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自治区乌兰察布集宁区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2021年我国在载人航天、北斗、探月、探火工程上取得重大进展,航天成就惊艳全球。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长征五号火箭采用液氢作为燃料,其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
B. “天问一号”火星车使用的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具有丁达尔效应
C. 月壤中含有23He,其质子数为3
D. 宇航服“液冷层”所用的尼龙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下列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B.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 莫道雪融便无迹,雪融成水水成冰D.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下列关于分散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依据丁达尔效应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及浊液
B. 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而后沉淀溶解
C.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D. 向NaOH溶液中加入饱和FeCl3溶液,加热可制得Fe(OH)3胶体
如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关于SO2气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SO2的摩尔质量是64 g
B. 1ml SO2中所含分子数约为6.02×1023
C. 1 ml SO2的质量是64 g·ml−1
D. 25℃,1.01×105Pa下,1 ml SO2的体积为22.4 L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
②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③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东方明珠夜景、树林中的晨曦均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④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⑤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
⑥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直径介于1nm到100nm之间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
将少量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A. 氯化氢B. 硫酸铜C. 硫酸钾D. 氢氧化钠
下列仪器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
A. B. C. D.
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HNO3=H++NO3−B. Ba(OH)2=Ba2++OH−
C. NH4NO3=NH4++NO 3−D. NaHCO3=Na++HCO3−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B.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2H++CO32−=CO2↑+H2O
C. 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6H+=2Fe3++3H2O
D. 钠与水反应:Na+H2O=Na++OH−+H2↑
有些离子方程式能表示一类反应,有些离子方程式却只能表示一个反应。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是( )
A. Fe+Cu2+=Fe2++CuB. Cl2+H2O=H++Cl−+HClO
C. CO32−+2H+=CO2↑+H2OD. Ag++Cl−=AgCl↓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H2O的摩尔质量为18g·ml−1B. 1ml O2质量为32g·ml−1
C. 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gD. 1ml OH−的质量为17
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 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5∶2∶1,则溶液中Al3+和SO 42−的离子个数比为( )
A. 1∶2B. 1∶4C. 3∶4D. 2∶5
在给定条件下,NaHCO3(溶液)→适量的NaOH溶液Na2CO3(溶液)→饱和石灰水NaOH(溶液),针对上述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步都能实现B. 第一步能实现,第二步不能实现
C. 第一步不能实现,第二步能实现D. 两步都不能实现
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5:1B. 1:5C. 15:1D. 1:15
将钠和碳分别置于如图所示的两个盛满足量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完毕后,恢复到起始温度,再同时打开装置中的两个止水夹,这时观察到( )
A. 水进入左瓶B. 水进入右瓶C. 水同时进入两瓶D. 水不进入任何一瓶
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含有、、、、、、、、、中的三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石蕊溶液,溶液显蓝色,且滴入盐酸无气泡产生,则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
A. 、、B. 、、
C. 、、D. 、、
已知2MOyx−+5S2−+16H+=2M2++5S↓+8H2O,则MOyx−中x的值为( )
A. 1B. 2C. 3D. 4
标准状况下,一个装满氯气的容器的质量为74.6 g,若装满氮气时总质量为66 g,则此容器的容积( )
A. 22.4 LB. 44.8 LC. 11.2 LD. 4.48 L
已知某饱和溶液的①溶液的质量②溶剂质量③溶液体积④溶质的摩尔质量⑤溶质的溶解度⑥溶液的密度。利用以上部分已知条件,下列组合不可计算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是( )
