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阶段重点突破练4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036247/0-170112930052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阶段重点突破练4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036247/0-17011293005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阶段重点突破练4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036247/0-170112930059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阶段重点突破练4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阶段重点突破练4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共7页。
阶段重点突破练(四)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比较1.任何一个物理量的引入都有其现实意义和明确的衡量标准。下面四个物理量的单位属于化学反应速率单位的是( C )A.mol B.mol·L-1C.mol·L-1·h-1 D.g2.(2023·呼和浩特高一检测)在某一化学反应中,反应物Q的浓度在20 s内从1.8 mol·L-1变为0.4 mol·L-1,则在这20 s内Q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D )A.0.035 mol·L-1 B.0.035 mol·L-1·s-1C.0.07 mol·L-1 D.0.07 mol·L-1·s-1解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v(Q)=eq \f(1.8 mol·L-1-0.4 mol·L-1,20 s)=0.07 mol·L-1·s-1,故选D。3.对于A2(g)+3B2(g)2C(g)的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反应速率最慢的是( D )A.v(B2)=0.8 mol·L-1·s-1B.v(A2)=0.4 mol·L-1·s-1C.v(C)=0.6 mol·L-1·s-1D.v(B2)=4.2 mol·L-1·min-1解析:换算为同一种物质A表示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A项中v(A2)=eq \f(1,3)v(B2)=eq \f(0.8,3) mol·L-1·s-1;B项中v(A2)=0.4 mol·L-1·s-1;C项中v(A2)=eq \f(1,2)v(C)=eq \f(0.6 mol·L-1·s-1,2)=0.3 mol·L-1·s-1;D项中v(A2)=eq \f(1,3)v(B2)=eq \f(1,3)×4.2×eq \f(1,60) mol·L-1·s-1=0.023 mol·L-1·s-1,综上所述,D反应速率最慢,故选D。4.在一定条件下,在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2C(g)。开始时加入4 mol A、6 mol B、2 mol C,在5 min末测得C的物质的量是4 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1 mol·L-1·min-1B.在5 min末测得B的浓度为2.5 mol·L-1C.若再充入1 mol B化学反应速率会增大D.若将容器的体积变为3 L,化学反应速率降低解析:在5 min末测得C的物质的量是4 mol,则C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2 mol,根据化学计量数与反应物质的量变化量关系,A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eq \f(3,2)×2 mol=3 mol,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eq \f(\f(3 mol,2 L),5 min)=0.3 mol·L-1·min-1,故A错误;根据A项分析,根据化学计量数与反应物质的量变化量关系,在5 min末B物质的量=6 mol-eq \f(1,2)×2 mol=5 mol,则B的浓度为eq \f(5 mol,2 L)=2.5 mol·L-1,故B正确;若再充入1 mol B,B的浓度增大,体系压强也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会增大,故C正确;若将容器的体积变为3 L,反应体系各组分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故D正确。5.(2023·无锡高一检测)控制变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相同质量的铁粉与足量稀硫酸分别在下列条件下发生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D )解析:温度越高,速率越快,浓度越大,速率越快,故选D。二、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及实验探究6.(2022·郑州高一阶段检测)下列生产或实验事实引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C )解析:其他条件相同,铁片和稀硫酸反应,适当升高溶液的温度,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泡增多,则反应速率增大,因此得出结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反应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A项正确;与不装瓷环相比,从塔顶喷淋下来的浓硫酸与从塔底进入的气体在瓷环间隙充分接触,能加快反应速率,因此得出结论:增大气液接触面积,使SO3的吸收速率加快,B项正确;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O4(g)2NO2(g),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则气体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也增大,C项不正确;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5%的H2O2溶液,在B试管中加入2~3滴FeCl3溶液,B试管中产生气泡快,则反应速率增大,该对比实验中,变量为催化剂,因此得出结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项正确。7.化学反应限度的调控在工业生产和环保技术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果设法提高化学反应的限度,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能够节约原料和能源B.能够提高产品的产量C.能够提高经济效益D.能够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解析:提高化学反应的限度,可使更多的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提高产品的产量,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但不一定提高化学反应速率。8.认识到反应速率、反应限度的存在,可以控制反应条件,使它们朝着发展需要的方向进行。关于反应速率、反应限度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B.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化学反应达到反应限度时,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相等D.化学反应达到反应限度时,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解析: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或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A、B正确;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一定相等,但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故C错误;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D正确。