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景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景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Ca-40 Cl-35.5 Mn-55 K-39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汽油挥发B. 食物腐烂C. 水沸腾D. 石蜡熔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汽油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食物腐败,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水沸腾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石蜡熔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熄灭酒精灯B. 移走蒸发皿
C. 放入块状固体D. 溶解药品
【答案】C
【解析】
【详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块状固体时,应“一横二放三慢竖”,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更多免费优质滋元可 家 威杏 MXSJ663 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3. 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能作保护气
B.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被点燃
C. 二氧化碳有毒,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D. 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78%
【答案】A
【解析】
【详解】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能作保护气,故正确;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氧气能助燃,故错误;
C、二氧化碳没有毒,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故错误;
D、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错误;
故选:A。
4.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生理盐水B. 高锰酸钾C. 富氧空气D. 井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生理盐水中含有氯化钠、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B、高锰酸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正确;
C、富氧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D、井水中含有水和微量矿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故选B。
5.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反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m)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用图像表示,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故选A。
6.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B. 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C. 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证明氧气的体积约为空气体积的
D. 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红磷熄灭后,不能立刻打开弹簧夹,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时会观察到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证明氧气的体积约为空气的体积的五分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将氧气消耗完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7.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化学方法可把水变成汽油
B. 电解水实验中负极得到氢气
C. 自来水厂净水常用明矾作絮凝剂
D. 水污染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答案】A
【解析】
【详解】A、汽油中含有碳元素,水中不含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不能用化学方法把水变成汽油,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电解水实验“正氧负氢”可知,负极得到的氢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来水厂净水常用明矾作絮凝剂,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并加速其沉降,达到净水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8. 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A. 花香四溢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 N2和2N2中右下角数字意义相同,都表示一个氮分子中含2个氮原子
D. 一氧化碳和碳都有还原性,因为它的分子中都含有碳原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N2和2N2中右下角数字意义相同,右下角的2均表示一个氮分子中含2个氮原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D、一氧化碳和碳都有还原性,一氧化碳和碳都具有还原性,一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的,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分子中都含有碳原子,如碳酸分子中也含有碳原子,不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9. 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对应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为非金属元素B. 该原子的中子数为13
C.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D. 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y=10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元素周期表小方格可知,元素为13号元素,为铝元素,铝带“钅”属于金属元素,A错误。
B、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6.98-1314,B错误。
C、元素为13号元素,为铝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错误。
D、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x=2+8+y,故x-y=10,D正确。
故选:D。
10.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可能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能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B. 原子和离子之间可以通过得失电子相互转化
C. 分子、原子、离子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会发生改变
D. 离子只能构成化合物,无法构成单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分子可能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能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如:氧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此选项正确;
B、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也可以通过得失电子转化为原子,此选项正确;
C、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会发生改变,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离子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改变,此选项错误;
D、阴离子与阳离子构成物质,所以离子只能构成化合物,无法构成单质,此选项正确。
故选C。
11. 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必备知识,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表示2个氧分子
B. :表示一个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C. :表示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
D.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O可表示2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Fe2+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化合价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可表示铜元素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D、CO2可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2. 黑球和白球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方框内表示的物质种类分别是( )
A. 化合物单质混合物B. 单质化合物混合物
C. 化合物混合物单质D. 单质混合物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微观示意图的掌握。
【详解】第一幅图只有一种分子且由同种原子构成,单质;第二幅图只有一种分子但由不同原子构成,为化合物;第三幅图有两种分子,为混合物。
故选B。
【点睛】根据分子种类进行判断。
13. 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时,通过嚼生姜御寒。生姜中含有的姜油酮(C11H14O3)在一定程度上有镇痛、解热及抗炎作用。下列有关姜油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三种非金属元素组成B. 含有28个原子
C. 相对分子质量为194gD. 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6:1:8
【答案】A
【解析】
【详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姜油酮(C11H14O3)是由碳、氢和氧三种非金属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姜油酮(C11H14O3)分子是由11+14+3=28个原子构成,说法错误;
