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版高考总复习-化学二轮专题(新教材)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pptx
    • 课件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专题突破练.pptx
    • 练习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docx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第1页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第2页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第3页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第4页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第5页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第6页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第7页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第8页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专题突破练第1页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专题突破练第2页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专题突破练第3页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专题突破练第4页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专题突破练第5页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专题突破练第6页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专题突破练第7页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专题突破练第8页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第1页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第2页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第3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版高考总复习-化学二轮专题(新教材)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总复习-化学二轮专题(新教材)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文件包含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pptx、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专题突破练pptx、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1)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山东卷(2023),湖北卷(2023),全国新课标卷(2023),辽宁卷(2023、2022、2021),广东卷(2022、2021),河北卷(2022、2021),浙江卷(2023、2022、2021、2020)(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湖南卷(2023、2022、2021),广东卷(2022、2021),河北卷(2022),湖北卷(2022),江苏卷(2022、2021)(3)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全国新课标卷(2023),山东卷(2023、2022),河北卷(2022、2021),辽宁卷(2021),海南卷(2022、2021),湖北卷(2022),天津卷(2021、2020)(4)常用化学用语:湖北卷(2023),湖南卷(2023),辽宁卷(2023、2022、2021),河北卷(2021),浙江卷(2023、2022),北京卷(2022、2021)
    考点1物质的分类及变化的判断
    要点1物质的组成及分类课标指引:化学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1.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
    2.从宏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分类
    微点归纳(1)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等;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等。(2)电离产生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NaHSO4等;电离产生O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碱,如Cu2(OH)2CO3等。
    易错辨析1.纯碱属于碱,硫酸氢钠、碳酸氢钠属于酸式盐。(  )2.纤维素、合成纤维、塑料等有机高分子均为混合物。(  )3.Na2O和Na2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  )
    纯碱是Na2CO3的俗称,该物质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因此属于盐,而不属于碱。
    纤维素、合成纤维、塑料等高分子中聚合度n值不确定,都是混合物。
    碱性氧化物是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Na2O2与酸反应除生成盐和H2O外,还生成O2,不符合碱性氧化物的定义。
    4.已知NaH2PO2是正盐,其水溶液呈碱性,则H3PO2属于一元弱酸。(  )5.SiO2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氢氟酸反应,因此SiO2是两性氧化物。(  )
    NaH2PO2是正盐,说明H3PO2是一元酸;NaH2PO2溶液呈碱性,说明H3PO2是弱酸。
    SiO2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没有盐生成,所以SiO2不是两性氧化物。
    要点2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课标指引:通过观察能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与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
    1.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教材中重要的物质变化
    微点归纳(1)同位素之间的转化发生原子种类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2)金属导电、吸附、胶体的聚沉等属于物理变化,但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的导电是化学变化(电解)。(3)仅有旧化学键的断裂或新化学键的形成不是化学变化,如HCl气体溶于水、NaCl溶液蒸发结晶获得NaCl晶体。
