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怀人诗 课件
展开盘点近年全国各地高考卷中的送别怀人诗
一、认识“送别怀人诗”
古时交通不便,通讯落后,路途艰险,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生活所迫,或为仕途奔走,或为建功立业,或为战争充军,或为遭遣贬谪,不得不远走异域而离别亲人、恋人、友人而写的诗。(诗词中常见的原因: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商旅、归隐)空间的隔离感、时间的距离感、心理的距离感使送别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所谓“别”—— 依依惜别之情-不舍、留恋
情感差异体现在——“送”字上
关于“别”—— 依依惜别之情
关于“送”(体现差异)
古人送别之际常有的行为艺术(选择在啥时地,做哪些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李白《灞陵行送别》(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李颀《送魏万之京》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许浑《谢亭送别》(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阳关三叠” 是唐代流传久远的离别之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李白
古代文人多爱喝酒,大多以酒交友、以酒会友、以酒待友,自然送别时就少不了酒的礼仪礼节。
《送别》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折柳送别习俗产生原因: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芳草、古道、流水、明月、夕阳、兰州、南浦
送别诗常见时间:傍晚、明月、秋天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
傍晚:①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②别离的忧伤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景交融) 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游子、思妇、壮士
为何送别诗常用傍晚、明月、秋天等时间意象?
明月:①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月圆月缺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②月光给人朦胧、迷离、苍凉的感觉,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情景交融)月——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人)月——连结古今,连结异地——感叹时光流逝,追思历史
秋天:①秋天万物凋零,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借秋悲叹英雄迟暮,人生苦短。 ②满目苍凉的秋色(秋风、秋月、秋花、梧桐、雁声、夕阳下的楼台)常常勾起游子思乡怀人的情思,借秋抒发离别之苦、思乡之情。 秋——万物凋零——英雄美人迟暮 秋——满目苍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 秋——天高云淡——心胸壮阔——壮士、良臣
为何送别诗常用傍晚、月夜、秋天等时间意象?
送别诗常见空间:长亭、谢亭、灞陵桥(亭)、南浦、劳劳亭、渡口、古道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 “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当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有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歌》 劳劳亭又名新亭,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地。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目送行人渐行渐远。后来,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代名词。
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李白《谢亭》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李白《灞陵行送别》
(1)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象,借酒抒情——豪放洒脱,借酒浇愁。(2)流水——流水一去不复返,故古人常以流水喻时光的流逝,慨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悠悠流水,延绵不绝,千年未变,诗人常以流水喻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3)芳草——绵绵不尽、无处不生,喻离别的愁绪,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在空间上,碧草连天,远接天涯,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
送别诗常见物像:柳树、浊酒、芳草、晚风、笛声、远山、眼泪、西风、春草、寒蝉
(4)杨花(柳絮): 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容易勾起离别者的愁绪。(5)大雁(雁、飞鸿):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鸿雁在古代诗文中常代指书信)(6)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鸟定位为一种悲鸟,一种悲愁的象征物。由于其叫声古人认为有“不如归去”的意象,又与思乡念家的情感相连。 杜鹃花则传为杜鹃血染成。后世即以杜鹃啼血来喻悲苦之情,或多用作离愁的寄托。
习俗:①折柳送别 ②饮酒饯别 ③唱歌送别时间:夕阳、日暮、月夜、秋地点: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南浦(渡口)、古道、阳关景物:柳树、浊酒、芳草、晚风、笛声、远山、眼泪、西风、春草、寒蝉歌曲: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离歌(骊歌)、折杨柳、阳关三叠
总结送别怀人诗的常见情感与常用技法
别 严 士 元 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唐代诗人,诗人被贬赴任临行时所做,与前来送行的友人严士元话别。 诗人借此诗感慨怀才不遇,依依惜别旧相识,更想到宦海沉浮,前途渺茫,心中不甚寂寥、惆怅。
(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首联:牢固的友谊,困窘的处境
颔联:相识不长,但友谊深厚
颈联:对远行朋友的隐隐担忧
尾联:对朋友虔诚美好的祝愿
【参考答案】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直抒胸臆,以彼此的深厚情谊来宽慰朋友,排遣自己心中的离愁。②本诗中的“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则是借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通过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以及对友人虔诚的美好祝愿来排遣离愁。
15.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手法对比分析) 审题:同一作者的两首送别诗的比较分析。 分析点:排遣离愁的方法的不同之处。 答题要求:同是疏解离愁,有什么区别:一是方法,一是内容。
【参考答案】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直抒胸臆,以博大的脑襟和乐观旷达态度来宽慰朋友,排遣自己心中的离愁。②本诗中的“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则是借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通过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以及对友人虔诚的美好祝愿来排遣离愁。
16.具有比喻、象征的作用;①峨眉山、岘首山相距遥远,天高地迥,诗人与郑炼相隔之远,正如两山相距之远。②也象征了两人坚定不移的深厚友谊,加深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16.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 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2022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创新设计》P206)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16.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只有景,情藏在景里
既有写景的句子,也有写情的句子
只有写景的句子
①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②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
1. 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奇特,它表现的是盛唐时期的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攻: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守: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由守转攻?由攻转守?
报国无门、功业未成、壮志难酬
1.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奇特,它表现的是盛唐时期的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2.表现将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思想内容。
3.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
4.反映征人思念故乡、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感情。
5. 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回!
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积极进取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愤懑)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征人思念故乡、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感情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战争的激烈残酷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常见意象: 旗、鼓、干戈、号角、战车、烽火 阴山、楼兰、长城 玉门关、受降城 单于、吐谷浑 羌笛、胡笳、琵琶 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
从 军 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这首诗的颈联从哪个角度来描写什么样的场景的?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2、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他宁愿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1、所谓山水田园诗,是以自然景物以及田园风光、农民、牧人、渔夫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谢灵运和陶渊明分别是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开创者,但到了唐朝才成为重要的诗歌流派,唐朝的王维、孟浩然、常建,宋代的杨万里、范成大等都是这一派诗人中的杰出代表。
山水诗的主要中心 表达对大自然、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赞美
田园诗的主要中心 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隐逸生活的愿望 出示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江 村 杜 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咏物诗的特点1、往往与“托物言志”关系密切: 借一个客观对象(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思想上:志向显得远大,有理想成分…… 2、形式特点: ①以物象为题; ②咏(题、赠、赞)+物象
咏物诗的特点“咏”: 歌咏“物”: 内在特点:形态、色泽、特征…. 外在环境: “志: 物与人的相同点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②寄托什么志,抒发什么情。——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赏析示例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形象分析:梅花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环境烘托) 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2、所言之志: 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北宋)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南宋)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木芙蓉 (北宋)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南宋)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答案:描述了木芙蓉耐寒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诗歌鉴赏之 送别诗 高考复习课件: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之 送别诗 高考复习课件,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什么是送别诗,明晰题材特征,洞悉内容情感,明确风格类型,送客归吴,兴起背景,豪情气势,复杂心态,人未至而情至不及而及,虽不及而犹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送别怀人诗鉴赏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送别怀人诗鉴赏 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任务一明确考情,任务三合作探究,常见情感,常见表现手法,任务四牛刀小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一轮复习:送别怀人诗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一轮复习:送别怀人诗 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送别怀人诗,题材三,读诗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