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2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33033/0-17010100145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2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33033/0-170101001457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2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33033/0-170101001459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课时作业(21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1节多种多样的区域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与区域发展质量达标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课时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2课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次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2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2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共9页。
第一章 第二节[基础巩固练]一、选择题(2023·北京海淀区期中)读图,据此完成1~2题。1.以下最适合上图的图名是( D )A.区域差异性示意图B.区域关联性示意图C.区域动态性示意图D.区域整体性示意图2.图示地区葡萄特别甜的原因是( C )①生长期内日照时间长②气温日较差大③土壤肥沃④水源充足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解析] 第1题,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较小,气候干旱,风力较大,以晴天为主。因此该地区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有利于葡萄等作物生长和品质的提高;坎儿井是当地特有的灌溉引水方式,既可以获得稳定的冰雪融水,又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植被稀少,多沙丘等风力堆积地貌。降水稀少,当地民居为平顶的土屋。这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第2题,该地区晴天日数较多,夏季白昼时间长,因此作物生长期内日照时间长。白天气温高,有利于农作物光合作用;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农作物呼吸作用较弱,消耗的营养物质较少。因此这种气温日较差大的气候特点,有利于葡萄营养物质的积累,使当地葡萄特别甜。(2022·宝鸡检测)阿尔贝罗贝洛位于意大利东南部巴里省,这个曾经的不毛之地,保存着1 000多座16世纪以来逃到此地的难民修建的白色石顶屋,被称为特鲁里尖顶民居(如图所示)。该民居主要利用遍地可见的小块石灰石粗糙堆砌而成,其墙壁用石灰涂成白色,屋顶则用灰色的扁平石块堆成圆锥形。据此完成3~4题。3.特鲁里尖顶民居采用小块石灰石建屋的地理背景最可能是( D )①防御野兽袭击 ②石矿资源丰富③保护自然环境 ④缺少高大树木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特鲁里尖顶民居的墙壁用石灰涂成白色,可以( B )A.增加室内光线强度B.降低白天室内温度C.防止房屋潮湿腐烂D.提高房屋坚固程度[解析] 第3题,据材料可知,阿尔贝罗贝洛曾经是个不毛之地,且当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故当地无高大树木,而当地遍地可见小块石灰石,因此当地采用小石灰石建房屋,②④对;当地自然条件恶劣,攻击性较强的野兽较少,①错误;难民建房屋一般不会考虑保护自然环境,③错。故选D。第4题,特鲁里尖顶民居的墙壁用石灰涂成白色,可以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从而达到降低白天室内温度的目的,但不能增加室内光线的强度,B正确,A错误;该民居采用石灰石粗糙堆砌,且用石灰将墙壁涂成白色,起不到防止房屋潮湿腐烂的作用,用石灰将墙壁涂成白色与提高房屋坚固程度关联性较小,C、D错。故选B。读图,据此完成5~6题。5.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B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6.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B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C.⑤⑥⑦⑧ D.②④⑦⑧[解析] 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甲图为我国东北地区,乙图为长江三角洲。第5题,两地因热量差异导致耕作制度及农作物品种不同。第6题,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水稻种植,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2023·温州检测)京津冀城市群的概念由首都经济圈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河北省的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唐山、沧州、衡水、廊坊、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11个地级市。2015年,中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京津冀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读京津冀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格局图。据此完成7~8题。7.按照经济联系强度的大小可将京津冀地区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大致分为三个级别,对应正确的是( B )A.北京和天津、天津和唐山、沧州和衡水B.北京和廊坊、天津和沧州、唐山和承德C.天津和唐山、保定和衡水、张家口和石家庄D.北京和保定、石家庄和邢台、张家口和保定8.下列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措施中,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D )A.利用京津“双核”发展效应,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B.建立权威机构,高效配置资源,推进各地区分工协作C.加强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增加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D.大规模扩大传统资源型工业生产规模[解析] 第7题,根据经济联系强度可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分为三个等级,其中北京和廊坊联系非常紧密,天津和沧州联系紧密,唐山和承德联系松散,B正确。第8题,利用京津“双核”发展效应,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建立权威机构,高效配置资源,推进各地区分工协作;加强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增加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均有利于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大规模扩大传统资源型工业生产规模,会加大对资源的消耗,加重环境污染,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二、综合题9.(2023·江苏泰州中学高二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东北振兴的奋斗目标,是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的保障基地,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实现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材料二 东北地区图。(1)简述上述材料所呈现出的区域特点。(2)从区域特征入手,分析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与黑、吉、辽三省同划为东北地区的原因。(3)从区域发展角度简要分析,东部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存在的主要优势和劣势。[答案] (1)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并有明确的区位特征。(2)从区域的整体性看,它们在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从区域的开放性看,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区域联系。(3)优势:地域广,煤、铁、石油、土地、森林等资源丰富。劣势:经济相对封闭落后,科技水平低。[解析] 第(1)题,考查区域特征。材料中所呈现出的区域特点是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并有明确的区位特征。