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2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33017/0-170100998769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2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33017/0-170100998771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2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33017/0-170100998773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时作业(22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1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2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1课时地球自转的意义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2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质量达标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同步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巩固练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南半球昼长夜短的时间是( B )
A.B→C→D B.C→D→E
C.D→E→F D.A→B→C
2.极昼现象从北极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 A )
A.A→B B.B→C
C.C→D D.D→E
[解析] 第1题,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南半球昼长夜短,应是C→D→E。第2题,春分日后北极开始出现极昼,到夏至日时北极圈上出现极昼,极昼现象从北极扩大到北极圈应是A→B时段。
3.有关昼夜长短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在温带
B.太阳直射在哪条纬线上,该纬线上的地区就昼长夜短
C.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D.无论太阳直射在南、北哪个半球,直射的那个半球就昼短夜长
[解析] 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4.下列各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A )
A.赤道 B.南回归线
C.北极圈 D.北纬50°
[解析] 纬度越高的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下图是“北京时间2019年11月18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夜长短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据此完成5~6题。
5.四地自北向南排列正确的是( D )
A.甲、乙、丙、丁 B.丙、丁、乙、甲
C.乙、甲、丁、丙 D.甲、乙、丁、丙
6.四地中最有可能为石家庄的是( B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 第5题,北京时间2019年11月18日,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结合题目可知,四地自北向南排列正确的是甲、乙、丁、丙,故D正确。第6题,北京时间2019年11月18日,石家庄昼短夜长,排除丙和丁;石家庄位于北京附近,故当地的正午(白昼的平分线)应在北京时间12点附近,故乙地最符合。故B正确。
读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 A 点的昼长为( D )
A.24小时 B.12小时
C.10小时 D.20小时
8.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B )
A.太原 B.长春
C.南昌 D.昆明
[解析] 第7题,从图中的信息可知,图中A点所在的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比例是51,昼夜之和是24小时,所以其昼长是20小时。第8题,图中所示日期为夏至日,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
二、综合题
9.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图(图甲)和地球光照图(图乙,阴影部分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图乙表示的北半球的节气为_夏至__,该节气时地球在图甲中数码_①__所代表的位置。
(2)地球由①到④的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_北__半球,并向_南__运动。
(3)图乙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23°26′N,90°W)__。
(4)在地球公转由③到①的过程中,A地昼长_变长__(变长、变短)。
(5)图乙所示日期,B地的昼长为_8__小时,该地的日出时刻为地方时_8__时。
(6)图乙中此时北京时间为6月22日_2__时。
[解析] (1)读图乙,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夏至。读图甲,根据太阳和地球①和③位置连线、地轴倾斜方向判断,地球位于①时为夏至,位于③时为冬至,故地球位于②时为春分,位于④时为秋分。因此,图乙对应图甲中的①。(2)结合小题(1)判断,地球由①向④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故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3)读图,此时太阳直射A点,A点纬度为23°26′N;A点所在经线位于180°经线的东侧,图中每两条相邻的经线相差30°,故A点经度为90°W。因此,此刻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3°26′N,90°W)。(4)结合小题(1)判断,地球由③运动到①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运动,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变长,南半球白昼逐渐变短,A位于北半球,因此A点昼长变长。(5)读图乙,晨线、赤道和180°经线相交,故180°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图中每两条经线相差30°,地方时相差2小时,B点位于180°经线东侧,根据“东早西晚,早加晚减”计算,B点地方时为8时。因为,B点位于晨线上,故B点日出时间为8时,昼长为2×(12-8)=8小时。(6)根据上题判断,180°经线地方时为6时,即东十二区的区时为6时。北京时间(东八区)与东十二区相差四个时区,且位于其西侧,根据“东早西晚,早加晚减”计算,北京时间要晚4小时,故此时北京时间为6月22日2时。
能力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60度,A、B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西半球。读图,据此完成1~3题。
1.此时,B点的地方时为( C )
A.6时 B.12时
C.22时 D.0时
2.此时,B点位于( C )
A.昏线,昼长8小时 B.晨线,昼长8小时
C.昏线,夜长4小时 D.晨线,夜长18小时
3.该日,下列城市日落最早的是( A )
A.大连 B.三亚
C.青岛 D.厦门
[解析] 第1题,据材料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60度,A、B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西半球。若A、B两点位于晨线上,A点位于赤道上,地方时为6:00,推知直射点的经度是150°E,与情境条件中的太阳直射在西半球不符。故A、B两点应位于昏线上,A点的地方时是18点,B点与A点相差4小时,计算出B点的地方时为22时,C项正确。第2题,由上题可知,B点位于昏线上,地方时是22时,可计算出B点该日昼长是20小时,夜长4小时。故选C。第3题,据以上分析可知,南半球昼长夜短,故当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日出越晚日落越早。选项中大连纬度最高,白昼最短,日出最晚,日落最早。选A。
读“某地昼长季节变化图”,据此完成4~5题。
4.该图反映的地点位于( D )
A.北极点 B.北极圈
C.南极点 D.南极圈
5.下列日照图所示日期与上图中A点所代表的日期相同的是(图中阴影表示黑夜)( C )
[解析] 第4题,该地在6月22日时昼长为0,12月22日时昼长为24小时,可判断为南极圈上某点。第5题,A点日期为6月22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根据自转方向可判断A、C图为南半球,B图为北半球,D图昼夜平分。其中C图南极圈内出现极夜,与A点所示日期相同。
(2023·四川成都一诊)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于北京时间20时50分在P地(40°N,85°E)拍摄到的一张日落景观图。据此完成6~7题。
6.此时北京的昼长约为( C )
A.9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7.照片拍摄日期最接近( B )
A.1月1日 B.5月1日
C.7月1日 D.10月1日
[解析] 第6题,P地与北京大致位于同一纬度,昼长相同。结合题干可知,北京时间20时50分,P地(40°N,85°E)日落,可计算出P地当日日落时间为地方时18时30分,根据日落时间=12+1/2昼长,可计算出P地昼长为13小时。第7题,P地昼长为13小时,说明当地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北半球,再考虑到昼夜只差两个小时,应该比较接近春、秋分日,最有可能为5月1日;7月1日接近夏至日,昼夜差会更大。
二、综合题
8.读我国北方某地房屋内朝南窗户的阳光照射示意图(图1)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运行到A、B、C、D中的_B______位置时,北半球白昼达最大值。地球运行到A、B、C、D中的_A__、_C__位置时,全球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2)地球公转到图中D位置时,正值北半球的_冬至__(节气)。此时,正午射进屋内的阳光面积可达一年中最_大__值。
(3)当墙上的时钟显示为11时时,屋内阳光的影子就已经与窗户垂直,这说明该地的经度大约是_135°E__。
(4)地球从图中A位置公转到B位置期间,该地每天白昼的时间发生的变化是_越来越长__。
[解析] 第(1)题,地球运行至B位置时,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白昼达最大值。春分日、秋分日,全球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第(2)题,北半球的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低,正午射进屋内的阳光面积最大。第(3)题,屋内阳光的影子与窗户垂直时是地方时12时,而此时北京时间是11时,因此该地位于135°E。第(4)题,从春分日到夏至日,北半球的白昼越来越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1课时同步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 A 点的昼长为,图中四地,纬度数相同的是,读地球光照图,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