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榆次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填写在指定位置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单项选择题
一、选择题
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上图所示河流的②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 )
A.搬运B.堆积C.侵蚀D.风化
2.如果在图示的①②③④四处进行码头选址,比较合适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图中M、O、P、Q四地分别存在着不同的地貌形态,O地聚落一般分布在河谷两侧的山坡地带。读图,完成下题。
3.下列地貌最可能在图中M地看见的是( )
A. B. C. D.
4.图中O、P、Q三地河谷横剖面分布对应( )
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
丹霞:“我乘飞机时,遇到过起降时雨丝打窗,而高空却晴空万里,飞机很平稳,这是为什么呢?”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丹霞所说的“高空”最可能位于图中( )
A. I层B. Ⅱ层C. Ⅲ层D. Ⅳ层
6. 某些物质数量稀少是导致“高空”晴空万里的主要原因。“某些物质”主要指( )
①水汽②氧气③氮气④杂质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7. Ⅳ层大气气温垂直变化特征表明( )
A.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B. 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C. 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D. 大气逆辐射与高度呈负相关
地球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高天流云、风霜雨雪等异彩纷呈的自然现象。
8. 下面四个地区中日温差最小的是( )
A. B. C. D.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等几个方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B. 减少了大气逆辐射
C. 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10.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理是( )
A. 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B. 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加强
C. 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D.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11.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 )
A. 对流层空气上热下冷,空气不稳定
B. 对流层气温随风向越来越低
C.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D.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地面
下图为地球大气的部分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甲、乙、丙、丁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某市2018年12月15日、16日天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③
14.与15日相比,16日气温日较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减弱,③增强B.②减弱,③增强C.②增强,③减弱D.②增强,④减弱
15.现在我们都在提倡低碳生活,实现低碳生活会使图中( )
A.①增多B.②减少C.③减少D.④增多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峡湾地貌是冰川侵蚀地貌的一种,常分布于高纬度沿海地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海岸是世界上峡湾地貌最为典型的分布区域。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形及峡湾形成过程示意图。
(1)描述峡湾地貌的景观特点。(3分)
(2)结合图示说明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
(3)分析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有利于峡湾地貌形成的环境特点。(6分)
17.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2分)
(2)一架飞机沿11km高空从南极飞到北极,依次穿过了哪几层?(2分)
(3)图中b为________层,它的上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这是因为其中的________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3分)
(4)a为________层,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2分)
(5)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___层,整个地球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________层(填字母)。_______(填字母)层中的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影响。(3分)
18.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每空1分)
材料一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5年11月23日5时2分,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38.0°N,100.4°E)发生里氏5.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km。
材料二 甲图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乙图为地震波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
(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
A.拉萨B.济南C.上海D.北京
(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要了解青海省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_______,材料二乙图中A为________,并写出其判断依据 。
(3)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km表示____________(界面),说出该区域地壳厚度的大致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可以推断出,此次青海海北地震的震源位于________。(填地壳、地幔或地核)
19. 读图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与人造烟雾防霜冻原理相符的是____,与近地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密切相关的是____
A.①B.②C.③D.④
