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怀古咏史诗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怀古咏史诗 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怀古咏史,古迹古事,抒情方法,连接点,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千古兴亡多少事 叹人叹己叹人生 ——怀古咏史诗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出身于一个诗书世家,他的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曾在德宗、顺宗、宪宗三朝任过宰相,并著有《通典》二百卷。
清健俊爽:这是杜牧诗的风格。清健俊爽,诗歌具有清新、雄健、敏捷,诗思不群的特点。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此曲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 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 了,雄姿英发。羽扇 巾,谈笑间, 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发。人生如梦,一 还 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得 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颇老矣,尚能饭否?
用典抒怀借古伤己借古讽今
扬州慢 (南宋)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用典抒怀借古伤今借景抒情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此词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以及对当时朝政的担忧。
用典抒怀今昔对比情景交融
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汴京等。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等。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贾谊宅等。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咏史怀古诗典故举隅】1.《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2.《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3.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历宋、齐、梁、陈,皆为台省(指中央政府,晋、宋时称朝廷禁省为台,故称)和宫殿所在地,因专名台城。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4.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5.淮水:秦淮河古称淮水。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有时指淮河。南宋为宋金分界线,为战争前线。】6.南京在历史上的别称: 金陵、 石头城、秣陵、 建业、 建邺、 建康 、江宁、 天京。
1、(古人)感慨身世,观照自我: 抒发对古人的缅怀(赞美、敬仰)之情; 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悲叹年华易老,时不我待、壮志难酬。2.(古迹)抒发感慨,感伤兴衰(变迁): 叹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昔盛今衰,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3.(古事)借古讽今,劝诫世人: 感慨国运衰微,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关心同情百姓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劝诫统治者吸取教训,勿重蹈覆辙。4.理性分析:发表独特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归纳历史规律。
李白的《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灭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至今只有鹧鸪飞。
作者身置其中,发一己感慨;
对比:描写眼前的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用典:借典故寄托自己的伤感或对国事的讽喻。借景(事)抒情、融情于景: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以乐景衬哀情 触景生情借古讽(伤)今 即事议论 直抒胸臆
语言风格: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蕴藉,思想大多沉重,感情基调苍劲悲凉。
(一)要抓住古人、古迹或古事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可从相似点或从相反方向来找。
鉴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和有关人物,理解典故的含义。
(三)要领悟区分感情态度。或仰慕颂扬、或批判嘲讽、或同情怜惜等等。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统一大业未成内心壮志未酬
仕途坎坷终遭贬谪志向未就壮志未酬
协助先主立业开基辅佐后主守成济美
仕途屡遭贬谪,失意难耐。
金陵,六朝均建都于此,彻夜笙歌、欢乐无时;繁华
经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繁盛兴旺
至唐初废弃,成为一座“空城”; 冷落荒凉
牛李党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衰微破败
依旧的山月,依旧的潮水,见证了六代富贵繁华已逝的历史沧桑,物事人非的感慨以及故国萧条之感,此外,更是在讽喻现实,警示当朝统治者。
乌衣巷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感慨古今朝代的兴亡变化,感慨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题乌江亭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出色的战将在受重创、险绝境的时候,应包羞忍辱、百折不挠。
乌江亭 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试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1.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1分)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2分)2.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每点1分,指明手法加简要分析)
1.借景抒情:情在景先,将人物主观感情附着在景物上进行抒情。作者的情感没有外露,隐含在景物中。2.寓情于景:指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客观景物明显带有浓郁的情感色彩。3.情景交融:强调环境描绘、气氛渲染与人物情感的结合很紧密。情感与景物的结合相较前两者更为紧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汴河曲 [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④不较多:差不多。 ⑴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 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⑵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 说明。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咏蝉三绝”诗歌群文阅读 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走进“咏蝉三绝”,第一篇《蝉》李商隐,二思考探究,诗歌主题,完成表格鉴赏任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咏史怀古诗 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中的标志,怀人伤己人,怀古伤今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咏史怀古诗 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咏怀古迹》杜甫,《蜀相》杜甫,分组合作梳理特点,诗歌情感,表现手法,链接考点掌握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