9.(2023·绍兴高一检测)下列事实或做法与化学反应速率无关的是( D )A.将食物存放在温度低的地方B.用铁作催化剂合成氨C.将煤块粉碎后燃烧D.加热金属钠制备过氧化钠解析:降低温度,减慢反应速率,所以温度降低能减慢食物的腐败速率,故A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用铁作催化剂合成氨,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故B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能增大反应速率,将煤块粉碎能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所以能加快反应速率,故C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钠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故D与化学反应速率无关。三、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及判定10.(2022·赣州高一检测)t ℃时,在一个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A、B,发生如下反应:A(s)+2B(g)3C(g)。反应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前2 min内,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 mol·L-1·min-1B.4 min时,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D.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其限度无法改变解析:A为固体,浓度为常数不用A表示反应速率,A错误;4 min时,Δn(B)=6 mol-4.2 mol=1.8 mol,可知C的物质的量为eq \f(1.8 mol,2)×3=2.7 mol,6 min时C的物质的量为2.7 mol,说明4 min时已达平衡,B正确;升温,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C错误;当条件改变,反应平衡状态可以改变,D错误。11.(2023·天津红桥区高一检测)甲烷消除NO2的污染原理为CH4(g)+2NO2(g)N2(g)+CO2(g)+2H2O(g)。在一定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H4和NO2进行上述反应。下列表述能用来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C )A.v正(CH4)=2v逆(NO2)B.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D.单位时间内,消耗1 mol CH4同时生成1 mol CO2解析:当2v正(CH4)=v逆(NO2)才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根据质量守恒,混合气体质量和容器体积均不变,则气体密度不变,则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变化,不能用于判断反应达平衡,B错误;据质量守恒,混合气体质量不变,但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减小,当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反应已达平衡,C正确;单位时间内,消耗1 mol CH4,同时生成1 mol CO2,只指明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达平衡,D错误。12.将一定量的气体A和B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3B(g)2C(g),有关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图中表示气体B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XB.2 min内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v(C)是0.1 mol·L-1·min-1C.平衡时,气体A的浓度是0.45 mol·L-1D.平衡时,气体B的转化率是70%解析:由题图可知,X、Y曲线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为反应物,Z曲线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为生成物,到达平衡时,X的变化量为1.0-0.9=0.1(mol),Y的变化量为1.0-0.7=0.3(mol),Z的变化量为0.2 mol,则X∶Y∶Z=1∶3∶2;已知A(g)+3B(g)2C(g),则X表示A,Y表示B,Z表示C;由以上分析可知,题图中表示气体B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Y,故A错误;2 min内,C的物质的量变化为0.2 mol,则C的浓度变化为eq \f(0.2 mol,2 L)=0.1 mol·L-1,所以C表示的反应速率v(C)=eq \f(Δc,Δt)=0.1 mol·L-1÷2 min=0.05 mol·L-1·min-1,故B错误;题图中表示气体A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X,则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为0.9 mol,则平衡时其浓度为0.45 mol·L-1,故C正确;题图中表示气体B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Y,平衡时B的变化量为1.0-0.7=0.3(mol),则气体B的转化率=eq \f(n转化,n开始)×100%=eq \f(0.3 mol,1 mol)×100%=30%,故D错误。13.可逆反应2NO2(g)2NO(g)+O2(g),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①④⑥⑦ B.②③⑤⑦C.①③④⑤ D.全部解析: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①正确;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②错误;无论达到平衡与否,用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都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③错误;有色气体的颜色不变,则表示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④正确;气体体积固定、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⑤错误;由于该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意味着各物质的含量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⑥正确;由于该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⑦正确。14.向容积为1.00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和NO2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N2O4(g)2NO2(g)(反应吸热),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已知:NO2为红棕色气体,N2O4为无色气体A.64 s时,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到达化学平衡前,混合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C.若该容器与外界无热量传递,则反应达到平衡前容器内气体的温度逐渐升高D.前100 s内,用NO2浓度的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0.008 mol·L-1·s-1解析:64 s后,N2O4和NO2的浓度仍在发生改变,因此并没有达到平衡,A错误;根据题图,达到平衡前,NO2的浓度在不断增大,因此混合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深,B错误;若为绝热仪器,根据题意及题图所示,反应正向进行,反应吸热,容器内气体的温度逐渐降低,C错误;前100 s,NO2的浓度从0.20 mol·L-1变化为1.00 mol·L-1,则v(NO2)=eq \f(1.00 mol·L-1-0.20 mol·L-1,100 s)=0.008 mol·L-1·s-1,D正确。