C、姜油酮(C11H14O3)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一般省略不写,说法错误;
D、姜油酮(C11H14O3)碳、氢、氧原子个数比=11:14:3,说法错误;
答案:A。
14. 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镁与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该反应方程式正确,故A正确,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选项中缺少沉淀符号,故该反应方程式为:,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选项中缺少反应条件,故该反应方程式为:,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选项中缺少气体符号,故该反应方程式为:,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 华为开创了“中国芯”时代。“中国芯”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硅反应制硅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iCl4Si+4X,其中X的化学式为
A. HClB. Cl2C. H2OD. SiH2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氢、硅、氯原子个数分别为4、1、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硅、氯原子个数分别为0、1、0,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则4X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4个氯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Cl。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16. 将下列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5
B. 甲和乙为反应物
C. 丙可能是催化剂
D. 甲、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2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表格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30+20+5+0=14+16+a+20,a=5,故说法正确;
B、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甲质量减少了16克,是反应物;乙质量减少了4克,是反应物;故说法正确;
C、反应后丁质量增加了20克,是生成物;甲质量减少了16克,是反应物;乙质量减少了4克,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是做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故说法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和生成的丁的质量比为16:4:20,不知道甲、乙、丁的化学计量数,无法确定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7. 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石墨质软,金刚石坚硬,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除去CO2中少量的CO,可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 在室内放一盆水可以防止CO中毒
D. CO和CO2都是大气污染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石墨质软,石墨是层状结构,金刚石坚硬,金刚石是网状结构,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不反应,不能除去CO2中少量的CO,说法错误;
C、在室内放一盆水不可以防止CO中毒,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说法错误;
答案:A。
18. 如图所示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甲:软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B. 乙:木条的燃烧现象不同,说明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中O2的含量不同
C. 丙:纸天平向右倾斜,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 丁: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易分解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使塑料瓶内压强变小,大气压作用下使软塑料瓶变瘪,不能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故A符合题意;
B、木条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根据木条的燃烧现象不同,说明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纸天平向右倾斜,是因为右侧的质量大于左侧的质量,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C不符合题意;
D、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是因为溶液中不再含有酸,说明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 下列方法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
A. 闻气味B. 观察颜色
C. 倒入澄清石灰水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氮气和二氧化碳均没有气味,所以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由于氮气和二氧化碳均没有颜色,所以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氮气不能,倒入澄清石灰水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D、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伸入燃着的木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0. 2022年4月29日《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B. 反应前后共有三种氧化物
C. 丙物质由8个原子构成
D. 反应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2∶1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反应的方程式是:。
【详解】A、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物质,则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错误;
B、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前后有CO、H2O两种氧化物;错误;
C、根据微观示意图,丙物质的化学式是C2H4O2,则一个丙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错误;
D、根据方程式,甲是CO,丁是氧气,则反应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2∶1,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21. 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填空:
(1)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气体_______(写化学式)。
(2)构成氧气的粒子是(写化学式)_______。
(3)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
(4)小新同学从翠湖取回水样,用自制净水器处理,净水器中活性炭可以_______(选填“吸附”或“蒸馏”)水样中的异味和色素,所得的水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纯水。
【答案】21. CO 22. O2
23. +6 24. ①. 吸附 ②. 不是
【解析】
【小问1详解】
一氧化碳有毒,且易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气体CO。
【小问2详解】
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构成氧气的粒子是O2。
【小问3详解】
设高铁酸钠(Na2FeO4)铁元素的化合价为,,,高铁酸钠(Na2FeO4)铁元素化合价为+6价。
【小问4详解】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良好的吸附性,可以吸附颜色、气味和部分可溶性杂质,净水器中活性炭可以吸附水样中的异味和色素,所得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水。
22. “碳家族”的成员很多,用途很广。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的原因是_______。
(2)用于制作铅笔芯的碳单质是_______。
(3)金刚石可装在玻璃刀刀头上切割玻璃,利用的金刚石物理性质是_______。
【答案】22. 活性炭疏松多孔的结构
23. 石墨 24. 金刚石硬度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活性炭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气味和色素;
【小问2详解】
石墨呈深灰色,质软,可用于制作铅笔芯;
【小问3详解】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用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了其硬度大。
23.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实验,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最右边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
(2)一段时间后,如果乙装置中玻璃管b内收集到15mL气体,则在相同条件下玻璃管a内应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mL;玻璃管_______(选填“a”或“b”)中产生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更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丙图中,从胶头滴管中挤入少量浓氨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_______,该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装置右端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
【答案】(1) ①. 黑色固体逐渐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 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2) ①. 30 ②. b ③. 2H2O2H2↑+O2↑
