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梅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S-32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023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鼓励乘私家车,方便出行B. 禁用农药化肥,保护水源
C. 垃圾分类回收,保护环境D. 发展火力发电,缓解电荒
【答案】C
【解析】
【详解】A、鼓励乘私家车,方便出行,但不低碳,应提倡绿色出行,少开私家车,不符合主题;
B、农药、化肥可增产丰收,应合理使用,不应禁用,不符合主题;
C、垃圾分类回收,可保护环境,符合主题;
D、发展火力发电,缓解电荒,会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主题。
故选C。
2.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弄花香满衣”是因为
A. 分子之间有间隔B. 分子的体积很小
C. 分子在不断运动D. 分子的质量很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中被闻到。
故选C。
3.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二氧化硫B. 空气C. 碳酸D. 氧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A、二氧化硫(SO2)由氧元素和硫元素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正确;
B、空气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C、碳酸(H2CO3)由氢元素、碳元素、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错误;更多免费优质滋元可 家 威杏 MXSJ663 D、氧气(O2)只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故选A。
4. 以下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 蒸馏水B. 氯化钠C. 金刚石D. 干冰
【答案】C
【解析】
【详解】A、蒸馏水由水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D、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 红磷用作制造烟幕弹B. 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
C. 干冰可用作人工降雨D. 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
【答案】A
【解析】
【详解】A、红磷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则可用作制造烟幕弹,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去水中的色素,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则可用作人工降雨,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制作干电池的电极,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兴趣小组进行铜绿受热分解的实验探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 查气密性 B. 加入铜绿
C. 加热铜绿 D. 检验气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若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选项操作正确;
B、取用粉末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钥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再将试管竖立,该选项操作正确;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该选项操作正确;
D、检验生成的气体时,应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即将气体从长管通入,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故选D。
7. 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元素组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管和b管中气体体积比约为2:1
B. b管中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
C. 该探究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 该探究依据是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产生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a与负极相连,b与正极相连,所以a管和b管中气体体积比约为2:1,正确;
B、b管收集到的是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正确;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错误;
D、该探究的依据是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从而从水分解的产物是氢气和氧气得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正确;
故选C。
8. 下列化学用语与意义对应不正确的是
A. 氧化镁 MgOB. 2个氮分子 2N
C. 两个铵根离子 2NHD. 3个铝原子 3Al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氧元素为-2价,则氧化镁表示为MgO,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来表示一个分子,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氮分子:2N2,B选项符合题意;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铵根离子表示为,C选项不符合题意;
D、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铝原子表示为3Al,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同种元素在不同的物质中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化合价,O2、H2O和H2O2三种物质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
A -2、0、-1B. 0、-2、-1C. 0、-1、-2D. -1、0、-2
【答案】B
【解析】
【详解】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H2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H2O2在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选B。
10. 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铁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 铁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26
C.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55.85gD. 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
B、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5.85,质子数为26,所以中子数约为30,故B错误;
C、铁的相对原子总质量为55.85,故C错误;
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所以铁的核外电子数为26,故D正确;
故应选D。
11. 怀化市公安交警每逢节假日必定开展酒驾醉驾专项整治活动,交警们利用“酒精检测仪”可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为民众的健康出行保驾护航,其反应原理为C2H5OH++=+2X↑+,则X的化学式为
A. O2B. H2OC. SO2D. CO2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有2个C、18个H、37个O、4个Cr、6个S,已知生成物中有18个H、33个O、4个Cr、6个S,则2X中有2个C和4个O,X中有1个C和2个O,化学式为CO2,故选D。
12.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A. 地壳元素含量B. 物质分类模型
C. 物质组成及构成模型D. 化合物微观模型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氧、硅、铝、铁,故选项模型不正确;