    易错辨析1.FeCl3、FeCl2和Fe(OH)3都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取。(  )2.FeCl3可与铜发生置换反应。(  )3.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
    Fe与Cl2在加热时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eCl3;Fe与FeCl3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eCl2;Fe(OH)2、O2、H2O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e(OH)3。
    FeCl3可与铜发生反应2FeCl3+Cu ══ 2FeCl2+CuCl2,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2CO+2NO 2CO2+N2,该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
    4.NaCl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5.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能燃烧。(  )
    NaCl从溶液中析出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并非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能燃烧,如CCl4可作灭火剂。
    命题点1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典例1 (2023·全国新课标卷)化学在文物的研究和修复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竹简的成分之一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B.龟甲的成分之一羟基磷灰石属于无机物C.古陶瓷修复所用的熟石膏,其成分为Ca(OH)2D.古壁画颜料中所用的铁红,其成分为Fe2O3
    解析 熟石灰的成分是Ca(OH)2,而熟石膏的化学式为2CaSO4·H2O,C错误。
    典例2 (2022·河北卷)化学是材料科学的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造5G芯片的氮化铝晶圆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制造阻燃或防火线缆的橡胶不能由加聚反应合成C.制造特种防护服的芳纶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可降解聚乳酸塑料的推广应用可减少“白色污染”
    解析 天然橡胶的单体为异戊二烯,合成橡胶的单体如顺丁烯等有机化合物中均含有碳碳双键,通过加聚反应可制得橡胶,B错误。
    思路剖析解答本题的思路如下:
    命题点2物质的性质及变化典例3 (2022·山东卷)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 )A.金(Au):“虽被火亦未熟”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C.石硫黄(S):“能化……银、铜、铁,奇物”D.石钟乳(CaCO3):“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
    变式演练古代科学典籍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还原性者为(  )A.胆矾(CuSO4·5H2O):“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B.脂水(石油):“高奴县出脂水,……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C.胡粉[Pb3(OH)2(CO3)2]:“胡粉得雄黄而色黑(PbS),盖相恶也”D.炉甘石(ZnCO3):“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即倭铅(Zn)也”
    解析 A项涉及反应CuSO4+Fe ══ FeSO4+Cu,CuSO4显示氧化性,错误;B项脂水指石油,燃烧过程发生氧化反应,石油体现还原性,正确;C项,胡粉得雄黄而色黑(PbS),该过程中Pb元素化合价不变,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错误;D项涉及反应ZnCO3+2C Zn+3CO↑,ZnCO3作氧化剂,体现其氧化性,错误。
    典例4 (2023·湖南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B.长沙走马楼出土的竹木简牍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D.铜官窑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
    解析 青铜中含有铜、锡、铅等不同的金属,属于合金,A正确;竹、木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正确;将造纸原料在碱液中浸泡蒸煮的过程中,其中的纤维素等会发生水解,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生产陶瓷的主要原料为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D正确。
    变式演练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未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用于清洗油污B.服用维生素C促进人体对铁的吸收C.“84”消毒液用于杀灭病毒D.NaN3用作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剂
    解析 汽油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汽油作有机溶剂,将油污溶于其中,该过程发生物理变化,A符合题意。
    【思维建模】解答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变化类题目的方法
    练真题·明考向1.(2023·山东卷)下列物质具有典型的齐鲁文化特色,据其主要化学成分不能与其他三种归为一类的是(  )A.泰山墨玉B.龙山墨陶C.齐国刀币D.淄博琉璃
    2.(2023·广东卷)“高山流水觅知音”。下列中国古乐器中,主要由硅酸盐材料制成的是(  )
    解析 陶埙属于陶土制品,其主要成分是硅酸盐,C符合题意。
    3.(2023·辽宁卷)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科学家在诸多领域取得新突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CO2合成了脂肪酸:实现了无机小分子向有机高分子的转变B.发现了月壤中的“嫦娥石[(Ca8Y)Fe(PO4)7]”:其成分属于无机盐C.研制了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能量转化形式:太阳能→电能D.革新了海水原位电解制氢工艺:其关键材料多孔聚四氟乙烯耐腐蚀
    解析 脂肪酸不是有机高分子,A错误。
    4.(2022·湖北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加入明矾后泥水变澄清B.北京冬奥会用水快速制冰C.炖排骨汤时加点醋味道更鲜D.切开的茄子放置后切面变色
