自己的“希望”!无论苦闷、无论怅惘、无论孤独,我们都要在未来人生中记得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好的故事”!
布置作业
阅读:借助资料,阅读《野草》集中的作品《秋夜》《雪》
小学语文好的故事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好的故事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认读词语,学习写生字,读“好的故事”,了解“美的梦”,读“好的故事”,走进“美的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好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好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两个比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第三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第三课时教案及反思,共2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