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高考总复习-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2024版高考总复习-化学二轮专题(新教材) 选择题专项练(18)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总复习-化学二轮专题(新教材) 选择题专项练(18)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PDMA,化合物A,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3·广东湛江二模)“乌铜走银”是我国传统铜制工艺品。它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水填入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处理,时间久了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银纹图案,呈现出黑白分明的装饰效果,古香古色,典雅别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乌铜走银”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铜和银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形成原电池C.铜表面变黑是由于生成了Cu2(OH)2CO3D.铜和银在元素周期表中均位于长周期
解析 “乌铜走银”过程中,铜本身为光亮红色,时间久了底铜变为黑色,是生成了CuO,该过程是化学变化,A错误;铜比银活泼,用铜、银和硝酸银溶液可以形成原电池,铜为负极,银为正极,B错误;Cu2(OH)2CO3是绿色的,铜表面变黑是由于生成了氧化铜,C错误;铜在第四周期,银在第五周期,均属于长周期元素,D正确。
2.(2023·北京海淀区二模)某种超分子聚合物网络生物电极的制备原料CB和PDMA的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B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峰B.PDMA单体的分子式为C10H20N2O2C.CB与PDMA均为高分子化合物D.CB与PDMA都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
解析 根据等效氢原理可知,CB分子中有2种氢原子,故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峰,A正确;PDMA单体为 ,则其分子式为C5H9NO,B错误;高分子是指相对分子质量成千上万的物质,C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 328,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CB与PDMA中都含有酰胺键,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故CB与PDMA都不耐酸碱性,D错误。
3.(2023·湖北宜昌4月调研)化合物A的结构如图所示,其广泛应用于新材料的生产及电化学研究。其中X、Y、Z、E、Q、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与Q、E与W分别位于同一主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Y2X2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B.E—E键能大于W—W键能C.原子序数为83的元素与Z位于同一主族D.第一电离能:E>W>Q
解析 X、Y、Z、E、Q、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根据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数量和所带电荷数可判断X为H,Y为C,Z为N。根据原子序数大小,且Z与Q、E与W分别位于同一主族,可知Q为P,E为F,W为Cl。Y2X2为乙炔,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A正确;Cl2比F2更稳定,其原因是F—F键能小于Cl—Cl键能,B错误;原子序数为83的元素为铋,其位于第六周期第ⅤA族,与N位于同一主族,C正确;第一电离能:F>Cl>P,D正确。
4.(2023·广东潮州二模)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体现了化学变化之美。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 L 1 ml·L-1 H2S水溶液中粒子关系存在:N(HS-)+N(S2-)=NAB.标准状况下,22.4 L Y的分子数目为NAC.工业上用NaClO3和X制备1 ml ClO2时,消耗X分子数为0.5NAD.“价—类二维图”中盐N可由其相应单质直接化合生成
解析 由题图可知,X为二氧化硫、Y为三氧化硫、Z为硫酸、M为硫酸铜、N为硫化铜。1 L 1 ml·L-1氢硫酸溶液中,据元素守恒可得:N(H2S)+N(HS-) +N(S2-)=1 ml·L-1×1 L×NA ml-1=NA,A错误;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为固态,无法计算22.4 L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和含有的分子数目,B错误;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氯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制备1 ml二氧化氯时,反应消耗二氧化硫的分子数为 ×NA ml-1=0.5NA,C正确;铜与硫共热反应生成硫化亚铜,不能生成硫化铜,则硫化铜不能由相应单质直接化合生成,D错误。
5.(2023·山东潍坊二模)纯碱在食品加工、制药等方面有重要应用。实验室以碳酸氢铵(温度高于35 ℃分解)和食盐水为原料模拟纯碱的制取,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搅拌、加热”操作中,应采用水浴加热,且温度控制在35 ℃以下B.NH4HCO3、NaCl、NaHCO3、NH4Cl四种物质中,NaHCO3溶解度最低C.“洗涤、抽滤”操作中用到的主要仪器有:普通漏斗、烧杯、玻璃棒D.利用“双指示剂”法测定碳酸钠中碳酸氢钠的含量时,第1指示剂为“酚酞”、第2指示剂为“甲基橙”
解析 为防止温度高于35 ℃时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搅拌、加热”操作中,应采用水浴加热,且温度控制在35 ℃以下,A正确;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碳酸氢铵粉末,在搅拌、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碳酸氢钠沉淀说明溶液中碳酸氢铵、氯化钠、碳酸氢钠、氯化铵四种物质中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低,B正确;“洗涤、抽滤”操作中用到的主要仪器为布氏漏斗、烧杯、玻璃棒,C错误;利用“双指示剂”法测定碳酸钠中碳酸氢钠的含量时,第1指示剂为“酚酞”,酚酞作指示剂条件下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第2指示剂为“甲基橙”,甲基橙作指示剂条件下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D正确。
6.(2023·湖北武汉4月调研)烯烃与HX发生加成反应时,第一步H+加到双键碳原子上形成碳正离子中间体,第二步碳正离子再结合X-,其历程如下:
解析 碳正离子的相对稳定性越强,越容易和卤素离子结合,根据题目给出的碳正离子的相对稳定性可推测,CH2=C(CH3)CH2CH=CH2与足量HCl充分加成得到的产物中,含量最大的为 。
7.(2022·辽宁名校联盟联考)Cu、Au能形成多种组成固定的合金,其中一种晶体的晶胞结构(立方体)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晶体的化学组成可表示为CuAuB.与1个Cu原子距离最近的Au原子是4个C.Au填充了与之距离最近的Cu原子构成的正四面体空隙D.根据图中信息,铜原子a的分数坐标为(0.5,0.5,0.5)
解析 晶胞中位于面心Cu原子的个数为6× =3,位于顶点的Au原子的个数为8× =1,则晶体的化学式为Cu3Au,A错误;晶胞中Au原子和距离最近的Cu原子为顶点和面心的位置关系,则与1个Cu原子距离最近的Au原子是4个,B正确;晶胞中Au原子和距离最近的Cu原子为顶点和面心的位置关系,则Au原子没有填充Cu原子构成的正四面体空隙,C错误;晶胞的边长为1,铜原子a位于晶胞右侧面的面心,分数坐标为(1,0.5,0.5),D错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总复习-化学二轮专题(新教材) 选择题专项练(7)课件PPT,共16页。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总复习-化学二轮专题(新教材) 选择题专项练(4)课件PPT,共13页。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总复习-化学二轮专题(新教材) 选择题专项练(1)课件PPT,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