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练习题
展开基础巩固练
一、单项选择题
读水圈的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A )
A.大气水 B.冰川
C.生物水 D.河水
2.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D )
A.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
B.冰川、海洋水、河流水
C.地下水、冰川、海洋水
D.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解析] 第1题,图中所示水体中大气水分布最广。第2题,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海洋水储量最大,A、B、C错误;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海洋水储量最大,陆地上河流、湖泊众多,水体储量较多,大气水较少,水体储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D正确。故选D。
读我国某区域河、湖水位变化示意图,该区域内湖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该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的是( D )
A.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 B.湖泊地势高于河流
C.湖泊地势低于河流 D.湖泊与河流相通
4.下列关于该区域河、湖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D )
A.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②
B.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同步变化
C.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湖水补给河水
D.时间点③比时间点①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4~8月河流水位高于湖泊且河流与湖泊的水位变化基本一致,说明此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10~11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且两者水位都在下降,说明湖泊水补给河流水,因而可确定湖泊与河流是相通的。第4题,据图中信息可知,在时间点②时湖泊水位较高,所以此时其储水量并非最小;湖泊水位和河流水位变化大体一致,但并非同步变化,总体上湖泊水位的变化滞后于河流水位的变化;湖泊和河流有互补关系,其补给状况由两者的水位高低确定,图示大多数时间河流水位均高于湖泊水位,所以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河水补给湖水;时间点③处比时间点①处河流和湖泊之间的水位差大,所以时间点③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
读某河流水文站平均流量过程线补给类型分割图,据此完成5~6题。
5.若该河流位于我国,最有可能是( B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华北地区
6.补给类型a、b、c、d分别是( D )
A.季节性积雪融水 浅层地下水 雨水 冰川融水
B.浅层地下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冰川融水 雨水
C.冰川融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雨水 浅层地下水
D.雨水 冰川融水 浅层地下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解析] 第5题,该河流流量较小,汛期较短,枯水期较长,可能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第6题,图中d类型仅分布在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c类型补给集中在汛期以后时间段,为浅层地下水补给;a类型补给量最大,且集中在夏季,为雨水补给;b类型补给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气温高的月份,为冰川融水补给。
二、综合题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乌伦古湖为咸水湖,自20世纪60年代起,乌伦古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乌伦古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而后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
阿勒泰水文站的多年平均各月气温、降水量、径流量年内变化图
(1)比较图示两个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请分析其自然原因。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
[答案] (1)与阿勒泰气象站相比,森塔斯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较大,出现的时间较迟。
原因: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对气流的抬升作用更明显,降水(雪)量较大;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雪开始较早,融雪较迟,积雪时间较长,最大积雪深度大,出现时间较迟。(或从阿勒泰气象站的角度作答亦可)
(2)冬季气温在0 ℃以下且降水量较大,积雪量大;随着气温回升,5月积雪大量融化,径流量大;6—7月融雪补给锐减,径流量减小;5—7月,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3)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乌伦古湖为内流湖,乌伦古河带来的盐分在湖中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直接读出两个气象站的最大积雪深度和最大积雪深度的月份,根据数值进行比较。主要结合海拔对气温的影响、大气环流和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进行分析。第(2)题,结合水的补给条件进行分析,本地区降水量少,河流补给主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冬季积雪春季融化,春季径流量大;6—7月积雪补给锐减,径流量减小;除考虑水量来源以外,还要考虑蒸发量,5—7月,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第(3)题,主要从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进行分析,乌伦古湖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乌伦古湖缺少湖水流出河流,成为内流湖,乌伦古河带来的盐分在湖中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
能力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永暑礁位于南沙群岛,近年来经过大规模吹沙填海形成约3平方千米的岛后,当地发现了可以直接饮用的地下淡水资源。永暑岛出现地下淡水资源的主要原因是“淡水透镜体”的作用,即因咸、淡水的密度差异导致地下淡水漂浮在咸水之上,中央厚、边缘薄,宛如透镜体形状。下图为“淡水透镜体”的原理。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地下淡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 A )
A.大气降水 B.地下咸水过滤
C.海水淡化 D.陆地淡水调入
2.吹沙填海对当地出现淡水资源的促进作用包括( C )
①陆地面积扩大增加了当地降水量 ②提供了足够大的集水面积 ③砂石的集中堆砌减弱了海水渗入
④砂石可过滤海水中的盐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大规模吹沙填海形成约3平方千米的永暑岛后,“淡水透镜体”开始起作用,促使大气降水通过下渗转变为地下淡水资源,A项正确。第2题,据图文材料可知,大规模吹沙填海扩大了陆地面积,增加了集水区域,使大气降水下渗增多,从而引发“淡水透镜体”的作用,②正确。陆地面积扩大并不能直接增加当地降水量,①错误。集中堆砌的砂石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弱海水侵入程度,但是无法过滤海水中的盐分,③正确,④错误。
图1所示区域陆地地势平坦,图2为图1中河流甲、乙两河段的径流量曲线。读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的河流甲河段河水补给形式主要是( D )
A.湖泊补给
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C.冰川融水补给
D.雨水补给
4.图示乙河段径流量季节变化较甲河段小的原因主要是( B )
A.乙河主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径流季节变化小