(2)根据大气热力作用原理解释晴天昼夜温差大于阴雨天气昼夜温差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1)考查河流弯曲对河流外力作用的影响。在河流弯曲处,凹岸受河流冲刷严重,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凸岸,泥沙淤积,主要表现为流水的沉积作用。图中②处为河流的凸岸,主要表现为流水的堆积作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C
影响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和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①④两地位于河流的凹岸,河流侵蚀作用显著,河道较深,有利于航行。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答案:C;
解析:(1)M地位于海拔5000m以上,可能分布有大面积的冰川地貌。图中A为峡谷,为流水侵蚀地貌;B为风蚀蘑菇,属于风力侵蚀地貌;C为冰斗,属于冰川侵蚀地貌;D为海蚀柱,属于海水侵蚀地貌。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4.B
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河谷较深,且泥沙淤积较少;下游地势平坦,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导致河谷淤积变浅。故O地河谷对应③处,P地河谷对应②处,Q地河谷对应①处。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答案】5. C 6. D 7. A
【解析】
【5题详解】
对流层容易成云致雨,而平流层的大气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故高空却晴空万里的情况主要发生于平流层。图中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分为中间层、热层),故丹霞所说的“高空”应位于图中III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平流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由此可知,“某些物质”主要指水汽和杂质,①④正确;氧气和氮气不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故排除②③,故选D。
【7题详解】
Ⅳ层为对流层,大气气温垂直变化特征是由近地面向高空递减,表明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A正确;但不能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与大气逆辐射与高度呈负相关的信息,BD错误;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在平流层,C错误;故选A。
【点睛】水汽作用: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答案】 8. D
【8题详解】
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相比,陆地的温差较大,海洋的温差较小;晴天和阴天相比,阴天的温差更小,故海洋上阴天是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区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按照大气的密度、运动状态、气温变化,可以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答案】9. C 10. D
【解析】
【9题详解】
地膜覆盖,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越薄膜,使地面增温,而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辐射却很少能穿越薄膜,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地面辐射被薄膜内大气吸收,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B错误、C正确。薄膜对太阳辐射总量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的影响很小,A、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天雨初晴,北风寒彻”表明是冬季冷锋过境后的天气现象,由于锋面过后天气转晴,且受冷气团控制,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弱,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地面温度骤降,易产生霜冻现象,D正确。雨后的夜晚气温不一定低,暖锋降雨的雨后的夜晚气温较高,A错误;晴朗的夜晚形成霜主要原因是地面冷却快,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并不是因为地面辐射弱,C错误。晴朗的夜晚,地面散热快,没有加强地面辐射,B错误。故选D。
【点睛】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11.【11题详解】
“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对流层的热源主要来自于地面,随着海拔升高,地面辐射在减少,因此越往高处,气温越低,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海拔升高100m,气温下降0.6℃,D正确;对流层空气上冷下热,对流运动显著,A错误;对流层的气温并不是随风向变化的,而是随高度变化,B错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于地面辐射,C错误。故选D。
12.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的纵坐标、该大气层的高度位置可判断,该大气层为平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结合温度范围判断甲曲线符合。
答案:B; (2)C; (3)C
13.解析:①为未进入大气层的太阳辐射,②为进入大气层受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层,太阳暖大地,然后,地面向外释放能量,形成地面长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部分被大气吸收,从而使得大气温度升高。故正确的顺序是①-②-④。本题正确答案为B。
14.C
①为未进入大气层的太阳辐射,不受天气影响,并且对昼夜温差没有影响。故A错误。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15日天气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较少,16日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较多,所以两天相比,②增强。③为大气逆辐射,15日多云天气,大气逆辐射比较强,16日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比较弱,所以两天相比,③减弱。因此晴天比阴天昼夜温差大,故B错误C正确。昼夜温差指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一天中的最低气温的值主要受大气逆辐射的影响,即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即③的大小来决定,④为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因此④的大小不能直接判断大气保温作用的大小,故D不对。本题正确答案为C。
15.C
A.①为未进入大气层的太阳辐射,与地球表面的人类活动没有关系。故A错误。
B.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实现低碳生活,会减少大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含量,增加大气透明度,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故B错误。
