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第二册课时作业(23份)
- 2024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1课时原子结构课时作业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2课时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课时作业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课时作业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第3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课时作业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第3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2课时研究同主族元素的性质课时作业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章末质量检测卷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章末质量检测卷鲁科版必修第二册,共10页。
第1章章末质量检测卷(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1.由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人工合成的第112号元素的正式名称为“Copemicium”,相应的元素符号为“Cn”。该中心人工合成Cn的过程可表示为70Zn+208Pb===277Cn+1n。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上述合成过程属于化学变化B.C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7C.Cn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7周期,是副族元素D. eq \o\al(\s\up1(277),\s\do1(112)) Cn的核内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652.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如图方法形象表示,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互为同素异形体B.①②③是三种不同的核素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微粒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元素按照核电荷数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列,制作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B.稀土元素能大大改善合金的性能,被称为“冶金工业的维生素”C.同位素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有着广泛应用,如 eq \o\al(\s\up1(2),\s\do1(1)) H、 eq \o\al(\s\up1(3),\s\do1(1)) H用于制造氢弹D.碱金属熔点都比较低,导热性都很好,如液态钠可用作核反应堆的传热介质4.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作出决定,把长式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由左到右改为18列。按此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第15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R2O5B.第1列和第17列元素单质熔、沸点变化趋势相同C.第11列中肯定没有非金属元素D.在18列元素中,第3列的元素种类最多5.原子序数依次相差1,且由小到大排列的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下列是有关这五种元素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①若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强碱,则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强酸 ②若A的单质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且都放出氢气,则这五种元素在同一周期 ③若A的阳离子比E的阴离子少8个电子,则D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④若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强酸,则E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6.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W2+、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原子序数:W>X>Z>Y B.离子半径:W2+>Y2-C.还原性:H2Y>HZ D.碱性:XOH>W(OH)27.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n均为正整数) ( )①若R(OH)n为强碱,则W(OH)n+1也为强碱 ②若HnXOm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 ③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Z的最高化合价可能为+7 ④若X的最高化合价为+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⑤若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ZO3,则Z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不为5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仅用试管、胶头滴管、溴水、KI淀粉溶液就可比较Br2与I2的氧化性的强弱 ②利用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及溴水和CCl4能除去NaBr溶液中的少量NaI ③海水提溴与海带提碘均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④制备粗硅的反应为C+SiO2 eq \o(=====,\s\up7(高温)) Si+CO2↑ ⑤SiO2与Al2O3均能与强碱溶液反应,所以均为酸性氧化物 ⑥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①③⑤9.海藻中含有丰富的、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碘元素。如图是实验室从海藻里提取碘的流程中的一部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步骤①、③的操作分别是过滤、萃取分液B.可用淀粉溶液检验步骤②的反应是否进行完全C.步骤③中加入的有机溶剂是四氯化碳或乙醇D.步骤④的操作是过滤10.X、Y、Z、W是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Z元素在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W与Y位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W)>r(Z)>r(Y)>r(X)B.Y与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C.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D.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X>Y>ZB.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R>W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12.翡翠是由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矿物,可表示为XY[Z2W6],X、Y、W元素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Z的单质是常见的半导体材料,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在化合物中显+3价 B.X与W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C.W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比Z的强 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比Y的弱13.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Z为金属元素,X、W为同一主族元素。X、Z、W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甲、乙、丙。x、y2、z、w分别为X、Y、Z、W的单质,丁是化合物。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③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B.Y的简单离子半径比Z的简单离子半径小C.反应③可以证明X的非金属性强于WD.一定条件下,x与甲反应可生成丁14.如图是某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阴离子的半径大小:X>Y>Z B.单质的氧化性:XY,A正确;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微粒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离子半径:W2+HZ,C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则碱性:XOH>W(OH)2,D正确。7.