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32318/0-170097032370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32318/0-170097032374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32318/0-170097032377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卷选择题(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某开发商分别在北京(约40°N)和泉州(约25°N)开发了两个楼盘。两地各有朝向和楼高相同的户型结构如下图(甲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若泉州楼盘每层2.8米共20层,南北楼距为28米。乙图①栋10层住户一年中正午不能直接获得太阳照射的时间最接近( )
A. 11个月B. 8个月
C. 5个月D. 2个月
2. 在上级部门对两地小区楼盘规划设计图(乙图)审批时,几乎相同的设计在北京却没有通过,被要求修改。最终修改的方案可能是( )
A. 降低南侧楼房的高度B. 缩小南北楼的楼间距
C. 扩大东西楼的楼间距D. 降低北侧楼房的高度
3. 下表是我国某地正南朝向窗户正午时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表,判断该时期( )
A. 地球公转速度加快B. 正处于6月
C. 白昼逐渐增长D. 黑夜逐渐增长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依题意,泉州楼盘每层2.8米,共20层,南北楼距为28米,乙图①栋10层楼高28米,若正午太阳高度为45°,则前楼的影子恰好能遮挡住10层住户。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45°=90°-(25°+直射点纬度),可以算出当泉州正午太阳高度为45°时,太阳直射点位于19°S,自19°S至南纬23.5°S,再从23.5°S回到19°S,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大约是9°,需要的时间是一个月多(太阳直射点运动速度大约8°/月),最接近的时间是2个月,D正确,ABC错。故选D。
【2题详解】
与南方相比,北京太阳高度小,如果照搬泉州设计,则北楼被遮光时间会更长。考虑采光条件,尽量减少南楼对北楼太阳光线的遮挡,应降低南楼高度或增加南北楼的楼间距,A正确,BCD错。故选A。
【3题详解】
根据表中室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数据,可知面积先变小后增大,说明该地在第四天正午太阳高度到达最大值,所以可以判断该时期正处于6月,第四天为6月22日,B正确;该时期地球公转速度减慢,A错;白昼先增长后减短,黑夜先变短后增长,CD错。故选B。
【点睛】楼间距的概念是两个相邻的楼栋的外墙面之间的距离叫做楼间距。泛指同一个小区两栋相邻的楼与楼之间的距离。楼间距分为两类:前后间距和左右间距。前后间距主要满足日照、通风、视觉卫生、景观等方面的要求,左右间距主要满足消防、交通、防噪等方面的要求。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南部发生强烈地震,余震不断,灾情严重,北京时间2月7日22时许,中国救援队从北京出发飞赴地震灾区,于当地时间(东三区区时)2月8日4时30分抵达阿达纳市。图示意2023年2月6~8日土耳其部分地区地震震中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虚线最可能示意( )
A. 海岸线B. 大洲界线C. 等震线D. 板块界线
5. 受土耳其地震影响,可能发布海啸预警的国家是( )
A. 英国B. 澳大利亚C. 意大利D. 印度尼西亚
6. 中国救援队所乘航班从北京到阿达纳市的飞行时间约为( )
A. 6小时B. 11小时C. 13小时D. 16小时
【答案】4. D 5. C 6. B
【解析】
【4题详解】
图中的圆点代表此次土耳其部分地区地震震中位置,这说明在虚线附近处地震发生频率远高于其他周围相邻地区,而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尤其是板块的消亡边界处附近,多地震带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耳其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处附近,所以图中虚线最可能是板块界线,D正确;地震震中位置分布与海岸线和大洲界线无关,AB错误;等震线分布特征一般以震中为中心呈同心弧分布,与图中虚线形态不同,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土耳其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由地震可能引发的海啸影响最大的海域应是地中海,而四个国家中只有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沿岸,所以可能发布海啸预警的国家是意大利,C正确;其他三个国家远离地中海,不可能发布海啸预警,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东八区区时北京时间2月7日22时中国救援队出发,阿达纳市所在的东三区区时比东八区区时晚5小时,时间值少5小时,所以中国救援队出发时的当地东三区的区时应是2月7日17时,而飞机于当地东三区区时2月8日4时30分到达,由2月7日17时到2月8日4时30分,经过了11小时30分,四个选项中最接近这个时间的是B选项的11小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又称“欧亚地震带”,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从印度尼西亚开始,经中南半岛西部和我国的云、贵、川、青、藏地区,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地中海北岸。
新月形沙丘是风积地貌的一种,它在盛行风作用下形成并缓慢移动,大部分出现在沙漠的边缘地带。研究表明,新月形沙丘缓坡和陡坡不同部位沙粒粒径均存在着规律性递变。下图是在盛行西风(西南风)的影响下,西亚地区某沙漠分布的移动沙丘形态及其缓坡(→a)和陡坡(→b)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缓坡(→a)朝向( )
