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分层作业(21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分层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1节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分层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3节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分层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5节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分层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4节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分层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课后练习题,共8页。
[2023广东佛山期中]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约占全球水资源的6%,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下图示意1949—2015年我国人口数量与用水总量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1949—201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使用量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人口增长迅速
B.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大
C.江河径流量增加
D.年降水量增加
2.我国人均水资源使用量的变化趋势( )
A.将会逐步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B.会提高自然环境的服务能力
C.可能导致水资源安全问题的发生
D.会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23江苏苏州期末]海南省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附近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下图为永兴岛影像图,读图完成3~4题。
3.永兴岛是南海中少数具有供人类长期居住条件的天然珊瑚岛屿,水资源不足,原因是( )
A.珊瑚岛礁,雨水下渗漏失严重
B.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
C.岛屿面积小,集水储水条件差
D.人口众多,农业用水量大
4.为持续保障永兴岛上居民的生活用水,可实行的措施有( )
①建设海水淡化工程 ②开采地下水 ③污水处理再利用 ④岛上新增区域全部硬化收集雨水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2023河北沧州联考阶段练习]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66万亿立方米,2022年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南方地区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地区不足20%;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紧张,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达到了48%。下图示意我国平均水资源压力指数分布。据此完成5~7题。
5.青藏高原成为我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丰富区的重要原因是( )
①水资源总量大 ②降水量大 ③河湖众多 ④人口总量少
A.②③B.①④
C.①③D.②④
6.我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失衡是因为( )
A.水资源短缺B.浪费严重
C.水污染严重D.供需不匹配
7.保障水资源安全的现实而又有效的途径是( )
A.跨流域调水B.节约用水
C.海水淡化D.西水东调
8.[2023山东潍坊高二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晋江是福建省中南部河流,发源于戴云山东南坡,在泉州市入台湾海峡,长约182千米,流域面积约5629平方千米,属于山区性河流。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需求量增长。作为泉州市主要水源地的晋江,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可有效防御可能出现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下图示意晋江流域。
(1)简述晋江流域的水文特征。
(2)结合晋江的水文特征,分析晋江在水资源供应方面存在的问题。
(3)为晋江水资源供应能力的提高提出合理建议。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重庆沙坪坝质量检测]受自然环境、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北京和湖北水资源总量和供水量差异较大。下表为2019年北京和湖北水资源状况统计表。据此完成9~10题。
9.湖北人均用水量远高于北京,除了两地水资源禀赋差异外,还主要源于( )
A.节水意识差异B.人均收入差异
C.产业结构差异D.公共服务差异
10.为提高北京水资源保障的稳定性,应重点着手( )
A.防治水污染
B.跨区域调水补水
C.开发地下水资源
D.降低人均用水标准
[2023湖南卷]技术进步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1790—1870年,随着蒸汽机等技术的应用,美国人口更加趋向临河分布;1870年后随着电力、机械等技术进步,美国的用水来源结构随之变化,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据此完成11~12题。
11.影响1790—1870年美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①工业 ②农业 ③内河运输 ④公路运输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12.1870年后,美国用水来源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 )
A.河流水比例上升
B.河流水用量减少
C.地下水比例上升
D.地下水用量最多
西辽河流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被誉为“内蒙古粮仓”。自1980年以来,西辽河流域的地表水断流现象时有发生。1998—2000年的强拉尼娜事件,导致西辽河流域十余年的干旱。科研人员通过科学手段与降雨资料,重构了1980—2015年西辽河流域的地下水的变化模型,并经过实地勘测后得出下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98年以前,地下水储量波动增加
B.1998年以后,地下水储量持续减少
C.模型重构与水井实测差别巨大
D.根据模型重构曲线,2005—2011年该地区地下水储量亏损日益严重
14.关于该流域2002年以后地下水储量变化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表水减少,下渗补充减少
B.气候异常变化,蒸发加剧
C.农业发展导致地下水持续开采
D.人口激增,用水增多
15.为了缓解该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退耕还林,涵养水源
B.在内蒙古自治区内实施西水东调工程
C.粮食生产中推行节水技术
D.人工增雨,增加大气降水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湟水流域是青海省气候条件较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全省近60%的人口、52%的耕地和70%的工业分布于湟水流域。该流域在柴达木盆地开发和青海经济发展中占据“强东拓西”的战略位置,是国家开发大西北的重要窗口。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湟水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图1示意湟水流域,图2为西宁市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
图1
图2
(1)根据西宁市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分析湟水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2)说明湟水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分析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经济给湟水流域带来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4)针对湟水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
