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考试完毕后,只交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幽门螺杆菌寄生在人胃中,可引起胃炎、消化道溃疡等疾病。幽门螺杆菌具有的特征是( )
A. 有成形的细胞核B. 以DNA和 RNA为遗传物质
C. 细胞内含有核糖体D. 通过线粒体为生命活动供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详解】A、幽门螺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A错误;
B、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胞生物,细胞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
C、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正确;
D、幽门螺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含线粒体,D错误。
故选C。
2. 基于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真菌和细菌是原核生物
B. 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
C. 真核生物既有单细胞生物也有多细胞生物
D. 细胞具有统一性是因为它们来自相同的原始祖先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菌中的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细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都没有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作拟核。
【详解】A、真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菌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
B、原核生物细菌中的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原核生物中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B正确;
C、真核生物既有单细胞生物也有多细胞生物,如真核生物中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人是多细胞生物,C正确;
D、细胞具有统一性是因为它们来自相同的原始祖先,D正确。
故选A。
3. 每年12月重庆巫山红叶迎来最佳观赏期。巫山红叶的物种繁多、分布面积广,主要以黄栌、枫树等为主。下列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 )
①黄栌的叶子②枫树的细胞③枫树细胞中蛋白质分子④一棵枫树⑤景区的所有红叶⑥小三峡的所有黄栌⑦枫树感染的某个病毒
A. ①②③⑥B. ②④⑥⑦C. ②④⑤⑦D. ①②④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的是生物圈。
【详解】①黄栌的叶子属于生命系统的器官层次;
②枫树的细胞属于细胞层次;
③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枫树细胞中蛋白质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
④一棵枫树属于个体层次;
⑤景区的所有红叶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
⑥小三峡的所有黄栌属于生命系统的种群层次;
⑦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
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的是①②④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 新冠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如图所示),必须在活宿主细胞内完成增殖和代谢等生命活动。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会出现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肺炎,甚至死亡。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核衣壳蛋白可在病毒内合成
B. 新冠病毒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是RNA
C. 新冠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的宿主细胞中才能生存,说明病毒完成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D. 为研究新冠病毒的致病机理,可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的普通培养基大量培养该病毒
【答案】C
【解析】
【分析】1、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它的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都是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当它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完成生命活动,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详解】A、新冠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其蛋白质的合成必须在活的宿主细胞内进行,A错误;
B、病毒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B错误;
C、新冠病毒没有细胞,不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必须寄生在活的宿主细胞中,依靠宿主细胞提供的物质完成增殖和代谢等生命活动,C正确;
D、培养新冠病毒不能用普通的培养基,应用含有活的宿主细胞的培养基,D错误。
故选C。
5. 烟草花叶病毒(TMV),是一种RNA病毒,会侵染烟草等植物,造成植物减产。组成TMV|两种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分子b中含有的糖是脱氧核糖
B. 小分子a的排列顺序储存着TMV的遗传信息
C. 大分子B彻底水解可得到6种产物
D. 大分子B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答案】C
【解析】
【分析】TMV是RNA病毒,大分子A是蛋白质,小分子a是氨基酸;大分子B是RNA,小分子b是核糖核苷酸。
【详解】A、小分子b是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含有的糖是核糖,A错误;
B、小分子a是氨基酸,TMV的遗传信息储存在小分子b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B错误;
C、大分子B是RNA,彻底水解后可以得到磷酸、核糖和A、C、G、U四种含氮的碱基,共6种产物,C正确;
D、大分子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D错误。
故选C。
6. 核桃在种子形成过程中会储存大量的三酰甘油,三酰甘油被积累在油质体中,油质体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核桃切片被苏丹Ⅲ染液染色后需要使用清水洗去浮色
B. 三酰甘油是由3分子甘油与1分子脂肪酸发生反应形成的
C. 油质体中储存的三酰甘油是细胞中的主要储能物质
D. 三酰甘油和磷脂均是脂质类物质,组成元素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脂质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由C、H、O元素组成,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1、脂肪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细胞中,它是组成细胞核生物体的重要化合物,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高等动物和人体内的脂肪还有减少体内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减少器官之间摩擦和缓冲外界压力的作用;2、磷脂是脂质的一种,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由C、H、O、N、P构成。
