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云南省昆明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云南省昆明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01
    云南省昆明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02
    云南省昆明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0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云南省昆明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如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
    中国古代各类手工匠人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朱熹对《论语·学而》中谈到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他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是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阐释了“中国气质”。
    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如秦国很早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要求制造者把名字刻在制作的产品上。到后来秦朝建立,国家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有这样的制度,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秦朝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代表“中国气质”的艺术品了。
    在中国历史上,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体现了特有的“中国气质”,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官窑生产的好产品呈给皇家,出现次品就要砸掉。陶瓷界有实力的厂家都坚守一个传统:仿品不能当正品出售。
    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作保证,中国历朝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在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应当弘扬,或者说找回“精益求精”的精神。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让“中国制造”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创造出新时代的“中国气质”。
    (摘编自张柏春《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
    材料二:
    为什么有人否认“工匠精神”一直深藏在民族文化中?
    “工匠精神”曾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扎根生长。千百年来,“大国工匠”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令西方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由他们凝聚起来的“工匠精神”,也不断酝酿、发酵,直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精神支柱之一。更多免费优质滋元可 家 威杏 MXSJ663 无论在庙堂上还是江湖间,每一个时代,那些巧思运筹的工匠们都成为那个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由他们生发出来的“工匠精神”亦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韩非子《五蠹》中提到的率先民“构木为巢”的有巢氏和“钻燧取火”的燧人氏,均是因为拥有了独门技艺而得以“王天下”。唐代后期的敦煌文献《二十五等人图并序》这样描述传统工匠:“工人者,艺士也……虽无仕人之业,常有济世之能,此工人之妙矣。”这是对能工善工者的歌颂,对“工匠精神”的至高认同。而在民间,工匠文化同样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尊重。正是出于这种朴素的认知,民众愿意学手艺,愿意将手艺练得越来越精湛,潜移默化中也孕育了中国工匠独特的敬业精神。
    随着“工匠精神”的蔚然成风,“工匠精神”的内涵和要义,也在历代人的推敲中逐渐显现出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是《诗经》里描述工匠制作骨器、象牙、玉石的,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述,“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精益求精,这在现代语境中,被认为是对“工匠精神”核心和精髓的表述,首次出现在历史文丛中。再后来,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七言律》中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大概日趋於新,精益求精,密益加密,本风会使然。”待到民国时期,孙中山将其扩展到近代工业,概括提炼出“精益求精”精神,这成为当代技术道德的重要规范。
    精益求精、心无旁鹜地专注于手下世界的“工匠精神”,被不断内化、延伸至更广的领域。古人们还将“工匠精神”延伸至文化创作领域,于是,就有了“匠心独运”的说法。文化创作中无论是“打磨”“勾画”,还是“描摹”“推敲”,都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文化创造中的对位呈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新时代语境下,从古老而朴素的文化源头重新出发,“工匠精神”正成为新的时代热词,而热度的背后是一场新的出发,“工匠精神”正返本开新,开创着全新的天地。
    (摘编自公晓慧《“工匠精神”是深藏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
    材料三:
    要想重建中国的“工匠精神”,需要我们深入探讨中国“工匠精神”所需要的制度保障、信仰支撑以及文化支撑。
    “工匠精神”需要用制度做保障,而传统上这个制度便是行会。首先,行业组织具有团结行业同仁、增强行业同仁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为维护行业同仁的共同利益,行会都会通过共同信仰,将行业同仁组织起来,增强抗风险能力。其次,行会还具有制定行规、整合行帮内部秩序的作用。每个行业内部都会有自己的“行规”。第三,行业组织还具有对外调节各行业及同行业内不同行帮间社会矛盾的功能。为维护各行业利益,行业间还有许多共同的“游戏规则”,如行业间“不得跨业”“不得跳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恶性竞争,即所谓“生行莫入,熟行莫出”。在同行业不同行帮间,也讲究各有各的地盘,不得相互侵吞,以免造成行帮间的无序竞争。
    作为传统,“工匠精神”需要用信仰做支撑。一个行业要想维系其自身的稳定,通常当人管不了人的时候,便会创造一个神,让神来管理,对某种神的信仰在行会秩序维系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作为传统,“工匠精神”同样需要用文化作支撑。俗话说:“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身。”在匠人眼中,技艺就是财富。为避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师傅在选徒时都非常留心徒弟的人品。而一旦收徒,师傅又会努力营造出一种家族氛围,与徒弟建立起一种形同父子般的具有宗法制特征的人际关系文化。
    (摘编自苑利《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内涵,而“匠心独运”则是“工匠精神”延伸至文化创作领域的证明。
    B.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国度,而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则难以和中国相提并论。
    C. 工匠精神能推动社会发展,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让“中国制造”成了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
    D. 曾在古代中国人生活中扎根生长的“工匠精神”,至近现代已被淡化,时至今日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这里的“文化”有别于材料三“‘工匠精神’同样需要用文化作支撑”中的“文化”。
    B. 秦朝开始实行的“物勒工名”制度和建立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都有助于秦朝制造出精湛的艺术品。