(3) ①. 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②.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③. 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甲实验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于一氧化碳有毒,剩余的一氧化碳流入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故该实验最右边的酒精灯的作用是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小问2详解】
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气体是氢气,二者的体积比为1:2,由乙装置图可知,a试管产生的气体较多,为氢气,b试管产生的气体较少,为氧气,若玻璃管b内收集到15mL气体,则在相同条件下玻璃管a内应收集到的气体是30mL,氧气具有助燃性,故玻璃管b中产生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更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小问3详解】
丙图中,从胶头滴管中挤入少量浓氨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酚酞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故酚酞溶液变成红色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浓氨水具有刺激性气味,挥发出氨气会污染空气,故装置右端气球的作用是防止污染空气。
24. 如图是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
(1)画出图中虚线方框内物质C的微观模型图_______。
(2)参加反应物质A与B的质量比是_______。
(3)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甲烷前,应该先_______。
【答案】24. 25. 1:4
26. 验纯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图可知,A为甲烷(CH4),B为氧气(O2),D为水(H2O),则C为二氧化碳(CO2),故填: ;
小问2详解】
甲烷和氧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所以参加反应的物质A与B的质量之比是:(12+1×4):(2×16×2)=1:4,故填:1:4;
【小问3详解】
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甲烷前,应该先验纯,故填:验纯。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6分)
25.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导管要接近集气瓶底部的原因是_______,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反应的停止,可以通过关闭弹簧夹来实现,其原理是_______。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 ①. 排尽集气瓶中的空气 ②.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 ③. 将燃着的木头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证明已满
(3)弹簧夹关闭后试管内的气压变大,使两种反应物分离,停止反应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小问2详解】
导管伸至接近集气瓶底部的原因是:排尽瓶内空气(或使收集的气体更纯净);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发生反应,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验满的方法为:将燃着的木头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证明已满,故填:排尽集气瓶中的空气,使收集的气体更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将燃着的木头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证明已满;
【小问3详解】
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反应的停止,可以通过关闭弹簧夹来实现,弹簧夹关闭后试管内的气压变大,使两种反应物分离,停止反应。
26.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甲所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是___。
(2)实验乙所示,同学们观察到反应前后天平平衡,但小柯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___,用其他试剂替换氯化钠溶液,则该试剂应具备的条件是___。
(3)实验丙所示,观察到___现象时说明反应发生,可以再次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拓展设问
(4)【实验操作意外】实验甲中气球膨胀后又变瘪,天平指针随着偏右后又恢复平衡,指针偏右的原因是___。
【答案】(1) ①. 4P+5O22P2O5 ②. 反应前后天平保持平衡
(2) ①. 稀盐酸与氯化钠溶液不发生化学反应 ②. 与稀盐酸反应但不产生气体且反应现象明显
(3)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4)红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热,使气球膨胀,浮力增大,导致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解析】
【小问1详解】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左盘装置封闭,反应前后天平保持平衡,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小问2详解】
稀盐酸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两溶液混合前后天平平衡,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左盘装置不封闭,产生空气会逸散到空气中,使天平右倾,氯化钠溶液换为可与稀盐酸反应、不产生气体、反应现象明显的试剂,即可证明。
【小问3详解】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观察到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且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时,说明反应发生,可以再次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小问4详解】
实验甲中,红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热,使气球膨胀,气球的浮力增大,导致天平指针向右偏转,冷却至室温后,气球变瘪,气球的浮力变小,又恢复平衡。
27. 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写出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收集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红热的木炭按图乙进行操作,该实验的探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要控制___________一致。
(3)实验甲选择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观察到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操作上可能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2KClO32KCl+3O2↑ ②. 反应开始前集气瓶内未装满水
(2) ①. 探究氧气浓度对燃烧的影响 ②. 木炭在空气中红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③. 木炭的形状、质量
(3) ①.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②. 反应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槽
【解析】
【小问1详解】
装置甲是固体加热制O2且通过排水法收集,试管口没有塞棉花,所以是加热KClO3制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由图可知,集气瓶内有空气,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所以收集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反应开始前集气瓶内未装满水。
【小问2详解】
图乙是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所以探究目的是探究氧气浓度对燃烧的影响,可观察到木炭在空气中红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实验时要控制木炭的形状、质量
【小问3详解】
实验甲选择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反应结束后,观察到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是因为反应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槽,可能会引起试管底炸裂。
四、计算题(5分)
28. 小华同学用图1装置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称量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相关数据如图2所示。实验结束后,欲测定反应后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并回收利用二氧化锰。请计算:
(1)实验中共制得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g。
(2)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_______。
【答案】(1)1.6 (2)解:设反应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为x
=
x=4.35g
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100%=25%
答: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25%。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故该实验中反应前后质量的差值即为产生的氧气的质量,则实验中共制得氧气的质量为19.0g-17.4g=1.6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点睛】本题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计算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30
20
5
0
反应后质量/g
14
16
a
2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景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0,河北省衡水市景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Na-23, 河北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保护母亲河,共创美好蓝天”, 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景县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反应,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大丰正在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可用于直接加热的仪器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