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地理(解析版)
展开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日晷始于春秋时期,古人通过观察晷针影子位置和长短变化,继而来计时刻。常见的日晷为赤道式日晷,晷面与赤道平行,晷针与地轴平行,指向北极星。日晷有正、反两面(上晷面、下晷面),都有十二等分刻度,共代表24小时。下图示意我国某校园的赤道式日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日晷的摆放方向是( )
A. 坐北朝南B. 坐南朝北C. 坐东朝西D. 坐西朝东
2. 图中晷影当地( )
A. 夏半年,16时B. 冬半年,14时C. 春分日,12时D. 秋分日,8时
第19届亚运会的奖牌取名为“湖山”,设计灵感来自良渚文明玉琮。良渚玉琮的主要材质是透闪石、一种由白云石和石英混合沉淀后形成的变质岩。图1为第19届亚运会奖牌,图2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良渚玉琼的材质透闪石属于图2中的( )
A. 甲类岩石B. 乙类岩石C. 丁类岩石D. 戊类岩石
4. 透闪石形成之前,经历的主要地质过程有( )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④、⑤
阿特拉斯山脉位于非洲西北部,属于阿尔卑斯山系的一部分,将地中海西南岸与撒哈拉沙漠分隔开,最高峰海拔4167米。下图为阿特拉斯山脉的地理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阿特拉斯山脉形成主要原因是( )
A. 非洲板块向亚欧板块的俯冲B. 亚欧板块向非洲板块的俯冲
C. 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D.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彼此分离
6. 阿特拉斯山脉年降水量东北段多于西南段,主要是由于( )
A. 东北段受西风影响时间长B. 西南段的海拔低于500米
C. 东北段沿岸有寒流经过D. 西南段沿岸有暖流经过
7. 阿特拉斯山脉的外力作用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表现在( )
A. 西北坡物理风化强烈B. 东南坡化学风化强烈
C. 西北坡流水作用显著D. 东南坡冰川作用显著
世界各地的气候复杂多样。下图为伊朗高原某城市(35°40'N,51°25'E)降水和气温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图判断,该城市的气候特征为( )
A. 夏季高温多雨B. 年温差较大C. 雨热同期D. 全年温和多雨
9. 影响该城市夏季降水特点的原因可能是( )
A. 亚洲高压势力不断蔓延B. 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C 地处山谷,阻挡水汽深入D. 位于背风坡,干热风高发
10. 冬季,该城市可能遭受的气象灾害是( )
A. 寒潮、霜冻B. 高温、干旱C. 低温、暴雪D. 飓风、冰雹
阿纳德尔河是俄罗斯远东地区东北部的最大河流,源出阿纳德尔高原,曲折东流注入白令海阿纳德尔湾,长1150千米,流域面积19.1万平方千米。下图示意阿纳德尔河水系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与阿纳德尔河关系密切的陆地水体可能有( )
①湖泊水②地下水③沼泽水④冰川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
12. 阿纳德尔河的支流分布大面积沼泽,其地质原因是( )
A. 地势低洼B. 岩层沉降C. 冻土广布D. 构造稳定
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下图为黄河某河段堆积阶地实测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示阶地形成基本过程是( )
①地壳上升、河流下蚀②河漫滩扩展与淤高③河流侧蚀作用显著④河流泥沙大量沉积
A. ①—②—③—④B. ④—③—①—②C. ③—④—②—①D. ①—③—②—④
14. 东西两侧的砂岩岩层长期受到的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侵蚀B. 流水沉积C. 风力堆积D. 冰川搬运
海雾是海上水滴或冰晶大量积聚,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下,厚度在200~400米的天气现象。青岛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是我国海雾频发的城市。下图为青岛海雾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青岛市海雾频发的季节为( )
A. 冬、秋季B. 冬季C. 春、夏季D. 秋季
16. 海雾能够较长时间笼罩青岛市区,有利的气象条件是( )
A. 空气下沉运动为主B. 大气对流运动显著C. 偏北风,风力强劲D. 偏南风,风力适中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气旋发展速度达到24小时降低24hPa或12小时降低12hPa,风速达到30m/s,即达到强台风的风力时,被称为爆发性气旋。该类气旋爆发强、发展快,会带来强烈的暴风雪和降温天气,威力如同炸弹,又被称作“炸弹气旋”,它常常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洋面上,伴随着强对流暴雪天气,给海上作业、航行及生活带来严重威胁和灾难。下图是某年1月份的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中冷锋追上暖锋,将暖气团抬离地面,禁锢在高空形成锢囚锋。
(1)描述图中“炸弹气旋”的位置和特点。
(2)分析图示“炸弹气旋”的形成条件。
