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1节多种多样的区域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2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课时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2课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次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本章综合预测测试题
展开珠三角一带保存着为数不多的以蚝壳为墙的古建筑,生蚝壳拌上黄泥、熟糯米等堆砌成墙,形成蚝壳墙,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现如今很少建设以蚝壳为墙的建筑。生蚝生命力强,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海浅水区域,经常作为食物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读图完成1~2题。
1.蚝壳以约45°的倾角向下排列的最主要原因是( C )
A.美观大方 B.节约蚝壳
C.利于雨水排流 D.坚固耐用
2.现如今很少建设以蚝壳为墙的建筑的主要原因是( A )
A.新建筑材料的不断出现
B.气候变化,生蚝数量减少,蚝壳减少
C.社会治安良好,失去防盗作用
D.当地政府保护生蚝和蚝壳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蚝墙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降水较丰富,蚝壳以约45°的倾角向下排列,有利于雨水排流,可避免雨水浸入内墙,保持室内干爽。第2题,新建筑材料的不断出现,可替代蚝壳相关功能,并实现其他更多功能。材料未提及气候变化导致生蚝减少的信息,防盗依然是现代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方向,蚝壳作为建筑材料,属于废物利用,跟当地政府保护生蚝和蚝壳无关。
(2020·浙江卷)下表为2019年我国四大地区部分指标统计表。据此完成3~4题。
注:数据未包括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3.甲、乙、丙、丁中代表中部地区的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4.我国四大地区中( C )
A.东北地区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
B.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
C.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
D.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西部地区
[解析] 第3题,我国各地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分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一般人均GDP反映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丙地人均GDP最高,经济最发达,是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面积广大,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达到71.6%,丁是西部地区;甲、乙地区应该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人口少,人口占全国比重低,故甲是东北地区,乙是中部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4题,先进制造业要依靠发达的科学技术作基础,东北地区科学技术不发达,应致力于老工业基地改造,促使产业结构多元化,先进制造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A错误。西部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大,不可能均衡发展,B错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是中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发展早、工业化进程快,故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中部,C正确。西部地区有中国的商品棉、商品粮基地,还是特色农产品基地,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低于西部地区,D错误。故选C。
传统民谣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民俗风情的精准描述,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下表为三个省级行政区主要民谣。据此完成5~6题。
5.甲、乙、丙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C )
A.山东、北京、上海 B.山西、辽宁、西藏
C.陕西、黑龙江、云南 D.江西、内蒙古、贵州
6.“大缸小缸腌酸菜”是乙地农村地区常见的习俗,主要是由于该地区( A )
A.冬季寒冷,新鲜蔬菜较少
B.气候湿热,蔬菜容易腐烂
C.海拔较高,蔬菜运输不便
D.城市化水平高,需求量大
[解析] 第5题,陕北地区冬季寒冷多风沙,水资源短缺,戴帕可防寒、防风沙,夏季炎热,戴帕可拭汗,且根据秦腔可以判断甲为陕西;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室内外温差大,若将窗户纸糊在窗户内部,室内暖而湿的水汽遇到窗纸易凝结成水珠,易将窗纸损坏,故“窗户糊纸纸在外”,则乙为黑龙江;云南纬度较低,但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年温差小,所以“四季衣服同穿戴”,则丙为云南,C正确。秦腔不属于山东、江西等地的戏腔,A、D错。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不可能“四季衣服同穿戴”,B错。故选C。第6题,东北地区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难以越冬生长,需要大量腌制蔬菜以过冬,A正确。东北地区纬度高,气候并非湿热,B错。东北地区海拔不高,C错。注意题干信息“农村地区常见习俗”,并非城市需求大,D错。故选A。
读图,据此完成7~8题。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7.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条件具有相似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
A.由河流冲积而成,地势较低平
B.位于低纬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C.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生产落后
D.矿产资源丰富,尤其能源充足
8.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有( A )
①邻近香港、澳门 ②著名的侨乡