15.(2023·泉州高一检测)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对人类生产生活有重要的意义。(1)已知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甲同学通过测定该反应发生时溶液变浑浊的时间,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实验如下(所取溶液体积均为2 mL):①上述实验中溶液最先变浑浊的是_Ⅲ__(填实验编号,下同)。②为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_Ⅰ__和_Ⅱ__。(2)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某新型催化剂能促使NO、CO转化为2种无毒气体。T ℃时,将0.8 mol NO和0.8 mol CO充入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模拟尾气转化,容器中NO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①将NO、CO转化为2种无毒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2NO+2COeq \o(,\s\up7(催化剂))N2+2CO2 。②反应开始至10 min,v(NO)=_0.02__mol·L-1·min-1。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c__。a.新型催化剂可以加快NO、CO的转化b.该反应进行到10 min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平衡时CO的浓度是0.4 mol·L-1解析:(1)①由表中数据可知,Ⅲ中温度最高、浓度最大,则上述实验中溶液最先变浑浊的是Ⅲ;②为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Ⅰ和Ⅱ,即温度相同,只有浓度不同。(2)①将NO、CO转化为2种无毒气体,气体应该是氮气和二氧化碳,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2COeq \o(,\s\up7(催化剂))N2+2CO2;②反应开始至10 min时NO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8 mol-0.4 mol=0.4 mol,浓度变化量是0.4 mol÷2 L=0.2 mol·L-1.则v(NO)=0.2 mol·L-1÷10 min=0.02 mol·L-1·min-1;③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因此新型催化剂可以加快NO、CO的转化,a正确;该反应进行到10 min时NO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结合①可知平衡时消耗CO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2 mol·L-1,因此平衡时CO的浓度是0.4 mol·L-1-0.2 mol·L-1=0.2 mol·L-1,c错误。选项ABCDt/℃10104040c(H2SO4)/mol·L-11313选项事实结论A其他条件相同,铁片和稀硫酸反应,适当升高溶液的温度,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泡增多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反应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B工业制硫酸过程中,在SO3的吸收阶段,吸收塔里要装填瓷环增大气液接触面积,使SO3的吸收速率加快C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O4(g)2NO2(g),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反应速率减慢D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5%的H2O2溶液,在B试管中加入2~3滴FeCl3溶液,B 试管中产生气泡快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物质起始2 min4 min6 minA2 mol1.4 molB6 mol4.2 molC0 mol2.7 mol实验编号温度/℃c(Na2S2O3)/mol·L-1c(H2SO4)/mol·L-1Ⅰ250.10.1Ⅱ250.20.1Ⅲ500.20.1
阶段重点突破练(四)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比较1.任何一个物理量的引入都有其现实意义和明确的衡量标准。下面四个物理量的单位属于化学反应速率单位的是( C )A.mol B.mol·L-1C.mol·L-1·h-1 D.g2.(2023·呼和浩特高一检测)在某一化学反应中,反应物Q的浓度在20 s内从1.8 mol·L-1变为0.4 mol·L-1,则在这20 s内Q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D )A.0.035 mol·L-1 B.0.035 mol·L-1·s-1C.0.07 mol·L-1 D.0.07 mol·L-1·s-1解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v(Q)=eq \f(1.8 mol·L-1-0.4 mol·L-1,20 s)=0.07 mol·L-1·s-1,故选D。3.对于A2(g)+3B2(g)2C(g)的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反应速率最慢的是( D )A.v(B2)=0.8 mol·L-1·s-1B.v(A2)=0.4 mol·L-1·s-1C.v(C)=0.6 mol·L-1·s-1D.v(B2)=4.2 mol·L-1·min-1解析:换算为同一种物质A表示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A项中v(A2)=eq \f(1,3)v(B2)=eq \f(0.8,3) mol·L-1·s-1;B项中v(A2)=0.4 mol·L-1·s-1;C项中v(A2)=eq \f(1,2)v(C)=eq \f(0.6 mol·L-1·s-1,2)=0.3 mol·L-1·s-1;D项中v(A2)=eq \f(1,3)v(B2)=eq \f(1,3)×4.2×eq \f(1,60) mol·L-1·s-1=0.023 mol·L-1·s-1,综上所述,D反应速率最慢,故选D。4.在一定条件下,在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2C(g)。开始时加入4 mol A、6 mol B、2 mol C,在5 min末测得C的物质的量是4 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1 mol·L-1·min-1B.在5 min末测得B的浓度为2.5 mol·L-1C.若再充入1 mol B化学反应速率会增大D.若将容器的体积变为3 L,化学反应速率降低解析:在5 min末测得C的物质的量是4 mol,则C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2 mol,根据化学计量数与反应物质的量变化量关系,A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eq \f(3,2)×2 mol=3 mol,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eq \f(\f(3 mol,2 L),5 min)=0.3 mol·L-1·min-1,故A错误;根据A项分析,根据化学计量数与反应物质的量变化量关系,在5 min末B物质的量=6 mol-eq \f(1,2)×2 mol=5 mol,则B的浓度为eq \f(5 mol,2 L)=2.5 mol·L-1,故B正确;若再充入1 mol B,B的浓度增大,体系压强也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会增大,故C正确;若将容器的体积变为3 L,反应体系各组分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故D正确。5.