答案:A解析:①短周期元素中只有NaOH一种强碱,若R(OH)n为强碱,则W(OH)n+1一定不是强碱,错误;②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若HnXOm为强酸,则X为活泼非金属元素,Y也为活泼非金属元素(Z的原子序数大于Y,且处于同一周期),正确;③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Y为第ⅥA族元素,Z可能为Cl元素,最高化合价为+7,正确;④X的最高化合价为+5,若X为P,则R为金属元素,错误;⑤若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ZO3,则Z的化合价为+5价,可能为Cl元素,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②③⑤。8.答案:A解析:①可用胶头滴管将溴水滴在盛有KI淀粉溶液的试管中,根据反应现象判断氧化性强弱,正确;②用溴水和CCl4除去NaBr溶液中的少量NaI,需要先滴加溴水,除去碘化钠,然后萃取、分液,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正确;③海水提溴与海带提碘,都是先将碘元素和溴元素从化合物中置换出来,再进行提纯,均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正确;④制备粗硅的反应为2C+SiO2Si+2CO↑,错误;⑤SiO2与Al2O3均能与强碱溶液反应,Al2O3为两性氧化物,错误;⑥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错误。9.答案:A解析:分离固体和液体用过滤,从水溶液中提取碘一般用萃取的方法,步骤①、③的操作分别是过滤、萃取分液,A正确;淀粉遇I2变蓝色,遇I-不变色,因此不能用淀粉检验I-,B错误;萃取剂不能和溶质反应,且萃取剂和原溶剂不能互溶,由于乙醇能与水互溶,不能做萃取剂,C错误;碘易溶于有机溶剂,不能过滤,应该用蒸馏的方法提取碘,步骤④的操作是蒸馏,D错误。10.答案:D解析:X、Y、Z、W是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则X为碳(C);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Y为氧(O);Z元素在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则Z为钠(Na);W与Y位于同一主族,则W为硫(S)。原子半径:r(S)Y>Z,A正确;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属于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B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R(Cl)>W(S),C正确;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和水,D正确。12.答案:AC解析:翡翠是由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矿物,可表示为XY[Z2W6],其中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W为O元素;Z的单质是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则Z为Si;翡翠属于硅酸盐,X、Y化合价之和为+4,X、Y、W元素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0,且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则X为Na、Y为Al。Al在化合物中显+3价,A正确;X为Na、W为O,二者可以形成氧化钠、过氧化钠,B错误;非金属性O>Si,氢化物稳定性与元素非金属性一致,故氧元素氢化物更稳定,C正确;金属性Na>Al,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D错误。13.答案:D解析: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Z为金属元素,X、Z、W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甲、乙、丙。x、y2、z、w分别为X、Y、Z、W的单质,丁是化合物。氧化物甲能与金属单质z反应生成氧化物乙与单质x,可知甲为CO2,z为Mg,乙为MgO,x为C,y2为O2,故X为C、Y为O、Z为Mg,X、W为同一主族元素,则W为Si,丙为SiO2,w为Si,丁为CO。反应①是2Mg+CO22MgO+C,反应②是C+O2CO2,反应③是2C+SiO2Si+2CO↑,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Y为O、Z为Mg,二者对应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B错误;根据元素周期律,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氧化性越强,反应③为C将Si还原,不能说明C的非金属性强于Si,故C错误;加热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一氧化碳,故D正确。14.答案:AB解析:根据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可知,X为P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判断。一般而言,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离子半径的大小:X>Y>Z,A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XAs,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S>AsH3,B错误;Mg与沸水反应,常温下Mg与水不反应,Ca与水反应,C错误;丁是Si,其最高价氧化物为SiO2,SiO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D正确。16.答案:(1)A (2)B (3)弱 Ts2O7 (4)BD17.答案:(1)2 ⅤA H3AsO4。(2)S的最高正价为+6,最低负价是-2,二者代数和为4。元素非金属性越强,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3)在水溶液中,Br2能把SO2氧化为H2SO4。(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C、N、O、F同为第2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A项正确。F、Cl、Br、I同为ⅦA族元素,从F到I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因此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C项正确;氧化性Cl2>Br2,Cl2能从NaBr中置换出Br2,B正确。18.答案:(1)3Mg+N2Mg3N2 (2)BC(3)3Fe+8H++2NO eq \o\al(\s\up1(-),\s\do1(3)) ===3Fe2++2NO↑+4H2O(4)O2、O3 (5)SO2+2H2S===3S↓+2H2O解析:A、B、C和D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二元强酸,则D为硫元素;D的原子序数是C的2倍,则C的原子序数为8,故C为氧元素;A、C、D的最外层电子数和为13,则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3-6-6=1,且A和B为非金属元素,则A为氢元素;C的原子序数是A、B的原子序数之和,B的原子序数为8-1=7,则B为氮元素。19.答案:(1)CaCl2 4 ⅡA (2) 金刚石 石墨(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3)钠 2Na+2H2O===2NaOH+H2↑ (4)H2S+2NaOH===Na2S+2H2O解析:由题意可知X为Ca,Y为Cl,Ca位于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第ⅡA族。主族符合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的有C和S,S与Cl相邻,D为S,E为C,碳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石墨、C60。W与Y都在第3周期,W单质能从酸中置换出H2,则W是第3周期的金属元素,根据2W~H2,W为Na,2Na+2H2O===2NaOH+H2↑。20.答案:(1) (2)b (3)NH3+H2O⇌NH3·H2O⇌NHeq \o\al(\s\up1(+),\s\do1(4))+OH-,NaOH溶于水电离出OH-,使平衡向左移动,且溶解时放出热量,使NH3的溶解度减小 有白色沉淀生成 Al3++3NH3·H2O===Al(OH)3↓+3NH eq \o\al(\s\up1(+),\s\do1(4)) (4)+3解析:五种短周期元素,Y有+7、-1价,则Y为Cl元素,Z有+6、-2价,则Z为S元素;X有+5、-3价,处于第VA族,原子半径小于Cl,故X为N元素;W有最高正价+3,处于第ⅢA族,原子半径大于Cl,故W为Al元素;T有最高正价+1,处于第ⅠA族,原子半径小于N,故T为H元素。(1)Z为S元素,其质子数为16,S2-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S2-的结构示意图为。(2)Y为Cl元素,氯离子半径小于硫离子半径,a错误;氯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则HCl的稳定性强于H2S,b正确;氯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则高氯酸的酸性大于硫酸的酸性,c错误。(3)T(H)、X(N)两种元素形成的10e-分子甲为氨气,Y(Cl)、W(Al)形成的化合物乙为氯化铝。由图可知,烧瓶中发生氨水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制取氨气,试管中发生氯化铝与氨水的反应生成沉淀,制取氨气的原理为NH3+H2O⇌NH3·H2O⇌NHeq \o\al(\s\up1(+),\s\do1(4))+OH-,NaOH溶于水电离出OH-,使平衡向左移动,且溶解时放出热量,使NH3的溶解度减小,试管中的反应为Al3++3NH3·H2O===Al(OH)3↓+3NH eq \o\al(\s\up1(+),\s\do1(4)) 。(4)X为N元素,XO2为NO2,由2XO2+2NaOH===M+NaXO3+H2O可知,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4,Na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5,由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可知M中N的化合价为+3。元素TXYZW原子半径/nm0.0370.0750.0990.1020.143最高或最低化合价+1+5,-3+7,-1+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