【详解】A、在核桃切片被苏丹Ⅲ染液染色后需要使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A错误;
B、三酰甘油是由1分子甘油与3分子脂肪酸发生反应形成的,B错误;
C、三酰甘油即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油质体中储存的三酰甘油是细胞中的主要储能物质,C正确;
D、三酰甘油由C、H、O元素组成,磷脂由C、H、O、N、P构成,二者均是脂质类物质,D错误。
故选C。
7. 生命科学常用图示表示微观物质的结构,图1~3分别表示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有机物,则图1~3可分别表示( )
A. 多肽、RNA、淀粉B. DNA、RNA、纤维素
C. DNA、蛋白质、糖原D. 蛋白质、核酸、糖原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中每个小单位可认为是单体,然后由单体聚合形成多聚体,即图中三种物质都属于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结合题干中“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有机物",植物特有的多糖为淀粉和纤维素。
【详解】A、构成蛋白质(多肽)的氨基酸有21种,图1中至少包含7种单体,图1可能是7种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肽链;RNA是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脱水缩合形成,图2中有4种单体,图2可能是RNA;淀粉是多糖,由若干个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图3只有一种单体,图3可能是淀粉,A正确;
B、DNA是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水缩合形成,与图1中单体种类数不符,B错误;
CD、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特有的储能物质,植物细胞内没有糖原,CD错误。
故选A。
8. 下图为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中脱去三分子水
B. 该化合物为4种氨基酸组成的三肽
C. 参与该化合物合成的氨基酸共有三个氨基
D. 构成该化合物的第二位氨基酸的 基为
【答案】D
【解析】
【分析】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该化合物含有2个肽键,故该化合物是3个氨基酸脱去两分子水形成的,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该化合物含有2个肽键,故该化合物含3个氨基酸,3个氨基酸的R基分别为-H、-CH2-CO-NH2、-CH2-OH,由此可知,该化合物为3种氨基酸组成的三肽,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构成该化合物的第二位氨基酸的R基为-CH2-CO-NH2,含有1个氨基,故参与该化合物合成的氨基酸共有四个氨基,C错误;
D、分析题图可知,构成该化合物的第二位氨基酸的R基为-CH2-CO-NH2,D正确。
故选D。
9. 生活中蕴含着很多生物学知识,下列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需要及时补水,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
B. 评价食物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时,应注重其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
C. 鸡蛋、肉类煮熟后容易消化,是因为高温使肽键断裂
D. 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但也不可过多摄入
【答案】C
【解析】
【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详解】A、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不光丢失水分也会丢失大量的无机盐,因此补充水的同时也要补充无机盐,A正确;
B、非必需氨基酸可以自身合成,在评价食物中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时,人们格外注重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B正确;
C、高温会破坏蛋白质空间结构,但不会使肽键断裂,C错误;
D、胆固醇存在于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上,起固定和润滑的作用,还可以参与脂质的运输,过多摄入会造成血管堵塞,对健康不利,D正确。
故选C。
10. 从人类的进化史推演,胃肠道系统已经适应了高纤维食物的摄入,而现代人偏好于高脂肪高糖分的不良饮食习惯是造成肥胖症流行的原因之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纤维素在人和动物体内很难被消化
B. 细胞中糖类分子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 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多于糖类
D. 多糖、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答案】C
【解析】
【分析】多聚体是由单体结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糖原、淀粉和纤维素)、核酸都是多聚体,组成它们的单体依次是氨基酸、葡萄糖和核苷酸。
【详解】A、纤维素在人和动物胃肠道系统不能消化,因为缺乏纤维素酶,A正确;
B、细胞中的糖类分子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正确;
C、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H的含量远远多于糖类,C错误;
D、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均以碳链为骨架,D正确。
故选C。
11. 如图是细胞核模式图,①~④表示细胞核的各种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都可以通过④自由进出细胞核
B. ②是核仁,与核糖体RNA的合成和中心体的形成有关
C. ③由连续的两层膜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D. ①是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①为染色质,②为核仁,③为核膜,④为核孔。
【详解】A、核孔是蛋白质和RNA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核孔也具有选择性,如DNA不能通过核孔,A错误;
B、②是核仁,与核糖体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错误;
C、③核膜是双层膜,是细胞核与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错误;
D、①染色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D正确。
故选D。
12. 下图表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位于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的识别有关
B. 构成细胞膜的a、b、d大都是可以运动的
C. 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d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D. c分子具有亲水的脂肪酸尾部和疏水的磷酸头部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a是糖蛋白,b是磷脂双分子层,c是磷脂,d是蛋白质。
【详解】A、a是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具有保护、润滑、识别等功能,A正确;
