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呼和浩特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展开2.C把有利于实现自我利益的关系看作高于一切的是西方某些消解与庸俗化儒学的观点。
3.D能支持儒学的最大特征是“先求诸己而后求诸人”的论点。
4. 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儒学的特征。(4分)
材料I
(1)摆脱原始巫术和宗教的种种观念,崇尚理性,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
(2)将情感、观念、仪式引导消溶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并抒发和满足于伦理的社会中。
材料II
强调“求诸己而后求诸人”。
注重人在社会中的价值,注重发挥人性中积极进取的一面。
注重由独立的人组成家庭然后形成国家,强调在集体和组织中保持人的独立性。
儒学重视真诚,尤其重视明辨是非善恶,真诚地面对社会关系。
注:任选4条作答,每条一分,但不得全部出自同一则材料。
儒学重视真诚,重视人的真性情,请结合你学过的儒家经典谈谈你的看法。(6分)
《论语》:“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所谓质就是人真实的情感、态度,而史则是外在的虚饰,做君子不能让外在的的虚饰胜过内心的真诚。(2分)
《礼记》:“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这里的“正心诚意”也包含着重视人真性情的意思,只有怀着赤诚才能正心、修身。(2分)
《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讲的不‘忍人之心’也是人内心最真诚的部分,而由此而来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都是美好品德的发端,如能充分发扬足以安定四海。
《论语》:“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也是本于自己内心真诚的情感,自己想立身,也让他人能够立身,自己想事业通达,也让他人事业通达。(2分)
注:只要能围绕住儒学重视真诚、重视真性情这一论点,并且在儒家经典中找到论据,并能说明道理即可。
6.B表现出女子开始移情别恋,过度解读文本
7.A文中多次提及“做丈夫的继续在看书”,“看他的书”,“看自己的书”,不属于侧面表现。
8.旅店老板对美国太太的态度和美国丈夫对太太的态度有何不同?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4分)
态度不同:①旅店老板对美国太太尊重、帮助和关心;①美国丈夫对她的态度是漠视、冷淡、虚伪、置之不理。
用意:①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丈夫对妻子的冷漠、虚伪;
②暗示女主人公苦闷、压抑的真正原因,表达了对美国丈夫行为的不满,从而突出了主题。
注:四点每点一分。
(6分)
情节角度:雨中的猫时小说的线索,小说的情节围绕雨中的猫展开,写了发现雨中的猫,寻找雨中的猫,最终旅店老板送猫三个主要情节。(2分)
环境角度:雨是小说的重要环境,阴蒙蒙的雨天也烘托了女主人公的苦闷、百无聊赖的心情。雨也推动了情节的的发展,正是雨天里无助的猫触动了女主人公的心弦,才有了后面找猫、送猫的情节。(2分)
人物:雨中的猫象征了女主人公的弱小、无助、不被重视,影射了女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2分)
主旨角度:雨中的猫也表现了小说的主旨,作者用困在雨中的猫象征女性,象征着了她们追求自由、平等的勇气,以及在这一追求过程中所必须要经历的困苦。(2分)
注:4点中答出三点即可。
10.ABD
11.B,今吾欲变法以治,治:治理。若此则天下治”,治:天平、安定。
12.A,变法不必在乎百姓的疾苦,于文无据。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谈论(追求)最高上道德的人不会迎合世俗,成就大功业的人不会和众人商议。
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
现如今如果变法,不遵循秦国的掌故,改变礼法来教化百姓,臣害怕天下的人会议论君王您,希望您能仔细考虑。
注:重点实词每字一分,句子通顺一分。至、和、成,每字一分;故、更、孰,每字一分。
请根据材料说说文中秦孝公对于变法的疑虑是什么?甘龙和杜挚分别因为什么不同意变法?(3分)
(1)秦孝公对于变法的疑虑在于害怕因改变秦国旧有的的制度而惹来天下人的非议。(1分)
(2)甘龙不同意变法,是因为他认为古代的圣人不会通过变法来追求治理好国家,依据现有的法令治理,官员比较方便,老百姓也可得安宁。(1分)
(3)杜挚不同意变法,是因为他认为变法带来的好处不够多,而且古法并没有任何过失、或者不好的地方,遵循旧法也没有什么不好。(1分)
注:(3)、(4)两条都包含两个方面,答出一方面即可给分。
参考译文:
秦孝公同大臣商讨强国大计,公孙鞅、甘龙、杜挚三位大夫陪侍在孝公的左右。他们分析社会形势的变化,研究修正法制的根本原则,寻求统治人民的方法。
秦孝公说:"接替先君的位置做了国君后不忘国家社稷之事,这是国君应当奉行的原则;实施变法务必显示出国君的权威,这是做臣子的行为准则。现在我想要通过变法来治理国家,改变礼制来教化百姓,却又担心天下的人批评我。"
公孙鞅说:"我听说:'行动迟疑不定就不会有什么成就,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有什么功效。'国君应当尽快下定变法的决心,不要顾虑天下人批评您。何况做出比他人高明的行为的人,一向会被世俗所非议;有独特见解的人,也会遭到周围人的嘲笑。俗语说:'愚笨的人在事成之后还不明白是怎样一回事,聪明的人却能预见到那些还没有显露萌芽的迹象。''百姓是不可以同他们讨论开创某件事的,而只能够同他们一起欢庆事业的成功。'郭偃的法书上说:'追求崇高道德的人不去附和那些世俗的偏见,成就大事业的人不去同众人商量。'法度,是用来爱护百姓的;礼制,是为了方便办事的。所以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如果能够使国家富强,就不必去沿用旧有的法度;如果能够使百姓得到益处,就不必去遵循旧的礼制。"
孝公说:"好!"