B、纯净物含有1种物质,混合物含有多种物质。化合物是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纯净物和化合物是包含关系,故选项模型不正确;
C、宏观上元素组成物质。微观上,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也可变为离子,故选项模型正确;
D、化合物属于纯净物,而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图中含有2种分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模型不正确。
故选C。
13. 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A. 常见单质:氧气、氨气、氢气
B. 可以直接加热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C. 缓慢氧化:食物变质、光合作用、铁丝生锈
D.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锰、铁、钙、锌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气、氢气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氨气由氮元素和氢元素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错误;
B、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均可直接加热,正确;
C、食物变质、铁丝生锈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不易察觉的反应,属于缓慢氧化反应,光合作用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错误;
D、钙是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错误。
故选B。
14. 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转化观:O2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 微粒观: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 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 守恒观:10mL酒精中加入10mL水后,体积变为20mL
【答案】A
【解析】
【详解】A、转化观:C在O2中燃烧生成CO2,阳光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和水合成为葡萄糖,同时生成O2,正确;
B、微粒观: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错误;
C、结构观:氢原子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和2,化学性质不相同,错误;
D、守恒观:分子间存在间隔,10mL酒精中加入10mL水后,体积小于20mL,错误。
故选A。
15. 《茉莉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苏南民歌。茉莉花香气的成分有多种,乙酸苯甲酯(C9H10O2)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乙酸苯甲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乙酸苯甲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50
B. 乙酸苯甲酯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小于氧元素质量分数
C. 乙酸苯甲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 54:5:16
D. 乙酸苯甲酯由 9 个碳原子、10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乙酸苯甲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9+1×10+16×2=150,选项说法正确;
B、乙酸苯甲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9):(1×10):(16×2)=54:5:16,所以氢元素质量分数小于氧元素质量分数,选项说法正确;
C、由选项B可知,乙酸苯甲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54:5:16,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由原子构成,1个乙酸苯甲酯分子由9 个碳原子、10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6.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通入O2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O2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A. 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
B. 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D. 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乙中通入氧气前,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乙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由此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
B、通入氧气后,甲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白磷不燃烧,而乙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由此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C、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通入氧气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的红磷也不燃烧,不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睛】
17.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发现油锅起火,应立即使用冷水将其浇灭
B. 用灯帽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温度
C. 易燃物和易爆物可以与其它物质混存
D. 将煤块磨成煤粉可提高煤的燃烧利用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发现油锅起火,不可立即使用冷水将其浇灭,会造成油滴飞溅使火势蔓延,应该立即用锅盖盖灭,说法错误;
B、用灯帽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隔绝了氧气,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说法错误;
C、易燃物和易爆物不可以与其它物质混存,也不能堆得过高、过密,说法错误;
D、将煤块磨成煤粉,可以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从而提高煤的燃烧利用率,说法正确。
故选D。
18. 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 5g硫和5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二氧化硫为10g
C.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一定发生变化
D.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钉生锈是由于铁和空气中的氧气、水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参加反应的铁、氧气和水的物质的质量之和与反应后生成的铁锈的质量相等,故生成的铁锈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A错误;
B、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各物质的质量比为32:32:64,则硫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质量比是1:1,5g硫和5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二氧化硫为10g,B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C错误;
D、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此物质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故D错误;
故选B。
19.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又增加了新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将纸张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证明纸张中含有碳元素,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
