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037957/0-170118681020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037957/0-170118681028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037957/0-170118681032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037957/0-1701186810346/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037957/0-1701186810363/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037957/0-1701186810378/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037957/0-1701186810393/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037957/0-1701186810408/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背景图课件ppt,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以因为,无礼于晋于晋无礼,军驻军,名→动,言于郑伯于郑伯言,使派遣,若如果,犹尚且,为做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晋郑隔阂,修好无果
晋献公将女儿伯姬嫁给秦穆公为夫人,实现政治联姻。后晋因国内政治动乱,与秦的关系时好时坏,但两国基本一直维持着盟友关系。
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相待,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叔瞻又向郑文公建议,杀了重耳一行,为郑免留后患,郑文公又不听。郑国君臣的言行深深得罪了晋文公。践土之盟后,晋、郑隔阂并未消除。
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实际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面是晋文公率领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面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楚军大败。晋文公春秋霸主之一。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成为霸主。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晋侯、郑伯盟于衡雍。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之“贰”。
大国争霸,小国何以自处?
叔瞻在得知晋文公因旧怨讨伐的消息后,对郑文公说:“我曾对您说过,要杀死重耳,您却不听从我的意见,现在终于成为郑国的祸患了,晋国之所以包围郑都,就是因为我,我死了如果能赦免郑国,这是我的心愿。”说完,叔瞻就自杀了,郑国人抬着叔瞻的尸体来到晋文公的大营,可是,晋文公却说:“一定要得到郑国国君,当面污辱他后才能甘心。” 郑文公别无选择,只有做好了和晋文公决一死战的准备。
晋国围攻郑国到底为什么?
在敌军压境的情况下,假如你是郑国的一个“士”,郑国国君派你去游说敌方盟国国君,使其放弃对郑国的围攻。你会如何游说秦国国君?
1.了解《左传》相关常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疏通并理解文章大意。3.积累常见的文言现象,归纳重点实虚词的含义和用法。4.揣摩人物言行,分析人物形象。5.探究烛之武成功说退秦师的原因。6.体会《左传》的叙事艺术。
泛( )南 佚( )之狐 缒( )鄙( ) 共( )其乏困 瑕( )朝济( ) 肆( )其西封 阙( ) 秦伯说( ) 夫( )人 敝( ) 与( )
fàn yì zhuìbǐ gōng xiá jì sì quē yuè fú bì yǔ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_(体裁)史书,相传为___ __末年_____国史官_______所著,主要记载了__________(朝代)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
《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 》《 》并称为“春秋三传”。
《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公羊传 榖梁传
1.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
要求:(1)朗读语段,解释标红词语,翻译划线句子,有特殊语法现象,需指明。(2)轮流作答,全班订正,评价评比。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师:军队。 退:撤军。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用:重用;子:对对方的尊称。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亡:使…灭亡,使动用法。
敢以(这件事)烦执事。
有益于君:倒装—于君有益。
东道主:东边道路上的主人。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烛之武)见到秦穆公,对他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何厌之有:有何满足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一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其:还是。表商量语气。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小组分工,制作文言基础知识卡片,讨论合作完成)
活动二:分类整理文言现象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成果展示:(展示文言基础知识卡片)
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了 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秦伯说 说——通“悦”,赞同,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知足,满足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
行李之往来 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这里指秦穆公; 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敢以烦执事 古义:掌管事务的人,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共其乏困 古义:指缺乏的东西。 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
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从哪里)
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行李”)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吾其还也 (语气助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若不阙秦 (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阙秦以利晋 (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烛之武退秦师 (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
既东封郑 (东,名词作状语,在东面)
越国以鄙远 (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领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形容词作动词, 变雄厚、变薄弱。)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共其乏困 (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1.是寡人之过也2.邻之厚,君之薄也3.以乱易整,不武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5.失其所与,不知