    解析 明矾净水的原理为Al3++3H2O Al(OH)3(胶体)+3H+,Al(OH)3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以使泥水变澄清,A不符合题意;水和冰的分子式都是H2O,水快速制冰为物理变化,B符合题意;炖排骨汤时放点醋,可以防止食物中的维生素被破坏,涉及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茄子中存在一种叫酚氧化酶的物质,可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些有色的物质,反应时间越长,颜色越深,D不符合题意。
    练易错·避陷阱5.(2023·辽宁鞍山第一次质检)化学使科技进步,使生活更美好。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海牛Ⅱ号”刷新世界钻探深度,钻头采用硬质合金材料,其硬度高于成分金属B.食品包装袋中常有硅胶、生石灰、还原铁粉等,其作用都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C.涤纶人造血管性质稳定、使用寿命长,其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D.“天问一号”火星车的热控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 合金的熔点低,硬度大,且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成分金属,A正确;硅胶和生石灰的作用是吸收水分,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具有还原性,能防止食品被氧化,B错误;涤纶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C正确;热控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属于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D正确。
    6.(2023·天津红桥区模拟)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事实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B.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C.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D.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
    解析 由海水中的水淡化成淡水的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符合题意。
    练预测·押考向7.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合成了一种B/N共掺杂多孔碳纳米管负载的M单原子位点(M/BCN)材料,该材料在室温下能将N2高效电还原为NH3。相关机理如图2所示(图1为碳纳米管):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非金属材料B.碳纳米管掺杂B、N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C.该材料能降低N2成为活化分子所需要的能量D.该过程属于氮的固定中的人工固氮
    解析 由图可知,掺杂B、N过程中,有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生成,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
    8.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在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研究方面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如图是某点击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N3和NH3都属于非电解质B.CuCl是可溶性亚铜盐,与CuCl2互为同素异形体C.炔烃都属于不饱和烃,难溶于水D.若点击反应的产物为 ,则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解析 NH3是非电解质,但HN3是弱酸,属于电解质,A错误;CuCl难溶于水,且与CuCl2不是同素异形体,B错误;炔烃含有碳碳三键,属于不饱和烃,难溶于水,C正确;由反应的产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D错误。
    考点2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
    要点1表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化学用语
    课标指引:能运用原子结构模型描述简单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能对常见物质(包括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进行描述和符号表征。
    1.表示微观粒子的三种符号(1)元素符号:Na、S、Cl等(2)离子符号:Mg2+、Cl-等
    2.表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十种图示(1)化学式:NaCl、SiO2等(2)分子式:CO2、H2O等(3)实验式(最简式):CH、CH2等
    (5)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等(6)电子排布式:1s22s22p5等
    要点2表示物质结构及变化的化学用语课标指引:能对常见物质(包括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变化进行描述和符号表征;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某些酸、碱、盐的电离。1.用电子式表示简单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4.氢氰酸的结构式:H—C≡N。(  )
    命题点1表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化学用语典例1 (2023·湖南卷)下列化学用语表述错误的是(  )
    解析 NH3中的氮原子为sp3杂化,NH3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而NH3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C错误。
    变式演练(2022·浙江1月选考卷)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乙炔的结构简式:HC≡CH
    命题点2表示物质结构及变化的化学用语典例2 (2023·湖北卷)化学用语可以表达化学过程,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达错误的是(  )A.用电子式表示K2S的形成:B.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l(OH)3溶于烧碱溶液:Al(OH)3+OH- ══[Al(OH)4]-C.用电子云轮廓图表示H—H的s-s σ键形成的示意图:
    D.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尿素与甲醛制备线型脲醛树脂:
    解析 K2S为离子化合物,A正确;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与烧碱反应生成Na[Al(OH)4],B正确;H—H中的σ键为球形的s轨道电子云重叠,C正确;甲醛与尿素发生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H2O的系数为(n-1),D错误。
    变式演练(2023·浙江1月选考卷改编)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思维建模】解答化学用语及使用类题目的方法
    1.(2023·北京卷)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
    2.(2023·辽宁卷)下列化学用语或表述正确的是(  )A.BeCl2的空间结构:V形B.P4中的共价键类型:非极性键C.基态Ni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3d10D.顺-2-丁烯的结构简式:
    解析 BeCl2的中心原子Be无孤电子对,该分子为直线形,A错误;P4所含共价键为非极性键,B正确;基态Ni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84s2,C错误;选项所给物质为反-2-丁烯,D错误。
    练易错·避陷阱3.(2023·辽宁教研联盟一模)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碳化硅的分子式为SiCB.球棍模型 可以确定表示的是甲烷C.乙酸的实验式为(CH2O)2D.O3分子的空间结构为V形
    解析 碳化硅是共价晶体,不存在分子式,应描述为化学式为SiC,A错误;模型中的球所代表的不一定是C和H原子,有可能是Si、F等,B错误;乙酸的实验式为CH2O,C错误;O3中心O原子采取sp2杂化,则O3分子的空间结构为V形,D正确。
    练预测·押考向5.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6.碳酸氢铵在塑胶和橡胶工业、陶器制作、铬鞣革和合成催化剂上被广为使用,利用反应CO2+H2O+NH3 ══ NH4HCO3可制备碳酸氢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突破高考题型(一)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
    突破点1 化学与STSE
    核心归纳高考指引:近几年,高考试题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了化学与STSE的相关知识,涉及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材料、能源、环境等的关系,突出对“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1.化学与材料(1)有机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树脂)、天然纤维(棉、麻等)、合成纤维(涤纶等)、合成橡胶等。(2)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指以二氧化硅及硅酸盐为主要成分制备的材料,因此又称硅酸盐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玻璃和陶瓷。(3)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指用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硼化物、硫化物、硅化物以及各种非金属化合物经特殊的先进工艺制成的具有某种优异性能的材料。
    真题感悟1.(2023·全国甲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甲酸钠可作为食品防腐剂是由于其具有酸性B.豆浆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C.SO2可用于丝织品漂白是由于其能氧化丝织品中有色成分D.维生素C可用作水果罐头的抗氧化剂是由于其难以被氧化
    解析 苯甲酸钠具有杀菌、抑菌作用,常用作食品防腐剂,且苯甲酸钠水解使溶液显碱性,A错误;豆浆中胶体粒子能对光线产生散射作用,从而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SO2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化合为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体现其漂白性,C错误;维生素C具有强还原性,易与水果罐头中的氧气等氧化性物质反应,从而起到抗氧化的作用,D错误。
    2.(2023·广东卷)建设美丽乡村,守护中华家园,衣食住行皆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千家万户通光纤,光纤的主要材质为SiB.乡村公路铺沥青,沥青属于天然无机材料C.美容扮靓迎佳节,化妆品中的甘油难溶于水D.均衡膳食助健康,主食中的淀粉可水解为葡萄糖
    解析 光导纤维的主要材质是SiO2,A错误;沥青是石油分馏过程中最后得到的产品,属于有机物,B错误;甘油易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故甘油易溶于水,C错误;淀粉在人体内经过一系列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D正确。
    【思维建模】“三步法”解答化学与STSE类题目
    考向预测1.(2023·广东广州一模)中国空间站建造成功、神舟系列飞船顺利往返,均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空间站太阳翼伸展关键部件采用碳化硅材料,SiC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核心舱太阳能电池采用砷化镓(GaAs)材料,GaAs属于金属材料C.飞船、火箭使用偏二甲肼[(CH3)2N—NH2]作燃料,(CH3)2N—NH2属于烃类D.飞船返回舱使用氮化硅耐高温结构材料,Si3N4属于分子晶体
    解析 SiC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正确;GaAs不属于金属材料,B错误;烃只含碳和氢,则(CH3)2N—NH2不属于烃类,C错误;氮化硅耐高温,属于共价晶体,D错误。
    2.(2023·河北唐山一模)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某专业足球由20片纹理聚氨酯热粘合而成,聚氨酯是有机高分子材料B.月球新矿物“嫦娥石”是一种磷酸盐矿物(含镁和铁),它不易溶于水C.某LED智屏由3 840颗微米级芯片组成,芯片的主要成分为SiO2D.某病毒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采用高温、紫外线、75%的乙醇等有效灭活
    解析 芯片的主要成分是晶体硅,C错误。
    3.(2023·湖南岳阳二模)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科技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B.北京冬奥会运动员“战袍”内层添加石墨烯片用于保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互为同分异构体C.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与太阳能电池感光板所用材料均为晶体硅D.口罩的鼻梁条使用铝合金,利用其密度小、抗腐蚀性好的优点
    解析 石墨烯和碳纳米管都是碳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
    突破点2 化学与传统文化