A. 西南方向B. 西北方向C. 东南方向D. 东北方向
8. 大部分新月形沙丘出现在沙漠的边缘地带,决定其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 较大的风速B. 稳定的风向C. 平坦的地形D. 丰富的沙源
【答案】7. A 8. B
【解析】
【7题详解】
据材料信息“在盛行西风(西南风)的影响下,西亚地区某沙漠分布的移动沙丘形态”可知,该地盛行西南风,新月形沙丘缓坡风向一般情况下是迎风坡,所以图中缓坡(→a)朝向西南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新月形沙丘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形态。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 的两个翼,两翼展开的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 风的强弱,主导风风速愈强,交角角度愈 小。由于新月形沙丘一旦形成就是成规模的 形成,而且朝向基本固定,所以稳定的风向 是决定其形态的主要因素,B正确,ACD错 误。故选B。
【点睛】新月形沙丘最初只是一种较小的盾形沙丘,它是在定向风的作用下,风沙遇到了草丛或灌木的阻挡堆起了小沙堆,以后风从迎风坡面上发生吹蚀,在背风坡形成旋涡进行堆积。与此同时,沙堆的左右两侧形成向内回转的气流,使两翼不断扩展,逐渐形成了新月形沙丘的弓形形态。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岩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处岩石为片理构造B. 乙处岩石中可能找到鸟类化石
C. 丁处岩石为海相沉积D. 丙处岩石十分坚硬无法做建材
10. 关于图示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 泥岩因为比较坚硬所以无岩浆侵入
B. 各地层未曾遭受过侵蚀故保存良好
C. 断层形成时间有可能古生代晚期
D. 该地区曾经历过地壳的抬升与沉降
【答案】9. C 10. D
【解析】
【9题详解】
由图例可知,甲处为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片理结构是变质岩中最常见、最带有特征性的构造,A错误;鸟类化石要晚于恐龙化石,而乙地层形成早于含恐龙化石的地层,故乙地层不可能找到鸟类化石,B错误;丁处为石灰岩,石灰岩为海相沉积,C正确;坚硬的岩石,适合做建筑材料,D错误。故答案选C。
【10题详解】
泥岩覆盖于岩浆岩之上,是因为泥岩形成于岩浆岩之后,因而覆盖了岩浆岩,并不是泥岩比较坚硬,岩浆无法侵入,A错误;由图可知石灰岩上形成起伏不平的的侵蚀面,B错误;图中断层穿过了含恐龙化石的地层,而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可知含恐龙化石的地层形成的较晚,断层应是形成于该地层之后,恐龙形成于中生代,所以断层形成时间不可能为古生代晚期,C错误;石灰岩为海相沉积,而砂岩、泥岩为陆相沉积,图中海相沉积与陆相沉积交替分布,抬升时为陆相沉积,沉降时可能为海相沉积,说明该地区曾经历过地壳的抬升与沉降,D正确。故答案选D。
【点睛】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谷地或陡崖。研究地质构造,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具有指导意义。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隧道、水库建设,则应尽量避开断层。
生活在广东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到西藏旅游,进入一个海拔3000多米的河谷,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而目力所及的山坡却寸草不生。下图为小明在列车上拍摄的西藏太阳能发电的景观图片,图中的箭头表示列车行进方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山坡寸草不生,反映出该地区
A. 昼夜温差大B. 年降水量少
C. 水土流失严重D. 地质灾害频发
12. 该河谷能种植青稞和油菜,原因主要是
A. 降水丰富B. 气温较高
C. 太阳辐射强D. 昼夜温差大
13. 小明在拍摄图片时,火车的行进方向是
A. 东北B. 东南
C. 西北D. 西南
【答案】11. B 12. B 13. A
【解析】
【11题详解】
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说明西藏河谷农业发达,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山坡上因年降水量少,水源不足而寸草不生。B正确。故选B。
【12题详解】
西藏海拔高,气温低,限制农业发展。河谷地区地势低,气候温暖,热量较充足,适合作物生长,因此能种植青稞和油菜。B正确。故选B。
【13题详解】
西藏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太阳能发电装置的集热板平面应朝向正南方向,以最大限度的获得太阳辐射能,根据图中发电装置的集热板朝向,确定的南北方向,再结合火车行进方向与正南、正北方向的夹角,判断出行进方向是东北方向,只有A对。故选A。
麦克默多干谷,位于南极洲麦克默多湾以西,这里几乎没有降雪,只有一些陡峭的U形谷,谷底散布着一些含盐量达40%的小水塘(下图)。干谷面积很大,约有4 000平方千米,是南极洲唯一没有冰层的区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麦克默多干谷的常年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 东北风B. 东南风
C. 西北风D. 西南风
15. 干谷中的小水塘终年不冻,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气温偏高B. 盐度偏高
C. 受地热影响D. 水生动物扰动
【答案】14. B 15. B
【解析】
【分析】1.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对南极洲的纬度位置及其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要熟悉。2.本题考查极地地区局部气候成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极低,终年冰雪覆盖的常态下出现的独特的小水塘,要从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规律的角度进行分析。