(3)指出该“炸弹气旋”的主要暴雪区,并说明理由。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南北纬40°~60°海域,在盛行西风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叫西风漂流。北半球的西风漂流分别为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称为西风环流。下图为南极洲外围60°S以北海域的西风漂流图。
(1)分析南极洲外围的西风漂流形成西风环流的主要原因。
(2)南半球西风漂流具有寒流性质,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3)南极洲近岸海域也有洋流分布,推测其分布特点及形成条件。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位于西北内陆腹地,因秦岭—淮河一线而横跨北方与南方地区。自然带区域分外显著、下图示陕西省秦岭北坡及其以北自然带分布。
(1)分别指出陕西省秦岭北坡及其以北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2)比较秦岭顶部和榆林以北自然带植被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3)说出秦岭以北季风区的优势自然带及其所反映的气候特点。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正午太阳高度具有时空变化特点,不同地方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不同。下图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1)判断图示地点所在的纬度,并说明理由。
(2)归纳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与纬度高低关系。
(3)推测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的日期,试分析原因。河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学业质量监测考试
地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日晷始于春秋时期,古人通过观察晷针影子位置和长短变化,继而来计时刻。常见的日晷为赤道式日晷,晷面与赤道平行,晷针与地轴平行,指向北极星。日晷有正、反两面(上晷面、下晷面),都有十二等分刻度,共代表24小时。下图示意我国某校园的赤道式日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日晷的摆放方向是( )
A. 坐北朝南B. 坐南朝北C. 坐东朝西D. 坐西朝东
2. 图中晷影为当地( )
A. 夏半年,16时B. 冬半年,14时C. 春分日,12时D. 秋分日,8时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晷面与赤道平行,晷针与地轴平行,指向北极星”可知,图示校园的日晷是坐南朝北放置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晷面具有十二等分的刻度,共代表一日的24小时。图中晷针影子指向“正申”,应为16时。上晷面因朝向北,故夏半年使用,而下晷面是冬半年使用。故图中晷影为当地夏半年,16时,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赤道式日晷是日晷世界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也是中国古代最经典和传统的天文观测仪器。日晷晷针与地面的夹角就是当地的纬度,在北半球晷针指向北极星。
第19届亚运会的奖牌取名为“湖山”,设计灵感来自良渚文明玉琮。良渚玉琮的主要材质是透闪石、一种由白云石和石英混合沉淀后形成的变质岩。图1为第19届亚运会奖牌,图2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良渚玉琼的材质透闪石属于图2中的( )
A. 甲类岩石B. 乙类岩石C. 丁类岩石D. 戊类岩石
4. 透闪石形成之前,经历的主要地质过程有( )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④、⑤
【答案】3 D 4. 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良渚玉琮的主要材质是透闪石,一种由白云石和石英混合沉积后形成的变质岩”可知,透闪石为变质岩,甲为岩浆,乙为侵入岩,丙为喷出岩,丁为沉积岩,戊为变质岩,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透闪石形成之前,经历的主要地质过程一是沉积过程,形成沉积岩,二是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根据图示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④表示沉积作用,⑤表示变质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阿特拉斯山脉位于非洲西北部,属于阿尔卑斯山系的一部分,将地中海西南岸与撒哈拉沙漠分隔开,最高峰海拔4167米。下图为阿特拉斯山脉的地理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阿特拉斯山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非洲板块向亚欧板块的俯冲B. 亚欧板块向非洲板块的俯冲
C. 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D.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彼此分离
