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文言文复习—— 词语解说题解题方法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034162/0-170105476459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高考文言文复习—— 词语解说题解题方法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034162/0-17010547646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高考文言文复习—— 词语解说题解题方法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034162/0-170105476470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高考文言文复习—— 词语解说题解题方法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034162/0-1701054764725/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高考文言文复习—— 词语解说题解题方法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034162/0-1701054764754/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高考文言文复习—— 词语解说题解题方法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034162/0-1701054764776/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高考文言文复习—— 词语解说题解题方法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034162/0-17010547648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高考文言文复习—— 词语解说题解题方法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034162/0-170105476483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高考文言文复习—— 词语解说题解题方法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高考文言文复习—— 词语解说题解题方法 课件,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例2018全国Ⅰ卷,词语解说题解题方法,看选项,直接判断,回文判断,联读判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题是综合性考察,涉及的面很广,至少有三个方面: 一是所考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尤其要区分多义词的语境意思。如果题目出得难一点,可能还会考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意思,甚至会考有区别于词典解释的临时意义。例: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本题是综合性考察,涉及的面很广,至少有三个方面: 二是与所考词语相关的其它方面的理解,比如与成语中的相同词语意思比较、与之前学过的课文中某某处词义是否一致、是否涉及古今变化等。例:B.差强人意,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的意思转变为勉强令人满意。
本题是综合性考察,涉及的面很广,至少有三个方面: 三是命题人的“解说”是否合乎原文语境,包括与人物形象、作品主题的关联,有没有过度解读或偏狭理解等。例:A.席薪枕块,文中指居丧时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以表示悲伤哀苦之意。
词语解说题
常见出题角度
以2023年新课标Ⅰ卷的真题为例,来探究一下这一题的出题角度。
例:2023年新课标Ⅰ卷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角度一:考查词语的用法,与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有所关联。
A项中“围”在选文中指被围困,是被动用法;“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是被选拔,也是被动用法,所以选项判定是正确的。
角度二:考查多义词的语境义,与课文中的语句放在一起比较。
重视对教材内容的回顾,是新课标卷的重要趋势。而且不限于高中教材,甚至涉及初中教材。如A项“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自初中教材《孟子》三章,B项“不可以不劝爱人”才是选自高中教材《兼爱》。
角度三:考查思维能力,要真的读懂文本才能判定。
C项“具臣”,词典释义是“备位充数之臣”,但是选项说的是“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如果没有语境分析的能力,即使背了词典,也照样做不出来。
角度四:考查词义的历史演变,重视古今词义比较。
D项“诬说”,不仅考了文中意思,还把它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做了比较,“诬说”在文中是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现在是指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两者并不一样。
角度五:考查古文化常识,要有大量的积累和对文意的理解才能判断。
2021年新高考Ⅰ卷: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不仅考察了古文化常识,还定位到原文解释。
如何应对?积累+理解文意
词语解说题
常见错误类型
词语解说题常见错误类型:
表述错误鱼目混珠形近替换混淆感情色彩
词语解说题常见错误类型
——表述错误
这种错误现象在历年真题中出现频率较高,同时需要靠知识积累来应对。表述错误往往直接改变加点词语的含义,或是在补充说明的部分设置误区。如果考生基础扎实、文史常识积累丰富且较为全面,那么在解决这类题时往往得心应手;如果基础较为薄弱,则很难选出错误选项。
例:2023年全国乙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穷,指困窘、困厄,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穷冬烈风”的“穷”意思相同。 B.出入,表示“大约”,与《愚公移山》中“出入之迂也”的“出入”意思不同。 C.血食,指受享祭品,古代祭祀时宰杀牛、羊等做祭品,取血以祭,称为血食。D.绝世,指断绝了诸侯的世系传承,与成语“绝世无双”的“绝世”意思不同。
A.穷,指困窘、困厄,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穷冬烈风”的“穷”意思相同。
A 选项: 穷,困窘,窘急②。“穷冬烈风” (《送东阳马生月序》)中的“穷”是“终端,终极”的意思。二者含义不同,A选项表述错误。
词语解说题常见错误类型
——鱼目混珠
这是一种在历年考题中很常见的设置陷阱的方法,出题人在解说词语时,往往用同类或相似事物代替词语正确释义中的一个或几个事物。
例:2019年全国Ⅲ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三晋,战国时赵、韩、魏三国的合称。赵氏、韩氏、魏氏原为晋国大夫,战国初,分晋各立为国,故称。其地约当今之山西省及河南省中部、北部,河北省南部、中部。后“三晋”又为山西省别称。C选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