    C. “生行莫入,熟行莫出”是调节同行业内不同行帮之间的社会矛盾的“游戏规则”,即不能随便跳槽改行。
    D. 中国能够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主要得益于传统的工匠精神,当代中国的发展需要找回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 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相关观点的一项是( )
    A. 李春是隋代著名的桥梁工匠,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就是他主持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B. 《插秧歌》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拔秧、抛秧、接秧、插秧,紧张忙碌而秩序井然。农妇呼唤农夫休息一下,但他还继续坚持工作。
    C. 制作杆秤的工匠们相信,秤星分别代表北斗七星、福禄寿等,如果所造的秤亏顾客一两,制秤人就折寿一年。
    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要求全国运用统一标准的度量衡,为监管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4. 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的相关内容,谈谈如何重建我国的“工匠精神”。
    【答案】1. A 2. A 3. B
    4. ①采用总分式结构进行论证,先总说,后分说;②论证时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引证法、例证法等。
    5. ①全社会形成尊重能工巧匠创造力和贡献的良好氛围。②形成完备的质量监管体系和行业内部的监管体系。③重视重建“工匠精神”的信仰和文化支撑。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B.“而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则难以和中国相提并论”错,无中生有。材料一第一段中说的“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只是如今的现状,并没有将中国和这些国家的过去进行比较。
    C.“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让‘中国制造’成了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错。材料一最后一段说的是“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让‘中国制造’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而选项“成了”将未然变成已然,不符合客观实际。
    D.“‘工匠精神’,至近现代已被淡化”错。结合材料二第四段中的“待到民国时期,孙中山将其扩展到近代工业,概括提炼出‘精益求精’精神,这成为当代技术道德的重要规范”可知,至近现代没有被淡化。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秦朝开始实行的‘物勒工名’制度和建立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错,由材料一第三段可知,“‘物勒工名’制度”在秦国时就已经有了,并不是到秦朝时才开始实行的。
    C.“‘生行莫入,熟行莫出’是调节同行业内不同行帮之间……”错。由材料三第二段“为维护各行业利益,行业间还有许多共同的‘游戏规则’,如行业间‘不得跨业’‘不得跳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恶性竞争,即所谓‘生行莫入,熟行莫出’”可知,“生行莫入,熟行莫出”可知,是调节不同行业之间的矛盾的“游戏规则”。
    D.“……主要得益于传统的工匠精神”错,没有依据。材料一最后一段说的是“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做保证……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并没有强调哪一个更重要。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
    A.可以作为论据支撑“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这个观点,和原材料中举到的鲁班、李冰等人的例子作用相同。
    B.《插秧歌》是描写劳动的场景,强调农人的辛苦劳作,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C.可以作为论据支撑“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体现了特有的‘中国气质’,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这个观点。
    D.可以作为论据支撑“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这个观点。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
    论证上的特点一般需要从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论证角度等方面考虑。
    (1)从论证结构上分析:
    材料三第一段先总说,“要想重建中国的‘工匠精神’,需要我们深入探讨中国‘工匠精神’所需要的制度保障、信仰支撑以及文化支撑”从总的方面交代了重建中国的“工匠精神”所需的条件,为总说;
    第二段从“‘工匠精神’需要用制度做保障,而传统上这个制度便是行会”的方面,第三段从“作为传统,‘工匠精神’要用信仰做支撑”,第四段从“作为传统,‘工匠精神’同样需要用文化作支撑”分别进行阐释。
    可见,材料采用总分式结构进行论证,先总说,后分说。
    (2)论证方法上:
    在阐释的过程中,材料运用了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如“俗话说:‘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身。’在匠人眼中,技艺就是财富。为避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师傅在选徒时都非常留心徒弟的人品”,引用俗语指出在匠人眼中,技艺就是财富;
    再如“为维护各行业利益,行业间还有许多共同的‘游戏规则’,如行业间‘不得跨业’‘不得跳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恶性竞争,即所谓‘生行莫入,熟行莫出’”,此处以行业间共同的“游戏规则”为例,论证行业组织具有对外调节各行业及同行业内不同行帮间社会矛盾的功能。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中的“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分析,全社会形成尊重能工巧匠创造力和贡献的良好氛围;
    根据“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作保证,中国历朝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分析,需要形成完备的质量监管体系和行业内部的监管体系。
    根据材料三第一段则直接提出“要想重建中国的‘工匠精神’,需要我们深入探讨中国‘工匠精神’所需要的制度保障、信仰支撑以及文化支撑”“首先,行业组织具有团结行业同仁、增强行业同仁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为维护行业同仁的共同利益,行会都会通过共同信仰,将行业同仁组织起来,增强抗风险能力”“其次,行会还具有制定行规、整合行帮内部秩序的作用。每个行业内部都会有自己的‘行规’”“第三,行业组织还具有对外调节各行业及同行业内不同行帮间社会矛盾的功能”分析,重视重建“工匠精神”的信仰和文化支撑。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仲尼之将丧
    冯至
    仲尼自从春天去了以后,意味的阐珊,情绪的萧索,更甚于前年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了。那时他满心满意地想,世态是一年不如一年,我的《春秋》写到这里也尽够了。天啊!你总还可以多给我几年的生命吧;我要努力在我这未来的几年以内,把我们先哲传下来的一本《易经》整理一番;把我的哲学思想都借着这部古书表现出来,留给我的弟子们——咳,他们真是可怜,像是船没有舵,荒野浓雾中没有指南车呀。哪知到了现在,转瞬间就快要两年了,《易经》,一点儿没有着手;《春秋》,也有刻在竹板儿上的,也有涂在一卷一卷的树皮上的,错错乱乱地在他的房里堆积着,向来不曾有过一个人来过问。就是那张古琴,伴着他流浪他乡,十四年总在身边的,现在挂在壁上,不但着了许多灰尘,并且结上许多如蛛网了。他每每在黄昏时节,倚着窗子望落日,领略着自然间的音乐,正在忘记物我、融会一切之际,房子里便会发出来一种苍茫的音调,使他回转头来,目光懒懒地落在那张琴上,他这般伤感地自语,不知说了多少次了:
    当年从我困于陈蔡的故人们,死的死了,不死的也多半在远方,只剩下这张琴,寂寞无语的琴……
    二十年前,奔走齐鲁之间,追慕着古代的风光,正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实现在这乱世上最热衷的时期。
    一天独自一个人登上泰山的高峰,澄滓太清,齐鲁俱磅礴于茫茫大气之内,自己不觉得胸怀高朗:——啊,当初登上东山,觉得鲁小,现在立在泰山顶,天下并不大呀!