    核心归纳高考指引:认识我国古代的陶瓷制造、火药使用、传统中药等古代科技文明等,展示中华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爱国主义情怀,体现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1.古代经典史料中的化学(1)《梦溪笔谈》中“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是铁的合金,其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低。(2)《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3)《抱朴子内篇·黄白》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4)《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里的“碱”是K2CO3。(5)《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这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3。(6)《本草经集注》中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试验。
    2.中国古代化学工艺(1)烧制陶器:陶瓷是传统的硅酸盐材料,以黏土为原料经高温烧制而成。(2)造纸:《天工开物》中记载造纸包括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烘干等步骤。(3)酿酒:用米曲霉、黄曲霉等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称为糖化,再用酵母菌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经蒸馏得到白酒和酒糟。(4)制造黑火药:利用硝酸钾、木炭和硫黄混合而成。
    真题感悟1.(2021·海南卷)元末陶宗仪《辍耕录》中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为纸,熔硫磺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曰发烛……,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将松木削薄为纸片状有助于发火和燃烧B.“发烛”发火和燃烧利用了物质的可燃性C.“发烛”发火和燃烧伴随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D.硫磺是“发烛”发火和燃烧反应的催化剂
    解析 将松木削薄为纸片状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助于发火和燃烧,A正确;“发烛”具有可燃性,“发烛”发火和燃烧利用了物质的可燃性,B正确;“发烛”发火和燃烧伴随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如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热能等,C正确;硫磺也能燃烧,则硫磺不是催化剂,D错误。
    2.(2021·辽宁卷)《天工开物》中记载:“凡乌金纸由苏、杭造成,其纸用东海巨竹膜为质。用豆油点灯,闭塞周围,只留针孔通气,熏染烟光而成此纸,每纸一张打金箔五十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乌金纸”的“乌”与豆油不完全燃烧有关B.“巨竹膜”为造纸的原料,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豆油的主要成分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D.打金成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解析 由题干可知,“乌金纸”是用豆油点灯,闭塞周围,只留针孔通气,熏染烟光而成此纸,故“乌金纸”的“乌”与豆油不完全燃烧有关,A正确;造纸的原料主要是纤维素,故“巨竹膜”为造纸的原料,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正确;豆油的主要成分油脂不属于天然高分子,C错误;打金成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D正确。
    【思维建模】“三步法”解答化学与传统文化类题目
    考向预测1.(2023·河南信阳第二次质检)唐代赵蕤所题《嫘祖圣地》碑文记载:“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弼政之功,殁世不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丝绸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能高温烫熨B.“抽丝编绢”涉及化学变化C.蚕丝和棉纤维都是天然高分子,用灼烧法无法鉴别D.蚕丝水解可以生成葡萄糖
    解析 丝绸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能高温烫熨,否则会因蛋白质变性而造成破损,A正确;抽丝编绢是将蚕茧抽成线,再编制成绢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棉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用灼烧的方法能够鉴别蛋白质和纤维素,C错误;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不是葡萄糖,D错误。
    2.(2023·山东烟台二模)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烟台绒绣”用羊毛绒线绣制,不可用加酶洗涤剂清洗B.“即墨老酒”由黍米酿制,其原理是淀粉水解可得乙醇C.“硫熏”使“莱州草辫”色泽白净,兼有驱虫、防腐的功能D.“胶东花饽饽”用酵母作膨松剂,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解析 羊毛绒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加酶洗涤剂易促使蛋白质发生水解,A正确;淀粉经一系列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生成乙醇和CO2,B错误;“硫熏”使“莱州草辫”色泽白净,利用了SO2的漂白性,同时SO2有刺激性气味和还原性,兼有驱虫、防腐功能,C正确;用酵母作膨松剂,释放出CO2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D正确。

    相关试卷

    新教材202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应用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应用课时作业,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专题能力提升训练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专题能力提升训练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共4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附解析):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附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后汉书·蔡伦传》中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