③国家政策支持 ④经济发达,本地市场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第7题,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均由河流冲积而成,地势较低平,A对;位于中低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B错误;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生产发达,C错误;矿产资源缺乏,尤其能源短缺,D错。第8题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有邻近香港、澳门,①对;著名的侨乡,②对;国家政策支持,③对;外向型经济的市场主要面向国际市场,④错。
能源紧缺的状况越来越突出,风力和太阳能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下图为我国两省(区)全年风速>3 m/s小时等值线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①②③④地最适宜兴建风力发电站的是( C )
A.④ B.③
C.② D.①
10.下列有关甲、乙两省(区)叙述正确的是( A )
A.两省(区)风能资源都很丰富,但风力较大的季节不同
B.N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大于M河,年际变化小于M河
C.影响两省(区)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土地资源
D.甲乙两省(区)均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解析] 第9题,风力发电站应选择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即图中风速>3 m/s的时间最长的地区,选项四地相比而言,从图中等值线数值可知,②地时数最多,大风日数多,且②位于东南沿海地区,靠近电力消费市场,电力输送损耗小,最适合建设风力发电站,故选C。第10题,根据图中省区轮廓可知,左图为新疆,右图为江苏,两地风力资源都丰富,但新疆冬季风势力强,江苏位于沿海,夏季风势力强,A正确。N河位于东部季风区,季风具有不稳定性,其流量年际变化比M河大, B错误。影响两省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或水源),C错误。新疆太阳能资源丰富,但是江苏省太阳能相对不丰富,D错误。故选A。
(2022·湖南张家界高二期末)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紫云县等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不仅标志着贵州全省66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同时也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乌蒙山片区位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交界处,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人地矛盾突出,是国家新阶段14个“整村脱贫”的主战场之一。下图示意乌蒙山片区贫困村分布。据此完成11~13题。
11.乌蒙山片区贫困村分布特点是( A )
A.总体分散,局部集中
B.中部较少,东西较多
C.东南最密,东北最稀
D.云贵较少,四川较多
12.推测乌蒙山片区致贫的因素最可能是( D )
①气候 ②地形 ③人口 ④政策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3.乌蒙山片区实现“整村脱贫”最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C )
A.积极垦荒,开辟耕地
B.发展教育,提高素质
C.打造产业,增加就业
D.补贴资金,异地搬迁
[解析] 第11题,考查区域差异。从乌蒙山片区贫困村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乌蒙山片区内几乎每个县都有贫困村分布,整体上分布较为分散,但中部和南部分布相对集中,数量较多,东西部分布相对少,即整体分散,局部集中,A正确,B错误;结合材料可以看出,云、贵两省贫困村较多,西部相对少,即四川较少,西南最密,西北最稀,C、D错误。第12题,考查区域的地理特征。“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人地矛盾突出”,说明致贫最可能因素是地形和人口,②③正确;该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利于农业发展,气候不是致贫因素,①错误;国家实施脱贫政策,政策不会致贫,④错误。第13题,考查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乌蒙山片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从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这里不宜开辟耕地,A错误;发展教育,提高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解决不了当前的贫困问题,B错误;异地搬迁,要求工程量及资金投入较多,且该区域村落人口较多,应推广“本地脱贫”,少部分生态较差区域可以异地搬迁,D错误;要实现“整村脱贫”必须要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C正确。
(2023·浙江浦江中学高二月考)相互之间有生产协作联系的产业在不同的空间集聚,从而使得两地区产生关联性。集聚关联度指数越高,区域之间的关联性越强,区域整体发展越协调。下图为2003年、2008年、2013年我国七大城市群内部在不同层级的空间上的集聚关联度指数变化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粤港澳大湾区集聚关联度指数近些年下降明显,推测其根本原因是( A )
A.产业扩散 B.政策引导
C.资源禀赋 D.地理位置
15.目前,我国城市群内市级、区县级城市集聚关联度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亟须( B )
A.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B.布局差异性产业
C.调整行政区划等级 D.建设网络化交通
[解析] 第14题,考查区域的关联性。粤港澳大湾区集聚关联度指数近些年下降明显,根本原因是产业扩散导致生产协作联系减少,A正确;与政策引导、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关系不大,B、C、D错误。第15题,考查区域关联性的影响因素。目前,我国城市群内市级、区县级城市集聚关联度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亟须差异化布局产业,因地制宜调整产业分工,加强生产协作联系,B正确。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可以缓解环境污染,不能提高我国城市群内市级、区县级城市集聚关联度指数;加强交通建设可以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但如果区域间产业联系较少,也无法提高城市群内市级、区县级城市集聚关联度指数,A、D错误。调整行政区划对此影响不大,且通常也不会大范围调整行政区划,C错误。
二、综合题(4小题,共55分)