甘龙说:"不是这样。我也听说这样一句话:'圣明的人不去改变百姓的旧习俗来施行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旧有的法度来治理国家。'顺应百姓旧有的习俗来实施教化的,不用费什么辛苦就能成就功业;按照旧有的法度来治理国家,官吏驾轻就熟,百姓也安适。现在如果改变法度,不遵循秦国旧有的法制,更改礼制教化百姓,我担心天下人要批评国君了,希望君王认真考虑这件事。"
公孙鞅说:"您所说的这些话,正是世俗的言论。平庸的人固守旧的习俗,死读书的人局限于他们听过的道理。这两种人,只能用来安置在官位上遵守成法,却不能同他们讨论变革旧有法度的事情。夏、商、周这三个朝代礼制不相同却都能称王于天下,春秋五霸各自的法制不同却能称霸诸侯。所以聪明的人能创制法度,而愚蠢的人只能受法度的约束;贤能的人变革礼制,而无能的人只能受礼制的束缚。受旧的礼制制约的人不能够同他商讨国家大事,被旧法限制的人不能同他讨论变法。国君不要迟疑不定了。"
杜挚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没有百倍的利益不要改变法度,如果没有十倍的功效不要更换使用工具。'我还听说:'效法古代法制不会有过错,遵循旧的礼制不会有偏差。'希望国君对这件事仔细考虑。"
公孙鞅说:"以前的朝代政教各不相同,应该去效法哪个朝代的古法呢?古代帝王的法度不相互因袭,应该遵循哪一种礼制呢?伏羲、神农施行教化不施行惩罚,黄帝、尧、舜虽然施行惩罚但却用刑不重,到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时代,他们各自顺应时势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严格的法令。礼制和法令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法条、命令都要顺应当时的社会事宜,就像兵器、铠甲、器具、装备的制造都要方便使用一样。所以我说:治理国家不一定都用一种方式,对国家有利不一定非要效法古代。商汤、周武王称王于天下,并不是因为他们遵循古代法度才兴旺的;殷朝和夏朝的灭亡,也不是因为他们更改旧的礼制才覆亡的。既然如此,那么违反旧的法度的人不一定要予以谴责,遵循旧的礼制的人不一定值得肯定。国君对变法的事就不要迟疑了。"
孝公说:"好。我听说'从偏僻小巷走出来的人爱少见多怪,学识浅陋的人多喜欢诡辩'。愚昧的人所讥笑的事,正是聪明人所感到悲哀的事;狂妄的人高兴的事,正是有才能的人所担忧的。那些拘泥于世俗偏见的议论言词,我不再因它们而疑惑了。"于是,孝公颁布了关于开垦荒地的命令。
15.C是借代的修辞手法,而不是借喻。
16.《唐体肤诠》,屈复云:“愁鬓”、“归心”,人眼中耳中无限悲凉,故客眠人语,秋色月明,种种堪愁。请根据诗歌内容分析诗人复杂悲凉的愁绪。(6分)
(1)首联写远远的望见自己的故乡汉阳城,可是依旧有一日的路程才能到家,而在尾联中,江上又一次响起战鼓声,暗示了最终回乡路断,有家难回,第一重愁即是乡愁,对家人的思念。
(2)颈联借“衰鬓”写出自己年老力衰,而旧时的功名、家业也都随着战乱丧失殆尽,第二重的愁是老大无成,满腔抱负无法实现之愁。
(3)在年老力衰功业未就有家难回的情形之下,羁旅江上却再次听闻战鼓之声,更增添了对国家、人民前途的担忧,第三重愁是忧国忧民之愁。
17.默写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18.D
致力:把力量用在某个方面。效力:效劳。语境“每个家庭都把孩子的教育看得极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有甚者为了孩子舍弃工作,全身心地”,应用“致力”。尚且:连词,提出程度更其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等呼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姑且:副词,表示暂时地。根据词性,应用“姑且”。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登峰造极:登上峰顶,到达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根据语境,两词皆可。再接再厉: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重整旗鼓: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语境“面对学习,我们看到太多的同学于初一高一认真学习,于初二高二懒散懈怠,成绩一落千丈,等到初三高三时,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和曾经的美好愿景才想要”应用“重整旗鼓”。
19.B
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复句中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应放在分句主语之前。排除AD;二是搭配不当,“造成”与“非凡”搭配不当,可将“造成”改为“成就”等。排除C。
20.A文中“君子”后的破折号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
A表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
B表示话题的转换;
C表示声音的延长;
D表示总结上文。
21.①称之为果树的大小年现象 ②枝条却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 ③花芽又会大批出现(每点2分)
22.果树会发生大小年现象,其主要原因是营养问题,只有对果树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避免大小年现象。(点出主要原因,2分;使用“只有……才……”句式,2分;字数符合要求1分)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天津河西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天津河西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共7页。
2024成都树德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成都树德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