    现在呢,泰山依旧是那样嵯峨,可是旧日的气概一点也没有了,耳边只是缠绕着一个樵夫的哭声,凄凄婉婉地。心里忽地一片苍凉,宇宙都似乎冰化了一般,一个久已消逝了的泰山樵夫的影子,有如白衣的神显现在黑漆的夜色中,又回到他的意念之内了。
    ——樵夫啊,你是世间的至圣!当我们在泰山的幽径里相遇时,你哭得是恁般地苦闷,岩石为之堕泪,鸟兽为之惊心。我这愚蠢的人啊,我那时不但不能领会,还要问你为什么哭。樵夫啊,你说,你自伤,所以这般哀泣……茫茫天空,恢恢地轮……万物的无着无落,是这样锐敏地感动了你……你深入了人生的真髓、宇宙的奥秘;我直到今日,才能了解你!
    他的头脑眩昏,目光放出许多火花——泰山也似乎旋动起来,地在震动,远方的河水在沸腾……他颤着……——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杖被掷在一边、颓然坐在阶上了。两手托着颐。
    ——赐呀,你来了?来得怎么这么晚呢?
    他远远望见一个衣冠齐楚的人,渐渐辨别了知道是子贡以后,慈母见了远方归来的游子一般,两目射出消逝了的旧日的光芒,迎上去,紧紧地握着子贡的手。
    ——赐呀,你来得怎么这么晚呢!
    ——先生……
    ——赐呀,你看这座泰山呀。你说它有时要崩颓吗?
    ——先生……
    ——寂寞呀……赐,你日日锱铢为利,你好久不到我这里来了……
    子贡本来是因为货殖的事,由这里经过,顺便看看先生,并且想问一问他近来对于政治上的意见。哪知出乎意料,先生说出这样悲痛的话,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
    ——先生,可是病……
    ——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昨夜做了一个梦。咳,这样的梦也不止一次了。你说,前面的泰山,有崩堕的那一天吗?
    ——先生,梦是无凭的;泰山是不会崩颓,如同哲人永不陨亡一样……
    ——赐呀……
    仲尼皱纹消瘦的颊上,缀了两颗绿豆大的泪珠了。
    子贡慢慢地扶着先生又坐在台阶上,这时候太阳转到南方,被几片浮云遮护着。子贡站立在先生的身旁。等到浮云散开了以后,一只雄鸡高踞在树巅,叫起来了。
    ——赐呀,这是什么在叫?仲尼低着头。一切都在白昼的梦里迷迷蒙蒙的。
    ——先生,是一只雄鸡。
    ——啊,一只羽毛灿丽的雄鸡呀!他抬起头,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假如仲由还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下来,把它的羽毛插在他的冠上;把它的血肉来供我的馐馔。可怜他金星随着太阳一般,傍着我车尘劳碌于卫楚陈蔡的路上,一日不曾离开过我;同我一块儿受着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我又何益于他呢?他终于很惨怛地死了!
    ——我抱着我的理想,流离颠沛,一十四年——卫呀,楚呀,陈呀,……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用我一天,种种魔鬼的力恐吓着我,讽刺着我,压迫着我,四海之大,没有一个地方容我的身躯,终于不能不怀着惆怅回到我这儿时的故乡。故乡真是荒凉呵,乡音入在耳里,泪便落在襟前了。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没有一个人对我不怀着一些异殊的意味。儿时的门巷变成一片瓦砾,生遍了鬼棘向我苦笑。防山侧父母的坟茔已经被人踏平。我哪里还有读易奏瑟的心情呢。
    赐呀,我还有几天的生命呢?天也无边,地也无涯,我种种的理想,已化作一片残骸,由残骸化成了灰烬!后世呀,不可知的后世呀……
    ——后世,一定有认识先生的人……字贡寻不出另外可以安慰先生的话。这淡如白水的慰语,丝毫没引起仲尼的注意。
    ——我为什么回到这个故乡来呢?我早就应该……我为什么不死在匡人手里?为什么不死在陈蔡人的手里?那时候的死,是怎样地光荣!怎样地可以自傲!那个时候,有颜回在我身边,仲由在我身边,百十个弟子在我面前,在弦诵声中死去,韵调是怎样地悠扬,怎样地美丽呀!现在,不肯“先我死”的颜回也死了,勇健的仲由也死了,百十个弟子都各自走上自己的路了。死也要有死的时候。
    仲尼一气说尽了多少天积蓄着的抑郁,两目像着了疯狂,两手按胸,不住地咳喘,淤塞着,再也说不下去了。子贡想用旁的话路岔开,却找不出适当的词句。
    先生,该是午餐的时候了吧
    ——先生的精神太疲劳了!
    先生到房子里休息休息。
    ——我到莱圃里去剪一些菜,为先生煮汤吧!