B、图中的a是糖蛋白,b是磷脂双分子层,d是蛋白质,根据流动镶嵌模型可知,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均可运动,B正确;
C、d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般而言,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d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C正确;
D、c是磷脂,磷脂分子具有亲水性的头部和疏水性的尾部,D错误。
故选D。
13. 下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叶绿体,其内含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
B. ②是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C. ③是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脂质合成的车间
D. ④是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图可知,①是叶绿体,存在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中,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被称为养料的制造车间;②是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③是高尔基体,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蛋白质的加工厂,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合成有关;④是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车间”。
【详解】A、①是叶绿体,存在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中,叶绿体中含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A正确;
B、②是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B正确;
C、③是高尔基体,内质网是细胞内脂质合成的车间,C错误;
D、④是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D正确。
故选C。
14. 下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中a表示抗体,是识别信号必需的结构
B. 图1可表示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
C. 图2可表示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识别
D. 图3中b表示胞间连丝,是高等植物细胞间传递信息的通道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
1、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如图1;
2、膜接触传递: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图2;
3、通道传递: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如图3。
【详解】A、图1中a表示受体,与信息分子(如激素)特异性结合,A错误;
B、胰岛素分泌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如图1所示,B正确;
C、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并直接接触传递信息,如图2所示,C正确;
D、图3中b表示胞间连丝,是高等植物细胞传递信息的通道,D正确。
故选A。
15. 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
B. 液泡主要存于植物细胞中,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
C. 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不是植物细胞
D.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作用是保护和支持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1、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2、中心体分布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由两个相互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3、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详解】A、动植物细胞为真核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A正确;
B、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中心体分布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由两个相互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B正确;
C、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也可能是植物细胞,如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叶绿体,C错误;
D、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D正确。
故选C。
16. 细胞生命活动依赖于胞内运输系统。运输系统将大量需要运输的物质分拣、包装到囊泡中,利用动力蛋白水解ATP驱动囊泡在细胞骨架上移动,高效精确地将物质运输到相应结构中发挥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红蛋白可通过囊泡分泌到细胞外
B. 核糖体可出芽形成囊泡将肽链运往内质网进行加工
C. 在胞内运输过程中,运输系统仅由高尔基体组成
D. 动力蛋白驱动囊泡在细胞骨架上的移动伴随着能量代谢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由此可见,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有密切关系的具膜结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囊泡等。
【详解】A、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发挥作用,不属于分泌蛋白,不能通过囊泡分泌到胞外,A错误;
B、核糖体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不能出芽形成囊泡,B错误;
C、在胞内运输过程中,许多由膜构成的囊泡繁忙地运输着“货物”,而高尔基体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C错误;
D、动力蛋白驱动囊泡在细胞骨架上的移动,需要消耗细胞内的能量,故伴随着能量代谢,D正确。
故选D。
17.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浸润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某一时刻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示推断正确的是( )
A. 结构5的伸缩性小于结构1的伸缩性B. 结构5和结构1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差异
C. 此时外界溶液7的浓度等于细胞液6的浓度D. 若持续观察,结构4的紫色将逐渐变浅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1是细胞壁、2是细胞膜、3是液泡膜、4是细胞质、5原生质层、6是液泡、7是外界溶液。
【详解】A、结构5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结构1细胞壁的伸缩性,这是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A错误;