6. 阿特拉斯山脉年降水量东北段多于西南段,主要是由于( )
A. 东北段受西风影响时间长B. 西南段的海拔低于500米
C. 东北段沿岸有寒流经过D. 西南段沿岸有暖流经过
7. 阿特拉斯山脉的外力作用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表现在( )
A. 西北坡物理风化强烈B. 东南坡化学风化强烈
C. 西北坡流水作用显著D. 东南坡冰川作用显著
【答案】5. C 6. A 7. C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阿特拉斯山脉位于非洲西北部,属于阿尔卑斯山系的一部分”可知,阿特拉斯山脉与阿尔卑斯山脉的成因相同,均为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碰撞而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东北段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时间长,地形雨量大,A正确;西南段的海拔高于500m,B错误;东北段沿岸无寒流经过,西南段山脉的沿岸有寒流流经,而非暖流,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阿特拉斯山脉的西北坡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地表径流丰富,流水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强烈,A错误,C正确;东南坡气候干燥,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烈,B错误;东南坡降水量少,且海拔低,无冰川存在,D错误。故选C。
【点睛】阿特拉斯山脉西北部冬季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温和湿润;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景观;东南部为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
世界各地的气候复杂多样。下图为伊朗高原某城市(35°40'N,51°25'E)降水和气温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图判断,该城市的气候特征为( )
A. 夏季高温多雨B. 年温差较大C. 雨热同期D. 全年温和多雨
9. 影响该城市夏季降水特点的原因可能是( )
A. 亚洲高压势力不断蔓延B. 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C. 地处山谷,阻挡水汽深入D. 位于背风坡,干热风高发
10. 冬季,该城市可能遭受的气象灾害是( )
A. 寒潮、霜冻B. 高温、干旱C. 低温、暴雪D. 飓风、冰雹
【答案】8. B 9. B 10. C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伊朗高原,为北半球,则结合图像信息其冬季降水较多,夏季降水少,AD错,最热月为7月,降水少,雨热不同期,C错,最热月和最冷月温差大,气温年温差较大,B项正确。故选B。
【9题详解】
从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城市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以下沉为主,难以产生降水。B项正确。亚洲高压势力强劲时间为北半球冬季,A错;由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处于山谷,开口向西南,里海位于其北侧,由于夏季时气压带风带移动,该地区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受气压带风带影响,北风弱,故水汽少主要是由于大气环流导致,而不是山体阻挡,同时,该地也没有位于其夏季盛行风的背风坡,CD错。故选B。
【10题详解】
该城市为德黑兰,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远,结合其气温情况可推断,冬季受亚洲高压的影响较小,寒潮少见,A项错误。由气温分布可知,冬季高温干旱的概率较小,B项错误。该城市深居内陆,受到飓风影响概率极小,冬季因气温偏低,对流相对弱,冰雹天气罕见,D项错误。由于气压带风带移动,该城市冬季受地中海吹来的西风影响,若西风势力较强,水汽多,会带来暴雪,导致低温等气象灾害,C项正确。故选C。
【点睛】德黑兰的气候较伊朗许多地区温和,但极端的天气状况也并不罕见。极端最高气温为43°C,极端最低气温为-15°C。2008年1月5日和1月6日,在过往数年降雪量较少的情况下,德黑兰突然遭受暴雪及低温侵袭,积雪结冰的情况严重。
阿纳德尔河是俄罗斯远东地区东北部的最大河流,源出阿纳德尔高原,曲折东流注入白令海阿纳德尔湾,长1150千米,流域面积19.1万平方千米。下图示意阿纳德尔河水系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与阿纳德尔河关系密切的陆地水体可能有( )
①湖泊水②地下水③沼泽水④冰川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
12. 阿纳德尔河的支流分布大面积沼泽,其地质原因是( )
A. 地势低洼B. 岩层沉降C. 冻土广布D. 构造稳定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阿纳德尔河流域内有湖泊,分布大面积沼泽,河流和湖泊、沼泽相互补给,湖泊水、沼泽水与河流关系密切,①③正确。地下水是河流最稳定的补给水源,②正确。阿纳德尔河流域纬度高,冰川不易融化,难以对河流形成有效补给,④错误。综上可知,与阿纳德尔河关系密切的陆地水体有①②③,B对,ACD错。故选B项。
【12题详解】