    子贡一步三顾,不知将来究竟要发生什么变故,走到房后的菜园里去了。仲尼依然坐在门前,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远远近近,静悄得使人听着了万籁的极细微的呼吸……
    正是傍午的时分。泰山的余脉,又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了。
    (有删减)
    6.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光已逝,目睹沾满灰尘,结上蛛网的古琴,以及未能完成的著述,孔子意味阑珊,情绪低落。
    B. 文中画横线的两处文字内容相同,语气不同,传递的情感丰富,有对子贡晚来埋怨之意,更多是对其到来的期盼和欣喜。
    C. 高踞树巅的雄鸡唤起了孔子对子路的回忆,他为其命运悲叹,却又为其杀害生灵的行为而痛心。
    D. 泰山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与孔子形象相通,这一形象的设置可以让孔子在抒发自己的情感时更有依托。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冯至突破性使用破折号,以破折另引出人物语言,使文面简洁明晰,体现了作者独特的风格。
    B. 上文中“杖被掷在一边、颓然坐在阶上了”和《百合花》中新媳妇为通讯员的遗体盖上被子时“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都运用了动作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心理。
    C. 子贡的形象与仲由的形象互为衬托,同时和孔子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孔子对理想的执著坚持。
    D. 小说回忆与现实交织,如困于陈蔡、流离楚卫等回忆性片段,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孔子的人生经历,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8. 冯至笔下的孔子是孤独寂寞的,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孤独寂寞的缘由。
    9. 《仲尼之将丧》是冯至“‘抒情诗’的历史小说”代表作,孙犁称赞《哦,香雪》“从头到尾都是诗”,请结合这两篇文本,简要分析它们“诗”化的共同特点。
    【答案】6. C 7. C
    8. ①政治理想无法实现;
    ②追随他多年的弟子或逝或远行;
    ③被乡人排挤;
    ④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
    9. ①小说情节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曲折的故事,《香雪》捕捉了几个小的生活场景,折射出边远山村火车开通后的新变化,《仲尼》着重叙写了孔子和子贡见面交流的场景。
    ②通过重点刻画人物心理来塑造人物形象,有较强的抒情性(可在文中摘录举例)。
    ③环境描写充满诗化的意境,如《香雪》中对铁轨的描写,《仲尼》对屋外云、山的描写。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却又为其杀害生灵的行为而痛心”理解错误。依据原文“可怜他金星随着太阳一般,傍着我车尘劳碌于卫楚陈蔡的路上,一日不曾离开过我;同我一块儿受着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我又何益于他呢?他终于很惨怛地死了”可知,孔子对仲由一直追随自己、而自己却没有给仲由什么好处而感到痛心。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C.“互为衬托”分析错误。文章描写了子贡形象和仲由形象,但作者写这两个人物并不是互为映衬的关系;且子路的形象与孔子并未形成对比,文章写子路一直追随孔子,为了实现孔子的理想而奋斗。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①由“我抱着我的理想,流离颠沛,一十四年——卫呀,楚呀,陈呀,……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用我一天,种种魔鬼的力恐吓着我,讽刺着我,压迫着我,四海之大,没有一个地方容我的身躯,终于不能不怀着惆怅回到我这儿时的故乡”可知,政治理想无法实现;
    ②由“当年从我困于陈蔡的故人们,死的死了,不死的也多半在远方,只剩下这张琴,寂寞无语的琴……”可知,追随他多年的弟子或逝或远行;
    ③由“故乡真是荒凉呵,乡音入在耳里,泪便落在襟前了。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没有一个人对我不怀着一些异殊的意味”可知,被乡人排挤;
    ④由“同我一块儿受着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可知,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章体裁特点和审美意蕴的能力。
    从情节看,这篇小说没有明显的故事情节,“他远远望见一个衣冠齐楚的人,渐渐辨别了知道是子贡以后,慈母见了远方归来的游子一般,两目射出消逝了的旧日的光芒,迎上去,紧紧地握着子贡的手”“子贡慢慢地扶着先生又坐在台阶上,这时候太阳转到南方,被几片浮云遮护着。子贡站立在先生的身旁”着重叙写了孔子和子贡见面交流的场景。《哦,香雪》是一篇充满诗情的小说。它没有严密的故事,没有曲折的情节,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捕捉了几个小的生活场景,折射出边远山村火车开通后的新变化。
    从刻画人物看,本文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使用了大量篇幅,如“那时他满心满意地想,世态是一年不如一年,我的《春秋》写到这里也尽够了。天啊!你总还可以多给我几年的生命吧;我要努力在我这未来的几年以内,把我们先哲传下来的一本《易经》整理一番……”“当年从我困于陈蔡的故人们,死的死了,不死的也多半在远方,只剩下这张琴,寂寞无语的琴……”等,这样就有较强的主观性抒情性,作品充满诗化的意境。《哦,香雪》小说精心塑造了香雪这一典型形象,写了一个生活在封闭、落后、贫瘠的山村少女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不以情节冲突来描写而是着重从心理描写来塑造。
    从意境看,本文“这时候太阳转到南方,被几片浮云遮护着”“泰山的余脉,又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了”对屋外云、山的描写充满诗化的意境。《哦,香雪》有诗的形象、诗的韵律、诗的语言。在作者笔下,无论是山、水、月色、草木、小溪、隧道还是两条纤细的铁轨,都充满了深深的情意,它们有灵性,它们懂得香雪的心思和愿望。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彼人臣之公,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当公法则不阿亲戚,奉公举贤则不避仇雠,忠于事君,仁于利下,推之以恕道、行之以不党,伊、吕是也。
    赵宣子言韩献子于晋侯曰:“其为人不党治众不乱,临死不恐。”晋侯以为中军尉。河曲之役,赵宣子之车干行,韩献子戮其仆。人皆曰:“韩献子必死矣,其主朝升之,而暮戮其仆,谁能待之?”役罢,赵宣子觞大夫,爵三行,曰:“二三子可以贺我。”二三子对曰:“不知所贺。”宣子曰:“我言韩厥于君,言之而不当,必受其刑。今吾车失次而戮之仆,可谓不党矣,是吾言当也。”
    晋文公问于咎犯曰:“谁可使为西河守者?”咎犯对曰:“虞子羔可也。”公曰:“非汝之仇也?”对曰:“君问可为守者,非问臣之仇也。”子羔见咎犯而谢之曰:“幸赦臣之过,荐之于君,得为西河守。”咎犯曰:“荐子者,公也;怨子者,私也。吾不以私事害公事,子其去矣,顾吾射子也!”
