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分层课时作业(27份)
地理人教版 (2019)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课后作业题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人教版 (2019)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课后作业题,共7页。
[合格考达标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0·山东省7月合格考)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下图示意某地自然土壤剖面,甲、乙、丙、丁表示不同土层。据此完成1~2题。
1.营养物质最丰富的是( A )
A.甲层 B.乙层
C.丙层 D.丁层
2.决定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的是( D )
A.甲层 B.乙层
C.丙层 D.丁层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甲是腐殖质层,乙是淋溶层,丙是淀积层,丁是母质层。其中营养最丰富的是腐殖质层。A项正确。第2题,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D项正确。
(2022·四川绵阳一诊)月壤一般指月球上所特有的土壤,是覆盖在月球表面上的一层直径小于1毫米、具有黏性的细小粒子。月壤是研究月球的样本。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月壤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在月壤的形成中,起作用最大的是月球表面的( B )
A.降水 B.温度
C.风力 D.地貌
4.与地表土壤四类组成物质相比,月壤中几乎不存在( C )
①矿物质 ②有机质 ③水分 ④空气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第3题,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故选B。第4题,矿物质由岩石风化形成,月壤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月球上没有生物,月壤中没有有机质;月壤中没有水分和空气。故选C。
云贵高原某小村寨以传统玉米种植为主,石漠化严重,经济落后,近年来,通过区域整治与开发,生态改善,村民收入提高。下图示意整治前当地土壤厚度与岩石裸露率、坡度与坡位的关系。据此完成5~6题。
5.整治前当地土壤厚度与岩石裸露率、坡度与坡位的关系( D )
A.坡位越高,土壤厚度越小
B.岩石裸露率越高,土壤厚度越小
C.坡位越低,土壤厚度越大
D.坡度越大,土壤厚度越小
6.村民种植玉米,造成石漠化最严重的坡位是( B )
A.坡顶 B.上坡
C.下坡 D.洼地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坡位与土壤厚度的关系是随坡位升高,土壤厚度先下降后升高;岩石裸露率在坡顶最高,土壤厚度在上坡最薄;坡度与土壤厚度是负相关。坡顶的坡位最高,土壤厚度不是最小的,A错误;坡顶的岩石裸露率最高,但上坡的土壤厚度最小,B错误;上坡比坡顶的坡位低,但土壤厚度要小些,C错误;读图可知,坡度与土壤厚度是负相关,所以坡度越大,土壤厚度越小,D正确。故选D。第6题,读图可知,上坡的坡度最大,且土壤厚度是最薄,种植玉米会加重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造成的石漠化是最严重的。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读“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表”,据此完成7~8题。
7.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够( A )
A.降低土壤透气性,减少空气污染
B.降低土壤水分,提高抗旱能力
C.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肥力
D.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大气湿度
8.由表可知,该地最可能是( B )
A.三江平原 B.河西走廊
C.江汉平原 D.珠江三角洲
[解析] 第7题,比较表格中实验前后的数据,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够提高土壤水分,降低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空气污染,提高大气湿度。第8题,读图可知,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低,所以排除三江平原。读文字材料可知,该地区农田冬季休耕,农作物不能越冬,所以排除江汉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大气悬浮物较多,土壤水分较少,所以最有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河西走廊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B项符合题意。
二、综合题
9.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受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中,具有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的土壤层是_腐殖质__层和_淋溶__层。
(2)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 A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植物 D.地形
(3)不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类型不同。草原土壤出现的地区是(多选)( AC )
A.内蒙古地区 B.江南地区
C.潘帕斯草原地区 D.华北地区
(4)分析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A层的成因及影响其厚度的因素。
[答案] (4)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
影响厚度的因素:枯枝落叶的数量;气温高低对微生物活跃程度的影响;降水量所形成的淋滤强度;坡度大小和人类活动。
[解析] 第(1)题,根据“完整土壤示意图”可推断出答案。第(2)题, 成土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础。第(3)题,内蒙古地区和潘帕斯草原地区是世界著名的草原区。第(4)题,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形成腐殖质层。影响其厚度的因素主要跟动植物的数量,气候和人类活动有关。
[等级考过关练]
一、单项选择题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2.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B )
A.免耕直播 B.深耕改土
C.大棚温室 D.砾石压土