(2023·无锡高一检测)控制变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相同质量的铁粉与足量稀硫酸分别在下列条件下发生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D )解析:温度越高,速率越快,浓度越大,速率越快,故选D。二、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及实验探究6.(2022·郑州高一阶段检测)下列生产或实验事实引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C )解析:其他条件相同,铁片和稀硫酸反应,适当升高溶液的温度,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泡增多,则反应速率增大,因此得出结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反应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A项正确;与不装瓷环相比,从塔顶喷淋下来的浓硫酸与从塔底进入的气体在瓷环间隙充分接触,能加快反应速率,因此得出结论:增大气液接触面积,使SO3的吸收速率加快,B项正确;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O4(g)2NO2(g),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则气体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也增大,C项不正确;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5%的H2O2溶液,在B试管中加入2~3滴FeCl3溶液,B试管中产生气泡快,则反应速率增大,该对比实验中,变量为催化剂,因此得出结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项正确。7.化学反应限度的调控在工业生产和环保技术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果设法提高化学反应的限度,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能够节约原料和能源B.能够提高产品的产量C.能够提高经济效益D.能够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解析:提高化学反应的限度,可使更多的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提高产品的产量,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但不一定提高化学反应速率。8.认识到反应速率、反应限度的存在,可以控制反应条件,使它们朝着发展需要的方向进行。关于反应速率、反应限度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B.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化学反应达到反应限度时,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相等D.化学反应达到反应限度时,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解析: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或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A、B正确;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一定相等,但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故C错误;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D正确。9.(2023·绍兴高一检测)下列事实或做法与化学反应速率无关的是( D )A.将食物存放在温度低的地方B.用铁作催化剂合成氨C.将煤块粉碎后燃烧D.加热金属钠制备过氧化钠解析:降低温度,减慢反应速率,所以温度降低能减慢食物的腐败速率,故A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用铁作催化剂合成氨,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故B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能增大反应速率,将煤块粉碎能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所以能加快反应速率,故C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钠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故D与化学反应速率无关。三、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及判定10.(2022·赣州高一检测)t ℃时,在一个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A、B,发生如下反应:A(s)+2B(g)3C(g)。反应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前2 min内,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 mol·L-1·min-1B.4 min时,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D.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其限度无法改变解析:A为固体,浓度为常数不用A表示反应速率,A错误;4 min时,Δn(B)=6 mol-4.2 mol=1.8 mol,可知C的物质的量为eq \f(1.8 mol,2)×3=2.7 mol,6 min时C的物质的量为2.7 mol,说明4 min时已达平衡,B正确;升温,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C错误;当条件改变,反应平衡状态可以改变,D错误。11.(2023·天津红桥区高一检测)甲烷消除NO2的污染原理为CH4(g)+2NO2(g)N2(g)+CO2(g)+2H2O(g)。在一定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H4和NO2进行上述反应。下列表述能用来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C )A.v正(CH4)=2v逆(NO2)B.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D.单位时间内,消耗1 mol CH4同时生成1 mol CO2解析:当2v正(CH4)=v逆(NO2)才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根据质量守恒,混合气体质量和容器体积均不变,则气体密度不变,则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变化,不能用于判断反应达平衡,B错误;据质量守恒,混合气体质量不变,但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减小,当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反应已达平衡,C正确;单位时间内,消耗1 mol CH4,同时生成1 mol CO2,只指明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达平衡,D错误。12.将一定量的气体A和B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3B(g)2C(g),有关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图中表示气体B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XB.2 min内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v(C)是0.1 mol·L-1·min-1C.平衡时,气体A的浓度是0.45 mol·L-1D.