    楚令尹子文之族有干法者,廷理拘之,闻其令尹之族也,而释之。子文召廷理而责之曰:“吾在上位以率士民士民或怨而吾不能免之于法。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缘吾心而释之,是吾不公之心,明著于国也:执一国之柄,而以私闻,与吾生不以义,不若吾死也。”遂致其族人于廷理,曰:“不是刑也,吾将死。”廷理惧,遂刑其族人。成王闻之,不及履而至于子文之室曰:“寡人幼少,置理失其人,以违夫子之意。”于是黜廷理而尊子文,使及内政。国人闻之曰:“若令尹之公也,吾党何忧乎?”乃相与作歌曰:“子文之族,犯国法程。廷理释之,子文不听。恤顾怨萌,方正公平。”
    (节选自《说苑·至公》,有删改)
    10.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把需要停顿处对应的字母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吾A在B上C位D以E率F士G民H士I民J或K怨L而M吾N不0能P免Q之R于S法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吾言当也”与《短歌行》“对酒当歌”中的“当”含义相同。
    B. “闻其令尹之族也”与《师说》“士大夫之族”中的“族”含义相同。
    C. “遂致其族人于廷理”与“而致千里”(《劝学)两句中“致”字含义不同。
    D. 黜:废掉官职,表示相同或相近意思的还有“罢”“免”“擢”“夺”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宣子向晋侯推荐韩献子,认为韩献子为人公正,不拉帮结派,御下有法,临危不惧,晋侯就让韩献子做了中军尉。
    B. 楚国令尹子文为正国法,不惜将族人杀了,都城里的百姓知道此事后都作歌传唱,表达内心对子文公正的肯定、赞美。
    C. 楚国令尹子文的宗族中有人不守国法,管理刑狱的官员将这个人拘押了,但听说是令尹子文的族人后又释放了他。
    D. 咎犯向晋文公举荐了仇人虞子羔去做西河的郡守,此举让晋文公惊讶不已,也让虞子羔深受感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于事君,仁于利下,推之以恕道、行之以不党,伊、吕是也。
    (2)吾不以私事害公事,子其去矣,顾吾射子也!
    14. 某地在组织党员学习时有如下发言,请你结合选文,为发言提供两条充分合理的论据。要求句式整齐,富有语势。
    ……为持续推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党员干部还应向古人学习:学习韩献子不结私党,诛杀不法的赵宣子车夫; 。党员干部应该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守住党纪法纪底线,守初心,秉公心,做国家、人民的好公仆。
    【答案】10. DHL
    11. C 12. B
    13. (1)用忠诚来事奉君主,用仁德来使民众得利,用宽容的品德来推行自己的措施,用不结朋党的办法来实行自己的主张,伊尹、吕尚就是这样的人。
    (2)我不能因为私事而损害公理,你还是赶快离开吧,再回头我就要用箭射杀你了!
    14. 示例:学习咎犯公私分明,举荐与他有仇的虞子羔;学习令尹子文为人公正,惩治不守国法的族人。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身居高位,应做士民的表率,士民有了怨恨,那我也不能超越国法之外。
    “吾”为主语,“在”为谓语,“上位”为宾语,主谓宾句子结构齐全,D处断句;
    “以率士民”是动宾结构,中间不断开;“士民或怨”是主谓结构,中间不断开,两个“士民”中间需要断开,H处断句;
    第二个“士民”为“或怨”的主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L处断句。
    “而吾不能免之于法”中主语是“吾”,谓语是“免”,宾语是“之”,“于法”是后置状语,中间不断开。
    故DHL三处需要断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错误。得当。/对着。句意:这证明我的举荐是得当的。/面对着酒与歌。
    B.错误。宗族中的人。/一类人。句意:但听说他是令尹子文的族人。/士大夫这类人。
    C.正确。送。/到达。句意:于是他便送他的族人到管理刑狱的官员那里。/到达千里之外。
    D.错误。“擢”不是罢免官职,而是“在原官上提拔”。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B.“不惜将族人杀了”错误,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廷理惧,遂刑其族人”可知,管理刑狱的官员害怕了,于是对他的族人执法施刑,而不是令尹子文杀了族人。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利”,使……得利、获利;“党”,结朋党;“是”,这样。
    (2)“以”,因为;“其”,表示祈使语气,还是;“顾”,回头。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根据“荐子者,公也;怨子者,私也。吾不以私事害公事,子其去矣,顾吾射子也!”可知,咎犯公私分明,不计私怨,向晋文公举荐了仇人虞子羔去做西河的郡守,此举让晋文公惊讶不已,也让虞子羔深受感动,可见其公私分明。
    根据“执一国之柄,而以私闻,与吾生不以义,不若吾死也”“遂致其族人于廷理,曰:‘不是刑也,吾将死。’廷理惧,遂刑其族人”可知,楚国令尹子文的宗族中有人不守国法,管理刑狱的官员将其释放了,而令尹子文为正国法,不惜将族人交给管理刑狱的官员,让他绳之以法,可见其为人公正。
    然后根据题干要求,这三个人中后两人的事例根据第一个句子表达特点整理成“学习(咎犯、令尹子文)的……,……”的整齐句式。
    参考译文:
    那做臣子的公正表现在,处理国事不经营私人的利益,身在君主之门就不计较财利,在国法面前不袒护亲戚,奉行公事推举贤能不排弃仇敌,用忠诚来事奉君主,用仁德来使民众得利,用宽容的品德来推行自己的措施,用不结朋党的办法来实行自己的主张,伊尹、吕尚就是这样的人。
    赵宣子向晋侯推荐韩献子说:“韩献子为人不结朋党,治理众人有条不紊,面对死亡毫不畏惧。”晋侯就让韩献子做了中军尉。在河曲的战斗中,赵宣子的车驾冲撞了队伍的行列,韩献子杀了他的车夫。人们都说:“韩献子这次死定了,他的主子早上提拔了他,到晚上就杀了主子的车夫,谁能容忍这样的事呢?”战斗结束后,赵宣子请大夫饮酒,酒过三巡,他说:“你们应该祝贺我。”那些大夫说:“不知道该祝贺什么。”赵宣子说:“我曾向君王举荐韩献子,如果举荐不当,一定会受到处罚。这次我的车驾乱了次序,韩献子杀了我的车夫,可算是不结朋党了,这证明我的举荐是正确的。”
    晋文公向咎犯问道:“谁人可以派去做西河的郡守?”咎犯回答说:“虞子羔可以。”晋文公问:“他不是你的仇人吗?”咎犯回答说:“国君问的是可以做西河郡守的人,并没有问我的仇人是谁。”虞子羔拜见咎犯并感激说:“多承您赦免了我的过错,向君王推荐了我,使我能做西河郡守。”咎犯说:“我举荐你,是为了公事;我怨恨你,是因为私事。我不能因为私事而损害公理,你还是赶快离开吧,再回头我就要用箭射杀你了!”