词语解说题常见错误类型
——形近替换
形近替换是文化常识题中一种比较常见的陷阱设置。出题人会利用词汇的古今异义或者一词多义等特点来设置陷阱,一般有两种典型做法,第一种是以今义带入古义,即用现代汉语思维去解释古代汉语词汇;第二种是想当然地做出一些论断,往往忽略了其内涵和文化背景。这种错误选项似是而非,难以分辨,考生在审题时应注意结合原文,同时在日常学习中应注重重加强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
例:2019年全国Ⅱ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3分)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匀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匀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汤武,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B选项“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表述与之不符,故错误。选项后半部分“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则属于迷惑成分,因为商汤、周武王、孙武三人都符合这一陈述,考生在做出判断时应多加注意,切勿主次不分。
词语解说题常见错误类型
——混淆感情色彩
混淆感情色彩是文化常识题中一种比较常见的陷阱设置。混淆感情色彩具体体现为将中性义与褒义、贬义进行互换。这种改变往往是不易察觉的,考生在作答时应子细审题,必要时还可以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3分)A.“三坟”“五典”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在古代,“践阼”和“登基”往往是指经正常程序登上帝位,属于中性词语;而通过武力或威逼夺权的行为,不能被以以忠孝为核心的传统道德观念接受,所以在描述这种行为时,古人往往会用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来记载,比如“篡位”“僭位”等。
词语解说题
解题方法
仔细阅读每一个选项,根据选项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判断方式: 直接判断 回文判断 联读判断
例1:2022年新高考Ⅰ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四个选项中,B选项对“百乘”进行了相对独立的解释说明,直接判断即可。A选项和D选项出现了回文标志“文中是”,故需联系原文进行判断。C选项对“蔽”进行了相对独立的解释说明,并将其与其他句子中的“蔽”进行比较,需结合原文及所学知识联读判断。
如果某一选项中对词语的解说相对独立,则说明该选项仅需直接判断。
B选项:百乘,兵车一百辆。乘,车子。春秋时多指兵车,包括一车四马。又,量词,用以计算车子。春秋战国时期,车战是主要的作战方式,兵车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的兵力,故常用“百乘”“千乘”等代称兵力。B选项与之表意相符,故正确。
如果某一选项中含有与原文相关的内容(比如提到文中人物或事件,或有“这里指”“文中指”等标志),则说明该选项需回到原文进行对比分析,根据选项中对词语的解说是否符合文中的语境来判断该选项是否正确。
A选项:寡人,古代君主的谦称。《辞海》中提到“寡人,诸侯自称,言寡德之人也”。结合原文“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可知,魏王作为战国时的诸侯国君主,在与臣子孟尝君谈话时以“寡人”谦称自己。A选项与之表意相目符,故正确。
D选项:国门,国都的城门。又,国门,指国家的边境。文中“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意为“现在魏王出了国门就看见秦军”,其中“国门”指“国都的城门”。D选项对文中“国门”的解释与第一个释义表意相符。“国门”一词的含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丰富,现多指一个国家的边境。D选项对现在“国门”的解释与第二个释义表意相符,故正确。
如果某一选项将选文中的实词与教材中的同一实词联系起来,则说明该选项需要把题中的词义与教材中的词义进行联读对比,判断词义是否相同。
C选项:“为赵蔽”中的“蔽”,在文中是“屏障”的意意思。《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是“蒙蔽”的意思。二者含义不同,C选项表述错误。
例2:2023年新高考Ⅱ卷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 B.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 C.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 D.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
四个选项中,A选项和B选项分别对“平易”“闻金则止”进行了相对独立的解释说明,直接判断即可。 C选项出现了回文标志“文中指”,并将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进行比较,需结合原文及所学知识联读判断。D选项对“果”进行了相对独立的解释说明,并将“果”与其他句子中的“果”进行比较,需结合原文及所学知识联读判断。
A 选项:平易,平坦宽广。又,平易,性情温和宁静,谦逊和蔼。A选项与之表意相符,故正确。
B 选项: 闻,听见。金,指军中作信号用的乐器钲,亦指敲钲 。止,停止,终止。“闻金则止”可译为“听见敲钲的声音就停止前进”。刁斗,指古代行军用具,斗形有柄,铜质,白天用作炊具,晚上击以巡更。B选项将“金”解释为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与“闻金则止”中的“金”表意不符,故错误。
本题无选项需回文判断。
C选项:片善,微小的优点。原文中,“片善”出现在“以片善而胜无善”一句中,该句的意思是“以微小的长处来战胜没有长处的人”,“片善”在这里指微小的长处,“片”可译为“微小,微少”。片甲不留,形容全军覆灭,其中,“片”指“单个,单只”。二者含义不同,C选项正确。
D选项:果,成就,实现,表示事与预期相合。文中的“果”指慕容宝劝说慕容垂杀死苻坚,但慕容宝没能实现这个计划,“果”在此处是“实现”的意思。《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是“实现,成就”的意思。二者含义相同,D选项正确。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文言文复习: 文意理解题的解题方法 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中的文意理解题,第一步找坐标,第二步定原文,第三步细比对,第一步读题干,第二步理文意,第三步串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虚词推断方法 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⑴勤勉勤奋⑵劝说,虚词推断方法,考情分析,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小试牛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5章文言文阅读第4节古代文化常识题__注重积累四方法准确解题两要点课件,共52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