C、Fe3O4是黑色固体,Fe2O3是红棕色固体,通过观察颜色,可以鉴别,故C能达到实验目的;
D、食盐水蒸发后有白色固体,蒸馏水蒸发后无任何物质,用玻璃棒蘸取食盐水,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玻璃棒上有白色固体出现;用玻璃棒蘸取蒸馏水,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玻璃棒上无残留,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20. 氢能是未来最理想能源,如图是利用ZnO和Fe2O3为催化剂分解水制取氢气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验中,需要不断加入ZnO和Fe2O3
②反应1和反应2均为分解反应
③该方法制氢涉及的能量转化是由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④实验中,将ZnO和Fe2O3粉碎,目的是使原料充分接触,提高氧气产量
A. ①B. ③C. ①③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ZnO和Fe2O3是催化剂只加一次即可。错误。
②反应1反应物有水、氧化锌、四氧化三铁多种物质,反应2反应物有氧气和ZnFe2O4。反应物都有多种,都不是分解反应。错误。
③该方法制氢涉及的能量转化是由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正确。
④实验中,将ZnO和Fe2O3粉碎,目的是使原料充分接触,但不能提高氧气产量。
③正确,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21.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CO2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
(1)“碳”排放:
二氧化碳虽然用途广泛,但排放过多会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引起_______效应。下列节能减排的建议可行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停止使用化石燃料 b.推广使用光伏发电
c.鼓励民众公交出行 d.电脑不用时长时间开着
(2)“碳”吸收:
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CO2,请写出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3)“碳”转化:
一定条件下,可将二氧化碳在催化剂表面转化成某种有机清洁燃料甲醇CH3OH可实现CO2的再利用,其反应原理如图2所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4)“碳”利用:
①各国大力提倡低碳生活,同时开发出多种二氧化碳再利用技术。如高温下用CH4与CO2反应生成H2和CO,请写出此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图3是此变化的产率与温度的关系,则从节能的角度看最适宜的温度为_______。
②超临界CO2是指温度与压强达到一定值时,CO2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研究发现超临界CO2流体和水相似,溶解能力强,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关于超临界CO2流体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它是混合物 B.它的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
C.它的分子不再运动 D.它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
【答案】(1) ①. 温室 ②. bc
(2)CO+H2O=H2CO3
(3)
(4) ①. ②. 900℃ ③. BD
【解析】
【小问1详解】
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引起温室效应;
a、化石燃料是当前人类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停止使用化石燃料是不现实的,故错误;
b、推广使用光伏发电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正确;
c、鼓励民众公交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正确;
d、电脑不用时长时间开着浪费能源,故错误;
故选bc;
【小问2详解】
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CO+H2O=H2CO3;
【小问3详解】
据图2可知,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①高温下用CH4与CO2反应生成H2和CO,化学的反应方程式为:;分析图3是产率与温度的关系可知,在900℃时产率最高;
②A、超临界CO2是指温度与压强达到一定值时,CO2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只含一种物质,它是纯净物,故错误;
B、超临界CO2和二氧化碳是同一种物质,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因此它的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故正确;
C、它的分子也是在不断运动,故错误;
D、由题干信息可知,它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故正确;
故选BD。
22. 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b.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氯酸钾完全分解后,可用溶解、过滤、蒸发、洗涤、干燥的方法分离固体混合物。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
(3)若用B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4)下列装置中,最适合用来收集氧气的是__(填字母)。
a. b. c. d.
(5)某同学在实验室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__;若换用装置G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__。
(6)高锰酸钾与草酸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酸性高锰酸钾与草酸的反应,记录以下实验数据:
①V=__。
②由实验a和实验b可知,__(填字母)。
A. 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B. 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③为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__(填实验编号)。
【答案】(1) ①. 试管 ②. 锥形瓶
(2) ①. 2KClO32KCl+3O2↑ ②. 漏斗 ③. 引流
(3)2H2O22H2O+O2↑
(4)d (5) ①. 2HCl+CaCO3=H2O+CaCl2+CO2↑ ②. 能控制反应的反生与停止 ③.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①口,木条熄灭,说明CO2已收集满
(6) ①. 3.0 ②. A ③. b、c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a为试管、仪器b为锥形瓶。
【小问2详解】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生成氧气和氯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普通)漏斗,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小问3详解】
装置B是固-液不加热型装置,可用于过氧化氢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小问4详解】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比空气的密度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a、该装置缺少出气管,不可用于收集氧气;
b、该装置为排水法,但应从短管进气,不可用于收集氧气;
c、该装置为向下排空气法,不可用于收集氧气;
d、该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可用于收集氧气。
故选d。
【小问5详解】
装置C是固-液不加热型装置,可用于稀盐酸与碳酸钙制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H2O+CaCl2+CO2↑。装置C有多孔隔板和活塞,关闭活塞,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压强增大,CO2将稀盐酸压回长颈漏斗内,稀盐酸被压到隔板以下,与CaCO3固体分开,反应停止,能控制反应的反生与停止。装置G为排空气法收集CO2,CO2比空气的密度略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G②口进气、①口出气,验满的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①口,木条熄灭,说明CO2已收集满。