    楚国令尹子文的宗族中,有违犯了国法的人,管理刑狱的官员拘押了他,但听说他是令尹子文的族人,又释放了他。子文召见刑狱官并责备他说:“我身居高位,应做士民的表率,士民有了怨恨,那我也不能超越国法之外。现在我的族人犯法很明显,如果让刑狱官迎合我的心意而释放了他,这就使我不公正的心,明显地暴露在国人面前。执掌一国的权柄,却以私心闻名,与其让我活着不按原则办事,不如让我去死。”于是他便送他的族人到管理刑狱的官员那里,并说:“不惩处这人,我将去死。”管理刑狱的官员害怕了,于是对他的族人执法施刑。楚成王知道了这件事,来不及穿上鞋就赶到子文的家中,说:“我太年轻,任命刑狱官用人失当,违背了先生的心愿。”于是楚成王罢黜了管理刑狱的官员使子文地位更尊崇,让他管理王室内部事务,都城的人知道这件事后说:“像令尹这样的公正,我们这些人还担心什么?”于是互相传唱:“子文的族人,违犯国法章程,刑狱官放了他,子文不答应。顾恤百姓的怨恨,多么正直公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①。
    少小虽非投笔吏②,论功还欲请长缨③。
    【注】①蓟城:唐朝的边疆重镇。②投笔吏:指汉人班超,曾投笔从戎,终以功封侯。③请长缨:指汉代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一个“惊”字道出了客子的感受,接着用“笳鼓喧喧汉将营”来描述军中不断传来鼓角声,使人感到浓重的战争气氛。
    B. 颔联描写严冬暮色时的景象,闪着寒光的万里积雪、空中高高飘扬的旌旗,动静结合,所选意象雄奇阔大,景象雄壮奇丽。
    C. 尾联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班超投笔从戎,一是终军请缨,言简意丰,使情感表达丰富并且含蓄蕴藉,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D. 这首诗歌从军事上落笔,着大勾画了山川形胜。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感奋人心。
    16. 《唐贤三昧集笺注》言此诗:气格雄浑,以为盛唐正声洵然。本诗是如何体现雄浑的气格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选择“燕台”“笳鼓”“汉将营”“三边”“危旌”“沙场烽火”“胡月”,“蓟城”等边塞典型的意象,雄伟壮丽,营造出雄浑开阔的意境。
    ②人物塑造上,诗歌通过描绘笳鼓喧闹旌旗高扬烽火直冲云霄的沙场景象,展现军队严整的军容军纪以及将士戍边卫国的昂扬的精神面貌。
    ③情感抒发上,尾联借豪迈的典故抒发豪壮的报国之志。“投笔吏”“请长缨”借典抒怀,抒发诗人渴望投身军旅,安边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严冬暮色时的景象”错误,诗中“曙色”指早晨破晓之时的天色,不是暮色。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气格雄浑”指诗的气韵和风格雄健浑厚。
    ①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这是一首边塞戍边诗,诗人初来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游目纵观,眼前“燕台”“笳鼓”“汉将营”“三边”“危旌”“沙场烽火”“胡月”“蓟城”等边塞典型的意象,描写汉营中笳鼓喧喧,震天动地;边塞万里的积雪、飘扬的旌旗等景色雄奇伟丽;虽然烽火连天,但是蓟门稳如磐石,异常雄壮,营造出雄浑开阔的意境。
    ②人物塑造上:颔联“万里寒光”突出了戍边将士条件的艰苦,但“动危旌”又突出边疆将士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让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笳鼓喧喧”呈现出的是笳鼓喧闹的热闹场面,是意气昂扬,军威赫然,军中不断传来鼓角声,显示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责任如此重大的情况下,边防军队却是意气昂扬,表现将士戍边卫国的昂扬的精神面貌。
    ③情感抒发上:诗人虽则早年并不如东汉时定远侯班超初为佣书吏(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定西域三十六国,可是登台后见此三边壮气,却也雄心勃勃,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一下奇功了。尾联连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抒发了想要投笔从戎,安边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景物描写是古典诗文中的重要内容,《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表现了谢灵运居住过的地方的景物特点;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通过描写宅地周围植物缭绕丛生来表明谪居地环境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
    (2)《师说》中在说明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后用“___________”表明孔子曾向几位老师请教过;并将几位老师的才德与孔子进行比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人物不可不饰”,人物形象的刻画在诗文中也颇具匠心,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用战船烧成灰烬来侧面烘托周瑜战功赫赫的形象;《归园田居》(其一)“________”来表明陶渊明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
    【答案】 ①. 渌水荡漾清猿啼 ②. 黄芦苦竹绕宅生 ③.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④. 其贤不及孔子 ⑤. 樯橹灰飞烟灭 ⑥. 少无适俗韵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渌”“漾”“宅”“苌弘”“聃”“樯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9月23日晚,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之外,流光汇聚,超过一亿名网民“数字火炬手”在钱塘江上凝聚为一个矫健的巨形人像,“他”手持“薪火”,踏着滚滚钱塘江水,奔着“潮涌”而去。②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之内,随着主火炬塔缓缓抬起,“数字火炬手”举起手中的“薪火”与最后一棒火炬手汪顺一起,以“数实融合”的方式点燃了杭州亚运会主火炬。③这让亿万观众沉浸式参与其中,切身体会到科技与体育的完美融合、数字技术与文艺盛宴的双向奔赴。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主创团队围绕“潮起亚细亚”为主题,融入典型的浙江符号、杭州意象,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寻灵感,借助数字科技的力量,彰显东方美学的独特吸引力与感染力。“数字之湖”的核心亮点在于:它以千年文明与现代技术的碰撞,演绎出一幅幅中国式浪漫的唯美画卷;以东方美学与国际视野的交融与共生,舒展出一帧帧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图景;以观众与演员相融合,营造出一个个感染国内外观众的国风场景。