A. ①③④⑥B. ④⑤⑥C. ②③④⑤D. ①②④⑥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
实验探究题
实验目的: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滴加酚酞试液先变红后褪色的原因。
【分析与猜想】
(1)根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原理:2Na2O2+2H2O= 4NaOH+O2↑,往过氧化钠固体完全溶解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本应只会变红而不会褪色,而实验中发现酚酞变红后又褪色,由此提出如下的猜想:
A.氧气有漂白性
B.氢氧化钠有漂白性
C.___________。
【实验与判断】请完成表格:
(2)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发现: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程中,钠元素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溶液中还生成了一种不很稳定、具有漂白性的物质X,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3)可用如图装置对溶液中不很稳定的物质进行探究,在①处装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下列选项,下同),②处装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
A.酚酞试剂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
C.二氧化锰
D.氢氧化钠固体配制的溶液
(4)气体③是___________,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没有写出X来,原因是____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在实验室探究氯气的性质及模拟工业制取漂白粉,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淀粉−KI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若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潮湿的有色布条褪色,则甲中盛放的是_______(填名称)。
(4)Cl2与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兴趣小组用8.7 g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制备氯气,则理论上最多可制得氯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标准状况下,容积为VmL的烧瓶充满NH3,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1)集满空气时,该烧瓶总质量为a g,则集满NH3时该烧瓶总质量为____________
(2)烧瓶中气体原子的总数是______________
(3)已知NH3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称为氨水。用烧瓶中的NH3做喷泉实验,水充满烧瓶,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假设NH3没有损失,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ml/L
分类法在化学学习中应用广泛。
(1)为了保护环境,应减少SO2在大气中的排放。SO2属于酸性氧化物,可与NaOH、_________(填与NaOH不同类别的一种具体物质)等反应。写出S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化铁(FeCl3)可用于金属蚀刻、污水处理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写出两个生成FeCl3的化学方程式(以含铁元素的不同类别物质为原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下列图示中,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化学式:A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⑤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写出反应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长征五号火箭采用液氢作为燃料,液氢燃烧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故A正确;
B.“天问一号”火星车使用的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月壤中含有23He,其质子数为2,故C错误;
D.尼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故D正确;
故选:C。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氧化还原的反应是否发生的判断,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即可,难度不大。
【解答】
A.铁杵磨成针过程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形状,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选;
B.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过程中涉及碳酸钙的分解、氧化钙与水的反应、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等反应,但都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雪融化以及水结冰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选;
D.炉火熊熊燃烧,火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金属的治炼和燃烧涉及到了氧化还原反应,故D选。
故选D。
3.【答案】B
【解析】A.根据分散质微粒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及浊液,A错误;
B.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稀硫酸,胶粒上的电荷首先被中和,发生聚沉形成Fe(OH)3沉淀,然后发生中和反应产生可溶性Fe2(SO4)3和水,因此看到的现象是:首先产生红褐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B正确;