【小问6详解】
①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b、c两组实验温度不同,所以需保持其他数据相同,则V=3.0。
②观察a、b两组实验,只有H2C2O4溶液和H2O的用量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且实验a中H2C2O4的浓度更大,反应所需的时间更少,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选A。
③为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控制除温度以外的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则应选择实验b、c做对比观察。
23. 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和实验室制取氧气进行了探究。
I.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
(1)实验室常用图甲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此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对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这一实验结论的现象是_______。
(2)在甲装置的基础上,同学们设计出了乙、丙两套改进装置。
①对比甲装置,乙装置中水的作用除了加速装置冷却,还能_______。
②丙装置选用容积为35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红磷的体积以及导管的体积忽略不计),将足量红磷装入试管中,注射器活塞置于20mL刻度处,并按图丙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弹簧夹紧橡皮管。若操作均正确,红磷燃烧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最终停止在_____mL刻度处。若上述步骤中,实验前未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其它步骤都不变,则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的活塞将先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最终活塞会停留在______mL刻度处。(以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计算)。
Ⅱ.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探究
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酶均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为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同学们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
【查阅资料】过氧化氢分解为放热反应:温度过商,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活性会降低。
【实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取1.5mg过氧化氢酶和8mL蒸馏水加入容器中,搅拌后塞紧橡皮塞。
③用注射器A从容器中抽出2mL气体,用注射器B将2mLH2O2溶液注入容器中,采集数据(压强传感器可测定瓶内压强),绘制压强时间关系图,直至反应结束。
④用5.6mg过氧化氢酶,1.5mg和5.6mg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获取数据如图2、图3。
(3)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用注射器A向锥形瓶内注入1mL空气,然后固定注射器A不动,若注射器B的活塞移动_____mL,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4)对比图2和图3,可知对过氧化氢分解催化效果更好的是_______。
(5)同学们推测: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可能导致实验过程中反应突然变慢。理由是_______。
【答案】(1) ①. ②. 水进入集气瓶至1刻度处
(2) ①. 缓冲气压,防止因燃烧放热,气体膨胀,橡皮塞出现松动 ②. 右 ③. 13 ④. 9
(3)1 (4)过氧化氢酶
(5)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导致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过快,单位时间内放热太多,温度过高,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活性会降低
【解析】
【小问1详解】
红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装置内压强减少,待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至1刻度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对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这一实验结论的现象是水进入集气瓶至1刻度处;
【小问2详解】
①对比甲装置,乙装置改进后,乙装置中水的作用除了加速装置冷却,还可以缓冲气压,防止因燃烧放热,气体膨胀,橡皮塞出现松动;
②丙装置选用容积为35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红磷的体积以及导管的体积忽略不计),将足量红磷装入试管中,注射器活塞置于20mL刻度处,并按图丙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弹簧夹紧橡皮管。若操作均正确,红磷燃烧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红磷燃烧消耗的是35mL试管中的氧气,注射器活塞最终停止在20mL-35mL×=13mL刻度处;
若上述步骤中,实验前未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其它步骤都不变,红磷燃烧放热,装置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则活塞向右移动,待装置冷却至室温,由于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活塞又向左移动,则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的活塞将先向右移动,红磷燃烧消耗的是35mL试管和20mL注射器中的氧气,最终活塞会停留在20mL-(35mL+20mL)×=9mL刻度处;
【小问3详解】
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用注射器A向锥形瓶内注入1mL空气,然后固定注射器A不动,若注射器B的活塞外移1mL,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小问4详解】
对比图2和图3,装置内的压强表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的氧气的体积,过氧化氢酶在较短时间内就能使过氧化氢分解的压强增大,即对过氧化氢分解催化效果更好的是过氧化氢酶;
【小问5详解】
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可能导致实验过程中反应突然变慢,理由是过氧化氢酶质量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导致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过快,单位时间内放热太多,温度过高,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活性会降低。
24.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①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______(填“元素”或“原子”,缺少该元素易得_______。
②“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煮沸”净水工艺,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净水,待处理的水应该从_______端通入(填“a”或“b”),净化后得到的水为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③多喝硬水易得白内障,鉴别硬水和软水可用______生活中采用_____的方法软化硬水。
(2)食品中的化学
①食品包装中常充N2以防腐,是由于N2的化学性质_______。
②青少年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钙的食物来源以牛奶及奶制品为最好。如图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文字说明。若儿童每天至少需要0.6g的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则每人每天要喝______盒这种牛奶。