    杭州,这座千年古都,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之下,已为世界人民奉上一场别开生面的亚运会开幕艺术盛宴。我们相信,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杭州亚运会也一定能为运动健儿创造优秀的竞技环境。
    18. 文中画线句中的“双向奔赴”一词作为网络用语,但在此处却用得非常精当,请结合句子分析其妙处。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减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愿意。
    20. 小丽和小明在讨论文中第一自然段②句中“数字火炬手”一词的双引号的用法,小明认为是特殊含义,小丽认为是特定称谓。请你说一说你同意谁的看法,并说明原因。
    【答案】18. ①“双向奔赴”是网络流行语,形容爱情中两人互相爱慕、互相努力靠近。②在文中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数字技术与文艺盛宴互相配合,相得益彰的完美效果。③同时,作为网络流行语,“双向奔赴”和文章所表现的内容杭州亚运会的科技感相匹配。
    19.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主创团队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寻灵感,融入典型的浙江符号、杭州意象,借助数字科技的力量,彰显东方美学的独特吸引力与感染力。
    20. 我同意小丽的说法。因为文中用“数字”一词点明了“火炬手”的特点数字化,这是为亚运会这一活动专门设计的“火炬手”的专有名称。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分析和理解词语词义的能力。
    首先解释“双向奔赴”作为网络流行语的意思。“双向奔赴”是网络流行语,形容爱情中的两人互相爱慕、互相努力靠近。
    然后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双向奔赴”的语境义。文中“科技与体育的完美融合、数字技术与文艺盛宴的双向奔赴”,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科技与体育”和“数字技术与文艺盛宴”赋予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数字技术与文艺盛宴互相配合,相得益彰的完美效果。
    结合“‘数字火炬手’举起手中的‘薪火’与最后一棒火炬手汪顺一起,以‘数实融合’的方式点燃了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可知,“双向奔赴”作为网络流行语和文章所表现的内容杭州亚运会的科技感相匹配。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部分语病有:
    一“围绕‘潮起亚细亚’为主题”错,句式杂糅,应删去“为主题”,或者把“围绕”改成“以”;
    二是“融入典型的浙江符号、杭州意象,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寻灵感”语序不当,应调换顺序,改成“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寻灵感,融入典型的浙江符号、杭州意象”;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我同意小丽的说法。
    然后分析原因。“数字火炬手”中“数字”一词,点明了“火炬手”的特点是数字化,即超过一亿;文中用“数字火炬手”这一名称是专门称呼为亚运会设计的“火炬手”的名称,它象征着上亿名数字火炬手的一颗颗粒子汇聚在钱塘江上,最终组成了数字人的形象。所以,“数字火炬手”上的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健康的睡眠可以解除一天的工作和学习积累的疲劳,恢复体力和能量;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可以巩固日常的学习记忆能力。另外,(1):在白天觉醒期间,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积聚在细胞间液,睡眠时,脑脊液沿着动脉周隙流入脑内组织,与脑内组织间液不停交换,并将细胞间液体的代谢废物带至静脉周隙,随即排出大脑。
    足够的睡眠时间是睡眠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时长 ① ,总的来说,年龄越小睡眠需求越多,多数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睡眠7~8小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熬夜”成了现代生活中一种 ② 的行为现象。熬夜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被动熬夜,(2)。前者是指因工作学习需要不得不熬夜或“失眠”后不得不被动选择熬夜。而后者是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主动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当健康睡眠被偷走,不良后果便 ③ :熬夜会影响记忆的巩固,长期熬夜会增加罹患痴呆的风险。为了我们能有一个健康的大脑,(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足够的睡眠时间。
    21. 请在文中画横线序号①②③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2. 请在文中画横线序号(1)(2)(3)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答案】21. ①因人而异
    ②司空见惯
    ③接踵而至 22. (1)睡眠还可以清除大脑的代谢产物
    (2)一类是主动熬夜
    (3)请拒绝长期熬夜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处,根据“总的来说,年龄越小睡眠需求越多,多数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睡眠7~8小时”可知,这里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睡眠时间需求,可填入“因人而异”。因人而异: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②处,语境要表达的意思是“熬夜”是现代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故可填入“司空见惯”。司空见惯:比喻常见之事,不足为奇。
    ③处,“当健康睡眠被偷走”后面要表达的内容应“不良后果”就接着出现了,可填入“接踵而至”。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人接连而来或事情持续发生。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在白天觉醒期间,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积聚在细胞间液,睡眠时,脑脊液沿着动脉周隙流入脑内组织,与脑内组织间液不停交换,并将细胞间液体的代谢废物带至静脉周隙,随即排出大脑”是对前面句子的解释,主要说的是睡眠可以清除大脑的代谢产物,故承接前面的句式“可以……可以……”,此处应填入“睡眠还可以清除大脑的代谢产物”这样的内容。