地势低洼不是地质因素,A错;由所学知识推断,该地属于高原,岩层应没有沉降,B错;构造稳定和沼泽形成关系不大,D错;冻土是特殊的地质条件,该地因纬度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地表水难以下渗,造成地表径流排泄不畅,形成大面积的沼泽。C项正确。故选C。
【点睛】河流补给类型包括雨水补给,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永久性积雪或冰川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和湖泊水补给,不同的地区,河流补给类型有可能有一种或几种共同作用于该河流补给,根据该河流所处地理位置判断主要补给类型。
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下图为黄河某河段堆积阶地实测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示阶地形成的基本过程是( )
①地壳上升、河流下蚀②河漫滩扩展与淤高③河流侧蚀作用显著④河流泥沙大量沉积
A. ①—②—③—④B. ④—③—①—②C. ③—④—②—①D. ①—③—②—④
14. 东西两侧的砂岩岩层长期受到的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侵蚀B. 流水沉积C. 风力堆积D. 冰川搬运
【答案】13. C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图中阶地地形形成的基本过程先是河流流速减慢,侧蚀作用显著,导致大量泥沙沉积,即③和④,形成河漫滩,河漫滩不断淤高和扩展,即②,之后地壳上升,河流下蚀作用加强,使原来河漫滩在洪水期出露河面,形成阶地,即①。综上可知图示阶地形成的基本过程是③—④—②—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由图可知,东西两侧的砂岩岩层呈水平状态、高度相近,据此可推知河谷东西两侧的砂岩岩层曾东西延伸为一体,而目前中间已发育形成河流阶地,且两侧的砂岩已是河谷谷坡的最高处,说明砂岩岩层在地壳间歇性抬升过程中,最先经历河流下切侵蚀,长期受到流水侵蚀的作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海雾是海上水滴或冰晶大量积聚,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下,厚度在200~400米的天气现象。青岛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是我国海雾频发的城市。下图为青岛海雾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青岛市海雾频发的季节为( )
A. 冬、秋季B. 冬季C. 春、夏季D. 秋季
16. 海雾能够较长时间笼罩青岛市区,有利的气象条件是( )
A. 空气下沉运动为主B. 大气对流运动显著C. 偏北风,风力强劲D. 偏南风,风力适中
【答案】15. C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海雾是海上水滴或冰晶大量积聚,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下。冬季时冬季风较强,风力较大,使海面上方的大气比较干燥,不易形成海雾,AB错误;春、夏季,该地受东南季风影响,东南季风温度高于该地附近海域海表温度,热量由大气传递给海洋,大气温度下降,水汽遇冷凝结,水滴积聚,形成连绵的海雾,C正确,D错误。故选C项。
【16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海雾是海上水滴或冰晶大量积聚,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下。空气下沉运动为主,多晴朗天气,蒸发量大,不利于海雾长时间笼罩,A错误;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利于大气垂直方向的扩散,利于海雾扩散,B错误;北风的风力强劲,利于海雾扩散,C错误;偏南风,风力适中,有利于将海上暖湿气体带入市区,使海雾较长时间笼罩青岛市区,D正确。故选D项。
【点睛】海雾在海上形成后,会随风逐流,向风的下游扩展。在沿海地区,海雾可以登陆深入陆地,有时达几十公里,登陆后的海雾,仍保持海雾的特征,但在新的环境影响下,很快变性消散,或变成低云。在近海处,登陆的海雾虽不断消散,却又不断有新的海雾从海上补充,所以沿海地区有时海雾会持续几天。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气旋发展速度达到24小时降低24hPa或12小时降低12hPa,风速达到30m/s,即达到强台风的风力时,被称为爆发性气旋。该类气旋爆发强、发展快,会带来强烈的暴风雪和降温天气,威力如同炸弹,又被称作“炸弹气旋”,它常常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洋面上,伴随着强对流暴雪天气,给海上作业、航行及生活带来严重威胁和灾难。下图是某年1月份的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中冷锋追上暖锋,将暖气团抬离地面,禁锢在高空形成锢囚锋。
(1)描述图中“炸弹气旋”的位置和特点。
(2)分析图示“炸弹气旋”的形成条件。
(3)指出该“炸弹气旋”的主要暴雪区,并说明理由。
【答案】(1)位置:位于日本群岛东侧的太平洋上,中心位置约在(40°N,160°E)。特点:控制范围广,中心气压值低;气旋内发育冷锋与暖锋(或形成锢囚锋)。
(2)日本暖流流经日本群岛东侧,使其上部气团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冬季,亚洲高压的寒冷气流南下,洋面的暖气团被迫抬升,凝结释放的热量增强了气流上升和低层辐合态势;冬季,南北气温和海表温度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助推气流的快速辐合。