B、结构5原生质层和结构1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差异:结构5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结构1细胞壁具有全透性,B正确;
C、由于无法判断此时细胞是正在发生质壁分离还是质壁分离的复原,所以无法判断外界溶液7和细胞液6的浓度大小,C错误;
D、若持续观察,细胞可能会因为失水而导致结构4的紫色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变深,D错误。
故选B。
18. 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某些小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胞吐的方式从细胞中运出
B. 细胞主动运输物质的结果是使该物质在细胞膜内外的浓度趋于平衡
C. 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有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两种
D. 抑制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作用不会阻碍性激素进入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1、性激素本质是脂质中的固醇,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2、像水分子这样,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类。
【详解】A、某些小分子物质如神经递质谷氨酸,也可以通过胞吐的方式从细胞中运出,A正确;
B、主动运输一般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因此细胞主动运输物质的结果并不是使该物质在细胞膜内外的浓度趋于平衡,B错误;
C、一般来说,葡萄糖被细胞吸收属于主动运输,但有的属于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C正确;
D、性激素本质是脂质中的固醇,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不需要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协助,所以抑制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作用不会阻碍性激素进入细胞,D正确。
故选B。
19. 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
B. 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C. 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
D. 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目给的信息“在光下给甲组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说明根对a离子的吸收为主动运输过程;主动运输需要载体与能量,B错误,C正确;给营养液通入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根细胞获得氧气,有氧呼吸能正常进行,有利于根对a的吸收,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A、D正确。
20. 取两片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玫瑰花的红色花冠的花瓣,将它们分别放置在甲、乙溶液中,测得细胞失水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原生质体体积会持续减小至稳定
B. 在乙溶液中,花瓣细胞先失水后吸水,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C. 4 min时,乙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吸水能力最强
D. 甲、乙两种溶液的浓度一定不同,溶质种类也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题图可知,花瓣细胞放在甲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量逐渐增加,一段时间后,失水速量减慢至稳定,故其原生质体体积会持续减小至稳定;在乙溶液中,花瓣细胞失水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4分钟后,细胞的失水量逐渐减少开始质壁分离后的复原。
【详解】A、花瓣放在甲溶液中,细胞吸水量逐渐增加,约在4分钟左右,失水量不在改变,所以原生质体的体积逐渐减少,最后不变,A正确;
B、花瓣放在乙溶液中,细胞的失水量先增加,在4分钟时达到最大,之后细胞的吸水量逐渐减少,开始吸水,即先发生质壁分离后逐渐复原,B正确;
C、在4 min时,乙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量最大,所以此时吸水能力最强,C正确;
D、两条曲线的区别是甲、乙两种溶质不同,甲溶液只能质壁分离,不能自动复原,乙溶液能发生质壁分离后可以自动复原,所以两者是溶质种类不同,但是浓度不确定,可能相同,D错误。
故选D。
21. 研究发现,水分子进入植物细胞的两种方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水分子进入植物细胞的方式均属于被动运输
B. 图中植物细胞吸水的方式不需要消耗ATP
C. 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高时,细胞吸水能力强
D. 水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动运输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而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详解】A、图中水分子进入植物细胞都是顺着水分子相对含量梯度进行的,包括两种方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均属于被动运输,A正确;
B、图中植物细胞吸水的方式均顺着水分子相对含量梯度进行的,都不需要消耗ATP,B正确;
C、根毛细胞吸水能力与其细胞液中水相对含量有关,例如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高,则其中水的相对含量少,因此根毛细胞吸水能力强,C正确;
D、水分子的运输是顺着水分子相对含量的梯度进行的,即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运输,D错误。
故选D。
22. 为研究光照强度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 下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将5克新鲜菠菜叶剪碎后,放入研钵中,加入碳酸钙、二氧化硅和无水乙醇后加以研磨,加入SiO2的目的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B. 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
C. 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
D. 画滤液线时,要等上一次滤液线干燥后再进行画线,把画好滤液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滤液细线不能浸没在层析液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Ⅰ胡萝卜素、Ⅱ叶黄素、Ⅲ叶绿素a、Ⅳ叶绿素b;色素带的由宽到窄依次是:Ⅲ叶绿素a、Ⅳ叶绿素b、Ⅱ叶黄素、Ⅰ胡萝卜素,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A、将5克新鲜菠菜叶剪碎后,放入研钵中,加入碳酸钙、二氧化硅和无水乙醇后加以研磨,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二氧化硅有助于充分的研磨,无水乙醇是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剂,A错误;
BC、据图可知,与正常光照相比,强光照条件下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可见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BC正确;