C.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的胶粒带电荷,但是胶体本身是不带电的,C错误;
D.向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加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所得液体为Fe(OH)3胶体;若向NaOH溶液中加入饱和FeCl3溶液,制得的是Fe(OH)3沉淀,D错误;
故选:B。
4.【答案】D
【解析】A.氧化物是氧元素为负二价时和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A正确;
B.溶液属于三大分散系之一,分散系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子、离子或分子集合体等)分布在另一种物质中而形成的混合物,B正确;
C.氧化物包括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可能是碱性氧化物如CaO,也可能是两性氧化物如Al2O3,还可能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所以这些概念间有从属关系,C正确;
D.氧化物包括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可能是酸性氧化物如SO2,也可能是不成盐氧化物如NO,但有些酸性氧化物不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所以这些概念间没有上述从属关系,D不正确。
答案选D。
5.【答案】B
【解析】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l,SO2的摩尔质量是64 g/ml,故A错误;
1ml SO2中所含分子数约为6.02×1023,故B正确;
1 ml SO2的质量是64 g,故C错误;
0℃,1.01×105Pa下,1 ml SO2的体积为22.4 L,故D错误。
6.【答案】A
【解析】①凡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故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故①正确;
②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硫酸和氧化铜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故②正确;
③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原因之一是河水中的泥沙胶体遇海水(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东方明珠夜景、树林中的晨曦都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均与胶体的性质有关,故③正确;
④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则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盐、盐和氧化物,故④错误;
⑤胶粒、溶质粒子都能通过滤纸,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来分离胶粒,故⑤错误;
⑥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因为都带同种电荷,胶粒之间是相排斥的,不易聚集成大颗粒,使氢氧化铁胶体可以稳定存在,故⑥错误;
综上,正确的①②③只有共3个;答案选A。
7.【答案】B
【解析】A.将钠投入氯化氢溶液中,生成NaCl和H2,溶液的质量增加,A不符合题意;
B.将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NaOH再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沉淀和Na2SO4,溶液的质量减轻,B符合题意;
C.将钠投入硫酸钾溶液中,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溶液的质量增加,C不符合题意;
D.将钠投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溶液的质量增加,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D
【解析】实验室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蒸发皿、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等,垫石棉网可加热的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有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等。
A. 试管受热面积小,可以用于直接加热,故A不符合题意;
B. 圆底烧瓶受热面积大,受热不均匀,在酒精灯上加热时必须垫石棉网,能加热,故B不符合题意;
C. 坩埚是用极其耐高温的材料制作而成的器皿,它的作用是熔化和精炼金属液体,也用于固液态加热、反应的容器,C不符合题意;
D. 容量瓶上有温度和刻度,是一个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仪器,不能加热,D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B
【解析】A.HNO3为强酸,发生完全电离,生成H+和NO3−,A正确;
B.Ba(OH)2为强碱,发生完全电离,生成Ba2+和OH−,但电离方程式应为Ba(OH)2=Ba2++2OH−,B不正确;
C.NH4NO3为强电解质,发生完全电离,生成NH4+和NO 3−,C正确;
D.NaHCO3为强电解质,发生完全电离,生成Na+和HCO3−,D正确;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为高考常见题型,把握发生的化学反应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A不正确;
B.碳酸钙难溶于水,在离子方程式中应以化学式表示,不能拆成离子形式,B不正确;
C.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O,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C正确;
D.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D不正确;
故选:C。
11.【答案】B
【解析】A.Fe+Cu2+=Fe2++Cu可表示铁与可溶性铜盐的反应,表示一类反应,故A不选;
B.Cl2+H2O=H++Cl−+HClO只能表示Cl2和H2O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满足条件,故B选;
C.CO32−+2H+=CO2↑+H2O表示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如碳酸钠、碳酸钾等与硝酸、硫酸、盐酸等的反应,故C不选;
