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学课件
数学统计初步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统计初步课前预习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点二统计表,知识点三统计图,知识点四平均数,思路分析,正确解答,家庭成员人数人,语文的成绩,三科的平均成绩×3,两科的平均成绩×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调查数据的方法。 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或网上收集各种正规媒体上的信息。
2.收集数据的方法。 可以用各种符号来记录各种数据的次数,如×、√、|等等;还可以采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记录。
3.数据的整理方法。 (1)分类整理: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形状、颜色、用途等进行分类统计。 (2)分段整理:把一组数据按大小分成若干段进行统计。
1.统计表的意义:把统计的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中,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统计表分为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
2.制作统计表的步骤:(1)收集、整理数据。(2)确定统计表的格式和栏目数量,根据纸张大小制成表格。(3)填写栏目、各项目名称及数据。(4)计算总计及合计并填入表中,一般总计放在横栏最左格,合计放在竖栏最上格。(5)写上表格名称并标明制表时间。
1.统计图的意义: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条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
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同时也便于了解数据的大小。
3.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步骤和方法。 (1)根据纸张的大小画出从同一点出发,互相垂直的两条射线。 (2)通常在水平射线(横轴)上适当分配直条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通常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纵轴)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明数量。 (5)写上统计图的名称并标明制图时间。(也可不标明制图时间)
4.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步骤和方法。 (1)与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步骤和方法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先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2)注意:横轴表示不同年份、月份时,不同时间之间的间隔要根据年份、月份的间隔来确定。
1.平均数的意义:将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到的数叫做这 组数据的平均数。
2.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平均数=总和÷个数。
3.平均数的特点: (1)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在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2)在个数相同的情况下,一组数据的总和越大,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就越大; (3)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4.计算平均数时的注意事项: (1)当一组数据中有几个相同的数出现时,可以用相同数的个数乘这个数来计算,这样计算会更加简便; (2)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时,零值资料也要作为数据参加计算。
下面是某小学五(2)班同学1天收集的废纸张数调查表。
(1)把表中的数据分段整理在下面 的统计表中。
(2)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表 示什么?
此题是对数据的分段整理及平均数这两个知识的综合运用。 (1)根据调查表数一数,把每段对应的人数填写在统计表中。 (2)求平均数要用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
(2)废纸总张数是162张,五(2)班的总人数是36人,平均数:162÷36=4.5(张),表示这个小学五(2)班每名同学1天收集的废纸张数的一般情况。
判断:河水的平均深度是1.2米,张强的身高是1.65米,张强进入河中玩不会有危险。( )
平均数反映的是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而非河水的各处深度都是1.2米,水深可能会有低于1.2米的,也可能会有超过1.2米甚至超过1.65米的,所以张强进入河中玩可能会有危险。
(1)五(1)班家庭成员人数的调查结果如下。
怎样整理五(1)班家庭成员人数的调查结果?
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有什么好处?
(1)数出五(1)班家庭成员人数对应的家庭数,绘制统计表。想要更清楚地表示五(1)班家庭成员人数的调查结果,可以绘制条形统计图。 (2)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月平均气温的好处是能清楚地反映出月平均气温的增减变化情况。
(2)能清楚地反映出月平均气温的增减变化情况。
(1)五(1)班家庭成员人数情况统计表。
五(1)班家庭成员人数情况统计图。
五(1)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如下。上面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约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此题是对平均数求法的考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等于五(1)班全体同学的身高总和除以五(1)班同学的总人数。
(1.40×1+1.43×3+1.46×5+1.49×10+1.52×12+1.55×6+1.58×3)÷(1+3+5+10+12+6+3)=60.17÷40≈1.50(米) 答:上面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约是1.50米。
期末考试,小明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5分,数学和英语两科的平均成绩是99分,小明语文的成绩是多少分?
95×3-99×2=87(分) 答:小明语文的成绩是87分。
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的总成绩
数学和英语两科的总成绩
练一练1.填空。 (1)已知一组数据16,b,12, 15的平均数是14,则b是( )。 (2)实验小学选出6名女生和4名男生参加英语大赛,已知这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4.6分,女生的平均成绩是85分,则男生的平均成绩是( )分。
练一练2.下面各项信息中,( )适合用折线统计图呈现。 A.去年我们区各个小学的一年级新生报名人数情况 B.某班学生最喜欢吃的水果的人数情况 C.2022年5月份每天参观某博物馆的人数变化情况 D.本学期,五年级各班期中考试的优秀人数情况
练一练3.五(4)班同学的体重情况如下表。 这个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沪教版 (五四制)数学广场——点图与数优质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算一算想一想,+2=8,+3=8,+4=7,+3=7,+2=10,+4=10,+5=11,+5=10,+7=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六、 总复习统计初步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本P107第1题,圆盘3,上海地区会下雨吗,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呈现,数据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统计初步背景图课件ppt,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数据收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