(3)农业生产中的化学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看到一化肥碳酸氢铵包装袋上标有含氮量16%的说明,同学们产生了疑问,这种化肥含氮量是否达到16%,化肥中碳酸氢铵的含量是多少?带着这些问题,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了一些化肥样品,进入实验室。
【查阅资料】
①碱石灰能够吸收水和CO2,但是不吸收NH3。
②浓硫酸能吸收NH3但是不吸收CO2。
③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
【性质探究】该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
①用A装置给碳酸氢铵加热,装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
②取适量碳酸氢铵加入试管,连接A、C、E装置,加热,E中的现象是_______。
③连接A、B装置,继续加热,B中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④碳酸氢铵在受热时发生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含量分析】将装置A、C、D依次连接,加入20g化肥样品,加热至A中固体完全消失。她称量装置D的质量如表:(假设每个装置的吸收都完全)
⑤由此分析得知:反应中产生氨气的质量为______g。
⑥通过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知道:氨气中氮元素全鄱来自干嵌酸氢铵(假设杂质中不含氮元素)请计算此化肥含氮元素质量分数为________。
【答案】(1) ①. 元素 ②. 甲状腺肿大 ③. b ④. 混合物 ⑤. 肥皂水 ⑥. 煮沸
(2) ①. 不活泼(或稳定) ②. 2##两##二
(3) ①.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③. ④. ⑤. 3.4 ⑥. 14%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加碘食盐中的“碘”不是以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是指元素;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元素,所以人体缺少碘元素易得甲状腺肿大的疾病;
②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可以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除去色素和异味,待处理的水应该从b端通入,能使水和活性炭充分接触,这样的净化效果更好;净化后得到的水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③鉴别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产生较少泡沫、较多浮渣的是硬水;
生活中采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小问2详解】
①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或稳定,常用作保护气,食品包装中常充N2以防腐;
②设每人每天要喝x盒这种牛奶,则有x盒××0.11g=0.6g×90%,解得x≈2;
【小问3详解】
①用A装置给碳酸氢铵加热,有气体生成,所以装药品前,必须进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取适量碳酸氢铵加入试管,连接A、C、E装置,加热,氨气进入E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E中的现象是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③碳酸氢铵受热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因此连接A、B装置,继续加热,观察到B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碳酸氢铵受热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⑤碳酸氢铵受热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C装置中碱石灰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D装置吸收生成的氨气,因此D增加的质量即为氨气的质量。由表格数据得知,反应中产生氨气的质量为:152.4g-149g=3.4g;
⑥氨气中的氮元素全部来自于碳酸氢铵(假设杂质中不含氮元素),氨气中氮元素质量为:3.4g××100%=2.8g,故此化肥含氮元素质量分数为:。
25. 将镁条长期存放在空气中,表面会生成灰黑色固体。为确定灰黑色固体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假设每一步都吸收完全)。
【查阅资料】
①已知灰黑色固体为碱式碳酸镁,化学式为Mgx(OH)y(CO3)z,高温完全分解生成MgO、H2O、CO2。
②浓H2SO4吸收水蒸气,碱石灰能吸收水蒸气和CO2气体。
【实验】称取39.4g固体样品按如图进行实验,持续加热至完全分解,B、C装置最终分别增重1.8g、17.6g。
(1)镁条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有同学认为该灰黑色固体是氧化镁,很快被其他同学否定了,理由是__。
(2)加热前、后均需通入氮气,停止加热后通氮气作用是__(填字母)。
a. 防止倒吸
b. 使生成的H2O和CO2气体分别被后续B、C装置完全吸收
(3)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__g。
(4)根据B、C装置增重的质量计算,氢元素的质量为__g,碳元素的质量为__g。
(5)己知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根据上述镁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的质量可求出,该化学式中x∶y∶z=__。
【答案】(1) ①. 2Mg+O22MgO ②. 氧化镁是白色固体
(2)b (3)20
(4) ①. 0.2 ②. 4.8
(5)5∶2∶4
【解析】
【小问1详解】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氧化镁是白色固体,所以产生的灰黑色固体不是氧化镁。
【小问2详解】
加热前、后均需通入氮气,停止加热后通入氮气的目的是使生成的H2O和CO2气体分别被B、C装置完全吸收,以减少实验误差,故选b。
【小问3详解】
称取39.4g固体样品,高温完全分解生成MgO、H2O和CO2,装置B中的浓硫酸吸收水蒸气,增重的1.8g即为生成的H2O的质量;装置C中的碱石灰吸收水蒸气和CO2,增重17.6g即为生成的CO2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MgO的质量为39.4g-1.8g-17.6g=20g。
【小问4详解】
装置B中的浓硫酸吸收水蒸气,增重的1.8g为生成的H2O的质量,则氢元素的质量为1.8g××100%=0.2g;装置C中的碱石灰吸收水蒸气和CO2,增重17.6g为生成的CO2的质量,则碳元素的质量为17.6g××100%=4.8g。
【小问5详解】
分析可知,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20g,则镁元素的质量为20g××100%=12g。根据Mgx(OH)y(CO3)z,有24x∶y∶12z=(12g)∶(0.2g)∶(4.8g),解得x∶y∶z=5∶2∶4。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
B
验证纸张中含有碳元素
将纸张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C
鉴别Fe3O4和Fe2O3
取样,观察颜色
D
鉴别食盐水和蒸馏水
玻璃棒蘸取水样,分别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现象
实验编号
实验温度
试管中所加试剂及用量/mL
溶液褪色所需时间/min
H2C2O4溶液
H2O
H2SO4稀溶液
KMnO4溶液
a
25
3.0
2.0
2.0
3.0
1.5
b
25
2.0
3.0
2.0
3.0
2.7
c
50
2.0
V
2.0
3.0
1.0
实验前D装置的质量
149g
实验后D装置的质量
152.4g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钒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下列图标表示“禁止带火种”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梅苑双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梅苑双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1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梅苑双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1):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梅苑双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1),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