【14题详解】
麦克默多干谷位于南极洲,南极洲位于南极圈内,纬度高,常年盛行极地东风,南半球极地东风为东南风,B正确,A、C、D错误。
【15题详解】
题干有提示信息:谷底散布着一些含盐量达40%的小水塘,可知终年不冻,原因最有可能是盐度偏高,因为水的盐度越高,冰点越低,B正确;南极地区纬度较高,终年气温很低,A错误;南极洲位于南极洲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稳定,无地热影响,C错误;小水塘位于陆地上,海洋生物不能到达,陆上温度极低,水生动物难以生存,故不是水生动物扰动,D错误。
第2卷:非选择题(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阳辐射是植物生长所需外部能量的重要来源,其中波长在0.4—0.7μm范围内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那部分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简称PAR)。下图为我国区域年平均PAR空间分布图(1961-2007年平均值)。
(1)据图描述我国年均PAR空间分布,并说出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
(2)分别说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主要影响。
【答案】(1)全国年平均PAR大致西北多东南少(分布不均,空间差异大),青藏高原最大,四川盆地最小。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天气因素。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主要影响: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为人类提供生活生产的能量。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影响气候,诱发自然灾害;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极光”现象。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区域年平均PAR空间分布图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太阳辐射分布特征、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图中等值线为PAR强度等值线。读图可知,全国年平均PAR大致西北多东南少(分布不均,空间差异大),青藏高原最大,四川盆地最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地形(海拔)因素、天气因素。一般而言,纬度越低,太阳辐射量越多;海拔越高,太阳辐射越多;降水越少,太阳辐射越多。
【小问2详解】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主要影响: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地表温度;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为人类提供生活生产的能量,煤炭、石油等都是地质历史时期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太阳活动会影响降水,进而影响气候,诱发自然灾害;太阳活动会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太阳活动会挟带大量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两极稀薄的大气,使大气发生电离,产生“极光”现象。
17. 下图分别为新疆乌鲁木齐与吐鲁番气候统计图和新疆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吐鲁番夏季气温较乌鲁木齐高的原因。
(2)描述吐鲁番降水特征并分析原因。
【答案】(1)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强);夏季降水量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地势较低(地处盆地),保温作用强。
(2)特征:终年干旱少雨;原因:深居内陆,海洋水汽影响小;周边高山环绕(地形封闭),阻挡水汽深入。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详解】(1)分析两地气温不同的原因,可从纬度、大气环流、地形等角度加以分析。读新疆地形示意图可知,吐鲁番纬度较乌鲁木齐低,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获得太阳辐射较多;且吐鲁番海拔较低,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散失,气温较高,而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北麓,属于阴坡,气温较低。读两地气候资料图可知,夏季吐鲁番降水量较少,云层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能力较弱,气温较高。
(2)降水特征的描述可从两个角度描述: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分配。读图可知,吐鲁番降水总量少,降水量季节差异不大(虽然6、7月降水较冬季多,但各月降水量均在10mm以下),所以终年干旱少雨。原因:从海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吐鲁番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海洋的水汽影响较小;盆地地形,周围高山环绕,地形封闭,水汽难以进入,降水少。
【点睛】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人类活动等。