(3)中部、东北部和东南部。理由:中部气流辐合上升,东南部位于冷锋锋后,东北部位于暖锋锋前。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年1月份的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锋面气旋的移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锋面的分布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小问1详解】
据图示海陆位置信息可知炸弹气旋位于日本以东的太平洋上,据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可知炸弹气旋中心位置约在(40°N,160°E)。据图示可知炸弹气旋控制范围广,中心气压值低;炸弹气旋偏南侧分布冷锋,偏东南侧分布暖锋,形成锢囚锋。
【小问2详解】
气旋中心处是低压,需要有较为强烈的上升气流,这需要气旋中心气温较高,而日本暖流流经日本群岛东侧,使其上部气团温度较高,其暖流有增湿的特点,湿度较大;1月为北半球冬季,该地会受亚洲高压的寒冷气流南下的西北季风影响,洋面的暖气团被迫抬升,凝结释放的热量增强了气流上升和低层辐合态势;冬季时高低纬度之间海平面温差较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助推气流的快速辐合。
【小问3详解】
暴雪可以是剧烈的上升气流导致,也可以是由锋面天气影响的,炸弹气旋中部是低压中心,暖湿气流气流辐合上升,易出现暴雪;东南部位于冷锋锋后,锋后位置易出现冷锋带来的降水;而炸弹气旋东北部位于暖锋锋前,暖湿气团抬升也容易出现暴雪天气。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南北纬40°~60°海域,在盛行西风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叫西风漂流。北半球的西风漂流分别为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称为西风环流。下图为南极洲外围60°S以北海域的西风漂流图。
(1)分析南极洲外围的西风漂流形成西风环流的主要原因。
(2)南半球西风漂流具有寒流性质,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3)南极洲近岸海域也有洋流分布,推测其分布特点及形成条件。
【答案】18. 南半球40°~60°海域基本无大陆分布,下垫面摩擦力小;在强大西风推动下,西风漂流横穿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形成连续闭合的大洋环流。
19. 距离南极大陆冷源较近,海—气相互作用使西风漂流温度降低;南极大陆延伸出的众多冰川,进入大洋成为漂浮的冰山,冰山进入西风漂流,融化吸收大量热能,使西风漂流温度降低;地处西风带,风速大,热量散失较多。
20. 分布特点:呈逆时针环绕大陆移动,形成基本闭合的大洋环流。形成条件:在势力强大的极地东风驱动下,加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自东向西流动。
【解析】
【分析】本题以西风漂流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西风环流的成因、寒流的成因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西风漂流形成西风环流的主要原因从盛行风吹拂和海陆分布角度分析。南半球40°~60°海域基本无大陆分布,下垫面摩擦力小,为洋流呈环状提供条件,北半球受陆地阻挡,西风漂流被隔断;从盛行风带角度看,在强大西风推动下,西风漂流横穿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形成连续闭合的大洋环流。
【小问2详解】
根据寒流的定义可知,海水温度较周围海水温度低,为寒流;海水温度降低主要从海气相互作用、热量蒸发角度分析,西风漂流距离南极大陆冷源较近,受南极冷空气影响,海—气相互作用使西风漂流温度降低,南极大陆延伸出的众多冰川,冰川断裂,进入大洋成为漂浮的冰山,冰山进入西风漂流,融化吸收大量热能,使西风漂流温度降低,温度低于周围海水;地处西风带,风速大,热量散失较多,海水温度降低。
【小问3详解】
南极洲近岸海域洋流分布主要受极地东风吹拂和南极大陆形状影响。分布特点呈逆时针(自东向西)环绕大陆移动,形成基本闭合的大洋环流。南极大陆沿岸处盛行极地东风,在势力强大的极地东风驱动下,海水自东向西(逆时针)流动,加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海水围绕南极大陆呈环状逆时针运动。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位于西北内陆腹地,因秦岭—淮河一线而横跨北方与南方地区。自然带区域分外显著、下图示陕西省秦岭北坡及其以北自然带分布。
(1)分别指出陕西省秦岭北坡及其以北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2)比较秦岭顶部和榆林以北自然带植被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3)说出秦岭以北季风区的优势自然带及其所反映的气候特点。
【答案】(1)秦岭北坡自然带符合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秦岭以北自然带符合纬度地域分异规律。
(2)相似:秦岭顶部和榆林以北自然带都分布有草本植物。不同:秦岭顶部分布有灌丛植被,榆林以北以草本植物为主。原因:秦岭顶部多雨,气候比较湿润;榆林以北降水较少,气候比较干燥。
(3)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为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