[解析] 第1题,从图2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枯枝落叶必须经过分解才能形成有机质,A项错误;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一般会分布在土壤表层附近,B项错误;从图2可以看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影响,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C项正确,D项错误。第2题,免耕直播,即在不耕的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气候较为干旱地区作用显著。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稍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利用土壤肥力;大棚温室改变的是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砾石压土主要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下图)。据此完成3~4题。
3.东北黑土比南方红壤( B )
A.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强
B.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
C.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
D.气温使土壤的增粘作用强
4.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 )
A.水分条件变化 B.热量条件变化
C.农业类型差异 D.地势高低差异
[解析] 第3题,东北地区比南方地区温度低,气温使土壤的增粘作用弱,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故 A、D 错,B正确;东北地区比南方地区降水少,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弱,C项错误。第4题,从青到黄再到白,其相应分布地区降水逐渐减少,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故选A。
陕西省横山县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环境脆弱,研究该区不同尺度土壤属性的空间变异特征,可为区域退化土地的恢复重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有机质含量是土壤属性重要特征之一。以正北方向为0°,将坡向以45°为间隔划分为8类(0°~22.5°和337.6°~360°为北坡,22.6°~67.5°为东北坡,67.6°~112.5°为东坡,112.6°~157.5°为东南坡,157.6°~202.5°为南坡,202.6°~247.5°为西南坡,247.6°~292.5°为西坡,292.6°~337.5°为西北坡)。下图为不同坡向土壤有机质含量图。据此完成5~6题。
5.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坡向是( A )
A.北坡 B.东坡
C.南坡 D.西坡
6.关于同一高度,不同坡向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正确的是( D )
A.阳坡热量较高,生物生长旺盛,有机质含量较高
B.阴坡为背风坡,土壤水分较少,有机质含量较低
C.阳坡为迎风坡,对母质风化强,有机质含量较低
D.阴坡热量较低,微生物活动弱,有机质含量较高
[解析] 第5题,据图可知,位于0°~22.5°和337.6°~360°的北坡,有机质含量为64-67左右,比其他坡向都高,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6题,阳坡热量较高,微生物活动强,有机质分解能力强,故有机质含量较低,A错误;因位于黄土高原季风气候区,阴坡为背风坡,降水稍少但也属于半湿润区,土壤较湿润利于有机质积累,且同海拔的阴坡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能力弱,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故B错误,D正确;对母质风化强,土壤的厚度大,与有机质含量无关,C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
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某考察队到素有新疆的“湿岛”之称的伊犁河谷进行了野外调查,通过对不同植被下土壤剖面的采样,分析发现了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见下图)。研究还表明,不同的气候条件、人类干扰强度,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1)比较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的异同点。
(2)推测伊犁河谷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随海拔变化的总体特点并解释其自然原因。
[答案] (1)相同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点:典型草原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大,而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降幅较小。
(2)土壤有机碳大致随海拔升高而波状增加。原因: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体的速度变缓,土壤中有机碳积累量较高。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图例及坐标信息,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点是典型草原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大,而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降幅较小。第(2)题,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来源于地表植被和其他生物的残骸分解,而分解的能力又与微生物的活跃程度有关,气温越高微生物越活跃分解越多。根据横轴的植被类型判断海拔,纵轴表示有机碳含量,图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加。这是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体的速度变缓,土壤中有机碳积累量较高。
项目
土壤
水分
土壤
空气
土壤
有机质
大气
悬浮物
大气
水分
实验前
6.3%
25.5%
0.7%
14.6%
18.6%
实验后
23.5%
16.7%
3.2%
3.4%
34.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当堂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甲、乙、丙分别对应,关于土壤透水性的比较,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关于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一节 植被练习题,共8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精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土壤剖面图中字母A代表,下列关于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图中土壤微生物量的分布特点是,从图中可以得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