D、画滤液细线时,重复画线操作应在前一次画线晾干后再进行重复操作,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以避免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D正确。
故选A。
23.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释放能量往往与某些放能反应相关联
B. 植物根尖细胞生成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C. 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 能为暗反应提供能量的光反应产物不只有ATP
【答案】D
【解析】
【分析】ATP结构简式A-P ~ P ~ 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详解】A、ATP水解释放能量往往与某些需能反应相关联,ATP的合成往往与某些放能反应相关联,A错误;
B、植物根尖细胞生成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不是细胞器,B错误;
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1个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C错误;
D、光反应产物ATP和NADPH都能为暗反应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D。
24.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酶和无机催化剂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
B. 酶能为催化的底物提供活化能
C. 所有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D. 酶既是生物体内的催化剂,也可以作为某些反应的底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对相应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酶的作用机理: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详解】A、酶和无机催化剂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A正确;
B、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非提供活化能,B错误;
C、酶的本质为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等)或RNA(元素组成是C、H、O、N、P),蛋白质和RNA的组成元素中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C正确;
D、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者RNA,本身是催化剂,也可作为底物被蛋白酶或者RNA酶降解,D正确。
故选B。
25.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萤火虫发光的相关化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催化荧光素氧化反应的酶与催化ATP水解的酶不是同一种酶
B. 荧光素发荧光的化学反应是吸能反应,该过程伴随着ATP的水解
C. 萤火虫发光的过程实现了ATP中的化学能向光能的转化
D. 萤火虫腹部后端(发光器官)细胞内含有大量的ATP,以保证其正常发光
【答案】D
【解析】
【分析】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称缩写。ATP分子的结构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由于两个相邻的磷酸基团都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等原因,使得这种化学键不稳定,末端磷酸基团有一种离开ATP而与其他分子结合的趋势,也就是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当ATP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时,脱离下来的末端磷酸基团挟能量与其他分子结合,从而使后者发生变化。
【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荧光素酶催化荧光素氧化反应,ATP水解酶催化ATP水解,两种酶不同,A正确;
B、荧光素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为吸能反应,B正确;
C、题图中荧光产生的过程体现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可转变为光能,C正确;
D、细胞中ATP含量少,但ADP和ATP的转化非常迅速并处于动态平衡之中,D错误。
故选D。
26. 下列日常生活中对细胞呼吸原理的运用,不合理的是( )
A. 花盆里的土壤板结后需要及时松土透气
B. 干燥、零下低温、低氧环境有利于苹果的保鲜
C. 包扎伤口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是为了抑制厌氧菌的繁殖
D. 提倡慢跑运动,避免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大量乳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影响细胞呼吸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氧气浓度、水分等。
【详解】A、花盆里土壤板结后需要及时松土透气,可增加土壤的氧气含量,有利于根部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有利于植物的根部的生长,并能促进吸收无机盐,A正确;
B、一定湿度、零上低温、低氧的环境有利于苹果的保鲜,零下低温会冻坏苹果,B错误;
C、某些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可快速繁殖,对人体会造成伤害,所以包扎伤口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是为了抑制厌氧菌的繁殖,C正确。
D、人体细胞在缺氧条件下会进行无氧呼吸,积累大量乳酸,使肌肉产生酸胀的感觉,慢跑为有氧运动,可避免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大量乳酸,D正确。
故选B。
27.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希尔反应证明了光合作用中氧气来源于水分子分解,所以说希尔反应就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B. 19世纪末,科学界普通认为,在光合作用中,CO2分子的C和O被分开,O2被释放,C和H2O结合成甲醛,然后甲醛分子缩合成糖
C. 美国科学家阿尔农发现在光照下,叶绿体可合成ATP,并发现该过程总与水的光解相伴随
D. 卡尔文同位素示踪技术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答案】A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详解】A、希尔反应是指离体的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的化学反应,因此希尔反应只包括水的光解过程,不包括ATP的合成过程,所以其不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A错误;
B、19世纪末,科学界普通认为,在光合作用中,CO2分子的C和O被分开,O2被释放,C和H2O结合成甲醛,然后甲醛分子缩合成糖,B正确;
C、1954年,美国科学家阿尔农发现,在光照下,叶绿体可合成 ATP ;1957年,他发现这一过程总是与水的光解相伴随,C正确;
D、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经过14C 标记的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放射性14C 的去向,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D正确。
故选A。