D.Ag++Cl−=AgCl↓表示可溶性的银盐与可溶性的氯化物的一类反应,如硝酸银与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钡等之间的反应,故D不选;
故选:B。
【点睛】反应物中存在离子的一般表示一类反应,反应物全部是化学式的一般只能表示一个反应。
12.【答案】A
【解析】A.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其摩尔质量为18g·ml−1,A正确;
B.1ml O2质量为32g,B错误;
C.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C错误;
D.1ml OH−的质量为17g,D错误;
答案选A。
13.【答案】D
【解析】设钠离子、铝离子和氯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5ml、2ml和1ml,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aml,由电荷守恒可得:5ml×1+2ml×3=1ml×1+aml×2,解得a=5,则溶液中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为2ml:5ml=2:5,故选D。
14.【答案】A
【解析】NaHCO3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和水,再加入饱和石灰水时,Na2CO3与氢氧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两步反应均能实现。
答案选A。
15.【答案】C
【解析】NaN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13 ,反应后全被氧化成0价的N2,K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5,反应后全被还原成0价的N2,故氧化产物、还原产物都是N2,根据原子守恒可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分子数之比为15:1,C项正确。
16.【答案】A
【解析】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固体,化学反应为2Na+O2Na2O2,燃烧后左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化学反应为C+O2CO2,右瓶内气体体积变化不大,压强变化不大;故燃烧完毕后同时打开装置中的两个活塞,水只会进入左瓶中,答案选A。
17.【答案】A
【解析】
【分析】
铜离子在溶液中的颜色为淡蓝色,无色溶液中一定不存在铜离子;由加入石蕊溶液,溶液显蓝色,且滴入盐酸无气泡产生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氢氧根离子,一定不存在碳酸氢根离子、银离子、镁离子、铝离子、氢离子,由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钡离子;由题给实验现象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硝酸根离子,一定不存在硫酸根离子,则溶液中一定存在钡离子、氢氧根离子,一定不存在铜离子、碳酸氢根离子、镁离子、铝离子、银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可能存在硝酸根离子。
【解答】
A.由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存在钡离子、氢氧根离子,可能存在硝酸根离子,故A正确;
B.铝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在溶液中会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镁离子、铝离子、硫酸根离子,故C错误;
D.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溶液中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18.【答案】A
【解析】对于反应2MO yx−+5S2−+16H+=2M2++5S↓+8H2O,由O原子守恒可知2y=8,所以y=4;
由电荷守恒可知2×(−x)+5×(−2)+16=2×2,解得x=1。故选:A。
19.【答案】D
【解析】假设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ml,容器的质量为mg,则:mg+nml×71g/ml=74.6g,mg+nml×28g/ml=66g,联立方程,解得n=0.2ml,气体的体积为V=0.2ml×22.4L/ml=4.48L,所以容器的容积为4.48L,故选D。
20.【答案】A
【解析】A.由①③④⑥无法计算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或溶质的质量分数,则无法计算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选项A错误;
B.由⑤溶质的溶解度,结合ω=SS+100可以计算质量分数,由④溶质的摩尔质量、⑥溶液的密度,结合c=1000ρωM,可计算该饱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选项B正确;
C.由⑤溶质的溶解度,结合ω=SS+100以计算质量分数,结合②溶液的质量可以计算溶质的质量,再由④溶质的摩尔质量,结合n=mM,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再由③溶液的体积,结合c=nV,可计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选项C正确;
D.根据“①溶液的质量、②溶剂的质量”可计算溶质的质量,再由④溶质的摩尔质量,结合n=mM,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由⑥溶液的密度,结合V=溶液质量溶液密度计算溶液体积,再根据c=nV可计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21.【答案】(1)氧气和氢氧化钠共同作用具有漂白性; 氧气和氢氧化钠共同作用具有漂白性; 氢氧化钠固体;
(2)H2O2
(3)B; C
(4)氧气;由于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中,生成的双氧水不稳定,已分解生成了氧气,所以没有写出双氧水分子
【解析】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所以褪色原因的猜想只能有三种情况:氧气有漂白性、氢氧化钠有漂白性、氧气和氢氧化钠共同作用具有漂白性;实验1将酚酞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目的是证明褪色是否为氢氧化钠引起的,所以对应的猜想为B。实验2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氧气,目的是证明是否是氧气和氢氧化钠的共同作用具有漂白性,选C。实验3通入氧气,目的是证明氧气能够使溶液褪色,选A。