第二节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1.B 2.C 解析 第1题,1949—2010年,我国工农业发展迅速,需水量大大增加,导致我国人均水资源使用量增加,B正确;人口增长迅速,用水总量增加,不一定导致人均水资源使用量增加,A错误;江河径流量、年降水量没有增加,C、D错误。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我国人均水资源使用量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可能导致过度利用水资源,产生水资源安全问题,进而造成生态环境恶化,降低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难以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C正确。
3.C 4.B 解析 第3题,永兴岛降水较多,水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是陆地面积小,无大规模的河流、湖泊,蓄水条件差,C正确;雨水下渗不是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A错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不是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B错误;人口较少,D错误。第4题,为持续保障永兴岛上居民的生活用水,可建设海水淡化工程,污水处理再利用等,增加水资源的供应量,①③对;岛屿面积小,地下水资源有限;新增区域全部硬化不符合实际,②④错。B正确。
5.B 6.D 7.A 解析 第5题,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主要受到人口总量、水资源拥有量的影响,青藏高原地区发育多条河流,水资源总量大,加之人口总量少,所以青藏高原成为我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丰富区,①④对;降水量大、河湖众多反映水资源总量大,②③为水资源总量大的原因,不能反映人均水平,B正确。第6题,南方地区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地区不足20%,说明我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失衡是因为水资源供需不匹配,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水资源短缺、浪费严重、水污染会造成水资源使用紧张,不是水资源失衡的原因,D正确。第7题,跨流域调水,能够较好地保障缺水地区的水资源供给,A正确;节约用水、海水淡化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水资源短缺,但节约用水只能在原有的水资源基础上进行节约,海水淡化技术要求高,淡化效率较低,B、C错误;西部地区水资源也较为紧张,西水东调较难实现,D错误。
8.答案 (1)径流量大,径流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水位暴涨暴落;流速快,含沙量较大。
(2)因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资源供应不稳定;因汛期水位暴涨暴落,防洪压力大,河流水大部分泄入大海,水资源利用率低。
(3)上游修建水库,调蓄径流;全流域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下游开凿机井,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完善水利设施,保障农田灌溉;治理环境污染,保障清洁水源供应。
解析 第(1)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径流量、水位、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速等方面来分析。第(2)题,因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资源分配不均。因此应从水资源供应不稳定、季节性缺水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汛期水资源过多、防洪压力大等方面分析。第(3)题,可结合所学水资源短缺解决的具体措施作答,所采取的措施需切实可行。
9.C 10.B 解析 第9题,湖北与北京人均水资源量差异巨大,节水意识差异引起的差别有限,A错误;收入水平应该是越高水资源消耗越大,B错误;公共服务水平北京应该高于湖北,供水服务水平北京高于湖北,D错误;湖北农业比重明显高于北京,而农业是耗水最大的产业,C正确。第10题,北京水资源问题主要是水资源数量少,不是水污染严重,A错误;北京当地的水资源总量有限,现在用水缺口主要靠从区外调入补足,B正确;过度开发地下水资源易出现地面沉降等问题,C错误;降低人均用水标准会降低生活质量和影响经济发展,不现实,D错误。
11.A 12.C 解析 第11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变化的因素。结合材料“技术进步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随着蒸汽机等技术的应用,美国人口更加趋向临河分布”可知,蒸汽机等技术应用后美国人口更加趋向临河分布,可知设问考查的是蒸汽机等技术应用后美国人口分布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技术可以应用于当时的煤炭开采、矿产工业等,这会促使人口趋向开采地分布,而且煤炭开采、矿产生产需要水资源,这会促使人们趋向河流附近分布;蒸汽机技术也应用于水上运输,改良运输工具,能增加个人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因此人口大量向河流附近集聚。因此①③正确,本题选A项。第12题,考查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结合材料可知,美国1870年后,电力、机械等技术进步,随着工业的发展,美国用水总量会大幅增加,用水类型会更加多样,之前由于技术水平低而无法开采的更深处的地下水也能开采使用。因此,1870年后,美国用水来源结构中地下水比例上升。
13.D 14.D 15.C 解析 第13题,据图可知,1998年以前,地下水储量变化值大于零,因此1998年以前,地下水储量持续增加;1998年以后,地下水储量先增加后减少;模型重构与水井实测差别不大;根据模型重构曲线,2005—2011年该地区地下水储量亏损日益严重。第14题,2002年以后,人类活动大量用水导致地表水减少,下渗补充减少,地下水储量减少;由材料可知,强拉尼娜事件导致辽河流域十余年的干旱,气候异常变化,蒸发加剧,地下水储量减少;该流域为“内蒙古粮仓”,农业用水量大,持续开采地下水,地下水储量减少;该时段我国已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率较低,所以该流域人口没有激增。第15题,该流域为“内蒙古粮仓”,大量耗水的是农业生产活动,因此在粮食生产中推行节水技术能缓解该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
16.答案 (1)湟水流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为300~400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河流径流量较小,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区;降水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因而河流径流量夏秋大、冬春小,季节变化大。
(2)有利影响:为当地生产和生活提供水资源,使该地区成为青藏高原人口、城市密集以及经济发达的地区。
不利影响:湟水流域河流径流量较小,难以满足该流域当前的生产与生活用水;径流量年际和季节变化大,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状况,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湟水流域人口和经济不断增长,垦殖、放牧和樵采规模扩大,工业、交通和城市用地面积扩大,易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人口和经济不断增长,会产生大量的生产、生活废水,使湟水流域遭受水污染,导致水质性缺水;人口和经济不断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加,人们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使水资源面临枯竭。
(4)依法对流域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节约用水,构建节水型社会,珍惜水资源;恢复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治荒漠化;跨流域调水,实施引大(通河)济湟(水)工程;加强水源地的保护;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加强水污染防治;等等。
地区
水资源
总量/
108m3
人均水
资源量/
(m3·
人-1)
人均用
水量/
(m3·
人-1)
供水量/108m3
总量
地表水
地下水
其他
北京
24.6
114.2
193.6
41.7
15.1
15.1
11.5
湖北
613.7
1036.3
512
303.2
297.3
5.6
0.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达标测试,共6页。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五节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一课一练,共6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巩固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罗布泊钾肥生产基地的建成,可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