B.湖泊的调节作用
C.乙河段冬雨补给多
D.甲河段植被覆盖率较高
[解析] 第3题,由图1中最冷月等温线可知,图1所示季节为冬季,陆地气温应低于海洋气温,故图1所示为南半球某区域。从甲河段的径流量曲线变化来分析,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该区域位于30°S附近的大陆西岸,应为地中海气候,故河流的补给形式主要是雨水补给;甲河段径流量大于乙河段,且季节变化较大,故甲河段位于湖泊的上游,河流补给湖泊。第4题,由上题可知,甲河段位于湖泊的上游,乙河段位于湖泊的下游。乙河段径流量季节变化较甲河段小的主要原因是受湖泊的调节作用,B项正确;甲、乙河段都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都是冬雨补给,乙河段在河流枯水期还受湖泊补给,A、C两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径流量季节变化应较小,D项错误。
下图是我国三个地区甲、乙、丙三条河流各月流量图。读图,据此完成5~6题。
5.丙河最有可能位于( C )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青藏高原地区
6.下列有关三条河流说法正确的是( C )
A.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是甲河
B.流量变化均随降水量而变化
C.流量年际变化最小的是乙河
D.河流含沙量最大的是丙河
[解析] 第5题,图中显示,丙河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最有可能位于东北地区,C正确。西北地区的河流大多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形成夏汛;华北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形成夏汛;青藏高原地区的河流大多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形成夏汛。第6题,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总流量不大,流量变化大多随气温变化,冬季一般会出现断流期,与乙河流量特征相符;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大小由气温变化决定,而气温的年际变化一般较小,河流流量年际变化小,C正确;甲、丙河以雨水补给为主,我国季风气候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大;丙河位于东北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多平原,因此河流含沙量较小。
趵突泉位于我国济南城区,地下泉水丰富。《水经注》载:“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趵突泉历史上流量基本稳定,很少有停喷现象,自1972年以来停喷次数增多,停喷时间延长,1999~2001年期间更是创下了停喷926天的历史纪录。下图为趵突泉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图示甲补给区的地下水进入乙补给区的主要过程是( C )
A.沿断层下降—进入页岩岩层
B.沿断层下降—进入泰山杂岩岩层
C.沿断层上升—进入石灰岩岩层
D.沿断层上升—进入泰山杂岩岩层
8.与趵突泉历史上流量稳定密切相关的是( B )
①石灰岩厚度大 ②补给区地形坡度大 ③锦绣川发生岩层断裂 ④雨季时间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自1972年以来,趵突泉停喷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是( D )
A.补给区退耕还林
B.降水季节变化增大
C.补给区建坝拦水
D.地下水开采量增大
[解析] 第7题,甲补给区的地下水进入乙补给区的主要过程是甲补给区的水沿着补给区交接处的断层上涌,从不透水的岩层,上升到透水的石灰岩,所以C正确。第8题,趵突泉的水源来自地下水,石灰岩厚度大,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增加地下水的水量,故①对。地形坡度大,流水速度快,会使趵突泉的水量变化大,故②错。锦绣川断层使甲补给区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天然水库,调蓄了下游地下水的补给,故③对。雨季短不利于流量稳定,故④错。故选B。第9题,趵突泉的水量来自地下水,所以当趵突泉停喷,说明地下水的水位下降,主要原因为地下水的开采量大,D对。趵突泉依靠的是地下水补给,补给区建坝拦水影响的是地表径流,C错。补给区退耕还林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增加地下水补给,A错。降水季节变化增大,使趵突泉流量不稳定,而不是停喷,B错。
二、综合题
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伊犁河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国际河流,全长1 236 km,流域面积15.1万km2,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雅马渡以上为上游,雅马渡至哈萨克斯坦的伊犁村(卡普恰盖)为中游,伊犁村至巴尔喀什湖为下游。在伊犁村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自伊犁村以下,进入卡普恰盖峡谷,水流清澈。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最为丰富,干支流均有汛期,且干流汛期较长,流量相对平稳,历史上未出现过大范围的严重洪涝灾害。下图示意伊犁河流域。
(1)说明伊犁河成为巴尔喀什湖主要补给水源的原因。
(2)从整体性角度说明伊犁村(卡普恰盖)以下河段水流清澈的主要原因。
(3)分析伊犁河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的原因。
(4)说明巴尔喀什湖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 (1)伊犁河上游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大气降水较多;天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上游来水量大;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汇水量大。
(2)上游修建有多个水库,泥沙大量沉积库区;上游沼泽广布,对水流起到过滤作用,导致下游河段泥沙来源减少。
(3)流域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自下游到中游,积雪依次融化,形成春汛;夏季,上游地区冰雪融化,加上山地降水,形成夏汛;中上游河段多沼泽、湖泊,调蓄作用显著。
(4)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温差;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减缓区域土地荒漠化进程。
[解析] 第(1)题,巴尔喀什湖区域位于内陆地区,大气降水少。根据纬度可知,伊犁河上游位于西风带,是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受高大山地的强烈抬升作用,多地形雨,降水较多。夏季天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上游来水量大,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伊犁河流域面积广,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支流众多,汇水量大。第(2)题,结合图例,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最为丰富,修建有多个水库,泥沙大量沉积库区。上游沼泽广布,对水流起到过滤、净化作用,导致下游河段泥沙来源减少。所以伊犁村以下河段水流清澈。第(3)题,伊犁河流域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少,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随着气温回升,自下游到中游,积雪依次融化,形成春汛。夏季,上游地区冰雪融化,加上山地降水,形成夏汛。伊犁村以上为中上游,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沼泽、湖泊调蓄作用显著。所以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第(4)题,结合湿地功能分析,巴尔喀什湖能够增加周边地区的空气湿度,减小温差。湿地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湿地提供水源,能够减缓区域土地荒漠化进程。
地理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地理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时作业,共7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后作业题,共9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巩固练习,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