(1)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所以褪色原因的猜想只能有三种情况:氧气有漂白性、氢氧化钠有漂白性、氧气和氢氧化钠共同作用具有漂白性;实验2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氧气,目的是证明是否是氧气和氢氧化钠的共同作用具有漂白性,选C;为了增强说服力,避免干扰,实验1和实验2中氢氧化钠溶液必须是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的。
(2)过氧化钠和水反应过程中,钠元素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其它元素组成形成的不很稳定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X,X只能是H2O2。
(3)双氧水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能够分解放出氧气,图中装置目的是探究双氧水的不稳定性,所以在①处装入的物质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后的混合溶液,②处装入的物质为催化剂二氧化锰,所以选B和C。
(4)装置中气体③为双氧水分解生成的氧气,由于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中,生成的双氧水不稳定,已分解生成了氧气,所以没有写出双氧水分子。
22.【答案】(1)MnO2+4HCl(浓)MnCl2+2H2O+Cl2↑
(2)溶液变蓝;Cl2+2I−2Cl−+I2
(3)浓硫酸
(4)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5)7.1 g
【解析】(1)略。
(2)氯气氧化I−生成I2:Cl2+2I−2Cl+I2,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3)洗气瓶中的干燥剂为液体干燥剂,能够干燥氯气,则该干燥剂为浓硫酸。
(4)略。
(5)设理论上最多可制得氯气的质量是 x。
MnO2+4HCl(浓)MnCl2+2H2O+Cl2↑
87 71
8.7 g x
7187=x8.7g,解得 x=7.1 g。
故8.7 g MnO2最多可制得7.1 g氯气。
23.【答案】(1) (a−3V5600 )g
(2)VNA5600
(3) 17224ρ%;122.4
【解析】(1)标准状况下, VmLNH3的物质的量为V100022.4=V22400ml,则NH3的质量为17V22400g。集满空气时,空气的质量为29V22400g。假设烧瓶的质量为mg,则a=(m+29V22400)g,所以m=(a−29V22400)g,若集满NH3,该烧瓶的总质量为mg+17V22400g= a−29V22400g+17V22400g=(a−3V5600)g。
(2)NH3的物质的量为V22400ml,则原子的总物质的量为V22400ml×4=V5600ml,原子总数为VNA5600。
(3)假设烧瓶的容积为1L,则NH3的体积为1L,做完喷泉实验后,溶液体积也为1L。标准状况下,1L NH3的物质的量为1/22.4ml,质量为17/22.4g,1L溶液的质量为1000ρg,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722.4g1000ρg×100%=17224ρ%。物质的量浓度为122.4ml1L=122.4ml/L。故答案为17224ρ%,122.4。
24.【答案】(1)H2O或Na2O;SO2+2NaOH=Na2SO3+H2O
(2)①2Fe+3Cl2点燃2FeCl3(或Fe(OH)3+3HCl=FeCl3+3H2O);②Fe2O3+6HCl=2FeCl3+3H2O(或3BaCl2+Fe2(SO4)3=2FeCl3+3BaSO4↓)
【解析】(1)SO2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可与NaOH、H2O、Na2O等反应。SO2与NaOH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2NaOH=Na2SO3+H2O;
(2)①根据题意,以铁单质和铁的化合物中盐、碱、氧化物分别书写,2Fe+3Cl2点燃2FeCl3(或Fe(OH)3+3HCl=FeCl3+3H2O);
②根据前面分析得到Fe2O3+6HCl=2FeCl3+3H2O(或3BaCl2+Fe2(SO4)3=2FeCl3+3BaSO4↓)。
25.【答案】(1)Na ;Na2O2
(2) NaOH+CO2=NaHCO3
(3)2NaHCO3Na2CO3+H2O+CO2↑
【解析】A是一种常见单质,其焰色反应为黄色,则A是Na,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Na在O2中燃烧生成B,B为Na2O2,Na和H2O反应生成NaOH和H2,Na2O2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O2,所以C是NaOH,NaOH和过量CO2反应生成NaHCO3,所以E是NaHCO3,Na2O2和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NaHCO3分解生成Na2CO3、CO2和水,所以D是Na2CO3,再结合物质间的反应分析解答。
(1)通过以上分析知,A是Na、B是Na2O2;
(2)NaOH和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OH+CO2=NaHCO3;
(3)在加热条件下,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选项
X
Y
Z
A
氧化物
化合物
纯净物
B
胶体
分散系
混合物
C
碱性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
D
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
实验编号
1
2
3
实验装置
验证猜想
B.氢氧化钠有漂白性
C.___________
A.氧气有漂白性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后不褪色
实验说明
1. 2的实验中NaOH溶液是用___________(填“氢氧化钠固体”、“氧化钠固体”、“过氧化钠固体”)溶于水配制的
2023自治区乌兰察布集宁区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自治区乌兰察布集宁区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自治区乌兰察布集宁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自治区乌兰察布集宁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自治区乌兰察布集宁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自治区乌兰察布集宁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三组混合物,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