16.(2023·北京西城)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闽宁曾经是“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沙石跑”的戈壁荒滩。1997年,闽、宁两省级行政区对口扶贫协作,在此建设移民示范区,陆续接纳了西海固地区(如图)六个国家级贫困县的4万多名移民,历时20多年的闽宁协作由此展开。闽宁成为由最初的种植业、养殖业发展为菌类、葡萄酒、光伏、电子装配等多产业融合的特色小镇,这种扶贫协作方式被称为“闽宁模式”。
(1)从气候、水文和植被要素方面,概括闽宁的自然特征。
(2)阐述闽宁的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从区域关联的角度,说明“闽宁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的启示。
[答案] (1)气候干旱;地表径流量少;植被稀疏。
(2)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
(3)与发达地区加强区域协作;承接产业转移。
[解析] 第(1)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结合材料及图中闽宁的地理位置分析气候特征,再结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其水文和植被特征。自然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地表径流量少,戈壁面积大,植被稀疏,土地荒漠化严重等。第(2)题,考查区域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闽宁的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从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等方面分析。建设移民镇,人口集中,基础设施完善,成为菌类、葡萄酒、光伏、电子装配等多产业融合的特色小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当地居民的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加快脱贫步伐等。第(3)题,考查区域关联、协调发展的措施。注意要从区域关联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从区域协作、产业转移等方面分析。加强与发达地区对口扶贫协作,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等。
17.(2022·威海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青藏高原和“江南水乡”相隔万里,有着完全不同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在古近纪,有一条横跨东西的干旱带横亘我国20°N~30°N。中新世开始,随着青藏高原北部和东北部的生长,这条横跨东西的干旱带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西干东湿的气候格局,“江南水乡”也从此形成。随着气候环境的改变,江南地区植被类型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以落叶阔叶林为主的干旱、半干旱植被类型转变为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湿润、半湿润植被类型。下图示意历史时期我国20°N~30°N自然环境演变过程。
(1)说明古近纪时干旱带横亘我国20°N~30°N的原因。
(2)指出青藏高原隆起后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3)从整体性角度分析中新世江南地区植被类型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
[答案] (1)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
(2)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形成高原山地气候;生物具有耐寒特征(或形成高山草甸、草原和寒漠景观);冻土广布,冰川地貌发育;山顶终年冰雪覆盖,成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等。
(3)受板块挤压,青藏高原北部和东北部隆起抬升;改变了大气环流,增强了季风,增加了水汽输入,降水增多;气候变得暖湿,植被类型转变为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解析] 第(1)题,结合图文材料可知,古近纪时,青藏高原海拔较低,我国20°N~30°N地带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第(2)题,读图可知,青藏高原隆起后,在中新世海拔达到4 000 m以上,海拔升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降低,形成高原山地气候;由于气温降低,受下沉气流影响,降水较少,生物具有耐寒特征,形成高山草甸、草原和寒漠景观;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地面冻土广布,冰川地貌发育;山顶终年冰雪覆盖,成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等。第(3)题,由材料“中新世开始,随着青藏高原北部和东北部的生长”可知,受板块挤压,青藏高原北部和东北部隆起抬升;由材料“这条横跨东西的干旱带逐渐消失”可知,由于青藏高原与四周大气的热力差异,冬季在高原上形成冷高压,盛行反气旋式环流,夏季形成热低压,盛行气旋式环流,高原的盛行风向在冬季和夏季几乎相反,这种现象称为高原季风。高原季风使中国冬夏对流层低层的季风厚度增大。中国西南地区冬夏季分别处在青藏冷高压和热低压的东南方向,分别盛行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这与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低层季风方向完全一致。两者叠加,使中国西南地区的季风厚度特别大,从而改变了大气环流,增强了季风,增加了水汽输入,降水增多;气候变得暖湿,植被类型转变为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18.(2022·重庆主城区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双峰林场被称为“中国第一雪乡”,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南部海拔1 200米以上的深山老林里,积雪期多达7个月,平均厚度超2米,雪量堪称中国之最。禾木村是新疆阿尔泰山区的一个小村庄,冬季,禾木村的雪深达2米,夜晚满天繁星,地上的篝火,桌上的美食,周围一栋栋的小木屋,构成独特的文化景观,成为“中国最美雪乡”。下图分别示意两地的地理位置与冬季的木屋景观。
(1)比较两地成为“雪乡”的自然原因。
(2)指出两地建造图示木屋作为民居的优势。
(3)推测两地冬季游客数量差异,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同:两地纬度较高,海拔较高,冬季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雪期长。
异:禾木村西(北)部山地有缺口,利于西风带来水汽,形成降雪;双峰林场距海洋近,水汽充足;双峰林场冬半年冷暖气流交汇频繁,易形成长时间的降雪天气。
(2)地处山区,森林资源丰富,修建木屋原材料丰富;当地降雪量大,“人字形”屋顶能减少积雪对木屋的压力;木屋有保暖、防潮作用。
(3)双峰林场游客数多于禾木村。双峰林场距离东部旅游市场近;有铁路、公路与外部相连,交通条件较好;离大城市距离较近,基础设施比较完备,接待能力较强。