判断依据:即“有何厌”,疑问代词作宾语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判断依据:以“于”为标志,即“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佚之狐于郑伯言曰”状语后置句。言于:对……说;“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1.对下列各何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项是( )①邻之厚,君之薄也 ②若不阙泰,将焉取之 ③亦去之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⑦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A.①④⑥/②③/⑤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⑤/③④⑦/⑥ D.①④/②③⑤⑦/⑥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2)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参考答案:(1)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我又怎敢用亡郑这件事来烦劳您呢?(2)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在文言文中,实词的数量比虚词多得多,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多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对文言词语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淀,才有可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活动:揣摩人物言行,分析人物形象
勾画并朗读揣摩人物对话时的语气和行为,批注人物的形象特点。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十句话,语气真诚,不卑不亢,将秦晋之间的利害关系分析如此透彻,让秦伯心悦诚服。这绝非只是口才,更是智慧,是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国家关系的深刻洞察。
深明大义、勇敢无畏、关心国家、有政治远见、能言善辩。
分析烛之武的论辩技巧(言辞、逻辑、站位)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言辞恳切,不卑不亢,抓住一个“利”字,采用攻心战术。闭口不谈郑国的利益得失,言谈中似乎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先讲明秦晋围郑,即使攻下郑国,秦国亦无大裨益;存郑对秦倒有好处,晓之以害,动之以利。
①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志士。②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③不卑不亢、机智善辩的辩士。
郑 伯——礼贤下士,从谏如流。佚之狐——识人才的伯乐。秦 伯——以利为重,亦敌亦友, 变化难测, 有政治手腕。晋 侯——恩怨分明,顾全大局,理智冷静的统帅。
1.站在历史的客观角度,你觉得烛之武游说秦伯取得成功有哪些原因?结合历史故事背景谈谈你的看法。2.从这个历史记述中,你能看到《左传》的思想特征吗?独立思考,列出观点和论据,小组内讨论,全部展示。
活动:探究烛之武游说秦伯成功的原因,体会《左传》的思想
主观原因:烛之武的使命感、胆识与智慧
“晋军函陵,秦军泛南”——联军双方的地理位置
被游说者的特点——秦伯好利而轻义——联盟瓦解
《左传》的观念较接近于儒家,重视“礼”(包括仁、智、勇、武等),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对有智勇精神的下层人民进行表现和颂扬,有鲜明的 “民本”思想。
被游说者的同盟领袖特点——晋侯的仁、智、武
作为记事类散文,本文是如何叙事的?1.言说过程中的秦穆公“缺席”,只有最后一句“秦伯说”。为何不写秦穆公的反应?2.本文作为战争题材的文章有何特点?3.比较《史记》和《左传》对烛之武退秦师这段历史的记载,二者在章法结构上的异同。
三十年,缪公助晋文公围郑。郑使人言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晋之强,秦之忧也。”缪公乃罢兵归。晋亦罢。(《史记·秦本纪》)
活动:结合文本,体会《左传》的叙事艺术
1. 写人物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言说过程中的秦穆公“缺席”,只有最后一句“秦伯说”,中间不写秦穆公的反应,是为了突出烛之武的形象而采取了虚化处理,虚实相映。这也体现了《左传》在叙事上的主次分明,对主要突出的人物浓墨重彩,次要人物则及其简要处理。
2.写战事巧妙用力本文虽涉及战事,主战场却不在前线。作者着重描写战争背后的因素,战略战术运用、外交策略的谋划、将帅的个性气质等等,写出了战争的复杂和深刻。这也是《左传》写战争的一大特点。
3.比较《史记》和《左传》对烛之武退秦师这段历史的记载,二者在章法结构上的异同。
思路提示:章法结构包括①行文结构(内容的顺序,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先写哪些,后写哪些,怎样过渡,怎样照应,线索、波澜起伏、设置悬念、卒章显志……)②剪裁(对材料的取舍和详略安排)
《左传》在材料取舍上、详略安排上有较大区别。
《左传》和《史记》在 行文结构和剪裁上都有较大区别。
资料一: 《孙子兵法·谋政篇》:“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资料二: 吕祖谦《东莱博议》:“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阅读下面的两段话,请结合《烛之武退秦师》和你所了解的史实与文学作品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1.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倒装句中的介宾结构后置)
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D.以乱易正,不武。(被动句)
2.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断代史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通史
3.将史书体例名称与相应的文字阐述进行连接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阐明利害,动摇秦君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引史为例,挑拨秦晋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课文的核心部分是烛之武说退秦师,这段话不过一百多字,却成功说退秦国撤军,瓦解了秦晋对郑国的围困。前人说“烛之武一言,贤于十万师”,并非过誉。 学习论辩艺术,了解中华文化,领会其中的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1.你平时可曾成功地劝说过别人?谈谈你的经验。2.整理积累文言词句。3.背诵课文第三段。4.选做:课外阅读《触龙说赵太后》,比较与本篇在论辩艺术上的异同。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ppt课件,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字词注音,秦晋围郑示意图,故事背景,秦晋之好,若如果使派遣,师军队,之代词他,初步感知,侧面烘托,烛之武其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ppt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左传》简介,《左传》文学地位,字词注音,古今异义,谢谢欣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图片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背景链接,读准字音,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秦晋围郑,临危受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