28. 下图是在相同条件下放置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两组实验装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检测酒精时应向Ⅱ中滴加0.5mL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B. 装置甲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I处的CO2
C. 装置乙中应让Ⅱ密闭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与Ⅲ连接
D. 取Ⅲ中的液体与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反应,颜色变化是由黄变绿再变蓝
【答案】C
【解析】
【分析】1、实验中的变量(1)自变量:是否有氧气。(2)因变量: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的程度,滴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的颜色变化等。(3)无关变量:酵母菌以及培养液的用量、培养时间、温度等。
2、此实验为对比实验,两组实验均为实验组。
3、进行实验前必须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否则会因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不能全部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导致实验失败。
4、乙组Ⅱ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瓶内的O2消耗完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详解】A、检测酒精时,应将Ⅱ中的液体取样,用酸化的重铬酸钾检测,A错误;
B、装置甲是进行酵母菌的有氧呼吸的实验,其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 CO2 ,确保进入I处没有CO2,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CO2只来自酵母菌的有氧呼吸,B错误;
C、装置乙中应让Ⅱ密闭放置一段时间,彻底消耗其中的氧气,形成无氧环境,然后再与Ⅲ连接,C 正确;
D、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可用于检测CO2,但应检测呼吸产物是否有二氧化碳,故应检测Ⅱ中的气体,D错误。
故选C。
29. 下列关于实验变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人为控制的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因素是自变量
B. 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不会造成影响
C.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
D.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中,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1、自变量:人为控制改变的因素。
2、因变量:随自变量改变而改变的因素。
3、无关变量:其他会影响实验结果,但不随自变量改变的可变因素。
4、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单一变量、等量原则(无关变量)、对照原则。
【详解】A、自变量是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变量,一个实验中,自变量一般只有一个,即遵循单一变量原则,A正确;
B、无关变量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严重影响,各实验组无关变量要保持等量且适宜,B错误;
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需要人为控制氧气的有无,所以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C正确;
D、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中,自变量是反应的条件,由于反应条件不同,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不同,所以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D正确。
故选B。
30. 如图表示酵母菌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的细胞呼吸与氧气浓度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AB段表示酵母菌仅进行厌氧呼吸
B. B点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最弱点
C. C点时酵母菌不再进行厌氧呼吸
D. 阴影部分面积表示酵母菌厌氧呼吸的强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代表细胞的总呼吸,氧气的吸收量代表有氧呼吸,A点氧气浓度为0,此时只进行厌氧呼吸,B点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厌氧呼吸,此时二氧化碳相对最低,说明消耗有机物最少,C点只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A、AB段细胞吸收氧气,说明该段存在有氧呼吸,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B点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最少,该点酵母菌呼吸强度最弱,B正确;
C、C点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
D、分析题图可知,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代表细胞的总呼吸,氧气的吸收量代表有氧呼吸,细胞总呼吸减去有氧呼吸即为厌氧呼吸,即图中的阴影部分,D正确。
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
31.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如图1中a、b为有机小分子物质,c是构成a的一种元素,甲、乙、丙代表有机大分子物质,已知HIV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1中c表示____________元素。
(2)在人体细胞内的a是由1分子磷酸、1分子_________、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的;______的千变万化决定了甲的多样性;若图2是乙的基本单位,则m特有的碱基名称为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甲、乙、丙)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可用___________试剂检测。
【答案】(1)P##磷
(2) ①. 五碳糖 ②. 脱氧核苷酸(或碱基)的排列顺序 ③. 尿嘧啶
(3) ①. 丙 ②. 双缩脲
【解析】
【分析】核酸由C、H、O、N、P组成,包括DNA和RNA。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其中五碳糖有脱氧核糖与核糖两种,含氮碱基共有A、T、C、G、U五种。
【小问1详解】
据图分析,甲、乙、丙代表有机大分子物质,且丙和甲组成染色体,丙和乙组成HIV,所以丙是蛋白质,甲是DNA,乙是RNA,其中a是甲乙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b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那么c元素表示P元素。
【小问2详解】
a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一分子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的;甲是DNA,其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故脱氧核苷酸(或碱基)的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决定了甲(DNA)的多样性;乙是RNA,与DNA相比,RNA特有的碱基是尿嘧啶。
【小问3详解】