平衡时,气体B的转化率是70%解析:由题图可知,X、Y曲线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为反应物,Z曲线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为生成物,到达平衡时,X的变化量为1.0-0.9=0.1(mol),Y的变化量为1.0-0.7=0.3(mol),Z的变化量为0.2 mol,则X∶Y∶Z=1∶3∶2;已知A(g)+3B(g)2C(g),则X表示A,Y表示B,Z表示C;由以上分析可知,题图中表示气体B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Y,故A错误;2 min内,C的物质的量变化为0.2 mol,则C的浓度变化为eq \f(0.2 mol,2 L)=0.1 mol·L-1,所以C表示的反应速率v(C)=eq \f(Δc,Δt)=0.1 mol·L-1÷2 min=0.05 mol·L-1·min-1,故B错误;题图中表示气体A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X,则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为0.9 mol,则平衡时其浓度为0.45 mol·L-1,故C正确;题图中表示气体B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Y,平衡时B的变化量为1.0-0.7=0.3(mol),则气体B的转化率=eq \f(n转化,n开始)×100%=eq \f(0.3 mol,1 mol)×100%=30%,故D错误。13.可逆反应2NO2(g)2NO(g)+O2(g),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①④⑥⑦ B.②③⑤⑦C.①③④⑤ D.全部解析: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①正确;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②错误;无论达到平衡与否,用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都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③错误;有色气体的颜色不变,则表示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④正确;气体体积固定、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⑤错误;由于该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意味着各物质的含量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⑥正确;由于该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⑦正确。14.向容积为1.00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和NO2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N2O4(g)2NO2(g)(反应吸热),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已知:NO2为红棕色气体,N2O4为无色气体A.64 s时,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到达化学平衡前,混合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C.若该容器与外界无热量传递,则反应达到平衡前容器内气体的温度逐渐升高D.前100 s内,用NO2浓度的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0.008 mol·L-1·s-1解析:64 s后,N2O4和NO2的浓度仍在发生改变,因此并没有达到平衡,A错误;根据题图,达到平衡前,NO2的浓度在不断增大,因此混合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深,B错误;若为绝热仪器,根据题意及题图所示,反应正向进行,反应吸热,容器内气体的温度逐渐降低,C错误;前100 s,NO2的浓度从0.20 mol·L-1变化为1.00 mol·L-1,则v(NO2)=eq \f(1.00 mol·L-1-0.20 mol·L-1,100 s)=0.008 mol·L-1·s-1,D正确。15.(2023·泉州高一检测)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对人类生产生活有重要的意义。(1)已知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甲同学通过测定该反应发生时溶液变浑浊的时间,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实验如下(所取溶液体积均为2 mL):①上述实验中溶液最先变浑浊的是_Ⅲ__(填实验编号,下同)。②为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_Ⅰ__和_Ⅱ__。(2)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某新型催化剂能促使NO、CO转化为2种无毒气体。T ℃时,将0.8 mol NO和0.8 mol CO充入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模拟尾气转化,容器中NO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①将NO、CO转化为2种无毒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2NO+2COeq \o(,\s\up7(催化剂))N2+2CO2 。②反应开始至10 min,v(NO)=_0.02__mol·L-1·min-1。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c__。a.新型催化剂可以加快NO、CO的转化b.该反应进行到10 min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平衡时CO的浓度是0.4 mol·L-1解析:(1)①由表中数据可知,Ⅲ中温度最高、浓度最大,则上述实验中溶液最先变浑浊的是Ⅲ;②为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Ⅰ和Ⅱ,即温度相同,只有浓度不同。(2)①将NO、CO转化为2种无毒气体,气体应该是氮气和二氧化碳,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2COeq \o(,\s\up7(催化剂))N2+2CO2;②反应开始至10 min时NO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8 mol-0.4 mol=0.4 mol,浓度变化量是0.4 mol÷2 L=0.2 mol·L-1.则v(NO)=0.2 mol·L-1÷10 min=0.02 mol·L-1·min-1;③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因此新型催化剂可以加快NO、CO的转化,a正确;该反应进行到10 min时NO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结合①可知平衡时消耗CO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2 mol·L-1,因此平衡时CO的浓度是0.4 mol·L-1-0.2 mol·L-1=0.2 mol·L-1,c错误。选项ABCDt/℃10104040c(H2SO4)/mol·L-11313选项事实结论A其他条件相同,铁片和稀硫酸反应,适当升高溶液的温度,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泡增多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反应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B工业制硫酸过程中,在SO3的吸收阶段,吸收塔里要装填瓷环增大气液接触面积,使SO3的吸收速率加快C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O4(g)2NO2(g),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反应速率减慢D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5%的H2O2溶液,在B试管中加入2~3滴FeCl3溶液,B 试管中产生气泡快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物质起始2 min4 min6 minA2 mol1.4 molB6 mol4.2 molC0 mol2.7 mol实验编号温度/℃c(Na2S2O3)/mol·L-1c(H2SO4)/mol·L-1Ⅰ250.10.1Ⅱ250.20.1Ⅲ500.20.1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