18. 读北半球某时刻海陆等压面示意图(图1)、我国南方某地传统民居穿堂风(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在火热的夏季能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1中排序①②③④间的气压值。
(2)试比较①②两地的昼夜温差大小并说明原因。
(3)分别说出图1时刻滨海地区近地面和高空的实际风向。
(4)屋前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能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
【答案】(1)②①③④(从高到低排序)。
(2)①地昼夜温差小于②地。原因:①地位于海洋上,海水比热容大。
(3)西北风;南风。 (4)屋前石质地面比热容小,吸热快,升温快,形成低压区;屋后林地比热容大,吸热慢,形成高压区;
不同地表使屋前屋后的温差增大,加强了屋前屋后的气压差,加大了空气流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
【解析】
【分析】本题以穿堂风的相关图文信息为主要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等压面判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①、②的气压分别大于③、④;读图可知,①处等压面下凹,②处等压面上凸,故同一水平上的①处气压低于②处,④处等压面下凹,③处等压面上凸,故同一水平上的④处气压低于③处,综合起来,气压值大小由高到低排序应②①③④。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①处位于海洋,②处位于陆地,由于海洋的热容量大于陆地,白天海洋气温上升速度和幅度均小于陆地,夜晚海洋气温下降速度和幅度均小于陆地,因此海洋的昼夜温差小于陆地,①地昼夜温差小于②地。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①处等压面下凹,②处等压面上凸,故同一水平上的①处气压低于②处,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由②指向①,即由西指向东,近地面受摩擦力影响,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北半球)偏转一个锐角,应形成西北风;④处等压面下凹,③处等压面上凸,在高空的④处气压低于③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③指向④,即由东指向西,高空忽略摩擦力影响,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北半球)偏转90°,形成南风。
【小问4详解】
结合热力环流相关知识可知,屋前铺设石质路面,因为石质地面比热容小,所以吸热快,升温快,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相对较强的低压;屋后林地比热容大吸热慢,升温慢,气流下沉,形成相对较强的高气压,不同地表使屋前屋后的温差增大,从而加强了屋前屋后的水平气压差,加大了空气流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
1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气象部门每年会在西北太平洋沿I37°E断面进行定期的海洋观测,该断面是研究西北太平洋海一气相互作用的重要参考。研究表明,137°E断面的温度场(物质系统内各个点上温度的集合)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和年际变化,并且都与ENSO循环(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交替出现构成的冷暖水期交替的循环)相联系。下图示意137°E断面南部上层(0-300m)冬、夏季的平均水温距平年际变化。
(1)简述137°E断面的温度场特点。
(2)推测1989年137°E断面南部沿岸的降水较正常年份的变化及原因。
(3)简析137°E断面南部上层平均水温距平正、负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对应关系,并分析厄尔尼诺年该断面平均水温距平变化的原因。
【答案】(1)137°E断面温度场整体上冬季水温距平变化幅度大于夏季;有的年份冬季与夏季水温距平变化方向一致,有的年份冬季与夏季水温距平变化方向相反;有的年份水温距平呈负值,有的年份呈正值。
(2)变化:降水增加。原因:1989年137°E断面南部水温距平为正值,说明表层海水温度较高,由于海-气相互作用,该海域大气温度较正常年份高,气流上升,降水增加。
(3)对应关系: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断面平均水温距平为负值,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该断面平均水温距平为正值。原因: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表层暖水向东回流,西太平洋下层冷海水上泛,使表层海水温度降低,导致该断面平均水温距平为负值。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西北太平洋沿I37°E水温变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水的温度、厄尔尼诺现象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137°E断面温度场整体上冬季水温距平变化幅度大于夏季;根据图中水温变化特征可知,有的年份冬季与夏季水温距平变化方向一致,有的年份冬季与夏季水温距平变化方向相反;根据图中水温变化特征可知,有的年份水温距平为零度以下,为负值,有的年份为零度以上,呈正值。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1989年137°E断面南部水温距平为正值,且正值数值较大,说明表层海水温度较高;由于受到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该海域大气温度较正常年份高,导致上升气流较强,携带了大量水汽进入大气,造成降水增加。
【小问3详解】时 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面积(m2)
7
6.99
6.98
6.97
6.9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