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对应图中的丙;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32. 活细胞时时刻刻都通过细胞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下图是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微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和图乙所示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分别是______和______(填写“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2)图中的A和B表示细胞膜的两种主要成分,其中A表示的是______分子,它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和组分______ (填图中字母)有关。
(3)与图甲相比,图乙所示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还需要______的协助。
(4)图丙中的物质是______(填写“顺”或“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据图分析丙中转运蛋白具有的功能是______。
【答案】(1) ①. 自由扩散 ②. 协助扩散
(2) ①. 磷脂 ②. B
(3)载体蛋白(通道蛋白/转运蛋白/载体)
(4) ①. 逆 ②. 催化ATP水解,运输物质
【解析】
【分析】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转运蛋白,不消耗能量;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消耗能量;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需消耗能量。
【小问1详解】
图甲所示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转运蛋白,不消耗能量,是自由扩散;图乙所示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顺浓度梯度,需要转运蛋白,不消耗能量,是协助扩散。
【小问2详解】
题图中A和B表示细胞膜的两种主要成分,其中A表示的是磷脂分子,双层磷脂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上的B蛋白质有关。
【小问3详解】
与甲(自由扩散)相比,乙(协助扩散)还需要载体蛋白(通道蛋白/转运蛋白/载体)的协助。
【小问4详解】
图丙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转运蛋白,消耗能量,是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图丙中转运蛋白具有催化ATP水解,运输物质的功能。
33. 下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为了研究某分泌蛋白的合成,向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氧酸,放射性依次出现在______→______→高尔基体→细胞膜及分泌物中、若3H标记的氨基酸缩合产生了3H2O那么水中的O可能来自氨基酸的______(填写基团)。
(2)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在细胞中,______、核膜以及细胞膜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3)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特点。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______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的功能。
【答案】(1) ①. 核糖体 ②. 内质网 ③. -COOH
(2)细胞器膜 (3) ①. 一定的流动性 ②. (特异性)受体 ③.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解析】
【分析】1、分析题图:甲表示内质网,乙表示高尔基体;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能吞噬并杀死进入细胞的病菌。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上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肽链,当合成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和核糖体一起转移到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至内质网腔内,在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再经过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加工修饰,形成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小问1详解】
向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会先在核糖体上合成肽链,因此放射性最先出现在核糖体上,核糖体合成的肽链还需要在内质网中进一步合成和加工,然后通过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分类和包装,形成的成熟蛋白质通过囊泡包裹移动到细胞膜,通过胞吐释放到细胞外,因此放射性依次出现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及分泌物中。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所以脱去的水分子中的H来自氨基和羧基,O来自氨基酸的-COOH(羧基)。
【小问2详解】
细胞器膜、核膜和细胞膜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小问3详解】
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分泌蛋白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34. 下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图甲表示_________过程,该过程可以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_________。
(2)图甲中的物质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该物质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能为_________反应提供能量。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_、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度等。
(3)图乙中的物质B是_________,其产生的场所是_________,表示有氧呼吸的过程的是①和______(用序号表示),酵母菌中可以进行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答案】(1) ①. 光合作用 ②.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 ①. A-P~P~P ②. 暗 ③. 光照强度
(3) ①. 丙酮酸 ②. 细胞质基质 ③. ② ④. ①②③
【解析】
【分析】甲图为光合作用的过程,A物质是ATP,乙图是呼吸作用过程,①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②为有氧呼吸二和三阶段,③和④为两种不同的无氧呼吸方式,B是丙酮酸。
【小问1详解】
图甲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是世界上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能将光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小问2详解】
物质A是ATP,结构简式是A-P~P~P;ATP能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矿质元素等。
【小问3详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