    第二处,根据“熬夜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被动熬夜”可判断,此处应是说另一类熬夜的原因,又根据“而后者是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主动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可知,这一类是主动熬夜,故可填入“一类是主动熬夜”。
    第三处,根据“熬夜会影响记忆的巩固,长期熬夜会增加罹患痴呆的风险”可知熬夜的坏处,又根据“为了我们能有一个健康的大脑”“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足够的睡眠时间”来分析,这里是要让我们不要熬夜,因此可填入“请拒绝长期熬夜”这样的内容。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安土重迁,黎民之性。”(《汉书·元帝纪》)安于故土生活,不愿轻易迁居异地,这是中国人的民族性。
    材料二:传统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下人离不了泥土;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土”在我们文化里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以上材料引发你对乡土本色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演讲稿,用于学校“时代青年讲坛”演讲。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乡愁魂绕华夏,乡土浸润中华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很荣幸代表高三学生在“时代青年讲坛”发言。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乡愁魂绕华夏, 乡土浸润中华”。
    黄土地,绿田畴,是我们乡土本色的外在表现;相思豆,连丝藕,是我们乡土本色的内在精神。安土重迁是我们的乡土本色,这里的“土”有祖辈适应了的味道,也有乡愁萦绕的精神。而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脚踩乡土,心系乡愁,从这里出发,也将要回到这里再续繁华。
    乡愁魂绕华夏,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那些脚踩乡土的人,走的再远,也记得回家。苏武的脚步,走不尽华夏的沃土,即使远去了乡土的味道,也凭忠诚的乡愁等到了故里的容纳;科学的边界,早已超越了国别,可即便高薪的诱惑也抵不过乡土的嘱托,无数个“他”早已回国;青年的梦想,跨越了乡土的阻隔,可追梦的回眸,发现乡愁是梦想的母亲河,你看,大学生村官让乡土更有特色。是啊,乡土里生长的你我,乡愁便是我们的特色。
    乡土浸润中华,土的束缚亦是心的归属,哪一位华夏儿女,不留恋乡土的温度?
    那北国的秋啊,怎的让他舍下生命的三分之一去换?是扫帚的丝纹,是乡土的呼唤。乡土的浸润,在你的黄皮肤,即便洋装穿在身;乡土的浸润,在你的味蕾,哪怕山南海北;乡土的浸润,在你的每一个节日,只因“遍插茱萸少一人”。于是,在当今的社会,你会在彼地听到此乡的乡音;于是,在当今的网络,你会见到视频通话那端故乡的叮咛;于是,在每逢佳节的时候,机场和车站挤满了归乡的游子。是啊,安土重迁的你我,深深留恋乡土的温度。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一般来说,我们安于故土生活,不愿轻易迁居异地;但,如果生活所迫,梦想召唤,祖国需要,我们也会带着乡愁上路,踏遍万水千山。但乡愁却会永相伴,那乡音,那乡情,那一蔬一饭,都是乡土的挂牵。这是中国人的民族性,我们的根在乡土。运-20赴韩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带英雄们回归祖国的乡土,就是华夏共情乡土的最好见证。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当代青年正值逐梦华年,无论我们走得多远,请记得母语是我们唯一的行李,乡音是我们不变的行囊,乡愁是我们永恒的挂牵。
    脚踩乡土,心系乡愁,让我们出发时更有力量,让我们奋斗时更有目标!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提出中国人的民族性——安土重迁;材料二提到传统中国社会的乡土性,我们的民族和乡土密不可分,泥土中长出了光荣的历史。这里的“土”象征着“乡下人”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思想观念等方方面面,而“乡下人”其实正是众多平凡普通的“老百姓”,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那么对于一个国家、民族来说,传统文化就是他们的“命根子”,所以这里的“土”其实意味着“传统文化”,而“土”之于“乡下人”的意义也就是“传统文化”之于国人的意义。同时结尾提出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其实就是受到乡土性的制约。情景任务是为学校“时代青年讲坛”作演讲,要求写一篇演讲稿。
    结合材料二,“从土里长出过光荣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以及材料二中“传统中国社会”,我们可以推演得出以下信息:传统中国社会中的乡土观念长出了我们的优秀传统,精神底蕴,是我们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比如眷恋乡土,热爱故园;同时乡土观念带来的某些弊端陋习,如安于故土,不追求变迁,必将束缚我们的发展。由此分析作为时代青年,面对乡土本色,在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时,应该怎样去做。
    写作时,首先要注意把握材料一“安土重迁”的内涵,把握材料二“土”与人的关系,以及“土”在我们文化里的重要地位。然后把两则材料与“乡土本色”主题结合起来,突出“安土重迁”是“乡土本色”这个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作辩证思考,既肯定“乡土本色”对中华民族绵延存续的重要意义,也指出其存在一些不合时宜之处。然后,则应结合自己时代少年的身份,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乡土本色”。比如,若将自我与乡土结合,可说乡土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本色,是我们的根;在新时期,我们要守住我们的乡土,必须解开束缚,维新立命。若对乡土存在部分质疑,则可说我们心怀热土,但更要志在四方,乡土有荣光,有价值,但也有束缚,新时代青年要志在四方,勇于闯荡,同时不忘家乡。写作时注意发言稿的格式要求。
    立意:
    1.展翅高飞,心系故园。
    2.心向蓝天,根植黄土。
    3.安土重迁,不忘本色。
    4.志四方,心怀热土。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2,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02,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4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