【分析】本题以"陕西省秦岭北坡及其以北自然带分布"为背景,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考查地域分异规律的变化特征,气候对自然带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秦岭的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丛草甸,符合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以北依次出现: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森林草原带、温带草原带,符合纬度地域分异规律。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秦岭顶部和榆林以北自然带都分布有草本植物;但是秦岭顶部分布有灌丛植被,榆林以北以草本植物为主;究其原因为:受夏季风影响,秦岭顶部多雨,气候比较湿润;榆林以北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较少,气候比较干燥。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秦岭以北季风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区的优势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该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正午太阳高度具有时空变化特点,不同地方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不同。下图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1)判断图示地点所在的纬度,并说明理由。
(2)归纳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与纬度高低的关系。
(3)推测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的日期,试分析原因。
【答案】(1)纬度:0°(或赤道)。理由:一年中,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最高为90°,最低为66°34',变化幅度为23°26'。
(2)南北回归线之间,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为该地纬度数与23°26'之和;由赤道到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
(3)日期:二至日(6月22日前后和12月22日前后)。原因:二至日,太阳分别直射南北回归线,此时太阳直射点距离赤道最远,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小问1详解】
图中该点年内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是90°,所以该地地处热带,年内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是66°34’,说明正午太阳高度最高为90°,最低为66°34',变化幅度为23°26'。通常年内最小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二至日时,而当地年内最小太阳高度为66°34',H=90°-(当地纬度与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差)=66°34',可推知当地纬度为0°。
【小问2详解】
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地区,年内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90°,而年内最小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冬至日或夏至日,由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差)可知,设当地纬度是X,则热带地区的最小正午太阳高度应为90°-(X+23°26'),所以南北回归线之间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为该地纬度数与23°26'之和,即(X+23°26'),由赤道到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
【小问3详解】
据第一题分析得知当地位于赤道,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最远离赤道的时候是在二至日(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越远离太阳直射点纬度则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所以二至日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年内最小值。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部分高中高二上学期1月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部分高中高二上学期1月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共12页。
171,河南省濮阳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171,河南省濮阳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各重叠区,废旧轮胎治沙的原理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