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1节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分层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1节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分层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1页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1节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分层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2页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1节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分层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物泵的过程是,生物泵的作用体现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研发应用减碳增汇型农业技术,探索建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化肥、地膜等农资使用和能源消耗、畜牧养殖和秸秆燃烧等环节;碳汇主要来自植物光合作用、秸秆还田等植物和土壤固碳。下表为黄土高原区不同农业生产模式碳效应对比数据。据此完成1~2题。
    说明:净碳汇量常用碳汇量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差值来衡量。1亩=1/15公顷。
    1.推测设施作物复种模式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 )
    A.畜牧养殖
    B.地膜大量使用
    C.秸秆燃烧
    D.农业机械耗能
    2.从发展低碳农业的角度分析,黄土高原区退耕还林农户适宜发展的生产模式是( )
    A.种养复合传统生产模式
    B.设施作物复种模式
    C.农林牧立体生产模式
    D.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
    [2023安徽六安高二阶段检测]2021年“两会”,“碳中和”“碳达峰”被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读有关碳达峰与碳中和示意图,完成3~5题。
    3.图示2021—2030年,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直接后果是( )
    A.大量吸收太阳辐射
    B.大量吸收地面辐射
    C.适量反射太阳辐射
    D.适量反射地面辐射
    4.根据材料,下列关于我国碳排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030年前增长变慢
    B.2030年增长率最高
    C.2021—2030年增速增加
    D.2060年后无碳排放
    5.我国依次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有效措施有( )
    ①用火电替代煤炭 ②发展城市河流廊道 ③提高能源利用率 ④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3福建三明阶段检测]某研究团队对我国2015—2017年部分城市碳排放增速(ΔCO2%)与经济增速(Δ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类(下图)。图中e表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当e1时则相反。据此完成6~7题。
    6.2015—2017年,下列城市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系最为协调的是( )
    A.武汉B.沈阳
    C.上海D.北京
    7.与低碳成熟型城市相比,低碳后发型城市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是( )
    A.实现城市经济增长
    B.深化能源结构调整
    C.推进绿色城镇建设
    D.促进低碳技术创新
    8.[2023湖南永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碳循环(下图)是指碳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以二氧化碳、碳酸盐及有机化合物等形式进行转换和迁移的过程。碳减排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必须减少,从而缓解全球气候危机。
    (1)指出自然地理环境中,碳存在的主要形式。
    (2)分析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3)指出促进碳减排的主要手段。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山东济宁联考]海洋生物泵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海洋生物的相关作用被沉积在海底不再进入碳循环的过程。如果生物泵摧毁,会影响海洋的碳循环。研究地质时期海洋生物泵的演变,对理解现代海洋碳循环的过程和机制有重要启示意义。据此完成9~10题。
    9.生物泵的过程是( )
    A.无机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物理沉降
    B.物理沉降—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无机碳
    C.浮游植物—无机碳—浮游动物—物理沉降
    D.无机碳—物理沉降—浮游动物—浮游植物
    10.生物泵的作用体现在( )
    A.减轻温室效应
    B.促进碳氧平衡
    C.促进煤炭形成
    D.减小臭氧层空洞
    [2023湖南卷]碳排放强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投入密切相关,碳中和需要付出经济代价。下图示意某年甲国和乙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贸易额、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与经济产出情况。据此完成11~12题。
    11.乙国出口的产品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是( )
    A.金属及金属制品B.化工制品
    C.机械制造产品D.电子产品
    12.与乙国相比,中国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的( )
    A.环境成本高B.人力成本高
    C.营销成本高D.研发成本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土壤中排放的CO2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与土壤温度密切相关。土壤呼吸已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重要研究内容。受人类活动干扰,我国东北某山地植被群落发生了逆行演替: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灌木林—草本植物。某科研团队于8月份实地监测,并绘制了统计图(下图)。
    (1)概括土壤CO2排放量的昼变化规律。
    (2)推测红松阔叶林土壤CO2排放量峰值高且明显滞后的原因。
    (3)有人认为,由森林逆行演替为草本植物,土壤CO2排放量减少,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试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第三章 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1.B 2.D 解析 第1题,设施作物复种模式的具体生产形式是蔬菜和瓜果类轮作(多茬),需要使用大量地膜来改善黄土高原区的热量条件,提高复种指数,因此增加了农资使用和能源消耗,使碳排放量增加;设施作物复种模式的具体生产形式是蔬菜和瓜果类轮作(多茬),畜牧养殖规模小,也不会产生大量的秸秆,基本不使用农业机械,B正确。第2题,退耕还林农户耕地数量减少,为提高经济效益,需要依靠技术,增加单位面积耕地产出,通常以发展设施农业为主,A、C错误;比较设施作物复种模式和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后者的碳排放量更低,并且净碳汇量明显高于前者,同时也是4种农业生产模式中净碳汇量最高的,应成为发展低碳农业的首选,D正确,B错误。