C.③为大气逆辐射,实现低碳生活,会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使得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变弱。故C正确。
D.④为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实现低碳生活,会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使得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C。
16.【答案】
答案:(1)轮廓(海岸线)曲折破碎,锯齿状;两侧岸壁高直、陡峭,谷底宽;海水深度大。
(2)冰川作用前,由河流切割成V型谷;冰川作用时,随着冰川不断下滑,对河谷进行巨大的侵蚀作用;侵蚀后形成冰川侵蚀地貌(U型谷、刃脊);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了深入海洋的U型槽谷底部,形成了锯齿状海岸线的“峡湾地貌”。
(3)纬度高,气温低;沿海地区,冰川分布的海拔低;有与海岸线平行的海岸山脉,地形有坡度,利于冰川利用重力下滑形成冰川侵蚀地貌(U型谷、刃脊);北大西洋暖流利于大西洋海水源源不断进入谷底。
解析:(1)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峡湾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由于冰川硬度大,侵蚀作用强烈,导致海岸线曲折破碎,呈锯齿状;受冰川抛蚀作用,两侧岸壁高直、陡峭,谷底宽;海水的深度大。
(2)根据四个阶段可知,在冰川作用侵蚀前,该地受河流的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该地被切割成V型谷;在冰川作用时,随着冰川不断下滑和抛蚀,对河谷进行巨大的侵蚀作用,侵蚀后形成U型谷、刃脊;受重力作用冰川侵蚀物到达底部,随着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了深入海洋的U型槽谷底部,形成了锯齿状海岸线的“峡湾地貌”。
(3)读图可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纬度高,气温低;沿海地区由于海拔低,所以冰川分布的海拔也低;由于有与海岸线平行的海岸山脉,地形坡度大,受重力作用,冰川下滑形成冰川侵蚀地貌如U型谷、刃脊;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大西洋海水源源不断进入谷底。
17.【答案】
答案:(1)地面温度过高。
(2)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
(3)平流层; 升高; 臭氧;
(4)对流层; 递减;
(5)对流层; a; c
解析:(1)据图可知,图中显示地表温度达50℃以上,明显高于实际温度,存在明显的错误。
(2)由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高度因纬度而有所不同,低纬度地区约为17-18千米,中纬度约为10-12千米,高纬度约为8-9千米。因此一架飞机沿l1km高空从南极飞到北极,依次穿过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
(3)图中b为平流层,平流层中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因此导致平流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4)a为对流层,据图可知,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5)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因此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整个地球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对流层,即a层。高层大气,即c层,有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影响。
18.答案:(1)A
(2)地震波;横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3)莫霍界面;从西北向东南递减;地壳
解析:第(1)题,在地球的大范围固体表面,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故拉萨所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地壳厚度大,故地震波到达的晚。第(2)题,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目前主要依靠地震波;图示A的传播速度较B慢,故判断A为横渡,B表示纵波。第(3)题,地壳是指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故地壳厚度为0,表示位于莫霍界面上,图示等值线的分布规律,直接读图即可。材料反映该次地震的震源位于10km处,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33km,故判断地震震源位于地壳。
19.【答案】(1) ①. D ②. C
(2)晴天白天云层厚度小于阴天白天的云层厚度,故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因此晴天白天的温度高于阴天白天的温度。故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因此晴天夜晚的温度低于阴天夜晚的温度。综上,晴天的昼夜温差大于阴天的昼夜温差。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大气热力作用的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保温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问1详解】
由图可得,图中数字①代表的箭头由宇宙空间指向大气上界,表示的含义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穿过大气层,被大气吸收、反射、散射等削弱作用之后的太阳辐射;④代表的箭头表示源于大气射向地面的辐射,含义是大气逆辐射;对流层大气增温主要是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主要直接热源是③箭头表示的地面辐射;人造烟雾防霜冻原理是人工制造烟雾,增强大气的逆辐射强度,从而起到保温作用,图中与人造烟雾防霜冻原理相符的是④,增强大气逆辐射,故选D。对流层大气的热源为地面辐射,故近地面海拔越高,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因此密切相关的为③,故选C。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阴雨天气云层厚,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的逆辐射较强。晴朗天气云层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的逆辐射较弱。因此晴天白天云层厚度小于阴天白天的云层厚度,故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因此晴天白天的温度高于阴天白天的温度;在晴天夜晚,云层比阴雨天气薄,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因此晴天夜晚的温度低于阴天夜晚的温度,因此阴雨天比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小。
山西省大同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 由图示可知, 图中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博雅培文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博雅培文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