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 (2019)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测试题
展开[合格考达标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2·山东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是( D )
A.岩浆活动的强弱程度
B.组成物质的温度变化
C.内部岩石的坚硬程度
D.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 D )
A.地壳厚度均匀
B.海拔越高,地壳越薄
C.洋壳较厚,陆壳较薄
D.陆壳较厚,洋壳较薄
[解析] 第1题,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D项正确。第2题,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上,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地壳厚薄不一,陆壳较厚,洋壳较薄,陆地上海拔越高的地方,地壳越厚。故选D项。
自2021年9月19日以来,西班牙拉帕尔马火山一直在持续喷发,相关部门预计此次火山活动将在2021年末之前结束。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地震波进入③层后速度增加
B.④层厚度均一
C.①层为液态
D.②层存在软流层
4.此次火山喷发的物质可能来自( B )
A.④层下部 B.③层上部
C.②层上部 D.③层下部
[解析] 第3题,③为地幔,地震波自表层向深层传播的过程中,进入③层后速度增加,A正确。④层为地壳,陆地较厚,海洋较薄,B错。①层为内核,密度极大,为固态,C错。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②层为外核,D错。故选A。第4题,火山喷发的物质一般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即是③层上部,B正确,D错。④为地壳,②为外核,A、C错。故选B。
(2023·山西太原五中高一月考)地球表面四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图,据此完成5~6题。
5.①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A )
A.连续但不规则
B.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C.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D.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6.关于图示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
B.各圈层相互渗透
C.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
D.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①圈层为水圈,②圈层为大气圈,③圈层为生物圈,④圈层为岩石圈,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故选A项。第6题,生物圈贯穿于其他圈层之中,不是平行分布,没有单独占有空间,图中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岩石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故选B项。
(2022·辽宁实验中学高一期中)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7~8题。
7.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E、F合为岩石圈
B.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自然环境
C.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
D.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
8.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D )
A.下地幔 B.图中D层
C.图中G层 D.软流层
[解析] 第7题,据图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地幔,G为地核。D、E合为岩石圈;地球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地球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自然环境。故选B项。第8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D项正确。
二、综合题
9.(2023·海南东方月考)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上图判断两个不连续面:A为_莫霍界面__,B为_古登堡界面__,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_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__。
(2)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C_地壳__,D+E_地幔__,F+G_地核__。
(3)如何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是固态还是液态?
[答案] (3)纵波可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三态,横波只能通过固体,因此可以判断地壳和地幔属于固态,地核可能为液态。
[解析] 第(1)题,A界面深度较浅,为莫霍界面,大陆部分在地面以下平均33 km处,B界面在地下平均2 900 km处,为古登堡界面。当地震波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第(2)题,C表示莫霍界面以上地球内部圈层的部分,为地壳;D+E表示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的部分,为地幔;F+G表示古登堡界面以下的部分,为地核。第(3)题,横波和纵波波速不同,且传播速度会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变化而变化。纵波可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三态,横波只能通过固体。当地震波传播至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因此可判断地壳和地幔属于固态,地核深度较深,压力较高,物质状态不可能为气态,可能为熔融状态或液态。
[等级考过关练]
一、单项选择题
地震波是人们了解地震的重要手段。下图1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时距曲线表示发生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某次地震时,甲、乙、丙三地震台站测得不同的震中距,并以此为半径作成三个大小不同的圆(下图2)。读图,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图1中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W1和W2两者皆无法通过地幔
B.W1造成的破坏最大
C.W1和W2可在任何物质中传播
D.W1能通过地核
2.若甲台站测得纵波、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则甲台站的震中距最接近( D )
A.3 000千米 B.3 500千米
C.4 000千米 D.4 500千米
3.依据甲、乙、丙三地震台站测得的震中距,判断此次地震震中位于( B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1题,由图分析可知,传播同样的距离,W1用时长,说明其速度慢,应为横波;W2用时短,说明其传播速度快,应为纵波。地幔纵波、横波都能通过,横波比纵波破坏力大,纵波可以通过液体和固体,横波只能通过固体,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W1不能通过地核,B项正确。第2题,读取图中不同距离两条曲线之间的时间差可知,震中距在5 000千米时,两曲线时间差略大于6分钟,故震中距约在4 500千米时,甲台站测得纵波、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D项正确。第3题,依据甲、乙、丙三地震台站测得的震中距,判断此次地震震中应位于图2中三个圆的交会处,即②点,B项正确。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据此完成4~6题。
4.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为( A )
A.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5.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C )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界面 D.软流层中部
6.下列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 A )
[解析] 第4题,从图中的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得出图示区域内的地壳厚度有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的趋势。第5 题,地壳内部三大圈层的划分是以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来进行的,分为了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被称作地壳,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应以莫霍界面为0千米起点,海平面是海拔0千米的起点,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是岩石圈。第6题,根据处在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曲线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可以肯定图中40二、综合题
7.(2022·江苏苏州震泽中学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报道,我国最大的深水钻井船“大连开拓者”号,已于2015年夏在大连某船务公司建设完工。它既是世界最大的深水钻井船,还是我国建造的首艘深水钻井船,其钻井深度可达9 144.1米,建成后可以在任何需要深水钻井船的情况下使用。
材料二 下图为岩石圈部分构造图。
(1)图中显示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哪些?
(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其与③划分的重要依据是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相比较,_陆地__地壳较厚。
(3)写出④界面的名称及其地下平均深度(指大陆部分)。
(4)写出“大连开拓者”号钻探到最深时的圈层名称、图示序号、构成物质及其状态。
[答案] (1)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3)莫霍界面 33千米。
(4)名称:地幔 序号:③ 构成物质:岩石 状态:固态。
[解析] 第(1)题,图中有海洋、植被、大气,因此图中显示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主要是通过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作为主要依据。岩石圈部分构造示意图中显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相比,陆地地壳较厚。第(3)题,图中④界面位于地壳与地幔之间,为莫霍界面,其在大陆部分平均深度约为33千米。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洋地壳的平均厚度为6千米,而“大连开拓者”号钻井深度可达9 144.1米,因此钻探到最深时可穿过地壳到达地幔。地幔在图中序号为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幔上层物质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构成的岩石组成,物质状态为固态。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节 防灾减灾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节 防灾减灾随堂练习题,共6页。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达标测试,共8页。
地理人教版 (2019)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地理人教版 (2019)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课后作业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