    3.B 4.A 5.D 解析 第3题,图示期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大量吸收地面辐射,导致气温升高,B正确。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2030年前我国碳排放量将达到峰值,这意味着2030年前逐年控制碳排放增长速度,2030年前增长变慢,A正确,B、C错误。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排放逐年减少,并不意味着2060年后无碳排放,D错误。第5题,火电本身就是主要以煤炭为燃料,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①错。城市廊道类型较多,发展城市廊道可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大碳吸收,但构建河流廊道对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影响不大,②错。降低企业生产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可降低碳排放,③对。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有效降低碳排放,④对。D正确。
    6.D 7.A 解析 第6题,武汉属于低碳成长型,经济增速小于碳排放增速,需要协调经济与碳排放的关系,A错误;沈阳属于低碳后发型,虽然碳排放增速为负,但经济增量也为负,需要协调发展,B错误;上海、北京属于低碳成熟型,但相对于上海市,北京碳排放增量为负,且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因而北京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系最为协调,C错误,D正确。第7题,低碳后发型城市经济增速为负值,首要任务是实现经济增长,A正确;深化能源结构调整能够减少碳排放增速,但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限制作用,B错误;推进绿色城镇建设建立在城镇发展水平较高的基础上,C错误;促进低碳技术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才、技术等,对经济增速为负值的城市是一种负担,D错误。
    8.答案 (1)碳酸盐岩、化石燃料、大气和水中的二氧化碳、生物体等。
    (2)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释放热能并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人类对森林、草原等大规模破坏,导致植被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储存减少;开垦耕地、城镇化、工业化等使地表水域逐渐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溶解条件受干扰。
    (3)理念更新,保护现有碳库;政策指引;技术支持;国际合作。
    解析 第(1)题,自然界中碳贮存的主要形式可从图中直接获取,包括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中的碳。第(2)题,人类活动通过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人类对森林、草原的破坏,围湖造田,城镇化等使地表水域面积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溶解条件受干扰。第(3)题,促进碳减排的手段主要由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进行引导;加大宣传,提高人们的碳减排意识;保护森林、水域,即保护现有碳库;加强国际合作;加大技术支持,开发绿色能源,调整能源结构等。
    9.A 10.A 解析 第9题,大气中的碳是无机碳,会被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然后浮游动物食用浮游植物,部分碳元素进入浮游动物身体内部,之后在食物网内转化,最后通过物理沉降转化为海底埋藏的碳元素,故生物泵的过程是无机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物理沉降,A正确。第10题,海洋生物泵可以储存碳,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轻温室效应,A正确;生物泵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固碳作用,与碳氧平衡和减小臭氧层空洞关系不大,B、D错误;煤炭一般是生物的遗体形成的,与生物泵的作用无关,C错误。
    11.D 12.A 解析 第11题,乙国出口的产品中,电子产品的利润比金属及金属制品、化工制品、机械制造产业要高,同时电子产品原材料需要的矿产资源最少,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相对更低,D项正确。第12题,根据统计图可知,乙国4种产业的横、纵坐标数据均大于甲国,每吨二氧化碳排放所创造的价值以及研发投入相对更高,但机械制造产业的出口贸易额相对更小,可以判断乙国为发达国家。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碳排放及碳汇的效益相对较低,因此环境成本更高,A项合理。中国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的人力成本、营销成本及研发成本更低。
    13.答案 (1)先上升后下降(单峰型)。
    (2)红松阔叶林生物量大,土壤中生物残体或枯枝落叶多,土壤微生物丰富,土壤呼吸排放CO2多;8月份红松阔叶林树冠茂密,林下光照较弱,土壤升温慢。
    (3)此说法不正确。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通过土壤呼吸向大气中释放CO2,参与全球的碳循环,有助于调节全球的碳平衡。与草本植物相比,森林植物群落丰富,可以吸收大气中更多的CO2,调节碳平衡的能力更强;森林逆行演替为草本植物,调节碳平衡的能力减弱,吸收的CO2减少,会使得温室效应增强,不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分析出该地区土壤CO2排放量在8时开始上升,在午后升至峰值后开始下降,呈现单峰型。第(2)题,红松阔叶林土壤CO2排放量峰值高主要是因为红松阔叶林生物量最大,土壤中枯枝落叶多,微生物丰富,土壤呼吸排放的CO2多;8月份红松阔叶林树冠茂密,削弱光照,林下光照较弱,土壤升温缓慢,土壤温度高值出现的时间会滞后,土壤CO2排放量峰值出现的时间也会相应滞后。第(3)题,由森林逆行演替为草本植物,土壤CO2排放量减少不一定能够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因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通过土壤呼吸向大气中释放CO2进而参与全球的碳循环,调节全球的碳平衡。与草本植物相比,森林植物群落丰富,能吸收大气中更多的CO2;森林逆行演替为草本植物,土壤CO2排放量减少,光合作用消耗的CO2也会减少,调节碳平衡的能力减弱,反而使得温室效应增强,不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农业生
    产模式
    具体生
    产形式
    亩均碳
    排放量/t
    亩均净
    碳汇量/t
    种养复合传统
    生产模式
    粮食作物+家禽家畜
    0.131
    0.195
    设施作物
    复种模式
    蔬菜/瓜果类轮作(多茬)
    0.587
    -0.194
    农林牧立
    体生产模式
    粮食作物/家禽家畜+经济林园
    0.141
    0.130
    设施养殖
    循环生产模式
    (粮食作物/作物秸秆/饲草)→(家禽家畜+沼气技术)→粮食作物
    0.206
    0.253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一课一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改变了地球原始大气成分的环节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时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后测评,共7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