第(2)题,考查区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读图分析,从区域的整体性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的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生活习俗等与黑、吉、辽三省具有相对一致性。从区域的关联性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与黑、吉、辽三省有交通线路连接,经济往来密切,存在较强的区域联系。第(3)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差异。可从区域范围、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等方面分析。读材料分析,东北地区面积较大,煤、铁、石油、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其他农牧业产品生产基地,也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经济相对封闭落后,且科技水平较低。[能力提升练]一、选择题我国西部某县某传统古村落在旅游开发中借鉴外地经验采用了青瓦地面(铺地的青瓦部分是从破损废弃的老建筑物上拆下的旧品),如下图。青瓦铺地不仅仅是建筑装潢的艺术,也是人类在建设家园过程中寻找的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据此完成1~3题。1.该景区路面选择用青瓦竖立铺设,主要作用在于( C )①增加下渗,减少积水 ②路面粗糙,雨天防滑 ③造型多样,视觉美观 ④素雅古朴,人地和谐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2.经测量发现在夏季烈日暴晒的情况下,青瓦地温度要明显低于水泥地表面是由于( C )A.青瓦地粗糙,增强路面的反射B.青瓦地缝隙大,通风散热快C.青瓦地透水性强,比热容较大D.青瓦地地基低于草地,升温慢3.青瓦地多见于( B )A.华北平原 B.江南水乡C.东北雪原 D.川西牧区[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也是人类在建设家园过程中寻找的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以及图示可知,青瓦竖立铺设,缝隙较大,有利于水的下渗,减少路面积水,①正确;增加路面粗糙度,雨天有防滑的作用,寻找的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具有素雅古朴,人地和谐的作用,②④正确。造型比较简单,不是为了追求视觉美观,③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故选C。第2题,青瓦地粗糙,路面的反射作用减弱,A错误;青瓦地缝隙大,粗糙度大,风力减弱,不利于通风散热,B错误;青瓦地透水性强,比热容较大,相较于水泥地,在烈日暴晒下,升温慢,因此青瓦地温度要明显低于水泥地表面。C正确;青瓦地地基是高于草地的,D错误。故选C。第3题,根据材料“铺地的青瓦部分是从破损废弃的老建筑物上拆下的旧品”可知,青瓦地多见于江南水乡老旧建筑物屋顶,B正确。华北平原老旧建筑屋顶多是红瓦,A错误;东北雪原老旧建筑物屋顶多是草棚,C错误;川西牧区老旧建筑多种材料,D错误。故选B。亚历山大群岛位于阿拉斯加东南部沿海,靠近阿拉斯加渔场。该群岛由1 1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是地壳下沉,海水淹没陆地,山顶露出海面而成。该群岛年降水量超过2 000毫米,且全年分配均匀,岛上有陡峭的海岸和茂密常绿的温带雨林(温带雨林在某些方面与热带雨林相似,都有高大的乔木、茂盛的灌木和众多的附生植物及大量的野生动物)。下图为亚历山大群岛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4.亚历山大群岛海岸陡峭的主要原因是( D )①断层发育形成岛屿 ②长期受海浪侵蚀③风力侵蚀作用明显 ④山顶露出海面而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5.亚历山大群岛分布着茂密常绿的温带雨林,主要是由于( B )A.受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B.全年气候温和,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丰富C.地处中纬度地区,温度适宜D.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条件充足6.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成为亚历山大群岛支柱产业的是( A )A.水产品加工业 B.服装加工业C.仪表制造业 D.海滨浴场旅游业[解析] 第4题,从材料可知,亚历山大群岛是地壳下沉,海水淹没陆地,山顶露出海面而成,④正确;长期处于海洋之中,受海浪侵蚀,海岸陡峭,②正确;不是断层发育形成的岛屿,①错误;处于海洋之中,风力侵蚀作用不明显,③错误。第5题,亚历山大群岛处于北纬40°— 60°的大陆西岸,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丰富,全年气候温和,分布着茂密常绿的温带雨林。沿岸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但影响相对较小。地处中纬度地区,温度适宜,这不是主要原因。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条件不充足,但降水多。第6题,亚历山大群岛位于阿拉斯加东南部沿海,靠近阿拉斯加渔场,渔业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水产品加工业。该地制造技术不高,仪表制造技术不发达。劳动力少,不适合发展服装加工业。属于基岩海岸,不利于发展海滨浴场旅游业。二、综合题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璧山区位于重庆西部,是重要的城市功能区之一,其制鞋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成长为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制鞋业原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呈现出“东鞋西移”现象。璧山区遵守“创新+资本=新动力”的经济逻辑,稳步推进西部鞋业建设,被誉为“中国西部鞋都”。下图为璧山区地理位置分布图。(1)试分析璧山区成为“中国西部鞋都”的主要原因。(2)阐述“东鞋西移”对我国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3)试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差异及其主要原因。[答案] (1)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政府吸引投资的政策支持;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制鞋业发展悠久,技术水平成熟。(2)带动西部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人民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等。(3)劳动力成本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原因:①制鞋业为高度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②农业改革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农民工数量减少;③东部地区生产成本的提高,劳动力工资待遇降低,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下降;④制鞋业普遍工作环境较差,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使从事制鞋业的人群数量减少。[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璧山区位于重庆西部,地理位置优越;有多种交通方式相联系,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有政府吸引投资的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制鞋业发展悠久,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技术水平成熟。第(2)题,“东鞋西移”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主要从经济发展、就业机会、收入、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第(3)题,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西部的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主要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转移,制鞋业为高度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我国农业改革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农民工数量减少;东部地区生产成本的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工资待遇降低,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下降;目前制鞋业普遍工作环境较差,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使从事制鞋业的人群数量减少。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