[解析] 第(1)题,考查“雪乡”的形成原因。两地成为“雪乡”的自然原因可从纬度、地形、大气环流、海陆位置等方面分析。读图可知,双峰林场、禾木村两地纬度都较高,双峰林场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南部海拔1 200米以上的深山老林里,禾木村位于新疆阿尔泰山区,海拔较高导致冬季气温低,寒冷漫长,积雪不易融化,雪期长。禾木村西(北)部山地有缺口,利于西风带来水汽,位于西风迎风坡,降雪多;而双峰林场位于东北地区,距海洋近,水汽充足;冬半年冷暖气流交汇频繁,易形成长时间的降雪天气。第(2)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双峰林场、禾木村都地处山区,森林资源丰富,修建木屋的原料丰富;降雪量大,屋顶普遍采用人字形,有利于减少积雪对木屋的压力,避免压坏房屋;木屋保暖性能好,同时有利于防潮。第(3)题,考查影响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两地冬季游客数量差异可从市场、交通、基础设施、接待能力等方面分析。双峰林场位于黑龙江省,距离东部旅游市场较近,禾木村位于新疆,距离东部旅游市场远;读图可知,双峰林场有铁路、公路与外部相连,交通条件较好,禾木村与城市只有公路相连,交通线路比较单一;双峰林场离东部大城市距离较近,基础设施比较完备,接待能力较强,禾木村离城市距离较远,接待能力较低。因此双峰林场游客数多于禾木村。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白水运动指在有波浪险滩的江河中漂流,怒江是世界白水运动爱好者的天堂。
位于怒江中游的怒江州呈现出“四山夹三江”的险峻地貌,州府泸水市距离省会昆明超过600公里。2020年以前,该地区贫困发生率曾一度高达56.24%,是全国脱贫攻坚战役中难啃的“硬骨头”。
溜索曾经一度是怒江大峡谷两岸各少数民族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过渡者将竹、木制做的溜板或特制座位,吊在绳索上,借助于绳索的倾斜度,溜向彼岸。
近年来,怒江流域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怒江州海拔1 500米以下的森林遭破坏严重。相关专家表示,怒江人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
(1)说出怒江有利于开展白水运动的水文特征。
(2)据图文材料,说明制约怒江州水电能源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
(3)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特征,推测溜索这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4)材料中相关专家所说的“灾难”主要表现为土地退化严重、_生物多样性减少__、_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增多__等。
[答案] (1)河流径流量较丰富,水位较高;河流含沙量较小;河段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地处亚热带地区,河流无结冰期。
(2)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远离能源消费市场,输电困难;经济欠发达,资金不足;怒江为跨国界河流,受政治因素影响。
(3)运量小;运距短;安全性差;每根溜索只能单向运输;修建成本低,技术要求不高。
[解析] 第(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能资源、流速及水位等因素。分析“白水运动指在有波浪险滩的江河中漂流”可知,利于开展白水运动的水文特征应从水量大、水流急、含沙量低 、结冰期短(或无)等方面考虑。怒江穿行的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势落差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覆盖率高,因此河流径流量较丰富,水位较高;河流含沙量较小;水流湍急;无结冰期。故适合开展白水运动。第(2)题,水能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市场、资金、技术、劳动力、生态条件、清洁能源、政策等因素。由材料可知:怒江州所在地区“四山夹三江”,地势险峻,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怒江州地处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当地人口密度小,经济欠发达,与东部发达地区相距遥远,因此开发水电能源远离能源消费市场,输电困难,经济欠发达,资金不足。怒江流经中国、缅甸两个国家,为跨国界河流,流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因此怒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受政治因素影响。第(3)题,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怒江大峡谷所在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架桥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高。材料显示,溜索过江是“过渡者将竹、木制做的溜板或特制座位,吊在绳索上,借助于绳索的倾斜度,溜向彼岸”,因此利用溜索过江,对成本和技术要求低,但运量小,运距短,安全性差,且每根溜索只能单向运输。第(4)题,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中相关专家所说的“灾难”主要是因为怒江州海拔1 500米以下的森林遭破坏严重。森林的破坏直接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受损;森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当地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层破碎,山高谷深,降水丰沛,森林破坏易导致当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指标
四大地区
甲
乙
丙
丁
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
8.2
10.7
9.5
71.6
人口占全国比例(%)
7.7
26.5
38.6
27.2
人均GDP(万元)
4.7
5.9
9.4
5.4
省级行政区
民谣
甲
帕帕头上戴,秦腔吼起来
乙
窗户糊纸纸在外,大缸小缸腌酸菜
丙
四季衣服同穿戴,老太爬山比猴快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本章综合预测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本章综合预测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第三产业比重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综合预测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综合预测课时作业,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本章综合预测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本章综合预测课后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